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數學日記範文彙編10篇

來源:文書谷 2.93W

一天的時間即將結束了,我們一定有不少所感觸的事情吧,需要認真地為此寫一篇日記了。你所見過的日記應該是什麼樣的?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數學日記10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有關數學日記範文彙編10篇

數學日記 篇1

今天,我突然心血來潮對小區感興趣,有四個問題困擾着我。小區有多大?一棟樓有多少户?總共有多少户?除樓以外佔地多少?

為了解決問題,我進行了調查和測量,發現小區南北長200米,東西寬80米,200*80=16000(米)這樣一算,小區佔地面積就解決了,大約是16000平方米。第二個問題每棟樓的户數,就拿我家住的6號樓來説吧!樓高25層,兩個單元,兩户一個單元,户數是25*2*2=100(户)。7號樓和6號樓一樣也是100户,4、5號樓是17層的,每棟樓應有17*2*2=64户;1、2、3號樓是小區最矮的`樓了,每棟樓只有11*2*2=44户。第三個問題把剛才算的數加起來就行了;100+100+64+64+44+44+44=460(户)。俗話説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我們小區綠化、停車場、健身器材、道路一樣不少,小區綠化高達30%,平均樓間距40米,銀杏樹20顆,梧桐樹15顆——小區中間還有一個魚池,每天都有魚兒在裏面遊動,可以讓人放鬆身心。説了那麼多,回到正題上來,我計算過了,平均每棟樓佔地570米,七棟樓加起來570*7=3990(平方米)。除樓以外面積應是16000-3990=12010(平方米)。

數學真是太奇妙了,還有許多知識等待我們去探索、發現。

數學日記 篇2

數獨,一種數學益智遊戲,它種類繁多:有標準數獨、額外區域數獨、不等號數獨、窗口數獨、奇偶不規則數獨等……

“1不可能,2不可能,3不可能……”房間裏傳出一大串比機關炮還快的“不可能”聲。沒錯,我和老爸正在做“標準數獨”遊戲。“標準數獨”是這樣的:每行、每列、每宮(3*3)中的數字只能填1到9,不能重複,根據已知條件填滿空格。

剛開始做第一道數獨題目的時候,還很不熟練,用到了好幾次假設,所得的結果卻違反了規則,只好推到重來。於是我們吸取教訓,不使用假設,有多種可能性且做不來的'空格先跳過,只做只有唯一答案的空格。做完只有唯一答案的空格後,隨着空格越來越少,有多種可能性的空格也變為了只有唯一答案的空格,數獨就解出來。

做第二道數獨題目的時候,我們三下五除二就搞定了。從頭到尾幾乎沒有遇到“敵人”的絲毫“反抗”,十分順利地解決了比第一題還難的題目。

萬事開頭難,只要不怕失敗,堅持下去,找到方法,就會勢如破竹,取得勝利。

數學日記 篇3

今天,我纏着哥哥教我學游泳,忙於學習的哥哥拗不過我的糾纏,就提出了這樣的要求:“給你一把20釐米長的尺子,在5分鐘內計算出客廳地面的面積,如果你能辦到,我就教你學游泳。”“哼!這不是刁難人嗎?”我大聲的抗議。哥哥笑着説:“沒辦法,隨便你,測不出來就不帶你去游泳。”

為了學游泳,我認了。可是用那小小的尺子一點一點的測量着客廳的長,而且要在5分鐘內測出面積,真的好難!哥哥在一邊幸災樂禍的説:“小弟啊,五分鐘可是很快的呀。”

我心裏真是又氣又急,這一急可真急出辦法了,我想起老師教過我們的步測的方法。於是我就用步測的'方法去測量,我沿着客廳的長來回走了三次,分別走了8步、10步、9步,這樣平均一下,客廳的長就是9步,我用同樣的方法測出寬是7步,然後我再用小尺測量了一下自己一步的長度,我也反覆測了三次,求出平均值為60釐米。這下我就求出了客廳的長是9×60=540釐米=5。4米,寬為7×60=420釐米=4。2米,現在客廳的長和寬都知道了,那麼客廳的面積就是:5.4×4.2=22.68平方米。

我把自己的思考過程和結果告訴了哥哥,哥哥很吃驚的看着我説:“小弟,你還真行啊,咱們客廳的面積是24平方米,你算得基本正確,最主要是你能想出這樣的方法來,真是了不起!”

