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説課稿(通用10篇)

來源:文書谷 3W

作為一名老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説課稿,説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那要怎麼寫好説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説課稿,歡迎大家分享。

【熱門】説課稿(通用10篇)

説課稿 篇1

一、説教材

教材是教師上課的依據,所以把握教材十分重要。首先來談談我對教材的理解,本節課是廣東教育出版社高中信息技術第6章第一節第三課的內容,主要是讓學生知道計算機病毒的定義和特點,並且能用合適的方法預防計算機病毒。本課的學習和生活緊密相關,學生對計算機病毒既好奇又迷惑,所以,教師在講授本節課的時候,多采用舉例、聯繫生活的教學方法,吸引學生的興趣。並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讓他們自主操作。

二、説學情

隨着科技的發展,高中學生使用電腦的生活經驗已經很豐富了,雖然他們對計算機病毒可能不知道本質是什麼,但具備的生活經驗能夠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病毒的定義和特點。而且他們的思想已經接近成熟,動手操作能力也比較強了,是有能力進行討論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所以在講解查殺病毒時教師要大膽放手將課堂歸還給學生,讓他們在自主操作中獲得新知。

三、説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過程中教與學的互動目標,在本節課中具體體現在以下三點:

知識與技能:能説出計算機病毒的定義和特點,能利用合適的方法預防計算機病毒。

過程與方法:通過小組討論和動手操作的方式,學生能利用一款防病毒軟件查殺計算機病毒。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生活與信息技術的緊密聯繫,將本節課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中,會正確預防計算機病毒,從而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四、説教學重難點

本着新課程標準,吃透教材,瞭解學生特點的基礎,在本課中我將計算機病毒的特點,以及合理預防計算機病毒的方法設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而將計算機病毒的'預防及查殺確定為本課的難點。

五、説教學方法

新課改倡導自主合作探究教學,多樣性的教學方法有利於學生的學習,本節課我採用的教學方法有講授法、小組討論法、自主操作法。

六、説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首先是導入環節,我將採用設置疑問的導入方法,具體的做法是結合生活中的實際案例,提出問題“人被傳染病毒後可能會出現發燒感冒等現狀,計算機感染病毒後會出現什麼情況呢?”學生根據生活經驗,能夠回答出電腦死機、藍屏等現象,之後我會對學生的回答進行總結歸納,我們發現,計算機感染病毒後會對電腦產生一些破壞,那計算機病毒到底是什麼,又有什麼特點呢?引入這節課課題——《計算機病毒及預防》。

通過聯繫生活實例及設疑的方式,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他們的求知慾,為本節課的內容做了鋪墊。

(二)任務驅動,講授新知

在新課教學環節我會先在多媒體呈現1999年上萬台計算機受到CIH病毒感染的例子,讓學生觀看案例並且提出問題:“你們能夠發現計算機病毒具有什麼特點”學生觀看實例,能夠發現病毒會損壞數據影響、計算機使用等特點,此時我會順勢向學生講解計算機病毒的定義,並向學生強調其本質是指令或程序代碼。之後組織學生討論自己遇到過的病毒引發故障的例子並將結果填入到表中。

通過案例的形式激發學生興趣,並能將學生的經驗上升到理論高度,感知到病毒是指令或代碼的本質。通過討論自己遇到過的病毒引發故障的例子,分析原因和處理方法,初步感知病毒的特性為以後學特徵做鋪墊。

接下來我會仔細和學生一起探討計算機病毒的特點以及預防:

首先是計算機病毒的特點,教材的這一部分給出的十分的清晰,所以這個知識點我將會以強調重點,作區分的方式向學生講解各個特點之間的聯繫與區別,從而加深他們對病毒特點的理解。向學生強調損壞數據、重新啟動都屬於破壞性的表現。而表現性指計算機可能會自動彈出圖片、文字或者格式化硬盤。除此之外,隱蔽性強調的是病毒存在很長時間都不容易被發現,潛伏性更側重於潛伏時間久、傳播範圍廣。傳染性指的是像感冒病毒一樣會傳染。可觸發性更加側重於它的觸發條件,如日期、格式等。最後,非授權可執行性指的是在未得到用户允許時獲取系統的操作權。

教師通過提煉出關鍵詞的形式讓學生對病毒特性之間的區別有進一步的瞭解,加強印象。

接着是計算機病毒的預防,在本節課中,此環節的知識是本節課的難點問題。我會組織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向他們提出要求“查找常用的病毒,以及常用的殺毒軟件。並且組內相互配合,在各自電腦上安裝殺毒軟件並查殺病毒”。

教學中內容比較抽象,因此我們將在教學中利用以小組合作的形式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提升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小組交流的能力。讓他們經歷查殺病毒的過程並能夠將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促進遷移、加深印象。

(三)鞏固提升

完成教學後,為了讓學生將所學的知識和生活緊密聯繫起來,我會向學生提問:提問學生除了殺毒軟件,日常中還有哪些方法可以預防病毒帶來的危害呢?學生結合課本和生活經驗回答出:不下載來歷不明的文件,不隨意使用別人的U盤,不使用盜版軟件等。此時鼓勵學生日常使用電腦時一定要正確使用,及時預防和查殺病毒,避免電腦受到損壞,通過這種方式也有利於本節課情感目標的實現。

(四)小結作業

課程最後,我打算以提問的方式讓學生總結本文學習的主要內容。

我的作業是讓學生給家裏的電腦安裝一款殺毒軟件,並且掃描查殺電腦上的病毒。引導學生在課後的時候進行學習,將知識及時應用到生活中去,延伸本節課的教學內容。

説課稿 篇2

一、説教材

《兩小兒辯日》是九年義務教育國小語文六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第14課《文言文二則》中的第二篇文言文。它是一篇寓言故事,文章敍述古時候兩個孩子憑着自己的直覺,一個認為太陽早晨離人近,一個認為太陽在中午離人近,為此各持一端,爭持不下,就連孔子這樣博學的人也不能做出判斷,這個故事説明為了認識自然,兩小兒勇於探索,大膽質疑的品質,也説明宇宙無限,知識無窮,再博學的人也有所不知,學習是無止境的。

二、説教案

《兩小兒辯日》一課是培養學生感知文言文的好課例,因此我教授本課時訓練重點確定為:

1.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的疑難字詞,能根椐課後註釋疏通文意。

3.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兩小兒為認識自然,探索真理而善於動腦,大膽質疑的精神,及孔子謙虛謹慎,實事求是的學習態度,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

預習:

1.熟讀課文大概瞭解文意。

2.搜索關於孔子的資料(生平、言論)。

3.思考課後練習題。

三、説教法

本堂課因為是孩子們初學古文,所以在本文教學中,我主要採用的方法是讓學生樂讀趣學,自主感悟。通過藉助課後註釋理解文章,教師適當點撥,講解。重視古文的讀,要求學生讀出古文的韻味,讀懂文章的意思進行語言積累的訓練,培養學生學習古文的興趣。

四、説學法

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主要以教師的.導,學生的學習為教學主線,去營造一種教師和學生互動的學習氛圍,以接受變探究的演化形式,逐步深入,讓學生在學習中解惑,積累。從而解決出學生學習古文的困難,引導學生主動地探究學法,快樂輕鬆地學習古文。

五、説過程

(一)引導釋題,導入新課

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採用複習舊知引入新課的方法,由“辛”字入手,加部首説“辯”字導入課題,解釋“辯”字的字義,從而以“辯”字貫穿全文,讓學生明白這篇課文講的就是兩小兒辯論太陽,此時教師則引導學生再一次讀課題,然後層層深入、質疑,兩小兒辯論太陽的什麼呢?讓孩子深入思考,以此交待了學文的目的,學生帶着疑問走進課文。

(二)指導學法

由於學生學古文,較難理解,在此我讓學生充分交流初學古文的感受,從而總結出古文不好讀,不好懂,明確了學習古文的方向和目標,緊接着老師配樂範讀讓學生充分感受古文的美,學生通過傾聽總結讀法。學生自由練讀,並由此解決了古文不好讀這一難點,就是讓我們多讀,反覆讀,緊接着教師趁熱打鐵牽出古文不好懂的這一難點,學生各抒己見,自己總結出學習古文的方法,老師再一次強調出學習古文的目的就是讀懂意思,讀出韻味。

(三)依照學法逐步解文

在學生讀通順的基礎上,我進一步質疑:這篇文章到底給我們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呢?學生概述的過程中,交流孔子這一人物,為後面學習文章,揭示人文內涵,做好鋪墊,並且在學生概述故事內容的同時,又緊接着質疑:孔子在什麼情況下遇見兩小兒的?無形中對文章第一節內容就在老師質疑,學生解疑的過程中完成了學習。並在此強調“鬥”的含義,過渡到第二節的學習,明確兩小兒辯論的觀點,通過分析“也”字,重點指導學生的朗讀,由此以“辯”為主線,教師引導學生先獨立學習,後合作學習的方式,完成三四節的學習,通過抓重點字詞、分析句式、課件演示等方式,讓學生體會兩小兒辯鬥時各持的理由是那麼針鋒相對,互不相讓的,以理解促讀,讀出味道,讀懂意思,老師在這則起到的是穿針引線的作用,重點把握住了文本的內容,體現了文本的工具性。

(四)研讀課文,讀後明理

最後,我重點抓住孔子“不能決”,讓學生體會人文內涵,讓學生交流孔子的言論並結合蒐集孔子的資料,明白體會孔子實事求是的學習態度和學無止境的道理,學習兩小兒勇於探索,善於觀察,勤學好問的精神,並將兩小兒提出的問題設計成以教師提供資料,學生課後解決的方法,留給學生充分的探究空間。

(五)總結拓展,延伸課外

學古文不能只學不積累,積累什麼?積累的就是我們的學法,“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在讓學生感受古文與現代文不同的基礎上,老師總結出學習古文的方法,對學生今後學習古文打下基礎,這樣從開始學生討論學法,到教師最後總結學法,無時不體現出,我們學的主動不僅在學內容,還在學方法。也正體現老師的教是為了不教這一理念,最後佈置學生回去講故事,排課本劇的形式,加強學生對新知識的鞏固,整堂課最終做到的是以理解促讀,以讀明理的辦法,一步步紮紮實實學好古文。

六、説板書

從字數上看板書有些繁瑣,但我認為板書總是為教師的教及學生的學服務的,為了讓學生能直觀的理解,我從題眼“辯”字為主線到兩小兒辯論的觀點,理由最後結果,讓學生觀其則明文意,梳理出文本的內容。

我的這堂課中也有許多不足的地方(略,根據課堂反饋定論),但是,我最終能較好地體現了我此次課堂教學要達成的目標,就是學生要學的有收穫,而我教的要紮實,也希望各位老師能為我提出寶貴的意見。

説課稿 篇3

一、説教材:

《散步》一文是九年義務教育蘇教版八年級第二學期第五單元的一篇散文。它用一件非常普通的家庭小事“散步”“形散而神聚”地體現了一家人之間濃濃親情,唱出了一曲尊老愛幼的讚歌,讓人體驗到“生活之美”。

二、目標分析:

本單元課文的學習,要讓學生能夠整體把握內容,用心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聯繫自己的生活體驗,想想人生的大問題。另外,在學習過程中要注重對學習朗讀能力的培養。《課標》對第四學段的朗讀要求是:正確、流利、有感情。針對以上分析,我對本節課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教學目標:

1、瞭解課文內容,學習優美語言。

2、培養學習習慣。

3、培養學生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的`情感。

教學重點:

1、學習優美語言。

2、培養學生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的情感。

三、説教法

1、啟發談話,以情動人。

2、授之以漁,合作學習。

3、交流對話,開放學習。

4、鏈接生活,震撼心靈。

5、媒體輔助,增色課堂。

四、説教學程序:

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主要設計瞭如下步驟:

1、情境導課:這裏用多媒體放歌曲《我愛我家》,然後,我隨着音樂的節奏説出家庭生活中的細節。給學習奠定了學習本文的感情基調,同時,又使學生在課前自然地回想起自己家庭生活中的細節,這又為後面的教學鋪好了道路。

2、學法指導: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本節課一開始,我便教給了學生學習的方法:[閲讀(掃清文字障礙);理解(瞭解課文內容);品味(體會精彩語言);延伸(談談你的感悟)。]從而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的放矢。

3、朗讀指導:我首先讓學生自由朗讀,然後談談自己認為怎樣才能把這篇文章讀好,學生回答出最基本的之後,我接着提醒學生一些朗讀的技巧。然後由學生自由表演讀。

4、交流對話,瞭解內容,在學生前面閲讀的基礎上,教師與學生進行談話,讓學生説出課文內容,並將用媒體展示。

5、合作探究,品體語言美:在學生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我讓學生進行美點大尋蹤,找出自己認為好的名子並進行分析,在合作與品味中挖掘尊老的內涵。

6、鏈接生活,接受靈魂的洗禮。

散步之美就在於以小見大,以家庭生活的細節反映出尊老愛幼的社會美德。學習這篇課文,不僅要讓學生學到知識,更要讓學生接受靈魂的洗禮。所以,課到這裏,教師又一次的和學生進行談話,使學生回想自己的家庭生活細節,從而達到情感的共鳴。

