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日記讀後感彙編15篇

來源:文書谷 1.14W

一天的時間即將結束了,一定有不少感想,這時候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日記了。如何把日記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安妮日記讀後感,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安妮日記讀後感彙編15篇

安妮日記讀後感1

從古至今,書籍便是文人墨客謳歌的對象。古有“腹有詩書氣自華”的詩句,今有“書籍是飢餓的人的一塊麪包”的名言。作為一位惜書愛書之人,每天坐在柔和的燈光下,讀名家著作,是愉悦的享受,而總眾多著之中,我感受最深的是《安妮日記》。

《安妮日記》的作者是猶太族少女安妮·費蘭克。她的家庭原居住在德國法蘭克福。納粹興起後,安妮被迫全家遷至荷蘭避難,二戰爆發後不久,在朋友的幫助下他一家人躲進了一間密室,密室成員後曾至8人。1944年8月有人高密,他們8人被捕並被關進集中營,最終只有安妮的父親一人生還。其父整理並出版了安妮的日記,即為《安妮的日記》。

這本書描寫了許多鮮明感人的.形象。安妮是一個性格活潑的花季少女,她的父親謙虛隨和,母親語言誇張,缺乏理解能力,姐姐內斂端莊,温柔懂事……,性格迥異的8個人,構成了這本日記式小説的主體,更觸動我內心的是,讓我對生命、對二戰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安妮的日記燃起了所有人對生命的熱情,使人們認識到大屠殺、反猶太主義,也使人們認識到人性內心的童真、善良、仁慈,更成為現代業界的精神象徵。

《安妮日記》給我帶來了太多感悟,對親情、對友誼、對人生……

暢遊書海,愉悦心靈;寧靜歲月,唯願與書香常伴……

安妮日記讀後感2

《安妮日記》是安妮·弗蘭克寫的,講的是安妮的爸爸媽媽還有姐姐,為了躲避德國警察的追捕,躲進了父親的辦公室,於是他們開始了兩年之久的“密室”生活。後來,凡·達思一家和杜塞爾也搬了進來。

而中間讓我欣慰的是,當安妮的爸爸媽媽在唉聲歎氣時,安妮卻一笑而過。因為她很樂觀,之所以樂觀,才會一笑而過。當時他們的生活十分受限制:走路不能發出聲音、不能出還要早睡晚起……但是安妮卻以樂觀的態度來看待每一件事。

由此可見,樂觀對人生是多麼重要。如果安妮不樂觀,她就會像其他家人一樣被籠罩在悲傷之網下。所以我喜歡安妮,因為我有時很悲觀地看待事情,悲觀和樂觀像兩面鏡子,一面能照出事物的美好,另一面卻只能照出事物的缺點。在生活中,我們去看待一件事情,何不想着用樂觀的`態度去看待?就比如文中的安妮,她雖然聽到家人在埋怨眼瞎的生活,但是,她卻不把這當回事兒。我彷彿聽見一個不屈的靈魂在黑暗中大聲地吶喊。

所以,我們一定要像文中的安妮樂觀地看到事情,這樣才能幫助我們成功地做更多的事情,不會陷入失望的沼澤。正如佚名所説的“你的負面情緒,並不是一直都有的,而是你沒有樂觀地看待世界。”

安妮日記讀後感3

昨天,我在書店裏看見了安妮·弗蘭克著的《安妮日記》,這個作家英年早逝,只活了16歲,這部書寫了她16年的童年生活,我看了十二分同情他們。

這本書講述了:1929年,安妮出生在德國法蘭克福的一個猶太家庭。1933年,希特勒上台,開始瘋狂地迫害猶太人,弗蘭克一家移居荷蘭:一次,安妮過生日時,收到一本硬皮筆記本,安妮十分喜歡,給這本日記取名叫“吉蒂”她在上面寫日記,寫他的喜怒哀樂和她心中的`小祕密,一切都那麼美好,但在1942年6月,德軍佔領了荷蘭,為了逃避蓋世太保的搜捕,父親帶着一家人躲進了辦公室的密室。幾天後,另一家也擠了進來。在這不隨意活動的日子裏,安妮接着寫日記。時間慢慢流逝,安妮想着可以快點告別這個充滿死寂和飢餓的囚牢重返校園。後來她真的離開那裏,不過去的是集中營,1944年8月4日,弗蘭克一家被發現,後來,凡丹一家和安妮媽媽伊迪斯去世了,安妮姐姐瑪格麗特支持不住了也去世了,1945年3月,差三個月滿16歲的弗蘭克死於傷寒。戰爭結束後,只有安妮父親一人生還。他整理出版安妮隱匿期間的日記。

