教學計劃範文錦集10篇

來源:文書谷 9.72K

光陰的迅速,一眨眼就過去了,我們又將迎來新的喜悦、新的收穫,是時候認真思考計劃該如何寫了。那麼你真正懂得怎麼寫好計劃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學計劃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學計劃範文錦集10篇

教學計劃 篇1

一、學情分析

我校四年級共有學生26人,其中男生10人,女生16人。本班學生語文素養總的來説不高,約有26﹪的學生具備一定的聽説讀寫能力。28﹪的學生聽説讀寫能力較差。剩下的就是中等生。其中還有三名從外校轉來的學生,學習能力偏差。總的來分析,閲讀能力和書寫能力不是很強,應該在今後的教學中,加強這些方面的訓練。本班中存在幾個“問題學生”,其一是不喜歡寫字的趙某,有兩個學生身上毛病較多,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還有兩個單親家庭的學生,沒有母愛。這幾個學生的學習情況不穩定,經常不能按時完成作業,這與他們的基礎差、家庭教育懈怠、學習習慣不良有着密切的關係。

本學期,仍將培養學生的聽、説、讀、寫能力做為重中之重,教師起主導作用,力求質量為先,面向全體學生,以訓練促發展,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並與各科老師攜手,以促使學生全面發展。

二、教材分析

本冊共有課文32篇,其中精讀課文17篇,略讀課文15篇;教材後面還附有8篇選讀課文,共40篇。

教材設計了8個專題。依次是:走遍千山萬水、以誠待人、大自然的啟示、戰爭與和平、熱愛生命、田園生活、執著的追求、故事長廊。其中第三單元“大自然的啟示”和第六單元“田園生活”還安排有綜合性學習內容,使專題的學習內容與形式更加豐富多彩。

每個專題單元包括導語、課例和語文園地三大部分。每組開頭的導語點明本組的專題,並提示學習要求。課例由4篇課文組成,其中精讀課文2—3篇,略讀課文1—2篇,精讀課文後有思考練習題,略讀課文前有一段連接語,將前後課文連接起來,並提示略讀課文的學習要求。根據教學的需要,在一些課文後面安排有“資料袋”或閲讀鏈接,以提供課文的背景資料,並豐富學生的閲讀。

語文園地由5個欄目組成,其中有4個固定欄目:“口語交際”“習作”“我的發現”“日積月累”;另有“寬帶網”“趣味語文”“展示台”或“成語故事”,這四項內容分別在全冊8個語文園地中各安排兩次。

三、課標要求:

(一)識字與寫字

1.對學習漢字有濃厚的興趣,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

2.累計認識常用漢字2500個,其中20xx個左右會寫。

3.會使用字典、詞典,有初步的獨立識字能力。

4.能使用硬筆熟練地書寫正楷字,做到規範、端正、整潔。

(二)閲讀

1.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初步學會默讀。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

3.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生詞的意義。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5.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以及在課外閲讀和生活中獲得的語言材料。

6.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收藏並與同學交流圖書資料。

(三)習作

1.留心周圍事物,樂於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

2.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現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

3.能用簡短的書信便條進行書面交際。

4.嘗試在習作中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特別是有新鮮感的詞句。

5.學習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句。

(四)口語交際

1.能用普通話與人交談。在交談中能認真傾聽,領會要點,並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對方請教,就不同的意見與人商討。

2.聽人説話能把握主要內容,並能簡要轉述。

(五)綜合性學習

1.能提出學習和生活中的問題,有目的地蒐集資料,共同討論。

2.結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觀察社會,書面與口頭結合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

3.能在老師的指導下組織有趣味的語文活動,在活動中學習語文,學會合作。

4.在家庭生活、學校生活中,嘗試運用語文知識和能力解決簡單問題

四、本學期教學主要任務及要求

1.認字200個,會寫200個,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

2.會使用字典、詞典,有獨立識字的能力。

3.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表達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能複述敍事性課文的大意。

6.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收藏並與同學交流圖書資料。

7.在交談中能認真傾聽,養成向人請教、與人商討的習慣。聽人説話能把握主要內容,並能簡要轉述。能清楚明白地講述見聞,並説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圍事物,勤於書面表達。能把內容寫得比較清楚、比較具體。會寫簡短的書信便條。能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句。

9.在綜合性學習活動中,有目的地蒐集資料,提出不懂的問題,開展討論,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五、重、難點

1、再識字300—500個,會寫字達到150-200個。

2、練字:練鋼筆字,行款整齊,有一定速度;練毛筆字,寫正楷。

3、訓練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4、練默讀,默讀重在練習速度和理解大意。

5、習瀏覽,練閲讀速度和信息查閲能力

6、習簡單的記實作文、想象作文,學習仿寫。

7、會修改自己的'習作,會用標點符號(如冒號、引號)。

8、習作養成整潔、規範的書寫習慣,可開展限時作文及專門書寫速度訓練。

9、簡單的讀書筆記,學會寫內容梗概。

10、書信格式,學會寫書信

11、用普通話交談;學會傾聽、請教,敢於提出自己與眾不同的見解。

12、習辯論、演講的一些基本方法。

13、會轉述,能生動的講述故事。

六、教學措施與方法

1.強化學習習慣的養成

語文教學的難點主要是如何讓學生成為一個會學語文,用語文的人,所以在平常的教學中不僅僅是關注的知識的掌握,更主要的是讓學生養成會學習愛學習的習慣,這學期將繼續關注以下良好習慣的培養:

(1)能夠自學課文的習慣。特別是精讀課文,如何讓學生自己抓住重難點,學會分析課文,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理解文句的表達方法。通過略讀課文學習方法的掌握,引導學生開展課外閲讀活動。

(2)大膽表達自己思想的習慣以及主動與人合作的習慣。

(3)使學生養成寫日記的習慣,鍛練學生我手寫我口,表達真情實感的習慣。

(4)繼續加強培養善於傾聽的習慣,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

2.營造自主學習的情境

良好的學習情境讓學生放鬆身心,又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具體的學習目標上,通過有目的學習,慢慢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有效利用課程資源

充分利用語文課程資源,和其它學科、社會活動相結合,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加強古詩誦讀和優美詞句的積累,推廣看課外書,豐富學生的課外知識,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運用語文。

4、輔優補差活動

教學中既要注意培養那些優生,也要注意幫助後進生,縮小優秀生與後進生之間的差距,使全班同學都能在原有水平的基礎上再上一個新台階。

幫助學困生的主要措施有:

1、作業面批、有錯及時改正。

2、課堂上優先提問、優先解難。

3、結合學習情況老師抽時間個別輔導,請班級裏的優秀生為其結對輔導。

4、與科任老師、家長經常聯繫交流,形成教育合力。

5、鼓勵為主,及時表揚。

6、重視思想教育,尊重信任,持之以恆,幫助學困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5、指導學生的習作。

(1)在培養閲讀能力的基礎上,重點指導其習作,強調真情實感的再現,給予寫作技巧的指點,指導參與各種作文比賽。

(2)在閲讀和理解方面多下工夫,提倡“多讀書、讀好書、讀雜書”,培養他們對語言文字的熱愛,並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學習。

七、時間安排

第一單元:12---14課時

第二單元:10---13課時

第三單元:12---14課時

第四單元:12---15課時

第五單元:10---13課時

第六單元:10---14課時

第七單元:12---14課時

第八單元:11---13課時

教學計劃 篇2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根據我校學生實際特點,以及語文學科特點和目前本學科發展方向的把握,結合我校“學有所長,優有特色”的辦學方針,我們的語文教學最初以“指導方法,培養習慣,搭建舞台,陶冶性情”為口號和行動原則,加強了日常教學和學科活動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所以現在120班同學在學習興趣,習慣,態度語文基礎等方面都與同級其他班級存在明顯的差距。

二、教材分析

我們採用人教版教材,本冊教材共分為六個單元。第一單元是詩歌單元,讓學生感悟人生,第二單元、第三單元關於人與自然。第四單元關於民俗文化,第五單元、第六單元古文閲讀。六個單元有閲讀,這套教材的主要特點,我覺得概括起來有以下四點:是比較全面的體現了義務教育國中語文教學計劃教學大綱的各項要求;是建立了具有整體綜合語文教學效應的“單元合成,整體訓練”的新的語文教材編排體系;三是設計了比較完備的助學系統,利教便學;四是堅持了教學內容的質和量的統一,有利於減輕學生的負擔,促進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九年級語文的學習,是國中學習過程的第三個階段(第五、六學期),也即最後階段。教學重點上升為培養學生在生活中運用語文的能力,使學生懂得語文對生活的服務關係,發揮語言的交際功能,更好的適應社會。同時,還要培養學生文學欣賞的.能力。課文按照文體分類編排。語文基本訓練更進一步,進行記敍、説明、議論三種表達方式綜合的訓練,並落實到實際運用上。

三、教學目標

思想品德目標: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激發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培養學生社會主義的思想品質,努力開拓學生的視野,注重培養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健康高深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發展健康個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這是國中三年的最終目標,本學期要創造一個良好的開端,打下基礎。

知識目標:瞭解課文中出現的有關重要作家作品的常識,瞭解描寫方法和修辭方法和詞類的有關知識,熟記課文中出現的生字生詞的音形義。

掌握和運用知識能力的目標:在國小語文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使他們具有基本的閲讀聽話説話的能力,養成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具體地説,就是能領會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含義和作用,理解思想內容和文章的思路,瞭解基本寫法,具有一定的語言感受能力,初步掌握精讀略讀的方法,培養默讀的習慣,提高閲讀速度,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基本課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初步具有欣賞文學

作品的能力,讀文言文課文,要了解內容,背誦一些基本篇目,熟練使用常用字典詞典,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

人文素質目標:初步學會在日常生活中能正確運用語言文字來進行交流表達,把課本中感受學習到的有關人的語文素質的東西靈活運用到生活中,從而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例如待人接物的儀態,為人處事的心理,讀書看報看電視的習慣等。

四、教學資源的開發

1、嚴格遵守教學的的基本環節,努力創設具有個人風格的課堂教學模式,將課改理念、新基教育理念自覺運用於教學中;

2、加大信息技術與課件整合力度,發揮多媒體的優勢,為教學提供服務。

3、利用Internet,拓展知識面,培養學生探索知識的能力 2

五、教學措施

1.從語文學科的特點和社會發展對語文的新要求出發,使學生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提高思想認識,陶冶道德情操,培養審美情趣,做到既教書又育人。

2.語文教學中,要加強綜合,簡化頭緒,突出重點,注重知識之間、能力之間以及知識、能力、情意之間的聯繫,重視積累、感悟、薰陶和培養語感,致力於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3. 視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指導學生運用比較、分析、歸納等方法,發展他們的觀察、記憶、思考、聯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4.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技能,全面提高語文能力。每堂課教師根據學生實際精心備課,尤其要備好學生,改變繁瑣的教學方式,突出重點和難點。要提倡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尤其是啟發式和討論式,鼓勵運用探究性的學習方式。要避免繁瑣的分析和瑣碎機械的練習。

