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教學計劃15篇

來源:文書谷 2.62W

時間流逝得如此之快,我們的工作又將迎來新的進步,是時候開始制定計劃了。計劃怎麼寫才不會流於形式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六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教學計劃,歡迎大家分享。

六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教學計劃15篇

六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教學計劃1

一、指導思想:

1、貫徹《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指導綱要》的思想及具體目標,全面完整地體現《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的要求,貫徹以學生為中心、促進學生品德與社會性發展的課程目標。

2、充分利用和開發地方教育資源,創造性地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

3、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和特點,採用他們喜聞樂見的形式,促進學生主動參與多種學習活動、掌握學習方法、形成學習策略。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

本着以學生為本的原則,針對學生的年齡、學習興趣、實際接受能力以及所處的地域特點,從日常生活中司空見慣的社會現象入手,以他們的實際生活為基礎整合學習內容,力求使學生感到親切、真實。

2、教材體現了較強的綜合性

依據邏輯關係,經過有機的整合,豐富和擴大了教學內容,突出了綜合學習的特點。此外,教材還特別關注社會的發展變化,將目前社會上發生的重要事件以及社會共同關心的問題作為課程內容,加強了與學生生活的社會環境以及學習活動的聯繫。

3、教材圍繞一箇中心主題構建學習單元

主題設計貫徹面向學生的生活、貼近學生的年齡特點、符合學生的學習需求的原則,選擇了富有生活性、趣味性的現實題材,從學生熟悉的文化生活和社會實際中選取為學生所關注的問題。 每一個單元反映生活的一個側面,突出一個鮮明的`教育主題。

4、教材的呈現方式新穎獨特

本套教材的編排方式新穎,通過大量富有真實感的照片和精美的插圖,在潛移默化間對兒童進行思想品德教育,避免了枯燥、空洞的説教,有助於兒童親近和理解社會,發展和完善自我。採用此種呈現方式,既能夠滿足教師自主開發教材的需要,又能夠滿足學生實現多樣化學習的需要。

三、教學措施:

由於品德與社會課源於學生的生活實際,課程對學生的教育要回歸生活,重視生活的價值。整個課程的時間座標應該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歷程,課程的空間座標應該是整個社會存在。 因此,本課程的教學空間就不應該只侷限在課堂上,要從多方面加強教學與學生生活的聯繫,與社會生活的聯繫。要儘可能地創設條件,讓學生以各種恰當的方式,與社會生活廣泛地接觸。社會課必須是開放的,教學上不能滿足於照本宣科,要幫助學生將他們的視野投射到社會生活的廣闊範圍,將他們思維的領域伸展到人類活動的所有領域。為此應該積極地開發和利用本地和本校的各種課程資源,以滿足學生各種不同學習方式的需要,以期使學習更貼近學生的生活。教學中,儘量將教學與學校、少先隊組織的活動結合,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安排結合,與學生的家庭生活結合起來進行。

六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教學計劃2

課程總目標。

1.強化德育的實效性,引導學生學會解決各種現實和生活問題,加深對自我、對他人、對社會的認識和理解。

2.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基本正確的道德觀和價值觀。

一、學期課程總目標。

1.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幫助學生正確認識競爭與合作的作用及彼此間的關係,體驗合作的快樂。

2.讓學生了解祖國新時代的新面貌,樹立為祖國自豪、為祖國驕傲的情感。

3.培養孩子們的和平意識,號召他們為世界和平貢獻自己的力量。

4.通過學習,瞭解保護地球家園的重要性,培養孩子們從小養成良好的環保意識和環保習慣。

5.幫助孩子們樹立正確的人生奮鬥目標,並鼓勵他們為此堅持不懈地努力。

二、學生情況分析。

我教的六年級個班的大部分學生學習比較認真,求知慾較強,對世界充滿好奇,同學間能互相合作,共同進步。但也有個別同學由於種種原因有一些不良習慣,影響他們健康成長。

三、教材和其他課程資源分析.

1.綜合性。

本冊教材共設五個單元,每一個主題都不再是單一的學科知識內容,而是學生感興趣的一個個話題。通過這些話題,引導他們學會解決各種現實問題,加深對自我、對他人、對社會的認識和理解,並在此基礎上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基本的道德觀。

2.開放性。

教學不侷限於課堂內,而是面向學生廣闊的生活空間,課內、課外、校內校外相結合,強調學習活動的延續性和完整性,體現學習活動在時間上、空間上的開放性。

3.情感性。

教材努力創設一種能與學生對話的文本形式,與學生共同面對生活中的種種問題和煩惱,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參與。

4.形式活潑。

教材版式新穎,富於流動感;圖文並茂,充分運用圖畫、照片、學生作品等多種形式,採用對話式的兒童語言,富有親切感。

四、教學措施。

1. 積極轉變觀念。

(1)、要樹立綜合的、開放的課程觀。

在教學中,我將充分利用各種課程資源,創造性的使用教材,並及時關注社會中新的信息、學生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以便及時地、合理地調整教學目標,增強教育的針對性、生動性和實效性。

(2)、樹立以人為本的學生觀。

(3)、樹立與時俱進的教學觀。

(4)、結合教材有針對性的對學生進行環境保護教育,開展一些愛綠護綠活動和環保小調查,增強他們的環保意識。

2.注意整體把握。

在實際教學中,我將盡力挖掘活動空間,從更多的角度對教材內容進行補充、拓展,儘可能地體現一種兒童文化,讓教材真正成為學生喜愛的朋友。

五、減負提質措施。

1.為了讓孩子們輕鬆而又愉快的學到知識,增強能力,我在課堂中儘量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儘可能地創造愉快的'學習氛圍來讓學生自己思考,互相討論,合作交流,從而獲取知識和技能。

2.不佈置呆板的書面作業,而是讓學生去讀報、上網查資料、做社會小調查等,來增長孩子們的見識,鍛鍊他們的能力。

六、潛能生轉化措施。

針對部分潛能生,本學期需對他們注以更多的愛心和關心,針對他們的實際情況對他們加強學習習慣、生活習慣和行為習慣的督促和指導,讓他們自信而健康地成長。另外我將多注意這些孩子接觸外界的情況,對他們的行為加以正確地引導。

七、評價措施。

本學期將採取平時評分制和期末考核制相結合,而不是靠一張試卷定成績,而且重在平時的學習情況及完成作業、處理問題的情況。再結合家長及同學們的評價情況給孩子們一個完整的評價。

八、環境教育。

結合教材有針對性的對學生進行環境保護教育,開展一些愛綠護綠活動和環保小調查,增強他們的環保意識,培養他們良好的環保行為和習慣。

九、 教學安排。

周次 課題

第一、二、三週 第一單元

第四——八週 第二單元

第九——十一週 第三單元

第十二——十五週 第四單元

第十六——十八週 第五單元

第十九周 複習

第二十週 考試

六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教學計劃3

一、全冊教學分析

本冊教材根據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的規定,兒童年齡與生活的實際,以及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精神編寫的,它力求突破知識單一的傳統教學模式,注重促進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只是在相互關聯中得到發展,以較好的落實三維目標。

