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説課稿模板集合7篇

來源:文書谷 2.81W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麼什麼樣的説課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説課稿8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實用】説課稿模板集合7篇

説課稿 篇1

【教材分析】

這篇閲讀課文講了一個有趣的故事:一次,科學家朗志萬故意把一個錯誤結論告訴小朋友,再問為什麼。目的是讓孩子們明白: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伊琳娜是個愛動腦筋的孩子,他不迷信權威,在媽媽的啟發下動手實踐,獲得了正確的答案,並明白了科學家真正的目的。本單元的教育專題是“用心思考,勇於創造”。《動手做做看》是本組單元的首篇課文,用一件生活中的小事引出一個深刻的道理,是一篇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培養科學精神、科學思維方法和實踐能力的生動教材。

【教學目標】

依據《新課標》要求和教材特點,結合二年級學生認知水平及第一課時目標完成情況,我確定本課時教學目標是:

1、知識目標:

⑴ 理解課文,感受故事的趣味,並從中受到啟發。

⑵ 知道什麼是名人名言,有收集名言的興趣。

2、能力目標: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情感目標:

⑴ 感受動手做的樂趣,認識動手做的意義。

⑵ 喚起學生善於思考、注重實踐、不迷信權威的意識。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瞭解科學家的真正目的,並從故事中受到啟發。

【設計理念】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是語文實踐。因此教師要創設民主、開放、活潑的學習場景,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體驗學習語文的樂趣,並獲取知識。同時學生在實踐活動中要開動腦筋,積極思維,以思促行,從而達到語文實踐能力與思維能力的統一發展。

【教法學法】

結合教學目標及重難點,新課改理念與學生心理及認知特點,我確立本課教法

學法是質疑問難法、動手實驗法、朗讀感悟法、主動探究法、合作交流法。

一、遵循教學原則、優化學習過程

下面我向各位詳細介紹一下我的教學過程:

1、初讀設疑,激發興趣(大約3分鐘)。

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都比較強,我抓住這一特點,讓學生朗讀課文,同時老

師提出問題(展示課件一)目的是提出懸念,吸引學生,尊重學生的獨特見解。

2、動手實驗,解決疑問(大約12分鐘)。

在這一環節裏面,我先讓孩子們小組合作、動手把金魚放進裝滿水的杯子裏,

看看杯裏的水是否會漫出來,然後我以課件形式(出示課件二)把實驗的全過程向學生演示一遍加深印象。這樣,孩子們在自主互動的空間充分探究。體現了語文學科與自然學科相結合,語文教學活動化的現代化教學理念。

3、迴歸課文,感情朗讀(大約10分鐘):

⑴ 首先,我(出示課件三),朗讀兩個需要重點朗讀的句子,同時向同學們提出問題,想一想:伊琳娜為什麼生氣了?假如你是伊琳娜會怎麼説?

⑵ 伊琳娜生氣的責怪朗志萬“哄騙”了他們,真的是“哄騙”嗎?(課件四)説説你怎樣理解這句話?

以上安排的句子朗讀和理解是讓學生進一步明白科學家的目的,並從故事中受

到生活啟迪。同時我採用了範讀、導讀、讓學生自讀、分角色讀等方式,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培養學生的語感和概括能力,體現語文學科工具性的特點。

4、質疑過渡,深化認識(大約5分鐘)。

首先我利用課件提出學生是否贊同科學家説的話這麼一個問題,同時組織學生

小組討論。(課件五)通過自主合作從讀書、質疑、實驗、探究的語文實踐活動中得出正確的認識,從而培養學生的正確價值觀。

5、聯繫生活,以知導行(大約5分鐘)。

我提出討論性的問題讓學生小組內自由發表見解,並鼓勵他們完整性的互相説。這樣再通過“看、讀、想、問、查”方法,孩子們學會了自己去思考判斷、大膽質疑,遇到有疑問的地方要動手做做看。從而培養學生的正確情感、態度、價值觀。

6、靜思名言,深化認識(大約5分鐘)。

我採用的方法是齊讀、背誦、感悟,目的是讓學生注重語言的積累,體現價值

觀的導向。

7、延伸課外,開展語文實踐活動:

⑴ 讀童話故事《小馬過河》,把自己讀後的感受説給小朋友或者爸媽聽。

⑵ 在課外書或網上收集名人名言。把活動延伸到課外,目的是拓展學生學習空間,鍛鍊學習語文的實踐能力。

這節課我尊重了學生的心理需求,把學習權利交給了學生,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方式,給孩子們自主學習的空間,滿足學生探究慾望。通過動手實驗,感情朗讀,小組討論等方式從實際意義上體現出師生互動是課堂教學的最好形式。

説課稿 篇2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大家好!

