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子和兔子》説課稿

來源:文書谷 3.15W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説課稿,是説課取得成功的前提。説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獅子和兔子》説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獅子和兔子》説課稿

《獅子和兔子》説課稿1

一、教材分析:

《獅子和兔子》是第十單元《動腦筋》中的第二篇主體課文。通過兔子提醒獅子開動腦筋擺脱螞蟻叮咬的故事,説明做事、解決問題不能光憑力氣和發脾氣,而應動腦筋想辦法。課前我反覆閲讀課文,站在一般讀者、教師、學生三種角度去鑽研教材。通過研讀,我認為這個童話故事生動有趣,語言簡潔、淺顯,孩子們理解起來比較容易。獅子和兔子的形象刻畫得非常傳神,特別是二者的對話、神態、語氣都非常生動,想象空間比較大。因此,這篇課文正好為培養學生閲讀興趣、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提供了很好的材料。

二、教學目標:

我班的學生經過了近兩年的語文學習,已經具有一定的獨立識字的能力,加上大量的課外閲讀,學生已能自主地閲讀淺顯的文章。因此,根據年段目標、教學要求以及我班學生的情況,我制定了本課總的教學目標:

1、練習用“認—想—寫—用”的步驟和方法獨立識字。認識生字13個,“癢、盡、蹲、羞、叮、嘻、憑、脾”。會寫生字9個,“羣、咬、疲、怒、討、厭、醒、解、決”。

2、朗讀課文,理解獅子、兔子對話的意思,認識解決問題要冷靜、動腦筋想辦法,不能光憑力氣和發脾氣的道理。

3、想象人物對話時的心理活動。

三、教學重點、難點:

根據兒童模仿性強的特點,和新課標中對低段閲讀的要求,我把“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認識到解決問題要動腦筋這個道理”作為本課的教學重點。本文第8自然段兔子對獅子説的話:“光憑力氣和發脾氣是解決不了問題的。”是文章的點睛之筆,總結了獅子遇到問題不能解決的原因,是理解的重點和難點。這篇課文對於二年級學生來説,篇幅較短,看似淺顯易懂,但含義深刻,特別是對兔子這個智者形象的掌握還不完全,比如理解“兔子對獅子笑什麼?”這點,如果不適當地對學生加以引導,學生很難理解這是一種善意的笑,而會粗略地理解為兔子在嘲笑獅子。

四、説課時安排:

這篇課文我安排了兩個課時教學。

第一課時的課時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練習用“認—想—寫—用”的步驟和方法獨立識字13個。學寫9個生字,集中指導“羣”字和詞語“討厭”。

第二課時的課時目標:

1、複習鞏固生字,繼續學寫生字,在語言環境中體會“筋疲力盡、惱羞成怒”的意思。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能理解獅子和兔子對話的意思及其心理活動。

3、認識到解決問題要動腦筋,不能光憑力氣和發脾氣。

五、教學流程:

我今天説課的內容是第二課時:

以下是我的設計思路:

第一環節:默讀課文,練習複述課文。

新課標指出:“學生要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在學習品讀課文之前,以默讀的方式讓學生複習回憶課文內容,再讓學生説一説課文主要講了一個什麼故事,來增加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從而使學生自然地進入到本課的學習中。

