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課説課稿

來源:文書谷 3.14W

作為一名教職工,編寫説課稿是必不可少的,説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優秀的説課稿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思想政治課説課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思想政治課説課稿

思想政治課説課稿1

一、説教學理念

1、活動、民主、自由;

2、與學生的社會生活實踐緊密結合;

3、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和理解,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

4、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二、説教材

1、教材地位:

《學會自我保護》是八年級思想品德上冊第五課的內容,那麼前一節從社會層面上講了對未成年人的特殊保護,但是,這還不能完全防止對未成年人不法侵害行為的發生,所以未成年人學會自我保護顯得特別重要,是第五課思想教育的落腳點。

2、結構:

防患於未然(增強自我保護的意識)

學會自我保護

及時報警

依法實施自我保護學會請律師

(提高自我保護的能力)尋求法律援助

3、重點與難點:

重點:(1)、自我保護的必要性;(2)、依法實施自我保護的方法;

難點: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增強自我保護的能力。

4、教材的處理:

(1)、基於生活中熟知的事例,設置任務與問題,達到新課標的要求。

(2)、拓展自我保護的技巧。

三、説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幫助學生認識防患於未然的必要性,提高防範侵害的警惕性;

(2)掌握一些日常生活中依法自我保護的途徑和技巧。

2、能力目標

(1)初步理解社會生活的複雜性,具有防範侵害的意識和依法自保的態度;

(2)提高自我保護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充分認識自我保護的重要意義,珍愛生命,敢於、善於同違法犯罪做鬥爭,學會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四、説教法

1、案例教學法。通過展示案情設置情境衝突,引起師生討論、學生討論,在分析和研究案情的過程中,使學生體悟保護自我的方法,並進而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初步的法律意識,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2、情境教學法。通過開展視頻欣賞、案例分析等活動,我們的目的讓學生在豐富的`情感體驗中加深對知識的感悟、理解,促進學生知、情、意、行的和諧發展。

3、討論式教學:通過老師設計問題,學生提出問題,展開師生之間的討論,在討論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4、活動式教學:通過小組比賽的形式,既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又能達到教學目的和效果。

五、説學生

1、未成年學生,社會閲歷較淺,社會生活經驗相對缺乏,辨別是非能力不強,自我保護能力較弱,因而時常遭到不法侵害,怎樣讓學生增強掌握自我保護的意識,提高自我保護的能力是本課時需要解決的問題。

2、從學生的認知規律看,他(她)們正處在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過渡階段,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遵循從現象到本質的認識規律,努力創設情景,讓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六、説學法

1、運用"引導發現式"教學法。通過情景創設,引導學生思考提出的問題,提高學生判斷、分析能力。

2、合作學習法,使學生在思想的撞擊中產生智慧的火花,共同進步、共同提高。

3、參與學習法。正如陶行知先生所倡導的"教師要充分解放學生的大腦、雙手、嘴巴、眼睛",在教學中適度地創造參與機會,讓學生動起來、活起來,在快樂和諧、富有成就感的教學激勵中學會合作,學會學習,學會做人。

七、説教學程序

(一)、案例討論,導入新課

要把枯燥的知識變得鮮活有趣,首先要引起學生的注意,所以在導課中我採用了一段視頻案例,講述一箇中學生智鬥竊賊的故事,讓學生意識到增強自我保護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這樣不僅能保護自己健康成長,還能將違法犯罪分子繩之以法。

(二)、情境薰陶,激發興趣

"以學生為本,面向全體學生",在現代的教育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的做到備學生,變難為易,由淺入深,基於此我採用了比較直觀的教學手段,比如:與陌生人打交道的影片、《背戴》FLASH、及時報警的文字案例,來激發學生的興趣,然後再根據情境設置問題,組織學生展開討論,讓學生意識到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和提高自我保護能力的重要性,掌握自我保護的方法。