今天,我的説課內容是八年級地理上冊第二章,第三節“黃河”,我的説課內容圍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目標設定、目標的落實過程、教後反思展開。

教材分析:八年級地理把目光從世界移向了中國,研究中國的疆域、人口、民族;中國的自然環境;中國的自然資源;中國的經濟發展。從世界到中國是整體到局部的一個深入認識過程,是對基礎知識的進一步運用、拓展過程。八年級地理上冊第二章主要從地形、氣候、水文三個方面介紹我國的自然環境,在水文方面重點介紹了黃河和長江。黃河對中華民族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也給兩岸人民帶來了深重災難,學習黃河對認識我國的自然環境及改造利用地上懸河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有助於學生初步樹立人地關係協調的環境意識。從教材結構看,本課既是學習河流湖泊概況的延伸,又是以後學習水資源的基礎。

學情分析:瞭解了地球、地圖、世界地理的基礎知識後,八年級的學生,基本的地理空間思維能力已經形成,具備了中國省級行政區、中國的地形、中國氣候區等基礎知識;掌握了讀圖、填圖等基本的地理學習方法,所以本節的基本內容和方法對於學生來説難度不大。黃河是母親河,在歌曲和詩句中都有讚美,對於每一箇中國人都不陌生,但是具體的自然概況、母親河的貢獻、母親河的憂患,好多學生僅僅是略知一二,所以這些具體內容對於學生來説又全部是新鮮的。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好動、注意力容易分散,愛表現自己,多創造機會和條件,學生就容易參與進來。

目標的設定:有關“黃河”的課程標準要求是:運用地圖説出黃河的概況。教是手段,學是中心,會學才是目的,教師在教學中必須“授之以漁”,培養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以實現新課程理念終身學習的目標,基於以上考慮,根據課程標準,本節課從以下三個學習目標滲透學習方法:

1、通過讀圖知道黃河的源頭、歸宿,流經的省級行政區,各段分界點;

2、利用資料歸納總結黃河對中華民族的奉獻;

3、學會分析黃河下游憂患的原因,體會人地關係協調;

讀圖是地理學習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所以,通過讀圖知道黃河的源頭、歸宿,流經的省級行政區,各段分界點,就成為本節的第一個學習重點;黃河下游地上河既是下游氾濫的嚴重隱患又是源自於中游的水土流失,因此,學會分析黃河下游憂患的原因,體會人地關係協調,是本課第二個重點。一節課必須要有重點,但是不一定非要有難點,本節內容主要是讀圖掌握、歸納總結、分析體會,對於八年級的學生來説難度不大,所以沒有難點的設置。

目標的落實:本節課學生通過讀圖、填圖,歸納總結,分析體會依次完成三個學習目標。簡要複習內流河外流河,引出所學內容,中華的母親河-黃河,分為3個內容:黃河概況、黃河的奉獻、黃河的憂患。將黃河比作母親,有親切感和感染力,引用歌曲《保衞黃河》烘托氣勢,學生背誦李白的《將進酒》前兩句,體會古人對黃河源頭和歸宿的遐想,瞭解母親河,我們必須要知道她的源頭、歸宿、流經地區,引出本節課第一個學習目標:

目標1:通過讀圖知道黃河的源頭、歸宿,流經的省級行政區,各段分界點;

這一目標通過教師引導、學生獨立讀圖、依次回答完成。以學生的讀圖、回答為主。地圖是這一目標學習的重要依託,除了學生讀圖外,我把黃河水系簡圖呈現到黑板上,引導學生一步一步完成目標,收放自如。完成地理填充圖冊的部分習題,鞏固目標1。

過渡語:我們每個人的母親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都有許許多多的貢獻,我們每個人的內心都有自己評價,母親有貢獻也會有缺憾,黃河作為中華的母親,功在哪裏?過在何方?由誰來評説呢?引出目標2

目標2:利用資料歸納總結黃河對中華民族的奉獻;

這部分主要通過學生朗讀課文第一段,討論黃河母親留下的財富,歸納總結出三個方面主要的奉獻:豐富的水能資源、充足的灌溉水源、肥沃的平原。

過渡語:黃河母親給了我們充足的灌溉水源、肥沃的平原,為農耕提供便利的條件與基礎,黃河無私奉獻着,養育着她的子子孫孫,中華兒女世世代代在這裏繁衍生息,怎能不驕傲!怎能不自豪!母親有功,也有缺憾, 黃河曾是中國的憂患,她憂在哪裏?患在何處?引出目標3

目標3:學會分析黃河下游憂患的原因,體會人地關係協調;

引導學生自讀49頁最後一段,找出黃河的憂——下游的地上河,副板書地上河誇張簡圖,河水在地面以上流動,激發學生興趣,積極投入地上河危害的討論,緊接着,提出問題:地上河危害之大,那麼它是如何形成的呢?引導學生自讀51頁“地上河”找出答案——泥沙淤積形成,進一步追問泥沙是從哪裏來?引導學生共同探究圖“黃河流經哪一段產生的泥沙最多”得出結論:黃河在流經中游產生的泥沙最多,泥沙來自中游;深入提問:中游為什麼會產生大量泥沙?學生討論探究得出3點原因,這三點導致了黃土高原水土流失極為嚴重。每年有16億噸的泥沙從中游輸入下游,使得下游的河牀每年增高10釐米,激發學生好奇心,算算十年增高了1米,學生感受黃河下游隨時都有決口氾濫的危險。在此基礎上又留下懸念:把如何治理黃河下游水患留作課後思考。

教後反思:

本節課的收穫:

1、 將三個學習目標依次在教學過程中展示,每一環節都有目標的指導,學習過程中就會有清晰的思路。

2、 地圖是學習地理的必備工具,將黃河水系圖畫到黑板上,這是與自己以往課堂的一個差異,較有新意,這樣也更有助於河流水系相關知識學習。引導學生讀、説、記黃河概況的相關知識,學生説老師寫,其實是,教師配合學生逐步把目標1的主要內容落實到黑板上,教師的引導作用發揮恰當,學生容易集中精神,順利完成目標1的學習。

