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語文教學心得

來源:文書谷 4.04K

當我們對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時,馬上將其記錄下來,這樣可以不斷更新自己的想法。那麼好的心得體會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國小語文教學心得,歡迎大家分享。

國小語文教學心得

國小語文教學心得1

我擔任一(三)班語文教學工作半個學年了,在工作中,我不斷地反思着自己,努力使自己不愧對於教師這個神聖的職責。現總結自己本學年的教學工作如下:

我堅決落實學校的有關教育教學計劃,嚴格執行學校的各項教育教學制度和要求,認真完成各項任務,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自身素質的提高

1、積極學習教育教學理論。

2、充分利用各種資源,上好每一節課。

充分利用各種資源,為自己上課做好準備。並閲讀教學方面的書籍,如:國小語文教師等,從而不斷為自己的教學水平“充電”。

二、具體教學工作

1、打好漢語拼音知識的基礎。

一年級一冊的語文教學任務繁重,要求學生認對、讀準23個聲母、24個韻母和16個整體認讀音節。能準確地拼讀音節。能説出聲調符號的名稱,讀準四聲,學讀輕聲。認識四線格,能正確書寫聲母、韻母和音節。能借助漢語拼音識字、正音、學説普通話。並且認識常用漢字313個,其中116個要求會寫。這麼大的學習量如果不講究科學合理的方法,而讓學生單調地讀,重複地寫,長此以往,學生將對

拼讀、識字產生厭惡,後果不堪設想。在開學前一個半月教學拼音的時間裏,我針對學生因材施教,通過學兒歌、順口溜、“摘蘋果”遊戲等形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2、抓好寫字訓練。

寫字教學是一年級語文教學工作的難點。要讓每一個學生寫一手好字,所謂“字如其人”,看字就能看出一個人。所以,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我特別注意對學生寫字的要求。首先要讓學生寫好字,作為他們的語文老師,我更注重自己在課堂板書、給學生批改作業等方面給學生作一個很好的示範。其次,引導學生學會讀帖、描紅,既從技能方面要求學生,又從習慣方面要求學生。特別是習慣方面的要求,如怎樣握筆,保持怎樣的寫字姿勢,這些往往容易忽略,而恰恰正是這影響了學生的寫字質量的提高,甚至影響到用眼衞生和健康。因此,在抓好學生寫好字的同時,我更注重學生有良好的寫字習慣。所以在課堂上常常提醒學生“注意做到三個一:一拳、一尺、一寸。”

3、做好培優補差的工作,提高教學質量。

一個班級23個孩子,智力和接受能力都各不同,面對孩子們的個別差異性,我努力抓好培優補差工作。堅持不放棄每一個後進生,以良好的心態接納他們,給他們以更多的關心和愛護,相信每個學生都能學到知識,讓他們在學習上有所進步。同時,與家長經常聯繫,提高學生的學習鞏固率。

三、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1.雖然注重了學生的學習,但是學生因為年齡偏小,父母文化水平較低等問題,學生成績並不理想。

2.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語言條理性,完整性,減少地方方言、口語。

作為一名教師,我也知道自身存在着許多不足,我會利用各種機會,不斷地充實自己。下學期我將給學困生以更多的關注,在提高課堂效率上再下工夫,爭取得到好的成績!

國小語文教學心得2

為期一週的語文錄像課以及學科大教研落下了帷幕,經過這一週的學習,老師們收穫頗多,最多的感觸就是要讓孩子學好語文,一定要讓孩子愛上語文,對語文產生濃厚的興趣,這種興趣的培養最好的途徑就是閲讀。

都説,國小階段是培養學生良好閲讀習慣和閲讀能力的黃金塑造期,如果此時父母過於強調成績,極有可能會扼殺孩子的興趣、天賦和創造力,但不少家長也犯難,自己當然知道閲讀的好處,但奈何不知道如何操作啊!

