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別人沒想到的》説課稿

來源:文書谷 1.27W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要開展説課稿準備工作,通過説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麼你有了解過説課稿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想別人沒想到的》説課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想別人沒想到的》説課稿

《想別人沒想到的》説課稿1

各位老師:

下午好!

我今天要説的課文就是《想別人沒想到的》,這是三年級下冊的一篇略讀課文,我在三月份就上完了這篇課文。課文講了畫師收了三個徒弟,他考查三個徒弟,看誰能在一張同樣大小的紙上畫出的駱駝多,三個徒弟畫了不同的畫,只有小徒弟得到了師傅的稱讚。這篇課文故事性強,文字淺顯,能夠引起學生的閲讀興趣,便於閲讀和理解。我設定了這樣三個教學目標:

1、進一步訓練學生的默讀能力。

2、瞭解課文主要內容,重點理解小徒弟的畫為什麼能得到畫師的稱讚。

3、聯繫生活實際,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為了體現略讀教學特點,在教學中,我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將本單元精讀課文中所學習的自讀概括、默讀思考、角色轉換、體驗創新等語文基本功,用於了本課的閲讀實踐中,逐步培養學生獨立的閲讀能力。

具體教學流程是這樣的:

一、激趣導入,整體感知

一開始,我就用兩個問題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首先我用課件出示題目:全世界各國之間通用的話是什麼?在學生們紛紛猜測“普通話”、“英語”等等時,我公佈了答案“電話”。接着,我再出示一道題:狼來了(打一水果)。當學生想了半天不敢舉手時,我説出了答案“楊桃”,孩子們愣了一會兒,馬上有人説出了原因:“哦,狼來了,羊還不趕快逃!”通過回答這兩個問題,我告訴大家:“有時,思考問題要換一個角度,想別人沒想到的。”這樣,我導出了課題。

導入新課後,我讓學生帶着這樣的問題自學課文:自由朗讀課文,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以使學生整體感知,通過學生回答,我完成板書:

想別人沒想到的

大徒弟 許多小駱駝

二徒弟 許多駱駝頭

小徒弟 兩隻在山谷中走 以少代多(妙)

再讓學生對照板書説説課文的主要內容,以鍛鍊學生的語言概括能力。

二、自學交流,深入文本

學生初步整體感知全文後,讓學生帶着以下三個問題默讀課文:

1、看了小徒弟的畫,你有問題問他嗎?

2、你想誇誇小徒弟嗎?誰能用畫師的話來誇誇小徒弟。

3、找到你的學習夥伴進行情境表演。

讓學生模仿畫師或其他人的語氣誇誇小徒弟時,學生模仿得像模像樣:有的學着畫師泰然自若的樣子説:“畫得妙極了,真是我的得意門生!”有的學着大徒弟調侃説:“你雖然年紀最小,可作畫的構思卻讓我不得不服氣,我都要稱你為師兄了,這可不得了啊。”引得同學們鬨堂大笑。

三、漫談創新,拓展延伸

在結尾的拓展部分,我設計了這一教學環節:

説説你收集來的有關創新的故事。學生馬上想到了原來學過的一些故事,如《稱象》、《司馬光砸缸》、《愛迪生救媽媽》等。

趁熱打鐵,我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回憶一下,你曾經用“想別人沒想到的”思維方法想出了什麼辦法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回憶片刻,一個學生説:“有一次我們打羽毛球時不小心把球打到吊扇的葉子上去了,怎麼也弄不下來,我靈機一動,打開電風扇開關,球隨着葉子的轉動,啪地掉了下來。”教室裏響起了陣陣掌聲,孩子們受到啟發,又説出了很多像這樣的例子

趁此餘温未涼,我進一步啟發,誰有好的方法畫一座山,表現出山很高?孩子們説出了很多山高的畫法。真是個個叫絕!

本節課我三月份就上完了,從課堂情況上看,學生積極性很高,因為課堂上,他們是學習的主人,自學交流、採訪、表演等是他們喜歡的學習方式,但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這節課會不會變成了一節品德與社會課呢?會不會只是關注了培養學生創新而忽視了語文的學習呢?是不是“肥了別人的田”而“荒了自己的園”呢?怎樣體現語文課的“語文味”呢?

