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教學計劃範文8篇

來源:文書谷 1.08W

時間稍縱即逝,我們又將學習新的知識,有新的感受,這也意味着,又要準備開始寫教學計劃了。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對這個教學計劃很是頭疼的,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學計劃8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品】教學計劃範文8篇

教學計劃 篇1

隨着對新課改教學的深化,適應現代學生的學習,作為一名高中的政治老師,對今後的教學工作計劃如下:

隨着新課標的出現,傳統的三維教學目標“知識、能力、覺悟”升級為“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是一種超越,培養學生終身學習與終身發展的基本素養。所以要把新的三維目標落到實處。

(1)在備課過程中,把抽象的三維目標轉換為具體的行為目標。也就是把知道、瞭解、理解、運用等動詞運用到具體的知識點上,舉實例説明,變抽象為具體。

(2)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採用引導與鼓勵的方法讓學生針對某個教學目標的內容舉發生在自己身邊或所見所聞的事例來説明該知識點,通過相互交流、討論並分享成果來落實這一知識點的情感性目標;而學生舉例的過程,又體現了過程與方法這一目標。

課堂教學過程與活動是實施教學的一個最主要的'環節,因此要把以往的單一講授式變為師生互動,高效活躍的課堂教學。做到這一點,就要落實課堂合作探究法。大家都知道,教師是教學的主導,但教師這一主導還須由學生這一學習的主體來體現,所以探究式合作學習尤為重要。“探究式合作學習”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模式,一定要運用在教學實際中,運用在課堂教學上。那麼,如何在教學過程中有效地運用“合作學習”呢?第一、激發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合作學習是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更高一層的學習方式。這需要教師的引導,讓學生們合作,分小組討論學習,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習慣性的合作意識。第二、培養幫助學生端正合作學習的態度。教師要要求學生真正的去思考,認真地去觀察和分析,留給學生廣闊的思考空間;對學生的新思想,不可盲目否定,要思考其思想根源,讓每一個學生都感到自己在學習當中的重要,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第三、幫助學生進行有效的合作學習。合作學習是學生或師生之間,通過共同的探討、交流而擴大知識面、挖掘知識的深度,這是補充自主學習的不足。但學生在交流之時,往往出現一些困惑。此時,教師應及時地在操作方法、思維方式和思路延展上給以幫助,讓他們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自定的學習目標,從而達到合作學習的有效性。綜上所述,合作探究式是課堂教學中一種有效方式。它的合理運用可大大的提高教學效率,積極地推進了有效教學。因此,在操作時,一定要放眼全體學生,盡力地放大合作的效應;一定要靈活的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合作學習習慣性地延續。

教學計劃 篇2

一、教學目的:

在《大綱》中,明確地規定了國小體育的目的:“通過體育教學,向學生進行體育衞生保健教育,增進學生健康,增進體質,促進德、智、體全面發展,為提高全民族的的素質奠定基礎。”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自己的身體和掌握鍛鍊身體的簡單知識及方法,學會一些體育、衞生保健的安全常識,培養認真鍛鍊身體的態度。

2.初步學習田徑、體操、小球類、民族傳統體育、韻律活動和舞蹈等項目的基本技術,掌握簡單的運動技能,進一步發展身體素質,提高身體基本活動能力。

3.培養學習各項基本技術的興趣和積極性,以及勇敢,頑強,勝不驕、敗不餒,自覺遵守規則,團結協作等優良品質。

三、教學措施

1 。學習目的明確,積極自覺的'上好體育課。注意聽講,積極學習掌握必要的體育基本知識技能與科學鍛鍊身體的方法,逐步養成自覺鍛鍊的習慣。

2.上體育課,着裝要輕便,整齊,做到穿輕便運動鞋上課,不帶鋼筆,小刀等提前按教師要求,在指定地點等候上課。站隊時要做到快、靜、齊。

3.不得無故缺課,不遲到、不早退,服從領導,聽從指揮,遵守課堂各項規定。

4.在課堂上嚴格執行教師的各項要求,不經允許不得隨意移動器材教具要嚴格執行教師規定的各項保護措施。

5.要愛護體育器材,不得有意損害各種體育設備和用品,課後要按教師的要求如數送還各種器材。

教學計劃 篇3

一、基本情況

1課程名稱: 音樂鑑賞 教材使用情況:

2任課班級: 高一段

3計劃教學時數: 18課時

二、教學目標及任務:

1) 課程教學主要目的要求: 本學期的音樂欣賞主要包括了中國民間音樂中國創作音樂亞非拉民間音樂三個方面.讓學生學習我國的民族音樂文化和了解學習世界音樂文化同時也瞭解了音樂文化與其他藝術形式其他人文文化的'同構關係有益於學生開闊文化視野.

2)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對音樂作品的聆聽培養學生的鑑賞能力,以達到素質提高的目的。

三、教學內容及計劃安排: 教材體系及教學進度計劃 教學內容調整説明

第一單元 學會聆聽 ( 2課時)

第二單元 明天更輝煌(校歌) (1課時)

第三單元 腔調情韻---多彩的民歌 ( 4課時)

第四單元 鼓舞絃動---豐富的民間器樂 ( 2課時)

第五單元 國之瑰寶--京劇(傳統 現代) (2課時)

第六單元 亞洲音樂神韻---大自然 和諧 和平 ( 2課時)

第七單元 歐洲民間音樂--(歐洲 拉丁美州)( 2課時)

第八單元 宗教復調音樂的頂峯--巴赫 ( 2課時)

第九單元 複習考評 9 第七週 第七課時 高山流水志家園 第八週 第八課時 西出陽關無故人 第九周 第九課時 沈心工與李叔同 第十週 第十課時 蕭友梅與黃自 第十一週 第十一課時 聶耳 第十二週 第十二課時 洗星海 第十三週 第十三課時 歌劇藝術 第十四周 第十四課時 複習 第十五週 第十五課時 考試

四 、音樂器材室管理制度

一、音樂器材室必需有專人管理。 未經許可,外人不得擅自進入

音樂器材室。

二、按配備標準和教學要求,管理人員應及時申請購買音樂器材和設備,以保證教學工作的正常進行。

三、要建立音樂器材管理總帳、分類帳和低值易耗品賬。音樂器材的配發、自購、自制、調撥、饋贈、破損、丟失、報廢等,要憑單據及時登記,做好帳冊管理,所有器材每學期盤點一次,做到帳目相符,帳物相符。

四、根據學校教學的實際,部分音樂器材可在學期初由教研組(教師)向音樂器材室辦理出借領用手續,音樂器材領用和歸還時,管理人員應仔細檢查儀器完好情況,並做好相應記錄。如有損壞,按學校相應的規章制度報主管部門處理。

五、儀器設備管理科學合理。儀器設備必須全部入櫥或上架,按儀器的性能分類存放,合理排列,定櫥定位;並根據重下輕上、水平或豎直放置的原則作適當調整,做到科學合理、美觀大方、取用方便。

六、要加強對音樂器材的保養和維護。根據不同器材各自的特點,做好防塵、防潮、防鏽腐工作,確保音樂器材始終處於完好狀態。

七、做好安全防範工作,定期檢查電源、滅火器等安全設備。

教學計劃 篇4

一、學情分析

六年級四班共有39名同學,因為學生的來源複雜,基礎不一。所以雖然是高年級的學生,他們已具備了一定的實踐能力,但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卻並不瞭解,因此在本學期要逐步培養學生一些探究問題的方法,提高學生的問題意識,能夠從生活和學習中挖掘自己感興趣的活動主題,能夠試着和同學展開小組合作學習,在有效的活動中不斷提高學生的實踐與創新的潛能。

二、指導思想

綜合實踐活動是國家規定的必修課,包括研究性學習、勞動技術教育、社區服務、社會實踐四部分內容。

總的指導思想:

一是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精神為指導,積極探索課程改革新路,着眼於改變課程結構過於強調學科本位和缺乏整合的現狀,發展學生的全面素質,滿足學生成長的需要,培養學生成為社會需要的人才,促進辦學特色的形成。