6—12歲國小階段的孩子,不可以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課本和作業裏,是因為國小課本的單一性和膚淺性,遠遠不能滿足一個孩子的大腦成長的需求。只有博覽羣書、海量閲讀古今中外的名著經典,廣泛涉獵百科常識書籍(如天文、地理、歷史、物理、化學、生物、哲學、藝術等等百科知識),才可以讓孩子的智慧不斷成長,最終形成一種強大的發展能力。事實上,國小階段的成績具有很大的欺騙性和虛假性,因為孩子把全部時間都投入到課本和作業裏去了,自然就沒有時間大量讀書,而這如同丟了西瓜撿芝麻。這樣的投入即便考了高分哪怕是滿分,對孩子的未來而言都是一種巨大的損失。

這種損失到了國中就開始顯現出來,很多中學老師都知道一種奇怪現象:那些國小階段單單靠投入全部時間和精力獲得高分的孩子,升入國中後成績下降神速,這些孩子越學越累、越學越不會學了;恰恰是那些國小階段成績平平、但博覽羣書、見多識廣的孩子們成績上升力量強大、後發制人、潛力無窮。

因此,國小階段一定要讓孩子們從容一些,不要過於追求分數的高低。做父母的為了孩子的長久發展和未來更大的成長力量,請不要過分在意孩子國小階段的成績,而應該把目標放在孩子的基礎發展和能力培養上,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閲讀習慣,才能真正事半功倍,讓孩子受益終生。

在同學們學好語文的道路上,我們希望和家長一起共同努力,塑造孩子們良好的閲讀品性,相信他們在我們共同的引導下會走的更穩。

國小語文教學心得3

學校組織我們聽骨幹老師上課,我聽了譚益姣老師、田春麗老師和沈菊芳老師三位優秀教師的課,實實在在的語文課堂讓我對國小語文教學有了更深瞭解,每一節課都讓我有所收穫。下面就談談我個人的一些心得體會吧。

一、教師語言有魅力

當我聽着譚老師、田老師和沈老師的課時,她們的語言親切和藹,能帶領學生走出狹小的課堂,深入人的心靈深處……在五年級人教版《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這一課時,譚老師先向學生展示一段富有哲理的話,讓學生欣賞,再聲情並茂地朗誦,用語言勾起了學生的情感共鳴。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學語言更是一門藝術,誰能將它演繹得好,就能抓住學生的心。再者扣人心絃的過渡語言,讓學生感悟到:成功是一種態度,只要帶着希望出發,成功就會越來越近,為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奠定了基礎。

二、積極倡導“自讀感悟、開放引導”的課堂

新課標中説到:學生的自讀感悟是第一位的,教師的引導調控是第二位的。着眼於學生自主發展的閲讀教學,應該是一個“先學後教、先讀後導、先放後扶”的過程。”兩位老師的教學過程就是這種教學模式的一個充分展現吧。

三位老師教學有這樣三個層次:

1、初步綜合閲讀階段的自讀感悟;

2、局部分析閲讀階段的自讀感悟;

3、深入綜合閲讀階段的自讀感悟。

三、評價語言的收穫

三位老師評價學生的語言是那麼貼切、適時、到位,老師評價語言豐富,適時、到位,我記下了這些美麗的語言:通過看看,聽聽,生活中就會學習;有問題(指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疑惑)就説明你在思考,沒問題才是有問題……這些激勵的語言沒有任何浮誇之氣,聽起來順耳、自然,連我都覺得內心深受鼓舞、激勵,別説孩子了,在以後自己的課堂上,也要讓我的學生感受到這樣的語言。

三位老師的語文教學真正體現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體現了“一切為了孩子的發展”。她們的課不但具有“靈”性,很紮實。我深深的體會到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文化素養很重要,需多多讀書,不斷豐富自己吧。這次聽課學習對我自己是一次提高,也是促進,在以後的日常教學中,我會努力上好每一節課,向身邊的優秀教師學習。

國小語文教學心得4

教學策略一般是指教學當中如何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如何讓學生積累知識,運用知識,培養語感;如何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等方面。我在教學當中注意培養學生積累知識,培養語感,提高寫作水平。例如:我在教學中注意培養學生養成收集好詞佳句的習慣,並教會學生進行分類摘錄,然後讓學生們把精選的部分詞句先進行理解;接着在此基礎下再進行背誦,背誦一般通過堂上檢查或進行背誦競賽,久而久之,學生積累的詞彙量大了,動筆寫作時就有話可説,有文可寫,不再像以往那樣“江郎才盡”,學生真的有收穫。