全冊共分為四個單元,第一單元《你我同行》,意在使兒童瞭解與人交往,如何相處一些常識。第二單元《人類的家園》,使學生有意識地關心和愛護人類共同的生存環境,學習一些常見自然災害中的自救知識,理解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重要,增強學生自覺主動保護物種的意識和情感,幫助學生逐漸養成節約和合理使用自然資源的良好習慣。第三單元《同在一片藍天下》,使學生懂得和平的重要意義和價值,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正確對待科學技術,初步瞭解聯合國的性質和宗旨以及重要作用等。第四單元《再見,我的國小生活》,意在使學生能夠逐步學會確定自己的生活和學習目標,並據此獨立安排自己的生活,發展他們的`自主性和獨立性,讓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二、全冊教學要求:

1、瞭解與人交往,如何相處一些常識。

2、使學生有意識地關心和愛護人類共同的生存環境,學習一些常見自然災害中的自救知識,理解人與自然和

和諧共存的重要,增強學生自覺主動保護物種的意識和情感,幫助學生逐漸養成節約和合理使用自然資源的良好習慣。

3、和兒童一起走進多樣化的世界。培養學生開闊的視野、寬容的心態,正確認識其他文化,積極吸取外來文化的養分,更好的發展本民族的文化傳統。

4、使學生懂得和平的重要意義和價值,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正確對待科學技術,初步瞭解聯合國的性質和宗旨以及重要作用等。

5、使學生能夠逐步學會確定自己的生活和學習目標,並據此獨立安排自己的生活,發展他們的自主性和獨立性,讓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三、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學會確定自己的生活和學習目標,學會獨立。

2、以現實生活中的經驗話題,逐步向學生打開成人生活的大門,在參與和探索中成長。

3、從各個不同方面和角度展示社會的多樣性,把兒童培養為優秀文化的一代新人。

4、向學生展示新的自然觀,使學生愛護環境,保護地球。

四、提高質量措施:

1、教法與時俱進,適應學生的實際,以及新課改的需要。

2、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使課內與課外有機的結合起來。

3、充分利用各種教學資源。

4、經常開展與課堂有關的活動。

5、強調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全冊教學進度安排表:

第一單元你我同行第1周至第3周

第二單元人類的家園第4周至第6周

第三單元同在一片藍天下第7周至第12周

第四單元再見,我的國小生活第13周至第15周

六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教學計劃4

一、學期課程總目標。

1.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幫助學生正確認識競爭與合作的作用及彼此間的關係,體驗合作的快樂。

2.讓學生了解祖國新時代的新面貌,樹立為祖國自豪、為祖國驕傲的情感。

3.培養孩子們的和平意識,號召他們為世界和平貢獻自己的力量。

4.通過學習,瞭解保護地球家園的重要性,培養孩子們從小養成良好的環保意識和環保習慣。

5.幫助孩子們樹立正確的人生奮鬥目標,並鼓勵他們為此堅持不懈地努力。

二.學生情況分析。

我教的六年級有學生75人,其中女生33人。這個班的大部分學生學習比較認真,求知慾較強,對世界充滿好奇,同學間能互相合作,共同進步。但也有個別同學由於種種原因有一些不良習慣,影響他們健康成長。

三.教材和其他課程資源分析。

(一)、本冊教科書由四個單元構成。

第一單元你我同行

第二單元人類的家園

第三單元同在一片藍天下

第四單元再見,我的國小生活

(二)、教材特點分析。

六年級下學期又是整個國小階段學習的最後一個學期,這個學期的學生,大部分已經形成了與他們的年齡相適應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可以説他們的良好品德和社會性的發展已經到了一個比較高的狀態。因此,從六年級下冊的教材來看,更重視學生日益增強的道德素養與社會性的不斷髮展,較上冊而言,在內容上更加向廣度和深度推進。同時因為他們又將面臨着升入國中,所以教材中又安排了一些迎接新生活的話題,引導學生直面生活中的各種問題,為學生向國中階段順利過渡做了必要的準備。

1.綜合性。

本冊教材共設五個單元,每一個主題都不再是單一的學科知識內容,而是學生感興趣的一個個話題。通過這些話題,引導他們學會解決各種現實問題,加深對自我、對他人、對社會的認識和理解,並在此基礎上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基本的道德觀。

2.開放性。

教學不侷限於課堂內,而是面向學生廣闊的生活空間,課內、課外、校內校外相結合,強調學習活動的延續性和完整性,體現學習活動在時間上、空間上的開放性。

3.情感性。

教材努力創設一種能與學生對話的文本形式,與學生共同面對生活中的種種問題和煩惱,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參與。

4.形式活潑。

教材版式新穎,富於流動感;圖文並茂,充分運用圖畫、照片、學生作品等多種形式,採用對話式的兒童語言,富有親切感。

四.教學措施。

1.積極轉變觀念。

(1)、要樹立綜合的、開放的課程觀。

在教學中,我將充分利用各種課程資源,創造性的使用教材,並及時關注社會中新的信息、學生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以便及時地、合理地調整教學目標,增強教育的針對性、生動性和實效性。

(2)、樹立以人為本的學生觀。

(3)、樹立與時俱進的教學觀。

(4)、結合教材有針對性的對學生進行環境保護教育,開展一些愛綠護綠活動和環保小調查,增強他們的環保意識。

2.注意整體把握。

在實際教學中,我將盡力挖掘活動空間,從更多的角度對教材內容進行補充、拓展,儘可能地體現一種兒童文化,讓教材真正成為學生喜愛的朋友。

五.減負提質措施。

1.為了讓孩子們輕鬆而又愉快的學到知識,增強能力,我在課堂中儘量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儘可能地創造愉快的學習氛圍來讓學生自己思考,互相討論,合作交流,從而獲取知識和技能。

2.不佈置呆板的書面作業,而是讓學生去讀報、上網查資料、做社會小調查等,來增長孩子們的見識,鍛鍊他們的能力。

六.潛能生轉化措施。

針對部分潛能生,本學期需對他們注以更多的愛心和關心,針對他們的實際情況對他們加強學習習慣、生活習慣和行為習慣的督促和指導,讓他們自信而健康地成長。另外我將多注意這些孩子接觸外界的情況,對他們的行為加以正確地引導。

七.評價措施。

本學期將採取平時評分制和期末考核制相結合,而不是靠一張試卷定成績,而且重在平時的學習情況及完成作業、處理問題的情況。再結合家長及同學們的評價情況給孩子們一個完整的評價。

八.環境教育。

結合教材有針對性的對學生進行環境保護教育,開展一些愛綠護綠活動和環保小調查,增強他們的環保意識,培養他們良好的環保行為和習慣。

九.教學進度安排。

周次課文課時

1男生和女生2

2朋友之間2

3、學會和諧相處2

4、只有一個地球2

5、我們能為地球做什麼2

6、當災害降臨的時候2

7、戰爭風雲下的苦難2

8、放飛和平鴿2

9、我們手拉手2

10、我的成長足跡2

11、臨別感言2

12--16期末複習1

六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教學計劃5

一、 學情分析

本班大部分學生已經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但也有一部分學生由於家長疏於管理,學習態度不夠端正,自控能力較差,學習效率低。本人決定以課本為導向,認真鑽研教材,研究學法、教法,着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爭取向社會、學校、自己交一份滿意的答卷。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內容本冊書共由三個單元組成——“燦爛輝煌的東西方文明”、“面向世界”、“我們熱愛和平”。主要是引導學生接觸有關世界古代的歷史與文化方面的內容,體會文明的傳承與發展,感悟人類文明的多元性,繼而熱愛我們生活的地球。