通過反思,我覺得這節課還應在以下幾方面下功夫:

1、加強朗讀的訓練。如畫師説的.一段話,可以引導學生充分地讀,以畫師的語氣來讀,在反覆的讀中體會小徒弟的畫的妙處。

2、結合關鍵詞句的訓練學習課文內容。可重點突破兩個詞語“連綿起伏”、“若隱若現”,用鮮明的插圖向學生提供感性材料,引導學生理解詞語,再讓學生理解小徒弟為什麼要畫連綿起伏的山峯和若隱若現的駱駝,引導學生理解這樣才能夠給人以想象,想象到在那山後還會走出許許多多的駱駝。這樣,既化解了詞語理解的困難,又領會了課文內容。

3、課後練筆,加深體驗。在課文教學結尾處,“兩個徒弟恍然大悟。”他們到底悟出了些什麼呢?讓學生對課文進行簡短的續寫,主要寫寫兩位徒弟的感受。這樣的處理,讓學生通過體驗兩位徒弟的心情,來加深故事帶給我們的道理。

《想別人沒想到的》説課稿2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説課的課題是《想別人沒想到的》。下面我對本課題進行分析:

一、説教材(地位與作用)

《想別人沒想到的》是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三組的一篇略讀課文。這一組教材圍繞“怎樣看問題,怎樣想問題”這個專題編寫,都是在用具體的事情來説一個道理。所説明的道理分別從不同的角度豐富學生的思想方法。在此之前學生學過《畫楊桃》,這為過渡到本課的學習起到了鋪墊的作用。而本課的學習更能為本單元“怎樣看問題,怎樣想問題”的主題起到畫龍點晴的作用。

《想別人沒想到的》講述的是一位畫師考查三個徒弟,看誰能在一張同樣大小的紙上,畫出的駱駝最多。大徒弟畫滿了很小很小的駱駝,二徒弟畫的是許許多多駱駝的頭,小徒弟雖然只畫了兩隻駱駝,一隻完整,一隻露出腦袋和半截脖子,但畫面卻營造出數不盡的駱駝的情境,讓人拍案叫絕。課文的題目揭示了這篇文章的中心,插圖揭示了小徒弟畫面的內容。課文雖然篇幅短小,講述的道理卻很有現實意義,學生讀後能從中受到啟發和教育。

選編本課的意圖,是進一步訓練學生默讀的能力,理解小徒弟的畫為什麼能得到畫師的稱讚;並結合課文開闊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創作意識。

二、説教學目標

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着三年級學生他們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正確認讀“召集、駱駝、得意、禁不住、恰好”等詞語;正確理解“密密麻麻、連綿不斷、若隱若現、恍然大悟”等詞語。

2、過程與方法目標默讀課文,瞭解課文主要內容,理解小徒弟的畫為何能得到畫師的稱讚。

3、情感與價值觀目標結合生活實踐,培養學生“想別人沒想到的”的創新意識。

三、説教學的重難點

本着新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瞭解三個徒弟是怎樣畫駱駝的,理解小徒弟畫的巧妙之處。

教學難點:結合生活實踐,培養學生創新意識,豐富認識。

為了講清教材的重難點,使學生能夠達到本課題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上談談。

四、説教法。

我們都知道語文是一門培養人的閲讀理解能力的重要學科。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還要使學生“知其所以然”。考慮到3年級學生的現狀,基於本課題的特點,我主要採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直觀演示法:利用圖片等手段進行直觀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2、活動探究法:引導學生通過創設情景等活動形式獲取知識,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的獨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培養學生的自覺能力、思維能力、活動組織能力。

3、集體討論法: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和分組語境討論,促使學生在學習中解決問題,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

五、説學法

我們常説:“現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讓學生從機械的“學答”向“學問”轉變,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為學習的真正的主人。這節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主要採取以下方法:思考評價法、分析歸納法、自主探究法、總結反思法。

最後我具體來談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六、説教學過程

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突出重點,條理清晰,緊湊合理,各項活動的安排也注重互動、交流,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

