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説課稿

來源:文書谷 4.46K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説課稿,寫説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説課稿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説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説課稿

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説課稿1

一、説教材

我所執教的內容是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下冊P76-77“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在本節課中,通過生活情境圖,引入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並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加法的意義,鼓勵學生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要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探索並掌握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地計算,加強動手操作,探索計算方法,體會算法的多樣性。因此,我把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1、知識與技能

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探索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口算的方法,理解進位加法的算理,會口算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

2、過程與方法

讓學生在學會參與數學活動的過程中,逐步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會有條理地進行思考,並能有序的表述計算過程。

通過不同形式的練習,培養學生自覺估算的意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數的計算與生活的`密切聯繫,進一步體會加法的意義。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成功感。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以及協作能力。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以及對數學的好奇心,求知慾。

本課教學重點:

使學生理解進位加法的算理,並且能有條理地表述計算的過程。

本課教學難點:

個位相加滿十要向十位進一的算理。

二、説教法學法:

1、從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及認知規律出發,設計了遊戲情境,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了學習興趣,同時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激發他們的學習慾望,讓學生按照自己的思維提出數學問題,並自己當小老師找同伴列式解答,培養了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並且,在學生自己解決已經學過的問題時,讓他們進一步體會加法的意義.

2、注重算法的多樣化。在教學活動中,對於兩位數加一位數的計算方法,教師沒有束縛學生的手腳,而是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組織學生進行自主的探索性學習,大膽地讓學生自己動腦、自己發現、自己描述,並通過小組討論、彙報等形式相互補充,尊重學生的個性,體現算法多樣化,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學得輕鬆愉快。同時關注學生的情感,在尊重學生自主的選擇的同時,引導學生的優化計算方法,增強優化算法的意識。

3、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在教學中的每一環節,我都力爭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注意到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老師擔任的是引導者的角色。如在討論算法多樣化時,我充分讓學生説出自己的觀點,只是在他們表達不清時幫助他們理清思路、説明算法,完成從具體到抽象的過程。

三、説教學設計:

本節課我安排了四個教學環節:(1)複習,談話導入。(2)自主參與,探索新知。(3)應用知識,解決問題。(4)引導學生總結全課。

第一層:複習,導入新課

1、複習學習過的加法。

2、出示主題圖,提出加法的問題。用算式表示,從而引出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

第二層:合作學習,探索新知

1、動手操作,討論算法。

2、理解算理。

(1)直觀演示,説明算理。

擺小棒:24根小棒加上9根小棒,先把4根和9根合起來是13根,再把20根和13根合起來是33根。

撥計數器:

(2)抽象方法。

師:如果沒有小棒和計數器來幫忙,看到這些算式該怎樣想呢?教師引導學生講出算理:先算4+9=13,再算20+13=33。

師:誰能把剛才的口算過程説一説?

3、討論:以上這些算式有什麼特點?(個位相加都滿十)

4、教師小結:兩位數加一位數個位相加滿十時,不論兩位數在前還是一位數在前,都先把個位上的數相加,再加整十數。(揭題:進位加法)

第三層:應用知識,解決問題

1、 “想想做做”第1題。

讓學生説説打算怎樣圈。 學生獨立填寫。 反饋學生作業、總結。

2、“想想做做”第2題。

學生計算第一組題後提問:觀察這4道題,你有什麼發現?

出示最後兩組題的部分題。談話:那你能用剛才的發現迅速地完成後面兩組算式嗎?

第四層:全課小結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你有什麼收穫?

拓展延伸,佈置作業

1、小朋友今天學會了新本領,老師帶來了兩道題想考考大家,想知道是什

麼題目嗎?(出示算式)

26+□=2□ 26+□=3□

提問:你能用今天所學的知識在□裏填上合適的數嗎?

這樣的練習不僅僅對今天什麼是進位加法學生有了明確的理解,同時也有了一定量的練習;而且這一環節還有着另一個目標,關注溝通—計算與探索規律相結合‘規律為一個加數不變,另一個加數每次大1,和也每次大1’,使得這一環節的目標不顯得單一,且加以整合。

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説課稿2

教材分析

《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蘇教版)下冊第二單元《加和減(二)》的內容。

百以內加法計算分20以內進位加法,百以內不進位加法及百以內進位加法三個階段。學生經過加和減(一)的學習,已經能夠比較熟練地口算兩位數與一位數相加(不進位),在此基礎上,教學需要進位的兩位數加一位數的加法口算。

學生分析

在學習本課內容之前,學生已明白了相同數位對齊、滿十進位的道理,如果將多樣化的學習情境呈現給學生,學生完全有可能通過知識的綜合、遷移,自主學習掌握這一新知識。

基於班級實際情況,掌握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的口算方法,能用數學語言表述口算思維過程,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這一知識目標達成並非是本班全體學生所需要,而是要通過不同形式的學習使不同水平的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得到不同的提高,引導學生饒有興趣地主動參與數學活動,讓學生在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過程中,進一步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增強數學意識,並在合作交流中能用數學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發展他們的數學思維。

下面就圍繞本節課做簡單介紹: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的計算方法,培養學生的數感。

2、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法計算,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

3、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積極思考的學習態度。

教學重點及難點:

重點:使學生掌握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的計算方法,提高學生的計算速度,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難點: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法計算,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

設計過程設計意圖及存在問題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小朋友們,你們星期天或節假日,做完作業最喜歡玩什麼?

2、哇,大家喜歡玩的東西還真不少呢!看看這三個小朋友正在玩什麼遊戲?

(演示課件:P48、主題圖)

小紅:“我有6張畫片。”

小強:“我有24張畫片。”

小蘭:“我有9張畫片。”

3、看到這幅圖,你知道了什麼?(收集信息)

4、你能提出什麼問題呢?(板書)

5、小朋友們,看看在這些問題中,哪些能用加法解決呢?你能列出算式嗎?

板書:24+6 6+9 24+9 24+6+9

5、在這些算式中,哪些是我們以前學過的?(板書結果)

6+9=15是我們以前學過的,剩下的我們這節課來解決!

二、小組合作,共同探究:

1、 計算24+6

(1) 24+6先算什麼呢?得多少?(4+6=10)

(2) 先算4+6=10,接下去該怎樣算呢?同桌互相説一説。

(3) 我們還是請小棒來幫忙,用擺小棒的方法算一算。學生擺小棒,想算法。

(4) 交流操作情況,並根據學生的回答及時演示課件。(先擺兩捆4根小棒,再擺6根,4根小棒和6根小棒合起來是10根,10根正好捆成一捆。和原來的2捆合在一起一共是3捆,是30根。)

(5)不擺小棒,誰能説一説24+6應該怎樣想?生答師板書:24+6=30

(6)學生自己自由説説算法,再指名。

仿例練習:38+2 43+7

2、 計算24+9:

(1) 你想怎樣計算24+9?小組合作,共同探究(學生仍可藉助小棒擺一擺)

(2)學生彙報算法

A:24+6=30,30+3=33

B:4+9=13,20+13=33

C:23+(1+9)=33

D:24+10=34,34-1=33

……

(3)在這些算法中,你最喜歡哪種算法?為什麼?

(4)選擇一種你自己喜歡的方法説給你的同桌聽聽。

仿例練習:34+8 46+7

3、計算24+6+9:

(1)要知道三人一共有多少張畫片,還可以怎樣列算式?

(2)板書學生寫的算式。

(3)這些算式都是把三個數相加,可老師發現在這些算式中有兩個算式列得特別好,能讓老師很快算出和是多少?你找到了嗎?(用彩筆劃出:24+6+9 6+24+9)(使學生體會把能湊成整十數的數先相加會比較快)

4、試一試:

(1)出示:8+42 5+39

三、鞏固練習,拓展延伸:

1、今天你學了什麼知識?與我們前面學的知識有什麼不同?(板書課題)

2、老師這裏,有剛才玩畫片的那三位小朋友做的題,請同學們幫他們檢查一下。(課件:判斷)

(1)小紅:25+8=23 ( )

(2)小強:47+5=97 ( )

(3)小蘭:36+7=43 ( )

錯在哪?你能幫他改正嗎?

3.小朋友們真厲害,現在我們一起來做一個摘蘋果的遊戲,大家説好不好?

