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支教經歷心得感想

來源:文書谷 2.56W

淺談支教經歷心得感想1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一日無二晨,時間不重臨。”……。這些珍惜時間的警句時常在耳邊縈繞。但是在我經歷的一件事後,才讓我真正明白了時間一去不復返的道理,時間浪費了,後悔也沒用,只有從現在起更加珍惜時間。

淺談支教經歷心得感想

在一次期末考試的前一天晚上,我終於把該複習的內容都複習完了,就放心大膽的上牀睡覺了。我想這次我一定能考個好成績,老師一定會表揚我,爸爸媽媽一定很高興,同學們也一定會羨慕我……第二天,我信心滿滿地走進了考場。穩穩當當地坐在了座位上等等待監考老師發試卷。叮叮叮,上課了。監考老師準時走進考場,可是當我看到老師嚴肅的表情時,心裏還是像小鹿亂撞一樣,砰砰直跳。

開始考試了,我拿着了試卷,看了一眼,題目不是很難,都是我做過的,我放心了。那隻小鹿也不再亂撞,砰砰跳的心漸漸平靜下來。同學們都默不作聲,只能聽到沙沙沙沙的寫字聲。我卻在不緊不慢的做題,反正多數題目我都會做。期間我也看了幾次表,時間還早不用這麼着急寫。我依然慢慢的寫,時不時的還靈魂出竅開點小差。

“同學們,離結束時間還有10分鐘,請抓緊時間答題。”監考老師的提醒,一下子把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我出竅的靈魂一下子回來了。壞了!我的.作文才寫一半!前面做過的內容也沒有認真檢查。怎麼辦?怎麼辦?時間怎麼過得這麼快,我都沒有感覺到!心裏越急,我的手越不聽使喚,明明會寫的字不會寫了,明明到嘴邊的句子也不會寫了……我的腦子一片混亂,一片眩暈……

噹噹噹……下課的鈴聲毫不留情的響了,老師收捲了。完了,這次一定考不好了,作文都沒寫齊,還能指望什麼?試卷本來不難,應該能夠考好的,結果……哎!都是我自作自受,我追悔莫及,可是時間已經毫不留情的過去了。

結果不言而喻。試卷發下來的時候,75分!那鮮紅的數字像刀子一樣刺在我的心上!淚水模糊了我的雙眼。老師的批評,同學的疑問,爸爸媽媽的不解……都讓我刻骨銘心!

時間如流水,一去永不回!這次考試,讓我真正懂得了時間的寶貴,容不得我們浪費一分一秒。從現在起,我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踏踏實實做好每一件事!

淺談支教經歷心得感想2

短期支教能開拓學生視野、帶給孩子新的課堂模式,但它更像是一次假期實踐,主要受益人還是大學生自我。在長期支教中,用心教書,才能更大程度地幫忙學生。”20xx年7月,經歷了短期支教後,我感到了自我意識上得到了新的提升。

我想條件艱苦的地方更需要我們,可發揮的空間也更大。所在的隊伍裏,許多名隊員都是廣東人,適應昌都的氣候條件,要克服很多困難。加上工作強度大,身體吃不消,在平原地區一年都不感冒一次的絕大多數隊員,到了貴州也接連“中招兒”。

生病、想家、飲食不習慣。但我覺得,這些都不算什麼,生活條件與原先差異越大,支教想法反而越堅定。

支教更是“支心”,支教前,我想象中的畫面,是泥濘不堪的操場、風雨飄搖的教室和穿着破爛的孩子們,但開學後,眼前的一切讓她難以置信:現代化教學樓、多媒體投影儀、等一應俱全,趨於完備的硬件設施促使我重新思考支教的意義。

而經過縝密的觀察和探訪,我認為我們支教的意義,是帶去和教學設備一樣先進的思想。在我看來,除了幫忙學生提升學業,支教更是“支心”,“給孩子一片家鄉之外的廣闊天空”。