1、導入新課:(2~3分鐘)故事激趣,談話導入。通過腦筋急轉彎和《深山藏古寺》引起學生思考,並且因此引出課題《想別人沒想到的》。

2、講授新課:(35分鐘)

在講授新課的過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點,明瞭地分析教材的難點。還根據教材的特點,學生的實際、教師的特長,以及教學設備的情況,我選擇了多媒體的教學手段。這些教學手段的運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枯燥的知識生動化,乏味的知識興趣化。還重視教材中的疑問,適當對題目進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串聯、積累、加工,從而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按照學習要求自學課文。

教師用課件出示學習要求,並給足閲讀時間引導學生按照學習要求認真閲讀課文,邊讀邊思考。

課件出示學習要求:

(1)聽錄音,學習朗讀。

(2)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

(3)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想一想小徒弟的畫為什麼能得到畫師的稱讚。畫出文中使你感悟最深的句子

<二>、品讀課文,感悟妙處

1、學生快速瀏覽課文,思考下列問題:

(1)三個徒弟分別是怎麼畫的?用-------做上不同的記號。

(2)三個徒弟誰畫的駱駝最多?為什麼畫師稱讚小徒弟的畫?

2、交流

(1)大徒弟畫了什麼?他想怎樣表現駱駝的多?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指名讀(板書:密密麻麻、畫滿、很小很小的駱駝)

(2)二徒弟畫了什麼?他想怎樣表現駱駝的多?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板書:許許多多駱駝頭)

(3)小徒弟怎麼畫的?畫了幾隻駱駝?讀一讀相關的句子。(板書:只、幾條線、兩隻)小徒弟畫得多嗎?從哪裏看出很少?

再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這三幅畫,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畫得多而三徒弟畫得少,為什麼畫師對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畫不滿意,反而對小徒弟的畫卻點頭稱讚?你能體會其中的妙處嗎?

3、理解畫師的話,體會小徒弟畫的妙處。讀畫師評價小徒弟的話,並通過讀讓學生領會其中的含義。

4、從大徒弟與二徒弟的反應中體會小徒弟畫的妙處。

聽了畫師的話。大家一定明白畫師為什麼稱讚小徒弟的畫了。那麼大徒弟與二徒弟明白了沒有?你從哪個詞語看出來?(恍然大悟)理解“恍然大悟”

教師小結:雖然大徒弟和二徒弟畫的駱駝比較多,但是他們畫出的駱駝數都是能數清的。與他們相比,小徒弟的辦法之所以最好,是因為他用兩隻駱駝代表了無限的可能,誰也説不清究竟會有多少隻駱駝,給人留下了豐富的想象空間。因此,他的畫最好。

<四>、課外延伸,豐富認識

拓展引導。

像這樣想別人沒想到的故事還有很多。如,宋代的宋太祖趙匡胤開國以後,特別設立了翰林書畫院,並用考畫來取仕。有一年,考畫的內容是“踏花歸來馬蹄香。”這裏的“花”、“歸來”、“馬蹄”都好表現,唯有“香”是無形的東西,用畫很難表現,這就得讓考生們動一動腦筋了。

A有的畫是騎馬人踏春歸來,手裏捏一枝花;

B有的`還在馬蹄上畫上沾着的幾片花瓣。

C只有一位考生畫了幾隻蝴蝶繞着馬蹄翻飛。顯然是馬兒踏花歸來,馬蹄上花香猶存,才招引來了蝴蝶。主考官見了十分欣喜,當眾表揚了他。

聯繫實際。

你有沒有聽到過類似的故事?或者你有沒有想到別人沒想到的事?説給大家聽聽。如曹衝稱象、司馬光砸缸……

3、課堂小結:(2~3分鐘)

課堂小結的目的是強化認識,可以把課堂傳授的知識儘快地轉化為學生的素質.