二是以學生的興趣和直接經驗為基礎,以與學生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密切相關的各類現實性、綜合性、實踐性問題為內容,以研究性學習為主導學習方式,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及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為主要目的。

開設綜合實踐活動旨在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和社會實際,通過親身體驗進行學習,積累和豐富直接經驗。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終身學習的能力;增強學生對自然、對社會和對自我的責任感;拓展教學活動空間和活動內容;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在實踐中學習、在應用中學習,並主動參與社會、生活。為學知識、生活、技能的整合建立了操作平台,為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提供了可能。

三、活動目的要求

1.增進學生對自然的瞭解與認識,增強關愛自然、保護環境的思想意識和能力。

(1)走進自然,增進對自然的瞭解與認識,理解人與自然的內在聯繫。

(2)關心自然環境,自主探究自然問題,具有環保意識;

(3)參與環境保護的活動,增強環境保護能力。

2.主動積極地參與社會活動和社區服務,增進對社會的瞭解與認識,增強社會實踐能力,並形成社會責任感和義務感。

(1)走入社會,增進對社會的瞭解與認識,理解個體與社會的關係;

(2)關心社會現實,主動探究社會問題,積極參與力所能及的社區活動,服務社會,發展社會實踐能力;

(3)遵守社會行為規範,養成社會交往能力,學會與他人共同生活、工作;

(4)關心他人,關心社會,具有服務社會的意識和對社會負責的態度。

3.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勞動技術,具有自我認識能力,養成負責的生活態度。

(1)反省自我,增進自我認識,確立自信,樹立人生理想,積極進取。

(2)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學會適應社會生活,養成負責的生活態度;

(3)瞭解與認識現代生產和勞動技術,端正勞動態度,形成良好的勞動習慣。

4.進行課題實驗和課題研究等。在廣泛的調查、採訪和實踐過程中不斷積累豐富的各種知識,撰寫實踐性的記錄和報告、論文等。發展主動獲得知識和信息的能力,養成主動獲得信息的學習習慣和主動探究的態度,發展信息素養、探究能力和創造精神。

(1)學會自主提出問題、制定獲得方案,並組織實施;

(2)形成自主收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3)開展問題探究,體驗探究過程,對感興趣的自然問題、社會問題和自我問題進行深度探究;

(4)養成主動探究的習慣,形成問題意識,發展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

四、課程目標

1.情感目標:通過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對社會生活的積極態度和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興趣。

2.知識目標:通過引導學生主動探究,親身體驗實踐,開闊視野,瞭解信息技術、勞動技術、社區服務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識。

3.能力目標:使學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協作能力、觀察分析能力、動手實踐能力以及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和創新能力。初步掌握參與社會實踐與調查的方法,信息資料的搜索,分析與處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實踐實證的方法。

4.人格目標:獲得親身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的經驗,塑造完善的人格,初步養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的良好個性品質,形成對自然的關愛和對社會對自我的責任感。

五、實踐途徑和活動安排

我們將在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社會實踐三部分內容中篩選出一些有價值的實踐活動以競賽或專題彙報的形式展開,再綜合生成出一些專題實踐活動,其具體安排如下:

研究性學習:嘗試以研究性學習為重點的綜合實踐活動,在活動中培養合作精神,培養蒐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創新精神。

活動側重:留心周圍的一切,善於觀察與思考,從生活中產生問題,轉化成課題,讓學生自己動手採集信息,處理信息,參加社會實踐,解決問題

社區服務:參加社區服務,定期為環保做力所能及的事,並能做好宣傳工作,樹立起環保意識和可持續發展的意識;

活動側重:綠色環保、慰問孤老、創建知識宣傳、衞生清掃等志願服務活動

社會實踐:近社會、學習知識、開闊眼界;為提高學生自身的綜合素質,增強學生的學習意識和吃苦耐勞精神,提高學生獨立生活能力,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本學期開展的社會調查活動是:《走近中秋》。