遊戲規則:誰能將寫有算式的蘋果的結果,回答正確,老師就將其作為禮物送給他。

36+8 25+7 65+5 6+54 46+40 54+7 32+8 66+6

從情景入手,把“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設計成用學生自己創造問題來展開和驗證,有利於學生更好地獲得和理解計算方法。從“自己列出兩位數加一位數的算式”,再“進行分類”到“自己探究算法”。使學生在“探究算法——操作驗證——交流評價——總結算法”等一系列的活動中感受知識間的內在聯繫,同時滲透數學研究的思想方法,培養學生的探究問題的能力。

例題:教學24+6時,學生已經學過不進位的兩位數加一位數,知道應該把個數上的數相加,現在出現了個位上相加滿10的新問題,該怎樣解決呢?下邊就圍繞這個問題來探索。可以啟發學生先用小棒擺一擺,再想想該怎樣算。在學生擺小棒時,重點研究4根加6根是10根,這10根怎麼辦的問題,把10根捆成一捆,即把10個一變成1個十,再把這一捆與原先的兩捆合起來得到3捆,也就是30,利用此表象再抽象地進行數的計算,先算4+6=10,再算20+10=30。

教學24+9時,也先問學生這道題應該先算什麼,遇到了什麼新問題,使探索活動有針對性,然後啟發學生先擺小棒,再想想怎樣算,在學生操作的基礎上及時抽象出算法。教材上預測了學生可能採用的兩種算法,實際教學中可能情況更復雜些,都要讓學生交流,只要正確合理都應肯定。但是提倡第二種算法,即先算個位上的4+9=13,再算20+13=33,因為這種算法對後續的進位加法筆算的學習能發揮鋪墊作用。不過這種提倡不用強加的方式,而是通過題組練習予以引導

在本節課中,此環節有所疏漏,即設疑而未解疑,只在課前讓學生列出解決的'算式而課堂中沒能得到消化,這是教師在課堂中的把握能力還不強。

在這裏讓學生們來找出計算中的錯誤,學生能很快發現,但是不能用規範的數學語言來解釋錯誤的原因,也恰恰是體現了學生對算理的模糊性。

最後這個環節以遊戲的形式呈現,符合了兒童的年齡特點,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但是存在的較大問題是,學生往往過於急迫想要得到獎品而忽視了得到時必須做出的努力,這也就是許多小朋友高舉雙手,站起來卻回答不出問題的原因。教師在進行這個活動時應適時引導,並給予學生充分時間的思考,讓遊戲為獲得新知提供幫助,而不是為

從情景入手,把“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設計成用學生自己創造問題來展開和驗證,有利於學生更好地獲得和理解計算方法。從“自己列出兩位數加一位數的算式”,再“進行分類”到“自己探究算法”。使學生在“探究算法——操作驗證——交流評價——總結算法”等一系列的活動中感受知識間的內在聯繫,同時滲透數學研究的思想方法,培養學生的探究問題的能力。

例題教學24+6時,學生已經學過不進位的兩位數加一位數,知道應該把個數上的數相加,現在出現了個位上相加滿10的新問題,該怎樣解決呢?下邊就圍繞這個問題來探索。可以啟發學生先用小棒擺一擺,再想想該怎樣算。在學生擺小棒時,重點研究4根加6根是10根,這10根怎麼辦的問題,把10根捆成一捆,即把10個一變成1個十,再把這一捆與原先的兩捆合起來得到3捆,也就是30,利用此表象再抽象地進行數的計算,先算4+6=10,再算20+10=30。

教學24+9時,也先問學生這道題應該先算什麼,遇到了什麼新問題,使探索活動有針對性,然後啟發學生先擺小棒,再想想怎樣算,在學生操作的基礎上及時抽象出算法。教材上預測了學生可能採用的兩種算法,實際教學中可能情況更復雜些,都要讓學生交流,只要正確合理都應肯定。但是提倡第二種算法,即先算個位上的4+9=13,再算20+13=33,因為這種算法對後續的進位加法筆算的學習能發揮鋪墊作用。不過這種提倡不用強加的方式,而是通過題組練習予以引導

在本節課中,此環節有所疏漏,即設疑而未解疑,只在課前讓學生列出解決的算式而課堂中沒能得到消化,這是教師在課堂中的把握能力還不強。

在這裏讓學生們來找出計算中的錯誤,學生能很快發現,但是不能用規範的數學語言來解釋錯誤的原因,也恰恰是體現了學生對算理的模糊性。

最後這個環節以遊戲的形式呈現,符合了兒童的年齡特點,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但是存在的較大問題是,學生往往過於急迫想要得到獎品而忽視了得到時必須做出的努力,這也就是許多小朋友高舉雙手,站起來卻回答不出問題的原因。教師在進行這個活動時應適時引導,並給予學生充分時間的思考,讓遊戲為獲得新知提供幫助,而不是為遊戲而遊戲。

在本堂課中,我鼓勵學生用多種算法來計算24+9,那“算法多樣化”是否“多多益善”,是否要提供“算法最優化”?對於《課程標準》中“提倡算法多樣化”如何理解?我認為算法多樣化絕不是形式上的越多越好,而是從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發展學生數學思維的角度提出的,更深層次的目的是從逐步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自我價值觀角度提出的。為此,數學教學中算法多樣應區別於趣味數學的遊戲,應當組織學生學會從多種算法中分析、辨別出最佳或較佳的方法,當然不應是教師主觀指定的算法。最佳或較佳方法中的標準,一是簡捷方便,二是具有一般性,也就是在同類問題中均可使用,這兩條標準必須同時具備。讓學生從小就學會“多中選優,擇優費用”。同時,學生髮現自己所創造的算法被列為最佳成或較佳,在他們幼小心靈裏會萌發出自我價值,增強學習的自信心,在以後的學習中會主動挑戰自我,這才是教學改革的真諦。本節課還存在許多問題值得探討,希望各位老師能多提出一些批評和指導。

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説課稿3

一 、説教材

《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屬於蘇教版國小數學教材一年級下冊第六單元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第一課時的內容,本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20以內進位加法”和“100以內不進位加法”的基礎上學習的,又是今後學習萬以內的進位加法和四則混合運算的重要基礎。 例題以三個小朋友交流收集的畫片為題材,先教學和是整十數的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的口算,通過用小棒操作過程中將10根單根的小棒捆成一捆的演示,突出了口算中進位的算理,並引導學生有序地交流算法。在這基礎上,再教學和是非整十數的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的口算,啟發學生在算法多樣化的交流中進行有序的表達。“想想做做”第1題通過圈小棒來計算,再次鼓勵用不同算法。第2題先計算,再比較,發現規律,引導算法優化。第3題是解決實際問題,既練了口算,又培養了學生用數學的習慣和能力。

二、説學習對象

在此之前,學生已經掌握了兩位數加一位數(不進位)和兩位數加整十數的計算方法。計算能力較強。本節課學生將利用這些知識自主探究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在探究的過程中,學生可能會出現多種算法, 作為教師要積極鼓勵。

三、説教學目標

基於對教材的分析和理解,以及一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我制訂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探索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的計算方法,弄清“個位滿十,向十位進1”的算理,體會計算方法的多樣性. 並能正確地進行口算。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互相協作、獨立探索新知識的能力,體驗探索的過程。

3.情感目標:創設真實情景,初步感知數的計算和生活的聯繫,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四、説教學重點及難點:

重點:使學生掌握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的計算方法。因為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是學生第一次接觸,相對來説有一定的難度。

難點:理解進位加法的算理。由於“個位相加滿十,向十位進一”這一知識非常抽象,難以理解,因此理解“個位相加滿十,向十位進一”的算法成為了本課的難點。

五、説教法、學法

情境教學法:一年級的孩子在數學學習中,更喜歡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形象具體的直觀操作,豐富多彩的遊戲來吸引他們的注意,激起他們參與學習活動的熱情.。因此在課伊始,我設計了3個小朋友數畫片的情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動手操作法:在教學中,當部分學生提出24+6、 24+9等進位加法的時候,讓學生利用學具小棒操作,自己去探索、解決問題,再通過反饋發表不同的見解。從而有效的突破了教學難點。

歸納總結法:新課後,教師引導學生對新課前提出的學習目標進行總結,這種總結既有知識的總結,又有學習方法的總結。這樣由新課開始想學什麼到結束時回憶總結學會什麼,這種做法,對整課的教學內容起到梳理概括,畫龍點睛的作用。因此在學完新知後,我引導學生對本節課的算理進行歸納總結,讓學生學的明白,學的快樂。

總之,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本節課我採用情境教學、動手操作、歸納總結等方式,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是學生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始終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究中學習知識,激發了他們的學習熱情,培養了他們的探究能力和自主學習的意識。