五、説板書設計與作業佈置:

1、説板書設計

本節課與其説是知識教授課,不如説是學習方法的傳授課,故在板書設計上首先是學習方法,接着是課文內容的分析,我將本文的主要人物概括為幼小的生命、成熟的生命、衰老的生命並用箭頭表示出他們之間的關係,最後對本文的思想感情進行了歸納。

2、作業佈置

本節課的作業分三類:

1、口頭作業:求學生進一步朗讀本文,體會文章的語言美。

2、書面作業:是對學生本節課所學新知(對稱句的特點及作用)的加強與鞏固。

3、實踐作業:學了本節課,尊老愛幼不能只停在口頭上,因此,我設計了實踐作業,看公益廣告“媽媽洗腳”並給自己的親人洗一腳寫出自己的心得。

説課稿 篇4

大家好!我説課的內容是《匆匆》(黑板正中寫下課題)。下面我將從教材、教學法、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四個方面進行説課。

一、説教材

1.教材簡析

《匆匆》選自人教版國小語文教材第十二冊第一組第二課。是現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緊緊圍繞着“匆匆”二字結合作者自身生活感受説明日子匆匆易逝,以肺腑之言告誡人們要珍惜時間,給人一種難以忘懷的自然而懇切的親切感。對於國小六年級的同學來説,一方面他們即將離開國小,這篇課文能讓他們倍加珍惜這最後的一個學期;另一方面,他們即將跨入中學大門,這篇課文也更有助於他們今後的學習生活。

2.教學目標

根據本組課文的學習重點是要引導學生從閲讀的內容展開聯想以及“新課標”提倡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並重的教學理念。我將本文的教學目標設為:

(1)知識與技能目標:使學生理解文章內容,掌握“伶俐”、“徘徊”“潸潸(Shan)”等生字詞。

(2)過程與方法目標:使學生能在讀通讀懂課文的基礎上通過有感情地朗讀,引導學生理解本文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作者對時間流逝的傷感及珍惜時間的感受。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體會時間的稍縱即逝,從而明白珍惜時間,進而珍愛生命。

3.教材的重點和難點

根據國小課程標準對國小5-6年級的階段目標,結合本組課文“引導學生從閲讀的內容展開聯想”的學習重點以及散文優美、典雅的語言特點,考慮到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把“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文章內容,受到珍惜時間的教育”設為本課的教學重點;“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設為本課的教學難點。

二、説教學法

《語文課標》指出:在教學中要努力體現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提倡啟發式、討論式教學。本文文辭優美、情感濃郁,由於六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分析能力,因此,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我主要採用:自主讀悟,合作交流的方法,師生、生生互動,創設實踐語言的場景,通過朗讀,達到情感上的共鳴,用有感情朗讀貫穿全課教學。引導學生有感情的讀,邊讀邊想,讀想結合。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同時,圍繞文中的重點句子,發揮想象力,聯繫實際,理解句子的內涵,通過口語練習和放些練習的嘗試,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三、説教學過程

為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中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教學準備按以下五個環節展開:

1.導入新課

我會這樣導入:“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我們的國小生活過去了還能再回來嗎?那麼。是誰帶走了我們的往日?是誰讓我們就要和國小生活説再見?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16課《匆匆》。

2.落實基礎整體感知

(1)瞭解作者

通過課前預習知道本課的作者是誰?讓學生講講對朱自清瞭解,然後教師簡介朱自清(課題下寫上作者):

朱自清,原名自華,字佩弦。中國現代著名詩人、散文家、學者、民主戰士。他是在“五四”浪潮的推動下,走上生活道路,開始文學生涯,直到逝世。他的文學成就很高,著名的文章

有《荷塘月色》、《背影》等。《匆匆》選自他的散文集《蹤跡》。

(2)教師與學生分段讀課文。力求讀準字音,讀順句子,讀通課文。學生讀的時候教師適時正音,提醒他們注意節奏,並讓學生找出生字詞(生字詞作副板書,寫在黑板左側),本文的生字詞有:

確乎:的確。

涔涔(céncén):形容汗、淚等不斷往下流的樣子。

潸潸(shānshān):形容流淚不止的樣子。

徘徊:在一個地方來回走動。

遊絲:蜘蛛所吐的絲,飄蕩於空中,故稱遊絲。

空虛:裏面沒有什麼實在的東西,不充實。

伶伶俐俐:聰明靈活。指十分聰明。

罷了:而已。

(3)在學生對文章有了初步的感知的基礎上,再讓學生細細品讀作者的語言,看看作者是怎樣具體描寫日子的來去匆匆。並把自己喜歡的句子及讀後的感悟在小組內交流。使學生從能從整體上感知課文。

3.研讀賞析

課標中指出:閲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應該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所以在這一環節,我會讓學生自主朗讀,抓住重點詞句進行品味,探究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感悟語言文字的魅力,受到情感薰陶。

我這裏就按順序去説,所説到的也就是在師生互動中,要引導學生感悟得出的。第一自然段,你的眼前看見了哪些畫面?

教師引導:是啊,月缺月圓,花開花謝都是自然現象,是時間飛逝的痕跡,那麼你想想看作者的心裏在想些什麼?他的心情現在是怎樣的?那麼我們説説我們應該用什麼樣的語氣才能讀出作者的這種心情?作者用心寫的這篇散文,我們應該也用心靈去誦讀。

第二自然段。春去秋來,一年又一年匆匆而過,作者面對自己無意間溜走的“八千多個日子”心裏有什麼感受呢?他會説些什麼?學生想像發言,教師相機指導朗讀。

引導學生體會惋惜之情的重點句子: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為何“頭涔涔”?為何“淚潸潸”?重點指導作者對“我的手漸漸空虛”的朗讀。精讀第三自然段:我的日子到底是怎樣匆匆而逝的呢?老師和同學接力讀。

在我們的生活中,日子是在怎樣的不經意間消逝的?學生自由説,從切身體會到時光匆匆永不停息。抓住“跨、飛、溜”等動詞讀,讀完後想想自己的日子是怎樣過的,身邊的人的日子是怎樣過的?仿照課文的寫法寫幾句話。

新課標指出:教學中不僅注重讀的指導,還要進行寫的訓練。在這裏我們由讀引入寫,讓學生在讀懂作者是怎樣具體描述日子去來匆匆的基礎上,引導學生仿照本段的寫法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進行仿寫練習,通過仿寫,進一步體會時光的匆匆,進行了知識的遷移。