村前的大山遮擋了孩子們遠眺的視線。我和同伴“張羅”“實驗課”、“講座”等活動,將一個孩子們不明白的世界帶到他們身邊。由於支教的貴州一所學校位於城鄉結合區域,學生家庭情景複雜,留守兒童、單親家庭的.比例較高,一些父母對孩子的要求,是“做一個好人、不惹事生非即可”。我便和其他支教團成員坐上數小時“小電摩”,一路“晃悠”到學生家裏,和家長分享自我的成長心得,改變他們對子女的教育觀念。

在我看來,自我所能做的,就是努力成為孩子看向山外的另一雙眼睛。在清源村第一次上課感覺還行,但自我評價僅有60分。主要是有些東西沒有講出來,課上有些緊張會不自覺地落掉一些東西。還有準備的東西不太適應小孩子的年齡階段,以後採取的形式要更加直觀,互動性更強。

我真的很愛他們,想方方面應對他們好。我打心底裏心疼自我的學生們。我不知多少次被孩子們的熱情所打動。有一次,我正走在操場上,一名國小生跑來遞給我一塊糖:“教師,給你吃。”我説不吃,小朋友卻非要給我。於是我就一邊小跑一邊拒絕,小朋友也追着我在操場跑了一圈。收下糖後,我提出要給他拍一張照片,那個國小生就像我拒絕吃糖那樣拒絕了我,兩人又在操場上互追了一圈。此刻,我手機相冊裏還有那張灰溜溜的小臉,昏暗的光線下,我看不清楚孩子的臉上是緊張還是開心。

“力的作用都是相互的”有人説,從清源回來之後,我像是變了個人。我也評價以前的自我是個“莽撞少年”,而經歷支教之後,我成長了。

從清源回來後,受學生的感染,我更珍惜學習的機會,也堅定了繼續深造的想法。此刻,我還堅持跟學生互通微信,回覆他們在學習上的困惑,偶爾也噹噹“正能量導師”。對我來説,不管是這羣孩子還是曾支教的學校,都已經是他記憶中不能抹去的一部分。

淺談支教經歷心得感想3

這是人生中第一次支教,對我而言意義非凡。以前總把支教想的很神聖完美,然而,當親身經歷過後,才真正理解了箇中滋味。

我是懷着一顆激動的心走進大涼山的,支教之前在腦海中設想過很多山裏的艱苦場景和我們會遇到的問題,沒想到第一天就給了我當頭一棒。校長模稜兩可的不支持,剛剛一波支教隊伍的離開,孩子們對他們的不捨與掛念,都給我們的支教工作帶來巨大阻礙。我開始覺得不知所措的時候,會長淡定地告訴我,一切都會好的,不要着急。也許是因為有經驗的會長在我們隊讓我們覺得安心,亦或因為他的自信冷靜給我們信心,大家還是滿懷期望和鬥志地投入支教中。真正的支教就這樣開始了。從最初來的孩子僅有個位數到最終有60多位,從與他們有距離到最終打成一片,從對環境的不適應到最終捨不得離開,從應對孩子們的調皮毫無頭緒到之後慢慢能鎮住場面,經歷了很多,也成長了很多。在與孩子們的相處中,我的過於遷就讓我一度拿他們沒辦法,會長提醒我要與他們打成一片,但不能被他們打倒,我開始變得有些嚴厲,不再答應他們的所有要求,做得不對就批評,事實證明,孩子們需要這樣的相處,我既是他們沒有距離的.朋友,也是他們必須聽話的姐姐。在教學過程中,第一堂課教的英語單詞有點難,之前沒有充分研究到他們的基礎,孩子們反應不是很好,之後的講課中,我開始學會照顧每個孩子的感受,儘量關注每個孩子,尤其是默默聽課不

