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讀書日記彙編7篇

來源:文書谷 1.69W

忙碌而又充實的一天又過去了,在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這時候,最關鍵的日記怎麼能落下。怎樣寫日記才更能吸引眼球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書日記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熱門】讀書日記彙編7篇

讀書日記 篇1

陽光國小包恩芳人與人之間需要緣分,動物與動物之間需要緣分,動物和人之間也需要緣分。

小白是一隻漂亮的京巴狗,但它的命運卻一直很坎坷,直到笑貓(一隻愛笑的貓)將它從危險的綠狗山莊救出來,它才有機會去尋找屬於它自己的歸宿。然而好事總是多磨的,它選擇在一個明星家裏,那個叫阿貝哥的明星是個表裏不一的雙面人,當初之所以選擇他家是因為看到阿貝哥英俊瀟灑、活潑開朗,又有情有義。然而深入接觸才發現他是一個陰晴不定,愛施暴力的虛偽人。小白為了救阿貝嫂,差點就犧牲了呢!幸得笑貓、地包天、菲娜與老老鼠的相救才得以死裏逃生。這是小白的第一次選擇。

人生總需要不停地做選擇,動物也一樣。小白為了更好地生存下去,便來到了一户有錢人家,女主人和男主人對小白都不錯。很快,小白被他們養得白白胖胖的,模樣變得連它的朋友都認不出它來了呢。但後來小白瞭解到,女主人和男主人都是好吃懶做的啃老族,它很不屑,於是它選擇了離開。這是小白的第二次選擇。

每一次的離開是為了下一次更好的相遇。機緣巧合之下,小白與它的.夥伴救了一隻老京巴狗“心肝兒”並好心地把它送回家。可是善良的動物們不知道,心肝兒不是因為迷路而回不了家,而是主人家嫌它太老了,於是遺棄了它。也因為這次善舉,小白有了它的第三次選擇。這個主人家因為小白和年輕時的“心肝兒”長得一樣的漂亮與可愛,因而看上了小白,希望它能留下來。小白覺得也沒有更適合的地方可以去,便順勢留了下來。可是主人對“心肝兒”的再次遺棄讓小白明白,主人並不是真正的愛狗,它怕自己老了以後的命運和“心肝兒”一樣的悲慘。儘管現在的生活可以是安逸的,富貴的,但不是真心相對的主人,小白覺得不可靠。無奈之下,小白選擇了再次離開。

一次又一次的選擇,一次又一次的離開,也許是為了遇見那個有緣的“她”。不知為什麼,小白看見她的第一眼就想讓她做它的主人。它和她在臘梅園相遇,每一天,她都會去;每一天,它也會去,但彼此卻從未謀面。一天,她未來,小白擔心她會出事便前往她家查看。果然不出所料,她昏迷在家卻無人知曉,小白喚來了小區保安將她送往醫院,因此救了她一命,於是它成了她的救命恩狗,他們倆也結下了部裏不起的緣分。在她住院期間,小白髮動笑貓、老老鼠為其收集臘梅花,以便她回家後能聞到她喜歡的味道。經過一番努力,她的家到處插着臘梅花枝。出院到家的那一天,她聞着滿室的臘梅香,輕輕地將它擁在懷裏,真誠地與它訴説,告訴它:在以後的日子裏,他們倆將相依為命。也許是命運的安排,也是她憂傷的氣質吸引了它,也許是她真誠的態度感動了它,它再一次有了選擇,它選擇留下,於是它為她做了它能做的一切(陪伴、解悶、送信、買東西??),終於他們幸福地待在了一起。 這則故事真實地傳遞出,人與人之間需要緣分,更需要真誠。以誠相待,老鼠和貓也能成好朋友,更何況人呢!