(二)教材特點品德與社會課程設計思路是:一條主線,點面結合,綜合交叉,螺旋上升。“一條主線”既以兒童社會生活為主線;“點面結合”的“面”是兒童逐步擴大的生活領域,“點”是社會生活的幾個主要因素,在面上選點,組織教學內容;“綜合交叉,螺旋上升”指的是某一教學內容所包含的社會要素是綜合的,所涉及的社會領域也不是單一的.,可以交叉。

三、教學目標

1、瞭解人類文明的歷史,感悟人類文明的多元性,激發對古代璀璨文明的敬仰之情,欣賞古代人民的聰明才智,培養科學探究精神和創造能力。

2、瞭解古絲綢之路的開通、鄭和下西洋、哥倫布開闢新航路對世界文明的交流和發展所作出的重要貢獻。通過具體事例,體會隨着時代進步,東西方文化互相滲透交融,在人類文明史上留下了輝煌的篇章,對人類進步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3.培養將歷史與現實相結合的能力,從歷史事件中借鑑經驗,吸取世界上一切文明成果,為中國的發展服務。樹立勇於開拓創新的意識,樹立民族自豪感。

四、教學措施

1、在教學過程中全面地把握目標,通過多種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2、在教學時要善於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不斷豐富和發展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在獲得內心體驗的過程中,形成符合社會規範的價值觀。

3、充實教學內容,關注社會新的發展和變化,及時豐富、充實課程內容,增進課程內容的現實性和親近感。

4、拓展教學空間,教學面向學生的生活實際,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繫。

5、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向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轉變,創設學生樂意接受的學習情境,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展提供充分的空間。

五、教學進度安排

單 元課 題課 時周 次
一、燦爛輝煌的東西方文明1、文明的發祥51——6
2、相映生輝的東西方文明3
3、文明的交融5
二、面向世界4、世界人民手拉手27——10
5、站在國際舞台上2
三、 我們熱愛和平6、戰爭與和平210——16
7、鑄我長城2

六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教學計劃6

一 、學生情況分析

國小六年級是孩子發展中的一個十分關鍵的時期。在這個時期,學生開始從相對的兒童心理品質特徵向少年的品質特徵轉化,因吃對未來的成長影響很大,具有較大的可塑性,要積極引導學生個體的“自我意識”朝着客觀、樂觀、進去的方向發展,為順利完成中國小銜接作好鋪墊。

二、教材分析

(一)、本冊教科書由四個單元構成。

第一單元 你我同行;

第二單元 人類的家園;

第三單元 同在一片藍天下;

第四單元 再見,我的國小生活

(二)、教材重點與難點:

主要通過真實的歷史資料,讓學生在認識戰爭和衝突帶給人類苦難的基礎上,感受全世界人民對和平的渴望、共創和平的心願和所做出的努力,瞭解中國在國際舞台上保衞祖國和維護和平的作為,激發學生熱愛和平的情感,增強民族自豪感。

(三)、本冊教材各單元目標

第一單元:

1.通過從太空中看地球,生活中感知地球,從而瞭解地球的形狀、地球的大小、地球表面海陸分佈的狀況,熟悉世界海陸分佈以及主要地形等基本知識,初步理解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重要性,體會“人類只有一個地球”的含義。

2.瞭解中國的面積、行政區劃,主要省級行政區,能熟練運用地圖説出我國的地理位置,指出我國的鄰國和瀕臨的海洋

3.引導學生了解全球化背景之下我國和世界的經濟互動,為中國經濟實力的快速提升而自豪,讓學生知道我國在經濟上互通有無的重要性,使學生感受和關心身邊發生的經濟活動,對外來產品持正確態度。

4.使學生認識到國際互聯網是當代人們進行信息交流的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在學會利用互聯網為自己的學習和生活服務的同時,又必須保持高度警惕,防止其消極因素對自身贊成不良影響或侵害。

第二單元:

1.引導學生感受全球氣候變暖對生態環境和社會經濟的影響,認識人類活動對環境所的作用,使學生將身邊節能、綠化等“小事”和保護地球環境聯繫在一起,在日常生活中能有意識地關心和愛護人類共同的生存環境。

2.讓學生了解什麼是自然災害,知道保護環境可以減少和降低自然災害帶來的危害,理解在危難中社會互助的作用,學習一些在常見自然災害中的自救知識。

3.使學生理解物種是維護生態平衡的重要特質基礎,是國家可持續發展的寶貴財富,保護物種就是保護人類自身賴以生存的環境,使學生理解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重要,認識到保護野生動植物特別是保護瀕危野生動植物工作的緊迫性,培養學生以朋友們的愛心平等對待地球上其他動物,增強學生自覺主動保護物種的意識的情感。

4.初步瞭解外來有害物種入侵對新的生態系統、物種多樣性和人類健康帶來的巨大危害,知道有物種入侵的主要方式,明確對待外來物種的正確態度,理解生物之間、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重要。

5.使學生認識到自然資源是人類社會持續發展的物質基礎,自然資源的存量有有限的,幫助學生逐漸養成節約和合理使用資源的良好習慣。

第三單元:

1.從戰爭給人類,特別是給兒童帶來的巨大苦難的視角,使學生知道戰爭的殘酷、戰爭的危害,從而懂得和平的重要意義和價值,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生活,同時,使學生知道全世界人民為了世界和平,制止戰爭,進行着不懈的努力。

2.科學技術的喜與憂。引導學生關注周圍生活,從衣、食、住、行等方面瞭解科學技術與我們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聯繫,使學生認識到科學技術促進了經濟的發展,改善了人們的生活,是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並以紫激發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的熱情,在瞭解科學技術帶給我們諸多好處的同時,也要使學生認識到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如果利用不當不僅不能造福人類,還會給人類帶來災難,使學生能一分為二地看待科學技術的作用,正確對待科學技術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

3.初步瞭解聯合國的性質和宗旨及其一些重要的工作機構,理解聯合國在維護世界和平、促進人類發展方面所發揮的重要作用;知道聯合國為解決世界兒童問題所做出的重要努力和產生的積極效果,開拓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地球村公民的.意識。

第四單元

1.使學生通過對6年國小生活的回顧,總結自己的成長過程,認識到自己在6年中所取得的成績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和老師、同學、家長的幫助獲得的,為順利跨入中學大門樹立應有的信心,同時,引導學生在回顧過程中反思6年中不盡如人意的地方,為日後的學習生活提供借鑑。

2.“百聞不如一見”,為了能讓六年級的同學對中學有感性的具體的認識,設置了直接到中學參觀的活動課程,目的是為了讓學生自己去發現未來的中學生活的主要內容,思考自己要做好哪些方面的準備,特別是做好克服困難的思想準備。

3.生活是兒童受教育的基礎,從六年級畢業學生即將面臨的生活實際出發,喚起學生成長,成才的進取意識和對未來中學生活的渴望和準備,幫助他們在離開國小大門後能夠堅實地邁好通向中學的第一步。

三、任務、目標:

本課程是以兒童社會生活為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的綜合課程,那麼對綜合課這個性質老師已不再陌生。特別是到了五、六年級地理、歷史、科學等各科內容融入到品德教育中,使品德課不再是純思想品德教育的課程,而是以兒童的社會生活為基礎將品德、行為規則、法則、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國情、歷史與文化、地理環境等教育的有機融合,旨在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