六、説教學程序

圍繞教學目標,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本課時教學過程我主要分四大環節:

第一環節,複習鋪墊,導入新課:先出示一組口算題,請學生回答,並説説如24+5的計算過程,這時引出課題:前面我們已經學了兩位數加一位數的不進位加法,今天我們將繼續學習兩位數加一位數的計算。

通過複習,喚起學生對已有知識的記憶,為促進知識的遷移,學習新知作鋪墊。

第二環節,創設情境,探索新知:這裏將分三個層次來組織學生探索新知。

1.觀察情境圖,提出問題:

教材創設了三個孩子玩畫片的情境,他們分別有24張、6張、9張畫片。讓學生根據這些信息提出加法問題,並列出算式。把這些算式根據已有的認知基礎進行了分類板書,9+6,24+6,24+9,24+6+9。計算9+6時請生談談自己的算法。24+6+9可以留待學生掌握了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後再解決。

這裏通過多媒體創造出生動的生活情境中提取例題,符合學生的年齡、認知特徵,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容易為學生所感知,所接受。從學生列舉出的4個等式中篩選出這節課要學習的內容,為學生認識新知提供了背景。

2.教學24+6:

提問:24+6等於多少呢?有困難可以請小棒來幫忙,如果不需要小棒也可以直接把自己的想法寫下來。學生先獨立操作、思考,再交流。交流時先請擺小棒的學生上台邊操作邊講解:先算4+6=10,即將4根和6根小棒捆成一捆,再算10+20=30,即1捆和2捆合起來一共3捆。再請直接口算的學生交流計算過程,並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最後進行比較提升:比較擺小棒和直接口算的方法,有什麼相同之處?

這裏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自主探索算法,再討論交流,進行算法整合,確認算法,並通過動手操作解決了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

3.教學24+9:

提問:你能算出24+9的和嗎?請學生分小組討論、彙報,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算式及思考過程。這裏有不同的算法,既可以先算24+6=30,再算30+3=33;也可以先算4+9=13,再算20+13=33;還可能有先算9+1=10,再算10+23=33。教師將這幾種算法都予以肯定,並進行小結,優化算法。 這裏讓學生經歷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過程,進一步掌握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的計算方法。

4.對比總結:

觀察24+6和24+9這兩題與複習中的“24+5”一題作比較計算時有什麼不同?得出:今天學的兩位數加一位數,個位上的數相加滿十,需要向十位上進一,這種加法是進位加法,並揭示完整課題。接着請學生解決24+6+9這一題,還可請學生編出一道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的題目考考大家。

這一環節孩子們通過擺小棒自主探究解決了遇到的新問題,建構了數學知識的意義,接着又讓他們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共享學習成功的喜悦,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得到充分的發揮。使枯燥的計算學習,變得生動有趣,形象直觀了。

第三環節,鞏固深化,拓展應用:

1.先圈一圈 ,再計算(書上想想做做第1題):

讓學生圈了以後説一説為什麼要這樣圈?然後根據圈的過程算出每題的得數。

這裏要讓孩子明白兩位數與一位數相加的算理,並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再通過計算練習來進一步鞏固計算方法。並讓學生把由不同圈法表現出不同的計算思路向全組交流,在交流中體會不同算法的不同特點。

2.出示三組題(想想做做第2題):

每組都以一道20以內的進位加法帶出3道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先讓學生觀察每一組題,説説有什麼發現,再獨立完成其中第一組題,交流怎樣才能算得快。然後讓學生計算其它兩組題,看誰算得又對又快。

這裏把每組4題進行比較,通過對比,溝通20以內的進位加法與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之間的聯繫,從而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3.遊戲:

(1)小青蛙找媽媽(4人小組合作完成)。

給學生每人發一張小青蛙算式卡片,請他們小組合作根據卡片上的算式算出得數,然後請學生把得數相同的貼到黑板上相應的青蛙媽媽下面。

(2)出卡片遊戲(同桌2人小組合作完成)。

先由第一人隨機出2張數卡,表示個位或十位上的數,如43;再由第二人隨機出1張數卡,如8;然後兩人搶答出得數並做記錄,43+8=51。答的又多有對的就可以搶到一顆智慧星。

這裏設計生動有趣的遊戲練習,一方面培養學生的口算能力、反應能力和合作精神,另一方面這樣的遊戲活動符合一年級小朋友的愛玩、注意力易分散的心理特徵,讓他們在動中學,玩中學,使他們對新知的認識昇華一步,進而形成技能。

4.創設購物情境,拓展應用:

多媒體顯示玩具商店一些玩具及價格:玩具熊9元,玩具娃娃16元,小汽車25元,皮球4元,積木38元。三個孩子分別購買了不同的物品,請學生幫助他們計算各自應付的價錢,並交流彙報;接着提出一個開放的問題:小朋友,你還想買什麼,應付多少元。先小組交流自己的想法,再指名彙報。這樣安排不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還進一步鞏固了本課所學知識。

第四環節,課堂小結:

師:今天我們計算的題目和以前計算的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題目有什麼不同?(個位相加滿十了)這樣的加法叫什麼?(進位加法)

師:進位加法的得數有什麼特點?(原來十位上的數增加了1)為什麼?(個位相加滿十了,送給十位1個十,所以十位上的數就多了1個)讓學生自己説説。

在整節課的教學中,我沒有把計算方法簡單教給學生,而是力求在生動的情景中讓每個孩子根據自身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主動加以建構,親身探索了算法的過程,理解了“個位相加滿十,向十位進1”的算法,體會計算方法的多樣性。孩子們在這節課中將通過操作實踐,討論交流等學習方法,輕鬆愉快的學習新知。

七、説教學評價

在課堂上可以通過學生的回答,練習的情況來評估本節課的目標是否達成,課後可以讓學生練習一些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的題目來判斷目標達成的程度。

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説課稿4

一、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

《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蘇教版)下冊第六單元《加和減(二)》的第一課時。

2、教材分析:

《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是在學生能比較熟練地口算100以內不進位加法的基礎上學習的,先教學和是整十數的(特殊情況),再教學和是非整十數的(一般情況)。突出了進位的基本原理是“10個一是十”,有利於學生依據已有的數學知識理解“滿10進一”的操作方法。在此基礎上教學計算的一般情況,就能把進位的原理、方法靈活地應用到各個具體的計算中去,逐漸形成相應的計算技能。

3、學情分析:

在此之前,學生已經掌握了兩位數加一位數(不進位)和兩位數加整十數的計算方法。本節課學生將利用這些所學,通過知識的綜合、遷移,自主探究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由於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每位學生所用的時間長短和方法會有所不同,需要老師的點撥、引導和積極鼓勵。

4、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讓學生經歷探索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的計算方法,理解進位的原理,能比較熟練的口算兩位數加一位數的加法。

(2)能力目標:初步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運用知識遷移的學習能力。

(3)情感目標:在師生活動交流中,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獲得成功體驗,增強學習信心。

教學重點:使全體學生掌握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的口算方法。

教學難點: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是非整十數)的算法多樣化及優化。

二、教法學法

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而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作用是組織活動,關注活動中的學生,使學生在數學思想方法遷移過程中,探索性地解決新問題,親歷探索的過程。情境教學法、操作法、發現法是我本節課採用的教學方法和手段。

一年級的孩子在數學學習中,他們更喜歡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形象具體的直觀操作,豐富多彩的活動來吸引他們的注意,激起他們參與學習活動的熱情。孩子們在這節課中將通過操作實踐,觀察分析,合作探究等學習方法,主動參與獲取知識的過程。

通過學生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教學環節,為學習提供主動參與、自主探究的機會。通過語言表達、邊擺邊説的教學環節,從中體驗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的口算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體驗成功的快樂。

三、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複習鋪墊

課前兩分鐘先進行20以內進位加法和兩位數加整十數、一位數的口算訓練,並複習24+3的口算方法是:先算4+3=7,再算20+7=27。通過複習,有效喚醒學生對舊知的記憶,為促進知識的遷移,學習新知作鋪墊。

第二環節,探索新知

1、創設情境

利用主題圖,創設三個小朋友交流收集畫片的情境,學生主動蒐集信息:小明有9張畫片,小亮有24張畫片,小紅有6張畫片。請學生選擇其中的兩個條件,提出加法問題。指名回答時,老師將學生所選的兩個條件進行連線,滲透既不重複也不遺漏的有序思考思想,並依次進行板書:9+6,24+6,24+9。哪一題算起來最簡單?6+9=15最簡單,另外兩題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兩位數加一位數。