3、 本節課未用多媒體,採用教師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與共同探究相結合、教師板書的形式進行,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合作學習能力得到鍛鍊。

4、 本課的第三個目標是學會分析黃河下游憂患的原因,這一部分主要通過提出問題-思考-討論-探究-深入思考-感受,層層深入分析黃河下游憂患的原因。在這一過程中從下游的憂患問題追溯到了中游的環境問題,既分析了原因又為下節課瞭解中游打下基礎,這一過程中同時也滲透了人地協調的環境意識。

5、 針對學生好動、注意力容易分散,愛表現自己,本節課在學習方法格外強調了獨立思考、歸納總結及分析,這些與讀圖、填圖相結合,突出了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的生成,再加上恰當的引導學生就容易積極主動參與到課堂中。

以上這幾方面還需要我在以後的課堂中結合實際進一步的完善,有選擇的加以利用。

在實踐中也發現自己在以後的課堂中需要改進的一些地方

1、 這節課由於停電,未用多媒體,課堂缺少了一點直觀性。例如, 剛開始的三個班,引課時歌曲《保衞黃河》的氣勢烘托的不夠,後面的三個班採取合唱歌曲的形式效果較好。以後在不能使用多媒體的情況下,我就應該靈活處理,把學生調動起來,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不能過分依賴多媒體。

2、 由於對課堂上某些環節討論時間安排不夠恰當,導致剛開始的三個班最後剩餘的時間不是很合理。熟能生巧,導致時間不合理,最大的原因是自己還沒有達到非常熟練的地步,今後在這方面需要更加嚴格的要求自己。

3、 課堂語言對一節課至關重要,語言缺少感染力,過於平淡,就會導致課堂缺少活力。目前,在語言這方面,我還需要做很多功課,在平時的每一堂課都要格外注意這個問題。

4、 在分析了黃河憂患的原因之後,共同感受地上河危害之大,激發興趣之後,把如何治理黃河的水患留作課後思考,給本節課留下了懸念,但是,最後的總結還可以更詳細。例如,可以把下游憂患與中游的環境問題的因果關係寫到黑板上,這樣本節課就會更完整,學生對黃河這部分知識也會有初步的整合過程,也會為下節課節省時間。

以上這幾點是我在今後的課堂尤其需要注意的地方。

説課稿 篇3

幼兒園託班孩子的思維正處在直覺行動思維向具體形象思維過度的時期。幼兒園説課評課要根據他們情感外露、不穩定,設計時要帶有很大的情緒性。幼兒園説課評課學習、活動的特點是關心活動的過程。因此,幼兒園説課評課應更注意遊戲化、情景化。幼兒園説課評課強調讓幼兒在愉快、輕鬆、自由的遊戲中自娛自樂,玩中學,玩中獲發展。下面就與大家一起分享一篇有關幼兒園説課評課的文章。

教材分析:

《稱象》是一個民間方為流傳的歷史故事。活動通過對曹衝稱象的具體方法和步驟的介紹以及與大官們方法的對比,表現了曹衝愛動腦筋,善於觀察,富於聯想的品質。故事情節曲折生動,引人入勝,語言通俗易懂,讓幼兒能很快的理解故事內容。

本故事主要是讓幼兒瞭解古代的人很會動腦筋,知道他們是怎麼稱象,同時通過故事來培養幼兒善於動腦,勤於觀察的好品質。要解決這一問題,必須要建立在幼兒已經瞭解量的守恆的原理上,而讓幼兒知道通過量的守恆的原理,我們可以進行量的替換。這對大班幼兒來説太抽象了,也相對來説較難,因此我把這個故事分成兩課時來上,第一課時主要讓幼兒瞭解量的守恆的原理。而第二課時是在幼兒已經初步瞭解量的守恆的原理的基礎上,讓幼兒有表情地、生動地複述故事,從而來提高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先來説説第一課時吧,第一課時主要是讓幼兒瞭解量的守恆的原理中的量的替換,因此,我認為本活動的重點及難點就是讓幼兒知道曹衝是怎麼稱象的,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特制定目標:

1、理解故事中曹衝稱象的好方法,初步瞭解量的守恆原理。

2、培養幼兒善於動腦,勤於觀察的好品質。

環節分析:

1、談話導入。

讓幼兒結合生活經驗來説説要想知道一樣東西的重量,你會怎麼辦?這一環節不僅可以引出下一環節的故事,還可以為解決難點做好鋪墊。

2、完整欣賞故事一遍。

這一環節主要是讓幼兒對故事的內容有個大概的瞭解。同時知道古時候的人,要想稱一頭大象是那麼難的,那他們是怎麼稱的,這樣的方法行嗎,為什麼不行。讓幼兒對大官們的方法和曹衝的方法做個比較,這可以發展幼兒的比較性思維。

3、欣賞曹衝稱象那一段,重點理解曹衝利用量的替換原理來稱大象。

這一環節是突破重難點的環節,幼兒的思維比較直觀形象,單單就是聽故事,幼兒是很難真正理解的,更何況是那麼抽象的守恆原理。而課件比較形象直觀,利用課件讓幼兒能形象的知道曹衝稱象的步驟,欣賞課件後,幼兒對於稱象的步驟是知道了,但對替換了是否就一樣重呢?還是朦朦朧朧的,這就需要實驗演示操作了,讓實驗去驗證這個原理。讓幼兒進一步去了解守恆的原理。其實這個環節也是落實這兩個目標的環節。