基於以上的課程性質和總目標,六年級《品德與社會》教材延續了以兒童的社會生活為主線的設計思路,課程的設置圍繞學生的社會生活展開,並注意到兒童逐步擴大的生活領域及認知領域,將觸角深到更加廣闊而深遠的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而六年級下學期又是整個國小階段學習的最後一個學期,這個學期的學生,大部分已經形成了與他們的年齡相適應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可以説他們的良好品德和社會性的發展已經到了一個比較高的狀態。因此,從六年級下冊的教材來看,更重視學生日益增強的道德素養與社會性的不斷髮展,較上冊而言,在內容上更加向廣度和深度推進。同時因為他們又將面臨着升入國中,所以教材中又安排了一些迎接新生活的話題,引導學生直面生活中的各種問題,為學生向國中階段順利過渡做了必要的準備。

品德與社會課程旨在促進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品德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

四、具體措施

1、全面把握課程目標。

2、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積極地參與、體驗。

3、根據本冊教材安排的教學內容,在教學中教師要幫助兒童把握好少年期的生活,和兒童一起走進多樣化的世界,引領兒童探索和關懷生存的家園。

4、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儘量多地呈現直觀性的材料。

5、在本冊教學中進行課題《品德與社會綜合性的教學實踐與研究》的落實。

6、將社會中的知識轉化為生活問題。

7、大膽想象,解決生活問題。

五、教學進度:

周次 課文 課時

1 男生和女生 2

2 朋友之間 2

3、 學會和諧相處 2

4、 只有一個地球 2

5、 我們能為地球做什麼 2

6、 當災害降臨的時候 2

7、 戰爭風雲下的苦難 2

8、 放飛和平鴿 2

9、 我們手拉手 2

10、 我的成長足跡 2

11、 臨別感言 2

12--16期末複習 10

六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教學計劃7

一、指導思想

《品德與社會》課程是在國小中高年級開設的一門以兒童社會生活為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的綜合課程。六年級《品德與社會》上冊教材力求突破知識單一的傳統模式,注重促進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知識在互相聯繫中得到和諧發展,以較好地落實“三維目標”。

二、教材簡析:

本冊教材分為五個單元,第一單元“學會合作”三課書,強調培養合作的重要性和怎樣去合作的方法,第二單元“祖國我為你自豪”五課書,通過具體的事例告訴我們要熱愛祖國,第三單元“放飛和平鴿”三課書,告訴我們和平給我們帶來的好處,第四單元“只有一個地球”四課書,告訴我們人類要保護環境,第五單元“我的未來不是夢”三課書,告訴我們對未來要充滿希望。

該教材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和《全日制義務教育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精神編寫,教材具有綜合性、開放性、情感性等特點。增強了教科書的可讀性和趣味性,形式活潑,富有童趣,使教材更具有親和力。

本冊教材共有五個單元,每個單元下設了3-4個主題,各單元結構如下:

主題文字:引出一個話題或對某個話題進行提升,一般是該主題主要思想和觀點。

提示語:一般作為對某個話題的的拓展,引導學生思考或開展相應的活動。

旁白:作為和學生對話、溝通的主持人,有時為前後內容起傳承作用,有時為學生提高一種思考方向或揭示某個觀點,有時向學生提出問題。作用相對靈活。

情境對話:一般是經過錘鍊的真實生活的再現,幫助學生對自己得生活經驗進行反思和整理,深入地感受自己、感受他人。

照片:真實地呈現社會現實,包括學生的活動場面。幫助學生開闊視野、豐富認知、加深體驗、開展活動等。

圖標:包括“活動、交流、小資料”等,引導多樣化的學習活動,啟發學生調查、體驗、討論、探究、閲讀、製作、蒐集整理信息等。

學生作品:有時是提供一個可供討論的案例,有時是體現學習過程、呈現學習成果,使學生產生親切感,增強其溝通與表達的慾望。

白框:啟發學生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對生活的體驗,記錄自己的學習成果,引導他們成為學習活動的主動參與者和創造者。

三、單元重點難點分析:

本冊教材五個單元各有相應的重點難點。

第一單元“學會合作”兩課書的重點難點是:怎麼去合作?

第二單元“祖國我為你自豪”五課書的重點難點是:怎樣才是愛祖國?

第三單元“放飛和平鴿”三課書的重點難點是:和平能給我們帶來什麼好處?

第四單元“只有一個地球”四課書的`重點難點是:怎樣保護地球?

第五單元“我的未來不是夢”三課書的重點難點是:為什麼要對未來充滿希望?

四、教學措施:

為了順利完成教學任務,我打算採取如下教學措施:

1、充分抓住新教材的特點,根據新教材教學內容多、教學容量大、教材內容活、課時要求高、內容跳躍大的種種特點,採取主動鑽研教材、加強自身修養、大量獲取信息材料、力爭教學中做到“自主、合作、探究”六個字,這是總的指導思想。

2、尊重學生的自主學習精神、放手讓學生主動學習,激發學生思考。

3、兼顧學生個別差異,關注兩頭。

4、作好課前準備,積極與班級老師配合,搞好學生思想品德教育,與社會活動緊密聯繫,開展相關活動。

5、做好作業與練習,指導學生開展有益的社會實踐活動。

六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教學計劃8

一、學生情況分析:

六年級學生已經面臨着畢業,他們大部分活潑聰明,有禮貌,尊敬師長,遵守紀律,熱愛集體,熱愛學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作業能認真及時地完成。但由於大多數學生勞動觀念不強,不知道珍惜勞動成果,同學之間斤斤計較,部分學生自制力較差,課上東張西望,注意力不集中,有幾位學生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上得過且過,不懂得珍惜時間,更沒有刻苦學習的精神,因此,學習成績很不理想。本學期我們將以勤儉、禮貌、遵紀守法、誠實守信、自尊自愛等為教育重點,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對學生加強思想教育。進一步加強學生的思想教育,提高思想認識,培養學生德、智、體、勞全面的發展,使每個學生能健康、生動、活潑的成長,現制定教學計劃如下:

二、教學內容

第一課至第四課為學校生活中的道德規範,第五課至第八課為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規範,第九課至十三課為國家民族生活中的道德規範。

三、教學目標

第一課至第四課:懂得在學校生活,首要的一條道德規範就是必須熱愛學校、班級集體。要尊敬老師,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要與同學團結友愛,熱愛科學,勤奮好學,勇於創新。

第五課至第八課:懂得遵守社會公德的重要性。自覺遵守社會公德,知道注意公共安全是有公德心的表現,是遵守社會公德的基本要求之一。懂得保護環境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保護環境,人人有責。

第九課至第十三課:懂得沒有祖國的興旺發達,也就沒有個人的前途和幸福。知道鄧小平是我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引導全國人民建設有中國物色的社會主義。知道中國革命的勝利和興旺發達離不開各民族的團結。能做到和不同民族的人們友好相處,不説不利於民族團結的話,不做有損民族團結的事。知道戰爭給人類帶來災難,和平是各國人民的共同願望,主動關心國內外大事。為發展與各國人民的友誼,維護世界和平做力所能及的事。

四、教學措施:

(一)備課環節;

備好課,是思品課堂教學優化的'前提條件,因此,要認真鑽研教材,根據課文的主旨教師要去補充一些學習材料,學文名理,落實到行動上,同時,還要了解學生的認知水平,在講解課文時,要找準出發點和落腳點。