2、教學例1

24+6的得數是多少?估計有不少學生已經會算了,得數是30,這時可以充分利用學優生的資源,提出關鍵問題:24的十位上是2,表示2個十,加上6等於30,2個十變成了3個十,這是怎麼回事?哪位小朋友能來當小老師,用小棒來説明,為什麼會多出來1個十?因為4根小棒和6根小棒合起來是10根小棒,10根小棒要捆成1捆。如果沒有了小棒的幫助,你能不能來説説24+6的思考過程,先算4+6=10,再算20+10=30,接着組織全班各種形式來説思考過程。最後進行對比小結,24+6和剛才的24+3有什麼不同?完整揭示課題——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

教學例1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自主探索算法,再討論交流,確認算法,並通過實物操作演示來突破本節課的重點難點。

3、教學例2

剛才我們計算了24+6=30,現在請你來估計一下,24+9的得數是幾十多?説説你的理由。得數到底是三十幾呢?提出關鍵問題:先算什麼?先算4+9=13,再算什麼?再算20+13=33。哪位小朋友能用小棒來驗證、解釋一下我們剛才的思考方法。接着組織全班各種形式來説思考過程。

除了這種方法外,還有不一樣的方法嗎?也可以用小棒來把你的方法介紹給大家。估計可能有的方法:一種是,從9根中拿出6根和24根合起來湊成30根,先算24+6=30,再算30+3=33;另一種是,從24根中拿出1根和9根合起來湊成10根,先算1+9=10,再算23+10=33。三種方法,你最喜歡哪一種方法?老師最喜歡第一種方法,在下面的做題過程中,你會越來越感覺到它的優點。

各種算法都要鼓勵,但“個位加個位”的方法思路更好些。它有三個優點:一是和不進位的兩位數加一位數以及24+6的思路是一致的,相對穩定的思路易於學生掌握;二是已經熟練掌握的20以內進位加法口算,能支持這種思路的運行;三是與筆算法則一致,有利於以後豎式計算的教學。所以,在練習中要逐步優化這一種算法。

4、對比小結

觀察24+6和24+9兩題,有什麼相同和不同,都是進位加法,以前學的24+3是不進位加法。

第三環節,鞏固深化

1、先圈一圈,再計算

先圈一圈,幫助學生明白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的算理,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通過寫思考過程來進一步鞏固算法。請學生把不同圈法表現出的不同思考過程進行全班交流,提醒孩子注意思考過程應與圈的方法相對應。

2、算一算,比一比

三組題,每組都以一道20以內進位加法帶出3道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通過對比,溝通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繫,讓學生體會到一位數加一位數是基礎,是兩位數加一位數的第一步計算;二是引導優化算法。

3、拓展應用

這一題,題目已知信息多,要解決的問題多,思考過程比較複雜。要根據問題找到畫面中的人,再閲讀他説的話,再從貨攤上找到他所購買的商品及對應的價格,才能列式計算。題目更接近生活現實,增加蒐集信息和整合信息的難度,增加問題的挑戰性,提供更多獨立思考的機會,以不斷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第四環節,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知識?方法是?

在整節課的教學中,我沒有把計算方法簡單教給孩子,而是力求在生動的情景中讓每個孩子根據自身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主動加以建構,親身探索了算法的過程,理解了“個位相加滿十,向十位進1”的算法,體會計算方法的多樣性。孩子們在這節課中將通過操作實踐,觀察分析,合作探究等學習方法,輕鬆愉快的學習新知。

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説課稿5

一、説教材:

本節內容既是20以內數的加法和100以內數的不進位加法的進一步發展,也是學習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法的基礎。探索計算方法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教科書通過“圖書館”這一生活情境,提出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問題,並且先借助直觀模型,呈現了三種解決問題的思路,然後是豎式的算法。對於國小一年級的學生,他們第一次接觸進位加法,理解起來會有一定難度,這就需要在課堂中通過動手操作、實物演示加強理解,但豎式的計算方法始終是計算的重要方法,因此本課中優化算法的同時要強化豎式計算方法。

二、説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在具體情境中,通過操作探索並掌握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

數學思考:初步體會計算方法的多樣化,理解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法的豎式計算算理。

問題解決:進一步體會加法的意義,感受數的運算與生活的密切聯繫,並能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有關的簡單實際問題。

情感態度: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鼓勵交流、學會傾聽,從而提高數學學習效率。

三、説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探索出多種計算方法並掌握筆算加法的計算法則。

教學難點:

對多樣化算法進行優化,理解“滿十進一”的算理,正確完成計算。

四:説設計理念:

新《課標》對運算能力提出的要求是:培養運算能力有助於學生理解運算的算理,尋求合理簡潔的運算途徑解決問題。基於此,本課教學中我努力運用實物建構算理、運用算理溝通算法,突出豎式算法這種簡潔的運算途徑,同時凸顯計算課教學中以練習為本的特色,力爭通過多樣的練習達到提升學生運算能力的作用。

五、説教學過程:

整個教學過程,我將其分為六個環節:

1、完成習題,複習鋪墊;

2、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3、建構算理,探究算法;

4、算法優化,小結提升;

5、運用新知,解決問題;

6、全課小結,課外延伸。

下面我就以教學過程當中這六個環節為主線,來講解本節課的具體實踐,首先是第一個環節完成習題,複習鋪墊。在這一環節,我準備出示2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兩位數加減兩位數(不進位)的豎式計算兩類習題,目的在於引導學生回顧“湊十法”的計算方法和豎式計算的格式,為後面的新知學習做足鋪墊。

第二個環節是創設情境、提出問題,在這一環節中,我主要是藉助教材主情境圖,引導學生觀察,説説從圖中發現了哪些數學信息,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這個過程學生可能會提出很多不同的問題,我將從中選擇出適合本課解決的進位加法問題出示,指名列示。

第三個環節是建構算理、探究算法,在這個環節中,第一步:我讓同學們獨立思考算法,試算28+4=(),第二步:組織學生組內交流算法,對每種算法進行評價。第三步再全班同學交流算法。學生可能用直觀模型操作:比如擺小棒、擺方塊、撥計數器,也可能口算,也可能列豎式等。不管彙報的.是哪種算法,一定要讓他們説出算理。如果説到列豎式這種算法,結合學生的口答及時板書,並強調“滿十進一”的計算法則。這個環節的設計是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讓他們進行自主的探索性學習,大膽地讓學生自己動腦、自己發現、自己描述,並通過小組討論、彙報等形式相互補充,尊重了學生的個性,體現了算法的多樣化,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學得輕鬆愉快。這一環節後完成“練一練”第1題,幫助學生鞏固“圈一圈”的方法,強化“滿十進一”的認識。

第四個環節是算法優化、小結提升,在學生交流各種算法後,再讓學生比較一下:“這些方法中有沒有相同的地方?”這裏運用多媒體動態演示,將擺小棒、撥計數器和豎式計算聯繫起來,加強對算理的理解。接着再提出問題:“你喜歡哪種計算方法,為什麼?”引導學生髮現豎式算法的簡潔方便。這樣做是為了關注學生的情感,既尊重了學生自主的選擇,又增強學生的優化計算方法的意識,同時還強化了豎式計算的算法。這一環節後完成“練一練”第2題,及時鞏固豎式算法。

第五個環節是運用新知、解決問題。首先出示的是教材68頁在圖書館這一主情境圖下的第二個問題。鼓勵學生運用剛學的方法解決這個問題,指名板書,集體訂正,再次鞏固豎式算法中“相同數位對齊、滿十進一”的要點。然後請學生獨立完成練一練第三題。這裏是在練習的過程中讓學生感知數學與生活的聯繫,並通過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最後一個環節是全課總結,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你有什麼收穫?有什麼想法?你自己這節課表現得怎麼樣?學了本節課後,請你試着用本節課所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學生的自評,既關注學到了什麼,又關注是否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活動的學習,以及對學習數學的興趣。另外還引導學生把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用所學的知識解決一些生活問題,培養學生自覺運用數學解決日常生活中問題的意識。