讀完之後,我十分同情他們,他們一家和凡丹一家、公司職員,真的好可憐,戰爭這樣無情,傷害了許多無辜的人們,我好同情他們,我和安妮一樣,渴望和平,全世界人們一起生活,從此不再有戰爭,讓我們化敵為友,世界一定會更加美好。

安妮日記讀後感4

前些天,我在書攤上買了一本《安妮日記》,回家後就如飢似渴地閲讀起來,其中,我被安妮憤怒地吶喊和痛苦的掙扎深深地震撼了。

14歲的猶太少女安妮為了躲避納粹的殺害,和親友們躲進了安妮父親的舊辦公室後屋。她在後屋的窗户邊親眼目睹了蓋世太保;國家祕密警察逮捕了上千個猶太人,並將他們送往納粹集中營。而其他猶太人則四處流亡,行為也受到控制,

他們不準出現在公共場合,不許使用交通工具,還必須佩帶小黃星。在後屋裏,安妮的日子也不好過:首先,她只能吃過期腐爛的食物。因為她在不斷長大,所以衣服都逐漸小了, 令她苦不堪言。更糟糕的是,長久不進行户外鍛鍊的她手腳開始僵硬和麻木 。她曾在夜晚偷偷仰望星空,希望能早日獲得自由。她對未來充滿希望。可命運並沒有向她伸出橄欖枝。

1944年,因有人告密安妮全家及親友被捕,1945年3月初,安妮帶着遺憾因病死在集中營。只有安妮父親一人活了下來。他回到荷蘭,找到了安妮的日記,並將它出版,從而使日記留了下來。使我們能從她的日記當中瞭解到戰爭給人類帶來了多麼大的創傷。

比起安妮那是的.生活環境和生活條件,我們現在生活在和平和諧的社會,我們是多麼的幸福和滿足啊!所以我們要珍惜現在的美好時光,學習安妮刻苦,堅強的精神,好好學習,樂觀向上,強身健體,長大後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安妮日記讀後感5

讀《安妮日記》此書時,想到這首詩: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可是若沒有生命,又何談自由呢。

一個十四歲的女孩,正當青春爛漫的好年華,正是對萬事萬物好奇,好動而又貪玩的年紀,卻為了能夠在納粹的鐵蹄下存活,在密室裏度過了兩年暗無天日的時光。不僅日常生活都受到限制,還得忍受着隨時被發現的恐懼。還好,安妮有着樂觀的心態,她嚮往着美麗的大自然,享受着偶爾陽光的`恩賜,憧憬着得到自由時的幸福生活。

雖然密室裏的生活單調的乏味,但是安妮有書做陪,有日記這個不離不棄的好朋友相伴,以致她的每一天不那麼死板而苦悶,還有彼德——這個似朋友又似戀人的相知相守,讓失去自由的她偶爾能夠開心快樂。

一場沒來由的戰爭,讓很多無辜的猶太人失去了自由和生命。對活着的嚮往讓他們忍受着非人的生活和折磨,卻也難保的住生命。

眼看解放在望,安妮和她的親人還是失去了她們寶貴的生命。

人類的野心和慾望一旦膨脹,得多少人的生命付出代價,每個人的生命都是寶貴的,都是獨一無二的,沒有人有權利去剝奪別人的生命。

但願人世間不再風起雲湧,永保太平,永少殺戮。

安妮日記讀後感6

這個暑假裏我讀了《安妮日記》這本書,裏面講的是一個在二戰時期猶太小女孩安妮兩年的密室生活。

安妮全家為了躲避戰爭和法斯的追殺,在安妮13歲後不久,全家搬到了荷蘭—阿姆斯特丹公司的後屋,因為當時是法西主義,猶太人慘遭迫害,他們把那裏當成了他們的“密室”,安妮自從搬到了荷蘭以後,就一直生活在陰森、寂寞和恐慌之中,但她常常抬頭凝望天空,總感到事情會越來越好,殘酷的戰爭終將結束,和平與寧靜會重新來臨的'。

但二年以後,安妮及密室中的所有人遭人舉報,被人投入了集中營。殘酷的現實摧毀一切,最終安妮死了,死於傷寒,這一切多是討厭的戰爭和種族所引起的。

安妮是多麼希望自己能夠活下去,所以她在日記中還寫道:“我希望在我死後,仍能繼續的活着。”

所以我們通過閲讀這本書,能夠了解歷史、戰爭及種族迫害,更能感受到安妮身上那種勇敢、堅強、不屈服樂觀向上希望活着的那種人生態度。

希望世界上永遠不要有戰爭,永遠和平。

安妮日記讀後感7

《安妮日記》不僅是一本普普通通的日記,它就像是一個問題的闡述,引起人們的思考,思考戰爭、思考生命、思考和平!它就像是安妮控訴的手臂,聲討着戰爭,聲討着那些打破她原本美好生活的人。

戰爭是殘酷的,得到利益的.永遠是少數人,而受難的永遠是無辜的人民!