深入作者入內心深處讀第四自然段:面對如此匆匆而逝而又了無痕跡的日子作者覺醒了麼?他心裏在想些什麼呢?從哪兒看出來的?引導學生讀給大家聽。把覺醒讀出來。指導朗讀感受作者內心的自責,以及內心的一種淡淡的鬱悶和傷感。在學生自由説的基礎上,教師適時引導:日子除了“如輕煙”、“如薄霧”還像什麼?你能説出更美的句子嗎?在這裏以讀促寫,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

然後進一步結合文中重點句子,邊讀邊品,聯繫實際,理解重點句子的含義。

4.拓展延伸

在這裏,學生們通過品讀和想象已經瞭解了課文內容,能夠深深感受到作者對時間的匆匆流逝的無奈,可以乘勝追擊,拋出問題:同學們:通過剛才大家的分析和品讀,你感到作者此時此刻的心情是怎樣的呢?學生會説出“難過、後悔、無奈。”等一系列詞語。進而使學生明確,正是因為珍惜了時間,朱自清先生才有了這麼多的成就,正是因為珍惜了時間,朱自清的生命才會更有意義。

進而引發學生思考:你們願意在這個世界上白白走這一遭嗎?你們能讓一生中最寶貴的時光在閒聊中、嬉鬧中消磨、打發掉嗎?

並再次朗讀課文,深化主題:時光匆匆,一去不復返,好好把握,讓人生過得充實、有意義!

5.課後作業

讓學生把自己蒐集到的關於時間的文章、格言警句、詩詞讀給大家聽。通過交流討論,學生對時間的流逝也一定有了自己的感覺,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形式(可以是名言、詩歌、散文等),寫出自己最想説的話,厚集薄發,實現學語文向用語文的過渡。

四、板書設計

匆匆

朱自清

花有重開日逝去如飛

人無再少年珍惜時間

説課稿 篇5

一、説教材

《台階》是一篇以父親為描述對象的短篇小説,現被選入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冊教材。本文以父親為主要描述對象,但此文並非表現父親的作品,而是在表現一代農民形象,具有農民的老實厚道、要強、勤勞、樸實等品質外,這位父親更是一個用勞動證明自己存在價值從而贏得別人尊重的人。這一點也正是他有別於普通農民之處。另外,全文以兒子的眼光關照父親,除飽滿對父親的敬佩之情外,文字間也流露着辛酸,深沉地向着 時代呼喚,億萬農民的希望在於先進的生產力。

二、説教法

從台階與父親之間的關係切入,瞭解內容,初識人物,讓學生整體感知全文,從而帶動對全篇的深入研讀和領悟。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培養髮問精神,採用自主合作的方式深入研讀。在合作探究中相機點撥與引導,使學生更深地理解文章主題。教師在課前可讓學生反覆讀小説文本,充分地熟悉情節,避免因文章本身太長和離學生生活較遠而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畏難情緒。

三、説學法

《台階》是一篇語文平實但內涵深刻的文章,不同的人對它的主題有着不同的解讀,特別本文的主人公又是一位農民,對於八年級的學生來説,無疑是有一定難度的,但正因如此,它又是一篇研究性學習的理想教材。所以這堂課適合於採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進行學習。

四、説流程

(一)導入:由台階的圖片導入,激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再引入課文,激發學生探究的好奇。

(二)初步感知

1、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速讀課文,思考:文中寫了哪幾種台階?

2、台階是不是作者此文描述的主要對象?

(這個步驟,使學生明白全文圍繞父親與台階的關係展開,為後面的深入探討做好鋪墊)

(三)揣摩妙點

從父親與台階的關係入手進一步揣摩文章的妙處。

1、父親與三級台階的關係(由此導出父親造新台階的願望)

2、父親與九級台階的關係(由此步驟引導學生分析造台階準備的辛苦,體會造好後感覺的不自在,並最終自然引出對文章主題的探討)

(四)探究主旨

新台階造好了,父親為什麼不自在了?

(在學習思考、討論的基礎上總結:勞動是父親的生命,他用勞動證明自己的價值,贏得他人的尊重)

(五)拓展

作者帶着怎樣的情感來塑造父親的?

(讓學生從字裏行間去探尋,以朗讀後品析的方式進行,注意體會敬佩與辛酸兩重情感)

説課稿 篇6

説教材

魯迅先生曾經讚美托爾斯泰説:“天才的心誠然是博大的。”那是因為“他所愛的,所同情的就是這些——貧窮的人們。”而《窮人》這篇作品,就是是要讓每一個讀者穿越到“窮人”的靈魂深處,去品悟“窮人們”生活的貧瘠和精神的富有,從而觸摸這位文學巨匠博愛的心胸。

説目標和教法學法

執教本課我以“讀進去、想開來”的學法,引導學生體味“窮人不窮”。帶領孩子們邁向一個他們從未到達、從未領略的凝重的心靈視野,體味文學作品的語言魅力與人文內涵。

説流程

一、設疑——蕩起層層波

高年級學生已經養成了課前預習的習慣,因此我在聽取預習彙報和學生質疑後直奔主題,我也提出自己的問題:課文的哪些地方是你們沒有想到的?

這一反問喚醒和激勵了學生的閲讀潛力,學生可能會説:沒想到窮人桑娜的家裏卻是温暖而舒適的?沒有想到桑娜的丈夫也同意抱養西蒙的兩個小孩?沒有想到桑娜抱走西蒙的孩子又變得心理及其複雜?……

(學生是文本的對話者,他們的問題更有利於消除文本視野與學生視野之間的差距,使學生、文本和作者之間儘快的融合。)

二、品悟——揚起片片帆

此刻並不急於去討論和回答他們的問題,帶領他們走進窮人的家、走進窮人的內心世界。這正是本課要重點突破的兩個內容——

(一)走進窮人的家。

1.讓孩子們閲讀1~7自然段,走進桑娜和西蒙的家,讓他們用心去發現、去感受。在孩子們的靜心閲讀中,他們的感受是深刻的;在圈圈點點中他們的發現是震撼人心的。歸納起來有兩點:

第一、他們看到了:破帆、冬天的光腳、黑麪包、潮濕陰冷的小木屋、稻草鋪……這就是真實的、可以觸摸的窮人的家。整篇文章1737個字,沒有一個“窮”字,然而呈現在我們面前的無不是貧窮的寫照。

第二、他們看到的又不僅僅是“貧窮”,桑娜家裏也有温暖和舒適,西蒙家雖然籠罩着陰冷的死亡,卻有鮮活的生命同在,還有窮人最簡單的温情和母愛……

此時,我小結板書,這就是——讀進去、想開來。

2.讓我們隨着桑娜善良的腳步,走進西蒙的家:

屋子裏沒有生爐子,又潮濕又陰冷。……她的頭往後仰着,冰冷發青的臉上顯出死的寧靜,一隻蒼白堅硬的手像要抓住什麼似的,從稻草鋪上垂下來。……顯然,母親在臨死之前的時候,拿自己的衣服蓋在他們的身上,還用舊頭巾包住他們的小腳。孩子的呼吸均勻而平靜,他們睡得又香又甜。

在品讀細節的過程中,孩子們產生了一個更強烈的感受:西蒙家比桑娜家更窮、更淒涼;一個窮苦母親最簡單、最本能的追求就是讓自己的孩子暫時不要凍着,能安穩的睡着。

(選擇這段品讀的原因是:西蒙家“又潮濕又陰冷”與桑娜家“温暖而舒適”強烈對比,與“孩子睡得又香又甜”產生強烈的反差。既簡約的引導了學生感受文學語言的力量,又讓孩子們在文本的視野裏經受心靈的震撼,與作者的精神視野自然接軌。)

3.閲讀的腳步並沒有停止,我趁機引領他們進入舊俄時期,進入文本的時代背景:

“同學們,我們不妨去西蒙的鄰居家看看,不妨到桑娜的親戚家走走……你們看到的是什麼?”是吃了上頓沒下頓的煎熬,是屋漏偏逢連夜雨的無奈……學生的回答是豐富的,但無論走過多少個窮人的家,主題詞只有一個:“窮”。

(學生在“讀進去、想開來”的閲讀能力訓練中,對窮人貧瘠的生活狀態已經變成了真實的影像。喚醒、鼓舞和激勵學生進入文本,體味語言的生命動力,是閲讀教學的本質所在。)

(二)走進窮人的內心世界

1.本文的心理活動描寫就是最大的寫作特色。課文中刻畫了桑娜三次細膩的心理活動,使窮人善良、淳樸的心靈躍然紙上,並牽動每一位讀者的'心。

第一次:想的是冒着寒冷和風暴打魚深夜未歸的丈夫,是孩子還健康就沒有什麼好抱怨。

第二次:想的是去探望生病的鄰居西蒙。

第三次:想是為了7個孩子的生活和丈夫將經受更加痛苦的煎熬。

(具體教學過程在此就不再作詳細的敍述。)

(品讀桑娜“三次”細膩的心理活動,使我們再次觸摸到桑娜善良、淳樸的美好心靈。在作者的文本視野裏徹底的走了一遭,把學生的閲讀能力訓練真實、樸實進行到底。)

三、移情——劃出道道痕

當我們從文本里走出來的時候,孩子們對窮人的同情與敬佩在心裏充盈着。此刻,我輕柔的問到:“如果是你走進西蒙的家看到兩個與死人同在的小孩,你會怎樣做?”

這時,讓孩子們自由表達自己的想法,也允許他們的見解與大人的認知世界發生衝突。而我在孩子們回答的同時僅是一個欣賞者、聆聽者,這時我出示自己的課件——

1847年托爾斯泰退學回家,放棄貴族生活自己設計了平民莊園。他經常到最窮苦的村子裏給貧苦農民送茅草、修房子。1859年到1862年之間幾乎中斷了自己的文學創作,先後在自己的莊園及其附近農村為農民子弟創辦了20多所學校。1861年,托爾斯泰還擔任起調解地主與農民之間糾紛的職責,因而受到貴族農奴主的敵視。……為實現平民化的夙願,他第三次離家出走,結果再也沒能活着回來……

此刻,我們感受的不僅是托爾斯泰筆下人物的温情與善良,感受更深的是這位俄國的文學巨匠對窮人博大的愛心,對改變貧民生活的執着追求。

一場文學之旅即將結束,我還想告訴孩子們你們還沒有想到的是:托爾斯泰的墳墓至今還是一個“長方形的土堆”,沒有墓碑,沒有墓誌銘,甚至連托爾斯泰的這個名字都見不到。但是那裏卻是人間最美的、感人至深的、最温暖的墳墓。

説課稿 篇7

一、説教材

《鯨》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五年級語文上冊第三組中的一篇常識性的説明文。課文介紹了鯨的形體特點、種類和生活習性等方面的知識,在表達上運用列舉數字、作比較、舉例子、打比方等多種説明方法,對鯨的特點作了通俗的説明。因此,通過本課教學重點訓練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想,體會課文不同的表達方法,並注意把這些方法運用到自己的習作練習中去。

二、説學情

本文文字淺顯,條理清晰,融知識性與趣味性於一體,學生樂讀易懂,而且在學習這篇課文之前,重點訓練了學生“體會句子含着的意思”和“朗讀要有一定的速度”,為本課學習打下基礎。但根據經驗來看,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課文介紹了什麼”的層面上,而忽視“課文是怎樣介紹的”。因此,藉助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自主閲讀的興趣,喚起學生深入探究的慾望,便成了教學本文首要考慮的問題。

三、説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對閲讀教學的要求,結合教材特點,針對學生實際,制訂以下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

認知目標: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瞭解課文介紹的有關鯨的一些知識。

能力目標:

1、結合課文特點,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在讀中體會作者介紹鯨的説明方法。

2、培養學生收集資料,拓展科學知識的意識及能力。

情感目標:通過學習本文培養學生熱愛動物、探索動物世界的興趣。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在讀中瞭解鯨的一些知識,體會作者的説明方法,並學習運用到自己的習作實踐中去。

教學難點:理解鯨的進化過程

四、説設計理念:

1、《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要珍視學生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基於這理念,本設計力求為學生創設個性化的閲讀空間,開展多種形式的閲讀實踐活動,體現閲讀實踐中自讀、自疑、自悟、互評、合作、探索的學習過程。

2、“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這是《語言課程標準》的重要理念之一。因此,本課教學力求為學生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對話氛圍,設計多層次、多角度的讀書活動,讓學生真正的與文本對話,與文本交流,並在交流中產生成就感,使生與生、師與生之間的對話,成為自主閲讀後的深層次需求。

五、説教法

教無定法,但科學合理地運用教學方法卻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教與學達到和諧完美的統一。《鯨》是一篇科普性較強的説明性文章,如何讓學生更好地學習它,既讓學生學到有趣的動物知識,又不失去語文學科的特性,讓學生獲益更多呢?根據教材內容和教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教學這一篇課文我主要是遵循了《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合理利用遠程教育資源,把多種教法進行優化組合:

1、運用“分組合作”、“自主探究”的方法讓學生把了解鯨的知識分成幾個部分,選擇感興趣的內容進行學習研究。

2、運用自學法,小組合作學習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3、採用以讀代講法,讓學生從讀中去理解,從讀中去領悟。充分發揮了老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創設了一種愉悦民主的教學氣氛,讓學生在我的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在自主活動中,在積極思維中,達到自悟自得。

