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歷史第二學期教學計劃

來源:文書谷 7.35K

日子在彈指一揮間就毫無聲息的流逝,我們的工作又進入新的階段,為了在工作中有更好的成長,寫一份計劃,為接下來的學習做準備吧!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計劃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一歷史第二學期教學計劃,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一歷史第二學期教學計劃

高一歷史第二學期教學計劃1

一、教材分析(結構系統、單元內容、重難點)

本學期主要涉及到經濟史4個專題,文化史8個專題的授新課,教材內容多,學生學習相對來説比較緊張,每個必修教材都涉及到古今中外,但教材編排不夠系統,學習上沒有貫穿始終的一條主題線。所以教材需要自己整合與聯繫。

本學期最重要的是必修1、2、3的會考複習,無論是政治史、經濟史還是文化史都比較重要,在複習過程中要注意綜合聯繫。

二、學生分析(雙基智能水平、學習態度、方法、紀律)

絕大多數學生目標明確,學習態度端正,但基礎參差不齊,歷史綜合運用能力較為薄弱,學習方法也較為單一,需要教師進一步引導。

三、教學目的要求

1、要求掌握歷史新課程要求的各專題的重難點及基礎知識。

2、複習掌握3本必修教材的會考內容

3、加強基礎題訓練,以適應會考的要求,力求在會考中取得較好的成績。

四、完成教學任務和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1.通過集體備課,凝聚團隊力量,提高課堂效率。

2.注重過程評價,進行歷史必修2、3的模塊測試,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信心。

3.加強指導,優化學生的歷史學習方法,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充分利用學生的課餘時間進行課後輔導。關注後進生的學習,發現問題及時輔導。

五、教學進度

周次

課、章、節

教學內容

備註

1

必修2專題5

走向世界的資本主義市場

2

必修2專題6、7

羅斯福新政與當代資本主義,

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與教訓

3

必修2專題7、8

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與教訓

當今世界的全球化趨勢

4

必修3專題1

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

5

必修3專題1、2

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

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化

6

必修3專題2、3

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化

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潮流

必修2模塊考試(適當時間)

7

必修3專題4

20世紀以來中國重大思想理論成果

8

必修3專題5

現代中國的文化與科技

9

必修3專題6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與發展

10

期中複習、迎考

11

必修3專題7

試卷分析,近代以來科學技術的輝煌

12

必修3專題8

19世紀以來的文學藝術

13

會考複習

必修3複習

14

會考複習

必修3模塊考試(適當時間)

15

會考複習

16

會考複習

17

會考複習

高一歷史第二學期教學計劃2

一、指導思想

新的課程鋭意改革,全面地貫徹教育方針和素質教育的目標。體育教師作為體育課堂教學的主要實施者,就時刻將增進學生健康貫穿於課堂實施的全過程,要關注五個學習領域目標的達成,有目的,有計劃,有側重地靈活實施,始終確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實處,使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教材素質教育已經成為學校教育的主旋律,學生的培養將更注重健全的人格、紮實的技能、適應社會的能力、科學的態度和創新的精神。圍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人才的需求,以德育為核心,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以學生身心發展為本,突出"健康第一",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以適應新世紀的社會生產和現代生活對人體的'挑戰。造就一代身心健康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學生情況分析

身體發展特徵:三年級學生在動作的協調性方面,骨骼肌有了一定的發展,因而運動感覺有了一定程度的發展,對簡單的動作有所控制,動作的精確性、靈巧性進一步增強。

心理髮展特徵:能夠比較概括地、靈活地掌握左右概念。在老師的幫助下,逐漸學會比較、分析、觀察事物的特點,發現各部分的關係及部分與整體的關係。

社會交往的特徵:學生與同伴交往的時機更多,交往形式開始變得較為複雜,在與同伴交往中傳遞信息的技能進一步增強,學生更善於協調與其他同學的活動,越來越關注同齡羣體的評價、贊同和指導。