4、再次完整欣賞故事一遍。

在幼兒對曹衝稱象的辦法有了初步瞭解的基礎上再來欣賞故事,達到真正理解故事的目的。

5、結合現在實際情況,發散幼兒的思維。

啟發幼兒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從當時的情況和現代社會兩個方面進行思考。激發了幼兒積極參與,大膽想象,鼓勵創新思維,培養創新精神;同時也讓幼兒進一步體會曹衝的聰慧,激發幼兒積極動腦的好習慣。

説課稿 篇4

一、説教材

1.課時教學內容的地位、作用和意義:

質數和合數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約數和倍數的意義,瞭解了能被2,5,3整除的數的特徵之後學習的又一重要內容,它是學生學習分解質因數,求最大公約數和最小公倍數的基礎,在本章教學內容中起着承前啟後的重要作用。

2.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

①掌握質數和合數的概念,會正確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

②知道自然數還可以分成質數、合數與1三類。

(2)過程和方法:通過100以內的質數表的製作,使學生學會合理選取學習材料的方法。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通過學習,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説學情

《數的整除》這一單元,概念多,理解難,易混淆。學生通過對約數和倍數以及能被2,5,3整除的數的學習,有了一定的認知基礎,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已經掌握約數概念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三、説教法

新課程標準要求轉變學習方式,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究和合作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根據本節知識特點和國小生的年齡特點及認知規律,遵照課標精神,我採取了動手操作,引導探索,發現規律,培養分類歸納的數學意識和品質的教學方法。

四、説學法

教師的任務不僅要使學生學會,更重要的是要使學生會學。因此,我在設計這個教學內容時分了這樣幾個層次。

第一層次:首先讓學生從1到20中隨意挑選5個數寫出這5個數的約數,然後通過彙總整理歸納,使學生髮現自然數還可以按約數的個數分成質數、合數與1。

第二層次:接着通過判斷一些數是質數還是合數,讓學生進一步理解質數與合數的概念以及掌握質數與合數的判斷方法。

第三層次:要求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法來製作一張質數表。

在這一教學環節中我就設計了4張數表,讓學生通過對數表的選擇,來感悟學習材料的選擇對方法的應用是有影響的。從而使學生領悟到今後在研究問題時,要注意選擇最方便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

在找2到50中的質數這一環節,我給學生以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獨立思考,然後組內互相交換意見,這樣學習方式就變得多樣化了,同時也使學生感受到了合作交流的重要性,從而自發地掌握了學習方法。整個過程,從思維的形式上説,是有聯繫的,有序的,處於做數學的水平。促使學生學習和反思動腦的方法,真正學會學習。

第四層次:在製作完質數表後,我安排學生用質數表來判斷質數和合數,使學生體會到質數表的優越性。

第五層次:最後安排了一個小遊戲,用今天學到的知識和以前學到的知識來介紹自己的學號。遊戲練習、符合國小生的興趣,學生都樂於積極參與,在收到鞏固的最佳效果的同時,又能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性。

説課二

説課稿 篇5

一、課程定位

我校會計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培養適應市場經濟發展需要,具有較強的會計憑證填制、會計賬簿書寫、會計一般業務的手工核算和電算化核算、財經計算、涉外會計基本事務處理(涉外會計)、税費計算及基本税務處理(税務會計)、銀行金融核算業務的一般處理(金融會計)等職業能力,能在企事業單位從事收銀、出納、會計核算、銀行櫃面服務、郵政櫃面服務及其它會計事務處理的應用型技能人才。

語文課主要是幫助學生培養正確地理解、清楚地表達的能力;良好的學習習慣;閲讀、思考、寫作的能力(聽、説、讀、寫的能力),使語文課更好地為專業目標培養目標服務,所以我給本課的課程定位於幫助學生通過對中國古代建築—塔的瞭解,進一步感受祖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學生的職業文化素養,培養民族自豪感。

二、教材與學情

1、《古代建築藝術的精英——塔》是上海市中等職業學校語文(精編本)教材第一冊中的第二篇講讀課文。

2、本文是一篇典型的説明文,運用了多種説明方法來表達主旨。在説明的同時,還常常用議論的表達方式,對説明的中心加以闡述。語言使用的準確性,也在文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3、學生對於説明文並不陌生,尤其是本班語文基礎較好,主要對於塔這種特殊的建築稍感陌生,對塔的歷史更是知之甚少,因而我佈置學生必須查找相關的資料,加深瞭解,同時更側重在閲讀與技能的結合、課內與課外的結合。

三、教學目標

説明文是教學中比較容易掌握的文體,僅僅學習文體知識的話就與國中學習沒有變化,因此,作為中職教師,一定要把教材的單元要求與大綱目標相聯繫,適當加入人文要素。我把本課的目標設定為:

(1)、瞭解我國古塔的建築藝術,認識古塔是我國古代建築藝術的精華。

(2)、學習説明文語言準確、嚴謹的特點。

(3)、通過對古代建築藝術的瞭解,體會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

教學重點

(1)瞭解熟悉課文多種説明方法的使用及其作用

(2)説明文語言使用的特點。

(3)通過課文聯繫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掌握必要文史知識。

教學難點:

瞭解我國古代建築所取得的歷史成就及在世界建築史上的地位,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教法與學法:

教法:提問法、講解法、板書與多媒體結合教學法。

學法:討論法、聽記法、練習法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環節

導入語主要從中國悠久的歷史講起,有一定的陌生和神祕感,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

(二)認知環節

考慮到學生對於塔的認識相對缺乏,因而必要的知識補充不僅使學生了解一個新的領域,同時刺激學生探求未知的興趣。如讓學生猜猜看:塔的用途是什麼?你知道上海現有的古塔有多少?