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説課稿6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一課時“兩位數加整十數、一位數的不進位加法”。這部分教材是在整十數加整十數、整十數加一位數的基礎上安排的。這部分內容的學習又為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的口算和兩位數加兩位數的筆算打基礎。例題通過分別求大客車和中巴車、大客車和小轎車一共有多少座位這兩個實際問題,使學生從心理上喜歡接受這些計算並迅速進入思考算法的狀態。然後教材分別以學生自己探索的形式呈現了多種算法,大致有三個層面:一個層面是通過有序的數數獲得相加的和;第二個層面是通過物化活動,用學具擺一擺、撥一撥獲得結果;第三個層面是運用數的組成,把新口算轉化成已經掌握的口算。為了幫助學生理解並掌握口算方法,防止混淆,教材還安排兩位數加整十數與兩位數加一位數的算法比較,藉以滲透個位上的數與個位上的數相加、十位上的數與十位上的數相加的思想。“想想做做”第1—3題分三個層次:第1題用算珠撥一撥並説出結果,把形象的動作計算與抽象的思維計算結合起來理解算法;第2題使學生通過對比練習進一步體會兩位數加整十數與兩位數加一位數的不同點,進一步掌握算法,鞏固算法;第3題應用新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本課的教學重點是使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兩位數加整十數、一位數的口算方法。難點是比較例題裏兩道題計算方法的不同點,關鍵是領悟相同數位的數相加的原理。

基於對教材的分析和理解,以及一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我制訂了以下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探索兩位數加整十數、兩位數加一位數不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的過程,掌握這些加法的口算方法。

2、讓學生在動手操作、概括算理、形成算法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主動合作意識,發展學生的概括推理和比較能力。

3、學生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激發起學好數學的信心。

圍繞教學目標,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學過程我分四大環節: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媒體演示:停車場相繼開來大客車、中巴車、和小轎車。分別向小朋友們問好並自我介紹:大客車有45個座位、中巴車有30個座位、小轎車有3個座位。引導學生觀察情境圖,設問:你能提出哪些用加法計算的問題?怎樣列式?

通過創設生活情境引入例題,學生從中收集信息,積極主動地提出用加法計算的問題,使學生產生了解決問題的興趣,主動地探求新知。

第二環節,自主探索,領悟算法:這一環節分為三個層次來組織教學:

第一層,教學45+30(兩位數加整十數):

1、提問:你們知道45+30=多少?我先讓學生用小棒和計數器進行操作,然後學生自我探索算法,然後分組交流計算方法。

2、再全班彙總算法,交流時邊媒體演示邊請學生講解:先將4捆小棒和3捆小棒合

起來,先算40+30=70,再把7捆小棒和5根小棒合起來,再算70+5=75,最後再請學生

複述一下計算過程。教師板書計算過程。

3、整理算法:這些算法有什麼共同的特點?學生討論後交流:不管十個十個數,還是擺小棒,或者是撥計數器,都是要把30和40相加,再加上原來個位上的5,得75。

4、學生練習:36+20 30+56 33+50

學生口算並説説是怎麼算的。

這一層次主要是通過引導學生探索,交流45+30各種算法,從動手操作教具,到脱離實物思考,使學生明確十位上的數和十位上的數相加的`道理,培養了學生觀察、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二層,教學45+3(兩位數加一位數的不進位加法)

1、談話:根據剛才的口算,你能很快想出45+3怎樣算嗎?

2、學生通過動手操作,來交流算法。

3、教師整理算法,媒體邊演示操作過程邊讓學生説出計算方法,5和3想加等於8,再40和8合起來是48。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5+3=8,40+8=48,強調個位上的數和個位上的數相加。

4、學生練習:65+2 3+56 26+3

學生口算並説説是怎麼算的。

老師協助學生整理並演示思考過程,幫助學生進行計算方法與策略的遷移,進一步理解了幾個一和幾個一相加,提高了學生的計算類推能力。

第三層,比較45+30和45+3

提問:這兩題在計算時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學生小組內交流,再師生共同得出:個位上的數和個位上的數相加,十位上的數和十位上的數相加。

通過兩道題計算方法的對比,使學生能夠發現、比較出兩位數加整十數、兩位數加一位數計算方法的區別,進一步理解相同數位上的數相加的原理,突破了難點,開闊了學生的思維,建立了新的認知結構。

第三環節,鞏固深化,應用算法:這裏我設計了三個層次的練習,第1個是基本練習(直接口算),進一步鞏固口算方法。第2個練習是遊戲——給燕子找窩(學生帶頭飾,根據卡片上題目的得數找相應得窩)。引發學生參與的興趣,提高計算正確率。第3個練習時應用練習(觀察情境圖,提出問題,然後解決問題)旨在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整個練習層次分明,層層遞進,形式多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興趣,鞏固了所學知識,而且訓練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第四環節,課堂小結,激勵評價:“這節課大家學得很專心,投入,獲得了不少的新知識,請小朋友談談你自己的收穫好嗎?”通過學生談收穫,師生共同總結全課,不僅使學生對本課所學的知識有一個梳理的過程,而且培養了學生總結歸納的能力。

本課教學我力求以學生為本,讓他們在創設的生活情境下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然後通過動手實踐、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構建新的認知結構。

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説課稿7

一、教學內容

我這節課上的是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的內容:兩位數加整十數、兩位數加一位數不進位的口算;教材第61頁。書上先安排了兩位數加整十數,接着安排兩位數加一位數。這節課的內容是後面學習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進位)基礎。

二、分析教材

教材首先安排了兩位數加整十數,接着安排兩位數加一位數。例題通過分別求數學課本有多少本和一包語文課本和一包數學課本一共有多少本這兩個實際問題,使學生從心理上喜歡接受這些計算並迅速進入思考算法的狀態。然後教材分別以學生自己探索的形式呈現了多種算法,教學兩位數加整十數、一位數的例題,是從不同的兩種課本求一共有多少本這種實際問題引出。教材遵循了由具體到抽象的原則。先讓學生提出自己感興趣的數學問題,在計算的問題情境中讓學生交流計算方法,讓學生運用獲得的方法進行口算,體現了知識的形成過程。

為了幫助學生理解並掌握算法。防止混淆,教材還組織學生討論“計算35+30和35+3有什麼不同?”這種對比,有助於突出相同數位的數相加,即幾個十和幾個十相加,幾個一和幾個一相加,幫助學生更清楚的建立數位的概念,減少計算中的錯誤。

三、教學過程

在教學新課前,我提前讓學生對新課進行了預習並對舊知識進行復習,為學習新知識做準備。

在教學例題時,先學生回憶了預習時在主題圖上獲得的數學信息並進行歸納,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思維和喜好提出數學問題問題,並讓學生運用昨天學習的方法對自己提出的問題進行分析然後列式計算。在教學35+30的計算方法時,我讓學生自己當小老師,我來當學生在學生講解到比較關鍵的`時候我以學生德身份提出問題,這時全班的學習積極性都被調動起來,很多同學都説了了自己的算法,雖然有的同學總結的不是很好,但是通過這一方法大大鍛鍊了學生總結,表達的能力也提高了學習積極性。

有了前邊當小老師的鋪墊在教學35+3的計算過程時學生的學習情緒很高,我順勢讓同桌討論各自的算法並進行總結髮言,看誰的方法更簡便更科學。到此學生更加深了對“相同數位上的數相加”的認識,進一步理解兩位數加整十數和兩位數加一位數的算法。

我還組織學生討論“35+30和35+3的算式和計算方法各有什麼不同?”通過這種對比,有助於突出相同數位的數相加,即幾個十和幾個十相加,幾個一和幾個一相加,幫助學生更清楚的建立數位的概念,減少計算中的錯誤。

“這節課大家學得很專心,投入,獲得了不少的新知識,請小朋友談談你自己的收穫好嗎?”通過學生談收穫,師生共同總結全課,不僅使學生對本課所學的知識有一個梳理的過程,而且培養了學生總結歸納的能力。

本課教學我力求以學生為本,讓他們在創設的生活情境下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然後通過動手實踐、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構建新的認知結構。達到師生和諧相處和知識的滲透是潤如細無聲的境界。

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説課稿8

【説教材】

(一)教材分析:

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不進位加法)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內容。兩位數加一位數(不進位加法)的基礎是整十數加一位數和10以內的加法,兩位數加整十數的基礎是整十數加整十數加和整十數加一位數,而這些已在前一課時學習過,所以,這節着重解決相同數位的數相加的問題,它也是後面學習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基礎。

本節課的內容是第六單元的第2小節“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中的內容,包括兩位數加一位數(不進位)、兩位數加整十數;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有兩個例題,共用3節課完成。本節課是第一節,主要讓學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教材把加一位數與整十數對比集中編排,其目的是讓學生加深對相同單位的數才能直接加減的算理認識,為後面學習兩位數加減兩位數打基礎。