三、教材分析

知識從跑過渡到投擲,由下肢發展到上肢的發展,以及上下肢之間的協調發展,知識難度逐漸提高,以及中間結合體操,球類知識,要求全面培養學生各方面的素質。

在這冊教材中,提高學習跳上、跳下能力,以及技巧支撐跳躍的能力,加大學習難度,知識向多方面發展,延伸,特別向更深的一層發展練習,合學生接觸挑戰。

對於下肢要求更高了,要學習向更高更遠的發展,而且在後來的'學習中又轉到對上身的練習,比如低單槓雙槓等,加大了學習的難度和寬度。

體操方面增加了後滾翻,球類方面教到足球,對技能學習提出了新的要求,從這可以看出,體育漸漸地深入到我們身心,發覺體育真的可以使身心健康,提高體育綜合素質。

四、教學目標

1、增強體能,掌握和應用基本的體育與健康知識和運動技能。

2、培養運動興趣和愛好,形成堅持鍛鍊的習慣。

3、提高對個人健康和羣體健康的責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4、發揚體育精神,形成積極進取、樂觀開朗的生活態度

5、培養良好的課堂常規

五、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教學隊列,隊形走為主,每節課都要有隊列對形的練習。

2、掌握基本體操、快速跑(站立式起跑、途中跑);耐力跑、定時跑、立定跳遠、鉛球、身體素質訓練、籃球比賽等。

教學難點:

1、以速度力量練習和耐力練習的課(跳躍性、耐力性的反覆練習)來改善肌肉的協調性和力量的發揮。

2、並採用小重量和不負重量的方式,通過協性練習和提高動作速度的練習來提高速度力量。

六、教學評價

按照教學目標的要求,結合增強學生體質課題研究,對學生體育學習進行綜合評價。

1、對學生“運動參與”的評價。主要內容:出勤、着裝、課前準備、集合隊伍、做好準備活動、積極參加鍛鍊等。教師每週記錄一次並公佈;各組小組長則每節課按等級對自己的隊員評價一次並做好記錄;學生自己也是每節課自評一次並做好記錄。

2、對學生“運動技能”的評價。主要內容:本學期確定隊列、體操為學習和評價內容,健身與安全知識。隊列、體操各安排兩個單元教學,學習一單元后教師、小組、學生自己各進行考評一次,並做好記錄。學完第二單元后再進行一次評定。健身與安全知識的考核,主要以教師課堂提問,並結合遇到的體育鍛煉不安全現象處理、做法,以及學生上體育課時是否安全進行鍛鍊等對學生進行考核。

3、對學生“身體健康”的評價。主要內容:學習50米跑、蹲踞式跳遠並測驗,身體姿勢,營養、保健知識。50米跑、蹲踞式跳遠安排兩單元教學和兩次的測評,評價方法與形式同籃球項目。身體姿勢,營養、保健知識的教學與評價主要利用隊列練習和有關的室內理論課進行考評。

4、對學生“心理健康”的評價。主要內容:學習有信心,勇敢,有克服困難的決心。這項評價主要以平時學生上課的情況觀察和問卷調查進行評定。

5、對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評價。主要內容:懂得互相合作,互相幫助,一起活動,分享運動快樂,有閲讀有關體育報刊。

七、教學措施

1、上體育課,着裝要輕便,整齊,做到穿輕便運動鞋上課,不帶鋼筆,小刀等提前按教師要求,在指定地點等候上課。站隊時要做到快、靜、齊。

2、採用學生為主體,少講多練的方式提高鍛鍊身體的主動性和關心自身健康的社會責任感。

3、將遊戲貫穿於整個課堂中,並儘量做到與學生玩在一起,在娛樂同時學到知識,加強與集體觀念教學。

4、不得無故缺課,不遲到、不早退,服從領導,聽從指揮,遵守課堂各項規定。

5、發展學生個性,培養勇敢、頑強、朝氣勃勃和積極向上的精神,注意能力的培養,啟迪思維,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採用主題教學、情景教學等方法,充分發揮遊戲活動的作用,激發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

6、採取多樣的教學組織形式,如分組教學(異質分組、隨機分組男女分組等),分段教學等。

高一歷史第二學期教學計劃3

一、教材分析(結構系統、單元內容、重難點)