從這看來,我覺得教師對教學方法的運用也很重要,是有利於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和高尚情操的。新課程改革強調教育是“為了每個學生的發展”,因此,我在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時,也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反思,檢查、審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究竟學到了什麼,形成了什麼能力,解決了什麼問題。這樣可以從另一方面來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觀念和教學行為。

例如:我在講第四冊《狼和羊》一課的時候,為了讓學生們對狡猾的狼與老實的老山羊的五次對話的理解和認識像狼這樣的壞人是不會跟別人講道路的。我在第一次試教時,設計出比較多的問題,想讓學生尋着我的步伐去把課文理解,師生一問一答,從表面上看課堂氣氛就比較熱烈,但其實教學的效果卻不太理想。後來聽取了老師們的意見以及反思了一下學生的學習過程,我覺得自己在課堂上沒有發揮教育機智,忽視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問題只是限於個別學生來回答,學生沒有全部參與課堂的學習當中,沒有嘗試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被我的教案中的問題所侷限了,缺少了思考的機會,學生的學習是被動的。為了讓學生的學習從被動轉換為主動,我再認真地鑽研了教材,重新修改了教案,然後再一次去上這堂課,這節課我首先讓學生整體瞭解課文大意之後,充分利用課件,讓學生通過讀書、觀察,小組合作交流學習的情況,自己去把課文讀懂,自己去發現問題,學會質疑,小組同學互相幫助去解決問題或在全班上交流小組裏解決不了的問題,我只作適時的點撥、指導,在讀懂課文之後,我讓學生分組進行情景表演,有的學生朗誦,有的學生表演動作。這一節課我把課堂真正地交給了學生,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學生真正地體驗了語文學習的快樂。

國小語文教學心得5

我們學校屬於農村學校,有的孩子是父母在家帶的成績還不錯;爺爺奶奶在家就不能及時督促其完成作業,我考慮到學生學生成績存在的差異程度,綜合考慮每個學生的智力、非智力等因素,區別對待地制定分層教學目標,採取分層施教、進行分層評價,並有針對性地加強對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指導,從而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

1、面對有差異的學生,實施有差異的教學,促使每個學生在不同基礎上得到提高與發展。

2、形成一種便於操作的分層區別教學的模式。

3、通過好、中生的相互協作,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創新能力。通過對學困生的直接教學和個別輔導,消滅“陪讀”現象,更好地補差、防差,實現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的素質教育要求。通過分組區別教學的教改實驗,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改變以往教學目標要求統一的狀況,針對同一班內不同層次,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有時我設計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使教學目標指向每一個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具體可分為:

a、最低限度的課程標準,教材要求。 b、標準、教材的全部基本要求。

c、對課程標準、教材基本要求的適當提高、加深。鼓勵不同層次學生在達成本學習領域共同性目標後,選擇高一層次的目標進行學習,用不斷遞進的分層目標來引導和要求學生,使教學要求和學生可能性的關係,始終處於動態協調之中。

4、教學分層過程

改變傳統班級授課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採用“合——分”式教學結構,既有面向全體的“合”,雙有兼顧各組的“分”。保證在一節課內既有統一的講解、答疑、矯正、小結,也有分組的教學、自學、合作學,還有分層次的練習和個別指導。其基本模式是“合”(激趣入題、明確目標)——“分”(學習新知、鞏固練習)——“合“(反饋口授,課堂小結)——“分”(課內作業,巡視指導)。“分”學的結構,可借鑑複式教學的經驗,採用動、靜交替的形式進行,要注意“分”而不“離”,“合”而不“死”。

5、練習作業分層次

不同組別完成不同程度的作業。 a組學生完成基本題。

b組學生完成基本題加綜合題。

c組學生在此基礎上再加上一些有利於思維發展,培養能力的提高題。對同一道題目,也可以有不同的要求。練習中,教師要鼓勵並創造條件讓低層次學生向高層次突破,體現彈性,激發學生求知慾。在此同時,教師要不斷巡視,把握信息,並作個別點撥和矯正。