活動側重:讓學生廣泛接觸社會、接觸大自然、接觸生活,瞭解祖國日新月異的計劃,瞭解經濟改革的情況,瞭解我們的國情情況。

六、活動措施和注意事項

1.課題的選擇力求從本地資源入手,從培養學生應具備哪些方面的綜合能力進行全盤考慮,要對提出的課題進行反覆的論證,在開展活動課之前,要儘可能地激發。

2.通過實踐活動,增強學生的探究和創新意識,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發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增進學校與社會的密切聯繫,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3.積極開發綜合實踐活動校本課程,初步形成具有本地、本校特色的校本課程體系。

4.注重與其它學科領域的合理整合,提高綜合實踐活動實效。

5.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綜合實踐活動,開發具有學校特色、本地資源特色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主題內容,與教導處、德育處聯手,開展豐富多彩的綜合實踐活動。

6.努力探索對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中學生活動情況的評價機制,注重綜合實踐活動的過程性評價。

7.努力體現學生活動的自主性、探究性,引導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探究性學習活動,幫助學生學會發現,學會探究,形成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七、活動評價方面

1.注重過程性評價。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師生評價以過程評價為主,看學生在活動過程中體驗的深淺、經歷的狀態。因此,我們要認真搞好每次活動,不搞走過場,不做表面文章,以學生的真實體驗、具體收穫為目標,多角度,多層面的合理、客觀地評價學生。

2.注重多元化評價。

教師對學生活動評價就注重多元化評價。採用教師點評、學生互評、班級互評、請家長評等多種的方式來進行。在評價的內容上,應分別從能力、知識、品德、技能、情感等多方面對學生進行評價。

教學計劃 篇5

知識目標:

1.積累新鮮詞語:海枯石爛、日轉星移等。

2.瞭解化石展現的奇幻生物世界。

能力目標:

1.反覆誦讀,體會詩歌的音樂美。

2.學習快速默讀、篩選、概括要點的閲讀方法。

德育目標:

培養學生對生物進化的興趣和愛科學、愛文學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反覆誦讀,感受詩歌的思想感情和節奏之美。

教學難點:

聯繫生物學的相關知識,激活聯想,深入理解詩歌的內容。

課文類型:

講讀課文

學習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教學方法:

討論點撥法。教師巧妙設疑,引導學生思維以突破重難點。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錄音機、示範朗讀帶、投影儀等。

教學時間:一課時

一、導語

遠古時代某種生物的遺體、遺物或遺蹟,由於火山、地震、冰川等自然原因而被埋藏在地下,經過漫長的時間變遷,最終變成了像石頭一樣的東西。這就叫化石。研究化石的目的,一是瞭解生物的進化,二是幫助確定地層的年代。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讚頌化石的優美詩歌《化石吟》。(板書課題)

二、整體感悟

1.默讀課文,掌握以下字詞:

骸骨烏有裹藏葱蘢幽雅海枯石爛日轉星移

2.朗讀

這首詩節奏鮮明,聲調和諧,音樂性強。要求學生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按意義節奏有感情地反覆朗讀詩歌。

(1)各自練讀。

(2)讓部分學生示範朗讀,師生共同評價。

3.讓2—4名學生説出自己讀完這首詩後的'初步印象、第一感受。

三、品味探究

要求學生四人一組,就詩歌進行多角度品味探究。

1.請你分別用一句話概括每一節詩歌的主要內容。

明確:第1、2節,通過一連串的問句,引發讀者的想像;第3節,肯定生物進化理論,否定造物主的存在;第4節,化石中“裹藏着生命的信息”,為科學家研究生物提供了必要條件;第5節,經過海枯石爛、日轉星移,生命由低級逐步想高級發展;第6節,讚美大自然是“高明的魔法師,卓越的雕刻家”;第7節,通過化石我們可以瞭解生物的進化。

2.請你説説詩的第二節和最後一節構成什麼關係,這樣寫好在哪裏。

明確:“逝去萬載的世界又重現”照應“逝去萬載的世界可會重現?”,“沉睡億年的石頭説了話”照應“沉睡億年的石頭能否説話?”,“你講的故事多麼令人神往、驚訝”照應“請向我一一講述那奇幻的神話”。

(這樣寫,有放有收,前後照應,使全詩結構完整。)

3.這首詩在創作手法上有什麼特色?

