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我與地壇》讀後感

來源:文書谷 6.94K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後感頭疼,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我與地壇》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我與地壇》讀後感

《我與地壇》讀後感1

《我與地壇》這本書應該算是暢銷書吧!其實我很早就接觸到這本書,只是一直沒有機會看,這次也算是緣分,又與它相逢。它在我腦海裏,應該是一本勵志書,因為作者史鐵生是一個有着勵志故事的殘疾作家。

本以為這本書會有很多雞湯,會有滿篇的大白話,可讀完這幾頁發現自己先入為主的理念根本站不住腳。我着實為作者筆下的文字所動容,一種對生命的敬畏之情從內心深處噴薄而出。作者的心思細膩入微,對景物和人物的描寫都很到位,平和但不如俗套的語言風格深得我心,就像一-位老朋友沐浴在在冬日暖陽裏跟你聊天一樣,那種温情觸碰到了我內心的柔軟。

也許一一個人久了,真的會慢慢獲得獨處的力量,也許過程很痛苦,但還是勇敢地一次次和真實的自己對話,在認識自己的路上踽璃獨行,終和自己達成和解,實現黑暗中絢麗的突圍。因為孤獨, 作者對人事物有着更加深沉的思考,對物的一草一-木,對人的一眼一語,一顰一笑都更加觀察入微,才能在最卑微的塵土裏,看到那些盛開的花兒。

作者獨特的.人生經歷也讓我看到了他文字裏不一樣的色彩,“人生”、 “生命”和 “堅韌”三個詞,是我讀罷此書腦海裏自然浮現出的,讓我想起來力克胡哲的一本書《人生不設限》,講的也是他個人的勵志故事。一對比,就可以明顯看出中西方的文化差異下的個人觀念的不同。史鐵生更温和也更樸素,胡哲則更加熱血與釋放,儘管他們不在同一個國度,不在同一個時間相遇過,但他們還是在這場人類共同的人生旅途中,用行動闡釋了生命的超脱,完成了華麗的逆轉,給自己,也給別人帶來了更多活下去的希望!

生命不息,奮鬥不止!

《我與地壇》讀後感2

“它等待我出生,然後又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齡上忽地殘廢了雙腳。”這是這篇文章中的一句話。讓我記憶猶新,也讓我感觸極深。史鐵生在最有希望,也最有活力的年齡被病魔奪走了雙腳行動的能力,每一個內心懷有夢想、衝動的人在變成一個殘疾人時,內心都會崩潰而進入極端狀態。

在作者的世界都呈現灰暗的時候,他遇到了好似在等待他的.地壇。他在這裏思考一切他不明白的東西,比如“生與死”,像“活着的意義”。在這裏,他回憶以前,回憶年輕時不曾去想的東西,如“母親的辛苦”像“對母親的視若無睹後的痛悔”。坐在地壇,進行思想的昇華,進行對於生命的重生,用自己的努力把自己的人生重新開啟。

其中很長一段對於母親的描寫,在淡如水的言語中透露着對母親的留戀。當我看到這句“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聽見了回答:她心裏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招她回去。”這句話既是作者對母親逝世潛意識裏的愧疚,也可能是作者對自己內心慚愧的一絲寬慰。

地壇對於別人來説可能只是一個散步的場所,僅供娛樂,可對於史鐵生來説這是一個等待了他多年的老者,是一個可以傾述十五年的友人,這裏給了史鐵生重生的機會,給了他對於生命認知的昇華。這裏不僅是一座荒蕪的古園,也同時是懷有史鐵生濃厚情感的載體。

《我與地壇》讀後感3

《我與地壇》是史鐵生的散文代表作,文章中飽含了作者對親情的歌頌。

史鐵生在二十一歲時因腿疾回北京住院,失去了雙腿。這慘痛的災難降臨到他頭上,在經歷了一次次心靈與死神的鬥爭之後,他最終拒絕了死亡。是母親的愛喚起了他的意志,然後,是一對老夫婦、一個唱歌的青年、女教師、長跑運動員、弱智的女孩……無數次給作者鼓勵和感動的人創造了一片生命的森林,作者在這裏找到了生命的意義,堅強地走了過來。