5.重視創設語文學習的環境,溝通課本內外、課堂內外、學校內外的聯繫,拓寬學習渠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

6作文教學,貼近生活實際,富有生活氣息,靈活命題,形式多樣,多寫隨筆,讀書筆記,嘗試互批共批,以改促寫,有效提高作文水平。

7.實行分層目標教學,根據教學內容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分層教學。利用課外實行培優輔差,力爭整體提高。

8.引導鼓勵學生成立課外學習小組,培養合作精神,開展互助互幫,實行一幫一學習語文,幫助中下生提高學習興趣和成績。

9.優化作業管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我管理,加強課代表,小組長的模範帶頭作用和監督作用,力爭做到每課過關,單元過關。

10.作業的佈置和批改要有所區別,要因人而異。充分照顧到不同學生的特點。

11.利用競賽、學科活動法等多種多樣的教學形式,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報告會,故事會,朗誦會,演講會,辦手抄文學報,鍛鍊能力,提高興趣。

12.課前一分鐘演講,包括自我介紹,新聞消息,小故事,成語解説等,鍛鍊表達能力。

13.組織3-4次辯論,培養思維及口頭

表達和語文知識的運用 。

六、教學總結及反思

教學過程中,做到及時總結教師“教”與學生“學”兩方面的成績和問題,並且認真寫好教學反思。對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做到及時分析並予以矯正,對學生成功的學習方法、獨特的見解,及時加以肯定並予以推廣。鼓勵學生多向思維,開拓創新。讓教學總結與反思不斷循環,促進教學不斷進步。

七、教學進度

根據教育局統一安排, 第一週---期會考試完成第一、二、和第五單元的課文教學,期會考試---期末完成剩餘單元課文及表達的教學,具體計劃如下:

周次

課時

教學進度

教學計劃 篇3

本班學該科知識掌握現狀分析

1、瞭解古代建築特點,掌握亭和門的結構。瞭解它們在園林建築中的作用,能畫出或設計出新穎的門或亭子。

2、學習色彩基礎知識,掌握色相環知識及色彩的明度和色相對比,並能應用於靜物寫生中,提高色彩應用技巧,培養審美情趣。

3、習設計基礎知識,瞭解火花或賀卡,書籍設計要素,能設計出精美的作品。

4、賞中外建築,瞭解我國古代建築藝術特色及代表作,瞭解中外建築成就

該科教的主要任務及要求

1、以新課標的理念為依據,重視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的培養,滿足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重視人文精神,體現人文觀念

2、學習掌握人物速寫的幾種方法,抓住人物體態特徵,用簡練多變的線條畫人物的靜態、動態、速寫及人物肖像,提高線描概括表現物象的能力。用國小階段所學的美術知識及技法結合古詩的意境進行古詩配合練習。選用一種繪畫形式或技法用記憶畫的方法來表現自己美好童年。

3、注意學科之間的積累和聯繫,注意學科知識的綜合,利用不同學科之間的知識聯繫來發展學生的能力和技能,使學科之間的綜合效應更為融合和連通,更多的關注學生的實際生活。用所學習的知識來設計自己的賀卡和自己的封面。

該科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

重點:學習掌握幾種人物速寫的方法,能抓住對象的體態特徵,用簡練的線條,概括生動地表現其特點,特別是動態的任務形象。

難點:觀察能力、概括能力、表現能力的`培養。在繪畫、工藝製作中綜合運用已學的構圖、色彩等基礎知識。欣賞中,接受電腦美術這一新穎藝術形式激發創美信心。

提高該科教學質量的主要設想和措施

1、發揮學生的小助手能力,教師選擇合適的內容讓學生來體會教師的感覺,轉換教師和學生的角色。

2、利用課餘時間來發展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生活實際技巧,發展的潛力。

3、進行學生學習目的性教育,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讓他們在動中學關注學生各個年齡的心理特徵和成長需要。

4、以學生的長遠發展為自己的教學目標,通過期待性教育培養的理想和能力的提高。

5、以學生的綜合能力為發展培養目標,減少專業性,突出趣味性和綜合性,關注學生愉快教學和美術體驗的樂趣,克服學生學習美術的困難和障礙。

6、儘可能的利用網絡來學習美術知識,開拓視野

本學期教學改革的設想和措施

1、學習《課標理解新課標的教學理念》,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多應用、多嘗試,力爭用新的教學觀來指導自己的教學。增加一定的美術趣味活動,讓學生通過活動來提高自己的能力、鍛鍊自己的品質。

2、把課堂教學作為教學的主要陣地,把學生真正作為學習的主人。

3、採取輕鬆愉快的教學方式學習,在熟悉的情景中主動探究、主動學習,儘量使他們能參與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的全過程,培養他們收集、提煉、整理的能力。

4、組建美術社團,讓學生來自由選擇,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來培養學生的美術學習能力。

教學計劃 篇4

一、班級情況分析

本班幼兒總人數有43人,男生有18女生25人,大部分的幼兒都已經在幼兒園生活和學習兩年多了生活的自理能力提高,基本都能自我服務,學習上有了自覺性,主動性,探索性,生活行為習慣好,文明有理,尊重晚輩,尊重老師,團結同伴,能和睦相處,但是仍存在一些問題,如繼續加強幼兒午睡的自覺性,繼續加強幼兒平安,衞生知識,提高幼兒自我防範,自我維護意識。三位教師團結一致,使幼兒的一天保教工作做到最好。