伊拉克戰爭就是二戰的翻版!美國政府為了自己的石油利益而侵佔了伊拉克,這位“無私的母親”將本國千萬母親的孩子送上了戰場,又將數千孩子的墓碑送還給了他們的母親,再將數千母親的孩子、孩子的父親送上戰場,而這一過程又顯得多麼的自;而在伊拉克,則有更多的母親失去孩子、更多的孩子失去父母、數以萬計的人們失去家園,伊拉克人民原本安靜祥和的生活就此不復存在,而這一切都源於個別人的貪婪。

和平鴿的嘴裏因該銜着橄欖枝,而不是品着血紅的淚!

安妮日記讀後感8

我偶爾也會從一些書籍上了解,看到一些猶太人在曾經遭受到的苦難,但看了《安妮日記》之後,我更加體會到了猶太人那曾經銘心刻骨的痛,就如同當時可惡的日鬼子侵略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一樣的痛,痛入骨髓。

這本書是從一位少女:安妮的`角度出發的,寫了一位少女對當時德國法西斯侵略猶太人的看法、悲憤和無能為力,還有自己以及自己家庭在這一事情是的遭遇。事情是這樣的:安妮本來和爸爸皮姆,媽媽和姐姐瑪格特幸福的生活在一起,還有萊絲、月波等朋友,雖然和家人、朋友有時候也是會鬧矛盾的,但一般時候還是會相處的很快樂。

但是,漸漸德國法西斯侵略者開始迫害猶太人,開始不可避免的種族歧視。外頭的風聲越來越緊,安妮一家沒辦法,只好放棄家中的一切和小貓莫耶,躲進了位於爸爸單位的祕密後屋,開始了逃亡生活。跟弗蘭克一家一起躲進祕密後屋,跟弗蘭克一家一起躲進祕密後屋的還有範達恩一家,後來又來了牙醫迪塞爾。但是祕密後屋之間的人與人相處並不好,飯菜難以下嚥,衣服破破爛爛,環境惡劣,讓所有人的脾氣都不好。但是安妮一直樂觀,直到最後祕密後屋的人都被抓了去……

安妮在這麼一個惡劣的環境下依然樂觀,堅持“寫信”給日記本姬蒂,樂觀面對生活與艱苦,而生活在幸福中的我們為什麼不呢?當然,當她被抓去的那一刻讓所有人都心痛不已。現在,讓我們祝福猶太人吧,請他們忘掉痛苦,重拾未來!

最後,再問一句,難倒,我們不應該好好感謝現在的生活呢?

安妮日記讀後感9

這幾天,我讀了《安妮日記》這本書,令我產生了許多想法。

安妮是個出生在德國的猶太人,因為希特勒上台後,十分排擠猶太人,所以他們一家搬到了荷蘭。

之後德國侵略者佔領了荷蘭,因此,他們的生活變得十分拘束,也失去了許多自由。接着安妮上了猶太人中學,她學習成績不錯,活潑開朗,善於交流,深受同學們的.歡迎。

1942年7月,德國開始屠殺並囚禁猶太人。安妮一家在朋友的幫助下何4個猶太人一起住進了一個“祕密小屋”。

他們過着提心吊膽、見不得人的生活。

就這樣,他們在這個沒有陽光的祕密小屋裏度過了大約910個日日夜夜。

這本書也寫了許多安妮對人生的感想,讓我也學到了很多。

在我看來,我覺得在這個世界上人人平等,猶太人也應該像正常人一樣過着幸福生活。現在也有一些富人排斥那些窮人,比如保姆、臨時工……

看了這本書我還感悟到了一個道理:人的一生會遇到許多坎坷,不要因為遇到一點挫折就抱怨、放棄,應該勇敢面對,就像安妮他們,在這兩年多的日子裏,沒有出過那一扇大門,也遇到過許許多多的問題,比如沒有了糧食、差點被人發現……在他們的艱難面前,我們的小挫折又算什麼呢?