敢説話的孩子,備課時也根據孩子們的吸收程度準備,之後的課孩子們的反應還不錯。這些是我最大的收穫,我學會了怎樣和孩子們相處,怎樣講出他們感興趣的課。當然,支教帶給我的不只是這些,我還結交了一幫志趣相投的朋友們。作為一個10人的團隊,我們一齊相處了十幾天,是人生很難得的經歷。一間教室的大通鋪,一齊做飯吃飯洗碗,一齊討論,一齊上課,一齊種菜,一齊和孩子們玩,我們由陌生到熟路,由寡言到不拘,一齊經歷的這些天將是一段很難忘的時光,這些人也將是很好的同行者。

如果此刻有人問我支教到底有沒有意義,我會説支教沒有那麼神聖,我們不能在短短的十幾天教會他們什麼,也不會改變他們多少,我們帶給他們的可能只是一段完美的時光與回憶,讓他們能認識來自山外的我們,能擁有一份特殊的友誼,能感受到我們給的温暖和關懷。對於孩子們來説,我們的關愛可能會在他們心裏泛起漣漪,最起碼讓他們覺得生活的完美,讓他們更好地向前,能讓他們帶着被愛的心繼續生活,這就是支教最大的意義。可能收穫最大的還是作為支教者的我們吧。對自我的歷練,學會克服艱苦的環境,培養自我的適應本事和好心態,這些都是顯性的收穫。我想説的是,支教會潛移默化地改變我們的心態,讓支教者們的愛心擴大,我們學會了去愛去包容,慢慢的,這種愛就會從對山區孩子們放大到對身邊的人。學會愛別人時,我們就學會了更好的生活。

關於支教是個需要不斷探索的問題,如何讓支教工作更體系化,支教隊伍更精良化,需要更多人投入時間和精力去體會總結,期望能有越來越多的志願者投入支教工作,探索出支教更多的出路。

淺談支教經歷心得感想4

xx年夏天,xx師範學院又迎來了新一年的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在我校校團委的組織下,我所在的“文新學院·xx義務支教服務隊”作為一支校級重點團隊開展了此次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我們實踐的地點是資中縣羅泉鎮,實踐的資料是開展義務支教和社會實踐調查。“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開展此次社會實踐活動的目的既是培養和鍛鍊我們的社會實踐本事,增強師範技能,也是想經過假期給當地青少年的學習和健康成長奉獻我們的一份力量

7月12日上午,“文新學院·xx義務支教服務隊”在劉華俊教師的帶領下正式奔赴資中縣羅泉鎮開展義務支教活動。經過近三個小時的長途顛簸後,我們順利地抵達了目的地。在那裏,22名志願者開始了為期半個月(7月12日至7月27日)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在當地羣眾的大力支持,教師的指導、幫忙和學生的進取配合下,我們的實踐活動資料豐富多彩,實踐效果十分明顯。

羅泉鎮是xx省有名的古鎮,歷史文化悠久,古建築保存完整,處處散發着濃郁的古典氣息。尤其是歷經幾百年風雨的鹽神廟,古樸典雅、涵藴十足。12日午時,我們在劉教師的帶領下對羅泉古鎮進行了一個大致的參觀和了解並經過與學校溝通,找到了一間幼兒園教室作為我們的上課地點。13日上午,根據計劃和安排,我和另外三名志願者被安排在了幼兒園教室外設立宣傳點,宣傳義務支教活動並佈置授課教室和對當天到來的學生進行簡單的交流和授課。

義務支教宣傳的當天就有很多家長和學生前來報名。他們相當踴躍、進取,學生們表現出了對知識、對學習的強烈渴望,家長們表現出了對孩子的關心和對教育的重視。對到來的學生,我們統一組織在教室裏進行初次的交流。我負責了當天上午的第一堂課。課上,我首先感激了同學們的進取參與,然後我作了自我介紹,並表達了所有志願者的來意,期望經過這樣一個活動能對同學們的學習、生活、成長有所幫忙。之後,我和全體同學進行了交流和認識,瞭解了他們的學習狀況,傾聽了他們的學習、生活問題並針對性地予以瞭解答。第一堂課,主要是認識和交流,讓大家彼此熟悉而不陌生,在認識和交流的過程中,孩子們的天真、純樸和求知的眼神深深地打動了我。

