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第二學期數學教學計劃

來源:文書谷 1.65W

時光在流逝,從不停歇,又迎來了一個全新的起點,現在就讓我們制定一份計劃,好好地規劃一下吧。擬起計劃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高一第二學期數學教學計劃,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一第二學期數學教學計劃

高一第二學期數學教學計劃1

一、教材分析(結構系統、單元內容、重難點)

必修5第一章:解三角形;重點是正弦定理與餘弦定理;難點是正弦定理與餘弦定理的應用;第二章:數列;重點是等差數列與等比數列的前n項的和;難點是等差數列與等比數列前n項的和與應用;第三章:不等式;重點是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二元一次不等式(組)與簡單的線性規劃問題、基本不等式;難點是二元一次不等式(組)與簡單的線性規劃問題及應用;

必修2第一章:空間幾何體;重點是空間幾何體的三視圖和直觀圖及表面積與體積;難點是空間幾何體的三視圖;第二章:點、直線、平面之間的位置關係;重點與難點都是直線與平面平行及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質;第三章:直線與方程;重點是直線的傾斜角與斜率及直線方程;難點是如何選擇恰當的直線方程求解題目;第四章:圓與方程;重點是圓的方程及直線與圓的位置關係;難點是直線與圓的位置關係;

二、學生分析(雙基智能水平、學習態度、方法、紀律)

較去年而言,今年的學生的素質有了比較大的提高,學生的基礎知識水平與基本學習方法比較紮實,大部分的學生對學習都有很大的興趣,學習紀律比較自覺。

三、教學目的要求

1.通過對任意三角形邊長和角度關係的探索,掌握正弦定理、餘弦定理,並能解決一些簡單的三角形度量問題和與測量及幾何計算有關的實際問題。

2.通過日常生活中的實例,瞭解數列的概念和幾種簡單的表示方法,瞭解數列是一種特殊的函數;理解等差數列、等比數列的概念,探索並掌握2種數列的通項公式與前n項和的公式,能用有關的知識解決相應的問題。

3.理解不等式(組)對於刻畫不等關係的意義和價值;掌握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基本方法,並能解決一些實際問題;能用一元二次不等式組表示平面區域,並嘗試解決簡單的二元線性規劃問題。

4.幾何學研究現實世界中物體的形狀、大小與位置的學科。直觀感知、操作確認、思辨論證、度量計算是認識和探索幾何圖形及其性質的方法。先從對空間幾何體的整體觀察入手,認識空間圖形及其直觀圖的畫法;再以長方體為載體,直觀認識和理解空間中點、直線、平面之間的位置關係,並利用數學語言表述有關平行、垂直的性質與判定,對某些結論進行論證。另外瞭解一些簡單幾何體的表面積與體積的計算方法。在解析幾何初步中,在平面直角座標系中建立直線和圓的代數方程,運用代數方法研究它們的幾何性質及其相互關係,瞭解空間直角座標系。體會數形結合的思想,初步形成用代數方法解決幾何問題的能力。

四、完成教學任務和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積極做好集體備課工作,達到內容統一、進度統一、目標統一、例題統一、習題統一、資料統一;上好每一節課,及時對學生的`思想進行觀察與指導;課後進行有效的輔導;進行有效的課堂反思。

五、教學進度

周次

課、章、節

教 學 內 容

備 注

1

1.1,1.2

解三角形


2

1.2

解三角形


3

2.1,2.2

數列的概念與簡單表示法,等差數列


4

2.3

等差數列的前n項和


5

2.4,2.5

等比數列及前n項和


6

2.5

考試


7

3.1,3.2

不等關係與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


8


3.3,3.4


二元一次不等式(組)與簡單線性規劃問題,基本不等式


9


考試,複習


10


期會考試


11

1.1,1.2

空間幾何體的結構,三視圖,直觀圖


12

1.3

空間幾何體的表面積與體積


13

2.1,2.2

空間點、直線、平面的位置關係,直線、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質


14

2.3

直線、平面的判定及其性質


15

3.1,3.2

直線的傾斜角與斜率,直線方程


16

3.3

直線的交點座標與距離公式


17

4.1,4.2

圓的方程,直線、圓的位置關係


18

4.3

空間直角座標系


19


複習


20


考試


高一第二學期數學教學計劃2

一、指導思想:

使學生在九年義務教育數學課程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作為未來公民所必要的數學素養,以滿足個人發展與社會進步的需要。具體目標如下。

1.獲得必要的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數學概念、數學結論的本質,瞭解概念、結論等產生的背景、應用,體會其中所藴涵的數學思想和方法,以及它們在後續學習中的作用。通過不同形式的自主學習、探究活動,體驗數學發現和創造的歷程。

2.提高空間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論證、運算求解、數據處理等基本能力。

3.提高數學地提出、分析和解決問題(包括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數學表達和交流的能力,發展獨立獲取數學知識的能力。

4.發展數學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力求對現實世界中藴涵的一些數學模式進行思考和作出判斷。

5.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形成鍥而不捨的鑽研精神和科學態度。

6.具有一定的數學視野,逐步認識數學的科學價值、應用價值和文化價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維習慣,崇尚數學的理性精神,體會數學的美學意義,從而進一步樹立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

一、教學目標:

(一)情意目標

(1)通過分析問題的方法的教學,培養學生的學習的興趣。

(2)提供生活背景,通過數學建模,讓學生體會數學就在身邊,培養學數學用數學的意識。

(3)在探究函數、等差數列、等比數列的性質,體驗獲得數學規律的艱辛和樂趣,在分組研究合作學習中學會交流、相互評價,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

(4)基於情意目標,調控教學流程,堅定學習信念和學習信心。

(5)還時空給學生、還課堂給學生、還探索和發現權給學生,給予學生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機會,在發展他們思維能力的同時,發展他們的數學情感、學好數學的自信心和追求數學的科學精神。

(6)讓學生體驗“發現——挫折——矛盾——頓悟——新的發現”這一科學發現歷程法。

(二)能力要求培養學生記憶能力

(1)通過定義、命題的總體結構教學,揭示其本質特點和相互關係,培養對數學本質問題的背景事實及具體數據的`記憶。

(2)通過揭示立體集合、函數、數列有關概念、公式和圖形的對應關係,培養記憶能力。

2、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

(1)通過概率的訓練,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

(2)加強對概念、公式、法則的明確性和靈活性的教學,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

(3)通過函數、數列的教學,提高學生是運算過程具有明晰性、合理性、簡捷性能力。

(4)通過一題多解、一題多變培養正確、迅速與合理、靈活的運算能力,促使知識間的滲透和遷移。

(5)利用數形結合,另闢蹊徑,提高學生運算能力。

高一第二學期數學教學計劃3

一、教材分析(結構系統、單元內容、重難點)

必修5第一章:解三角形;重點是正弦定理與餘弦定理;難點是正弦定理與餘弦定理的應用;

第二章:數列;重點是等差數列與等比數列的前n項的和;難點是等差數列與等比數列前n項的和與應用;

第三章:不等式;重點是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二元一次不等式(組)與簡單的線性規劃問題、基本不等式;難點是二元一次不等式(組)與簡單的線性規劃問題及應用;

必修2第一章:空間幾何體;重點是空間幾何體的三視圖和直觀圖及表面積與體積;難點是空間幾何體的三視圖;

第二章:點、直線、平面之間的位置關係;重點與難點都是直線與平面平行及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質;

第三章:直線與方程;重點是直線的傾斜角與斜率及直線方程;難點是如何選擇恰當的直線方程求解題目;

第四章:圓與方程;重點是圓的方程及直線與圓的位置關係;難點是直線與圓的位置關係;

二、學生分析(雙基智能水平、學習態度、方法、紀律)

較去年而言,今年的學生的素質有了比較大的提高,學生的基礎知識水平與基本學習方法比較紮實,大部分的學生對學習都有很大的興趣,學習紀律比較自覺。

三、教學目的要求

1.通過對任意三角形邊長和角度關係的探索,掌握正弦定理、餘弦定理,並能解決一些簡單的三角形度量問題和與測量及幾何計算有關的實際問題。

2.通過日常生活中的實例,瞭解數列的概念和幾種簡單的表示方法,瞭解數列是一種特殊的函數;理解等差數列、等比數列的概念,探索並掌握2種數列的通項公式與前n項和的公式,能用有關的知識解決相應的問題。