(三)、整體認知,掌握技巧

通過感悟、總結,使學生在自我保護方面的認識由感性認識上升理性認識,提高自我保護的能力。

(四)、學生體驗,解決問題

在課堂中我開闢了幾個小欄目,如"自救智多星",讓學生自主探究遇到自然災害、遇到不法行為、遇到困難時的正確做法;"模擬直撥",讓學生親身體驗如何打求救電話,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自護訓練營",以小組合作交流的方式來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這樣既給學生創造了自主學習、主動實踐的機會,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分析問題和創新的能力,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

(五)、拓展延伸,情感昇華

在課程最後為昇華主題,學生自我總結本課知識,依照尊重學生主體性原則,力求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能動性,培養學生歸納問題、總結問題的能力。最終實現教學效果的情感昇華。

八、説教學評價

1、本堂課我認為自己教得很輕鬆,學生學得也很輕鬆,營造了和諧的教學氛圍。通過漫畫、錄象短片的形式,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使抽象的知識形象、具體了,使學生對本堂課感興趣,選取的事例接近生活,學生有話可説,而且還爭着要説,充分發揮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2、我根據學生的實際能力和實際需要,創造性地對教材內容進行處理,不斷拓展學生的視野,使課堂教學內容更能滿足學生髮展需要,更貼近學生的生活。

課堂形式多樣,教學效果好,做到了師生的互動和生生互動。

在本堂課中我鼓勵學生勇於創新,探究問題的答案的可呈現多樣性,讓學生暢所欲言,學生也敢於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教師也從多角度來評價、觀察和接納學生,重在尋找和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讓我們的教育更加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思想。

思想政治課説課稿2

今天我要進行的説課題目是《我知我家》。接下來我將從説教材、説教學目標、説教學重難點、説教法、説學法、説教學過程、説板書設計等幾個方面進行説課。

一、説教材

(一)首先是對於教材的分析:《我知我家》是人教版社八年級上冊思想政治第一單元第一課的第一個框題,本單元的主題是學會善於與父母溝通交往,在學生不斷擴展的社會生活中,家庭是他們最熟悉的生活領域,與家長的交往,更是他們學習與其他人交往的基礎,可以説,本框題的學習為下面內容的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全書中佔有相當重要的位置。其次就是對於學情的分析,八年級的孩子普遍存在責任感不強的情況,他們中的很多人會認為在家庭中,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應該的,對於在家庭中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認識不足。因此我個人認為通過對《我知我家》這一框題的學習,不僅會讓學生加深對於家庭的情感上的瞭解,還有更深一層次,那就是讓學生明白自己對於家庭對於父母的責任,懂得理解自己的父母以及愛自己的家。

(二)説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瞭解家庭關係、家庭關係確立的情形和現代家庭結構的三個類型;瞭解家庭的相關功能;瞭解自己在家庭中位置;

2、能力目標:增強辨證看待家庭中父母與子女權利義務關係的能力;感受家庭親情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發揚自己良好的家風和傳統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讓學生加深對於家庭的熱愛、對於父母的熱愛。

(三):説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學生對於“家”的理解;對於家庭關係的確立的認識;教學難點:引導學生逐步的認識“自己與父母的關係是不可選擇的”並明確知道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

二、説教法

1:情景導入法:通過一個故事或者一首歌曲導入新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

2:活動探究法:引導學生通過設計的活動的形式獲取知識,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的獨立探索精神得到充分的發揮,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活動組織能力;

3:集體討論法: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和分組討論,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

三、説學法

根據新課程的標準以及我所設計的教法,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選擇了分析歸納法、自主探究法、總結反思法這三種學法。希望能讓學生真正做到從被動的學習轉變主動探索,成為真正的學習的主人,由學生自己來把握整個學習過程的節奏。在把握知識的基礎之上,培養應試能力、以及在生活中解決問題的能力。最後我要着重突出講解的就是我的教學過程。