二、管理班級工作計劃

1、班主任老師帶好頭,言行好,衣着整齊,能認真接受上級領導佈置工作,服從領導佈置。

2、繼續加強幼兒平安、衞生意識,提高幼兒自我防範,自我維護意識。

3、繼續培養幼兒行為習慣,日常禮貌用語,學習禮貌待人,尊重他人。

4、教師互相交流學習,取長補短,利用本園的有利條件,將教學繼續提高,確保幼兒一天正常的教學活動。把知識教授給幼兒

5、認真參與幼兒園舉辦教學學習班,加強自身教學水平,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6、做好各科的教學具,特別數學科做到幼兒人手一分。

7、保育方面、首先能把教室的衞生時刻打掃乾淨,做好交接班工作,做好午睡工作,時刻幼兒面色變化,幼兒身體的冷熱,教育幼兒能自我服務,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學習收拾自己的玩具,衣服,圖書等物品。

三、教學工作計劃

1、班主任老師與科任老師互相學習,互相探討教學,取長補短,提高各自教學水平,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開發和培養幼兒體、智、德、美全面發展。

2、有目標地製作各科的教學具,及充分地利用本園的有利條件,通過剪,撕,折,來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手腕靈活性,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3、加強體育鍛煉,保證每天一小時體育活動時間。通過體育遊戲等形式,培養幼兒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增加幼兒體質。舉行第二屆幼兒運動會。

4、每週一張貼好一週教學計劃,預先備好課,課前做好教學工具準備。

四、家長工作計劃

1、堅持家園聯繫制度,以面談,電談與書信的形式與家長溝通,讓家長更加了解幼兒一日在園的'生活,學習等情況,也積極主動地向家長反應幼兒在園學習情況,生活等情況。如每天早上用親切的微笑迎接家長與幼兒,解幼兒在家的情況,下午放學就把幼兒的一天生活學習反應給家長知。並堅持兩週發放一次幼兒手冊,以取得家長教育與幼兒園教育的一致,互相配合,互相支持,互相瞭解,進一步提高幼兒學習的自覺性。

2、每學期結合教學開展一次、有關家庭教育的活動,積極參與社區教育,文明建設活動,使幼兒園,家庭,社會三方面教育有機結合。

3、結合本園要求,繼續開展第三次家長委員會議,動員家長參與幼兒園管理,發揮家長委員的作用。

教學計劃 篇5

主題名稱:大自然的語言從頭到腳

一、環境創設:

1、牆角張貼一張天氣記錄表,供幼兒每天觀察後記錄。

2、種植角中,至少每組有一盆植物供幼兒日常觀察,並作記錄。

3、佈置“小水滴旅行圖”,使幼兒通過小水滴的旅行圖清晰地瞭解水的三態變化及一些自然現象的形成原因。

4、活動室中可垂吊一些氣象標誌,如紙板做出的太陽、月亮、雨滴和閃電等圖形,烘托主題氣氛。

5、將器官圖張貼在室內牆面上,供幼兒觀看。

6、創設“小醫院”,放置聽診器、壓舌板、醫生的服裝,供幼兒遊戲。

二、家園共育:

1、將主題的意圖告訴家長,要求家長有意識地引導孩子觀察一些現象。如水蒸氣、清晨的霧、夕陽等。

2、雙休日帶孩子一起去看雲、放風箏。

3、連續收看電視中的氣象預報,模仿表現氣象預報中幼兒易掌握的部分,如天氣狀況、氣温高低。

4、請家長提供有關氣象方面的書籍,並與孩子一起閲讀。

5、家中貼一張“成長圖表”,記錄孩子的身高、體重、手印等,讓孩子感受自己的成長。

6、家長與孩子一起閲讀有關身體的書籍,並與孩子一同談論身體話題。

三、教學目標:

1、理解故事中小水滴旅行的原因及過程,對小水滴的變化過程感興趣。

2、熟悉歌曲的旋律與內容,用動作表現歌曲內容,表達對小雨的喜愛。用各種肢體動作表現水滴變化的過程,發展身體的靈活性、協調性,有合作意識,體驗集體活動的快樂。

3、學習用數字、符號記錄種子排列的結果,感知物體的大小與排列長短的關係。

4、練習聽信號變換方向運動,提高動作反應能力,表現某種物體在風中的運動狀態。通過不同的玩繩運動,進一步熟悉身體各部位的名稱,嘗試控制身體部位,發展平衡能力和控制能力。

5、初步瞭解風,體驗與風遊戲的樂趣,關注天氣預報、感受、瞭解風級,初步瞭解風與我們的關係,能根據自己的感受分辨風力大小。

6、通過製作人體模型,瞭解人體內主要器官的位置、特點。

7、發現物體的對稱性,根據提供的已有圖形,畫出與物體相對稱的另一半。

8、能分辨安全與不安全的事,學會自我保護,瞭解合理的飲食營養結構為自己設計營養食譜,瞭解運動與休息的`合理節奏,能為自己設想、安排健康的休息日,學習一些保健常識。

9、通過圈畫、數數活動學習區分單、雙數。能正確判斷身體器官的單、雙數。

四、教學內容:

第一週:

1、小水滴旅行2、小水滴和太陽3、種子排隊經典哦4、太陽,您真勤勞5、太陽下的故事6、大風車

第二週:

1、風來過了2、聞風而動3、有趣的圖形4、歡快的小雨滴5、雨點沙沙6、撒花片

第三週:

1、從頭到腳2、熱身運動3、身體上的單、雙數4、牙齒切碎機5、我的身體朋友6、我的牙掉了

第四周:

1、我的關節會表演2、學會小心3、生病不好玩4、健康加油站5、難不倒6、健康大道,大班四月份教學計劃

教學計劃 篇6

新學期已開始,為使新學期的工作有條不紊的進行,使教學工作更加科學合理,特訂新學期個人教學計劃如下

一、指導思想

加強現代教育理論的學習,提高自身的素質,轉變教育觀念,以教育科研為先導,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大力推進素質教育。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具有以下幾個明顯的特點:

1.為學生的物理學習構築起點

教科書提供了大量物理研究的基礎知識和實驗,作為所有學生從事物理學習的出發點,目的是使學生能夠在所提供的學習情景中,通過實驗、探索與交流等活動,獲得必要的基礎發展。

2、向學生提供現實、有趣、富有挑戰性的學習素材

教科書從學生實際出發,用他們熟悉或感興趣的問題情景引入學習主題,並提供了眾多結合實際而富有物理意義的問題,以展開物理探究。

3、為學生提供探索、交流的時間與空間

教科書依據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和活動經驗,提供了大量的實驗、思考與交流的機會,幫助學生通過探究與交流,梳理所學的知識,建立符合個體認知特點的知識結構。

4、展現物理知識的形成與應用過程

教科書採用“提出問題——猜想——設計實驗——分析數據——得出結論”的模式展開,有利於學生更好地理解物理、應用物理,增強學好物理的.信心。

三、教學措施:

1、根據學生實際,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積極開發和利用各種教學資源,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學習素材。

2、加強直觀教學,充分利用教具、學具等多媒體教學,以豐富學生感知認識對象的途徑,促使他們更加樂意聯繫生活學習物理、更好地理解物理。

3、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

4、加強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主要培養學生的分析),有效的實施有差異的教學,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教學計劃 篇7

小班語言計劃

語言文字能力是文化素質的基本內容,推廣普及普通話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幼兒期是語言發展的關鍵時期,《幼兒園工作規程》把“發展幼兒正確運用語言交往的基本能力”作為幼兒園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標的一個組成部分。幼兒學習語言是以口語開始,通過有聲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和願望。只有語音清楚、準確,語言才能被別人感知、理解,才能進行彼此間的正常交往,進而提高幼兒自身的各種能力。對於小班的幼兒來説,學説普通話的任務和重點,就是在於學會正確發音,並能用準確的語言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在全園上下開展轟轟烈烈的語言文字規範化工作的同時,小班幼兒的語言訓練將從一下幾方面入手:

一、教師本身入手,充分發揮教師的示範作用。

我國是個方言種類十分繁雜的國家,南北方言差異很大。為了解決因語言不通而妨礙語言交際正常進行這個問題,我國政府早在解放初期就做出了決定:普通話要以北京語音作為標準音;要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要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普通話是教師的`職業語言,會講普通話是合格幼兒教師的必備條件。教師的言語行為具有示範性,是幼兒模仿的榜樣。因而,作為教師本身必須吐字清楚,語音正確,做幼兒學習普通話的典範。

二、 幼兒個體入手,查找幼兒發音不準的原因。

小班幼兒入園後不久,通過觀察不難發現:有的幼兒吐字不清,有的幼兒不能説完整的句子,有的幼兒説一些我們根本聽不懂的方言。經仔細觀察分析,發現有如下幾個原因:

1、生理原因。由於小班幼兒年齡較小,發音器官尚未充分發育,聲帶較短、較薄,還不善於協調地使用發音器官。如把舌尖前音“z”發成舌尖後音“zh”,導致“坐”説成“zhuo”;把舌根音“g”發成舌尖中音“d”,結果導致把“高”説成“dao”。

2、家庭不重視語音教育。有些家庭不重視幼兒發音教育,對幼兒發不準的音不注意糾正,有些家庭成員還覺得好玩,學孩子的發音,於無意間造成了肯定孩子發音的假象,使孩子認定自己的發音是正確的。如一個孩子講“姑姑”叫成“****”,一家人也不給予糾正,只是嘻嘻哈哈了事。

3、懶惰心理。有些幼兒在傾聽他人説話時,注意力不夠集中,加之聽覺分析能力較差,因而“聽話”不完整,“説話”也就相應地不完整,甚至用其他音來代替。如在組織幼兒説的“請你像我這樣做,我就像你這樣做”對話時,有的幼兒乾脆來個“e??這樣做”,用“e”因代替“我就像你”。4、客觀原因。有的幼兒父母是外地人,藉助於人才交流來到本地,由於工作較忙,孩子一出生就由爺爺奶奶帶着。由於老人年紀大,將方言改為説普通話已不可能,加上一家人在一起時説的都是方言,孩子從小就跟大人們説方言,導致與老師、小朋友的交流出現障礙,影響了孩子語言方面的發展。

三、 從口語交往入手,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

為了讓小班幼兒儘快説好普通話,必須為孩子創設一個良好的規範化的語言環境,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多聽、多説、多練,沒有任何顧慮地與人交往,清楚地

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和願望。比如師生之間、小朋友之間都用普通話問好;每天拿出一定時間供小朋友用普通話自由交談;老師和小朋友對話時都用普通話(可提醒小朋友不用普通話老師聽不清);訓練幼兒認真傾聽別人的談話等,充分發揮語言環境的薰陶、感染和潛移默化的作用,給幼兒提供感受和運用語言的機會,提高幼兒的語言交往能力。