六、説學法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説過:“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教學中,不僅要教學生學會,更要教學生會學。本課時教學,我讓學生充分地讀,讀後讓他們交流、討論,然後再進行彙報,通過這些環節讓學生了解鯨的生活習性,瞭解作者的説明方法。

七、説教學過程

1、複習引入,明確學習任務:

新課標指出:“閲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上課伊始,我便讓學生回顧,通過第一課時的學習,你們瞭解了有關鯨的`那些知識?這樣,一方面檢查學生對已學的知識的掌握情況;另一方面是喚起學生的記憶,知道鯨是哺乳動物,是世界上最大的動物……,引起學生成就感的情感體驗,並以此活躍課堂的氣氛,激發同學們學習的興趣。

2、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參與研究:

接着,我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自己喜歡的問題自由組合成學習小組來共同研究,看作者是用哪些説明方法來具體介紹鯨的這些特點的。這樣做,是還給學生讀書的權利,讓他們在讀書的過程中真正地享受內容自選,問題自提,方法自選,結論自悟自得,真正的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3、品析文本,體會作者寫作方法:

新課標強調:“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在學生學完後,就讓他們進行彙報,在學習鯨的"形體"這部分內容時,我還讓學生觀看多媒體課件,以增強他們的感性認識,學生的學習熱情很高,有的學生還到講台上用自己的不同姿勢來説明鯨的形體與魚的形體的區別。在學習鯨“呼吸”“睡覺”這部分內容時,我還讓學生通過想象,然後畫出它們噴出的水柱和睡覺的樣子,這一方面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另一方面也是豐富了學生的想象力,鼓勵學生去大膽創作。最後讓學生進行交流,讓他們談談自己的收穫、感受,使學生的情感得以昇華。通過這些環節的學習,學生對鯨的知識和作者的説明方法已很明白了。

4、總結評價

在結束課文時,我安排一個評價環節,即“聽聽他人的評價,評評自己的表現”。適當的評價是一種有效的激勵措施。這一環節的設計,讓學生逐步學會聽取,學會讚賞,體會到自身的價值。

5、拓展延伸

“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富有創新活力的。”因此,我設計了這樣的結束語:“同學們,這節課雖然結束了,但我希望你們課後能像剛才一樣主動地去發現,去探究。同學們,能做到嗎?”這樣結束課文很自然地將學生的視野由課內推向課外,拓展了語文學習的空間,體現了語文學科的生活性及開放性。

八、説板書設計

板書是一節課精華的體現,這節課的板書簡潔、美觀,突出了重點和難點。

説課稿 篇8

一、説教材。

(一)説設計意圖:

撕紙活動對於孩子們來説,在動手本事方面是一種興趣比較濃厚的活動,雖然撕紙這過程在我們成人看來並不是有很大的作用,但對於孩子們來説卻能夠吸引着他們的眼球和動手操作的興趣,並且撕紙這過程,還能夠鍛鍊幼兒手指動作的靈活性,以往在小班的時候,我已觀察到孩子們在撕紙過程中的一舉一動,看到孩子們積極的興趣。於是,我經過《逛動物園》這個題材,設計了一節比較生動趣味的美術撕紙活動,並且幼兒對於各種動物也有了比較深刻的印象,然後經過動物的導出,更加增強了幼兒自主參與動手操作的興趣,所以這一活動既貼合了幼兒的年齡特點,又貼合了幼兒的現實需要。

(二)説本班幼兒情景:本班幼兒在動手操作本事方面已有了必須的操作基礎,平時在活動中經常有培養幼兒撕紙的活動。

(三)説活動目標:

根據幼兒已有的前提基礎撕、貼,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再進一步發展幼兒的動手操作本事。所以我給幼兒創設一個能使他們能夠自我大膽去動手操作的平台,讓幼兒能積極有興趣地參與,引導幼兒發揮想象,經過活動的開展來鍛鍊幼兒的手指動作靈活性。

(四)説活動重、難點:

本次活動的教學重點是讓幼兒有目的地撕紙,並經過活動的開展來鍛鍊幼兒的手指動作靈活性。教學難點是讓幼兒能大膽想象來經過撕與添加的方式表現不一樣的動物,並感受撕紙活動帶來的創意歡樂。

二、説活動準備:

為了能使本次活動能夠有目的實施開展,我做了如下的準備:

1、幼兒已有認識各種各樣的動物和有逛動物園的'經驗。

2、幼兒人手兩張紙,教師用的示範大紙張兩張,顏色紙若干張,顏色鮮豔的廣告紙。

環境準備:

1、佈置成動物園的場景:樹、草坪、池塘、動物等景象,自選柔和的音樂。

2、動物課件,投影儀、電腦。

三、説教法:

我根據幼兒的學習情景和前提基礎,在本次活動中我採用了教學直觀法、提問法、親身體驗等教學方法。

為什麼我要採用以上的這些方法呢?

採用直觀法是因為中班幼兒的年齡特徵,處於幼兒時期的思維性質,他們具有明顯的具體形象特點思維,所以我用看課件的形式直接來刺激幼兒的視覺器官,讓幼兒近距離體會動物的生動形象,並激發了幼兒學習的興趣。

採用提問法是因為提問能讓幼兒有目的地仔細觀察和啟發幼兒靈活的思維,並且也能讓幼兒更深入地理解活動的重點資料。

採用親身體驗法是因為能夠讓幼兒親自地參與到活動的環境中,活動的操作中,能夠讓幼兒有了真正實踐的感受,並且孩子經過參與,有了這次活動的經驗。

四、説學法。

幼兒在這撕貼活動中,孩子們經過觀察、參與情景遊戲的氛圍,來激發積極地參與態度,從而直接地看到了各種不一樣的動物,並且親身實踐到操作過程中,是幼兒更深入地認識動物,然後在活動中把自我喜歡的動物表現出來。

五、説活動過程。

我結合了本活動的目標和幼兒已有前提基礎,我設計了以下四個環節:

1、我以遊戲的形式導入活動,

2、經過逛動物園,導出幼兒學習操作撕與添加的方式來表現不一樣的動物。

3、引導幼兒自我操作,撕出自我喜歡的動物,並給添加上動物的眼睛、尾巴等。

4、評價小結。

一、教師以遊戲“逛動物園”導入,看課件播放的動物,激發幼兒講述激發幼兒講述的興趣。

1、播放音樂,教師帶領小朋友們進入預設的場地去逛動物園,(教師事先佈置好場地)。

2、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幼兒走進動物園,師:小朋友,此刻我們來到動物園了,你們看一看這兒會有什麼動物呢(教師利用投影儀放出各種動物圖片給幼兒觀察,如:長頸鹿、斑馬、獅子、大象等)。

二、經過逛動物園,導出幼兒學習操作撕與添加的方式來表現不一樣的動物。

1、師:問幼兒,剛剛我們去逛動物園的時候,看到了許多的動物,那小朋友最喜歡哪些動物呢?(幼兒回答有哪些)師:那此刻我們一齊來把喜歡的動物給變出來,好嗎?