教材的設計遵循了從具體到抽象的原則。先讓學生在計算問題的情境中,動手操作、動腦想、討論交流探討不同的計算方法,再讓學生運用獲得的方法進行口算,體現了知識的形成過程,有利於培養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練習設計注意專項與綜合訓練相結合,注意變換形式,突出正確率。這些都是我們教學中值得借鑑的。

(二)教學目標:

1、通過擺小棒,使學生理解算理,掌握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的計算方法。

2、培養學生初步的操作能力,表達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

3、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意識。

教學重點:掌握“兩位數加一位數、整十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兩位數加一位數、整十數”的算理。

【説學生】

學生已具備了學習本節課內容的基礎:整十數加一位數,10以內的加法和20以內的加法以及剛學習的整十數加整十數。學生能夠自主解決本節課的新問題。只是學生由於個體的差異性,所用的時間長短與方法會有所不同,需要老師的點撥與引導,同時大多數學生很難認識到“相同單位的數才能相加”這一算理層面上來。

【説教法學法】

本節課我採用的教學方法有:直觀操作法、小組合作、演示法。主要是考慮到一年級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採用他們易於接受的方法和手段,從易到難,把抽象的知識形象化。

【説教學流程】

1、複習引入、揭示課題

讓學生在一個輕鬆,熟悉的環境下學習,對學過的`知識和新知可以作出比較。

2、動手操作、探索新知

(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創造性地使用教科書,變“教”教科書為“用”教科書,創設學生比較熟悉的開學發書為情景,充分了“數學生活化”的新理念,讓學生感到數學來源於生活,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愛好。)

(1)、學習:35 + 3的算法。

(2)、學習35 + 30的算法。

(3)、比較35 + 3和35 + 30的算法有什麼不同。

(體現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新理念。在呈現了學生熟悉的情境之後,放手讓學生從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然後讓學生自己去探索、操作、交流、彙報、從而解決問題,總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整節課,學生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思維。提倡算法的多樣化,在尊重學生自主選擇的前提下,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問題,而不再是把我們所謂的“最簡便的方法”強加給學生。)

3、分層練習、鞏固提高

(1)教材61頁“做一做”

學生獨立完成,叫學生上黑板做,集體訂正。

(2)提高題

(3)拓展題。

(設計了的練習形式,使每個學生都躍躍欲試,想盡快進入這次挑戰。每個練習題的設計符合兒童情趣,貼近兒童生活,在鞏固知識的同時,也鍛鍊了能力,做到自我評價以及肯定他人的意識。)

四、課堂小結

回憶這節課,你對自己的表現滿意嗎?哪位同學表現好,好在哪兒?你最大的收穫是什麼?

(這樣小結有利於學生鞏固本節課的重點,大大培養了學生的自信心,激勵他們更好地學好數學知識。培養學生進行自我肯定和他人肯定的意識)

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説課稿9

一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蘇教版)一年級下冊第六單元《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

2、教材簡析

《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是在學生掌握了“20以內進位加法”和“100以內不進位加法”的基礎上學習的,是今後學習萬以內的進位加法和四則混合運算的重要基礎。教材提供的情景是由學生身邊的活動實例引出計算問題,並呈現了兩種計算方法,設計有擺小棒和交流計算方法的內容,讓學生通過動手、動口的學習活動,理解、掌握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的計算方法。算法的多樣化,增加了學生思維的含量,給學生提供了創新的機會。

在此之前,學生已經掌握了兩位數加一位數(不進位)和兩位數加整十數的計算方法。計算能力較強。

3、學情分析

在此之前,學生已經掌握了兩位數加一位數(不進位)和兩位數加整十數的計算方法。計算能力較強。本節課學生將利用這些知識自主探究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在探究的過程中,學生可能會出現多種算法,作為教師要積極鼓勵。

4、教學目標

結合學生的實際,根據學段目標及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讓學生經歷探索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的計算方法,理解進位的原理,能比較熟練的口算兩位數加一位數的加法。

(2)能力目標:初步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運用知識遷移的學習能力。

(3)情感目標: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理解、掌握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法的口算方法。

二、教法學法

1、説教法

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而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作用是組織發現活動,關注活動中的學生,使學生在探索中學習新知,親歷探索過程。

情景教學法操作實驗法發現法成為了我本節課的採用的教學方法和手段。

2、説學法

一年級的孩子在數學學習中,他們更喜歡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形象具體的直觀操作,豐富多彩的遊戲來吸引他們的注意,激起他們參與學習活動的熱情.

孩子們在這節課中將通過操作實踐,觀察分析,合作探究等學習方法,主動參與獲取知識的過程。

三、説教學過程

圍繞教學目標,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本課時教學過程我分四大環節:

第一環節,複習鋪墊,導入新課:我先出示一組口算題,請學生回答,並説説24+5的計算過程,這是我就説:前面我們已經學了兩位數加一位數的不進位加法,今天我們將繼續學習兩位數加一位數的計算。

通過複習,喚起學生對已有知識的記憶,為促進知識的遷移,學習新知作鋪墊。第二環節,創設情境,探索新知:這裏將分三個層次來組織學生探索新知.

1、觀察畫面,提出問題:

教材創設了三個孩子玩畫片的情境,他們分別有24張、6張、9張畫片。讓學生根據這些信息提出加法問題,並列出算式。把這些算式根據已有認知基礎進行了分類板書,9+6,24+6,24+9,24+6+9.計算9+6時請生談談自己的算法。24+6+9可以留待學生掌握了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後再解決。這裏通過多媒體創造出生動的生活情境中提取例題,符合學生的年齡、認知特徵,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容易為學生所感知,所接受。從學生列舉出的4個等式中篩選出這節課要學習的內容,為學生認識新知提供了背景。

2、教學24+6:

提問:24+6等於多少呢?有困難可以請小棒來幫忙。學生先獨立操作、思考,再交流。交流時可請學生上台邊操作邊講解、述:先算4+6=10,即將4根和6根小棒捆成一捆,再算10+20=30,即1捆和2捆合起來一共3捆。最後再請學生複述一下計算過程。

這裏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自主探索算法,再討論交流,進行算法整合,確認算法,並通過動手操作解決了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

3、教學24+9:

提問:你能算出24+9的和嗎?請學生分小組討論,先擺小棒,再討論算法,接着請學生邊演示邊講述計算過程。這裏有不同的算法,既可以先算24+6=30,再算30+3=33;也可以先算4+9=13,再算20+13=33。教師將這兩種算法都予以肯定。這裏讓學生經歷動手操作—感性認識—理性認識過程,進一步掌握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的計算方法。

4、對比總結:

觀察24+6和24+9這兩題與複習中的“24+5”一題作比較計算時有什麼不同?得出:今天學的兩位數加一位數,個位上的數相加滿十,需要向十位上進一,這種加法是進位加法,並揭示課題。接着請學生解決24+6+9這一題。

這一環節孩子們通過擺小棒自主探究解決了遇到的新問題,建構了數學知識的意義,接着又讓他們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共享學習成功的喜悦,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得到充分的發揮。使枯燥的計算學習,變得生動有趣,形象直觀了。

第三環節,鞏固深化,拓展應用:

1 、先圈一圈,再計算:

讓孩子圈了以後説一説為什麼要這樣圈?然後根據圈的過程算出每題的得數.讓孩子明白兩位數與一位數相加的算理,並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再通過計算練習來進一步鞏固計算方法。讓學生把由不同圈法表現出不同的計算思路向全組交流,在交流中體會不同算法的不同特點。

2、出示三組題,每組都以一道20以內的進位加法帶出3道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學生先獨立計算,再把每組4題進行比較,通過對比,溝通20以內的進位加法與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之間的聯繫,從而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3、創設購物情境,拓展應用:

在大屏幕上用多媒體顯示玩具商店一些玩具及價格:玩具熊9元,玩具娃娃16元,小汽車25元,皮球4元,積木38元。三個孩子分別購買了不同的物品,請學生幫助他們計算各自應付的價錢。這樣安排不但激發了孩子的學習熱情,也進一步鞏固了本課所學知識

第四環節,課堂小結:

師:今天我們計算的題目和以前計算的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題目有什麼不同?(個位相加滿十了)這樣的加法叫什麼?(進位加法)