本學期主要涉及到經濟史4個專題,文化史8個專題的授新課,教材內容多,學生學習相對來説比較緊張,每個必修教材都涉及到古今中外,但教材編排不夠系統,學習上沒有貫穿始終的一條主題線。所以教材需要自己整合與聯繫。

本學期最重要的是必修1、2、3的會考複習,無論是政治史、經濟史還是文化史都比較重要,在複習過程中要注意綜合聯繫。

二、學生分析(雙基智能水平、學習態度、方法、紀律)

絕大多數學生目標明確,學習態度端正,但基礎參差不齊,歷史綜合運用能力較為薄弱,學習方法也較為單一,需要教師進一步引導。

三、教學目的要求

1、要求掌握歷史新課程要求的各專題的重難點及基礎知識。

2、複習掌握3本必修教材的會考內容

3、加強基礎題訓練,以適應會考的要求,力求在會考中取得較好的成績。

四、完成教學任務和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1.通過集體備課,凝聚團隊力量,提高課堂效率。

2.注重過程評價,進行歷史必修2、3的模塊測試,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信心。

3.加強指導,優化學生的歷史學習方法,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充分利用學生的課餘時間進行課後輔導。關注後進生的學習,發現問題及時輔導。

五、教學進度

周次課、章、節教學內容備註

1、必修2專題5

走向世界的資本主義市場

2、必修2專題6、7

羅斯福新政與當代資本主義,

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與教訓

3、必修2專題7、8

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與教訓

當今世界的'全球化趨勢

4、必修3專題1

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

5、必修3專題1、2

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

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化

6、必修3專題2、3

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化

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潮流

必修2模塊考試(適當時間)

7、必修3專題4

20世紀以來中國重大思想理論成果

8、必修3專題5

現代中國的文化與科技

9、必修3專題6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與發展

10、期中複習、迎考

11、必修3專題7

試卷分析,近代以來科學技術的輝煌

12、必修3專題8

19世紀以來的文學藝術

13、會考複習

必修3複習

14、會考複習

必修3模塊考試(適當時間)

15、會考複習

16、會考複習

17、會考複習

高一歷史第二學期教學計劃4

也是高中三年語文學習的黃金時段。為讓學生掌握高中語文學習的思路特點,熱愛並投入地學好這門課程,不僅紮實基礎,學習知識還要培養學生素養使其終身受益.為此,本備課組制定以下計劃。

一、教育教學指導思想

1.貫徹《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樹立科學的、民主的、開放的、以人為本的語文教育觀念,不斷地探索能適應學生髮展和學生實際需要的新教法.結合《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的學習,在語文教學中有步驟地落實語文組的人文化的語文教育理念。

2積極落實新課程改革的觀念。培養學生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具備創新精神、合作意識,具備包括閲讀理解與表達交流在內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運用現代技術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為升高二進高三入社會打下堅實的語文基礎。培養學生良好的高中語文學習習慣,幫助他們掌握知識點的學習方法,為終身學習準備好必備的能力。

3.發現新問題,探索新教法,把課堂的研究性閲讀推向深入,把新課標配套的“自學——探究——反思”模式新課型並加以完善

二、 新教材的特點及教學重點

新教材的體系和構建,在試驗修訂本的基礎上作了“四大改革”:

一是建立了閲讀、寫作、口語交際三線並行的教材編寫體系;

二是破除了比較複雜的記敍、比較複雜的説明、比較複雜的議論三個階段模式,閲讀部分不再以文體為中心編排,而是結合能力培養目標和課文本身實際組織單元;

三是編寫了與教材相配套的語文讀本,作為語文教材的有機組成部分,供學生在課外閲讀;

四是設計了探究性學習的內容,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探究能力。

閲讀教材分為互相銜接的三個階段:高一階段着重培養理解分析能力,高二階段着重培養鑑賞文學作品的能力,高三階段着重培養研討、評價的能力。呈現出“兩大特點”:

一是人文性,教材的文學氣息濃,對於豐富學生情感、陶冶學生情操意義重大,

二是工具性,重思維訓練,重能力培養。

文言文的閲讀仍然按朝代先後的循序編排,但是篇目有所減少,難度有所下降,對於學生高中文言文的入門非常有好處。

寫作教材分為互相銜接的三個階段:第一冊按寫作心理要求編排,突出了學生個體主體能力要求,第二至五冊按常用文體能力要求,分點訓練,分體訓練,第六冊按寫作過程編排,突出了各種文體的共性要求。

第一冊口語訓練的重點,培養單向的口語交際能力:傾聽、應答。探究性學習着眼於對文學作品主題的多種解讀、書法文化的思考。

三、 學情分析:

本屆高一學生由於入學成績總體偏低,故情況不容樂觀,國中基礎普遍不夠紮實,閲讀能力、分析鑑賞能力及對文章整體感知能力均令人擔憂,且有相當一部分學生不重視語文。所以,在對學生全面強化督促的同時,如何抓好基礎,強化針對性,有的放矢,探索改進講與練的方法並努力提高效益,就成為這一階段教學的重中之重。

高一級學生剛從國中升學上來,學習成績參差不齊,語文科更是其薄弱環節,不少學生對學習語文存在着懼怕心理,對高中語文的學習更是茫然不知所措。因此,第一階段語文教學的重要的任務不僅在於讓學生明確高中語文學習的要求,更在於通過會考和大學聯考試卷的對比分析,讓學生更好地明確語文知識考點的遷移,完成國中向高中學習目標的轉化,更好地適應高中語文學習的特點。

四、 教學設想

面對學生薄弱的語文基礎,強化訓練,夯實基礎,落實日常教學是關鍵。在日常教學中,主要抓好以下的環節:

(一)閲讀方面,充分利用《語文讀本》擴展學生的閲讀面,培養學生自學語文的能力。精選較有思想性、篇幅短小的文言短文,提供給學生閲讀,養成學生每週閲讀翻譯文言文的習慣,努力通過學生的自身積累和教師的指導,從閲讀習慣、語感等多方面提升學生閲讀能力,培養學生閲讀淺顯文言文的能力。

(二)在寫作方面,堅持每週一次小作文,每單元一次大作文的訓練。

小作文,從寫景、記人、敍事等方面分階段、有針對性地訓練學生的觀察、構思、措辭、造句等能力。大作文從觀察與感受、想象與聯想、再現客觀事物、表現主觀情感等方面,讓學生把握寫作運動的內部規律,從根本上提高寫作能力。

(三)口語訓練方面,結合詩歌教學,開展詩歌朗誦訓練,掃除學生練習口語的心理障礙,訓練學生大膽開口的習慣。在具體操作方面,結合單元教學,穿插“説服別人”、“拒絕別人”、“勸慰、鼓勵別人”等不同目的的語文口語訓練,使學生能自由流暢地表述自己的見解,養成文明得體的説話習慣。

(四)日常語文教學還貫穿寫字、背誦等基礎訓練。寫字訓練一方面是為了正字,另一方面是為了訓練學生的“坐功”,這對於16、17歲左右、生理和心理正在發生轉折的高一級學生來説應該是不無裨益的;背誦一定數量名詩名篇名句,有利於學生開拓視野,積累寫作素材,提高口頭表述能力,提高學生的文學修養。

五、 教學策略

1、 改變觀念,加強學習,增強新課標意識,重視知識更新。

(1)要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重視語文教育的人文價值和思維訓練的特點。

(2)要加強學習研究,重視知識更新,訂閲書報雜誌,閲讀理論專著,及時更新觀念,提煉信息,充實知識儲備。同時又要儘可能地將教學理論和教學實際緊密結合,在教學實踐中參悟道理,總結經驗,提升素質。

(3)重視備課組建設,充分發揮集體的知識和力量,不斷完善教學內容、教學過程和教學方法。

2、重視思維訓練,注重能力培養,增強素質教育意識,紮紮實實學好課本。

(1)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無論是教學目標的設計,還是教學流程的操作,都要重視師生的互動的過程,讓學生有足夠的思維空間和表演空間,把氣力花在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的基本素質上。