只要肯動腦筋,大膽創新,就會有很多新發現,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所以,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我們也要多動腦筋,做一個有創新精神的孩子。

4、板書設計:

我比較注重直觀地、系統的板書設計,並及時地體現教材中的知識點,以便於學生能夠理解掌握。我的板書設計是:

想別人沒想到的

大徒弟許多小駱駝

二徒弟許多駱駝頭

小徒弟兩隻在山谷中走(以少代多)妙

5、佈置作業。

針對三年級學生素質的差異,我進行了分層訓練,這樣做既可以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又可以使學有餘力的學生有所提高,從而達到拔尖和“減負”的目的。我佈置的課堂作業是:一摘抄好詞好句,複述課文內容。(必做)二試着在一張白紙上畫出最多的花

七、結束語

各位領導、老師們,本節課我根據三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及其認知規律,採用直觀教學和活動探究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的“導”立足於學生的“學”,以學法為重心,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主動地參與到知識形成的整個思維過程,力求使學生在積極、愉快的課堂氣氛中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我的説課完畢,謝謝!

《想別人沒想到的》説課稿3

一、教材簡介

《想別人沒想到的》是新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第六冊中的一篇選學課文。內容比較簡單。講的是一個畫師考三個徒弟,看誰駱駝畫得多,結果小徒弟用“以少代多”的創新思維方法贏得了稱讚的故事。從而教育學生要愛動腦筋,常想別人沒想到的事,這樣可以培養自己的創新思維。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瞭解課文內容。理解部分詞語的意思,會用“雖然……但是……”“不但……而且……”説話。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初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2、過程與方法:

①以講故事的形式,激發興趣,導入課文;

②利用多媒體課件,通過文本對話,感悟課文內容;

③巧設空白,通過對比探究,體會小徒弟畫的妙處;

④通過拓展資料,豐富知識,擴大閲讀面,體驗創新。

3、情感、態度、價值觀:懂得常想別人沒想到的事能培養自己的創新思維,並樹立創新精神。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感悟小徒弟以少代多的畫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難點:用“雖然……但是……”來評價三位徒弟的畫,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

三、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每人一張白紙

四、教學過程

(一)、故事激趣,導入課文

宋朝有個皇帝叫趙佶,他很喜歡畫畫,常常出一句詩,讓前來考試的人畫畫,以此來選拔人才。有一次,他出了一句“萬綠叢中一點紅”的詩句。那些考生不是畫了一片草地加上一朵紅花,就是許多綠葉中插着一朵花。雖然他們的畫也符合詩意,但宋徽宗沒有一個滿意。但他看到最後一張畫時,不禁連聲叫好。只見畫上畫着一片鬱鬱葱葱的樹林,一位少女穿着一身綠裝在林子裏盪鞦韆,只有那張小嘴是紅紅的。

請問,宋徽宗剛開始為什麼不滿意?看到最後一張畫時,為什麼又連聲叫好呢?

(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課題:想別人沒想到的事)

(二)、自由讀文、整體感知

1、這是一篇選學課文。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2、反饋交流

(三)、隨題讀文,重點研讀小徒弟的畫

1、畫師要考徒弟什麼?讀出相應的段落。(板書:畫多)

2、畫師考得結果怎樣?哪一句是寫結果的?

屏幕顯示:畫師看了他倆的畫,沒有露出滿意的神情。當他拿起小徒弟的畫時,禁不住點頭稱讚。

讀一讀,可以提出哪些問題?

(三個徒弟各畫了什麼?為什麼畫師不滿意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畫,而對小徒弟的畫卻點頭稱讚?)

下面,請同學們根據這些問題自己去找一找。

3、根據問題研讀課文

(1)、大徒弟畫了什麼?要讀出“多”要強調哪些字詞?指名讀(板書;很多小駱駝)

(2)、二徒弟畫了什麼?從哪裏看出多?(板書:許多駱駝頭)

(3)、三徒弟畫了什麼?讀一讀畫的內容(板書:兩隻在山谷中走)

小徒弟畫得多嗎?從哪裏看出很少?(幾條、一隻、另一隻)

4、比較三幅畫,體會小徒弟畫的妙處

(課件顯示三幅畫)

師:這三幅畫,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畫得更多,為什麼畫師對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畫反而不滿意,而對小徒弟的畫,畫師卻點頭稱讚?你能體會其中的妙處嗎?(四人小組討論,後交流)

畫師是怎麼評畫的呢?老師故意把畫師的話隱去,請你們當小畫師用“雖然……但是……”“不但……而且……”“因為……所以……”來評評三位徒弟的畫,把畫師的話補充完整。

5、畫師是怎麼評價的?(顯示畫師的話)

⑴讀一讀畫師的話

⑵理解“若隱若現”

課件顯示:“若”的意思①要是②你③好像應選擇哪一種?連起來説意思。

⑶小徒弟的畫中,哪隻駱駝是若隱若現的?