四、教育活動入手,提高幼兒的語言質量。

在集體教育活動中,為使每個幼兒都能掌握普通話的規範語音,可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幼兒學習一些適合小班幼兒年齡特點的繞口令。實踐證明,繞口令是一種提高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有趣方法。其本身是一種語言遊戲,用聲、韻、調極容易混用的字,交叉重疊,編成句子,在快速念出時,容易唸錯讀音,鬧出笑話,所以,它既有趣,又活潑,容易被孩子接受,唸的往往樂此不疲,聽的往往忍俊不禁。學説繞口令可重點練習發不準的音,還可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除集體教育活動之外,有針對性地組織幼兒玩一些語言遊戲,將語音培養寓於遊戲之中,並在遊戲過程中進行個別指導,糾正幼兒不正確的發音。比如:有些幼兒對“老師”這個稱呼詞掌握不好,不會發“shi”這個音,可組織幼兒玩“打電話”的遊戲,在互相稱呼中練習發音。有些幼兒將“gao”發成“dao”,將“ai”發成“yai”,可組織幼兒做遊戲“長高了,變矮了”,邊做動作邊練習發音。

五、從家園聯繫入手,共同探討好的教育方法。

家園聯繫也是幼兒園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這一渠道,教師可從幼兒家長那裏更多地瞭解幼兒在家情況,幼兒家長也可從教師這裏瞭解幼兒的在園情況,雙方互通信息,共同探討好的教育方法,這對於孩子的發展是有利的。教師可通過家園聯繫爭取家長的配合,在家庭中多給幼兒提供接觸普通話的機會:有選擇地看一些少兒節目,聽一些故事磁帶,在與孩子對話時儘量説普通話,創設良好的家庭語言環境,多給幼兒提供感受和運用普通話的機會。

六、本學期,在小班範圍內,將開展幾項普通話訓練專項活動

(一)“呀呀學語”:每日堅持教幼兒一句簡短的話,可以是禮貌用語、描述性語句,幫助幼兒感受詞句的正確發音,積累語言使用經驗。

(二)兒歌小火車:鼓勵幼兒積極學習幼兒園裏所教授的兒歌,同時建議家長用標準的語言多教幼兒學説兒歌,將學會的兒歌打印張貼在語言區的牆飾“小車廂上”,激發幼兒學習兒歌的積極性。

(三)給能積極學習、堅持使用普通話的幼兒發放“普通話小明星”小標誌。提高幼兒説普通話的自覺性和積極性。

培養幼兒正確發音、吐字清楚,説好普通話,是一項長期細緻的工作。語音的準確與否,直接影響幼兒交往能力的發展,我們必須抓住時機,從小抓起,教幼兒

正確發音,説好普通話,提高幼兒口語表達能力,為幼兒進入國小學習漢語打下良好的基礎。

教學計劃 篇8

一、學情分析

本學期我擔任一(1)班和一(2)班兩個班的數學教學工作。一(1)班有61人,一(2)班有58人。由於剛剛跨入國小校門,孩子們對很多事情還沒有概念,比如進學校不穿拖鞋、不亂丟紙屑等都沒有養成習慣。由於年紀小,課堂上很難坐住,喜歡在課堂上講話、做小動作等。但通過幾天的相處,我發現他們對數學有着濃厚興趣,相信經過我們大家地努力孩子們肯定會有很大進步的。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一共分為七個單元:1、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一);2、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二);3、分一分、認識物體;4、11-20各數的認識;5、20以內的進位加法;6、20以內的退位減法;7、總複習。

本冊教材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本冊教材主要是通過各種各樣的活動對學生進行數感及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學習習慣、合作與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養,讓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同時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學習自己有用的知識,對學生進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瞭解一定的學習方法、思考方式。

三、教學目標

1、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係,比較熟練地計算2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發展空間觀念。

6、初步瞭解分類的方法,會進行簡單的分類。

7、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8、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四、教學重、難點

本冊的教學重點是20以內的數的認識與計算。它們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廣泛的應用,是學生認數和計算的開始,是學習較大數的認識與計算的基礎,是學生適應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難點是2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這是學生學習認數和計算的基礎,同時它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因此,2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是國小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

五、教學措施

1、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多采取遊戲式的教學,引導學生樂於參與數學學習活動。

2、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多一些有利於孩子理解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求難、求廣。應該考慮學生實際的思維水平,多照顧中等生以及思維偏慢的學生。

3、佈置一些比較有趣的作業,比如動手的作業,少一些呆板的練習。

4、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繫,適當教給家長一些正確的指導孩子學習的方法。

5、每月進行作業評比活動一次,比一比看誰學習進步快。

教學計劃 篇9

本學期我擔任九年級()、()兩個班的數學教學工作,從學生的入學成績上看,兩班學生的數學基礎很差,所以本學期的教學任務非常艱鉅,但我仍有信心迎接這個新挑戰。為了能更出色地完成教學任務,特制定計劃如下:

一、本學期教材分析,學生現狀分析

本學期教學內容是人教版九年級上教材,內容與現實生活聯繫非常密切,知識的綜合性也較強,教材為學生動手操作,歸納猜想提供了可能。觀察、思考、實驗、想一想、試一試、做一做等,給學生留有思考的空間,讓學生能更好地自主學習。因此對每一章的教學都要體現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要求老師成為學生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在活動中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促使學生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數學知識、技能、思想、方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紮實基礎上提高他們解題的基本技能和技巧。

二.確立本學期的教學目標及實施目標的具體做法。 本學期的教學目標是九年級(上)共五章內容,力求學生掌握基礎的同時提高他們的動手操的能力,概括的能力,類比猜想的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就學生目前的狀態,究其原因主要有三點:一是學習態度不夠端正;二是智能上存在差異;三是學習方法不科學。兩極分化嚴重。所以我準備具體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掌握學生心理特徵,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這些學生由於基礎非常差,導致他們惰學、厭學,鑑於這些心理特徵,教師必須十分重視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有目的地時時地向學生介紹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還要想辦法讓學生親身體驗生活離開數學知識將無法進行。從而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知識的'直接興趣,數學第一章內容的正確把握能較好地做到這些。同時在言行上,教師要切忌傷害學生的自尊心。

