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的説課稿(通用5篇)

來源:文書谷 2.19W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説課稿,説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説課稿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的説課稿(通用5篇),歡迎大家分享。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的説課稿(通用5篇)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的説課稿1

今天我説課的主題是“發現學科價值,發展學生學力”。《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是蘇教版語文五年級下冊中的教材,描繪了夏日西湖晴雨變幻的奇異景象。用字凝練,意象豐富,意藴深遠,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如何發掘其內在的學科價值,為發展學生的學力服務,成為我在教學中的探索:

一、説雨,激活經驗,生髮意趣。

為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趣,我開篇以“雨”的古文字導入,誦讀帶“雨”的古詩,激活學生的情感體驗,把古詩置於“雨”文化的背景中,一方面生髮學生的學習意趣,另一方面為學生把握詩歌的意境,感悟詩歌意藴埋下伏筆。

二、品雨,展開想象,感受意境。

意境是作者的主觀情思與客觀景物相交融而創造出來的渾然一體的藝術境界。如何讓學生在讀準字音,讀懂詩句的基礎上體會詩的意境?我緊緊圍繞“這是一場怎樣的雨”,讓學生抓住詩中的關鍵字詞,展開想象或聯想,品出這是一場大雨、急雨。通過舉象將凝練的文字還原成一定的意象,於是,學生的腦海中便呈現出了雨前黑雲翻墨、雨中白雨跳珠,雨後風捲天晴,水天一色的情景。通過視頻、圖畫等輔助手段的介入,讓學生進入情境中。讀着這雨,想着雨的種種情景,學生的心情也隨之起起伏伏,有開始的害怕到最後的欣喜陶醉,學生情不自禁地就走進了古詩的美好境界,領略到了這雨帶來的感受。

三、悟雨,把握神韻,品味意藴。

意藴就是文學作品裏面滲透出來的理性內涵。清代文學家袁枚曾説:“詩者,人之性情也。”古詩詞具有以詩傳情的特點,所有詩詞賦都是作者思想感情的表達。只有引領學生了解作者及其寫作所處的時代背景,將藴含的情感揭示出來,把握神韻,讀透詩心,才能培養學生古詩詞的審美意識,體會古詩詞的意藴之美。這也是語文新課標對高年級誦讀優秀詩文提出的要求。於是,我以“蘇軾僅僅是在寫大自然的暴風驟雨嗎”引着學生聯繫創作背景深入思考,體會蘇軾的心境。“景無情不發,情無景不生。”詩人對意象的選取與描繪,正是詩人主觀情感的流露,從而讓學生走進蘇軾的內心世界,潛移默化地領略到蘇軾“成固欣然,敗亦同樣有所作為”樂觀豁達的品性及豪放的詩詞風格,領會這首詩的理性內涵。

最後再次感受“雨”文化,在“好雨知時節”中看到杜甫的歡欣,在“斜風細雨不需歸”中看到張志和的雅趣……從而讓學生感悟到“品詩即品人”的讀詩方法。

教師只有激發學生的意趣,把握住詩詞的意思、意境、意藴,才能使學生進入較高層次的讀詩境界,真正領悟到古詩的精髓。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的説課稿2

一、説教材: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是宋代詩人蘇軾任杭州通判時所作。全詩四句話寫雲、雨、風、水,生動形象;寫山、船、地、樓,句句求實,堪稱寫實景的佳品。

二、説教學目標:

根據古詩教學的特點以及單元訓練要求,擬定本學時的教學目標為: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1個生字,理解古詩詞地意思。

3、感受六月西湖在晴雨之時地奇特景象,體會詩人地情感和詩句地語言之美。

教學重、難點為:

感受六月西湖在晴雨之時地奇特景象,體會詩人的情感和詩句的語言之美。

三、説教法學法。

本首古詩內容淺顯易懂,學生理解起來並不難。圍繞學習重、難點,我將採取質疑、品讀、賞析等方法,引領學生走近古詩的意境中去,悟詩情、明詩理。

四、説教學流程:

本堂課共設為五大環節。

第一大環節為激趣質疑,提煉詩眼。通過讀詩題,解詩題,而產生質疑:“醉”在這裏僅僅是喝醉酒的意思嗎?激發起學生探究課文的興趣,從而順利進入初讀課文的環節。

初讀古詩這一環節主要解決的任務是“蘇軾看到了哪些景物讓他如此沉醉呢?”帶領學生逐詞逐句的推敲,並邊推敲邊朗讀,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詞句中,為了深化主題,還可以設計一個環節:什麼樣的雲?什麼樣的雨?什麼樣的風?將詩人的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

再讀古詩,迴歸整體。用一個質疑、猜想引領、貫穿教學:大家猜猜,這場雨下了多長時間?你是從哪些詞中看出來的?這個問題可謂牽一髮而動全身,以點帶面,提綱挈領,讓學生從文字的表面進入到文章的內心,領悟蘇軾語言的精妙。

重讀古詩,緊扣“醉”字,設問:假如蘇軾是一名畫家,他該會用怎樣的色彩來描繪這場西湖的夏雨呢?把詩歌的場景轉化為真實的畫面,在學生頭腦中真實再現,相信這首詩歌會在學生頭腦中深深植根。

最後一個環節為總結拓展。以蘇軾的.另一首詩《飲湖上初晴後雨》總結全文,再次齊聲背誦全詩,完成教學目標,拓展為閲讀,蒐集《望湖樓醉書》另四首和西湖有關的詩,讓學生積累語言。

五、説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緊扣“雨”和“醉”二字,突出體現雨之大、之急、之美,點詩眼“醉也”。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的説課稿3

一、説教材: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是蘇教版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語文第十冊七單元的第一篇。本文是一首文質兼美、情景交融的古詩,作者蘇軾以精煉的文字展現了一場急來驟去的西湖雨。文章既有寫景的語句,又隱藏人物內心活動,是一篇指導學生學習古詩很好的範例。

1.教材地位:課標要求: 閲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象詩歌描繪的情景,體會作品的感情。誦讀優秀詩文,注意通過語調、韻律、節奏等品味作品內容和情感。 以《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為例的古詩學習課,旨在讓學生抓住詩中關鍵的字詞感受詩歌的內容和情感。同時,以《語文課標》為準繩,把教材與學生生活聯繫起來 ,將同類型的古詩進行整合。在讀懂《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的基礎上,對同是寫雨的古詩進行同類拓展,對於學生誦讀積累優秀詩文具有一定指導作用。

2.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並背誦古詩,感受古詩詞文化的魅力。

(2)理解古詩詞句的意思,藉助閲讀想象,感受六月西湖在晴雨之時的奇特景象。

(3)進行適當的拓展,學習品詞析句方法,體會詩人的情感和詩句的語言之美。

3.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詩句,感受疾風驟雨之美和詩人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情懷。 難點:學習品詞析句的方法,感受詩的美,愛上古詩詞。對於高段的學生,學習古詩有了一定的方法。不同的是一千個讀者同讀蘇軾的這一首詩,就能讀出一千個蘇軾。個體不同,能力不同,知識水平不同,生活環境不同,造就了學生不同的理解。因此,在突破重難點方面,先讓學生抓關鍵詞自主學習進行批註,然後再思想交流,碰撞火花。

4.設計理念:

本課設計側重以一首詩帶多首同類古詩,通過自主品讀,多層交流的方法,讓學生初步感受西湖雨的大、猛、急。 教學中,以一首為例,以滲透方法為主,沿着一首教下去,學下去。教深刻,學紮實。

二、説教法、學法:

教法:

1.情景引讀法

2.交流法

3.拓展法

①引導學生反覆誦讀、多種形式的讀,通過創設情景來引導學生誦讀,在引讀中加強理解。

②面對五年級學生,品讀詞句做批註是重點,教師充分發揮主導作用、以學生為主體進行學習,在交流中進行適度的指導。

以一首帶多首同類詩。

學法:

1.自主學習法

2.朗讀法

3.討論交流法

4.批註法

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

三、説教學程序:

激情導入:以前段時間熱播的中國詩詞大會飛花令導入課題,激發學生們學習古詩的興趣。引出課題,解詩題、知詩人入課。 這個環節的設計旨在激發同學們對古詩學習的熱情。

民主導學:

1.引導學生多種形式的讀古詩。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古詩。準確認讀,把字音讀準、把詩句讀通順,提高學生獨立讀詩、小組讀詩、男女讀詩、以及集體讀詩的能力。即多種形式讀古詩。

2.放手學習,完成詩句的批註。檢驗同學們的學習效果。這一步讓學生自主學習。充分把學習的自主權還給孩子,讓孩子在課堂上檢驗自己的學習成果。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就是要讓學生學會“站在書上看書”,首先要學會對詩批註,把看了書的感想和問題批註在書上。然後,再進行交流。

3.學生交流:暢所欲言,交流自己的感悟。生生互動,師生互動,讓學生在交流中領悟批註的重要性,達到潛移默化地學習。

4.拓展雨詩:引出寫雨的古詩.這一環節的設計旨在引導學生養成積累同類古詩的習慣,能初步瞭解詩意,讀出節奏,韻律。感受中國詩詞文化的魅力。

四、説板書設計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雨前 黑雲翻墨

雨中 白雨跳珠

雨後 水如天

這樣的板書設計簡潔明瞭,便於學生理清思路,抓住重點。

五、説教學反思

新課的導入永遠是門藝術,課堂之初,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引起學生學習興趣。 在教學時,適時滲透了古詩學習方法的指導,解詩題、知詩人、明詩意、品詩文、悟詩情、誦詩文。學生在學習中依照方法進行自主學習,交流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在最後,拓展出與雨有關的相關古詩,進行初步理解,誦讀。在讀中感受中國詩詞的獨特魅力。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的説課稿4

教學目標:

1、知道詩的大致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古詩。

3、感受作者對西湖忽雨忽晴的景色讚賞之意。

教學過程

一、 聯繫生活、談話導入

1、 提問:你們見過夏天的陣雨嗎?誰來説説當時的情景?

2、引入詩題:今天我們來學習宋代詩人蘇軾寫的一首古詩:《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看看他是怎樣寫夏日忽雨忽晴的天氣的。(板書並領讀課題,注意停頓)

3、 讀了這個題目,你們知道了什麼?還有什麼疑問?

(知道“六月二十七日”是寫這首詩的時間,此時正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經常回有陣雨或雷雨出現。地點在望湖樓。)

4、 解疑:“醉書”,在似醉非醉的情況下寫的詩。

5、 介紹作者。

二、 自由閲讀,理解詩意

1、 自讀朗讀,讀準字音,提出疑問。

2、 解疑、教學生字:翻墨——像黑墨一樣的翻滾

跳珠——活蹦亂跳的珠子

3、 學生嘗試理解詩句的意思。

1) 天空中的烏雲,想潑翻了的黑墨水一樣地散開來,還沒有把整座山遮住。

2) 白色的大雨點像珠子一樣,胡亂地往船上直濺直跳。

3) 忽然刮來一陣大風,把滿天烏雲吹的無影無蹤。

4) 望湖樓下的水顏色和藍天顏色一樣。

三、 細讀品位,體會感情

1、 思考並討論:

1) 古詩《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寫的是什麼?

2) 我們可以從什麼地方看出來的?

3) 這首詩哪些地方用了比喻?

2、 誦讀全詩,體會天氣變化之快。

3、 設想當時情景,當一回詩人,吟誦《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四、 看圖説意,加深感悟。

1、 仔細觀看插圖,思考:圖上畫的是雨前、雨中還是雨後?、

(右上角插圖畫的是雨中,下方插圖畫的是雨後。)

用自己的話講述全詩的意思。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的説課稿5

教學目標:

①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古詩。

②能用知詩人,解詩意,悟詩境的方法讀懂詩,理解詩意思。

③體會詩的意境美,感受詩人豪邁奔放的詩詞風格。

教學過程:

一、導入並揭題

1、(1)有這麼一句俗語:六月天,娃娃臉。你知道是説什麼的嗎?

(六月的天氣變化無常)

(2)今天我們要來看看古人是怎麼來描寫這種奇怪的天氣現象的。讀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是誰給我們帶來的?你瞭解他嗎,知道他什麼?