(二)上課環節:

1、對於國小六年級的學生來説,他們已有了一定邏輯思維能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讓學生先預習課文,理觀點,談出自己的不同意見,在相互探討的同時,達到共事,有理論上落實於行動上。

2、在教學語言上,力求凝練簡潔,啟發學生去讀、思、説、辯,倡導學生自主、合作的形式,提倡學生在瞭解內容的基礎上,圍繞重點,通過教師指點,展開討論和交流,鼓勵學生髮表獨立見解。

3、注意及時反饋,圍繞課後練習題進行判斷辨析,強化導行,啟發學生聯繫實際,深化認識。

4、要重視課後實踐活動,教師要有計劃組織學生開展社會調查,參觀訪問,社區服務,力求活動精心設計,講求實效。

五、教學進度安排:

第一週第一課男生和女生

第二週第二課朋友之間

第三週第三課學會和諧相處

單元小結

第四周第四課只有一個地球

第五週第五課我們為地球做什麼

第六週第六課當災害降臨的時候

單元小結

第七週第七課戰爭風雲下的苦難

第八週第八課放飛和平鴿

第九周第九課我們手拉手

單元小結

第十週貴州常見的災害

第十一週第十一課大家一起來防災害

單元小結

第十二週第十二課我們成長足跡

第十三週第十三課臨別感言

單元小結

第十四周實踐活動

第十五週複習

六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教學計劃9

一、 教學分析

本冊教材共分為四個單元:

第一單元《你我同行》,讓學生探討與不同的對象打交道的基本原則方法,幫助學生更好地與他人進行交往好溝通。體會真誠相待,相互理解的可貴。

第二單元《人類的家園》,以人類的家園為主線,將人類與其賴以生存的地球之間所存在的 奉獻與獲取、建設與破壞、減災與自護等方面的辯證關係和內容整合,力求課程內容生活化,易於讓學生接受,引導學生認識地球與人類生存的關係,形成關愛大自然、感激大自然的情感;通過了解家鄉生態環境的一些問題,認識當前面臨的資源與環境問題,初步形成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第三單元《同在一片藍天下》,首先,讓學生通過了解戰爭給人類帶來來的苦難,感受和平的美好;通過了解人們為維護世界和平的 努力和作為,感受人們對和平的渴望,樹立熱愛和平的意識。然後,通過一些日常生活用品,讓學生體會世界經濟的 發展與聯繫及其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影響,理解人們相互依存的.關係;簡單瞭解當今社會面臨的一些共同問題,理解世界各國人民攜手合作的 重要性。

第四單元《再見,我的國小生活》,讓學生通過回顧國小六年級的成長過程,從外表的變化到自己取得的進步以及積累的成長經驗,為自己的成長感到驕傲,並以適當的 方式對幫助自己成長的同學和老師表達內心的 感激之情。

二、 教學目標

1、 知道男女生在生理和心理上存在性別差異,化解由性別差異產生的 矛盾,發揮各自的優勢共同營造愉快的學習好生活氛圍。

2、 認識地球為人類的生存提供了空間和資源,地球是人類生存的唯一家園,從而產生熱愛地球、關愛地球、感激地球的情感。

3、 知道不同羣體、民族、國家之間和睦相處的重要意義,理解人們相互依存的關係,簡單瞭解當今人類社會面臨的 一些共同問題,初步樹立開放的 國際意識。感受戰爭給人類帶來的 苦難,體會和平的美好。

4、 回顧成長的 足跡,感受自我的成長,感受同學之間的友愛之情和老師的教育之恩,知道自己的成長離不開學校生活,增強對學校的親近感,以適當的 方式表達自己對同學和老師的 內心感受。

三、 教學重難點

1、 瞭解與人交往的基本準則,能夠顧及他人的感受,學習化解矛盾的技巧和方法。

2、 瞭解環境惡化、人口急劇增長、資源匱乏是當今世界面臨的共同問題,理解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重要,體會“人類只有一個地球”的含義。

3、 知道為了實現和維護世界和平,人們在進行着各種努力,知道中國解放軍是維護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4、 感受自我的成長。

四、 方法與措施

1、 教法與時俱進,適應學生的實際。

2、 調動學生的熱情,使課內課外有機結合起來。

3、 充分利用教學資源。

4、 強調以學生為主題,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 教學進度安排

第一單元 你我同行 第1周至第3周

第二單元 人類的家園 第4周至第6周

第三單元 同在一片藍天下 第7周至第12周

第四單元 再見,我的國小生活 第13周至第15周

六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教學計劃10

一、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主要由四個單元組成:第一單元為《中國在世界舞台上》、第二單元為《我們愛和平》、第三單元為《只有一個地球》、第四單元為《我們一起走過》.全冊共13課33個框題,其教材的編排主要體現以下特點:

1.綜合性.

本冊教材共設四個單元,每一個主題都不再是單一的學科知識內容,而是學生感興趣的一個個話題.通過這些話題,引導他們學會解決各種現實問題,加深對自我、對他人、對社會的認識和理解,並在此基礎上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基本的道德觀.

2.開放性.

教學不侷限於課堂內,而是面向學生廣闊的生活空間,課內、課 外、校內校外相結合,強調學習活動的延續性和完整性,體現學習活動在時間上、空間上的開放性.

3.情感性.

教材努力創設一種能與學生對話的文本形式,與學生共同面對生活中的種種問題和煩惱,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參與.

4.形式活潑.

教材版式新穎,富於流動感;圖文並茂,充分運用圖畫、照片、學生作品等多種形式,採用對話式的兒童語言,富有親切感.

二、教學目標

(一)情感 態度 價值觀:

1、感受中外交流帶來的共同發展,感受祖國的進步與發展以及國際地位的不斷提升,並感到自豪.

2、感受戰爭給人類帶來的苦難,激發學生對非正義戰爭的痛恨之情和對戰亂中人民的同情之心;體會和平的美好,增強和平意識,激發學生嚮往和平、熱愛和平的情感.

3、感謝地球對人類的養育之恩,激發熱愛地球的情感,懂得保護地球的重要性;能正確認識自然災害.

4、感受成長的'樂趣,為自己的成長感到驕傲;感受濃濃的師生情及與同學間的友愛之情,體驗《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課堂生活的多彩及六年國小校園生活的美好.

(二)行為與習慣:

1、關注和同伴的公共事件,關注祖國發展過程中的成就.養成願意傾聽他人意見,樂於和同伴交流看法,努力達成共識的習慣.

2、珍惜今天的和平環境,與世界各國人民友好相處.主動關心國內外形勢,為發展與各國人民的友誼,維護世界和平做力所能及的事.

3、逐步養成保護地球,珍惜資源的好習慣;培養冷靜、正確應對自然災害侵襲的能力.

4、能為母校的發展獻計獻策,併為母校、為老師、為同學弟妹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三)知識與技能:

1、知道中外交往的歷史,知道經濟貿易、文化交流對人們生活和社會發展的影響.知道新中國建立之後我國外交方面的主要成就,感受祖國的進步與發展,以及國際地位而得不斷提升.瞭解奧運會歷史及我國申辦、籌辦奧運會的歷程.