生命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説,都只有一次。我們應該懂得熱愛生命,重視生活的磨練,體驗友愛、負責、學會珍惜自己,省悟生命的意義與價值。尊重生命,是一個生命最起碼的責任;尊重生命,是一個生命對他的母親的敬重。

作者樸實的`一句話:“兒子的一切苦難,在母親那裏都是加倍的。”這讓我想到母親坐在燈下為我織毛衣,深夜裏為我掖被子的情景,我們應該懂得親情。母親深深地愛着我們,為了自己的孩子,默默奉獻着自己的一生,她為我們這些孩子做的太多了,而我們又能為母親做些什麼呢?

很多東西失去後才懂得珍惜,但有時已經晚了。對待自己的父母更是如此。父母在身邊的時候,對他們好一點,狼有反哺之事,何況人呢?父母在乎的也不是你對他們多好,而是希望你過得好。文中作者多次問到:“我為什麼要活着?”我在自己內心深處回答的是:為了母親,為了親人,為了自己的夢想,為了自己未盡的責任。

史鐵生的文章讓人學會了感恩,學會了堅強。

《我與地壇》讀後感4

二十一歲的史鐵生在經歷了雙腿癱瘓之後,他開始沒有了生活的目標,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裏,他發現了一個看似荒蕪廢棄,但是能夠撫慰他傷痕累累的內心的地壇,在地壇與母親的幫助之下,他又找到了他繼續活下去的理由。

《我與地壇》這篇散文對我影響挺大的,每當在生活中我遇到了很大的困難的時候,我總會想到史鐵生。比起史鐵生的人生中所遭遇到的災難,我瞬間就覺得我生活中所遭遇到的困難都不是困難了。而且我真的很佩服史鐵生的勇氣,在經歷了雙腿癱瘓的挫折 之後,他還是能夠找到繼續活下去的理由。我知道那個過程肯定很難熬的,一般人是很難理解他從癱瘓後再到重新找回生活的目標是一個多麼艱辛的過程。如果是我的話,我真的很難想象得到在我的雙腿癱瘓之後,我到底應該去怎麼去適應以後的生活。

他的母親對他所付出的愛,我真的很感動,一個母親在經歷着孩子雙腿癱瘓:這是一件多麼難過的事情。她肯定希望雙腿癱瘓的不是她的兒子,而是她自己。因為她在看着她的兒子經歷痛苦的.時候,她的心中會比他的兒子更痛苦。我也挺替史鐵生惋惜的,當他媽媽在他的身邊的時候,他並沒有好好地感受母親對他的愛。失去母親之後,他才明白母親對他的愛是多麼的無私,可是當他明白這一切的時候,母親已經離開他了,到了一個史鐵生永遠都到不了的地方。

《我與地壇》讀後感5

高一的時候在課本中學習了《我與地壇》的前倆段。利用課後的時間我看完了剩下的部分。讀完之後我感觸頗深。

文中的前兩段講的是作者和的心路歷程,以及重新對人生的認識。通過對地壇的描寫也表達了作者母親的偉大母愛。

文章的前面就不寫了,談談我讀完後面的感想吧。後面主要是寫作者在地壇的見聞。比如地壇的四季和人物。其中使我感觸最深的是在第5段中的那個小女孩。這是一個漂亮而不幸的.小姑娘。那是十五年前,她和她的哥哥一起去玩。她一個人在地上揀那種一簇簇細而稠密的黃花,她看起來是那樣的天真、可愛。然而另作者沒想到的是——這是一個晴朗而令人心碎的上午,那個小女孩竟然是一個弱智。作者心中充滿了驚訝,事情竟然會是這樣。但此時的作者心裏也有很多感想,我的想法也很多。雖然這個小女孩是不幸的,很值得同情,但是又有誰想過,沒有了壞的一面,那些善良與崇高又從何體現。所以,在這一方面是沒有什麼公平與不公平的。