6、聽了畫師的話,你們明白畫師為什麼稱讚小徒弟的畫了嗎?

大徒弟和二徒弟明白了沒有?你從哪個字看出來?

什麼叫“恍然大悟?”他們“悟”到了什麼?用“原來——”説話

7、小徒弟是怎樣表現出駱駝多的?(板書:以少代多)

8、齊讀課文

下面,把你悟到的東西通過朗讀把它表現出來。

(四)、拓展內容

引言:像這樣想別人沒想到的故事還有很多,我們再來學一篇。

⑴《踏花歸來馬蹄香》

你從哪裏看出這個人的畫很有創意?他是怎麼表現出香的?

⑵引言:關於趙佶皇帝以詩做畫的故事還有許多,比較有名的還有這一篇。有一次,他出了一句“深山藏古寺”的詩句

下面四幅圖,哪一幅最適合"深山藏古寺"的畫面,為什麼?

第一幅:一座深山前畫着一座寺廟.(深山有古寺)

第二幅:一座深山(深山無古寺)

第三幅:一座深山後露出寺廟的一個角(深山露古寺)

第四幅:一座深山,一道彎彎曲曲的石階上,一個和尚挑着水(深山藏古寺)

(3)説説你收集來的有關創新的故事

你有沒有聽到過類似的故事?或者你有沒有想到別人沒想到的事?

(五)、考考你

1、導語:講了這麼多創新的故事,老師也想考考你們有沒有創新思維。我們也來“畫駱駝”,比比誰畫得駱駝大。

啟發:課文中,小徒弟是用“以少代多”的方法贏得了稱讚,現在我們要畫大,我們可以用——“以小襯大”的方法來表現。

2、每人在白紙上畫,而後交流

3、總結道理:創新的頭腦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培養起來的,要想擁有創新的頭腦,我們應該怎麼做?(平時多動腦筋,多想別人沒想到的事)

五、板書設計:

想別人沒想到的事

大徒弟許多小駱駝

畫多

二徒弟許多駱駝頭

小徒弟兩隻在山谷中走以少代多(妙)

六、設計意圖

根據課改精神,針對教材特點,並聯系學生實際,我對本課教材做了如下處理:

一、故事連故事,讓學生入情入境,自主學習

新課標倡導的是自主學習的精神。或許,很多人認為自主學習就是“自己學習”或“自由學習”。我的理解是,自主學習應該是師生互動,積極主動的、富有個性的學習。因此,上課伊始,我就用一個故事導入課文,激起學生的興趣。接着學習課文中的故事,學完後又引出類似創新的故事。整堂課,學生都在聽故事,學故事、用故事中增長知識,為學生創設了一種生動有趣的課堂氛圍。我想,這對三年級的學生來説,既符合他們那種的愛聽故事的心理,又是一種愉悦的享受。學生會非常自覺、主動地學習。

二、文中留空白,讓學生動腦動口,主動探究

文中,畫師評畫是全文的重點。在複印教材時,我故意把它隱去,目的就是給學生一次思考練説的機會: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畫得多,為什麼畫師對他們兩個人的畫不滿意,而對小徒弟的畫加以稱讚呢?由於文章在關鍵之處嘎然而止,這樣很容易激起學生的`好奇心理,產生急於補充教材的衝動。而後,組織學生合作探究這三幅畫,自己去體驗小徒弟畫的妙處,明白師父稱讚小徒弟的原因。最後引導學生當小畫師用“雖然……但是—”“不但……而且……”“因為……所以……”來説一説,這樣,既鍛鍊了學生的口才,又提高了學生的審美情趣,還培養了學生積極探究的能力,使他們的思維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我想,這比直接讓他們去讀畫師的話要好的多。