師:進位加法的得數有什麼特點?(原來十位上的數增加了1)為什麼?(個位相加滿十了,送給十位1個十,所以十位上的數就多了1個)讓學生自己説説。

在整節課的教學中,我沒有把計算方法簡單教給孩子,而是力求在生動的情景中讓每個孩子根據自身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主動加以建構,親身探索了算法的過程,理解了“個位相加滿十,向十位進1”的算法,體會計算方法的多樣性。孩子們在這節課中將通過操作實踐,觀察分析,合作探究等學習方法,輕鬆愉快的學習新知。

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説課稿10

教學目標;

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懂得不進位的兩位數加一位數和兩位數加整十數的方法,能分清兩位數加一位數或整十數的不同計算,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和初步的歸納能力。

説教學重點:

本課教學重點主要能讓學生了解兩位數加一位數或整十數的計算方法

説教具:

為了能使學生很好地掌握兩位數加一位數或整十數,我準備了磁性小黑板,和小木棒,(有磁性的)10捆和9根,這小木棒是針對學生已熟悉且用過的教具做準備的用它來進行操作,演示幫助學生了解兩位數加一位數和兩位數加整十數的不同。

説教學方法:

本課我採用演示操作小木棒的過程,一道學生觀察、並進行比較,找出兩位數加一位數和兩位數加整十數的算理,讓學生懂得十位加十位的初步認識,為今後的二年級學習前大下基礎。在授課過程中我不僅演示操作,讓學生觀察,瞭解兩位數加以位數和兩位數加整十數,還讓學生動手擺一擺,啟發學生根據動手擺小棒的過程,歸納、總結出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的規律,掌握它的計算方法。

説教學過程:

本課我按照新課程要求來進行,首先是複習,安排一道口算題,並且口算題的內容應和授課內容有緊密的聯繫,悄悄地給新課的教學埋下伏墊。然後出示新的內容供學生思考、討論,比較其有什麼不同,引起學生共鳴,產生慾望。接下來根據學生的慾望,組織學生探索,利用磁性黑板和小木棒,讓學生擺一擺,算一算例題中32+5和32+50的算法。在這個環節中,為了能使學生能在動手操作過程中獲得新知,我除了讓學生動手操作例1中的計算題外,還列出相類似的計算題,如46+246+20和53+4與53+40,同樣讓學生擺一擺,使學生感悟出53+4與53+40在計算有不同之處,感受到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的不同。最後我組織學生觀察和比較諸如32=546=253+4和32+5046+20xx+40在計算時不同在哪裏,從而的出結論;兩位數加一位數先用兩位數的個位加一位數再加整十數;而兩位數加整十數是先用兩位數的十位加整十數再加兩位數的個位數。整個教學過程我按照從感知---動手操作---探索---發現—獲得結論---應用的.過程進行授課,尊重學生學習為主人教師為組織、引導的教學方法。

説練習設計:

為了使學生領會兩位數加一位數或整十數,我共設計三道題,第一道是判斷題,主要幫助學生理解算法,如設計:4+45=85()5+23=28()等。通過這樣練習加強學生對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的不同之處與必須注意的地方。第二道是比較大小,如47+2○47+203+45○45+30這道題的佈置也能讓學生進一步掌握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的算理,感受其計算的不同。第三道是檢查學生接受新知情況,也為學生鞏固新知創造條件。總之練習方面我也遵循國小生認知的規律,由淺到深,由感知認識到理性認識來安排的。

以上是本人的説課過程,當然授課中缺點再所難免,還望有經驗的老師多多提出寶貴的意見。

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説課稿11

一、説教材

《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是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第六單元《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中的內容。

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是在學生學習了兩位數加一位數的不進位加法,知道口算時“要個位上的數與個位上的數相加”,同時也較熟練掌握了20以內的進位加法之後教學的這些都為學習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奠定了基礎,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能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拓展學生的思維。

二、説學生

一年級下期的學生已經能夠熟練地計算20以內的進位加法,並且會用多種方法計算100以內的不進位加法。本班孩子在學習中對自己身邊與數學有關的事物有好奇心,能收集數學信息並提出數學問題,能積極參與操作、觀察等數學活動,有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説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探索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的計算方法的過程,進行正確計算。

2、在觀察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訓練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在操作、討論、交流中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出多樣化的算法。

3、在解決實際問題中,進一步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增強數學意識,激發數學興趣,發展數學思維。

四、説教學重難點

重點:使學生掌握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的計算方法,提高學生的計算速度,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難點:理解進位原理,提高計算能力。

五、説教法

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而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作用是組織發現活動,關注活動中的學生,使學生在探索中學習新知,親歷探索過程。

情景教學法、操作實驗法、發現法成為了我本節課採用的教學方法和手段。

六、説學法

一年級的孩子在數學學習中,他們更喜歡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形象具體的直觀操作,豐富多彩的遊戲來吸引他們的注意,激起他們參加學習活動的熱情,孩子們在本節課中通過操作實踐、觀察分析、合作探究等學習方法,主動參與獲取知識的過程。

七、説教學過程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這一論述告訴我們,在教學中要充分挖掘教材本身所具有的激勵因素,讓孩子明確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繫,並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價值,以此激發孩子學習數學的願望和動機。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出示情景圖

課本中例1的.情景圖呈現的是帶孩子們遊玩的情景,接着帶孩子摘蘋果,我認為這樣處理的好處是讓孩子在情景中,自然地複習舊知。接着讓學生説出243,你是怎樣算出來的?然後讓學生觀察遊樂場兩位小朋友為大家準備礦泉水這個圖,讓學生提出問題,並且嘗試計算,詢問孩子:249到底是不是等於33,下面我們就來學習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相信大家學過之後,就能很快算出249等於多少。然後板書課題,引出了新知。這樣的設計既為今天的學習作了鋪墊,又激發了孩子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

一年級的孩子思維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個位滿十向十位進一”作為本課的教學難點,而這一數學知識的抽象概括性與學生思維的具體形象之間的矛盾,而教學手段的一項重要功能就是把抽象的知識具體化,讓孩子們在生動具體的情景中,在操作實踐,觀察分析的活動中更好的理解數學知識。

小朋友們,你們想去遊樂場嗎?(想)那就跟我來吧。你們看,這是遊樂場。這裏有魔天輪,這裏有蹺蹺板樂園,還有划船樂園呢。咦,一羣小朋友在樹下幹什麼?我們去看看吧。原來樹上掛了又大又紅的蘋果。你們想摘嗎?(想)那好吧。先來摘這個蘋果。(挑學生口算,摘蘋果)師:對不對呢?(對)全班來,好真棒!(對了)

誰能告訴老師243,你是怎麼算的呢?(先算43=7,7再加20等於27)對不對?(對)真好!在遊樂場裏,有兩位小朋友正在為大家準備礦泉水。

箱子裏有24瓶礦泉水,又買來了9瓶,誰能提出一個數學問題?(一共有多少瓶礦泉水)非常好!誰會列算式?(249=33)你們

説等於幾?(33)到底249是不是等於33,我們今天就來學習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相信大家學過之後就能很快地算出249等於多少?你們有信心嗎?(有)

(二)操作實踐探索算法

在這個環節中,我安排了3個教學活動來突破本課的重難點

1、擺小棒

左邊擺上24根小棒,右邊擺上9根小棒,你能用小棒算出得數嗎?

孩子遇到了249個位相加滿十這個新問題,該怎麼處理?接着同桌交流擺小棒的方法。

然後請孩子説説自己的擺法,

在這個活動中孩子們可能會出現這樣一些擺小棒的方法

(1)先把4根和9根合起來是13根,從13根裏拿出10根捆成一捆,20根和13根合起來是33根

展示算法

249=33

204

13

(2)從9根裏抽出6根放在4根那裏,捆成一捆,20加10,再加3就是33根

展示算法

249=33

63

30

(3)把24分成23和1,1和9湊成十

展示算法

249=33

231

10

(孩子們通過擺小棒自主探究解決了遇到的新問題,建構了數學知識的意義,接着又讓他們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共享學習成功的喜悦,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得到充分的發揮。使枯燥的計算學習,變得生動有趣,形象直觀了.)