(2)重視每堂課的收效,重視每個知識點的'教學,力求做到重點突出,訓練到位,把功夫花在基本功的培養上。

(3)注意初高中的銜接,重視語文學習習慣的培養,注重非智力因素的開發,提升學生良好語文學習的心理素質,培養學生思考問題的辨證性和周密性。

(4)持之以恆地做好提優補差工作,防止兩極分化的過早出現。

3、 重視作文教學,努力提高學生語文學習的整體水平。

設想:充分挖掘教材資源,努力探尋閲讀與寫作的關係,密切聯繫社會生活,注意開發現實生活中的作文教學資源,課堂作文訓練與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雙管齊下,使作文教學真正走上系列、優化的健康之路。具體來説,有以下五個方面的思考和做法:

(1)分解能力,講究專題性。每次寫作,“寫什麼”、“怎麼寫”,都要明確到位,決不含糊。

(2)重視作文教材,細化作文能力。如觀察生活如何觀察?怎樣才能培養感受能力?在寫作中如何恰當的應用想象和聯想?怎樣才能寫出個性、形成創新?這些內容在教材中都有較系統的闡述,這大大有助於作文能力的細化,因此,決不能棄教材於不顧。

(3)序列優化,講究實效。每次訓練後,重視評獎的及時性,為學生提供範文,或分工下水,或從學生習作中提取,或收集佳作為我所用,努力做到做一次作文,有一次收穫。

(4)寫作與口語交際雙管齊下。本學期口語訓練的重點是兩個:一大膽開口,快速思維;二文明應答,得體應和。

(5)課內練筆與課外練筆齊頭並進。課外練筆方式主要是三種:

一是專項片段能力訓練,如聯想和想象,

二是二次作文,重在錘鍊學生提升作文的能力,

三是延升性作文,主要是完成作文單元后的練習。

4、加強語文第二課堂的組織,充分發揮第二課堂的輔助作用。本學期安排四次語文實踐活動。

第一次“詩歌朗誦比賽”,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提高同學們的朗誦和欣賞詩詞的水平。

第二次“報刊剪摘、注評、展評活動”,目的是激發廣泛閲讀報刊、探求新知的興趣,培養動腦動手的學習技能與習慣,創造互相幫助、團結協作的學習氛圍。

第三次“‘校園心聲’作文競賽”,目的是激發同學們的寫作興趣,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豐富校園文化氛圍。第四次“‘愛我校園,愛我中華’即興演講賽”,目的是鍛鍊學生採集與處理信息、綜合分析、表達交流、探索創新等多項能力與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形成積極向上的思想、文化與爭鳴的良好風氣。

高一歷史第二學期教學計劃5

一、教學內容:

高一歷史必修(I)是政治文明歷程。着重反映人類社會政治領域發展進程中的重要內容。

二、指導思想:

新高中課程計劃在明確高中培養目標、優化課程結構、確保教學內容、促進教學方式轉變等方面作了積索。所以教學中應緊跟高中課程改革的步伐前進,為了適應這一形勢,確保大學聯考的順利推進,確保高中教育質量的穩步前進,教學中要切實有利於廣大學生的自主發展。

三、教材分析:

人類社會政治領域中的問題是極其複雜的。

歷史必修(I)的8個學習專題,共27課。主要是瞭解人類歷重要的.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及其代表等基本史實,正確認識歷的階級、階級關係和階級鬥爭,認識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學習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產生、發展及其歷史影響,理解政治變革是社會歷史發站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並能對其進行科學的評價與解釋、理解從專制到民主、從人治到法治市人類社會一個漫長而艱難的歷史過程,從而樹立為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而奮鬥的人生理想。

政治活動是人類社會生活的主要組成部分。人類的政治活動既受制於經濟和社會其他方面的發展,又發作用於經濟及其他活動,給社會發展以巨大的影響。因此,我們學習歷史,瞭解人類社會政治領域中的活動,是非常有必要的。

四、學情分析:

高一年級共5個班,每個班將近50個學生,生源質量高低不一,因此,我在教學當中一定要進行分層次分階段地鞏固和提高。針對一些成績較好的學生則要進行一定較難的作業佈置和試卷的佈置。針對學情和特點略講某些章節教學中一定要重點突出詳略得當,並以基礎知識為主。