2、簡介作者

蘇軾:宋代著名詩人、詞人,號東坡居士,與父蘇洵,弟弟蘇轍合稱三蘇,都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妹蘇小妹也是宋代著名詞人,蘇軾的詩詞豪健清新,獨具一格。

3、你從課題中讀到了什麼?

(明確:課題交代了時間、地點。一個醉字透露作者可能喝酒了,是似醉非醉的狀態下創作的。)

二、通過朗誦,整體感知(讀詩)

1、自由朗讀詩,劃出節奏:

2、指名學生劃出節奏。

黑雲/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來/忽/吹散,

望湖樓下/水/如天

3、指導學。生讀出節奏感!(個別讀,分組讀,齊讀)

三、初步探究,研讀文本(悟詩)

1、提問:作者這首詩重點寫的什麼?(雨)哪裏的雨?(西湖的雨)

2、文章是怎樣描寫這樣的奇雨形成的過程?(明確:下雨前、下雨中、下雨後)

5、學習第一句

(1)下雨前是怎樣的一幅畫面?翻墨是什麼意思?運用了什麼樣的修辭手法?未遮山是什麼意思?

(2)你能用一個字形容這樣的烏雲嗎?(快、奇、來勢兇猛)你能用學過的四字詞語形容一下這樣的烏雲嗎?(烏雲翻滾、風起雲湧、烏雲密佈、烏雲滾滾)

(3)你還在哪些詩中見過這樣的雲?(黑雲壓城城欲摧)

(4)展開想象,用自己的語言描繪這句話。

6、學習第二句

(1)雲的來勢兇猛,雨也絕不温柔,你從哪些詞語中看出來了?

(2)跳珠是什麼意思?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亂入船是什麼意思?

(3)指導看圖,用一個字概括一下這樣的雨?(大、猛、調皮)用自己的語言介紹見過的最大的或最有特色的雨?

(4)這樣的雨一直留在蘇軾的腦海裏,15年後當蘇軾故地重遊時依然在懷念這樣的雨。(出示:還來一醉西湖雨,不見跳珠十五年)

(5)讓我們記住這樣的雨,齊讀第二句。

7、結合插圖,用同樣的方法自學三、四兩句

(1)學生自學

(2)提問考察

當我們沉浸在白雨跳珠的美景中時,這調皮的雨卻似乎有意躲着人們,轉眼間就不見了。哪個字寫出了這樣變化的快?(忽)此時此刻呈現給遊人的又是怎樣的一幅畫面?你能用自己的話描繪一下這兩句表達的內容?這樣的景色可以用題目中的哪一個字概括?

四、感受詩意境美:(品詩)

①這首詩描寫了西湖什麼景色?(西湖夏天一場雨的過程)

②這場雨下得怎麼樣?(快且大)

③哪裏可以看出來啊?(未遮山,亂入船,忽吹散,水如天)

④你覺得詩句寫得美嗎,為什麼?

(有聲:翻墨,跳珠,風來。有色:黑雲,墨,白雨。有動感:翻,跳,卷,吹。比喻形象生動:黑雲像翻墨,白雨如跳珠,水似天。刻畫出了夏雨來得快去得也快的特點)

⑤一起朗讀,讀出詩的美!

五、古詩積累,形成共鳴

1、蘇軾六月二十四日在西湖一口氣寫下來五首詩,本文只是其中的一首。

2、作者花這麼多的筆墨來寫西湖想要告訴我們什麼?這樣的景色吸引了你嗎?此時你認為題目中的醉可以怎麼理解呢?(陶醉、沉醉)

為什麼可以這樣理解?(詩人被西湖雨後的美麗景色陶醉了)

3、學生交流,指名回答

4、在這些詩裏你讀出了怎樣的一個詩人?(豁達、豪放)

5、齊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6、小結

詩人在西湖望湖樓上邊喝酒邊欣賞西湖的景色,結果被西湖一場急雨後美麗的景色陶醉了,寫下了這首詩,詩人被陶醉了,今天你們也被陶醉了沒有呢?(陶醉了)

第二年,蘇軾又來到望湖樓邊飲酒觀景,再次領略了西湖晴雨變幻的美景,他興奮地把這一切又寫了下來。看!就是這首詩(出示《飲湖上初晴後雨》)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