明確:這首詩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將化石當作可以説話的人,並用第二人稱“你”來稱呼,顯得自然親切。全詩共4個“你”字,其中三個都用稱呼化石,但第6節中的“你”卻另有所指——大自然。

四、拓展延伸

1.化石所重現的逝去萬載的世界是一個怎樣的世界?沉睡億年的石頭説了什麼話?

明確:詩歌的第3、4、5、6節都是化石説的話。當然,學生也可以用生物課上或課外所獲得的有關知識進行補充。

2.學生四人小組,交流展示各自蒐集到的古生物圖片或文字資料,然後每小組選派一人到講桌前,向全班展示本小組有特色的圖片,並作簡要的解釋。

五、佈置作業

根據自己蒐集到的圖片或文字資料,寫一篇介紹某種古生物的文章,字數要求在600字以上。

六、板書設計:

化石吟

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記錄了生命潛行的軌跡展現了神祕的遠古世界

自然的神奇科學的力量人類的偉大

七、教學後記:

在教讀本文時,一方面關注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要求學生通過反覆朗讀逐步理解詩歌內容,並細心體會詩歌的鮮明節奏,和諧聲調,感受詩歌的音樂美。另一方面又將學生的目光從詩歌本身引向古生物學和古生物考古學,以培養學生對生物進化的興趣,使學生在獲得語文知識提高語文能力的同時,也能積極感悟自然感悟自然科學。第三,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積極地為解決問題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資料,能夠主動地發現問題和探索問題,培養了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的精神。

教學計劃 篇6

一、小數的加法和減法

1、小數的加法和減法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小數加減法的意義。

2、使學生初步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能夠正確進行小數加減法的'口算和筆算。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出示準備題,用豎式計算。

345+159 1328-579 426+98 2307-296

(全班練習之後,説説整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

2、口算 口算練習(1)

二、新授

1、揭示課題

2、教學例1。

(1)讀題由學生列式,並説一説為什麼用加法計算?

(2)板書算式2.83+1.57

①2.87元和1.57元各是幾角幾分? ②豎式怎麼列? 為什麼?(相同數位對齊.)

(3)師生一起計算出結果。

(4)説一説小數加法和整數加法有什麼相同之處?小數加法怎樣計算?

3、學習例2 計算。 15.64-3.9

(1)全體學生試做。

(2)集體評議。評議之後説説小數減法和整數減法有什麼相同之處。列豎式要注意什麼?(小數點對齊)

4、試一試 10.84+2.6 3.05-2.85

5、請學生觀察例1和例2,大家來歸納小數加法的筆算方法。然後填在書上。

6、練一練

書上第2頁 1、4、5

7、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你學會了什麼?

三、作業

書上第2頁練一練 第2、3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小數加減法的珠算( p.3,例3、例4)

教學目標

使學生掌握珠算小數加減法,並能正確進行珠算小數加減法的計算。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口算

0.3+0.4 1.5+0.5 2.4+1.2 4.5-0.9 5.3-4.8 8+2.5

2、筆算(計算之後説説筆算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

7.65+2.13 3.14-2.09 0.96+4.68 8-7.56

二、新授

1、出示準備題(用珠算計算,做好之後説説整數加減法的珠算方法)。

2、出示例3 用珠算計算。8.76+4.03

(1)由全班學生用珠算計算.

(2)計算之後,説説小數加法的珠算方法。

3、出示例4 用珠算計算。 5.6-0.85

(用同樣的方法讓學生來解決此例題。)

4、小結

(1)講解珠算小數加減法的撥珠方法。

(2)請學生填好書上第3頁的內容,並讀一遍。

5、練習

(1)試一試 26.75+3.4 25.72-9.8

(2)書上第4頁2、4。

三、佈置作業

p.4 1、3

教學計劃 篇7

一、指導思想

綜合實踐活動課是一種研究性活動,也是一種通過實踐研究讓學生產生情感體驗、能力方法和知識經驗的活動。在教育實踐中我們發現,孩子們在經歷每一個主題實踐活動都生成了一些與學科課程相關的能力。於此,我們想以學科實踐活動為基點,開展系統性的綜合實踐活動,讓更多的老師參與進來,以推動學生綜合學習和實踐研究的能力。