數學日記 篇4

在數學興趣課上,數學老師給我們帶來了一道有趣的`題目:

在清朝乾隆年間,乾隆皇帝下江南遊玩,遇到了一位老壽星。

一打聽,這位老壽星已經141歲了,乾隆皇帝便贈了一聯給老人:花甲重開,外加三七歲月。

乾隆皇帝要隨行的大臣紀曉嵐對出下聯,這可難不倒他,他的下聯是:古稀雙慶,更多一度春秋。

數學老師説:“這一副對聯裏,藏有一道數學題,請同學們算一算老人幾歲?”聽了數學老師的話,我想,“花甲”是指60歲,“重開”是指兩個60歲,“三七”是指二十一歲,上聯就是60×2+21=141歲;古稀是指七十歲,“雙慶”是指兩個七十,“多一度春秋”也就是多一歲,下聯就是70×2+1=141歲。原來,對聯中也藏有數學問題呀!

其實,早在我國古代,文人們就常作對聯,以詠物喻事,而且很善於把一些數字嵌在對聯中,使對聯除了文學性、趣味性外,又增加了知識性。

數學日記 篇5

星期天,我和揚文一齊玩了24點遊戲。遊戲規則很簡單:每人分別抽四張牌,然後用“+、-、×、÷”這幾種計算方法最終得數必須要得24,就行了。

遊戲開始了,我們各抽了四張牌。唉!我的牌怎樣這麼糟呀!你看,四張都是A。這時,只聽揚文説:“我能夠了,你看,5+5=10,10×2=20,20+4=24。”第一輪,我輸了。但我並沒有灰心喪氣,因為後面還有機會,我必須要把握機會,好好贏一把。我又抽了四張牌“6、5、8、3”。我激動得立刻脱口而出:“6-5=1,8×3=24,24÷1=24。此刻是1比1平了。”

揚文説:“有什麼的,我必須會在下一回合勝過你的。”第三回合到了,我又抽了四張牌“10、9、6、10”。我一看傻眼了。突然,只聽揚文大聲地喊道:“6×4=24,24+1-1=24。2比1我贏了。”我看着他那得意的樣貌,無計可施。

雖然這次遊戲我輸了,可是我覺得24點真趣味,同時也感到數學真的.很奇妙。我今後必須要努力學習數學,靈活運用“+、-、×、÷”的混合運算,在下一次的24點遊戲中,必須要用得得心應手,當個高手。

數學日記 篇6

昨天,我和奶奶到藥店買了兩盒藥片——胃舒寧兩盒藥一共52元,一盒26元,奶奶付給她一張100元,營業員找給奶奶48元。找好錢後,我用小數加、減法核算了一下。

奶奶還可以這樣付:

1、先給營業員50元,再付10元,找8元。

2、如果奶奶有零錢,可以先付50元,再付2元;通過這次陪奶奶買藥,我知道了數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數學日記 篇7

20xx年10月19日 星期天 晴

今天,爸爸讓我先測量出一塊地板磚的邊長,首先算出一塊地板磚的周長,然後再算出5塊地板磚並排拼成的長方形的周長。

我測量出地板磚的邊長是60釐米,算出它的`周長是:60 × 4 = 240 (釐米)。5塊地板磚拼成的長方形的寬是60釐米,長是60 ×5 = 300 (釐米),那長方形的周長是:(60+300) × 2= 360 ×2 = 720 (釐米)。

老師評語:掌握了正方形周長計算的同時,還會做幾個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的題目,計算條理清晰、過程正確,好!