在最後一段,作者則寫了自己對地壇的情感以及對人生的看法。讀完了這篇文章,我感受到了作者豁達的心胸。也讓我覺得:我們現在一定要好好的珍惜母愛,不要等失去後才知道後悔。同時,我也明白了一個道理。世間萬物都有一定的運行規律,是無法打破的,就像文中的那個小女孩。

《我與地壇》讀後感6

今天早早地寫完作業,想着該讀一本書了,隨便從書架上拿出一本,便是這本史鐵生的《我與地壇》,好了,就讀他了。

翻了幾頁,好像有點讀不下去,可能是因為作家的經歷和我的生活格格不入,我實在沒法融入作者的'情感世界;也可能是因為文章的厚重感讓我感覺太過壓抑。但是為了完成“任務”,我還是耐下心來,再次從頭開始,一字一句慢慢的讀了起來。

作者自從雙腿殘疾之後,就經常地體壇公園去思考人生,糾結於生還是死,最終領悟了活着的意義,決定用寫作去詮釋生命。

成為知名作家之後,作者感慨卻是無法報答母親的恩情。作者説:“兒子的一切苦難,在母親那裏都是加倍的”,這句話讓我反覆咀嚼,想到了我生病的時候,媽媽焦慮的神情;我腿摔破的時候,媽媽痛苦的淚水;這句話真是總結得太好了,母愛真是偉大。

我對文章中作者觀察生活的能力,很是佩服。你看這段“蜂兒如一朵小霧穩穩地停在半空;螞蟻搖頭晃腦捋着觸鬚,猛然間想透了什麼,轉身疾行而去;瓢蟲爬得不耐煩了,累了祈禱一回便支開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樹幹上留着一隻蟬蜕,寂寞如一間空屋;露水在草葉上滾動,聚集,壓彎了草葉轟然墜地摔開萬道金光。”真是惟妙惟肖,生動精闢。

合上書本,感觸良多,幸運的我們四肢健全,頭腦靈活,但是在以後的人生路上,也難免會遇到挫折,遇到逆境,遇到低潮;那讓我們要學會感恩,要學會堅強,要學會正視,為了國家,也為了母親,要努力奮鬥,成就人生!

《我與地壇》讀後感7

在第一遍閲讀這篇文章時,我心中並沒有太大變化。當我忙完手中的作業,在空閒時再次仔細閲讀時,我心中的湖底掀起了波瀾。特別是那段描寫母親送作者出院子的情景,深深觸動了我的心絃。在母親無言的背後,有誰明白她飽嘗的是怎樣的煎熬呢?

也許有些人天生就是要承受不幸和煎熬的。在史鐵生的文章裏,他的母親並不希望從孩子那裏得到什麼,當孩子不幸殘廢後,她甚至祈求上蒼用自己的生命換取孩子能幸福生存下去的機會。命運有時是不公平的,年紀輕輕的史鐵生只知道對不公平的命運加以抱怨,沒有靜心體會母親的感受,等他真的明白時,母親已經不在了…… 讀完全文,我突然有了種想見母親的衝動。這些天忙於學習,對於母親也有些疏遠了。現在想想,我真的離不開母親,在心裏真的很依戀她。母親用無言的愛和關懷守護着我,讓我平平安安地度過生命中看似平淡卻充實的每一天。

時間能帶走母親的青春花容,但不能沖淡她對我的愛。安靜下來,仔細回想,把與母親相關的點點滴滴的記憶匯聚在一起,竟然能編織出一道又一道美麗的彩虹,此刻,它們正在我心的天幕上閃耀着。與其等雲開日出後我痛悔沒有欣賞彩虹的絢爛,不如趁現在就去好好的享受它。我要好好報答母親,主動和她交流,主動表達我的思念,用我的'努力去安慰她,用我的進步讓她自豪,用我的成績讓她開心。

我知道,母子深情,無言可表。但是,再深再濃的情,如果被沉默凍結成一塊冷漠的石頭,再美的語言都蒼白了,再暖的愛也無法融化它了。還是趁現在吧,讓我們用行動表達我們對母親的愛!