第二環節:細讀課文,突破重難點,品味情趣。

新課程標準指出:“閲讀的根本目的是培養學生敏鋭的語言感覺能力。”根據本課內容我注意培養學生在細讀課文中總結出獅子不能解決問題的原因,感悟動腦筋的重要性。這也是本課的教學難點。對於如何突破這個重難點我是這樣思考的:全文共有8個自然段,第3自然段講了獅子被螞蟻咬得筋疲力盡卻沒有辦法趕走紅螞蟻。與後面4到8自然段兔子教獅子動腦筋後解決了問題而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所以,我先讓學生自讀課文後思考:“你能從哪些地方看出獅子是在憑力氣和發脾氣在解決問題呢?”這個問題來指導孩子朗讀。學生找到了答案以後,我就讓他讀一讀,再讓其他學生對他的朗讀進行評價,我再引導這時的獅子是什麼感受?再讓一個學生來讀,特別注重指導學生讀“獅子跳起來、吼着、蹦着、翻滾着”這句話來體會獅子的憤怒。最後讓男孩子噹噹這隻被紅螞蟻折磨的獅子來讀。設計這個問題一方面是讓孩子理解獅子憑力氣和發脾氣是沒有趕走紅螞蟻,沒有解決問題的。一方面也是讓孩子感受獅子的憤怒。理解詞語“筋疲力盡”、“惱羞成怒”。接着我讓學生理解兔子的笑是“善意的笑”,問他們:獅子在那痛苦不堪,兔子卻在那笑,兔子是嘲笑呢還是善意的笑?請學生從文中找一找答案讀一讀。如果孩子還不知道從何答起,就提示他們:答案就在課文中,讓我們聯繫上下文來看看。很快小朋友就找得到答案。並且理解兔子是在幫助獅子出主意,並且讓獅子明白道理,所以是善意的笑。這樣設計是為了照顧學生閲讀的個體差異,以讀帶學,培養學生的閲讀興趣及獨立閲讀能力。想像兔子和獅子的心理活動。最後我問:此時,兔子還想再幫幫獅子,那他還讓獅子明白了什麼呢?孩子們回答:“光憑力氣和發脾氣是解決不了問題的”。我接着問:“那要想解決問題,必須怎麼樣呢?”學生會很快想到要動腦筋。這時我出示語文天地中的練習題:兔子在岸上説:“這回你明白了吧,光憑力氣和發脾氣是解決不了問題的。要想——,必須——。”這樣來引導學生知道遇事還應冷靜下來,再動腦筋想辦法。

第三環節:動腦拓展。

要讓學生養成在日常生活中動腦的好習慣,就要把課文的知識與實際生活聯繫起來。我從獅子通過這件事,它會説什麼呢?這個問題過渡到:通過學習課文,小朋友明白了什麼呢?舉例説一説。讓學生明白在日常生活中動腦筋的重要性,要養成常動腦的好習慣。

第四環節:指導學生書寫部分生字。

《語文教學大綱》中明確指出:寫字是一項重要的語文基本功,是鞏固識字的手段,對於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起着重要作用,必須從小打好寫字的基礎,寫字和寫字能力的培養是第一學段語文教學的一個重點。由於時間限制,所以本課時我只安排了三個字的書寫:課文最好三個生字“醒、解、決”。

1、 請孩子觀察這些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説一説他們的筆畫順序。再找一找他們的重點筆畫和每部分在田字格的位置,最後用鉛筆描一描。

2、 我協助學習“醒、解、決&rdquo,提醒學生“醒”字左邊不是“西”,要多一橫。

3、 學生各自在田字格中練習寫字,再與同桌交換,互相説一説同桌寫字的優點、缺點。

六、板書設計

獅子和兔

《獅子和兔子》説課稿2

今天我上的是新課標北師大版實驗教材二年級下冊第十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獅子和兔子》。下面,我從教材、教學準備、目標、教學方法、教學策略、板書設計幾個方面來談一談我的教學設想。

一、説教材

《獅子和兔子》是一篇挺有意思的童話故事。課文圖文並茂,語言淺顯易懂,藴涵了做事應該多動腦筋,不能只憑力氣和發脾氣的道理。文章主要講述了獅子和兔子對待困難的不同方法:獅子憑着力氣大,想用跳起來,吼着,蹦着,翻滾着的辦法去掉身上的紅螞蟻,卻累得筋疲力盡,毫無效果;小兔子卻動腦筋想出了一個既簡單又有效地辦法,提醒獅子跳入水中,沖走了身上的紅螞蟻。課文故事生動,淺顯易懂,充滿童趣,很適合於讓學生朗讀。是一篇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培養動腦習慣的生動教材。

二、説教學準備

本節課進行的第二課時教學,在第一課時我委託本班教師讓學生預習了課文,標出了自然段序號,學習了生字疑難詞語。還完成了第一段的學習。基於這篇課文內容的需要,我設計了生動有趣的多媒體課件,幫助學生理解內容,同時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課堂教學。我還請學生自己製作了小獅子和小兔子的頭飾,鍛鍊學生的動手能力,也增加了閲讀的樂趣。

三、説教學目標

依據《新課標》要求和教材特點,結合二年級學生認知水平及第一課時目標完成情況,我確定本課時教學目標是:

知識與技能: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 過程與方法:

通過讀讀,議議,瞭解獅子與兔子的表現。理解獅子、兔子對話的意思。

情感,態度,價值觀:

理解兔子最後説的話,懂得解決問題要動腦筋,不能光憑力氣和發脾氣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讀懂課文,受到思想教育,養成動腦筋解決問題的習慣。