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目標:

1、親近周圍的自然環境,熱愛自然,初步形成自覺保護周圍自然的意識和能力

2、考察周圍的社會環境,自覺遵守社會行為規範,增長社會溝通能力,養成初步的服務意識和對社會負責的態度。

3、激發好奇心和求知慾,初步養成從事探究活動的正確態度

4、培養學生細緻觀察事物的能力,關注社會的好品質。

5、通過與信息技術課程的整合掌握多渠道收集和整理資料的方法。

6、培養學生熱愛家鄉關心社會,積極參與社區活動,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和義務的態度。

三、活動措施:

1、指導學生進行資料的蒐集。針對學生的實際和相關的課程資源,在活動開始階段,結合實例對學生進行一定的基礎訓練,幫助學生掌握利用工具書、使用視聽媒體、做筆記、進行訪談、對資料做整理和分類等方面的技能。

2、指導學生有目的地收集事實材料,指導學生運用調查、觀察、訪問、測量等方法。

3、指導學生寫好研究日記,及時記載研究情況,真實記錄個人體驗,為以後進行總結和評價提供依據,引導學生形成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4、及時瞭解學生開展活動的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點撥與督促;組織靈活多樣的`交流、研討活動,促進學生自我教育,幫助他們保持和進一步提高學習積極性。

5、指導學生注意活動中的安全問題,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防止意外的安全事故發生。

6、指導對活動過程中的資料進行篩選、整理,形成結論,指導學生着重對活動中的體驗、認識和收穫進行總結和反思。

四、具體安排:

時間 主題

九月份 開學第一課 抗戰日 走進傳統節日——中秋

十月份 神奇的風

十一月份 神奇的風 學科整合

十二月份 整理資料

教學計劃 篇8

説課流程:

本課內容我從以下六個方面加以闡述:1.教材分析;2.學情分析;3.設計理念;4.教學目標; 5.教法與學法;6.教學過程。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選自人教版數學教材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第二小節《筆算除法》的第一課時——《“一位數除兩位數 商是兩位數”的筆算除法》。

1.教材的特點、地位和作用:本節課是整數除法的相關知識,它是在口算除法和除法豎式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又為學生掌握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學習除數是多位數的除法奠定了紮實的知識和思維基礎。通過學習,讓學生在活動中理解筆算除法的算理,探索用豎式計算的合理程序。

教科書安排了兩個例題,例1是一位數除兩位數,被除數的各個數位上的數都能被整除,主要解決除的順序和豎式寫法的問題;例2也是一位數除兩位數,但除到被除數十位上有餘數。本節課內容,對學生進一步學習筆算除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教材的重點和難點:重點是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掌握筆算除法的步驟和商的書寫位置。難點是讓學生理解每求出一位商後,如果有餘數,應該與下一位上的數連在一起繼續除的道理。

二. 學情分析

1.學生的認知起點分析:學習本節課的知識儲備要求,一是表內乘、除法,二是除數是一位數的口算,三是“除數一位數,商也是一位數”的筆算除法。因學習“除數一位數,商也是一位數”的筆算除法時間間隔較長,應創設適當的情景,幫助學生複習與回顧。

2.學生的能力結構分析:通過口算除法和“除數一位數,商也是一位數”的筆算除法的學習,學生已熟練掌握了口算除法的計算方法,初步掌握了除法豎式的書寫格式。

3.學生的學習風格的分析:三年級的學生已學習了兩年半時間的新教材,在學習的過程中,一直是用 “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而且也習慣和喜歡上了這樣的學習方式。所以教學時要注重創設情境,提供學生觀察、思考、交流的機會和時間。

三.設計理念

1.強化數學教學的人文性

數學是一種文化,是人類文明的精華,數學教學應以數學知識、方法、思想為載體,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本節課充分利用主題圖創設的植樹情境,意在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使學生體會植樹活動中也有數學,激活學生的問題意識,強化數學教學的育人功能。