2、教師出示一張紙,看看有哪位小朋友能夠變出你喜歡的小動物,教師適當給予提示,並強調紙和雙手來操作。

3、教師詳細講解並示範撕紙的方法,雙手的食指與大拇指相對捏住紙,(教師比較形象地引導幼兒:讓幼兒把大拇哥和二拇弟他們請出來,今日他們兩兄弟要來合作撕紙,然後教師示範撕一隻小兔子給幼兒看)

4、教師出示已撕下來的小兔子,請小朋友觀察一下小兔子身上還缺少了些什麼呢?經過提問幼兒,引出要給小兔子添加眼睛、尾巴等,並示範怎樣添加,(能夠撕下一小圓點的紙貼上去或用筆畫上去)

三、引導幼兒自我操作,撕出自我喜歡的動物,並給添加上動物的眼睛、尾巴等。

1、發給每個幼兒紙張、筆、膠水這些材料,引導幼兒撕出自我喜歡的動物,2、教師提醒幼兒撕的時候要用到大拇哥和二拇弟兩人來合作撕,教師巡迴指導幼兒操作。

四、評價小結:所有幼兒圍坐過來評價小朋友操作的各種不一樣動物,教師給予鼓勵幼兒。

説課稿 篇9

一、説教材

(一)教材來源、分析

《出殼了》選自人教版國小美術新課程標準二年級下冊第八課,本課教材除了從自然生命的規律發展出發,從容易理解理解的角度出發以外,也以孵化作為引子,根據生命構成的過程,延伸到創作的發生、發展、生成的過程,進而使學生能大膽聯想,創造出新穎的、表現獨特的作品來。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與概括的造型表現力。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探索生命的奧祕,啟發學生回憶與聯想小動物出殼時的情景。

2、技能目標:經過記憶和大膽的想象,用自我獨特構思的表現形式來感受生命的不屈和美麗。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熱愛生命、珍惜生命、關注生命。

(三)教學重點:用獨特的構思表現動物破殼而出的情景。

(四)教學難點:表現的自由性和不一樣種動物的特點,經過欣賞、鼓勵等多種方法解決問題。

二、説教法

依據本課的性質及學生,我主要採取“觀察——引導——啟發——創造”,以小雞出殼為線索,充分利用客觀條件,不斷採用欣賞,啟發、歸納相結合的教學方法。經過觀察活動,懂得熱愛生命、珍惜生命、關注生命,捕捉感人、美麗、生動的瞬間,表現自我的不一樣感受。

三、説學法

據教學大綱要求和教材資料的`特點,在教學中,注重指導學生

(1)觀察嘗試表演的學習方法

(2)大膽、創造的造型表現力

四、説教學程序

根據以上分析,我設計瞭如下教學流程:

(一)故事導入,瞭解生命是怎樣誕生的。

(二)在欣賞,感受小動物出殼時的情景。

(三)創新與表現

(四)欣賞與評價

下頭,我向各位詳細介紹一下我的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瞭解生命是怎樣誕生的。

每個寶寶都是媽媽經歷了十月懷胎,你們也是。在媽媽的肚子裏經歷了十個月,在出生那天,就用手腳蹬。是告訴媽媽,“我要出來了!”這天是你的生日也是媽媽受苦的一天。媽媽經歷着痛苦也享受着幸福,因為媽媽有了你這個可愛的孩子。動物也是一樣,他們有他們的方式來到這個世界。

雞蛋寶寶帶着媽媽的體温來到我們這個美麗的世界,它在雞媽媽的精心孵化下,蛋寶寶的內部慢慢地發生了變化,慢慢地變成了一隻小雞,到了第21天的時候,小雞最終破殼而出了。

(二)在欣賞,感受小動物出殼時的情景。

之後,請同學們來做做小雞從殼裏出來的樣貌。(破殼——用嘴啄開殼啄開一圈——完全破殼——掙脱卵殼——用腳伸展——步入殼外世界。)

有的很新鮮、有的很自豪、有的很嬌氣躲在媽媽的身邊、有的很友好和其它小夥伴一齊打鬧、而媽媽看到那麼多的孩子出世了,又是愛惜又是激動。

還有什麼動物是象小雞一樣從殼裏出來的?如:恐龍、企鵝,雞,鴨、鳥類、鱷魚、蛇(教師課件展示各類的動物的形象)

它們一出生最想幹什麼?比如小海龜、企鵝等等。(播放課件)

我們共同欣賞小朋友的畫。(播放課件)

小組討論、交流。

小朋友們,我們不但觀察了小動物出殼的情形,還欣賞了小朋友的作品。下頭請同學們談一談你想畫什麼?(如:小雞和雞媽媽、小鴨剛出殼的情形、小海龜奔向大海的情形。)

(三)、創作與表現

與學生探究小動物出殼的表現方法:

(1)生命自然構成的連接圖。

(2)媽媽和出生的小動物、未出生的小動物的心境。

播放以出殼為題材的美術作品,同時播放音樂,讓孩子們在視覺和聽覺的共同影響下創作出新穎的、表現獨特的作品來。

(四)、欣賞與評價

教師收起幾個學生作品(好、中、差各一件)讓大家評一評。從以下幾方面來評:造形美、色彩美、裝飾美等三個方面來品評。優秀的作品及時給予表揚,不夢想的作品讓學生自我找出不足,然後讓學生自我修改,並加以鼓勵,提醒在以後的作業中要注意克服這些缺點,揚長避短。

最終教師總結談話,鼓勵同學們熱愛生命、珍惜生命、關注生命,捕捉感人、美麗、生動的瞬間,表現自我的不一樣感受。

説課稿 篇10

一、説教材

(一)幼兒園教學大綱中指出幼兒園音樂教育的任務是:培養幼兒對音樂的興趣和愛好;重視音樂能力的培養;教給幼兒簡單的音樂技能;發揮音樂的教育作用。而音樂活動用遊戲的方式進行更能培養幼兒的音樂素質(聽覺、感受力、節奏感、表現力等)與非音樂素質(注意力、記憶力、觀察力、想象力、思維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促進幼兒身體、智力、情感、個性、社會性的和諧發展。音樂遊戲《袋鼠》是一首旋律生動活潑、富有詼諧情趣的幼兒喜聞樂見的動感教材。小班幼兒對媽媽還有一定的依賴性,他們真的希望能像小袋鼠一樣每天呆在媽媽的袋袋裏,與媽媽做遊戲。在遊戲中大灰狼的出現,增加了幼兒在遊戲中的刺激性,增添了遊戲中的情趣。