四、説教學方法

(一)教法:

1、教師們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一旦對某事物產生了興趣,就會專心致志地去鑽研、學習。教學過程中的第一個板塊“複習,導入新課”就是在這種指導思想下設計的。課開始出示兩隻可愛的小動物給學生以形象的感受,喚起學生學習的熱情,設懸念以激起學生的求知慾,產生許多遐想,立刻對學習課文產生了興趣。

2、新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因此,在教學過程的第三板塊中,主要採用了自學、小組討論、集體反饋、對比等形式,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教師是一個有效的組織者和理智的指導者,當學生思維受阻或遇到困難時,及時啟發引導,當好學生的引路人。

3、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語文課上的聽、説、讀、寫是進行語文實踐活動的途徑之一。在教學過程的第

二、三板塊中,安排了較多的語文實踐活動,如:找一找,讀一讀,出示多媒體,用自己的話來説一説。用“筋疲力盡”“如果——就”來説一句話體會含義,拓展説話練習。在這些活動中,教師不必用過多的框框去束縛學生,要鼓勵學生大膽想象,積極發表自己的見解,落落大方地説出自己的想法,學生的回答有偏差或不合理的地方,適當給予引導,幫助學生樹立 2 表達的自信心。通過這些活動,幫助學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積累比較規範的句式、語段,進行知識遷移,從而逐步提高語文素養。

4、挖掘訓練點,發展想象力。愛因斯坦説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動着社會的進步,成為知識進化的源泉。”這段話足矣説明了想象力的重要性。低年級學生年齡小,但思維活躍,想象力豐富。在教學中如果教師適時點撥引導,就能點燃學生創造性的火花,促其展開豐富的想象。我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引導學生抓住課文中的一些重點詞,重要片段讓學生展開想象。

5、注重語言實踐,為學生提供運用語言的平台。我在本節課教學當中充分引導學生去説,比如在拓展練習和複述課文環節中,時刻注意給孩子一個將課文語言內化為自己語言的機會。探究式教學重視教學過程,“釣勝於魚”,知識是無止境的,課時是有限的,任何人都不可能在有限的課時內窮盡一切知識,關鍵是培養學生對學習的情感、態度和終身學習的能力,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展現自己。

(二)學法:本課的教學設計中,學生主要有三種學習方法:自學、小組合作學習、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習。對課文整體感知通過學生自讀課文完成,教師在學生朗讀完課文之後,通過指名説説大意,討論、交流教師所涉及的問題,瞭解學生對課文的感知程度,並及時給予鼓勵。對於有一定難度的問題採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在小組內,學生們各自闡述自己的見解,思維的火花發生碰撞。語文能力培養方面,則需要在師生共同學習,共同探討中得以實現。要深入學習課文、理解課文的精妙之處,光靠學生的自學、小組討論是不夠的,教師必須精心設計提問,讓學生帶着問題深入學習,讓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讀一讀、演一演、比一比、悟一悟、練一練、説一説,從課文中汲取文化營養,積累語言,提高能力。

五、説教學設計

教學流程一:複習,導入新課。

教學流程二:讀一讀,議一議,品讀課文,交流感悟。

教學流程三:總結課文,練習複述課文。

教學流程四:拓展延伸。

教學流程五:作業佈置。

具體教學策略:

(一)複習,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複習詞語時我利用課件摘蘋果活動,調動學生興趣。讓學生很輕鬆的進入學習。之後,我抓住兒童喜歡小動物,愛聽故事的心裏,從小動物的故事入手切入話題,親切自然,容易激發興趣。通過故事引出兔子和獅子,説一説它們的特點,點出課題。

(二)讀一讀,議一議,品讀課文,交流感悟。

首先,為了連接第一課時,我安排學生朗讀了第一段。接着開展了闖關活動一(課件展示)我設置的問題是:獅子遇到了什麼麻煩?它是怎麼做的?學習的方法是:讀一讀,議一議,找一找,説一説。在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中我力求體現“以讀為本,以讀促學”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充分讀書的基礎上加強生生合作,進行生生間、師生間的互動交流,體驗了學習的快樂。設計了四個不同方式的讀法;1、請小朋友自讀,找獅子遇到的麻煩。