三、課後設拓展,讓學生動手實踐,主動體驗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着力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對此,學完課文後,我穿插了兩個故事。它們既是對課內知識的補充,又是課外知識的延伸。我想這對學生在寫作文時如何構思、選材都會有一定的好處。當然,如果一味地聽故事,未免太枯燥,太單一。最後,我在新課快要結束時,安排了一個實踐操作:書中比賽看誰駱駝畫得多,我們就來比賽看誰駱駝畫得大。(對採用何種比賽,我思考了很多,但很得意於忽然蹦出來的思維火花——比賽駱駝畫得大)這樣的題材,有順手捏來之妙處,不會有牽強附會之嫌疑。通過比賽,鼓起了學生想創新的慾望,學到一點點以小見大這種創新的方法,體驗到創新的滋味,又在創新的過程中明白了道理:創新頭腦不是一朝一夕培養出來的,要平時積極動腦,常想別人沒想到的事。

《想別人沒想到的》説課稿4

一、教材分析

《想別人沒想到的》是教科版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三組的一篇略讀課文。

這一組教材圍繞“怎樣看問題,怎樣想問題”這個專題編寫,都是在用具體的事情來説一個道理。所説明的道理分別從不同的角度豐富學生的思想方法。

《想別人沒想到的》講述的是一位畫師考查三個徒弟,看誰能在一張同樣大小的紙上,畫出的駱駝最多。大徒弟畫滿了很小很小的駱駝,二徒弟畫的是許許多多駱駝的頭,小徒弟雖然只畫了兩隻駱駝,一隻完整,一隻露出腦袋和半截脖子,但畫面卻營造出數不盡的駱駝的情境,讓人拍案叫絕。課文的題目揭示了這篇文章的中心,插圖揭示了小徒弟畫面的內容。課文雖然篇幅短小,講述的道理卻很有現實意義,學生讀後能從中受到啟發和教育。

選編本課的意圖,是進一步訓練學生默讀的能力,理解小徒弟的畫為什麼能得到畫師的稱讚;並結合課文開闊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創作意識。在日常生活中,想別人沒想到的,做別人沒做到的。

根據這樣的教材理解,我制定了我的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召集、駱駝、得意、禁不住、恰好”等詞語;正確理解“密密麻麻、連綿不斷、若隱若現、恍然大悟”等詞語。

2、默讀課文,瞭解課文主要內容,理解小徒弟的畫為什麼能得到畫師的稱讚。

3、結合生活實踐,培養學生“想別人沒想到的”的創新意識。

而我的教學重點則是:通過師父(畫師)的話,來體會小徒弟畫的巧妙之處。

二、教學方法

依據新課程標準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和三年級學生心理髮展的特點:我在教學中採用了故事導入、口頭複述、圖文對照、朗讀訓練等方法。

三、教學流程

(一)、情趣導入,引出課題。

這裏通過讓學生回顧以前學過的故事《司馬光砸缸》作為這節課的導入,能夠讓學生對以前的知識有進一步回顧。並且因此引出課題《想別人沒想到的》。

(二)、感知課文,簡單講述。

1、讓學生默讀課文,再熟悉故事,並加深對生詞的印象。

[這樣的環節設計,是要讓學生養成快速默讀的習慣,並能準確把握課文中的重點詞語。]

2、朗讀生詞,並運用詞語簡單地講述故事

[這一環節的設計,是考慮到後進生,因為生詞對他們來説是最重要的,認真就不難,所以我選擇幾位成績不怎麼好的.學生,讓他們在課堂中也有一次表現的機會;而簡單講述故事,則是考慮到成績比較拔尖的同學,能夠鍛鍊口才,學會複述課文。]

(三)、抓住重點,深入探究。

1、抓住三個徒弟畫畫結果的句子。

(畫師看了他倆的畫,沒有露出滿意的神情。當他拿起小徒弟的畫時,禁不住點頭稱讚。)

2、學生針對上面兩句話,自由提問。

[這一環節的設計,是考慮到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要求學生要自己去發現問題。]

3、根據問題研讀課文

①瞭解大徒弟和二徒弟分別怎麼畫?

②知道小徒弟是怎麼畫的?