五、教學方法:

綜合考點內容,突出學科內的知識銜接,注重學科間的貫通,拓寬學生知識面,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基礎訓練,重在運用;拓展訓練,重在提高;綜合訓練,重在發展。使學生既從“點”上拓展,有能對所學知識點結合,融會貫通。

高中歷史教材的主體結構按“學習專題”購建。共八個學習專題,包括導語、學習建議、主要介紹專題的歷史發展線索或學習重點,並提出一些學習方法上的建議。正文後輻射自我測評、材料閲讀與思考,以拓展我們的知識面,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歷的政治活動是豐富多彩、極其複雜的,他與經濟活動、文化活動一起構成料人類歷多彩的生活活動。只要同學們潛心學習,細心探究,就一定會有許多預料不到的收穫,感悟許多歷史的真諦。

高一歷史第二學期教學計劃6

一、指導思想

以新課程標準為指導,以亳州市教育局及本校教學工作計劃,高二語文備課組工作計劃為參考,整體把握課程內容,從語文課程作為基礎學科的特徵出發,緊緊抓住語文應用能力、審美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養,通過選修模塊的學習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紮實、穩步地推進高中語文新課程的實施。為學業水平測試打下紮實的基礎。

二、教學內容

本學期完成選修《古代詩歌與散文欣賞》、《外國小説欣賞》

説單元的教學主要注意把握小説的主題和情節;散文教學重點是品味散文優美的語言和感人至深的表現技巧;文言傳記閲讀在於強化字詞句的積累,提高文言文的閲讀能力;詩詞鑑賞重點在於掌握初步的文學鑑賞能力;科普文章教學重點是理清作者思路,歸納概括科普文章的論點,體會語言風格:準確、嚴密而又不乏情趣。而文言教學之積累是重點難點

三、情況分析

1、教材分析:

高二階段是高中階段比較關鍵的一年,從教材上來看,既有必修教材的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提升,也有選修教材的遷移、擴展與探究;寫作上則要求學生努力寫出有思想、有內容、有情感、有見地的文章,在四個方面上下功夫:緣事析理要深刻,謳歌親情要充實,鍛鍊思想有文采,注重創新寫新穎。寫作要求更高,既解決“寫什麼”,又指導“怎麼寫”,利於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

2、學生分析:

學生在現階段,語文基礎知識掌握不太牢,課外遷移不夠深,進入高二下學期,閲讀和寫作能力都還有待加強。雖説經過一個半學年的學習,但學生的語文學習還比較被動,語文基礎知識參差不齊,整體閲讀能力還可以,但學習習慣還不是很主動,上進心有個別同學不太強,任務還是比較艱鉅的。

四、具體措施

1、提高備課質量,學習新大綱,鑽研新教材,探索新教法,體現知識和能力要求,充分發揮教師的個性和優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2、運用各種方法,提高學生課外閲讀的興趣和能力,拓展學生語文學習空間。

3、充分利用好教學時間:利用好早讀課的'語文朗讀,提出朗讀要求;課前開設三分鐘積累成語或小演講等活動。

4、強化語文知識的積累,為下階段準高三預複習打下堅實基礎。

大量閲讀報紙、雜誌、名著等有益內容,每週閲讀五千字量以上的課外書(三篇經典美文),摘記佳作精彩片斷內容不少於五百字,堅持寫週記隨筆,堅持美文鑑賞,最大限度地拓寬學生視野。

除此還包括:初、高中課文背誦篇目識記,課外詩詞名句的積累;文學常識、文化、文史常識的積累;語音、成語的積累與運用。班級、小組經常進行古詩文背默、精美文章、練字書法比賽。

5、注重學科之間的聯繫和相互滲透,強化綜合能力的培養,積極開發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溝通課堂內外,溝通平行學科,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努力提高語文素養,實現語文能力的可持續發展,實現終身受用,為大學聯考打下堅實的基礎。

6、寫作教學:

作文訓練以隨筆和大作文兩種形式為主,寫作內容有任務性和隨意發揮相結合,主要訓練議論文和散文,倡導抒寫真情實感。大作文一月兩次統一命題,統一批改,以期提高寫作能力。