這一環節為孩子們提供了展示、交流的好機會,並且充分的發揮了多媒體輔助教學及時快捷的優勢。讓課堂成為展示思維過程的平台,成為學生積累財富、資源共享的“加油站”

我儘可能地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的產生和發展過程,讓孩子在知識的建構中,理解並形成數學的思考,這種數學化的思想才是教學的根本目的。

2、總結

好,下面同學們把小棒收進袋子裏,動作快一些。同學們,24加9,剛才大家想了幾種算法?(3種)

教師歸納第一種算法。我們看第二種算法是把幾湊成十(真棒,把24湊成十)第三種算法是把幾湊成十?(9)在這3種算法裏,你覺得哪一種算得很快?(第3種,因為……)(我喜歡第1種)有沒有人喜歡第2種?(我喜歡第二種)

在這3種算法裏,有先算出整十,也有先湊成整十的,為什麼都有整十?(因為用整十加起來好計算)

3、聯繫實際,解決問題

下面,我們就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解決一些問題。

(1)出示課件:遊樂場有一些蘑菇,左邊有35朵蘑菇,右邊有7朵蘑菇。你們能提出一些數學問題嗎?誰會列算式?(357=42)對不對?(對)真棒!誰能

告訴我你是怎麼算的?(我是把35分成30和5)很好,還有其它的算法嗎?(――)還有嗎?(——)哦,非常好。掌聲表揚。

(2)出示課件:下面我們去蹺蹺板樂園。有18人在蹺蹺板樂園裏玩,又來了8人,一共有多少人?誰會列式?(188=26)對嗎?表揚一下。

(3)出示課件:下面我們去划船樂園。划船樂園裏有手划船9條,天鵝船56條,一共有幾條船?誰會列式?(569=65)誰能告訴我,你是怎麼算的?

(4)好,小朋友們,今天我們學的知識在書上的62頁,大家打開書看一看例2。好,請拿出筆,認真地完成做一做的三道題。做好的同學請坐正!做好了嗎?(做好了)我們對一下答案。(對)全班同學鼓掌,祝賀自己。真好!

(5)好,小朋友們趕快合上書,遊樂場裏還有更好玩的地方等着大家,你們想去嗎?(想)

看,這是水陸島,你們想到島上玩嗎?(想)水陸島上可好玩啦!你們必須選好路線,算對口算,才能安全地到達島上。否則,就會掉進河裏,撞到大鯊魚,準備好嗎?我們從1號開始,全班一齊讀(428=50)正確!接下去你會選擇幾號?(2號)我們一齊讀(446=50)二號卡片為什麼沒有變成綠色?(因為後面沒路了)可見我們上當了。好,趕快回來走3號呀。接下去走幾號呀?(4號、5號)接下去走幾號呢?(走6號、7號、8號)真好!10號草地填或-,你們猜應該填什麼?(加號)564=60,60大於57,祝賀大家!我們勇敢地闖到了水陸島。我們上島玩去了。

通過以上的練習,讓孩子明白兩位數與一位數相加的算理,並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再通過計算練習來進一步鞏固計算方法。

三)課堂小結

小朋友們,我們今天學習了哪些知識?(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什麼叫進位?找一個學生説。

請大家仔細觀察243、249一個等於二十九,一個為什麼等於三十幾呢?(因為4加9等於13,超過10,以要進位。)對,4加9等於13,超過十,應該向哪裏進位?(向十位進位)243=27,43=7,4加3不滿十,所以不向十位進一。4加9已經滿十了,所以要向十位進一。

四、自主嘗試,發散思維

荷蘭著名的數學教育家費賴登塔爾説:“學習數學的唯一正確的方法是實行再創造。”也就是由孩子本人把要學的東西自己去發現和創造出來,老師的任務是引導和幫助孩子進行這種再創造工作。

今天我們學習了進位加法,在生活中有沒有用處呢?

老師有20個蘋果,要分給大家吃。其中男生有15人,女生有6人,夠不夠分?(不夠)為什麼?

現在是春天,大自然真是太美了!同學們看,老師準備帶大家去春遊,其中大車要坐28人,中巴車要坐19人,小車要坐3人。那大車和小車一共要做多少人呢?(283=31,是31人)那中巴車和小車一共要做多少人呢?(193=22,是22人)

(這樣的教學鞏固了今天所學知識,提高孩子計算興趣,形成課堂高潮)

在整節課的教學中,我沒有把計算方法簡單教給孩子,而是在生動的情景中讓每個孩子根據自身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主動加以建構,親身探索了算法的過程,理解了進位原理,體會計算方法的多樣性,激發了孩子的學習熱情。

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説課稿12

【説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在學生掌握整十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加整十數的計算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利用學生熟悉和喜愛的生活事例和事物設計情境,通過觀察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並結合操作、討論交流,來探索計算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的計算方法。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初步理解掌握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不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使用相同數位上的數相加的計算方法計算不進位加法。

(二)技能目標:

1、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計算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

2、培養學生用數學的觀念看周圍的事物的意識,培養同學之間的相互交流的態度。

(三)情感目標:

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使學生在探索活動中獲得成功的情感體驗。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1、掌握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不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

2、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難點:理解相同數位上的數相加的算理。

【説教法學法】

一、説教法:本節課我結合《課標》中的教育理念,透析教材,利用多煤體及擺小棒的直觀演示教學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

二、説學法:課堂上通過觀察—操作—討論—探索等學習方法,讓學生通過動手擺小棒,從中探索出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的計算方法,同時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創新意識,初步學會用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

【説教學過程】

我把本節課的.教學劃分為以下四個部分:(一)複習舊知,引入新知;(二)創設情境,自主探索;(三)實踐應用,鞏固知識;(四)自我評價,分享快樂。

(一)複習舊知,引入新知(整十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

這環節主要是通過“開火車”的形式複習整十數加整十數和一位數,再比較以下兩組式題的不同點,突出整十數加整十數和一位數計算方法的區別,激活與本課相關的已有知識,促進學習遷移。

(1) 40+2 50+3 20+5 60+1 50+4 40+3

(2)40+20 50+30 20+50 60+10 50+40 40+30

(二)創設情境,自主探索

傳統的計算教學比較枯燥,為改變這種狀況,新課開始我以新學期第一天發生的事“發新書”的情景圖引入,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景中學習計算。首先,通過觀察,讓學生自已找出圖中的相關數學信息和提出相應的數學問題。

根據本節課教學需要,從學生提的眾多問題中選取與本課有關的具代表性的兩個問題:(1)數學書一共有多少本?(2)一包數學書和一包語文書一共有多少本?作為這節課要解決的問題來引入課堂教學。此時學生很快就能列出式子,通過觀察比較兩個算式,讓學生指出35+3是一道兩位數加一位數的式子,35+30則是兩位數加整十數的式子,從而點出課題,讓學生讀課題明確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再通過小組合作擺小棒,來理解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的計算方法,例如計算35+3時,在小組活動中先引導學生一個同學出35,另一個同學擺出3,通過討論如何把兩人的小棒合起來,討論交流得出先把5根小棒加上3根合起來,再和3捆小棒合起來操作過程,這樣學生就能從算式裏發現先把個位上的5和3算出來。計算35+30時,用相同的方法,通過擺小棒理解計算方法,再讓學生從算式裏發現是先把十位上的30和30合起來。最後總結出計算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的計算方法是“相同數位上的數相加”。再讓學生讀一讀,加深記憶和理解,為下面的實踐應用打基礎。

(三)實踐應用,鞏固知識

檢測是實施課堂優化教學的重要手段,因此我緊扣教材,挑選了教材中相關練習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我設計了四道針對性的練習題,以達到“鞏固知識—提速計算—拓展思維—實際應用”的作用。

(1)例題後的“做一做”,嘗試完成讓學生説説算理,目的讓學生對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的計算方法進一步鞏固。

(2)我利用低年級國小生的好勝心理,分組比賽,讓學生完成練習十一第1、2題,目的讓學生知道掌握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的計算方法的好處,使自己計算速度得到提高。

(3)我設計了一題判斷題。這題是知識的拓展延伸,通過掌握的計算方法來判一判對錯,從分析原因來培養學生的自我評價意識。

(4)我讓學生完成練習十一的第3題,把數學的計算與實際應用相結合,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四)自我評價,分享快樂

讓學生對這節課的所學習知識作歸納和總結,讓學生會簡單自我評價學習的成果,並懂得與他人分享學習的快樂。

【説教學評價】

這節課從實踐應用檢測中,前兩題重抓基礎知識的落實,後兩題注重學生技能的培養,在鼓勵算法多樣化的同時,引導學生對不同算法進行比較、評價,這有助於培養學生的策略評價意識。本節課我充分利用了低年級國小生的心理特徵,開展小組合作比賽形式進行檢測,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的情感體驗,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