(二)教學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與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以及他們一定的表現慾望,我確立了認知、情感、能力方面的目標。其中既有獨立表達的成分,又有互相融合的一面,具體目標為:

在學會歌曲的基礎上,通過反覆感受,進一步理解音樂性質。(袋鼠的音樂:活潑好動、狼的音樂:低沉兇惡)邊玩邊學習理解音樂性質。

初步掌握音樂和動作的關係,音樂和角色形象的關係。

會聽音樂做遊戲,遵循遊戲規則。

(三)教學重點、難點

音樂遊戲活動是以遊戲的形式進行的,所以本活動的重點、難點應是在讓幼兒區分音樂動作與角色形象上的關係,並教育幼兒應遵循遊戲規則:狼被打死後,袋鼠不能動,必須等獵人檢查後宣佈“大灰狼被打死了”才能動。

為了在遊戲中充分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參與活動,我準備了充足的材料:各種小動物的叫聲磁帶、狼的音樂磁帶、兩棵大樹、狼的頭飾、槍、已學會歌曲《袋鼠》。

二、説教法、學法

(一)雙主體互動模式

當代教育論認為教育過程就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師幼互動是本活動的教法學法的.最大特點,一方面,幼兒是音樂活動的探索者、學習者和創造者,幼兒帶着對音樂的熱愛、帶着對音樂教育活動的期盼、帶着各種各樣的問題和挑戰,主動積極地參與到音樂活動中,自由地與音樂交流、大膽地表現自己對音樂的理解與體驗並主動與老師溝通汲取教師經驗獲得教師的支持、幫助與鼓勵。另一方面,教師是幼兒主動學習的引導者、支持者與促進者,也是幼兒音樂表現和藝術創造活動的發現者、欣賞者、學習者。教師帶着欣喜、期望自覺不自覺地把暗含的期望傳遞給幼兒,從而有效地激發幼兒音樂學習和探索的動機興趣,體驗音樂學習和表達的快樂及其由此引起的喜悦、實現音樂教育對幼兒情感、個性、社會性的發展作用。

(二)聽唱法

聽音樂前奏,回憶名稱,唱歌曲,啟發幼兒唱準曲調和情感。

(三)提問啟示法

提問上,注重啟發性,給予幼兒更多想象與説的空間,不束縛他們的思維,使他們有話好説,大膽表達自己的感受。

(四)激趣遊戲法

遊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它具有教育性、娛樂性、創造性。活動的第一環節引導幼兒通過遊戲《小動物叫》讓幼兒邊聽音樂邊模仿不同的小動物的動作。在第三部分幼兒邊唱《袋鼠》邊做動作時,出現狼的音樂,就好象給遊戲活動注入新的活力,激勵幼兒的藝術表現力與創造力,點燃幼兒的創造之花。

三、説教學過程

1、激發音樂模仿興趣

遊戲:《小動物叫》

幼兒邊聽音樂邊模仿不同的小動物的動作,要求動作符合節拍。

2、新授:增添對遊戲的興趣

(1)聽歌曲《袋鼠》前奏,回憶名稱。

(2)複習歌曲,啟發幼兒唱準曲調和情感。

邊唱邊做動作(兩遍):啟發幼兒創造性地做出不同的動作與表情,老師及時表揚符合歌曲內容的不同動作與表情。

(3)在玩中學做音樂遊戲。

設計意圖:採用雙主體互動模式,只要不影響同伴,幼兒可以用各種動作,隨着音樂旋律釋放表演激情,而教師始終飽含熱情,不斷髮現孩子的閃光點,並給予鼓勵,讓幼兒獲得成功感。

3、感受:狼的音樂。

(1)幼兒邊唱《袋鼠》歌曲邊做動作後馬上出現“狼”的音樂,老師立刻説:“聽!這音樂怎麼樣了?好象誰來了?”(音樂可怕,好象狼來了!)

(2)欣賞“狼”的音樂:“你怎麼聽出來音樂裏好象是狼來了?”

引導幼兒認真仔細聽音樂:“音樂怎麼樣?是快的還是慢的?你怎麼聽出音樂很可怕?”(音樂很粗、很低、很重)“小袋鼠聽到狼的音樂會怎麼樣?(躲起來)

(3)幼兒邊唱《袋鼠》歌曲邊做動作,結束後老師扮演狼出場,幼兒躲藏。

(4)幼兒邊聽大灰狼的音樂邊做大灰狼的不同動作與表情。

“怎樣才能表現出大灰狼很兇狠呢?大灰狼的眼睛怎樣?舌頭怎樣?爪子怎樣?步子是大還是小,是輕還是重?”幼兒討論後説出,老師邊哼音樂邊逐項做出小結:大灰狼眼睛瞪得大大的,舌頭伸出來,爪子張開,步子又大又重……

(5)邊聽袋鼠和狼的音樂邊做遊戲(幼兒扮演“袋鼠”,老師扮演“狼”)。

設計意圖:幼兒聽着音樂磁帶邊表演邊唱,把自己想象是一隻小袋鼠,能用自己的動作非常投入地表演起來,這種耳聞目染的薰陶,一下子就將幼兒身心帶進音樂的殿堂,羣情激動,氣氛達到高潮。

4、感受獵人打槍及狼中槍後的遊戲規則:

(1)音樂結束,獵人打槍,狼倒下。

(2)獵人檢查狼是否死了。

假如有袋鼠動了,狼就立即爬起抓住袋鼠,老師問:這隻袋鼠為什麼被狼抓住?(獵人開槍後,還沒有檢查狼是不是死了,袋鼠就動了。而這隻狼很狡猾,它裝死,實際上它還沒有死,它看見袋鼠動了,就撲過去把它捉住了)獵人隨機又開槍,將大灰狼打死。

老師旁白:“狼死了沒有,還不知道呢?小袋鼠可千萬不能動。”

獵人檢查完後,説“大灰狼被打死了!”老師帶領小袋鼠歡呼:“大灰狼被打死了!”,聽歌曲《袋鼠》高高興興回家。

5、幼兒完整玩遊戲。進一步強調遊戲規則。

6、結束部分:

“大灰狼被打死了!”“大灰狼被打死了!”,聽歌曲《袋鼠》小袋鼠跟着媽媽高高興興回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