(二)努力提高課堂40分鐘效率

(1)在教師這方面,首先做到要通讀教材,駕奴教材,認真備課,認真備學生,認真備教法,對所講知識的每一環節的過渡都要精心設計。給學生出示的問題也要有層次,有梯度,哪些是獨立完成的,哪些是小組合作完成的,知識的達標程度教師更要掌握。同時作業也要分層次進行,使優生吃飽,差生吃好。

(2)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九年級的數學是培養學生運算能力,發展思維能力和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根據當前素質教育和新課改的的精神,在教學中我着重對學生進行上述幾方面能力的培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儘可能地把學生的潛能全部挖掘出來。

(三)加強對學生學法指導

進入中學,有些學生縱然很努力,成績依舊上不去,這説明中學階段學習方法問題已成為突出問題,這就要求學生必須掌握知識的內存規律,不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以逐步提高分析、判斷、綜合、歸納的解題能力,我要求學生養成先複習,後做作業的好習慣。課後注意及時複習鞏固以及經常複習鞏固,能使學過的知識達到永久記憶,遺忘緩慢。

三.教學研究計劃

課堂教學與數學改革是相鋪相成的,做好教學研究能更好地為課堂教學服務。本學期將積極參加學校和備課組的各項教研活動,撰寫”和”。 本人決定與學校同組的老師共同探討教學。

四、繼續教育計劃:

繼續教育是提高教師基本技能的重要途徑。本學期我積極參與校內外組織的各項繼續教育,努力提升教育教學水平。

1、通過網絡繼續教育培訓,學習新教育理念,不斷完善教育教學方式。

2、閲讀有關新課程的書籍,做好讀書筆記;

總之,本學期的教學工作任務還有很多,需要在今後的實際工作中進一步補充和完善。

教學計劃 篇10

一、 教務處常規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1、 教師業務學習只停留在表面上,不能紮實有效。

2、 過分依賴制度,忽視教師專業發展的需要。

3、 教務工作人員缺少,常規工作檢查欠到位。

4、 常規工作安排與落實缺少系統化管理。

5、 教務工作人員缺乏一定的服務意識。

6、 教務管理人員在大多時間裏被一些瑣碎的事務性工作所拖累,在常規教學的檢

查、研究、指導上精力不足,下的功夫不夠。尤其是教學管理人員要努力把精力

放在教學工作的管理研究當中。

7、 教師存在結構性短缺。如地理、生物、歷史課任教師由其它專業教師兼任。

8、 考試安排欠合理。

9、 功能室缺少。

10、 大班額教學給教師加重了負擔。

二、 教學常規考核制度方面

1、 只注重終結性考核評估,不注重過程考核評估。

2、 評價方式單一化。

3、 考核制度比較陳舊、缺乏科學性,不能夠有力地促進當前的教學工作快速發展。

4、 原來考核制度與績效考核存在一定的矛盾。

三、 非會考科目科任教師管理與考核

1、 因會考指揮棒的緣故,非會考科目的課人教師認識不到位。

2、 非會考科目的課人教師無壓力、無動力。

四、 教研教改

1、 校本培訓方式單一化。

2、 骨幹教師和名師培養力度不夠。

3、 課題研究不能全面開展。

4、 教改實踐活動欠力度。

五、 圖書閲覽與教輔資料

1、 學校圖書藏書資料不豐富,資料陳舊,不能向全體學生開放。

2、 學校對教師徵訂教學資料數量少,傾斜力度不夠,不能發揮閲覽室正常功能。

3、 個別教師有徵訂課外複習資料,加重學生負擔,不能正常反饋。

六、教學硬件設施的不足是制約我校教學工作的客觀因素。

一是沒有教師專用電腦,學生所用微機老舊,數量嚴重不足,這給教師查閲資料、獲取信息及學生正常開設微機課都帶來不小的困難。

二是部分與新課程相適應的教學儀器用具短缺。如理化生實驗室內的儀器隨着新課程的深入實施、教材的變化,沒有及時的更新補充,致使部分探究及演示實驗無法開展。

針對以上問題的對策

(一)建立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教學管理與評價機制

在堅持原教學常規檢查(月查)基礎上,

一是改變現行的教學管理模式和方法,將教師被動接受檢查改為主動參與,變領導只作檢查為帶頭參與。具體做法是:

1、備課:每位教師每月提交一份能代表自己最高水平的教學設計參加交流、評比,按優、良、一般、差四個等級進行評定,同時寫出評語,指出優點和存在的問題及今後努力的方向,後一次的評語還要寫出與前一次教學設計相對比的評價肯定其進步,將評定結果返回教師本人審定後存入教師發展檔案。

2、上課:每位教師每學期上一次彙報課或探討課並交一份該課的教學設計,教學反思,參加交流、評比、評選要求同備課。

每位教師的彙報課或探討課,由教研組負責同志主持,上課者要説課,聽課教師參加評議並記錄,確定等級,肯定優點,指出不足及今後的努力方向。上課教師的教學設計,教學反思,説課稿,一起存入教師發展檔案。