2、採用齊讀,比讀的方式練習朗讀

3、通過生生互讀,師生分角色讀引導學生體會獅子和兔子不同的説話態度。4、鼓勵想象獅子和兔子的心裏,帶上學生的親身體會,讀出感情。多種形式的朗讀,促使學生將自己的情感與文中的動物融合在一起,在讀中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形成了自己的個性化的感受,真正進行了與文本之間的對話。學生學有所樂,學有所得。無論自讀、小組讀、男女聲互讀、齊聲朗讀都有不同的要求。在讀課文,交流感受的同時,我還播放了多媒體課件,加深學生的理解,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讓學生愉快的加入學習。在知識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找出重點詞,體會意思,練習説話。接下來我又組織開展了開 4 展闖關活動二(課件展示)。問題設置是:兔子在笑什麼?它的辦法什麼?結果呢?學習方法是:先讀一讀4--7段課文,議一議每一段中的問題,然後找一找重點詞語,理解意思,進行説話練習,再説一説自己的體會並分角色讀一讀獅子和兔子的話,最後引導學生髮散維,説一説還有什麼辦法能去掉獅子身上的紅螞蟻?預期效果:

1、通過讀議結合,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理解獅子遇到的麻煩,感知獅子的動作,明白獅子憑的是力氣和發脾氣。

2、通過讀議結合,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理解兔子的辦法,學習兔子動腦筋的習慣。

最後學習課文8自然段:先請學生比較獅子和兔子的方法,由學生總結出兔子的話,然後想象一下獅子會對兔子説什麼?

(三)總結課文,練習複述課文。

我先引導學生依據板書總結課文,讓學生對全文有個整體認識。再出示闖關練習三(課件展示)組織學生多種形式的複述。

(四)拓展延伸:

在這個過程中,我讓學生結合課件實例進行動腦筋,説話練習,培養學生動腦筋的習慣。

(五)作業佈置:

在作業中,我佈置了摘抄詞句和把這個故事講給家人聽的任務,鞏固所學課文。

六、説教學板書:

好的板書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課文是精華的體現,好的板書更應具有深刻的啟發性。我的板書力求顯示這些。設計時按照故事的發展順序,既體現了文章的思路,又能突破教學重難點,讓孩子感受到遇到問題不能光憑力氣和發脾氣,動腦筋想辦法,才能解決。本課板書在設計上力求簡潔、直觀、條理清晰。既概括本課要點,又便於學生理解記憶,進而輔助教序,提高學習效率。

《獅子和兔子》説課稿3

一、教材分析:

《獅子和兔子》是北師大版國小語文二年級下冊第十單元《動腦筋》中的第二篇主體課文。通過兔子提醒獅子開動腦筋擺脱螞蟻叮咬的故事,説明做事、解決問題不能光憑力氣和發脾氣,而應動腦筋想辦法。課前我反覆閲讀課文,站在一般讀者、教師、學生三種角度去鑽研教材。

通過研讀,我認為這個童話故事生動有趣,語言簡潔、淺顯,孩子們理解起來比較容易。獅子和兔子的形象刻畫得非常傳神,特別是二者的對話、神態、語氣都非常生動,想象空間比較大。因此,這篇課文正好為培養學生閲讀興趣、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提供了很好的材料。

二、學情分析

我們班的學生經過了近兩年的語文學習,已經具有一定的獨立識字的能力,加上大量的課外閲讀,學生已能自主地閲讀淺顯的文章。

三、教學目標:

根據年段目標、教學要求以及我班學生的情況,我制定了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

1、複習鞏固生字,繼續學寫生字,在語言環境中體會“筋疲力盡、惱羞成怒”的意思。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能理解獅子和兔子對話的意思及其心理活動。

3、認識到解決問題要動腦筋,不能光憑力氣和發脾氣。

四、教學重點、難點:

1、認識到解決問題要動腦筋,不能光憑力氣和發脾氣。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能理解獅子和兔子對話的意思及其心理活動。

根據兒童模仿性強的特點,和新課標中對低段閲讀的要求,我把“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認識到解決問題要動腦筋這個道理”作為本課的教學重點。

本文第8自然段兔子對獅子説的話:“光憑力氣和發脾氣是解決不了問題的。”是文章的點睛之筆,總結了獅子遇到問題不能解決的原因,是理解的重點和難點。這篇課文對於二年級學生來説,篇幅較短,看似淺顯易懂,但含義深刻,特別是對兔子這個智者形象的掌握還不完全,比如理解“兔子對獅子笑什麼?”這點,如果不適當地對學生加以引導,學生很難理解這是一種善意的笑,而會粗略地理解為兔子在嘲笑獅子。