2、瞭解歷史上各國人民為世界和平事業所做的貢獻,懂得今天的和平環境的來之不易,知道和平是各國人民的共同願望,以及維護和平的重要性,認識到維護世界和平是全人類的責任.提高冷靜觀察、客觀分析社會事件的能力和收集、歸納有關信息及資料的能力.

3、知道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唯一的家園;知道由於人類的種種不良行為,地球正遭到破環;知道自然災害是自然界發生的異常現象,它對人類社會造成的危害是觸目驚心的.

4、知道中學生活與國小生活的不同之處;能為即將到來的中學生活做好心理及行為方面的準備.

三、學生分析

本班共48名學生,整體素質一般,部分學生思想表現好,遵紀守規,學習認真、自覺,勞動觀念強,講究衞生,拾物不昧,助人為樂.同學之間能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和睦友愛相處.學生們養成了較好的行為習慣,形成了一定的是非觀.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等都得到了較大的發展.但學生行為習慣當中還有許多不良的成分需要教師做進一步的引導,使他們沿着健康的道路一步一步前進.

四、具體措施:

1、全面把握課程目標,改變過去偏重知識學習,忽略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的教學觀念,通過多種教學活動,掌握必備的知識.

2、善於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

3、創設學習情境,靈活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展提供充分的空間.

4、充實教學內容,從教科書擴展到學生的整個生活空間,把教學內容與本地區實際有機結合起來,同時關注社會新的發展和變化,增進課程內容的現實性和親近感.

5、拓展教學空間,不侷限於學校和課堂,創設條件儘可能向社會延伸.讓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體驗社會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

六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教學計劃11

教學理念:

一是以育人為本,重在兒童文明行為習慣、良好道德品質和健康的社會性發展的培養,目的是把兒童培養成為熱愛生活、樂於探究、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和社會性發展的好學生;

二是以學生的生活為基礎,密切聯繫兒童的生活實際和社會實際組織、安排教學內容和要求,努力克服成人化傾向;

三是倡導學生的主動參與,通過學生的體驗、參與和實踐,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培養道德情感,逐步形成正確的價值判斷,避免簡單説教;四是突出綜合性,強調活動性。

教學建議:

一、運用對話教學根據高年級學生的特點,在課堂教學中,要堅持民主的、平等的師生關係,要藉助教師的引領,開展學生與文本以及師生、生生之間的多元、多維式對話。教師特別要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大膽質疑。與學生溝通與合作是現代教學的藝術,教師和學生都成為課堂的主人,而不是教師單方面的表演。教師應具有節目主持人的素質,能迅速對反饋的信息及時梳理,正確引導並添加新的意義。對於學生來説,不再是被動的接受,而是發生在對話與合作之中的知識生成。在對話教學中,教材只是個精選的例子,學生的成長與發展才是目的。

二、教學手段媒體化教學手段是師生雙方為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開展教學活動,相互傳遞信息的工具。使用現代教學手段能為學生提供更多的信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提高教學的速度和學習的效率。課改提出了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的有機整合,實現教學內容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以及教學過程中師生互動的.變革,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了豐富多彩的教學環境和有效的學習工具。在《品德與社會》課教學中,教師要善於開發利用多樣化的課程資源,運用圖片、圖表、地圖、報刊、圖書、音像、網絡、軟件等多種教學手段展開教學,尤其要充分發揮網絡資源優勢,拓展學生的視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三、教學活動多樣化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在各種活動中通過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實現的。活動是教與學的中介。在《品德與社會》課的教學中,教師要善於捕捉學生實際生活中有教育意義的內容,通過各種形式組織學生開展活動。教師要精心設計和具體指導活動,要保證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有充足的活動時間,使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通過活動使學生既能實現理解、認知、探索和創造,又能得到體驗、交流和表現。活動時間不一定侷限在課內,也可安排在課前準備和課後延伸。課前可以蒐集資料,可以查閲書刊、報紙,可以去請教有關人士,也可以上網搜索,然後對獲得的資料進行整理和分析,從中尋找問題的線索和答案。課後可以對當堂沒有理解的內容進行研究和落實。

四、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學生的品德和社會性發展,不是在課堂上就能立竿見影的,而是要依靠學生通過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建構的。無論教師的講授多麼精彩,都不可能直接轉化為學生品德與社會性發展的結果。《品德與社會》課教學的有效性,在於親身經歷和主觀體驗,在於學生的自主學習。當學生自覺、主動地參與到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中去,知識就可能被真正領悟,能力就可能得以真正鍛鍊和提高,情感就可能被真正觸及和調動,態度、價值觀就可能真正改變或形成。因此,教師應該注重學習情境的創設,選用多種教學組織形式,使我們的教育更加有效。

五、不斷調整教學內容,社會是不斷髮展變化的,與之相適應的道德標準、價值觀念、國際國內形勢也在不斷髮生着變化。《品德與社會》課的教學內容注重與學生生活的聯繫,同時也注重與社會發展變化的聯繫。因此,本冊的教學內容和進度就不應該是靜態的、不變的,而應該具有較強的時代感,應該關注社會的發展和變化,應該與本地區、本校的實際相結合,如與社會公益活動、少先隊活動、綜合實踐活動課等相結合,這樣才能夠增強課程內容的現實性,增強學生對本課程的親近感,也只有當他們感覺到所面對的教學內容原來就是他們的生活實際,他們才會產生積極的參與熱情,有益於學生品德與社會性的發展。如教學第三單元“世界問題還不少”時,可結合當時發生的世界性的重大事件,提高教學內容的時效性等。因此,在《品德與社會》課的教學中,教學內容要緊密聯繫實際,與時事發展同步。除上所述,還要不斷拓展教學空間,儘可能地創設條件,讓學生以恰當的方式,與社會生活廣泛地接觸。教師要積極創造條件使學生能夠更多地參與社會實踐,更多地從體驗、理解、感悟中得到教益,提高他們的社會生活能力。六、以發展性評價為主對學生的評價要從每個學生原有的基礎出發,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以鼓勵為主。這種評價不是為了證明,而是為了發展;這種評價的標準不是唯一的,而是多尺度的;這種評價沒有最好,只有更好。評價的目的是增強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這對於學生將來走上社會,面對各種壓力有好處,也有利於他們形成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和社會交往、合作能力。

教學進度表:

周次 教學內容和課時安排 備註

1 . 2月25日上課

2. 《可愛的地球》 2課時

3 . 《可愛的地球》 1課時 《從世界看中國》 1課時

4 . 《從世界看中國》 1課時 《我們互通有無》 1課時

5 . 《我們互通有無》 1課時 《網絡連接你我他》 1課時

6.《網絡連接你我他》 2課時

7 . 《地球在“發低燒”》 2課時

8 . 《天有不測風雲》 2課時

9 . 《許多物種消失了》 2課時 清明節放假

10 . 《許多物種消失了》 1課時 《可怕的物種入侵》 1課時

11 . 《可怕的物種入侵》 1課時 《自然資源取之不盡嗎》1課時

12 . 《自然資源取之不盡嗎》1課時 《戰爭何時了》 1課時 期會考試

13 . 《戰爭何時了》 1課時 國際勞動節 放假

14 . 《科學技術的喜與憂》2課時 ,

15. 《科學技術的喜與憂》1課時 《我在聯合國作報告》1課時

16. 《我在聯合國作報告》1課時 《我的這6年》 1課時

17. 《我的這6年》 1課時 《去中學看看》 1課時 端午節放假

18 . 《我們的畢業典禮》 1課時 考核 期終考試 7月1日放暑假

六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教學計劃12

本冊教材以單元編排的方式,每個單元反映生活的一個側面,突出一個鮮明的教育主題,本冊教育內容由四個單元構成:一是成長中的新問題;二是我和祖國一起成長;三是外面的世界怎麼樣;四是我們的生活不一樣。單元主題下設課文主題,每個課文題都是引導學生學習、研討的話題,課文中又生成多個小話題。本冊教材根據高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社會生活實際,努力體現“人和自然是不可分的;自然不再是被征服和戰勝的對象,呵護和關愛自然是人類的責任;人和自然要和諧相處”等觀點。使學生懂得和平的重要意義和價值,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正確對待科學技術,初步瞭解聯合國的性質和宗旨以及重要作用等。使學生能夠逐步學會確定自己的生活和學習目標,並據此獨立安排自己的生活,發展他們的自主性和獨立性,讓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每篇課文的體例結構如下:

主題文字:引出一個話題或對某個話題進行提升,一般是該主題主要思想和觀點。

提示語:一般作為對某個話題的的拓展,引導學生思考或開展相應的活動。

旁白:作為和學生對話、溝通的主持人,有時為前後內容起傳承作用,有時為學生提供一種思考方向或揭示某個觀點,有時向學生提出問題,作用相對靈活。

情境對話:一般是經過錘鍊的真實生活的再現,幫助學生對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反思和整理,深入地感受自己、感受他人。

照片:真實地呈現社會現實,包括學生的活動場面。幫助學生開闊視野、豐富認知、加深體驗、開展活動等。

圖標:包括“活動、交流、小資料”等,引導多樣化的學習活動,啟發學生調查、體驗、討論、探究、閲讀、製作、蒐集整理信息等。

學生作品:有時是提供一個可供討論的案例,有時是體現學習過程、呈現學習成果,使學生產生親切感,增強其溝通與表達的慾望。

空白框:啟發學生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對生活的體驗,記錄自己的'學習成果,引導他們成為學習活動的主動參與者和創造者。

教學理念:

一是以育人為本,重在兒童文明行為習慣、良好道德品質和健康的社會性發展的培養,目的是把兒童培養成為熱愛生活、樂於探究、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和社會性發展的好學生;

二是以學生的生活為基礎,密切聯繫兒童的生活實際和社會實際組織、安排教學內容和要求,努力克服成人化傾向;

三是倡導學生的主動參與,通過學生的體驗、參與和實踐,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培養道德情感,逐步形成正確的價值判斷,避免簡單説教;

四是突出綜合性,強調活動性。

教學建議:

一、運用對話教學

根據高年級學生的特點,在課堂教學中,要堅持民主的、平等的師生關係,要藉助教師的引領,開展學生與文本以及師生、生生之間的多元、多維式對話。教師特別要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大膽質疑。與學生溝通與合作是現代教學的藝術,教師和學生都成為課堂的主人,而不是教師單方面的表演。教師應具有節目主持人的素質,能迅速對反饋的信息及時梳理,正確引導並添加新的意義。對於學生來説,不再是被動的接受,而是發生在對話與合作之中的知識生成。在對話教學中,教材只是個精選的例子,學生的成長與發展才是目的。

二、教學手段媒體化

教學手段是師生雙方為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開展教學活動,相互傳遞信息的工具。使用現代教學手段能為學生提供更多的信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提高教學的速度和學習的效率。課改提出了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的有機整合,實現教學內容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以及教學過程中師生互動的變革,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了豐富多彩的教學環境和有效的學習工具。在《品德與社會》課教學中,教師要善於開發利用多樣化的課程資源,運用圖片、圖表、地圖、報刊、圖書、音像、網絡、軟件等多種教學手段展開教學,尤其要充分發揮網絡資源優勢,拓展學生的視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三、教學活動多樣化

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在各種活動中通過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實現的。活動是教與學的中介。在《品德與社會》課的教學中,教師要善於捕捉學生實際生活中有教育意義的內容,通過各種形式組織學生開展活動。教師要精心設計和具體指導活動,要保證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有充足的活動時間,使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通過活動使學生既能實現理解、認知、探索和創造,又能得到體驗、交流和表現。活動時間不一定侷限在課內,也可安排在課前準備和課後延伸。課前可以蒐集資料,可以查閲書刊、報紙,可以去請教有關人士,也可以上網搜索,然後對獲得的資料進行整理和分析,從中尋找問題的線索和答案。課後可以對當堂沒有理解的內容進行研究和落實。

四、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學生的品德和社會性發展,不是在課堂上就能立竿見影的,而是要依靠學生通過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建構的。無論教師的講授多麼精彩,都不可能直接轉化為學生品德與社會性發展的結果。《品德與社會》課教學的有效性,在於親身經歷和主觀體驗,在於學生的自主學習。當學生自覺、主動地參與到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中去,知識就可能被真正領悟,能力就可能得以真正鍛鍊和提高,情感就可能被真正觸及和調動,態度、價值觀就可能真正改變或形成。因此,教師應該注重學習情境的創設,選用多種教學組織形式,使我們的教育更加有效。

五、不斷調整教學內容

社會是不斷髮展變化的,與之相適應的道德標準、價值觀念、國際國內形勢也在不斷髮生着變化。《品德與社會》課的教學內容注重與學生生活的聯繫,同時也注重與社會發展變化的聯繫。因此,本冊的教學內容和進度就不應該是靜態的、不變的,而應該具有較強的時代感,應該關注社會的發展和變化,應該與本地區、本校的實際相結合,如與社會公益活動、少先隊活動、綜合實踐活動課等相結合,這樣才能夠增強課程內容的現實性,增強學生對本課程的親近感,也只有當他們感覺到所面對的教學內容原來就是他們的生活實際,他們才會產生積極的參與熱情,有益於學生品德與社會性的發展。如教學第三單元“世界問題還不少”時,可結合當時發生的世界性的重大事件,提高教學內容的時效性等。因此,在《品德與社會》課的教學中,教學內容要緊密聯繫實際,與時事發展同步。

除上所述,還要不斷拓展教學空間,儘可能地創設條件,讓學生以恰當的方式,與社會生活廣泛地接觸。教師要積極創造條件使學生能夠更多地參與社會實踐,更多地從體驗、理解、感悟中得到教益,提高他們的社會生活能力。

六、以發展性評價為主

對學生的評價要從每個學生原有的基礎出發,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以鼓勵為主。這種評價不是為了證明,而是為了發展;這種評價的標準不是唯一的,而是多尺度的;這種評價沒有最好,只有更好。評價的目的是增強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這對於學生將來走上社會,面對各種壓力有好處,也有利於他們形成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和社會交往、合作能力。

六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教學計劃13

一、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根據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的規定,兒童年齡與生活的實際,以及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精神編寫的,它力求突破知識單一的傳統教學模式,注重促進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只是在相互關聯中得到發展,以較好的落實課程標準的目標。

全冊共分為三個單元,第一單元《放眼看世界》,意在使兒童瞭解世界海陸分佈及主要地形等基本常識,知道一些國家的生活習俗、傳統節日、服飾、建築、飲食等狀況,讓學生知道各國在經濟上互通有無的重要性,正確對待互聯網。第二單元《珍愛和平生活》,使學生懂得和平的重要意義和價值,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正確對待科學技術,初步瞭解聯合國的性質和宗旨以及重要作用等。第三單元《只有一個地球》, 使學生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識,有意識地關心和愛護人類共同的生存環境,理解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重要性,增強學生自覺主動保護生存環境的意識和情感,幫助學生逐漸養成節約和合理使用自然資源的良好習慣。