讀書日記 篇2

諸葛亮無疑是我在《三國演義》中最喜歡的一個人物了,他足智多謀,神機妙算,前後知天下事,左右曉天文地理。但讀來讀去,心中總有一個結不能打開:他為什麼老是要和魏延過不去呢?在翻來覆去的看了幾遍後,我還是覺得魏延應該算是三國裏的一個悲劇人物了,因此覺得有必要為他説上幾句,鳴鳴不平,大家如有不同意見,也希望能一起來談談。

我個人認為,在三國裏,魏延是一個深明大義、識時務的俊傑。想當年劉備攜民渡江投奔襄陽,劉琮拒不開門,是魏延挺身而出大喝一聲:“劉使君乃仁義之人,今為救民而來投,何得相拒?”並砍死守門將士,要放劉備進城來。因文聘殺出阻攔,且劉備和諸葛亮並不領情,沒有進城,魏延只好自投長沙太守韓玄去了。後關公戰長沙,與長沙守將老黃忠大戰幾百回合不分勝負,兩人頓有惺惺相惜之意。韓玄欲以外通內連之罪處死黃忠。在關鍵時刻,還是魏延挺身而出,叱責韓玄殘暴不仁,輕賢慢士,然後一刀砍下韓玄的人頭,投拜關羽。可見魏延對劉備的耿耿忠心是百折不撓的。就是這樣一個有功之臣,諸葛亮卻喝令刀斧手推出斬之,理由是:食其祿而殺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獻其地,是不義也。還想當然地認為魏延腦後有反骨,久後必反,所以要絕後患。這真是無稽之談!照此邏輯,所有的叛兵降將都應該推出斬首。最後還是劉備出來打圓場,救了魏延。但諸葛亮對魏延的偏見卻影響了魏延一生的前途。

魏延在諸葛亮麾下奮勇殺敵,立下了汗馬功勞,但在諸葛亮取了西川,論功行賞時,連歸順不久的馬超也被封

為“五虎上將”之一,而和黃忠一樣資格的魏延,卻被排斥在“五虎上將”之外。這就大大

地傷了魏延的心。此其一也。

諸葛亮一出祁山時,魏延出了一個主意:取道褒中,以奇兵出子午谷襲擊長安,一舉定秦川。應該説,這是一個大膽而富有建設性的建議。如果諸葛亮能夠採取和修正魏延的建議,以主力出陳倉或斜谷,以一部出隴右牽制魏軍西援,以奇兵出子午谷襲長安,是能夠一舉定秦川的。但諸葛亮卻過於謹慎,堅持所謂“十全必克而無虞”之道,坐失良機。反過來還譏諷魏延:“你以為中原就沒有比你聰明的人才?倘若有人在山中埋伏截擊,管叫你有去無回!”結果諸葛亮還是傾舉國之兵走隴右大道正面攻擊,六出祁山,無功而返,自己也累死於征戰途中。此其二也。

諸葛亮在五丈原交代後事時,託付楊儀主持全局工作,將兵法傳與姜維。此時他仍不忘提防魏延,交代楊儀當魏延鬧情緒時可相機處死他。而魏延這邊正氣鼓鼓的: 論資格,他最老;論功勞,他最大;論文謀武略,他不輸楊儀、姜維,而到頭來這把年紀,還得聽小輩調遣。魏延心理不平衡就作出失常的舉動: 放火燒了蜀軍回撤的棧道,揚言要擒殺楊儀。最後還是楊儀和馬岱合力斬了魏延。此其三也。

之所以造成魏延悲劇性的命運結局,和諸葛亮的'用人之道有很大的關係。古人云: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但諸葛亮卻始終對魏延抱有成見,而且還當着魏延的面説一些不利於團結穩定的話。無論魏延怎樣衝鋒陷陣、屢立戰功,卻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久而久之。魏延心裏總憋着一股火,諸葛亮對後事的安排就是一根導火索,當諸葛亮死後就爆發出來。

讀書日記 篇3

“你是在為誰讀書”

“你覺得讀書快樂嗎?”