五、教學過程:

以下是我的設計思路:

第一環節:默讀課文,練習簡要複述課文。

新課標指出:“學生要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在學習品讀課文之前,先以默讀的方式讓學生複習回憶課文內容,再讓學生説一説課文主要講了一個什麼故事,來增加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從而使學生自然地進入到本課的學習中。這個環節我用複習導入的方法引入新課。

第二環節:細讀課文,突破重難點,品味情趣。

新課程標準指出:“閲讀的根本目的是培養學生敏鋭的語言感覺能力。”根據本課內容我注意培養學生在細讀課文中總結出獅子不能解決問題的原因,感悟動腦筋的重要性。這也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為了突破這個難點,我用讀想結合的教學方法指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具體我是這樣思考的:全文共有8個自然段,第3自然段講了獅子被螞蟻咬得筋疲力盡卻沒有辦法趕走紅螞蟻。與後面4到8自然段兔子教獅子動腦筋後解決了問題而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所以,我先讓學生自讀課文後思考:“你能從哪些地方看出獅子是在憑力氣和發脾氣在解決問題呢?”這個問題來指導孩子朗讀。

學生找到了答案以後,我就讓他讀一讀,再讓其他學生對他的朗讀進行評價,我再引導這時的獅子是什麼感受?再讓一個學生來讀,特別注重指導學生讀“獅子跳起來、吼着、蹦着、翻滾着”這句話來體會獅子的憤怒。最後讓男孩子噹噹這隻被紅螞蟻折磨的獅子來讀。設計這個問題一方面是讓孩子理解獅子憑力氣和發脾氣是沒有趕走紅螞蟻,沒有解決問題的。

一方面也是讓孩子感受獅子的憤怒。進而更好地理解詞語“筋疲力盡”、“惱羞成怒”。接着我讓學生理解兔子的笑是“善意的笑”,問他們:獅子在那痛苦不堪,兔子卻在那笑,兔子是嘲笑呢還是善意的笑?請學生從文中找一找答案讀一讀。如果孩子還不知道從何答起,就提示他們:答案就在課文中,讓我們聯繫上下文來看看。很快小朋友就找得到答案。並且理解兔子是在幫助獅子出主意,並且讓獅子明白道理,所以是善意的笑。這樣設計是為了照顧學生閲讀的個體差異,以讀帶學,培養學生的閲讀興趣及獨立閲讀能力。

想像兔子和獅子的心理活動。最後我問:此時,兔子還想再幫幫獅子,那他還讓獅子明白了什麼呢?孩子們回答:“光憑力氣和發脾氣是解決不了問題的”。我接着問:“那要想解決問題,必須怎麼樣呢?”學生會很快想到要動腦筋。這時我出示語文天地中的練習題:兔子在岸上説:“這回你明白了吧,光憑力氣和發脾氣是解決不了問題的。要想——,必須——。”這樣來引導學生知道遇事還應冷靜下來,再動腦筋想辦法。

第三環節:動腦拓展。

要讓學生養成在日常生活中動腦的好習慣,就要把課文的知識與實際生活聯繫起來。我從獅子通過這件事,它會説什麼呢?這個問題過渡到:通過學習課文,小朋友明白了什麼呢?舉例説一説。讓學生明白在日常生活中動腦筋的重要性,要養成常動腦的好習慣。

第四環節:指導學生書寫部分生字。

《語文教學大綱》中明確指出:寫字是一項重要的語文基本功,是鞏固識字的手段,對於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起着重要作用,必須從小打好寫字的基礎,寫字和寫字能力的'培養是第一學段語文教學的一個重點。由於時間限制,所以本課時我只安排了三個字的書寫:“醒、解、決”這三個字。

1、請孩子觀察這些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説一説他們的筆畫順序。再找一找他們的重點筆畫和每部分在田字格的位置,最後用鉛筆描一描。

2、我協助學習“醒、解、決”,提醒學生“醒”字左邊不是“西”,要多一橫。

3、學生各自在田字格中練習寫字,再與同桌交換,互相説一説同桌寫字的優點、缺點。

六、板書設計

獅子和兔子

獅子:吼蹦翻滾——趕不走(憑力氣、發脾氣沒用)

兔子提醒:跳到水裏去——立即沖走(動腦筋解決問題)