二、學生分析:

六年級的大部分學生學習比較認真,求知慾較強,對世界充滿好奇,同學間能互相合作,共同進步。但也有個別同學由於種種原因有一些不良習慣,影響他們健康成長。

三、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幫助學生正確認識競爭與合作的作用及彼此間的關係,體驗合作的快樂。

2、初步知道世界的海陸分佈及主要地形等基本常識;知道一些國家的生活習俗、傳統節日、服飾、建築、飲食等狀況;讓學生知道各國在經濟上互通有無的重要性,正確對待互聯網。

3、使學生懂得和平的重要意義和價值,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正確對待科學技術,初步瞭解聯合國的性質和宗旨以及重要作用等;培養孩子們的和平意識,號召他們為世界和平貢獻自己的力量。

4、瞭解保護地球家園的重要性,培養孩子們從小養成良好的環保意識和環保習慣;有意識地關心和愛護人類共同的生存環境,理解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重要性,幫助學生逐漸養成節約和合理使用自然資源的良好習慣。

5、培養學生開闊的視野、寬容的心態,正確認識其他文化,積極吸取外來文化的養分,更好的發展本民族的文化傳統。

6、使學生能夠逐步學會確定自己的生活和學習目標,並據此獨立安排自己的生活,發展他們的自主性和獨立性,讓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四、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直面並審視生活中的各種問題,學會確定自己的生活和學習目標,學會獨立。

2、以現實生活中的經驗話題,逐步向學生打開成人生活的大門,在參與和探索中成長。

3、從各個不同方面和角度展示社會的多樣性,把兒童培養為優秀文化的一代新人。

4、向學生展示新的自然觀,使學生愛護環境,保護地球

六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教學計劃14

一、課程總目標。

1.強化德育的實效性,引導學生學會解決各種現實和生活問題,加深對自我、對他人、對社會的認識和理解。

2.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基本正確的道德觀和價值觀。

二、學期課程總目標。

1.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幫助學生正確認識競爭與合作的作用及彼此間的關係,體驗合作的快樂。

2.讓學生了解祖國新時代的新面貌,樹立為祖國自豪、為祖國驕傲的情感。

3.培養孩子們的和平意識,號召他們為世界和平貢獻自己的力量。

4.通過學習,瞭解保護地球家園的重要性,培養孩子們從小養成良好的環保意識和環保習慣。

5.幫助孩子們樹立正確的人生奮鬥目標,並鼓勵他們為此堅持不懈地努力。

三.學生情況分析。

我教的六年級個班的大部分學生學習較認真,求知慾較強,對世界充滿好奇,同學間能互相合作,共同進步。但也有個別同學由於種種原因有一些不良習慣,影響他們健康成長。

四.教材和其他課程資源分析。

1.綜合性。本冊教材共設五個單元,每一個主題都不再是單一的學科知識內容,而是學生感興趣的一個個話題。通過這些話題,引導他們學會解決各種現實問題,加深對自我、對他人、對社會的認識和理解,並在此基礎上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基本的道德觀。

2.開放性。教學不侷限於課堂內,而是面向學生廣闊的生活空間,課內、課外、校內校外相結合,強調學習活動的延續性和完整性,體現學習活動在時間上、空間上的開放性。

3.情感性。教材努力創設一種能與學生對話的文本形式,與學生共同面對生活中的種種問題和煩惱,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參與。

4.形式活潑。教材版式新穎,富於流動感;圖文並茂,充分運用圖畫、照片、學生作品等多種形式,採用對話式的兒童語言,富有親切感。

五.教學措施。

1. 積極轉變觀念。

(1)、要樹立綜合的、開放的課程觀。

在教學中,我將充分利用各種課程資源,創造性的使用教材,並及時關注社會中新的信息、學生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以便及時地、合理地調整教學目標,增強教育的針對性、生動性和實效性。

( 2)、樹立以人為本的學生觀。

(3)、樹立與時俱進的教學觀。

(4)、結合教材有針對性的對學生進行環境保護教育,開展一些愛綠護綠活動和環保小調查,增強他們的環保意識。

2.注意整體把握。

在實際教學中,我將盡力挖掘活動空間,從更多的角度對教材內容進行補充、拓展,儘可能地體現一種兒童文化,讓教材真正成為學生喜愛的朋友。

六.減負提質措施。

1.為了讓孩子們輕鬆而又愉快的學到知識,增強能力,我在課堂中儘量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儘可能地創造愉快的學習氛圍來讓學生自己思考,互相討論,合作交流,從而獲取知識和技能。

2.不佈置呆板的書面作業,而是讓學生去讀報、上網查資料、做社會小調查等,來增長孩子們的'見識,鍛鍊他們的能力。

七.潛能生轉化措施。

針對部分潛能生,本學期需對他們注以更多的愛心和關心,針對他們的實際情況對他們加強學習習慣、生活習慣和行為習慣的督促和指導,讓他們自信而健康地成長。另外我將多注意這些孩子接觸外界的情況,對他們的行為加以正確地引導。

八.評價措施。

本學期將採取平時評分制和期末考核制相結合,而不是靠一張試卷定成績,而且重在平時的學習情況及完成作業、處理問題的情況。再結合家長及同學們的評價情況給孩子們一個完整的評價。

九. 環境教育。

結合教材有針對性的對學生進行環境保護教育,開展一些愛綠護綠活動和環保小調查,增強他們的環保意識,培養他們良好的環保行為和習慣。

十. 教學安排。

周次 課題

第一、二、三週 第一單元

第四——八週 第二單元

第九——十一週 第三單元

第十二——十五週 第四單元

第十六——十八週 第五單元

第十九周 複習

第二十週 考試

六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教學計劃15

品德與社會課程旨在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

分目標

(一)情感,態度,價值

1,珍愛生命,熱愛生活。羊成自尊自主,樂觀向上,熱愛科學,熱愛勞動,勤儉節約的態度。

2,在生活中羊成文明禮貌,誠實守信,友愛寬容,公平公正,熱愛集體,團結合作,有責任心的品質。

3,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觀念和規則意識。

(二)能力

1,能夠初步認識自我,控制和調整自己的情緒和行為。初步掌握基本的自護自救的本領。養成良好的生活和行為習慣。

2,能夠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見解,能夠傾聽他人的意見,能夠與他人平等地交流與合作,學習民主地參與集體活動。

3,學習從不同的角度觀察,認識,分析社會事物和現象,嘗試合理地,有創意地探究和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學習對生活中遇到的道德問題做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

4,學習蒐集,整理,分析和運用社會信息,能夠運用簡單的學習工具探索和説明問題。

(三)知識

1,初步瞭解兒童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初步理解個體與羣體的互動關係。瞭解一些社會組織結構和社會規則,初步懂得規則,法律對於社會公共生活的重要意義。

2,初步瞭解生產,消費活動與人們生活的關係。知道科學技術對人類生存與發展的重要影響。

3,瞭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識,理解人與自然,環境的相互依存關係,簡單瞭解當今人類社會面臨的一些共同問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