《我與地壇》讀後感8

《我與地壇》是史鐵生的散文代表作,是他是五年來搖着輪椅在地壇思索的結果,文章中飽含作者對人生的感悟,對親情的謳歌,樸實的文字間洋溢着作者心靈深處的情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優秀作品。

史鐵生在二十一歲時因腿疾回北京住院,從此他再也沒有站起來,在人生最狂妄的年齡忽地失去雙腿,這對一個年輕的生命來説如雷轟頂。在經過一次次心靈與死神的鬥爭之後,他最終拒絕死亡。是母親的愛喚起他的意志,他堅定把自己的心變成一片沃土,而母親已在這片沃土上灑第一把種子。

文中,作者樸實的一句話應當成為名言:兒子的一切苦難,在母親那兒都是要加倍的。難道,我們的母親天生就是來為我們承擔苦難的?難道,你真忍心自己的母親成為這世上最痛苦的'母親?難道,你真的願意讓你的母親在夜深人靜時肚子哭泣?母親深深地愛着我們,她們為自己的兒女默默地奉獻着,而我們又該為自己的母親做些什麼呢?

史鐵生沒有放棄自己的生命,頑強地艱難地一步步走過來,因此,文壇上多一名新秀。當他的第一篇文章被髮表的時候,他想與母親分享快樂,但已是“子欲養而親不待”。母親沒有留下過什麼雋永的誓言,或是恪守的教誨,她只想讓兒子活下去,簡單快樂地活下去,此時此刻,作者也感受到母親堅忍的一直和毫不張揚的愛。

《我與地壇》給予我們警示—要勇敢面對挫折,珍惜親情,正確對待人生,不要輕言放棄,要懂得理解,堅強等等,有很好的引導作用。

史鐵生的文章讓人學會感恩,學會堅強。也讓我們進行一次心靈的搜索和對生命的詰問,對生命的意義又加深理解。

《我與地壇》讀後感9

《我與地壇》是史鐵生的散文名篇,初讀時我雖然不能深入體會文章的深奧之處,但是心靈仍然受到突然的,難以名狀的震撼,這震撼隨着閲讀次數的增多愈加強烈,每讀一遍,思想便受一次洗滌,情感便受一次薰陶,可以説《我與地壇》顛覆了我的人生觀。

文中令我感觸最深的一句是:“他熄滅着走下山去收盡蒼涼殘照之際,正是他在一面燃燒着爬上山巔佈散烈烈朝暉之時。”這一句是作者由生命聯想到日出日落時所寫的,正如作者所説:“當牽牛花初開的'季節、葬禮的號角就已吹響。”生命必有終結,不管多麼漫長的時光也是稍縱即逝,人生道路上的每一步都是在走向安息地,然而太陽卻是循環往復的,日落後必有日出,日出後即有日落,生生不息,亙古不變,永遠散發出光與熱,永遠都是那一輪火紅色的旭日,換個角度看,生命又何嘗不是循環往復,舊的去了,新的於是降臨,當垂暮之人,淡然地合上雙眼微笑着離去,必有一聲啼哭劃破寂寥,我總感覺生命似乎總是蒙着一層神祕色彩。時常考慮現實世界是否真正有轉世輪迴,我不知道,可能永遠也沒有答案,但是讀了史先生的文章後,我清晰地認識到生命是否真有輪迴不重要,重要的在於生命長河中你所度過的時光的剪影是否精彩,漫長的歲月的無數個瞬間是否都回味無窮。當你站在高處,俯瞰生命的循環往復中發現自己的有限生命只是一剎那時,你便會覺得這世界上的艱難坎坷簡直不值一提,死亡臨近也無恐懼可言,生命的分分秒秒都是一筆財富。