七、教學反思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讓學生從整體上感知了這篇課文的內容,鞏固了生字和詞語,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能充分利用課文內容提出問題,帶着問題進入新課學習,教學中我充分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充分發揮了主人翁精神。通過學習學生也明白懂得遇到問題的時候,不能光憑蠻力和發脾氣,應該冷靜的思考,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存在問題:在培養學生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上顯得過於急躁,學生掌握起來還比較困難;在課文插圖和內容的結合上還有待於提高,比如“兔子在岸上教獅子該跳到河裏去讓水沖走紅螞蟻”時,學生可以利用插圖來進行想象,獅子和兔子的心理活動。

我相信,學習是永無止境的,只要我勇於前進,繼續努力,教學當中所存在的問題是會改善的,教學技能是會不斷提高的。

《獅子和兔子》説課稿4

一、説教材

《獅子和兔子》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語文二年級下冊第十單元《動腦筋》中的第二篇主體課文。通過兔子提醒獅子開動腦筋擺脱螞蟻叮咬的故事,説明做事、解決問題不應該光憑力氣和發脾氣,而應動腦筋想辦法。課前我反覆閲讀課文,站在一般讀者、教師、學生三種角度去鑽研教材。通過研讀,我認為這個童話故事生動有趣,語言簡潔、淺顯,孩子們理解起來比較容易。獅子和兔子的對話、神態、語氣都非常生動,想象空間比較大。因此,這篇課文正好為培養學生閲讀興趣、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提供了很好的材料。

二、説教學目標

1、練習用“認—想—寫—用”的步驟和方法獨立識字。認識生字13個,會寫生字9個。

2、朗讀課文,理解重點詞語“又疼又癢”“筋疲力盡”“惱羞成怒”的含義,理解獅子、兔子對話的意思,認識解決問題要動腦筋想辦法,不能光憑力氣和發脾氣的道理。

3、想象人物對話時的心理活動。

三、説教學重點、難點

根據兒童模仿性強的特點,和新課標中對低段閲讀的要求,我把“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認識到解決問題要動腦筋這個道理”作為本課的教學重點。通過抓住兔子的兩次“笑”展開探究,理清事情前因

後果,特別是獅子解決問題時的表現作為重點分析與朗讀部分,突出“光憑力氣和發脾氣是解決不了問題的。”這一文章主題。難點是理解兔子的笑。這篇課文對於二年級學生來説,看似淺顯易懂,但含義深刻,如果不適當地對學生加以引導,學生很難理解這是一種善意的笑,而會粗略地理解為兔子在嘲笑獅子。

四、説課時安排

這篇課文我安排了兩個課時教學。

第一課時教學內容: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練習用“認—想—寫—用”的步驟和方法獨立識字13個。學寫9個生字,集中指導“羣”字和詞語“討厭”。

第二課時教學內容:

1、深入探究課文內容,在語言環境中體會“又疼又癢、筋疲力盡、惱羞成怒”的意思。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能理解獅子和兔子對話的意思及其心理活動。

3、認識到“解決問題要動腦筋,不能光憑力氣和發脾氣”,並拓展深化這一中心思想。

五、説教學程序

我今天説課的內容是第二課時:

以下是我的設計思路

課前談話:貼上獅子和兔子圖片,讓學生用上形容它倆外形和個性的詞語和它們打招呼。目的一是創設一個寬鬆愉悦的氛圍,二是考察詞語的積累,三是為和文章中獅子、兔子的形象形成一個鮮明的對比做個鋪墊。

第一環節:激趣感知,初步漫談

初次讀題,讀出獅子的兇猛與強悍,兔子的善良和弱小。

學完課文還有一次讀題,會與這次不同,設計這一環節就是與後面二次讀題形成對比,突出兔子的智慧形象。

第二環節:研讀析解,針對訓練

“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認識到解決問題要動腦筋這個道理”是本課的教學重點。怎麼解決這個重點呢?我沒有按部就班地講解,我從兔子的兩次“笑”入手,展開對故事的學習。首先,我充分利用課文插圖切入:圖畫中兔子什麼表情?(笑)你能用什麼詞來形容圖畫中兔子的笑?一是考察詞語的積累,最主要的是引出課文中的詞語並進行一個比較。書中對兔子的笑用了“哧哧地笑”和“笑嘻嘻”。我馬上拋出總的問題:“兔子是因為看到什麼而哧哧地笑?又因為什麼笑嘻嘻?請從文中找出相關的詞語和句子讀一讀、説一説。”