四、説教學過程

(1)新課導入(5-6分鐘)我整個教學過程分為四個部分。首先第一部分是大約5-6分鐘的新課導入。首先我會為學生播放歌曲《大中國》,同時,在屏幕上顯示各族人民大團結的各種照片,先通過歌曲與圖片為學生學習本課奠定情感基礎。而通過歌曲和圖片的展示,我意圖讓學生知道中國是我們共同的家,在家裏各族人民是兄弟姐妹、是親人,彼此之間有親情。但是我們每個人除了這個大家之外還有自己的小家,家裏有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兄弟姐妹彼此之間就像一顆大樹上的枝與幹相互牽連。接着我會設計小一個活動,讓每個學生繪製自己的親情樹,讓學生從自己的家人開始瞭解自己的家庭和家的含義。

(2)講授新課活動一:我説我家(30-35分鐘)我會先向學生介紹自己的家庭,然後我會讓學生從自己的家庭成員、家庭特色等各個方面去介紹自己的家,從而引導學生了解家庭結構的不同類型:核心家庭、主幹家庭、單親家庭、聯合家庭。本環節的設計意圖在於幫助學生了解家庭結構,然後我會總結一下,告訴學生,不管是什麼樣的家庭結構,都不能淡化家人之間的關係,父母永遠是我們的父母,兄弟姐妹永遠是手足情深。雖然我們的家庭可能因為種種原因建立的情形不同,家庭結構有別,但一樣的是:我們都有家人,都有親情。

活動二:

我愛我家我會給學生播放配樂詩《孩子,快抓緊媽媽的手》(汶川地震相關作品),告訴他們突如其來的地震,讓許多孩子失去父母,也讓許多父母痛失孩子,剛才我們聽到的這首詩歌及音樂作品,就是網友為紀念在四川汶川地震中逝去的小生命所作的。然後我會提出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説説你從中體會到了父母們怎樣的心情?第二個問題:在孩子與媽媽的對話中,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心願和約定,是什麼?(來生還要一起走)這個心願真的能實現嗎?這個環節的設計,是想讓學生領悟到,也許他們曾經和父母有過爭吵,有過意見分歧。也許他們曾抱怨過父母的諸多不是,但所有的這些不快、不解、不滿在最純真的親情面前,都顯得那麼的微不足道。生命是父母給的,這種關係不可改變,無法選擇。與痛失親人的同胞相比,我們是多麼幸福和幸運,親人就在我們身邊!只要我們懂得珍惜、懂得感恩,每天都能和家人享受天倫之樂。何須等到來世?天下沒有十全十美的家庭,也沒有十全十美的父母,換句話説,每一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優良傳統,我們的父母肯定有不少值得稱道地方。讓我們用欣賞的眼光再次認識自己的家庭。

活動三:我家“趣事”大爆料這個環節我會讓學生自己説出自己認為自己父親或母親最值得他自豪的事。(讓學生自由發言,把自己家中的趣事同大家一起分享),通過這個很人性化的活動,讓學生更加深刻的明白,既然我們不能選擇父母和家庭,我們就應該學會接受、學會珍愛。當我們學會用“心”來看我們的家、我們的父母時,就會發現其實他們真的很優秀。

(3)知識小結,鞏固昇華(2-3分鐘)我主要通過兩個部分來幫助學生進行課堂小結,一個是通過看板書回憶所學內容,同時還準備了兩道小練習來幫助學生進行操練,最後總結一下,兒不嫌母醜,愛家要知家,愛父母要知父母,我們要發揚良好家風,為家庭的健康成長和社會的和諧穩定做貢獻。

(4)課後作業課外實踐:寫給爸爸媽媽的一封信。

五、説板書設計

我比較注重直觀、系統的板書設計,還及時地體現教材中的知識點,以便於學生能夠理解掌握。

【我為什麼要這樣上課】

一、對教材內容的處理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知識的跨度、學生的認知水平,我對教材內容有增有減。