3、聽評課:每位教師每學期提交兩份聽課評課報告,由參與聽課的主管同志簽字後參加交流、評比,操作方法同備課。

4、作業:每學期舉行一次學生作業展評活動,作業必須包括實踐類、活動類、探究類作業,具體評定方法同備課。

5、綜合評定:每學期結束後,進行一次全面綜合評定,將所有能反映一個學期以來教師教育教學各環節中的所有案頭材料和各種形式的備課、聽評課記錄、教學反思、説課稿、作業布批、理論學習等進行集中檢評,具體操作同備課。

二是評定結果的使用

第一可以結合其他方面的評定結果,進行××優秀教師的評選,並進行表彰獎勵。第二可根據等次劃分,記入教師工作量化考核中,兑現獎懲。第三進入教師業務檔案記載存入教師發展性評價檔案中。第四建立警示制度,即對某項目連續兩次被評為差等的,要給予黃牌警示,限期整改提高,連續三次為差等的,要以教學事故給予處理

(二)改革和建立校本教學研究制度

1、要優化集體備課和教研活動的方式方法

一是每個教研組對集體備課和教研活動除按常規要求進行正常活動外,還要有問題意識,即要有專題,每個學期要有針對性的解決一至二個問題。二是對集體備課和教研活動的質量進行評價。每次活動時,每位教師都要提出有價值的意見、建議、觀點等進行記錄,每個學期在期中、期末分別對本組內的所有教師依據提出的價值點的多少進行質性評價。操作同備課。

2、創新校本培訓方法

一是每學期初要針對上期教師工作中存在的普遍問題和教學改革發展的趨勢,擬定本期校本培訓內容及方法的計劃,在培訓時能者為師,相互學習,共同提高,切忌無計劃的學習培訓。二是學用結合,整合理論學習與教學實踐和教學研究,做到有學習、有討論、有研究、有教學實踐,真正促進教師素質和教學水平的提高。

3、增強教學常規管理實效性

對教學計劃,不能只看交沒交,要看具體內容,更要看計劃是否落實在平常的教學中;對教師的備課檢查,不能只數節次,要看教學過程的設計是否科學,教學方法、作業設計是否合理;對教師上課的評價應深入課堂,要看教學活動是否體現和諧的師生關係,是否鼓勵學生主動參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否注重知識的落實;對作業的檢查,不只看批改次數,要看應做的.與實際做的有多大的差距,批改量有多大;對教研活動的檢查,不只看開沒開展,參沒參加,要看有沒有實際效果。總之,要有利於良好教風的形成。

4、豐富校本培訓的內容和形式,提高教師教學水平。

一是採取措施督促教師自主學習;二是實施青藍工程,要求對象落實、目標具體、任務明確;三開展多種形式的專題輔導;四是制定科學的校本培訓的考評機制。

5、重視非會考科目教學

一是在教師配置上儘量保持承接性、連續性,二是激勵教師重視非會考科目教學,三是加強非會考科目教師的學習、培訓及督查工作。

6、加強教學評價管理,嚴格執行獎勵性績效工資考評辦法,達到以考評促進過程管理,促進教風的轉變

7、教務處工作管理

(1)嚴格考試製度,高標準、高要求地組織好期中和期末考試,保證不出現問題。

做好平時的質量抽測及期中、期末的考試安排,及時分析、反饋,把好教學質量關。

(2)進行名著閲讀;開放學校電腦房,讓學生能夠在課餘時間學到課本以外的知識。

(3)組織安排音、體、美的教學,落實好“一天三操”; 利用好興趣活動,抓好音、體、美特長生的教育,促使學生身心全面發展。

(4)開展好綜合實踐活動,重點要開展好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和社會實踐兩類活動,本學期要求每位學生都參與綜合實踐活動。

(5)規範教師收費行為,防流控輟工作常抓不懈,學籍等材料上報、彙總、編排做到工作及時認真負責。

(6)加強對分校的教育教學管理,實現新都教育的均衡發展。

(7)以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益為着力點,出台《學校課堂改革的指導意見》。

(8)積極貫徹執行上級有關部門的精神,建立培訓網絡,做好現代教育技術的培訓工作。在學校網站開設“生命成長”專欄,展示師生的作品,突顯學校在發展、教師在提升、學生在成長。

1、重視新課程理念的培訓和學習,重視校本課程的研究和開發,利用學校自身優勢,從整合學科教學、德育教育、學校和教師資源入手,培養學生的特長着眼,開發獨具特色的校本課程。採用開放講座、個人自學、論壇辨析、知識競賽等方式,搞好校本培訓活動。嘗試與名校合作探討我校的課堂教學,堅持校內示範課、聽評課相結合的有效的課堂教學研究制度(開學的第一週、期會考試前一週、期末考試前一週定為學校的聽課周)。

2、安排做好新上崗教師的輔導、培養工作,使他們能順利轉換角色,縮短成長週期。實施“培青工程”,充分發揮名、老教師的傳幫帶作用,引入導師制,實施一年一度的“拜師儀式”,用“拜師制”加快青年教師成長的步伐,並出台《學校教師個人發展規劃》,做到“六個一”:即讀一本教育教學理論專著,寫一篇讀書筆記,向教科室推薦一篇感觸最深的文章,每月寫一篇教學反思,每學期寫一篇論文,每學期上一節公開課。

3、發揮骨幹教師作用,做到骨幹引領、資源融合、共享互贏,從而引導全體教師,把智慧和力量都凝聚到實現學校整體工作上台階的目標上來。引導教師加強對新課改精神的學習與研究,積極實施新課程標準,要參與圍繞素質教育新課程改革的校本課題研究。每學期每位教師撰寫或發表論文不得少於1篇,為進一步開展省級課題“構建多元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研究奠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