對課題的解釋。此環節用來了解課文中心,十分必要。因而,對於題目,必須明確: “古代建築藝術的精英 —— 塔”,破折號之前是一個偏正短語,中心詞“精英”,即“精華”的意思。破折號表示解釋説明,題意為:塔是我國古代建築藝術中的精華,點明瞭課文的主旨。

(三)閲讀分析環節

通過對課文內容的深入分析,掌握文章在説明事物特徵時的基本方法;圍繞重點句子的分析,逐步理解、歸納課文的主旨;提示、小結主旨與材料的關係。

1、快速閲讀,回答問題

我國古塔從什麼地方傳入的?什麼年代? 古塔原來是做什麼用的? 古塔的特點是什麼?

2、細讀有關內容,分析思考:

為什麼説我國古塔的形制是千變萬化的?

説説我國古塔的為何在世界上首屈一指?

(四)技能練習環節

結合有關資料,用分類別的説明方法介紹《古代瓷器的珍寶—青花瓷》。(欣賞PPT)

運用隨堂訓練的手段,進一步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檢查學生課外預習的效果,吸收、消化課內知識,為下一階段(競賽)做好鋪墊。

(五)小組競賽環節

採用小組競賽的方式,刺激學生,激發更大的興趣,將教學內容轉化為學習能力的展示,達到寓教於樂的目的。

(六)總結歸納環節

回顧課文內容,領會文章結構,點明知識要點,理解主題材料。

① 本文在結構上採用哪種形式?(板書:總—分—總)

② 課文圍繞主旨進行選材,説説主旨與材料的關係。

明確:主題統帥材料,材料表現主題。

六、教學反思

1、教學時應該緊緊扣住對標題的理解,儘量讓學生從課文中發現問題,尋找答案。如:課文在説明古塔特點時用了哪些説明方法?試舉例説明。這是學生以前學過的知識,但在具體的文中有時候並不能讓他辨別得清。通過實踐,加深印象,掌握知識的運用,這是學生學有所得的較好體現。

2、對於古塔知識的介紹,可以適當地放開一些。學生不太喜歡教師在課上多講他們知道或看到過的內容,但是對於不太瞭解或完全陌生的內容往往充滿好奇。掌握這種心理,運用多媒體技術擴展教學容量,拓展學生視野,增加課堂活躍度,有一定的效果。

3、古代歷史文化的介紹,面廣量大,宜集中選擇與課文內容相關的來介紹,避免喧賓奪主。本人有時不經意間會把有關的內容延伸,以至於課堂上學生趣味盎然,但一定要把握住“形散而神不散”的特點,既放得開,又收得攏。如《青花瓷的介紹》這一環節設計,很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到對周杰倫的討論上,而不是通過資料如何介紹,這就有些本末倒置了。

説課稿 篇6

今天我説課的課題是《聲聲慢》,我説課的內容由五部分組成,一是説教材,二是説教法,三是説學法,四是説教學程序,五是教學小結與反思。

(一)説教材

1.教材地位與作用

《聲聲慢》是語文版高中語文新教材必修三第二單元第五課的一首詞,這個單元編選的課文是宋詞、元曲及宋至清代的古詩。在語文版高中語文五個必修模塊中,這是唯一安排有宋詞的單元。作者李清照,和本單元選取的詞人柳永同屬於婉約派,本單元同時選取了豪放派詞人蘇軾、辛棄疾的作品,因此,教材編者可謂用心良苦,通過比較,使學生了解完全不同的兩種詞風,進一步體會四位詞人不同的創作風格。

閨怨主題是唐宋詩詞創作的一個傳統題材,“閨怨詞”是專門表現婦女生活和情感的一類詞。但作者基本上都是男性。男性替婦女表達情感,雖別有一番風味,但終歸和婦女複雜、內隱的心理隔了一層。李清照是詞史上一位重要的女作家,她的作品寫自己真實的生活和內心世界,視角和筆觸比男性詞人更敏感、細膩。《聲聲慢》即是此類作品的代表作。

《聲聲慢》是李清照南渡以後的名篇之一,寫詞人歷遭國破家亡劫難後的愁苦悲慼,是詞人情感歷程的真實寫照,也是時代苦難的象徵。其藝術表現方式是獨特的,李清照善於選取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起居環境、行動、細節來展現自我的內心世界——她獨有的寂寞心境。

2.教學目標

國中階段,學生已經接觸過部分唐宋詞,當時的學習要求只是讀一讀,背一背,瞭解大意,體會情感而已。進入高中階段,這種要求顯然是不夠的,不能只侷限於某一篇作品、某一位作家,而要把他們放在整個宋詞的發展脈絡中觀照、比較他們的地位和作用,這樣才能引導學生更好地鑑賞作品的思想和藝術價值。還有一點我們需要注意,高一的學生心理上擺脱了對成人的依賴,表現出追求獨立的傾向,可塑性極強。語文學習“得法於課內,受益於課外。”如果在課堂上能幫助每一位學生習得正確的語文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那將是他們終身受用不盡的財富。 根據教學內容和學情分析,我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反覆誦讀,感知內容,解讀意象,品味意境,賞析情感。