看這兩個問題是這本書中的主要人物:胡小鬧提出的兩個問題。可能你們會回答為老師和父母讀書,可這本書裏的另外一個小男孩卡羅卻回答:“為自己學習,也學得很快樂。”你覺得學習快樂嗎?肯定有人覺得學習並不快樂,只有枯燥。而我雖然覺得學習沒有樂趣,但也不覺得枯燥。這本書教會了我學習並不是為了老師和父母,而是為了自己。現在你應付,未來你艱辛;現在你辛苦,未來你幸福。這本書中的主人公胡小鬧原來對學習並不上心,但認識了卡羅後,他便常常去圖書館,主動學習。後來,他成績有所提高,知識也有所增長。從之前的45名,到現在的16名。 這才短短的幾個月,胡小鬧的成績飛速上升,這一切都是因為卡羅。是卡羅讓他知道學習是多麼有趣的一件事。

我在此給有些人提個醒:我們不是專門寫作業和考試的機器,玩是我們的天性。學習不是為了大人們,學習不是為了別人,學習是為了自己的未來。父母催你好好學習,不是為了他們自己;老師催你好好學習,也不是為了自己;他們為的'是誰,是我們自己!所以我們要好好學習,將來考上一個好大學,找一個好工作,以此來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和老師的培育之恩。生活事事離不開學習,所以我們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學習很重要,可我們還需要放鬆,還需要快樂,以下我有幾條能學習又好,又快樂的方法,請採納:1、多去圖書館,增加知識。2、放學後主動寫作業,寫完作業可以盡情的玩。3、制定好計劃,該玩的時候玩,不該玩的時候學習。

希望大家採納我的方法後那能天天向上,玩的時間也會多一點。

讀書日記 篇4

暑假裏,外公帶我去圖書館借了一本《笑貓日記·藍色的兔耳朵草》。這是一本很好看的童話故事書,我一回去就迫不及待地看了起來,只用了一天的時間,我就看完了這本書。後來我又意猶未盡地翻看了好幾遍。這本書不僅用生動活潑的語言描寫了一些有趣的小故事,還講到了一些讓我感動的事情:一是虎皮貓不辭辛苦地敲鐘,無私奉獻,二是笑貓為了幫助別人勇往直前、不畏艱難。

故事中講到虎皮貓為了讓人們和動物有幸福的`生活,堅持每天傍晚為大家敲響祈禱幸福的晚鐘,它辛辛苦苦地敲鐘,即便震聾了耳朵也在所不辭。笑貓為了幫助心愛的虎皮貓治好耳朵,千方百計地想辦法。它不怕路途險惡、不懼巨大的山蜘蛛、兇猛的老虎和力大無窮的湖怪,義無反顧地來到了藍山上,終於找到了能治好耳朵的兔耳朵草……

讀了這本書,我覺得虎皮貓和笑貓真是一對好朋友,他們團結友愛、互幫互助,又勤勞勇敢、無私奉獻,這正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好品質啊!

讀書日記 篇5

我是一個小書迷,在我牙牙學語的時候,媽媽就帶我走過一個又一個書的世界;有的書讓我眉開眼笑,有的書讓我嚎啕大哭,有的書讓我憤憤不平……雖然許多關於讀書的.事都已淡忘,但也有幾件事仍然記憶猶新。

在我5歲時的一天,媽媽把包放下就走了。這下好奇心萌發了,我悄悄爬上牀,把媽媽的包翻了個底朝天,發現有幾本小人書,書裏大多是圖,文字很少。我把書拿到衞生間偷偷看,忽然我發現所有東西東很奇怪;我跑去問媽媽,媽媽拿來一看,便哈哈大笑:“是你把書拿反了!”