數學日記 篇8

今天,我在奧林匹克數學學習書上看見這樣一道題:小明去水果店買梨,小明帶的錢如果買2千克,則還多1.8元,買4千克,則欠4.4元。問梨的價錢是多少?真是,小明買梨關我什麼事啊?梨的`單價不就在水果店的招牌上嗎?小明為什麼不去問?我當時就懵了。我只好去問媽媽,媽媽笑着説:“認真思考,一定能做出來的!”“好吧。”我嘟囔着,走回書房。

坐在書桌前,我認真的思索起來:如果把梨的單價設為x元,買2千克還多1.8元,那就是2x1.8元,買4千克則欠4.4元,那麼小明帶的錢就為4x-4.4元。我被突如其來的思路驚到了,提筆在書上寫了個方程:2x1.8=2x-4.4。

接下來就是解方程了,我把方程的左右兩邊都各減去2x,1.8=2x-4.4。經過幾步計算,我得出,梨的單價為3.1元。我興高采烈地舉着本子,來到媽媽的卧室。媽媽看了看,對我説:“你看,就説你能寫出來吧,只是最好再去檢驗一遍。”拿出草稿紙,我算起來:2千克,每千克3.1元,2*3.1=6.2元。多1.8元就是6.21.8,等於8元;買4千克,3.1*4=12.4元,欠4.4元,12.4-4.4=8元,兩者相等,這道題我做對了。

數學日記 篇9

嬰兒期的數學智能提升活動,都是一些簡易有趣又好玩的遊戲,寓教於玩,只要是可以用具體事物表達出來的數學概念,都可以藉着這種遊戲讓孩子毫不費力地認識到,真是事半功倍。

三歲的麥克菲莉曼看着計時器上出現的號碼,告訴祖母説:“上面寫着十點二十七分,就是説三十三分鐘後便是十一點了。”

麥克的祖母是一位數學專家,在麥克還是一個嬰兒時就用很多具體的遊戲做數學智能提升。麥克不但學得快,而且凡是跟數學稍為扯一點點關係的事物,他都極感興趣。因此祖母配合他的興趣,不斷地和他做很多數學智能提升遊戲,在很自然的薰陶下,就讓麥克在算術、代數、幾何、拓樸學、統計學上都有了相當的認識。

嬰兒期的數學智能提升活動,都是一些簡易有趣又好玩的遊戲,寓教於玩,只要是可以用具體事物表達出來的數學概念,都可以藉着這種遊戲讓孩子毫不費力地認識到,真是事半功倍。做過數學智能提升的嬰兒長大入學後,對數學的學習駕輕就熟,成績斐然,自然不會有當今許多學生數學成績不及格的大頭痛!這些幫寶寶做數學智能提升的遊戲,在課程設計時使用了兩百多種,其中有七種任何家長都有辦法做的簡易方法,介紹如下。

1讀帶數書本上的故事給寶寶聽

在寶寶尚未能説話之前,家長就已可以讀書給他聽。在為寶寶做數學智能提升時,家長讀給寶寶的書本不妨選用一些帶有數字的故事。例如“小明的貓生了五隻小貓,有兩隻是黑色的,一隻是白色的,另有兩隻是小花貓,連貓媽媽一家六口都住在小明的`牀下”。“今天是老師的生日,六個小朋友都向老師祝賀生日,老師很高興,買了十二個橘子給小朋友分享,每個小朋友都分到了兩個橘子,老師説:‘兩個橘子,一個自己吃,留下一個回家送給媽媽吃。’”

算術中的數量概念和加減乘除四法的運算,都可透過讀帶數故事的遊戲,介紹寶寶學習能力雷霆萬鈞的大腦。

2利用日常行為陪寶寶隨興計數

家長陪孩子上樓梯時,可以大聲計算階梯的數量:“一級、二級、三級、四級……哇,你自己走了十二級樓梯!”吃葡萄的時候可以大聲説:“這裏有一、二、三、四、五、……十八顆葡萄,你要吃幾顆?六顆好不好?一、二、三、四、五、六顆葡萄給你!吃完了這六顆還要的話,媽媽再給你,媽媽這裏還有一、二、三……十二顆葡萄等着你。”很自然地寶寶就會對數東西產生了基本概念:每樣東西都要單獨數點過,而且每樣東西只能數點一次,不可重複。