⑴以學生的寫作實踐為主,適當加以必要的寫作指導,其中多以審題立意、構思為主。

⑵結合山西大學聯考實際,順應寫作變化,適當借鑑和吸收新的技巧和做法,讓學生盡情寫作,充分發揮學生積極性和創造性。

⑶每月進行三次作文訓練,兩次為學生自己練筆,兩次為正式限時作文,老師認真批閲,或師生共同批閲。

五、教學進度(以一中南校進度表為參考周)

第1-2周 入學測試及試卷講解分析4 作文輔導2 《項羽之死》3 《阿房宮賦》3

第3-6周 古代散文閲讀鑑賞《六國論》4 《伶官傳序》2《祭十二郎文》4 《文與可畫篔簹谷偃竹記》2 單元測試及講解4 作文輔導2 作文輔導2 月考及分析4

第7-8周 諸子散文 第一、二單元 作文輔導2

第9-10周 諸子散文第三、四單元教學 期會考試及分析

第11-13周 諸子散文 第五、六、七單元教學

第14-16周 月考及分析 大學聯考 會考

第17-18周《外國小説欣賞》12

第19-20周 複習迎考 學業水平測試

高一歷史第二學期教學計劃7

一、學情分析:

高一學生歷史基礎不平衡,經過一學期的師生共同努力,學生明確了學習目的,端正了學習態度,學習的主動性大為增強,學習風氣較好。80%以上的同學對歷史學習興趣濃厚,能積極主動的複習和研究課本,參與探求和討論相關的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正在逐步形成。相信經過本學期師生的共同努力,學生的歷史學科成績將會有一個整體的提高。

二、課程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在義務教育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歷史發展進程中的重大歷史問題,包括重要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歷史現象和歷史發展的基本脈絡。在掌握基本歷史知識的過程中,進一步提高閲讀和通過多種途徑獲取歷史信息的能力;通過對歷史事實的分析、綜合、比較、歸納、概括等認知活動,培養歷史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進一步認識歷史學習的一般過程。感知歷史、積累歷史、理解歷史與現實和主動參與的過程。掌握歷史學習的基本方法。學習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和方法,論從史出,史論結合;注重探究學習,善於從不同的角度發現問題,積極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養成獨立思考的.學習習慣,能對所學內容進行較為全面的比較、概括和闡釋;學會同他人合作學習和交流。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歷史學習,進一步瞭解中國國情,熱愛和繼承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激發對祖國曆史與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對國家、民族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培養愛國主義情感,樹立為祖國現代化建設、人類和平與進步事業做貢獻的人生理想。加深對歷史上以人為本、善待生命、關注人類命運的個人主義精神的理解。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養堅強的意志和團結合作的精神,增強經受挫折、適應生存環境的能力。進一步樹立崇尚科學精神,堅定求真、求實和創新的科學態度。認識人類社會發展的統一性和多樣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區、各國、各民族的文化傳統,汲取人類創造的優秀文明成果,進一步形成開放的世界意識。在教學過程中,實現上述三維課程目標是一個不可分割、相互交融、相互滲透的連續過程和有機整體。

三、教學措施

1、深入鑽研新課程教材,依據歷史課程目標,針對學校和學生的實際,精心地設計歷史教學課堂。在集體研究的基礎上備大綱、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

2、認真教好每一堂課。上課是整個教學的中心環節,靈活安排必修課和選修課的教學順序,把創新教育和素質教育引入課堂,採用問題教學法和討論法,激勵學生的學習,激活學生思維。同時重視基礎知識,搞好學科內專題研究。在教學過程中,構建知識體系,注重知識遷移,培養對歷史事實的分析、綜合、比較、歸納、概括等能力和歷史思維能力。

3、關愛學生,以情動人,耐心輔導每一個學生,認真批閲學生的每一次作業。搞好對學生的學習評價,及時反饋教學,同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4、採用“情境教學”,精心設計多媒體課件,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在愉快中學到知識。相互配合學校進行綜合知識競賽,開闢第二課堂,拓寬學生視野,培養學生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以應對大學聯考的挑戰。