隨着年齡的增長,我看的書越來越多;從童話到小説,一共有100多本了。

一天,媽媽出門買菜,媽媽走出門的一瞬間,我就迫不及待地拿出《笑貓日記,讀了起來。不知過了多久“為什麼不開門!”一陣怒氣衝衝的吼聲。我轉頭一看,原來是媽媽,媽媽身後還站着爺爺奶奶。原來媽媽忘了帶鑰匙,買完菜就敲門,過了好一會都沒人開門,媽媽這下可不知所措了,就跑去爺爺奶奶家拿鑰匙,爺爺奶奶也擔心,就跟了過來,他們看我安然無恙,便鬆了一口氣,我自然也免不了一頓罵。都是笑貓惹得禍。

我呀,不僅愛讀書,也愛寫寫文章。有一次,我在徵文大賽獲得三等獎,媽媽為此還獎勵我吃肯德基呢!

讀書帶給我許多快樂!我喜歡讀書!

讀書日記 篇6

今天早上晨誦的題目是《書怎麼讀》。一看到這個題目,我就在想,書道地要怎麼讀呢?於是,我帶着疑問開始了今天的閲讀之旅。

讀完這篇文章讓我陷入了沉思,心想:書這麼多,這麼厚,怎麼讀呢?有些書厚的像一塊磚那麼厚,怎麼讀的完呢?這要讀多長時間啊?後來,我再次跟着這篇《書怎麼讀》的文章一步一步的往下讀。哦,這篇文章告訴了我,讀書要一個字一個字地讀,一句一句地讀,一段一段地讀,一頁一頁地讀。我想起老師説過一句話叫“積沙成丘”,就是一粒沙子看起來不起眼,如果讓許多沙子聚集到一塊兒,就能形成山丘。就像我們讀書一樣,一個字一個字的讀,不要着急。那麼,無論多厚的書,我們都能讀完。

《書怎麼讀》告訴我讀書也要有選擇、有目的、帶着問題去讀,邊讀邊記。

第一,我們要選擇適合自己的書來讀,要選擇有意義的`書來讀;

第二,我們要在讀書之前先想一想,我讀這本書有什麼目的;

第三,在讀書之前要先想想和看看這本書的名字和主要內容,然後肯定對這本書有一些疑問,那就自己給自己提幾個小問題,在閲讀中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第四,一定要準備一支筆和一個筆記本,遇到自己喜歡的語句和詞語可以摘抄下來。遇到疑問也一定要記錄下來,這樣,自己可以多讀幾遍書,自行堅決疑問,也可以去諮詢大人,讓大人幫助我們理解。

我今後一定要用這幾種閲讀方法來讀書,這樣才會有學以致用的效果,否則,可能會越學越糊塗,甚至到不辨是非的地步。

現在我明白了《書怎麼讀》這篇文章都告訴了我們什麼了:讀書要邊讀邊做筆記,把好的詞,句子,段落摘抄下來,要帶着問題去讀。今後,我一定按照這樣的閲讀方法去讀文章,去讀更多有意義的書。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希望大家能夠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讓我們一起來感受書籍帶給我們無限的歡樂吧!

讀書日記 篇7

《狂人日記》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真正的現代白話小説。令人驚異的是,這部中國現代小説史上具有開山意義的作品,已經顯示出極其成熟的特色,使後來的許多研究者為之傾倒,究其原因,除了魯迅深厚的文學素養外,我們也無法不歎服於先生的天才。

翻開《狂人日記》,首先進入讀者視野的是“狂人臆想的世界”。這個狂人臆想的世界,是通過“常人視角”敍述出來的:狂人發病棗旁人側目棗家人延醫救治棗狂人復原。這一層的意思凡識字者均可以解讀出來,因為在小説的“序”中清楚地交待了:

某君昆仲,今隱其名,皆餘昔日在中學時良友;分隔多年,消息漸闕。日前偶聞其一大病;適歸故鄉,迂道往訪,則僅晤一人,言病者其弟也。勞君遠道來視,然已早愈,赴某地候補矣。因大笑,出示日記二冊,謂可見當日病狀,不妨獻諸舊友。持歸閲一過,知所患蓋“迫害狂”之類。語頗錯雜無倫次,又多荒唐之言;亦不著月日,惟墨色字體不一,知非一時所書。間亦有略具聯絡者,今撮錄一篇,以供醫家研究。通過常人視角,我們可以合理地解釋狂人眼中他人對其的“迫害行為”。比如小説的第一節中狂人記道:

今天全沒月光,我知道不妙。早上小心出門,趙貴翁的眼色便怪:似乎怕我,似乎想害我。還有七八個人,交頭接耳的議論我,張着嘴,對我笑了一笑;我便從頭直冷到腳根,曉得他們佈置,都已妥當了。因為得知狂人發了狂,因此大家對他有些害怕,並且議論他的事情,然而落在狂人的眼裏,卻認定是大家謀劃好了,要害了他了。再如,狂人的大哥請了醫生來給狂人診治,開了藥,囑咐大哥趕快給狂人吃下,然而在狂人的眼裏,卻是這樣的情形:老頭子跨出門,走不多遠,便低聲對大哥説道,“趕緊吃罷!”大哥點點頭。原來也有你!這一件大發見,雖似意外,也在意中:合夥吃我的人,便是我的哥哥!有了這些描寫,於是我們得到一個完整的符合邏輯的故事:一個年輕人由於腦筋出了毛病,因此疑神疑鬼,臆想所有人都在對他進行迫害,並且吃人,但不久之後由於醫生的治療年輕人的瘋病治癒了,重新進入了正常人的生活軌道(赴某地候補矣)。我們所看到的“狂人日記”就是這樣一個醫學上的病例的記載。由於魯迅曾經學習過醫學,並且護理過患精神病的家人,因此這份“狂人日記”模擬得十分真切、詳盡。

當我們以“狂人視角”對作者筆下的'世界進行關照時,我們就開始瞭解狂人眼中的世界真相:狂人忽然醒悟“傳統”殺人、吃人的罪惡棗周圍人無法容納清醒者開始對他進行迫害:加之“瘋”的罪名棗狂人重新屈服於惡勢力,同流合污(或被吃)。

這是在《狂人日記》發表的當時和以後,大多數評論者所解讀出來的共同結果。在這種解讀中,出現了一個時代化的批判對象:“傳統禮教”----這正是新文化運動着力批判的對象。魯迅作為新文化運動的主將,他的第一篇小説《狂人日記》以此為自己批判的焦點,是無可置疑的,而且也的確是魯迅當時的創作目的,在作品中,也用狂人的自白清楚地昭示出來:凡事總須研究,才會明白。古來時常吃人,我也還記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葉上都寫着“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着,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裏看出字來,滿本都寫着兩個字是“吃人”!

對人類整體的批判也許並非魯迅創作時清醒的本意,但狂人眼中的常人世界卻具有廣闊的共時性和世界性,因而其批判便決不僅止於五四前的中國國民而可以延伸到整個人類;其批判所指的人類劣根性也不是僅僅消滅“封建文化制度”並可以根除----也許它本就是人類基因中根深蒂固的一個分子,永遠無法消除,並將在最終導致人類的自我毀滅。這徵兆,我們在今天已經可以看出:可以將地球毀滅幾千次的核武器、每個人都參與其中的對地球的污染、因人類道德淪喪爆發出來無法治癒的世紀疾病“愛滋”……魯迅正是因為看到了人類的這種難以根除的劣根性,因此才感到深深的絕望,“救救孩子”的呼聲之後才不是一個“感歎號”而是“省略號”。在他看來,這呼聲儼然如將封閉在無法打破的鐵屋子裏的將死之人喚醒,使他們感到無法解脱的痛苦。

然而魯迅始終是一位直面現實的勇士,即使他內心中已經感到絕望卻仍然站起來進行絕望中的反抗。而這種“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精神在今天也並非全部滅絕,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已經有人在呼籲保護地球、建立綠色家園,有人在“以筆為旌”,尋找人類的終極價值……雖然這呼聲十分微弱,但卻令人看到了人類世界的最後曙光。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