3.理解不等式(組)對於刻畫不等關係的意義和價值;掌握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基本方法,並能解決一些實際問題;能用一元二次不等式組表示平面區域,並嘗試解決簡單的二元線性規劃問題。

4.幾何學研究現實世界中物體的`形狀、大小與位置的學科。直觀感知、操作確認、思辨論證、度量計算是認識和探索幾何圖形及其性質的方法。先從對空間幾何體的整體觀察入手,認識空間圖形及其直觀圖的畫法;再以長方體為載體,直觀認識和理解空間中點、直線、平面之間的位置關係,並利用數學語言表述有關平行、垂直的性質與判定,對某些結論進行論證。另外瞭解一些簡單幾何體的表面積與體積的計算方法。在解析幾何初步中,在平面直角座標系中建立直線和圓的代數方程,運用代數方法研究它們的幾何性質及其相互關係,瞭解空間直角座標系。體會數形結合的思想,初步形成用代數方法解決幾何問題的能力。

四、完成教學任務和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積極做好集體備課工作,達到內容統一、進度統一、目標統一、例題統一、習題統一、資料統一;上好每一節課,及時對學生的思想進行觀察與指導;課後進行有效的輔導;進行有效的課堂反思。

高一第二學期數學教學計劃4

一 指導思想

為了使學生在九年義務教育數學課程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作為未來公民所必要的數學素養,以滿足個人發展與社會進步的需要。具體目標如下:

1.提高空間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論證、運算求解、數據處理等基本能力。

2.提高數學地提出、分析和解決問題(包括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數學表達和交流的能力,發展獨立獲取數學知識的能力

3.發展數學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力求對現實世界中藴涵的一些數學模式進行思考和作出判斷。

4.提高學習的興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形成鍥而不捨的鑽研精神和科學態度。

二 學情分析

1. 基本情況:班共人,男生人,女生人;本班相對而言,數學尖子約人,中上等生約人,中等生約人,中下生約 人,後進生約人。

2.我所執教的215班均屬普高班,學生自覺性差,自我控制能力弱,因此在教學中需時時提醒學生,培養其自覺性。同時,由於國中課改的原因,高中教材與國中教材銜接力度不夠,需在新授時適機補充一些內容。因此時間上可能仍然吃緊。同時,其底子薄弱,因此在教學時只能注重基礎再基礎,爭取每一堂課落實一個知識點,掌握一個知識點。

三 教材分析

我們採用的教材是人教版必修教材,本冊教材共分兩章:第四章《三角函數》和第五章《平面向量》。三角函數的主要內容有:任意角的三角函數概念、弧度制、同角三角函數間的關係、誘導公式、兩角和與差的三角函數、二倍角的三角函數以及三角函數的圖象和性質、已知三角函數值求角等。難點是弧度制的概念、綜合運用本章公式進行簡單三角函數式的化簡及恆等式的證明周期函數的概念,函數y=Asin(x+)的圖象與正弦曲線的關係。平面向量主要內容是向量及其運算和解斜三角形,向量的幾何表示和座標表示、向量的線性運算,平面向量的數量積,平面兩點間的距離公式,線段的定比分點和中點座標公式,平移公式,解斜三角形是本章的重點,而向量運算法則的理解和運用,已知兩邊和其中一邊的對角解斜三角形等是本章的難點。

四 教法分析

在教學過程中儘量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1. 選取與內容密切相關的,典型的,豐富的和學生熟悉的素材,用生動活潑的語言,創設能夠體現數學的概念和結論,數學的思想和方法,以及數學應用的學習情境,使學生產生對數學的親切感,引發學生看個究竟的衝動,以達到培養其興趣的目的。

2. 通過觀察,思考,探究等欄目,引發學生的思考和探索活動,切實改進學生的學習方式。

3. 在教學中強調類比,推廣,特殊化,化歸等數學思想方法,儘可能養成其邏輯思維的習慣。

五 教學及輔導措施

1.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由數學活動、故事、吸引人的課、合理的要求、師生談話等途徑樹立學生的.學習信心,提高學習興趣,在主觀作用下上升和進步。

2. 注意從實例出發,從感性提高到理性;注意運用對比的方法,反覆比較相近的概念;注意結合直觀圖形,説明抽象的知識;注意從已有的知識出發,啟發學生思考。

3. 加強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就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培養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養成善於分析問題的習慣,進行辨證唯物主義教育。