新課程標準指出:“閲讀的根本目的是培養學生敏鋭的語言感覺能力。”我把獅子解決問題時的表現作為重點分析與朗讀部分。在學生彙報時,我相機出示三個重點句子。1、“一天,獅子躺在草叢中曬太陽,沒想到一羣紅螞蟻爬到他身上,咬得他又疼又癢。”2、“獅子跳起來,吼着、蹦着、翻滾着 ,想把紅螞蟻趕走,可是累得筋疲力盡,還是趕不走身上的螞蟻。”3、 “獅子惱羞成怒:“笑什麼?這討厭的東西沒叮你是不是?””

在分析第一個句子時,我抓住“又疼又癢”體會獅子的難受和心理想法。又疼又癢是一種什麼感覺呢?我現場採訪“誰被蚊子叮過?被叮過之後你們怎麼對付那個疙瘩?管用不?呵,那種滋味兒啊——如果你是那隻獅子,想想那是什麼感覺,請你用“我被叮得不僅——而且——,那滋味兒實在——,我真想——”説説心裏的想法。然後讀出又疼又癢的感覺。學生有了充分的生活體驗後,對獅子當時的想法肯定感同身受,讀句子時更有感情。分析第二個句子時,我抓住幾個動詞體會獅子的心理越來越煩躁,脾氣越來越大,在讀的時候引導學生把動詞讀得越來越重。體會“筋疲力盡”的含義時,我讓學生回憶什麼時候有過筋疲力盡的感覺? “筋疲力盡”時是什麼樣?引導學生理解一個“盡”字,可以看出此時的獅子已經用完了所有的力氣,身體感到極度的疲勞。此時再讓學生想想獅子會想什麼就水到渠成了。前兩個句子是兔子“哧哧地笑”的原因。第三個句子是兔子“笑嘻嘻”的原因。我引導學生理解“惱羞成怒”:這個詞語中包含了獅子此時的三種心情,是惱火、羞愧、發怒。為什麼惱火?為什麼羞愧?為什麼發怒?學生分析完就很能理解獅子此時的心情,也能讀出惱羞成怒的語氣了。

以上朗讀分析的三個句子都説明獅子是光憑力氣和發脾氣在解決問題。與後面小兔子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使學生自然明白:要解決問題還要動腦子想辦法。

本課教學難點是理解兔子的笑。教參説兔子的笑是善意的笑,我對描寫兔子兩次笑的詞語有不同的理解。站在普通讀者的角度,“哧哧地笑”“笑嘻嘻”多少都給人留下兔子在笑話獅子的感覺,更何況是孩子們呢?怎樣引導學生體會兔子是在善意地提醒呢?我先不否定關於“嘲笑”的看法,但我抓住兔子的話來分析:“如果……就……”為什麼兔子不直接説出方法呢?(想讓獅子自己動腦子)讓獅子動腦子就可以看出兔子其實在善意地提醒獅子啊。如果換個詞是不是更能讓學生體會兔子的善意呢?我試着讓學生把“笑嘻嘻”換成“笑盈盈”“笑呵呵”“笑眯眯”等,兔子的智者形象和誠意就更加突出了。

第三環節:歸納整理,深化訓練

第一步是表演課本劇,一是在表演中加入獅子、兔子的語言和心理,把剛才的朗讀分析進行鞏固。但我並不只是演課本,我還進行了情節的豐富和深化。當獅子上岸後後怎樣?也許是道謝,也許是恩將仇報,要吃掉兔子,這時,讓孩子們想辦法幫助小兔子脱險,正好深化了本文主題“要解決問題,光憑力氣和發脾氣是不行的,應該動腦子想辦法。”

第二步:再讀課文標題。學完課文,這是一隻什麼樣的獅子?什麼樣的兔子?怎樣讀出對兔子的敬佩呢?然後在兔子圖片外畫個大兔形,突出兔子的智者形象。這次讀題與第一次讀題側重詞不同,感情也不同,形成鮮明的對比。

六、説板書設計

板書以課文重點詞語為主,獅子下面是“又癢又疼”“筋疲力盡”“惱羞成怒”,兔子下面是一個“笑”字,二者中間突出“動腦子”。這樣一是突出了主要人物的特點,二是再現了課文的重點內容,三是利於學生學完課文後積累詞語。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