二、教學策略的選用

(一)運用了模擬活動,強化學生的生活體驗

教材這部分知識所對應的生活現象,學生具有了一定的生活體驗,但是缺乏對這種體驗的深入思考。因此在進一步強化這種體驗的過程中進行了思考和認知,使知識從學生的生活體驗中來,從學生的思考探究中來,有助於提高學生的興趣,有助於充分調動學生現有的知識,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也有助於實現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的交融。

(二)組織學生探究知識並形成新的知識

我從學生的生活體驗入手,運用案例等形式創設情境呈現問題,使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問題的分析與解決中主動構建知識。

在引導學生思考、體驗問題的過程中,可以使學生逐步學會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做既有利於發展學生的理解、分析、概括、想象等創新思維能力,又有利於學生表達、動手、協作等實踐能力的提高,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力求實現教學過程與教學結果並重,知識與能力並重的目標。

也正是由於這些認識來自於學生自身的體驗,因此學生不僅“懂”了,而且“信”了。從內心上認同這些觀點,進而能夠主動地內化為自己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並融入到實踐活動中去,有助於實現知、行、信的統一。

結束:

各位領導、老師、學生們,本節課我根據八年級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及其認知規律,採用直觀教學和活動探究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的“導”立足於學生的“學”,以學法為重心,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主動地參與到知識形成的整個思維過程,力求使學生在積極、愉快的課堂氛圍中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我的説課完畢,謝謝大家。

思想政治課説課稿3

一、教材分析

《社會歷史的主體》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思想政治》必修第4冊,《生活與哲學》第4單元第11課的第2框的內容。

本節課的這部分內容,是在第一框學生們能夠正確認識社會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展開的,通過學習使學生們理解人民羣眾是社會歷史的創造者,是社會歷史的主體。運用人民羣眾是歷史創造者的觀點,分析社會歷史的發展。羣眾是社會歷史的主體是歷史唯物主義的重要內容之一。通過學習本課內容,有助於學生樹立正確的認識人民的主體地位,併為下一課打下基礎。

二、説教學目標

按照新課標教學目標,結合着高二年級學生他們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學習使學生掌握人民羣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以及羣眾觀點和羣眾路線的基本內

2、能力的目標:通過對社會歷史的主體理論的學習,明確社會歷史首先是物質生產發展的歷史,形成自覺堅持用羣眾觀點和羣眾路線看待和處理問題的能力。

3、情感與價值觀的目標:堅定羣眾立場,堅持羣眾路線,自覺站在廣大人民羣眾的立場上,維護廣大人民羣眾的根本利益。培養尊重勞動、熱愛人民的情感。

三、説教學的重、難點

本着高二新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和難點在於如何使學生理解人民羣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羣眾通過實踐創造社會物質和精神財富,對哲學人民羣眾的主體作用在理解上需要學生擁有較強的抽象思維能力,並且正確理解以上知識點對下一階段的學習以及樹立學生正確主體意識也很重要,因此我把它作為本框的重點和難點。

為了講清教材的重、難點,使學生能夠達到本節課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四、説教法和學法

我們知道,根據新課改的要求、創新教育的精神和我們政治學科的特點,我確定本節課採用“啟發式”的教學指導思,引導學生積極思維,熱情參與,獨立自主地解決問題。我在採用講授法的基礎上準備配合運用情景設置,提問,集體討論,活動探究等教學方法,並結合運用我本人所擅長的多媒體道具,根據所創設的情境,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充分挖掘他們的知識潛能。

學法上,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而,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創造學生自主參與,合作交流的機會,真正實現學生從“學會”向“會學”轉變,這節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主要採取以下方法:思考評價、分析歸納、自主探究、總結反思等。這些方法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儘可能讓學生多動腦、多觀察、多思考、多交流、多分析讓學生在自己的思維的活躍中領會本節課的重點難點

最後我具體來談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五、説教學過程

1、課題引入:

我設計以提問哲學到底是什麼?的問題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我設計典型事例,通過學生討論,教師總結的`形式,並得出其實哲學就在我們身邊。