6、評估測試分層

為了反映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效果,充分發揮考試的評價功能,導向功能和激勵功能,幫助各層次的學生,特別是學困生體驗成功的喜悦,使之以學為樂,不斷進取,積小成為大成。要改變傳統的評價方式。在考查中,學困生做基礎知識題,中等生加試綜合運用題,優等生再加試分析拓展題,讓各組學生在考查中充分發揮各自的水平和能力。允許在測驗中未達標的學生在一星期內再進行第二次平行性達標測試,以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國小語文教學心得6

在我還是學生的時候,我是那種較為下死功夫的學生,雖一直保持着較好的成績,但一直很辛苦。我清楚地記得當時班裏有一個同學,他整天都喜歡出去玩,在校園裏、操場上經常都能看到他玩樂的身影,但每次考試,他的成績一直都名列前茅,讓我羨慕得不得了。

現在,我成為了一名老師,我就一直在想,怎樣讓孩子們有個輕鬆愉快的童年的同時,又能夠擁有好的成績呢?

一次在無意中看到一篇名為“玩出來的好成績”的文章時,我的心裏不禁為之一觸動,是呀,如果我們的孩子都能玩出好成績,那該有多好呀。

細心地讀完這篇文章時,我受益匪淺。課堂上,老師把需要掌握的知識編成遊戲,使學生樂於參與;課間,老師和孩子們共同玩各種遊戲,和學生打成一片,因此,他的學生愛學、樂學,有效地提高了學習效率。

我想,我也可以把遊戲引入到自己的教學中去。教育家卡羅琳説:“孩子們的工作就是遊戲,在遊戲中激發他們的思維,是他們最願意接受的。”遊戲是學生最喜歡的一種活動,把遊戲引入課堂可以寓教學內容於遊戲之中,學生不僅可以在遊戲中完成教學任務,反過來又可以在學習中獲得更多的快樂和滿足。這種教學形式更貼近孩子的心,使它成為提高教學質量的一個有效手段。

在語文課中有許多需要背誦的詞語、段落,讓孩子們機械地背誦孩子們沒有興趣,背起來也是無精打采的,效率不高。我經常在班裏不定時地舉行“小組火車賽”的遊戲,小組與小組之間展開,每次競賽每一小組都要有三個同學接受考驗,第一個同學是小組推薦的,第二個同學是老師隨機指定的,第三個同學是別的小組指定的,每次勝出的小組可以獲得一個星星,為了自己小組的榮譽,這樣,孩子們每次在遊戲舉行之前都會特別認真地背誦,不但背誦的積極性很高,效率也很高。

我發現,孩子們在玩遊戲時,心情是放鬆的,思維是敏捷的,語言是流暢的。因此,課堂教學中,我們應結合教材,通過創設情境、遊戲互動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去,引起學習的慾望,激發他們學習的熱情。使我們的孩子在玩中提高成績。

國小語文教學心得7

一、教學中堅持以人為本,調動學生的學習慾望和積極性

一方面,國小語文教師應該把作文作為一個重要的教學課程,在課堂教學中不僅要傳授學生寫作的技巧,在實際生活中更要關注孩子的成長,以學生為主體,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創新寫作方法。另一方面,教師需要依據學生的興趣來設計教學任務,比如,在人教版國小三年級上冊的一篇作文寫作課中,作文題目是《我的課餘生活》,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討論,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推薦一個代表發言,總結大家的討論結果,講述自己的課餘愛好、生活興趣。然後把這些語言整理成文,這不僅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增強學生觀察生活的能力,也活躍了課堂氣氛,還增進了學生之間的交流。

二、引導學生觀察生活,從現實生活中提煉寫作素材

任何寫作活動都來自於現實生活,要想寫出好的文章,鍛鍊學生的寫作能力,就要鼓勵學生觀察生活,從現實生活中提煉寫作素材。比如,教師可以增設閲讀課程,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古代的詩詞、文化、成語,包括具有地方特色的風俗習慣等。教師還要鼓勵學生閲讀中國的優秀文學作品,這不僅可以積累一定的寫作素材,還可以學習其中的寫作方法。在寫作技巧方面,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到風景區春遊,進行對景色的寫作,教師講解一種花,讓學生用排比、比喻、擬人、誇張的手法對這種花進行描述,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提高寫作技巧,還可以豐富學生的課外知識,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可謂一舉多得。