(2)、能力目標:通過“直覺感知——深入探究——情感提升”逐層深入地鑑賞詩歌。

(3)、情感目標:深入解析詞人“愁”的豐富內涵,體會詞人情感的變化。

3.教學重點和難點

依據教學目標,參照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確定本課教學的重點、難點如下:

(1)、教學重點:通過與《一剪梅》的比較閲讀,引導學生感受“閒愁”與“丟家棄國之愁”的區別,是本課教學的一個重點

(2)、教學難點:這首詞選擇的意象很符合傳統的審美視角,挖掘詞中意象的豐富而又複雜的內涵是本課教學的一個難點。

(二)説教法

1.教學方法

①.首先是誦讀法。詩詞教學,無論採取哪一種教法,都應該讓學生把所學的作品背誦下來。因為背誦是鑑賞的前提,不能充分的誦讀就談不上深入的鑑賞。要對誦讀給予充分的重視,那種先講解再誦讀的方式是不可取的。教師可以做示範背誦,讓學生明白背誦的重要性。總之,能卓有成效地進行誦讀訓練,從中體驗女詞人孤悽愁絕的情感。就可以説完成了教學目標的一半,決不能等閒視之。

②.“情境法”教學。

藉助圖片、音樂等教學手段,營造一種情境,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情境教學法的核心在於激發學生的情感。

③.比較法

通過與《一剪梅》的比較閲讀,讓學生在多誦讀、多分析、多聯繫比較中理解作者的情感,感受本詞的藝術特色。

2.教學手段及教學媒體的運用

多媒體和mp3的展示 ,給學生直觀的感受。

(三)説學法

教學相長,教與學是緊密聯繫、相互促進的。學法上我希望自己能把學生學習宋詞的熱情煽得旺旺的,能點燃他們興趣的熊熊之火,使學生個個喜歡宋詞,個個迷戀宋詞,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①.“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法。

讓學生在交流中合作,在思想的碰撞中經歷生疑、矛盾、掙扎、釋惑的學習樂趣 。

②.朗讀法。

讓學生反覆朗讀,培養學生的朗讀興趣,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可以使難以理解的文字變為易懂的,同時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文的領悟能力,從而感染學生,使他們更進一步的接受美的薰陶。

(四)説教學程序

1.新課導入

現在我們先來聽一段音樂

播放《聲聲慢》歌曲

聽完歌曲大家有什麼感覺呢?這首歌曲主要傳達了什麼情感?

接下來大家來欣賞圖片

設計意圖:意在激發學生興趣,營造氣氛,讓學生更易融入到詞的意境當中,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激發學生的情感。

2. 朗讀訓練,初步感知

以朗誦為起點,在與錄音的對比中尋找突破。通過學生齊讀、錄音朗讀、個人朗讀等形式,熟悉文本和領會情感。引導學生把握朗讀的節奏和輕重讀音,注意感受朗讀中的情感基調——哀婉淒涼。

設計意圖:通過反覆誦讀,感知內容,引導學生注意語調、節奏和音樂的烘托,理解詩歌的感情基調。

3. 鑑賞意象,體驗情感

《語文課程標準(實驗)》中這樣寫到:“語文教學應幫助學生樹立主體意識,根據各自的特點和需要,自覺調整學習心態和策略,探尋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途徑。” 所以在完成該詞的教學重點目標上,我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學習,就自己最有感觸的意象進行交流,在這一環節主要安排與作者的另一首詞《一剪梅》的比較閲讀。

對比閲讀

現在我們來看看《一剪梅》和《聲聲慢》這兩首詞中,哪些信息是共同的?哪些信息又是不同的?相同的信息之下內涵都一樣嗎?

(《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相同的信息:

A 雁 “雁”這意象帶有何意?兩首詞分別用了哪個動詞寫它?

B 花 兩首詞所代表的內涵相同嗎?

C 獨 兩首詞所代表的內涵相同嗎?

D 愁

不同的信息:

A 月與梧桐、細雨

B 酒

這兩首詞抒發的情感有什麼異同?

同:愁。不同:《一剪梅》中是一種“閒愁”,《 聲聲慢》則勝於“愁”。 “閒愁”自是相思之情,獨居生活的孤單寂寞和對丈夫的思念之情。

而《聲聲慢》中的愁我這樣引導學生,從意象入手:過雁、滿地黃花、淡酒、梧桐更兼細雨,這些意象共同的特點是慘淡,透過它們,我們能領會到詞人的亡國之痛、淪落之苦、孀居之悲。

設計意圖:通過同一作家不同作品的對比閲讀,讓學生明白李清照前後期詞的不同風格和不同情感。通過對不同意象的解讀,使學生明白詞人“愁”的豐富內涵,體會詞人情感的變化。通過“深入探究——情感提升”逐層深入地鑑賞詩歌。

4.學生朗讀,具體體會語言特點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

A 提問:七組疊詞分別寫什麼?尋覓什麼?結果怎麼樣?仔細體會這一句的語言特點。

B 古x寫愁的詩句同學還記得哪些?“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中的“愁” 有什麼特殊意味呢?