2.在操作中探究,在探究中發現

本節課教師提供操作活動的材料,把操作過程和筆算豎式結合起來,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幫助學生理解筆算除法的算理,突出數學教學的操作性、自主性和探究性。

四.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初步學會一位數除兩位數,商是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2)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筆算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初步概括能力。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動手操作、探索和思考,經歷“一位數除兩位數,商是兩位數”的筆算方法的形成過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數學的直觀與簡約美,體驗數形結合的思想,培養學生與同伴交流、合作的意識,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五.教法與學法

1.教法:採用情景·問題與自主探究相結合的教學方法。以植樹活動為情境線索,誘發學生學習的內在需求。以引導學生根據圖中的數據提出相關的數學問題,並如何解決問題為探究材料,激起學生探究的慾望。從而引導學生通過操作、討論等方式理解筆算除法的算理,探索用豎式計算的合理程序。

2.學法:本節課採用“自主、探究、交流”的學習方式。通過操作、觀察、思考、討論等途徑,讓學生動手、動口、動腦,以此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和有效性。

六. 教學過程

本節課在教學時,主要經歷了以下五個流程:溝通舊知,建立聯繫à創設情景,導入新課à自主探索,領悟算法à鞏固新知,應用新知à回顧反思,深華提高。

(一)溝通舊知,建立聯繫

1.口算

27÷3 40÷2 240÷8

(設計意圖:勾起學生對舊知的回憶,為下面的新知學習作鋪墊。)

(二)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出示p19植樹情境圖,引導觀察:圖中告訴我們哪些信息?根據這些信息可以提出什麼問題?怎樣列式?(根據學生的回答師板書)

42÷2 52÷2

(設計意圖:充分利用主題圖創設的植樹情境,一方面對學生進行保護環境、熱愛勞動的教育,另一方面引導學生根據圖中的數據提出相關的數學問題。)

2.(1)請你估計一下42÷2大約是多少?

(設計意圖:在筆算除法中嵌入估算,一方面能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數感,另一方面也能使學生形成先估算再筆算的習慣。)

(2)如果要準確地計算42÷2你又是怎麼想的?(揭示課題)

(三)自主探索,領悟算法

1.教學例1 42÷2=21

嘗試列豎式計算,邊用小棒分一分,邊自我檢查,並分別指出4.2.1這三個數對應的小棒圖。

(設計意圖:先讓學生試做,有利於充分暴露學生的思維,再操作小棒,結合操作過程自我檢查,並分別指出4.2.1這三個數對應的小棒圖,體現數形結合,有利於學生更好地理解算理。)

2。教學例2 :52÷2

(1)先估算,再師生共同擺小棒,邊擺邊討論多餘的1捆怎麼辦?針對豎式,討論被除數十位上餘下的“1”是怎麼來的?表示多少?接下去怎麼寫?為什麼要把1和2合成12?並讓學生分別指出4.2.1這三個數對應的小棒圖,比較這裏的4.2.1與例1的4.2.1表示的意義相同與否。

(2)比較例1和例2筆算豎式的區別。

3、引導概括總結:從哪一位除起?商怎樣寫?被除數十位上除後有餘數怎麼辦?每次除得的餘數和除數有什麼聯繫?

(設計意圖:通過操作後的比較,既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又能在理解算理的同時,歸納出筆算除法的計算方法。)

(四)鞏固新知,應用新知,

1、填一填。

1 □ □□

____ ____

4)4 8 6)8 4

4 □

□ □□

□ □□

0 0

2.辨一辨:請你當小醫生,先診斷,再“治病”。

34 11 1

____ ____ ____

2)68 6)96 5)60

68 6 5

0 6 1

6

3.賽一賽:看誰算的又對又快?

p20 做一做 1

4.用一用:p21練習四第3題

(設計意圖:“填一填”是一個模仿性的練習,“辨一辨”有利於學生更好地理解算理,“賽一賽”要求學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正確計算,並儘量提高計算的速度,“用一用”既是一道開放性的題目,又體現了“算用結合”的思想。)

(五)回顧反思,深華提高

你學會了什麼?是怎麼學會的?學了這節課後你有什麼感想?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