三、加大語文作文訓練,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作文水平的訓練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制訂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循序漸進,有計劃、有步驟地提高學生的寫作技巧。一方面,教師給學生安排的訓練題目宜少不宜多,要注重題目的質量和訓練效果。另一方面,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自主訓練,寫完作文後,自己修改,自己評價,然後教師在此基礎上再進行修改和評價。教師應

國小語文教學心得8

最近這段時間我學習了新課標指導下的國小語文字詞教學,看了新課標的進一步闡釋,我明確了各個學段對字詞教學的要求。其中寫字部分是這次課標修訂中,改動最大的部分。在教學建議部分提出在一二三學段每天的語文課都要用十分鐘的時間專門練習寫字。十分鐘的寫字教學説起來容易,做起來就難了。教師要杜絕那種光説不練的做法。一定要讓學生寫字,在寫字的基礎上進行評價。在沒有學習字詞教學之前,我還在疑惑,四年級的寫字教學要怎麼教呢?在新課標的進一步闡釋中提出:“三四年級,因為學生已經掌握了所有筆畫和大多數偏旁,寫字的重點要轉移到部件的組合搭配上,學習向背、呼應、避讓、穿插等組合規律,重點指導上下、左右、包圍等結構的字的書寫。選擇有代表性的字重點指導,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這兩句話無疑為我以後的字詞教學指明瞭方向。

國小語文教學心得9

在本週的語文教研活動中有幸聽取了我校高級教師田婭的教學經驗分享,通過此次學習,我心中感觸很深。下面是我學習後的體會:

首先,田婭老師的敬業精神值得敬佩,更值得我學習。作為一名教師,沒有一點責任心和敬業精神那是不行的。要想教育好學生,增強責任意識是至關重要的,沒有強烈的責任心是無法教育好學生的。我們教師應該立足現今,着眼未來,以苦為樂,甘於寂寞,勤勤懇懇,充當人梯,負起我們這個光榮而艱鉅的任務,為後代着想,為家長負責,為學生負責,為我們祖國千秋大業負責。

其次,正如田婭老師所講:教學中要想提高教學質量,必須對學生“狠”一點,老師説過的話一定要收承諾。要説到做到,學生學習任務沒有完成的必須完成,決不允許敷衍塞責,矇混過關。當然,我們自己在教學上更應該“實”一點,必須腳踏實地,兢兢業業,才能搞好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

短短的培訓時間結束了,但留給我的卻是深深的回憶,是一筆寶貴的財富。這些成功的經驗為我今後的教育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要做的是:

第一,自我反思。從以往的實踐中總結經驗得失。

第二,不斷學習。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書是提高自我素養的良好基奠。一桶水早已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了,我要不斷學習,成為長流水。

第三,交流,多向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學習。他人直言不諱的意見與建議可能是發現不足、認識“廬山真面目”的有效途徑。

國小語文教學心得10

已經很久沒有耐着性子,將一本厚厚的書慢慢讀完的經歷了。如今利用假期,斷斷續續地將《國小語文情境教學》拜讀完了。

《國小語文情境教學》一書,指出講究學生的積極情緒,強調興趣的培養,以形成主動發展的動因,提倡把學生經常帶到大自然中去,通過觀察,不斷積累豐富的表象,讓學生在實際感受中逐步去認識世界,為學好語文,發展智力打下基礎。

作為一名經驗不足,而又渴望提高自己業務水平的語文教師,給我留下深刻印象。課堂教學是我國中國小教育活動的基本構成部分。李老師認為,教學不僅是為了學生的學習,還為了學生主動的學習;教學不僅是為了學生知識的學習,還為了學生精神世界的豐富;教學不僅是為了學生的未來作準備,還為了今天獲得最初的幸福人生。教學過程應該是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自己去嘗試、體驗、感悟的過程。