設計意圖:通過誦讀體驗、語言品味、引導學生體會本詞語言的`悽美,認識詞中意象的特定內涵,初步掌握詩詞欣賞的方法 。

5.提煉信息,概括手法

提問:詞人通過什麼樣的手法抒發感情的?

採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得藝術手法

縱覽該詞可知,通篇表現的都是作者的愁緒。是的,她的國愁,家愁還有情愁,怎一個愁字了得!李清照憑藉着自己極高的藝術天賦將漫天愁緒抽絲剝繭,然後進行細細紡織,化愁為美,創造了讓人們永遠享受無窮的詞作珍品。

設計意圖:關於該詞藝術手法的知識點,已經在鑑賞意象的環節中散落在教學過程中,在這裏提煉信息既考察了學生聽課的效果,又培養了學生提煉信息的能力。

6.總結鞏固

通過對比,我們清晰看到了詞人早晚期詞作迥然不同的風格。由此可見,個人遭遇和文學創作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同時,抓住詞中所選擇的意象,在這些意象背後,我們看見了一個一生都被“愁”所困的女詞人,“愁”是她作品的主調。早年的“愁”是“閨怨”、“離愁”、“相思之愁”,是“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是“為賦新詞強説愁”。 晚年的“愁”則是在經理了顛沛之苦、喪夫之痛、亡國之恨之後的“欲説還休”的愁,是一種沉甸甸的深沉的愁。

設計意圖:課堂總結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過課堂總結,讓學生明白詞人早晚期詞作風格的差異,理解了“愁”的豐富內涵。

7.探究性作業:

根據所學知識,蒐集相關作品,比較分析

柳永、李煜、李清照三位詩人表現其“愁緒”的作品中“愁”的不同含義。

設計意圖:根據語文新課標的要求,作業設計可以呈現多元化的形式,探究性作業的形式符合語文新課標的要求,可以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語文,提高語文綜合素質。七.佈置作業

出示幻燈片23:作業

8. 板書設計

《聲聲慢》

李清照

亡 孀

國 愁 居

之 之

痛淪 落 之 苦 悲

(五) 教學小結與反思

這堂課,我首先把學生的“學”放在教學的第一位,所有的讀、講、練都是圍繞着學生的“學”而展開的,而這種“學”,又主要體現在一個“品”字上。整節課主要設計成三個大的板塊:第一板塊,在反覆的讀中品味詞的意韻,從而獲得整體感知;第二板塊,通過比較學習《一剪梅》《聲聲慢》,瞭解李清照前後期詞的不同風格和不同情感;第三板塊,具體體會語言特點。在整個課堂教學中,學生活動是課堂學習的中心,活動的形式多種多樣,聽、説、讀、寫等訓練語文能力的活動均有合理恰當的安排。

經過教學實踐的摸索,我認識到古典詩詞教學的難點不在於“讀”與“講”,而在於“品”,也就是讓學生充當課堂教學的主體,自己來品讀古典詩詞的意韻,自己來品味古典詩詞的美。這樣,以“品”為中心,讓“讀”和“講”為“品”服務,成為我在古典詩詞教學中摸索的主要方向。

由於農村中學學生語文鑑賞能力偏弱,這節詩歌鑑賞課有不少學生無法真正領會,但我想,經過長期的品讀,學生的鑑賞能力一定會有所提高。

説課稿 篇7

尊敬的各位評委:

你們好!我今天的説課的課題是《窗》,下面我從教材、學情、教法與學法及教學過程等方面進行説課。

一、説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這是蘇教版國中語文第八冊(下)第四單元的第五課。這一單元收錄的都是小説。高爾基説:“文學即人學”,小説通過塑造生動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廣闊的社會生活,揭示人性的假醜惡,彰顯人性的真善美。小説的內容最豐富,表現力最強。學生通過對小説的閲讀,在享受審美愉悦中,認識自己,同時引發對自然、社會和人生的思考。《窗》是澳大利亞作家泰格特的一篇小小説,小説通過對同病房的兩位病人相互之間所持態度的描寫,表現了美與醜兩種不同的心靈,體現了極深刻的揚善貶惡的道德力量

2、教學設想與目標

(1)設想:小説主要通過人物描寫傳遞作者的思想和寫作意圖。教學過程中,我以人物為中心,在情節發展的動態中分析人物心理,再通過解題來揭示小説的主題。結合本單元的要求及本文的特點,確定這堂課的目標和教學重難點如下:

(2)目標

A、知識目標:學習用準確生動的語言具體描繪人物的各種情態。

B、能力目標:

①鍛鍊學生的口述能力。

②分析人物描寫方法,揣摩人物心理。(這是本課的重點)

③把握文章的主題,揭示“窗”的內涵,啟發鼓勵學生髮表獨特的見解。(這是本課的難點)

C。情感目標: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生死觀。

説明:以上三個目標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即整體感知—局部思維—拓展延伸,具體體現了新課標提倡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價值觀”並重的教學理念。

(3)重點難點

重點:分析人物描寫,揣摩人物心理,把握人物性格

難點:通過對小説主題的把握,揭示“窗”的深層含義,啟發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生死觀。