[這是讓學生自己解決自己提出的問題,自己去尋找答案。]

4、重點知道畫師的話。

(四)、結合生活,拓展延伸。

1、講述在生活中,我們有遇到這樣的事情嗎?有想別人沒想到的嗎?

2、師:像這樣想別人沒想到的故事還有很多,我們再來學一篇。

師講述《踏花歸去馬蹄香》故事,請學生選擇。

(五)、總結道理:

師:創新的頭腦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培養起來的,要想擁有創新的頭腦,我們應該怎麼做?(平時多動腦筋,多想別人沒想到的事)

四、説教學反思

1、個性化學習是一種自主性學習

我所教學的《想別人沒想到的》一課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講了畫師收了三個徒弟,他考查三個徒弟,看誰能在一張同樣大小的紙上畫出的駱駝多,三個徒弟畫了不同的畫,只有小徒弟得到了師傅的稱讚。這篇課文故事性強,文字淺顯,能夠引起學生的閲讀興趣,便於閲讀和理解。在教學中,我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圍繞着理解小徒弟的畫為什麼能得到畫師的稱讚這一教學重點,引導學生讀書、思考、討論。學生將精讀課文中所學習的分段、理解課文等語文基本功,用於了本課的閲讀實踐中,逐步培養了學生獨立的閲讀能力。

2、個性化學習要重視學生體驗

讓學生富有個性地學習語文,必須加強體驗性學習。然而,由於學生個體認知水平的不同,體驗和感悟也就不一樣,學生的理解就顯示出多樣化的特點。學生如何交流和展示自己獨特的體驗與感悟?如何深化對教材的理解與認識?在本節教學中我採用了生生對話、生本對話的形式。

《想別人沒想到的》説課稿5

一、背景分析

《想別人沒想到的》是一篇略讀課文,是第三單元“怎樣看問題,怎樣想問題”的最後一篇課文。課文是一個小故事,講畫師提出在同樣大小的一張紙上比賽誰畫的駱駝多時,三位徒弟絞盡腦汁,各出奇招。小徒弟的構思最為巧妙,他妙就妙在僅用一頭半駱駝和連綿不斷的山峯,就營造出了駝隊行走于山間的情境,讓觀者對駱駝的數量展開了遐想,令人拍案叫絕。課文雖是一個小故事,卻讓人讀後有所收穫:唯有出奇才能制勝。

本單元有四篇課文:《寓言兩則》《驚弓之鳥》《畫楊桃》《想別人沒想到的》。這四篇選文雖然形式不同,卻有一個共同點:都是用一個具體的事例來説明一個道理,從而豐富學生的思想方法。在前三篇精讀課文的學習中,學生已能運用學到的閲讀方法把課文讀通、讀懂,通過抓住文中的關鍵詞句,聯繫生活實際,體會故事中的道理,初步受到了科學的思想方法的教育。在本課的學習中,就是要嘗試運用這樣的方法學習略讀課文。本課中,畫師最後説的那段話是全文的'核心,也是全文的重難點。學生讀懂了它,就明白了為什麼小徒弟的畫最出色。隨後,讓學生再結合實際談談“想別人沒想到的”事例,從而切身感受“創新”這一科學的思想方法。

基於以上的分析,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通過運用默讀課文、完成表格的方式來幫助學生逐步掌握提取關鍵詞的方法,並藉助關鍵詞來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2、對比三位徒弟的創意,讀懂畫師的話,理解小徒弟的畫為什麼能得到畫師的稱讚。結合生活實際舉例或思考,增強“想別人沒想到的”的創新意識。

二、教法、學法

本文是一篇略讀課文,教學中,教師要給予學生更大的學習自主權,可利用。“自學報告單”來放手讓學生經歷自主學習的過程,充分體現“先學後教——順學而導”的教學思想。交流與彙報中要注意“語言發展”與“思維提升”並重,淡化內容分析,強化語言積累,巧妙滲透提取關鍵詞語的方法,為高年級學會篩選信息做好鋪墊。

三、教學構想

基於以上理解,整個課堂主要分以下三個教學板塊:

(一)自主學習

1、出示人物圖片:曹衝、司馬光、愛迪生引入本課的學習。回顧曹衝稱象、司馬光砸缸、愛迪生救媽媽的故事,感受人物的共同點:聰明。而這份聰明源於他們在危急時刻,在困難面前,敢於創新,想別人沒想到的,這樣往往能打破事情的僵局,讓事態有了新的轉機。

2、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完成自學報告單。

(1)給帶線字加拼音。

召集露出禁不住彎彎曲曲恍然大悟

(2)摘錄詞語,完成表格內容,並請根據表格用簡練的話語説説講了一件

什麼事?