正是在此基礎上,李老師開始對情境教學進行了探索,在經歷了創設情境,進行片段語言訓練;帶入情境,提供作文題材;運用情境,進行審美教育;憑藉情境,促進整體發展四個階段以後,逐漸形成了一系列情境教學操作體系。即以美為突破口,以情為紐帶,以思為核心,以練為手段,以周圍世界為源泉的情境教學操作模式。

我最感興趣的是情境教學對過程的優化,它分別體現在組成語文教學的三大因子識字、閲讀、作文的教學過程中。識字教學中可以利用漢字造字原理創設情境,是獨體字形象化;可以利用漢字結構創設情境,認識形聲字的構字特點;可以憑藉情境豐富詞彙,在整體中認讀運用;可以利用漢字音同、形近的特點,高年級進行閲讀前的歸類識字。在閲讀教學中,情境的創設、優化,是貫穿在整個閲讀教學過程中的。初讀創設情境抓全篇,重在激發動機;細讀強化情境,理解關鍵詞、句、段;精讀憑藉情境品嚐語感,欣賞課文精華。作文教學方面,李老師是採取下列步驟優化其過程的:

1)觀察情境,提供源泉;

2)進入情境,激發動機;

3)拓寬情境,打開思路;

4)範文引路,教給方法;

提早起步,螺旋上升。這樣的教學方法不正是深受孩子們喜愛的嗎?枯燥,直白的講解不是語文,含情、入境才是語文,這種理念值得我在以後的工作中學習和利用。

書中穿插了大量的教學案例,更給了我大量直觀感性的幫助,書中的例子均出自國小語文教材,李老師用生動有趣,引人入勝的教學完成了我們日常教學中的重難點,其中包括識字教學、閲讀教學,散文、詩歌、童話的教學,以及作文教學。那精巧的構思,新穎的設計,讓人不得不佩服這位辛勤耕耘在教壇的老教育工作者的用心之深。

國小語文教學心得11

這次國小語文教師全員培訓的網絡學習所給予我的啟發和經驗卻是一筆永久的財富。視頻中幾位對教育教學工作很有見解的專家給了我們具體的指導,使我的教育觀念進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非淺。下面是我通過培訓獲得的幾點體會:

一、教師要不斷進行知識更新

這次培訓中專家們的講座,我明白了閲讀的真正意義,從大處説是為了國家的發展,而從小處説則是為了每一個學生、每一位教師的成長和生活。所以,閲讀不應是一句虛無縹緲的口號,而更應該具體地體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們常説:要想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就應該有一桶水。那麼這桶水從哪裏來,從書中來,歷史、哲學的、自然的、科學的??我們都應有所涉獵。這樣我們的知識才能時時處於更新的狀態,才能更好地去教育學生,去引導學生,並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讓學生真正體會到閲讀的快樂,而不是為應付讀書而讀書。

二、教師要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

新課程改革的終極目標是什麼?一句話: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因此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語言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薰陶感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紮實的語

文基礎;鼓勵學生採用各種手段擴大閲讀面,增強學生在一切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積極參加各種課改活動,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新課程中也説到: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應該讓學生更多地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直接培養能力。可事實上,有多少人真正領悟到新課改的真諦呢?此外,老師也告訴我們:我們教師必須發現學生的優勢智能,發展他的優勢智能,為他們的“成才”提供方向,讓每一個人都能為社會發展盡己所能。

三、把主動權還給學生

只有把學習的選擇權真正歸還給學生,學生才有了獲得主動發展的前提。

作為教師,我們肩上的擔子是沉重的,面對如此重大的革新,我們要做什麼?首要的是我們要更新觀念,要敢於打破傳統教學中的條條框框,在教改的路上敢於創新。繼而走上務實之路,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講求實效。這也是我在閲讀教學方面最大的感悟。語文是一門獨立的課程形態,有特定的目標和任務,有獨特的個性,這就是語文的本。在閲讀教學中,我們要牢牢把握住這個本,從關注內容到關注語言,從“教教材”到“用教材教”,汲取傳統教學中可取的東西。

在今後的日子裏,我將不斷地學習理論知識,不斷拓展自己的閲讀面,用理論指導教學實踐,把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學規律結合起來,使自己無愧於“人類的靈魂工程師”這一稱號。