安妮日記讀後感10

上週我讀了《安妮日記》,知道這是1939年9月世界大戰爆發。由於納粹德國實行反猶太人政策。在1940年5月荷蘭被德國攻佔後,荷蘭的新統治者英特也將排猶法律在荷蘭境內執行,安妮一家只能搬到密室居住。《安妮日記》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寫的。

1942年6月12日,是安妮13歲生日,她收到了一本日記本,從此開始寫日記。在《安妮日記》中主要寫八個人在密室裏生活了兩年,他們只能依靠朋友提供的有限的食物和生活用品維持生活,以及獲知外界的一切。他們在密室裏生活很寂寞、痛苦、恐懼、貧窮,但安妮卻在密室中樂觀、快樂的生活,我要向安妮學習堅強、正直、勇敢、仁慈的精神。

雖然安妮只有十幾歲,但她表現出超越她年齡的堅強和勇敢。安妮的精神讓我無比感動和震撼。

安妮日記讀後感11

不過值得慶幸的是,她所經歷的一切並沒有使她的心田荒蕪,那裏已經成為一片生機勃勃的希望的田野!安妮想成為作家和記者,可這個美麗的願望在當時那股勢不可擋的黑暗洪流下顯得那麼脆弱,像閃着彩光的泡沫。但是安妮仍寫道:“這場殘酷也會告終和平與安詳會重新回來。在此同時,我必須執着我的理想。也許有一天,我能實現我這些理想!”讀到此我彷彿看到一個不屈的靈魂在黑暗的'密室中吶喊!經過密室中無數個漫漫日夜,安妮由一個任性、少不更事的女孩蜕變為一名成熟的少女。

在安妮的15歲生日時,安妮有了驚人的成長。她已將自己的反省提高到了社會層次,開始思考男女平等等問題了:“現代婦女要爭取完全獨立的權利了!”“但獨立也不夠,婦女還應該獲得尊重!”“我譴責的是我們的價值系統,和不承認女人在社會中的角色多偉大、多困難,同時也多美的男人!”……實現在讓人難以想象的那樣一個戰火蔓延、人人自危、無數人倒在血泊中的時代,身居密室接近兩年的十五歲少女安妮居然能真知灼見地談起了男女平等這個深刻的社會問題!讀到此處,我不禁感歎,戰爭能摧毀一切,唯獨不能侵佔一顆堅強、勇敢、自由的心!我相信《安妮日記》會一直流傳下去,控訴戰爭與醜惡,宣揚和平與友善,用她真摯的文筆,感動和啟迪一代又一代人!感動和啟迪一代又一代人!

安妮日記讀後感12

這幾天終於把《安妮日記》這本書看完了,我被安妮的一則則日記所震撼,無法想象戰爭給人們帶來的痛苦與折磨。

因為戰爭,原本過着富裕、安逸生活的一家人和範丹夫婦和他們的兒子彼得,以及杜瑟爾醫生,這八個人在狹小的完全封閉的後屋裏,膽顫心驚地生活了兩年多。他們完全失去了自由,每天都得輕手輕腳、小心翼翼,甚至失去了説話的自由。他們每天還要忍受着恐懼、飢餓、病痛,這讓我們想都不敢想。

我們是幸福的,生在一個和平遠離戰爭的'中國,每天過着自由自在、幸福快樂的生活。在家裏可以隨心所欲地做任何事情:玩電腦、看電視、畫畫……在學校裏,也可以做自己喜歡做的事:看書、跳繩、踢毽子……雙休日還可以約上小夥伴一起溜冰,看電影、打羽毛球……可是我們卻經常身在福中不知福,天天抱怨作業太多,沒時間玩,晚飯一吃好就要寫作業。有時多做幾道課外題,就會一百個不願意。想想真是不應該。

《安妮日記》中我還看到了這樣的畫面,許多孩子的肚子空空,啃着一根胡蘿蔔,從冰冷的家裏跑出來,跑到風吹雨淋的街上,進到一間潮濕的、沒有生火的教室裏。孩子們為了一塊麪包,向街上的行人乞討。多麼令人心痛的畫面。想想這些孩子,再看看我們自己,真感到羞愧。每天我們不是嫌媽媽做的飯不好吃,就是嫌爸爸做的菜不合胃口,還挑肥揀瘦。我們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