3玩積木提供具體的數量與物理關係

把一盤積木拿給寶寶,不刻意要求他怎麼玩,大部份的寶寶就會開始把積木堆高,或把積木排長(當然也有些會一個個撿起來丟),智能高些的孩子甚至會用積木造橋、造車或創造其他形狀結構。

堆高積木夠高時就會倒,使用的積木在那裏多放或少放就會改變形狀,要做一樣長短或高度時兩排積木需用的數量必須相同,很多這一類的數學物理原理,都在寶寶玩積木時給寶寶在無意中學到了。

4用任何東西量量房間的大小

量東西並不一定要用一支尺,任何東西都可以做為一個度量衡的單位。孩子可以用自己的腳作單位,從這邊的牆壁走到那邊的牆壁,看看這房間原來有幾“腳”寬。

一個大杯子可以裝多少水?並不一定用五百立方厘米來表達,可以讓孩子拿一根調味匙,一匙一匙把水裝入大杯中,看着一共裝了幾次,就可以説這個杯子可以裝幾茶匙的水。如此讓孩子一邊玩,一邊建立度量衡的概念。

5拼圖幫孩子培養形狀差異的辨別力

數學並不只限於算術上的加減乘除,外形的數學變化是幾何學、三角學、拓樸學、解析幾何學上都會用到的一此重要概念。而為寶寶在這方面做數學智能提升時,最簡易有趣又有效的遊戲就是拼圖。拼圖有很多種:有一種是一組組的幾何形拼塊,可以個別拼入不同形狀的幾何框框裏;有一種由一幅圖畫切成各種形狀的小節,拼合後會出現原來的一幅畫;還有一種是中國的七巧板,可能拼出各式各樣的圖形,任何一種都能幫助寶寶加強他對形狀差異的觀察和辨別能力,幫他做數學智能提升。

6在桌子上依人數擺設餐具

乘和除這兩種算術概念,在家裏可以用數擺餐具的方法來讓寶寶接觸,假設有七個人要在這一桌用餐,應該擺設筷子、湯匙、碗、碟的數量,可以用實際擺設的遊戲去算出:“對,在這七個位置上各放一雙筷子,我們需要幾雙筷子?七雙?好棒!每雙筷子有兩支,那七雙筷子就有十四根了。現在我們來排碗,七個人需要幾個飯碗呢?”這種一配一的概念當然不久就會延伸到除與乘的概念了。

數學日記 篇10

今天中午,我正在做數學暑假作業。寫着寫着,不幸遇到了一道很難的題,我想了半天也沒想出個所以然,這道題是這樣的:

有一個長方體,正面和上面的兩個面積的積為209平方釐米,並且長、寬、高都是質數。求它的體積。

我見了,心想:這道題還真是難啊!已知的只有兩個面面積的積,要求體積還必須知道長、寬、高,而它一點也沒有提示。這可怎麼入手啊!

正當我急得抓耳撓腮之際,我媽媽的一個同事來了。他先教我用方程的'思路去解,可是我對方程這種方法還不是很熟悉。於是,他又教我另一種方法:先列出數,再逐一排除。我們先按題目要求列出了許多數字,如:3、5、7、11等一類的質數,接着我們開始排除,然後我們發現只剩下11和19這兩個數字。這時,我想:這兩個數中有一個是題中長方體正面,上面公用的稜長;一個則是長方體正面,上面除以上一條外另一條

稜長(且長度都為質數)之和。於是,我開始分辯這兩個數各是哪個數。

最後,我得到了結果,為374立方厘米。我的算式是:209=11×19 19=2+17 11×2×17=374(立方厘米)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