支教的第二天,前來報名的學生越來越多,有國小生,國中生,還有高中生。小小的幼兒園教室已無法滿足不一樣年級的太多的學生一齊上課,但令我們感動的是,街上的一位阿姨明白情景後主動提出將她的一間空屋借給我們上課,雖然屋子顯得有些髒亂又有些潮濕,但解決了我們的燃眉之急。經過我和幾名志願者的打掃、佈置,最終成了我們給國中年級同學上課的地方,而我就主要負責給國中年級的同學輔導功課。

接下來的幾天,我開始了正式地給國中年級的同學輔導功課,輔導的資料主要是同學們普遍要求的也是我比較擅長的英語和數學。整個過程主要採取學習方法講授和疑難問題解答的方式進行,每一天上午8:00—8:45為英語輔導課,9:00—9:45為數學輔導課。英語課上,從教學生們朗讀單詞,學認音標到語法知識講解我都十分細心,力爭準確,不誤導每位學生。數學課上,教導他們平時上課要認真聽教師的講解,熟悉甚至熟記課本重要公式、定理並輔以典型例題強化練習。

在15天的教學過程中,志願者們不僅僅對學生們的功課進行了細緻的輔導,對同學們的各種學習問題進行了答疑,還教授了書法、音樂、美術、健美操、武術等能啟迪他們思維、激發他們興趣的.藝術類課程。針對高中年級同學強大的大學聯考壓力,志願者們不僅僅與高中同學進行了學習交流還對他們進行了心理輔導等工作,增強了他們應考的信心。

整個支教過程簡便而愉悦,學生們不但學到了知識,還受到了藝術上的薰陶。尤其是國小生們個個興致勃勃,所有的人都認真、進取地跟着志願者模仿、學習。書法課上,志願者從握筆、坐姿、筆畫、筆順、運筆等方面一一對學生進行了教導和糾正,經過練習,很多學生的字都有明顯的提高。音樂課上,志願者們拿起吉它教學生們唱歌、識譜等拓寬了他們的審美觀,豐富了他們的學習生活。美術課上,志願者們分發給每位同學精美的彩筆和紙,教他們手繪POP。拿着筆,孩子們興致高昂,跟着志願者認真地學習,最終完成了不少不錯的作品。健美操和武術課上,志願者們從最簡單的動作開始一遍遍地耐心地進行教導,學生們也一遍遍地跟着教師模仿,他們覺得很新奇,並且也適合他們好動的天性,學起來相當賣勁,提高也神速,幾天下來他們基本上就能完整地完成一套動作。看着孩子們的提高,志願者們心裏都十分高興。

本次暑期社會實踐還有另外一個十分重的工作:社會實踐調查。志願者們分成三個小組,圍繞羅泉鎮有名的歷史古蹟、民俗文化、獨特的地質地貌、農村教育問題等展開了深入而細緻的實地走訪、參觀調查。

我所在的小組首先參觀了羅泉的歷史古蹟,如鹽神廟、羅泉井會議遺址、古鎮房屋建築、繡樓等。在參觀的過程中經過訪問、諮詢等獲得了很多的關於羅泉古鎮的相關資料。

之後我們參觀了羅泉有名的天然溶洞“羅泉洞天”。走進溶洞就能感到一陣寒意,據説它就像一個天然的空調,裏面冬暖夏涼。這個溶洞很大,溶洞裏有各式各樣的天然的石鐘乳,他們形態各異,有的像猴子,有的像女神,有的像一根根定海神針,美麗極了。神奇的溶洞地貌,引發了志願者們對當地地質地貌環境的好奇。