4. 抓住公式的推導和內在聯繫;加強複習檢查工作;抓住典型例題的分析,講清解題的關鍵和基本方法,注重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5. 自始至終貫徹教學四環節,針對不同的教材內容選擇不同教法。

6. 重視數學應用意識及應用能力的培養。

六 優、差生名單及輔導措施

1. 對於優生:學生自願成立興趣小組,興趣小組可以在老師的指導下由學生自己不定期的開展活動,圍繞數學競賽拓展他們的知識面,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應用,在原有基礎上,穩定班級在數學學習鐘的尖子學生,進一步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意識。

2. 對於待發展生:對於成績較差的學生,針對他們的基礎差異和個性差異,耐心細緻的進行個別輔導,有問題隨時解決,並多予以鼓勵。在作業中體現分層。儘量做到因材施教。

七 教學進度安排

周 次




課時




內 容




重 點、難 點




第1周




5




任意角和弧度制(2)




任意角的三角函數(3)




瞭解任意角的概念和弧度制,能進行弧度與角度的互化。任意角三角函數的定義。




第2周




5




同角三角函數的基本關係式(3)




三角函數的誘導公式(2)




誘導公式的探究。運用誘導公式。




第3周




5




兩角和與差的正弦、餘弦、正切 (5)




兩角和與差的公式及其應用與求值、化簡




第4周




5




二倍角的正弦、餘弦、正切 (3)




正、餘弦函數的圖象(2)




三角函數的倍角公式、和差化積公式




正、餘弦函數圖象的畫法




第5周




5




三角函數圖象與性質(4)




三角函數的圖象及其性質。函數思想。




第6周




5




函數y=sin(+)的圖象(2)、三角函數模型的簡單應用(2)




用參數思想討論圖象的變換過程。用三角模型解決一些具有周期變化規律的實際問題。難點:實際問題抽象為三角函數模型




第7周




5




正切函數的圖象和性質(3)




已知三角函數值求角(2)




正切函數的圖象和性質




反三角函數的表示




第8周




5




三角函數單元複習




知識點的複習+練習卷




第9周




5




平面向量的實際背景及基本概念(2)、平面向量的線性運算(2)




向量的概念。相等向量的概念。向量的幾何表示。向量加、減法的運算及幾何意義。向量數乘運算及幾何意義。




第10周




5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座標表示(2)




平面向量的數量積(2)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會用平面向量數量積的表示向量的模與夾角。




第11周




5




平面向量的應用舉例(2)




用向量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向量方法解決幾何問題的三步曲。




第12周




5




向量平移、正弦定理、餘弦定理




向量平移的公式




第13周




5




簡單的三角恆等變換(3)




第三章小結(1)




以11個公式為依據,推導和差化積、積化和差等公式,會進行三角變換。




第14周




5




期末複習





第15周




5




期末複習




分章歸納複習+3套模擬測試




高一第二學期數學教學計劃5

一、教學內容

本學期將完成“《數學①》必修”和“《數學④》必修” (人民教育出版社教A版)的學習,教學輔助材料有《三維設計》和自願訂閲學習方法報部分單元練習及學法指導閲讀材料。二、教學目標與要求

(一)前半期完成《數學①》主要涉及三章內容:

第一章集合與函數的概念(約13學時)

通過本章學習,使學生感受到用集合表示數學內容時的簡潔性、準確性,幫助學生學會用集合語言表示數學對象,為以後的學習奠定基礎。

1.瞭解集合的含義,體會元素與集合的屬於關係,並初步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

2.理解集合間的包含與相等關係,能識別給定集合的子集,瞭解全集與空集的含義;

3.理解補集的含義,會求在給定集合中某個集合的補集;

4.理解兩個集合的並集和交集的含義,會求兩個簡單集合的並集和交集;

5.滲透數形結合、分類討論等數學思想方法;

6.在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抽象、類比得到集合與集合間的關係等數學知識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第二章函數的概念與基本初等函數Ⅰ(約14學時)

教學本章時應立足於現實生活從具體問題入手,以問題為背景,按照“問題情境—數學活動—意義建構—數學理論—數學應用—回顧反思”的順序結構,引導學生通過實驗、觀察、歸納、抽象、概括,數學地提出、分析和解決問題。通過本章學習,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函數是探索自然現象、社會現象基本規律的工具和語言,學會用函數的思想、變化的觀點分析和解決問題,達到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的目的。