怎樣畫出駱駝的“多”畫師評價

大徒弟

二徒弟

小徒弟

(3)思考:看了三位徒弟的畫,你有話對他們説嗎?如果有機會,你會對他們説什麼?

(二)交流點撥

此份報告單從不同的層面瞭解學情,幫助學生在夯實語文基本功的同時快速把握課文要點,思維能力得以提升。

1、第一題是字詞練習,主要關注常見的容易讀錯的字音。如:召(zhào)、曲(qū),與“直”相對。這一環節教師既要揭示正確答案,更要引導學生在夯實語文基本功的同時滲透一種嚴謹科學的求知態度。

2、第二題是幫助學生抓重點詞快速提煉課文主幹,並最後形成課文主要內容,潛移默化地訓練學生的概括能力。

交流時,關於大徒弟,提醒學生關注:細筆、密密麻麻、畫滿、很小很小;關於二徒弟,提醒學生關注:許許多多、駱駝頭;關於小徒弟,提醒學生關注:彎彎曲曲、連綿不斷、露出腦袋、半截脖子。

在交流過程中,教師不僅要關注詞語的選擇與填空,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在填空的過程中學會抓關鍵詞,初步學會提取關鍵信息。

建議教師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遵循“扶一放”的教學原則,即先以“大徒弟”為講評對象,明白選擇怎樣的詞語更合適,然後再放手讓學生經歷“自我修改—小組交流—全班展示”的學習過程,共同完成表格內容。

交流完表格之後,請學生試着根據表格説説課文的主要內容。這一環節教師要關注學生的語言發展,強化學生運用語言的意識,並且在學生講述的過程中相機滲透“抓住關鍵信息”是講述主要內容的一種好方法。對於一些語言發展較好的學生,教師可以引導按照“起因一經過一結果”的順序進行講述,幫助他們更好地從全文的角度把握主要內容。

3、第三題是引導學生在對課文內容理解的基礎上發表自己的看法。貌似簡單,實則是在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引導他們敢於發表自己的真實看法,並且能把想法清晰準確地表達出來。

“小駱駝一駱駝頭一羣山中若隱若現的駱駝”,三位徒弟都在精心構思,也都在竭盡全力去完成畫師佈置的任務,教師尤其要引導學生抓住“細筆、密密麻麻、畫滿、很小很小”等詞語,設身處地地思考大徒弟和二徒弟也是動了一番腦筋才下筆的,但卻輸在“大眾思維”上。小徒弟真正過人之處在於善於動腦,勤于思考,想到別人沒有想到的。

這一環節,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尊重,讓他們説出內心真實的想法,然後再請學生結合插圖和畫師的話思考,感受小徒弟“以少代多”的獨特思維,凸顯小徒弟的絕妙之處。

(三)拓展提升

1、請學生自由交流從這個故事中得到的啟示。可以結合開課前提到的幾個人物,加深體驗和認識:遇到難題,他們都能沉着應對,積極思考,他們都有創新的思維,能想到別人所沒有想到的……

2、讓學生回想:自己有想到過別人沒想到的事嗎?全班交流。這一環節是充分尊重編者的意圖,將課文中“小泡泡”的內容進行分享與交流,鼓勵學生大膽創新。在交流過程中教師要關注學生的語言表述,使學生在説話練習中嘗試運用學過的語言,學以致用。

3、拓展《蛙聲十里出山泉》《踏花歸來馬蹄香》的故事,請學生參與其中,打破常規思維,迸發出奇思妙想的火花。建議教師請學生講述這些故事,將語言發展與思維訓練同步進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