2、講授新課:

(35分鐘)通過教材第一目的講解,讓學生明白,生活和學習中有許多藴涵哲學道理的故事,表明哲學並不神祕總結並過渡:生活也離不開哲學,哲學可以是我正確看待自然、人生、和社會的發展,從而指導人們正確的認識和改造世界。整個過程將伴隨着多媒體影像資料和生生對話討論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3、課堂反饋,知識遷移。

最後對本科課進行小結,鞏固重點難點,將本課的哲學知識遷移到與生活相關的例子,實現對知識的昇華以及學生的再次創新;可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重點和難點,為下一框學習做好準備。

4、板書設計

我採用直觀板書的方法,對本課的知識網絡在多媒體上進行展示。儘可能的簡潔,清晰。使學生對知識框架一目瞭然,幫助學生構建本課的知識結構。

5、佈置作業

我會留適當的自測題及教學案例讓同學們做課後練習和思考,檢驗學生對本課重點的掌握以及對難點的理解。並及時反饋。對學生在理解中仍有困難的知識點,我會在以後的教學中予以疏導。

以上是我對本節課的一些粗淺的認識和構想,因為我本人到現在仍沒有更多的教學經驗,設計上仍有很多不足之處,我會在今後的工作中不斷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也感謝各位老師的批評指正,我的説課完畢,謝謝老師!

思想政治課説課稿4

各位領導 、老師們,你們好!今天我要進行説課的框題是

首先,我對本框題進行分析

一、説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 》是人教版教材高一政治必修1第 單元第 個框題。在此之前,學生們已經學習了 ,這為過渡到本框題的學習起到了鋪墊的作用。因此,本框題在經濟常識中具有不容忽視的重要的地位。

本框題前面承接本教材的 這部分內容,後面是本教材的 這部分內容,所以學好這個框題為學好以後的經濟常識打下牢固的理論基礎,而且它在整個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本框題包含的一些經濟理論,是以後政治學習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今後大學聯考的必考內容。

二、説教學目標

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着高一年級學生他們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三、説教學的重、難點

本着高一新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重點的依據:只有掌握了 ,才能理解和掌握

教學難點:

難點的依據: 較抽象;學生沒有這方面的基礎知識。

為了講清教材的重、難點,使學生能夠達到本框題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四、 説教法

我們都知道政治是一門培養人的實踐能力的重要學科。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還要使學生“知其所以然”。我們在以師生既為主體,又為客體的原則下,展現獲取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方法的思維過程。

考慮到我校高一年級學生的現狀,我主要採取學生活動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真正的參與活動,而且在活動中得到認識和體驗,產生踐行的願望。培養學生將課堂教學和自己的行動結合起來,充分引導學生全面的看待發生在身邊的現象,發展思辯能力,注重學生的心理狀況。

當然教師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學資源。教師本人應該通過課堂教學感染和激勵學生,充分調動起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對解決實際問題的渴望,並且要培養學生以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從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同時也體現了課改的精神。

基於本框題的特點,我主要採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直觀演示法:

利用圖片等手段進行直觀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2、活動探究法

引導學生通過創設情景等活動形式獲取知識,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的獨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活動組織能力。

3、集體討論法

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和分組討論,促使學生在學習中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的精神。

由於本框題內容與社會現實生活的關係比較密切,學生已經具有了直觀的感受,可以讓學生自己閲讀課本並思考,並例舉社會上存在的一些有關的經濟現象,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討論,然後進行歸納總結,得出正確的結論。這樣有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對本框題知識的認知更清晰、更深刻。

五、説學法

我們常説:“現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讓學生從機械的“學答”向“學問”轉變,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為真正的學習的主人。這節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主要採取以下方法:思考評價法、分析歸納法、自主探究法、總結反思法。

最後我具體來談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六、説教學過程

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突出重點,條理清晰,緊湊合理。各項活動的安排也注重互動、交流,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