然後,我們還對羅泉豆腐進行了調查。羅泉的豆腐十分有名,但究竟它有什麼樣的獨特魅力而這樣出名呢志願者這經過對羅泉豆腐的品嚐、對當地製作豆腐的人進行諮詢、以及對當地水質等的實地調查後發現,羅泉豆腐之所以出名是因為羅泉豆腐的製做工藝有很好的傳統,主要是將黃豆浸泡、磨漿、過濾、煮漿、加鹽(點水),待其凝固後以專用的模板成型.,並且製作豆腐的水為天然的溶洞水。羅泉豆腐具有細、白、嫩、綿四大特點,加以輔料可烹調出麻、辣、燙的豆腐佳餚,如箱箱豆腐、口袋豆腐、鮎魚豆腐、豆腐包子等。羅泉人還將豆腐製成風味獨特、便於攜帶的豆腐乾、豆腐乳等,備受美食旅遊者的喜愛。早在明清時期羅泉豆腐就已成為巴蜀一絕。當年,古鎮因為鹽業,商賈雲集,五里長街晝夜為市,羅泉豆腐不僅僅繁榮了地方經濟,並且豐富了古鎮文化,羅泉豆腐與震驚中外的羅泉會議同時彪炳史冊,光耀古今。

另外,志願者們還對羅泉農村教育現狀進行了深入的調查。經過走訪農村家庭,訪問學生和家長以及對當地的教育教學條件的實地考察,我們發現農村教育還是存在很多突出性的問題,如教學設備、教學資源落後,教育方法、學生的學習方法和教師的技能培訓等方面還很欠缺。這對我們當代大學生應對我國農村教育問題、社會問題有很大的啟發和思考。

最終,志願者們還找到了羅泉鎮文化站站長肖映貴先生,經過與他兩個多小時的交流,我們獲得了更多、更詳細的關於羅泉的信息,從而促進了我們實踐調查任務的順利完成。

在支教的過程中,我還有一項工作,那就是新聞報道,每一天的支教動態要及時上傳到學校團委。這項工作看似簡單,其實不然,要把有價值的支教新聞寫好不但要有敏鋭的眼光和洞察力,還要有心靈的感悟。經過半個月的支教實踐以及新聞報道,不僅僅提高了我的文字功底、觀察本事,還增強了我的感悟本事,使我對這次暑期義務支教實踐活動有了更深的認識和理解:

一、良好的團隊以及隊員團結合作的團隊精神是完成一項工作必不可少的前提條件。酷暑七月,因為有了熱情,我們不覺天氣的炎熱。我們在整個團隊的配合下組成小隊,每一天分到不一樣的地方。在這中間我們遇到過很多困難,比如路線問題、與當地羣眾溝通問題等,但因為我們是團結的整體,我們在應對困難時總是能夠勇敢向前。這讓我們深切地瞭解到團隊精神的重要性。

二、對於任何工作的態度都應當是進取向上的。在一個接一個的調查工作中,應對疲憊,應對煩瑣的問卷統計,我們應保有進取向上的態度,而不是一味逃避和頹廢。無論是對待何種工作,我相信這都十分重要。

三、在與人交流中,學會了很多技巧和方法。在此次的活動中,我們與羅泉鎮文化站負責人有直接的接觸,與小朋友也有很多交流,這些都給了我在人際交流技巧上的鍛鍊和經驗。

四、在共同生活中培養自身對於團隊的歸屬感十分重要。我想在這相對較長的半個多月中支持我一路走過來的就是對於我們這個團隊的歸屬感,這點對於我而言十分重要。

五、在支教的過程中讓我瞭解自身的許多不足,要加強自身的知識儲備。在活動開展中,我發現了自身存在的很多不足,這也給了我很好的啟示,讓我對於自身更加了解,要求我要更加嚴格要求自我,加強自身的知識儲備。

暑期社會實踐是短暫的,與孩子們分別十分地不捨,孩子們是可愛的,他們的堅強的求學精神是可敬的,我們可能沒有經歷過他們那樣的苦日子,沒有在那樣艱苦的環境中學習過,這次我們看到了,我們聽到了,我們也感受到了。

雖然我們的力量是微弱的,但我相信,國家的號召不是一句空話,我們有着去支教的熱情,有着去傳遞知識的渴望。如今,我們又回到了學校,我們還是平凡的大學生,我們還在為完成我們的學業而努力着,但,我們的心靈受了一次洗禮,我們的目標有了新的昇華,我們更懂得去感恩去珍惜,當然,更要去回報!