《安妮日記》讓我反省了自己,讓我學會了思考。它像一盞明燈,將指引着我們前進。

安妮日記讀後感13

今天我讀了《安妮日記》這本書這本書,主要寫了安妮的在荷蘭被德國佔領希特勒上台後大力補猶太人取消猶太人身份,那是猶太人被大批大批的裝進牲口的大卡車裏拉去了集中營,那裏總受非人待遇,直到死亡。

本文作者安妮也是猶太人,他的家人以及朋友也都是猶太人,因此,安妮一家人到處逃亡,先是到爸爸的辦公室,上面的密室中過着沒有自由,只有恐懼和提心吊膽的生活,但沒過多久,他們還是被納粹人發現,並將他們帶去集中營,最終還是沒能逃過死亡,年僅15歲。散發着單純和安靜氣息的文字,安妮用最樸實的方式在我們面前解剖了戰爭,沒有所謂的正義,也沒有所謂的利益,更沒有所謂的分歧,只有人生中深深的瘋狂。在讀《安妮日記》時,在大戰的`背景下,我們得到更多的是一種温暖人心的東西。在日記裏,她訴説着她憤世嫉俗,在日記裏,她控訴着人世間的痛苦與殘酷,在日記裏,她傾訴了那種剪不斷的惆悵,在日記裏,她談到了外面一切與追求自由的青春和渴望。安妮沒服輸過,低過頭,停過步,她在前進着。

讀完了《安妮日記》這本書,我對她的結局,感覺到萬分悲傷,雖然這是歷史事實,但是我還是不忍心看着一個小女孩被敵人殘殺。

安妮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她是那麼勇敢,堅強,在危險面在危險面前不退縮。我認為:閲讀,會讓歷史變得更有血有肉。(馬盈嘉)

安妮日記讀後感14

這些天我終於讀完了《安妮日記》。我被安妮寫的日記震驚了,我無法想象戰爭帶來的痛苦。兩年多來,由於戰爭的緣故,這個富裕舒適的家庭與範丹夫婦、他們的兒子彼得和杜塞爾醫生一起,生活在一個狹小的、完全封閉的後屋裏,他們感到恐懼和顫抖,完全失去了自由,每天都得小心翼翼,甚至失去了説話的自由。

他們每天還遭受着恐懼、飢餓和疾病的折磨,這是我們無法想象的。我們幸福地生活在一個和平的中國,每天過着自由快樂的生活,你可以在家裏做任何你想做的事,例如玩電腦、看電視、畫畫等。在學校,你也可以做你喜歡做的事,例如閲讀、跳繩、踢毽子等。週末還可以邀請朋友滑冰、看電影、打羽毛球等。

但是我們經常身在福中不知福,每天抱怨作業太多,沒有時間玩,有時候做多幾道題目就怨聲怨氣,這是多麼不應該的啊。在《安妮日記》中,我也看到了孩子們從寒冷的家中跑到被風雨侵襲的'街道,跑到沒有火的潮濕教室,餓着肚子啃胡蘿蔔的畫面。

書中,描寫了孩子們向街上的人乞討一塊麪包的畫面,多麼令人心碎的一幕。想想這些孩子,看看我們自己,真是太羞愧了。每天我們不是嫌媽媽飯做得不好吃,就是嫌爸爸炒的菜不合胃口,挑三揀四。不知道自己有多幸運和幸福。

《安妮日記》讓我反思自己,學會思考,它就像一盞指引我們前進的明燈。

安妮日記讀後感15

戰爭陰雲籠罩下的阿姆斯特丹,即使是晴朗的天氣,也給人一種沉悶的壓抑感。為了生存躲在衣櫥後面的猶太姑娘安妮,以樂觀的心態和無以倫比的勇氣折服了千千萬萬的人。

第一次比較詳細的瞭解安妮是在電影《幸運裏的錯》中,身患絕症的女主參觀了安妮之家後被安妮的勇氣所鼓舞。之後去看了《安妮日記》。這個姑娘在生死邊緣仍然寫道:儘管人們都有這樣那樣的荒謬和缺陷,但我堅信人們內心的最深處都是真正善良而美好的。

沒錯,戰爭永遠是被人們所厭惡的,但仍有人執意挑起戰爭,貪婪和慾望也許是罪魁禍首。安妮在日記中留給我們的,是對人性本善的信念,對人性醜陋的寬容。留給我們半個世紀的'深思。

小姑娘用自己的方式打贏了戰役,穿過金黃的麥田,衣襟飄過夏秋,步伐輕快的走遠了。心靈永遠是最強大的武器。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