1、 導入新課:(2—3分鐘)

由上節課學過的知識和教材開頭的情景設置導入新課。

導語設計的依據:一是概括了舊知識,引出新知識,温故而知新,使學生能夠知道新知識和舊知識之間的聯繫。二是使學生明確本節課要講述的內容,以激發起學生的求知慾望。這是政治教學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

2、 講授新課:(35分鐘)

在講授新課的過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點,明瞭地分析教材的難點。

還根據教材的特點,學生的實際、教師的特長,以及教學設備的情況,我選擇了多媒體的教學手段。這些教學手段的運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枯燥的知識生動化,乏味的知識興趣化。

還重視教材中的疑問,適當對題目進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串聯、積累、加工,從而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3、課堂小結,強化認識。(2—3分鐘)

課堂小結,可以把課堂傳授的知識儘快地轉化為學生的素質;簡單扼要的課堂小結,可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理論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並且逐漸地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個性。

4、板書設計

我比較注重直觀、系統的板書設計,還及時地體現教材中的知識點,以便於學生能夠理解掌握。

板書:

5、佈置作業。

針對高一年級學生素質的差異,我進行了分層訓練,這樣做既可以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又可以使學有餘力的學生有所提高,從而達到拔尖和“減負”的目的。

------------課堂作業:

【我為什麼要這樣上課】

一、對教材內容的處理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知識的跨度、學生的認知水平,我對教材內容有增有減。

二、教學策略的選用

(一)運用了模擬活動,強化學生的生活體驗

教材這部分知識所對應的經濟現象,學生具有了一定的生活體驗,但是缺乏對這種體驗的深入思考。因此在進一步強化這種體驗的過程中進行了思考和認知,使知識從學生的生活體驗中來,從學生的思考探究中來,有助於提高學生的興趣,有助於充分調動學生現有的知識,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也有助於實現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的交融。

(二)組織學生探究知識並形成新的知識

我從學生的生活體驗入手,運用案例等形式創設情境呈現問題,使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問題的分析與解決中主動構建知識。

在引導學生思考、體驗問題的過程中,可以使學生逐步學會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做既有利於發展學生的理解、分析、概括、想象等創新思維能力,又有利於學生表達、動手、協作等實踐能力的提高,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力求實現教學過程與教學結果並重,知識與能力並重的目標。

也正是由於這些認識來自於學生自身的體驗,因此學生不僅“懂”了,而且“信”了。從內心上認同這些觀點,進而能夠主動地內化為自己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並融入到實踐活動中去,有助於實現知、行、信的統一。

結束:

各位領導、老師們,本節課我根據高一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及其認知規律,採用直觀教學和活動探究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的“導”立足於學生的“學”,以學法為重心,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主動地參與到知識形成的整個思維過程,力求使學生在積極、愉快的課堂氛圍中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我的説課完畢,謝謝大家。

説課教師:×××中學 ×××

思想政治課説課稿5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一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三課《我為家人添歡樂》。本課通過體察家人、為父母做事等活動,讓學生學着回報家人的愛。

一、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及我對教材的理解,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將本課目標分為以下兩個:

1、知道自己是家庭的一員,有責任分擔家務。

2、能夠以自己的方式表達對父母、長輩的愛,樂意為父母長輩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二、教學重難點

一年級的學生還不能體會到父母及家人的愛更不知道怎樣去回報,因此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學生在體會到父母的愛的基礎上,能夠以自己的方式表達對父母長輩的愛,並樂意為父母長輩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難點是:能夠以自己的方式表達對父母長輩的愛,樂意為父母長輩做力所能及的事。

三、教學方法

針對學生活潑好動的特點,在教法上,我主要採用創設情景、小組合作等活動方式。

四、教學準備

為了更好的完成教學目標,孩子們將準備杯子等表演用品。我將準備調查表、向日葵評比表、以及多媒體。

五、教學過程

《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倡導教師應是學生的支持者、指導者、參與者。因此,我將本課的教學內容設計為以下五個環節:

(一)以新朋友“開心果”導入,引起興趣。

(二)學生與家長互動,讓學生更瞭解家長

(三)家人因我而歡樂

(四)我為家人添歡樂

(五)美麗的向日葵

下面我依次為大家介紹一下這五個環節具體設計及理念。

(一)以新朋友“開心果”導入,引起興趣。我首先給大家介紹一個新朋友“開心果”,由於孩子們都喜歡朋友,這樣的導入充分調動了一年級學生的積極性。我緊接着又出示:小朋友們,你們好!我是‘開心果’,你們知道我為什麼叫‘開心果’嗎?因為我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特別疼我愛我,我非常開心,整天樂哈哈的,我覺得快樂真好。所以,我也總是讓我的家人、朋友都快樂,把歡樂也帶給他們,小朋友們,你們的爸爸、媽媽愛你們嗎?你們快樂嗎?開心嗎?這個讓學生把“開心果”與家人聯繫起來,初步瞭解了“開心果”的含義。

(二)學生與家長互動,讓學生更瞭解家長。這個環節我設計讓家長與孩子共同回答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問題:

(1)請説出孩子的生日

(2)請説出爸爸、媽媽的生日

(3)請説出孩子最喜歡吃的水果

(4)請説出爸爸、媽媽最喜歡吃的水果

(5)請説出孩子最喜歡的玩具

(6)請説出爸爸、媽媽什麼時候最快樂

這樣拉近了家長與孩子之間的距離,加深了父母與孩子之間的瞭解.緊接着第六個問題我會説:我們的爸爸媽媽,因為有了聽話、可愛的你們才感到非常快樂、開心。這就是“家人因我而快樂”,引出下一環節。

(三)家人因我而歡樂。我設計了一個談話,以三八婦女節為題,我會問:在三八婦女節的時候,我們一起為媽媽做了小禮物,你們送給媽媽了嗎(學生會回答送了)我又問:你想知道你媽媽當時是怎樣的心情嗎?(請家長講)之後我會順勢引出課題:在三八婦女節的時候,同學們把自己親手製作的小禮物送給自己的媽媽,禮物雖然不貴重,但媽媽卻十分高興、激動。那我們在平時還能為家人做些什麼事使他們開心,為家人添歡樂呢?這時板書:我為家人添歡樂

(四)我為家人添歡樂《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指出:兒童是學習的主體,學生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在各種活動中通過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實現的。為此,我在第四個環節中為學生準備了一個小朋友在家的`錄像並讓學生根據這個錄像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問題:(1)爺爺悶了(2)奶奶病了(3)爸爸下班(4)媽媽洗衣服對這四個題目討論後學生可以選一組進行表演。這一環節的設計,讓學生在感受到家人無微不至的關愛時,明白了自己可以帶給家人快樂或煩惱,從而引發學生思考:我應用什麼方式使我的家人快樂,報答家人對自己的愛呢?錄像中琪琪小朋友的做法,給同學們樹立了正面的榜樣。學生]進一步懂得如何給家人帶來歡樂,突破了本節課的難點。

(五)美麗的向日葵這一環節我設計讓學生回憶為家人做的事完成美麗的向日葵.激發了學生主動為家人做事的情感。最後開心果小結:我覺得我們班的小朋友也是能給家人帶來歡樂的‘開心果’,我願意和你們交朋友。我送給你們一顆愛心,希望你們能把愛心送給你周圍的每一個人,讓我們一起生活在快樂中。

六、板書設計

根據一年級學生的特點。我設計了圖文並茂的板書。它暗示着願愛家、愛人之花開在每個學生心中。

七、教學理念

最後説一下我的設計理念。我以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為基礎,結合學生心理、生理特點,在活動中,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性與主動性。力求把教學活動與學生生活經驗相結合,在參與合作中體驗家人的愛,懂得去回報家人,使學生初步樹立了家庭責任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