1.瞭解函數概念產生的背景,學習和掌握函數的概念和性質,能借助函數的知識表述、刻畫事物的變化規律;

2.理解有理指數冪的意義,掌握有理指數冪的運算性質;掌握指數函數的概念、圖象和性質;理解對數的'概念,掌握對數的運算性質,掌握對數函數的概念、圖象和性質;瞭解冪函數的概念和性質,知道指數函數、對數函數、冪函數時描述客觀世界變化規律的重要數學模型;

3.瞭解函數與方程之間的關係;會用二分法求簡單方程的近似解;瞭解函數模型及其意義;

4.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能力、辯證思維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創新意識與探究能力、數學建模能力以及數學交流的能力。

第三章函數的應用(約9學時)

結合實際問題,感受運用函數概念建立模型的過程和方法,體會函數在數學和其他學科中的重要性,初步運用函數思想理解和處理現實生活和社會中的簡單問題。學生還將學習利用函數的性質求方程的近似解,體會函數與方程的有機聯繫。

1、結合二次函數的圖象,判斷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存在性及根的個數,從而瞭解函數的零點與方程根的聯繫。

2、根據具體函數的圖象,能夠藉助計算器用二分法求相應方程的近似解,瞭解這種方法是求方程近似解的常用方法。

3、利用計算工具,比較指數函數、對數函數以及冪函數增長差異;結合實例體會直線上升、指數爆炸、對數增長等不同函數類型增長的含義。

4、收集一些社會生活中普遍使用的函數模型(指數函數、對數函數、冪函數、分段函數等)的實例,瞭解函數模型的廣泛應用。

(二)後半期完成《數學④》主要涉及三章內容:

第一章三角函數(約16學時)

通過本章學習,有助於學生認識三角函數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繫,以及三角函數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廣泛應用,從中感受數學的價值,學會用數學的思維方式觀察、分析現實世界、解決日常生活和其他學科學習中的問題,發展數學應用意識。

1.瞭解任意角的概念和弧度制;

2.掌握任意角三角函數的定義,理解同角三角函數的基本關係及誘導公式;

3.瞭解三角函數的週期性;

4.掌握三角函數的圖像與性質。

第二章平面向量(約12學時)

在本章中讓學生了解平面向量豐富的實際背景,理解平面向量及其運算的意義,能用向量的語言和方法表述和解決數學和物理中的一些問題,發展運算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1.理解平面向量的概念及其表示;

2.掌握平面向量的加法、減法和向量數乘的運算;

3.理解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座標表示,掌握平面向量的座標運算;

4.理解平面向量數量積的含義,會用平面向量的數量積解決有關角度和垂直的問題。

第三章三角恆等變換(約8學時)

通過推導兩角和與差的餘弦、正弦、正切公式,二倍角的正弦、餘弦、正切公式以及積化和差、和差化積、半角公式的過程,讓學生在經歷和參與數學發現活動的基礎上,體會向量與三角函數的聯繫、向量與三角恆等變換公式的聯繫,理解並掌握三角變換的基本方法。

1.掌握兩角和與差的餘弦、正弦、正切公式;

2.掌握二倍角的正弦、餘弦、正切公式;

3.能正確運用三角公式進行簡單的三角函數式的化簡、求值和恆等式證明。

三、教學常規要求及建議(要點)

根據學校對教師的常規要求,結合本備課組實際,擬提出以下幾點建議,望老師們自覺執行,落實教學各個環節,不拉同行的後腿,力求各班級之間平均分的差距達到學校要求。

1、做好傳、幫、帶工作,達到學校教務處要求。本組新分1青年教師,中二1人、中一教師2人,高級教師4人,在學校要求參加集體聽課、交流的教研活動之外,組內教師之間不定時地聽隨堂課並交流不少於聽課總數的半。

2、集體參加組內專題備課2—3次,每次中心發言人應有發言材料準備,其他教師補充發言記錄。

3、教師每週全收、批學生作業次數不低於上課總節數的五分之三(正常上課沒周收改作業至少3次。

3、每節課應有教學目標、重點,突出解決的問題和方法、過程。

4、做好教學反思(每週至少有一次)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