5、結合實際,開闢第二課堂。本學期要求學生進行適量的課外閲讀和歷史調查活動,收集相關史料,撰寫歷史習作和製作歷史課件等。重點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語言文字表達能力、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同時培養學生的動手和動腦的綜合能力,逐步形成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四、教材分析

本學期主要任務是完成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必修1》五至八單元以及《必修2》,《必修1》講述的是人類政治文明發展史,政治活動是人類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社會經濟、文化活動密切相關,相互作用。瞭解中外歷史上重要政治制度、重大政治事件及重要歷史人物,探討其在人類歷史進程中的作用及其影響,汲取必要的歷史經驗教訓。《必修2》是經濟文明史。經濟文明是人類文明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為人類的政治活動展開提供了物質基礎。通過這一板塊的學習,加深對“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這一觀點的理解。

高一歷史第二學期教學計劃8

一、基本情況

1、學生情況三年級共四個班,每班約五十人左右,以男生居多,大多數學生身體健康,無運動技能障礙。

2、技能情況三年級學生喜歡跑、跳、投擲、攀登、追逐、跳繩、踢毽子等大肌肉活動。但動作則顯得僵硬呆板。

二、教材分析

根據義務教育國小階段的培養目標、《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國小體育教學大綱》以及本校實際情況,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教育教學工作,傳授基本的體育衞生保健知識和體育技能,並在傳授中滲入思想道德教育,使每個學生都發展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好學生。

三、教學目的和要求

1、使學生初步認識自己的身體和掌握鍛鍊身體的簡單知識及方法,學會一些體育衞生保健和安全常識,培養認真鍛鍊身體的態度。

2、初步學習田徑、體操、小球類、民族傳統體育、舞蹈等項目的基本技術,掌握簡單的.運動技能,進一步發展身體素質,提高身體基本活動能力。

3、培養學習各項基本技術的興趣和積極性,以及勇敢、頑強、勝不驕、敗不餒、自覺遵守規則、團結協作等優品質。

四、教學重難點

1、教學內容

a、體育衞生保健基礎常識

b、遊戲

c、韻律活動和舞蹈

d、田徑

e、體操

f、小球類

g、廣播體操《希望風帆》

2、重難點

在以上七點內容當上,a、b、d、g為重點內容,其中d、g為難點。體育衞生保健知識是貫徹理論聯繫實際的原則,建立體育鍛煉與衞生保健教育相結合的重要措施之一。根據國小生的年齡特點和認識水平,體育課的理論教學主要是通過通俗易懂的講述,使學生懂得粗淺的體育鍛煉衞生保健常識。而第九套廣播體操學生都還不會做,應作為重點內容,組織好課堂教學,爭取一個月內教會。

五、教學措施

1、教育學生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祖國,逐步提高鍛鍊身體的主動性和關心自身健康的社會責任感。

2、運用體育對學生特有的影響,培養學生的美感和文明行為,逐步提高,培養遵守紀律,尊重他人,團結友愛,互相幫助等集體意識和良好作風。

3、發展學生個性,培養勇敢、頑強、朝氣蓬勃和積極向上的精神,注意能力的培養,啟迪思維,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

4、特別加強對廣播體操的教學。

六、教學進度

1、室內課:體育與保健課堂守則

2、跑:叫號賽跑複習:廣播操

3、跑:看誰的反應快複習:廣播操

4、跑:衝過封鎖線複習:廣播操

5、球類:運球、迎面接力運球

6、跳:摘果果複習:廣播操

7、跳:階梯型跳複習:廣播操

8、綜合:滿園春色

9、技巧:兩頭翹

10、球類:玩球

11、遊戲:打龍尾

12、測試:50米

13、球賽

14、跑:快起快跑

15、跳:看誰先跳到

16、投擲:投準

17、遊戲:大魚網

18、跳:跳繩

19、球類:你傳我搶

20、綜合:勝利前進

21、坐位體前屈

22、測試:坐位體前屈

23、遊戲:誰的力氣大

24、跳:大家來跳繩

25、測試:一分鐘跳繩

26、跳皮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