淺層次的閲讀卻依然讓我收穫豐厚,謝謝史先生讓我重新認識生命、審視生命、縱使先生已故,精神也必將流傳千古,影響百世。

《我與地壇》讀後感10

《我與地壇》這本書是我國著名作家史鐵生的作品,這一本書講述的是史鐵生的回憶。作者是一位殘疾人,但,在文章中寫得更多的是作者對未來的希望。

在《我與地壇》中,史鐵生描寫最多的,莫過於他的母親了。他的母親,給人的感受最多的則就是温柔,大方,和藹,並且十分愛自己的孩子。史鐵生剛剛雙腿癱瘓時,不僅脾氣暴躁,喜歡砸東西。當他生氣時,母親便一個人躲起來,默默流淚,並且一直在史鐵生的身邊陪伴他,鼓勵他,想盡辦法讓他出去多走走。史鐵生獨自在地壇之時,他的母親也會悄悄跟在他身後。她一心一意為孩子好,卻不求任何的回報,這種母愛多麼令人感動啊!儘自己所能為兒子默默的付出着。母親不是哲學家,卻通知人生哲理,並運用這些哲理而來影響兒子的未來人生的道路,這正是母親聰慧過人,智慧超羣的地方。

現在,有多少人因為受不了學習或是工作上的`壓力,選擇了死亡,放棄了自己健全的身體以及寶貴的生命。可是,又有多少人想要健全的四肢啊!史鐵生雖被禁錮在輪椅之上,但,依然堅持活了下來,並且活出了自我。

人生中最重要的不是成功也不是勝利,而是過程,生命的意義也在過程的美好與精彩之中。“成功”、“完美”反顯得不是那麼重要了,可依舊有人去追求它,光想着自己有多走運有多好,其實這一切,早已變得不重要了。

……

珍惜父母,珍惜時間,珍惜過程,珍惜一切你擁有的東西,不要等失去再追悔莫及,只有珍惜眼前的一切,不讓自己後悔,其他的也不重要了。

《我與地壇》讀後感11

下班回家中央十台正在介紹著名作家史鐵生的《我與地壇》。 20xx年的最後一天的凌晨著名作家史鐵生去世享年59歲,他的散文《我與地壇》表達了生命的困難和意義,他用一種盡善盡美的文字詮釋了平常人難以企及的境界,留給我的只有三五言,“死是一件不必急於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史老師如此精到的感悟真的令人震撼。我於是百度搜索,關於《我與地壇》的全文,很久沒有這樣用心的的去讀一本書,一個鋼鐵一樣堅強的漢子。21歲時雙腿癱瘓,後來患嚴重腎病,與他相依為命理解他的母親又早早的離世了,打擊接踵而至,他卻沒有被擊倒,他就如同他的名字一樣的鋼鐵般的堅強,在血與火的熔鍊中得到永生。史老師的《我與地壇》語言平時實的就像在自言自語,娓娓道來,如一杯淡淡的.清茶,沁入心扉.似一泓清泉,潺潺流淌.他在靜靜的用心在感悟,感悟生命,感知生與死,追悟對母親的恩情,感化大自然的一朝一夕,一草一木,一蟲一鳥。 這是文章的最後的一段;

"但是 太陽,它每時每刻都是夕陽也都是旭日。當它熄滅着走下山去收盡蒼涼殘照之際,正是它在 另一面燃燒着爬上山巔佈散烈烈朝暉之時。那一天 ,我也將沉靜着走下山去,扶着我的枴杖。

有一天,在某一處 山窪裏,勢必會跑上一個歡蹦的孩子,抱着他的玩具.

當然,那不是我.

但是,那不是我嗎?宇宙以其不息的慾望將一個歌舞煉為永恆 .這慾望有怎樣一個人間的姓名,大可忽略不計. "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