支教工作是愛心的傳遞,是知識的傳遞,其中的樂趣是妙不可言的。我已經深深地熱愛上了這個事業,就如泰戈爾所説:“果實的事業是受人尊敬的,花的事業是甜美的,但還是讓我做葉的事業吧,葉總是謙遜地專心地垂着綠蔭的。”

淺談支教經歷心得感想5

兩週的時間如白駒過隙,一晃眼就過去了。此刻閉上眼,倒黴孩子嘰裏呱啦的模樣還歷歷在目;抬首望去,四周的水泥森林尚還有些恍惚,似是昨日方還在那偏僻小村裏“做騾做馬”;躺在牀上,大家嘰嘰喳喳的談笑、要死要活的哀嚎還回蕩在耳旁。

想起來,實在是愧對這些孩子,兩週的時間,對於攝像組兼體育教師兼裝配工的我而言,與其説帶給他們知識,不如是這羣孩子帶給了我更多,帶給了成長、童心、回憶、友誼。作為一個紀錄片人應當做什麼,是我進大學來一向思考的問題,這一次算是摸到了些許門道,看着孩子們的喜怒哀樂、教師們的絞盡腦汁;看着初識的尷尬、分別的不捨;看着田間的牛、圈裏的豬、路上的女孩。有一股從心底裏湧上來的.力量,讓我去拍下這一切,讓更多的人明白那裏的完美與齷齪、幸福與悲傷。

相信這股力量與這份回憶,也會在未來一向驅使着我,在夢想的道路上繼續向前邁進。

淺談支教經歷心得感想6

用了很久來整理自我的回憶,初夏的雨水、泥濘的田埂、呼呼的電扇、沒剎車的單車以及五顏六色的氣球。待回憶戛然而止時,殘酷地發現離開可愛天真的笑臉堪堪一個星期,便你夢着你的夢,我寫着我我的心事了。

一向痛恨想念,因為想念代表着看不到、碰不着,可是想念卻總圍繞在我身邊,這或許是我最遙遠的一次想念,中間隔了30小時的綠皮火車、無數連綿起伏的山脈和300多天的重逢,但明白我們會再相遇,我便不再懼怕想念。

哲學家説,教育是一棵樹動搖另一棵樹,一朵雲觸碰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可是我卻覺得這次去清源村的支教之行,是兩棵樹的相互動搖,兩朵雲的相互觸碰,兩個靈魂的相互喚醒。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我並沒有想過短短十幾天能改變小孩子的一生,所以我秉着為他們“啟蒙”的心,我想給他們的不僅僅是感官上的新奇,更要努力給他們去探索的智慧和勇氣,支教的意義並不是簡單的數據和顯眼的分數能給出答案的,因為這個地方需要着比成績更重要的教育。與其説我想做一個好的教師,不如説我更想做一個好的姐姐,前一個我努力達成,後一個竟是小孩子們幫我完成。課間,小孩子們沒有距離沒有束縛的圍在我身邊,拉着我的手,抱着我的腰,嘰嘰喳喳,跑上跑下,這是我沒有想過的,我以為會是我努力湊近他們才能在他們尷尬不自在的眼神中和他們説上話,因為我的小時候,教師是嚴肅的,甚至是“不一樣種類的”,教師找我們説話可能是我們幹了壞事被逮住了,這次現實沒有給我這個轉換身份的新教師一個巴掌,而是賞了一顆蜜棗,小孩子們完完全全捧着真心,把我當作大姐姐、朋友般的對待,他們不會因為身份的不一樣不和我開玩笑,想問什麼毫無顧忌,“教師你有男朋友了嗎?”,焦急時也會在操場大喊我的名字,