二、説學情

我現在所教的班級,有許多學生思維活躍,具有很強的表現欲,但思考問題不夠縝密細緻,而且學生的家境都較好,因而自私任性,學習中缺少踏實和勤奮精神,與人和諧相處和團結合作的能力較差。所以我授課的重點放在人物心理性格的探索上,以啟示學生熱愛生活,熱愛生命,主動關愛他人,辨別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醜惡,接受高尚情操的薰陶,豐富自已的精神世界。

三、説教法

古希臘學者普羅塔戈説過:“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満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點燃的火把。”為了達到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解決疑點,根據素質教育和創新教學的要求,再結合本篇課文的實際特點,確定本課的指導思想是:想方設法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積極思維,熱情參與,具體教法如下:

(1)多媒體教學—激發熱情,引起興趣。

(2)誦讀教學法—熟悉文本,整體感知。

(3)提問練習法—發揮想象,體驗情感。

(4)對話討論法—互動合作,拓展思路。

四、説學法

教會學生學習是課堂教學的主要任務。在教學中,我很重視學生主動參與和互相學習,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力求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合作性、發展性和創造性,從而達到發展智力,陶冶情操,啟迪心智,感悟積澱的四重境界,注重學生的知識、學習的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方面共同發展。

學法具體如下:

(1)誦讀法—熟悉文本,自主感知。

(2)圈點法—勤動筆墨,積極讀書。

(3)探究法—學生實踐,鞏固提高。

(4)討論法—合作研究,深入挖掘。

其中,我認為討論法很重要,討論的基本要求,就是在老師的指導下,就教材的重點難點進行集體討論以明確重點,解決疑難。這種教學方法的最大特點是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表述能力,養成口齒清楚、態度大方的良好習慣。

五、説教學過程

1、多媒體展示,導入新課。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好奇心是最強的趨動程序。用多媒體展示一幅“窗”的圖片(窗外一片空白),請同學描述畫面。通過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導入本課。

2、誦讀感知,認準字詞。

多媒體展示字詞,檢查學生的預習。

3、自由閲讀,把握情節

在讓學生自由閲讀課文後,請學生以第一人稱(或以靠窗的病人的身份或以裏牀的病人的身份)複述故事情節。

這樣既讓學生熟悉了文本內容,又訓練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4、這個故事結尾戛然而止,請同學試着給小説加個結尾,想想裏牀的到了窗口,會怎樣想,怎麼做?

蘇霍姆林斯基説:“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要做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新課標也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 應以 老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在語文教學中,學生是主體,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的閲讀個性,充分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培養學生對課文內容產生獨特的心得,提出自已的看法和疑問,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

這個結尾應是小説內容的合理的想象和延伸,應可從原文中找到暗示和依據。討論時讓學生暢所欲言,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體悟。

5、合作探究,注重情感體驗。

請同學根據文本中有關情節和重點詞句,講述自己創作的依據和原因,並請其它同學加以點評,教師引導。這樣形成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發揮主導作用,和學生一起探究文本中重點語段、重點詞句的表達作用,體會兩位病人的關係變化,把握裏牀病人的心理歷程,分析兩位病人的不同的性格,感悟對比手法對塑造人物表現主題的作用。從而分析兩位病人美與醜兩種截然不同的內心世界,感受善與惡兩種不同的精神境界,接受美好情操的薰陶。

巴西教育家保羅。弗萊雷認為,教育即對話。對話是一種創造活動。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這種對話並非師生一問一答,而是師生間各自向對方敞開精神和彼此接納,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精神平等與溝通。

因此,在這一教學過程中,教師不作過多預設,而是注重課堂生成,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意識,教師只作必要的調控和引導,指引學生的思維方向接近教學目標。

6、解題釋疑,揭示主旨。

問題設計:小説以窗為題有什麼作用?

啟發學生探究“窗”的作用,由病人眼中的窗到我們由此看到的人物的內心世界,研究小説以“窗”為題的深層含義,把握小説的主題,得到人生的啟迪。

在此問題的討論探究中,教師通過引導讓學生明白:通過窗可以看見外面的世界,也可折射人物的內心,或者説外在世界是人物內心世界的物質表現。讓學生感知到文章用鮮明地對比手法所暗示的一個真理:視野淺短的自私者必定不能與襟懷磊落的高尚者同等享有感知美、體悟美的均等機遇。這兒的窗即是物質之窗,更是心靈之窗。

7、拓展延伸,情感薰陶

(1)裏牀的病人只看到一堵光禿禿的牆,他百思不得其解,你能否用一兩句話使他明白其中的道理 ?

這個訓練使學生不僅動腦動筆,而且要動情,學着去熱愛生命,去關愛他人,同時這也是學生對所學內容的反饋及靈活運用。

(2)用多媒體投影窗的圖片,再請同學説看到了什麼,教師或學生點評學生的內心世界。

教師預設:如看到體育競賽—反映學生熱衷於運動,奮發進取;小孩嬉戲—天真純潔,充滿熱情 ;大海田野—心胸寬廣,坦蕩無私;小橋流水—心思細膩,温柔敏感。

“一個差的老師只會奉獻,而好的老師則教會學生真理。”此教學環節是由課內到課外的遷移延伸,意在讓學生在真正理解文本的基礎上,學以致用,在現實生活中,學會從一個新的角度去認識自身和社會,能辨別那些因為普遍常見而被我們忽視的美醜善惡,獲得生命的真諦。

附 板書設計:

有形之窗

無形之窗

心胸狹窄 心胸寬廣

目光短淺 視野開闊

謳歌真善美

鞭撻假醜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