“肖方銘,快過來!”;我也不會因為身份的差距對他們羞於提問,“這個地裏種的是高粱還是苞谷?”,直白地表達自我的弱點,“這條路上有沒有蛇,我超怕蛇。”你們在變,你們掌握了新的畫畫技巧,你們學會了新的樂器演奏,你們明白了緊急情景發生時的注意事項,我也在變,在初夏不冷不熱的空氣中,在鄉間曲折蜿蜒的小路上,我學會了無憂無慮的大笑,我收穫了融洽而又温度的感情,我堅信了期望的存在。

可是在不斷的學校接觸和固定的放學後家訪中,我慢慢發現,這些小孩子在比城市小孩子更純真的更容易親近的背後,隱藏着許多尖鋭的問題。有個小女孩被蟲子咬了,腳底破了,有化膿的趨勢,我們把她帶到辦公室塗了酒精消毒,沒有別的.藥,緊張地給她塗了萬能青草膏,告訴她回家後必須要讓家裏人帶她去村裏的醫務室,放學後,教師們還是不放心她一個人走回去,揹着她回到家裏,告訴她的奶奶她的腳被蟲子咬了,可是得到的卻是笑着的回覆:“不要緊,等結了痂就好了,不用去醫務室。”我們不明白説什麼,只能每一天等她來學校後檢查她的傷口,好在過了幾天,她便好了。還有一個小女孩,得了蕁麻疹,看過醫生後,她的姐姐告訴我:“本來好了,可是她愛漂亮,要穿裙子,又被蟲子咬了所以一向沒好。”輕描淡寫的訴説,我想追問,可她卻不再明白什麼了,我看見小女孩走在滿是小蟲飛舞的田間,雜亂的野草劃過她千瘡百孔的皮膚,撈起褲子光着腳蹲在水渠裏抓螃蟹,如果家裏有人告訴她,“你生病了,記得走大路,記得塗藥,不要接觸髒水。”是否她的病會好的快一點?可是沒有人。大自然成了她們玩樂的天堂,卻也給她們帶去了傷害,與此同時,他們最堅固的港灣沒有幫忙她們抵禦傷害。因為他們大多數是留守兒童,父母幾乎

全在外打工,身邊僅有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這些老人大部分時間也待在田地裏幹農活,管不着小孩子,加上基礎知識的殘缺、傳統的觀念束縛和經濟條件醫療條件的嚴重匱乏,更是雪上加霜,我心裏雖然心疼他們,可是卻毫無辦法,只能家訪時告訴能接觸到的家長多注意孩子的身體和衞生狀況;上課時告訴孩子們要自我愛護自我,出現問題身體不舒服必須要説出來,正確表達自我。此刻或許我們只能寄期望於這一代的小孩子們了,期望他們懂得、成長、改變。

還有我們“騾子”,已散落天涯,你們好不好?我感到十分幸運和大家聚在一齊共同創造了能夠銘記一生的故事,即使經常互相開玩笑,但我們依舊充滿信任,相互加油,在我們身上,流動中無數樸素的幸福,如果能夠,我還想和你們一齊。

“對這個世界如果你有太多的抱怨,跌倒了就不敢繼續往前走,為什麼人要這麼的脆弱墮落,請你打開電視看看多少人為生命在努力勇敢的走下去,我們是不是該知足,珍惜一切就算沒有擁有。還記得你説家是唯一的城堡,隨着稻香河流繼續奔跑,微微笑,小時候的夢我明白······”忍不住唱起這首大家和小孩子們和唱過的歌,我們好像就站在時光的兩岸,中間僅有一條河,抬頭能看到大家的笑臉,此番回憶,永駐心間。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