國小語文教學心得12

一、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國小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國小語文課程改革的實施,促使國小語文在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教學手段等方面較傳統的教學有了長足的發展,但國小語文教學依然存在諸多問題。

1.教師教學觀念陳舊,教學設計不合理當前,仍有一部分教師對國小語文教學的要求把握不準確,教學觀念陳舊,教學設計不合理,忽略課前設計和課後設計,不能有效地對國小生進行正確的指導,無法提升其學習興趣。

2.教學內容脱離學生實際,學生學習興趣不濃當前,國小語文教學大多能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特點設置教學內容,但教學內容和主題偏離學生生活實際的.情況仍有發生,忽視了國小生的性格特點和心理特徵,超出了國小生心智成長和生活閲歷水平,使得國小語文教學顯得枯燥。

3.教學模式缺乏創新,教學方法和手段單一新課程改革強調對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創新能力和運用能力的培養與發展。針對這一要求,國小語文教學進行了諸多的嘗試,但是總體來説,傳統的教學模式沒有得到根本性的改變。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除了存在形式化的弊端,還存在教學過於自由放任的問題。有的教師在教學中雖然強調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但是沒有具體而充實的內容和有效的課堂組織。有的教師則把課堂全部交給學生,不管什麼教學內容都採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教師主導作用不能有效發揮。教學方法和手段缺乏創新,手段單一。教師缺乏主動性,只是選擇陳舊的教學方式去管理學生,教學氣氛沉悶,語文教學顯得乏味,不能夠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教學效果無法提升。

二、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提高國小語文教學有效性的實踐探索

根據新課程改革理念,國小語文教學要尊重學生個體差異,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語文運用能力和合作創新能力,提高國小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出發。

1.高質量備課,合理設計教學內容備課是教師開展教學的前提,也是提高國小語文教學有效性的基礎性工作。教師要依照課標與教材進行高質量的備課。一要吃透教材,研究學生,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心理特徵出發,設立具有彈性的課堂教學內容,科學制作教學課件,調動學生學習興趣。二要考慮不同發展水平、不同性格特徵學生的需求,選擇富有時代氣息的、與學生的生活緊密聯繫的教學內容,讓學生感受到語文知識就在生活中。三要合理進行教學設計,創造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注重活動設計,讓學生在活動中充分展示。

2.創設多元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應更新教學理念,通過各種形式創設教學情境,引發學生思考、探究和創新,營造“師生平等交流、共同參與”的課堂氛圍,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和創造性,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和教學質量。一是要以學生的全面發展和長期發展為重點,因材施教,根據學生個體的差異和學習需求,創設多元的情境,引導學生明確學習目的,鼓勵學生自主探索適合的方法。二是努力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積極參與、主動學習的熱情。通過學生之間的合作競爭、相互啟發,挖掘學生的創新思維,使學生在互動中掌握語文知識,提高思考能力。三是根據教學內容科學設定相關活動,採取靈活多變的教學手段,開展多樣化的遊戲教學與參與式教學,開展競賽、小組討論等活動,實施創新式管理,讓學生充分參與教學過程,提升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創新語文教學方式、方法要適應課標理念的發展、變化,提高國小語文教學的有效性,需要在教學方式、方法上進行不斷的創新與改進。教學中,教師除了應運用“做遊戲、講故事”等方法,還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方式的優點與功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多媒體的教學手段不僅能增加課堂容量,而且能化抽象為具象,使教學內容更加生動、形象、具體,利於學生獲得明確的感知,更好地理解、掌握語文知識,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國小語文教學心得13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旨在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農村國小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能否開展?怎樣有效開展?實踐活動姓“語”還是姓“綜”?筆者認為:農村國小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照樣可以有聲有色地有效開展,活動應該以“語文綜合”為前提,以“語文學習”為核心,以“語文體悟”為情感教育方式,以“實踐活動”為有效載體,以國小生已有語文知識實際為出發點,開展綜合性語文學習實踐。與此同時,有機適時地開發富有地方特色的鄉土資源,豐富農村國小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教學內容。下面重點就“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教學談談思考與實踐。

一、以“語文綜合”為前提,選擇活動主題與活動形式

國小“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必須以“語文綜合”為前提,學習資源立足於語文“維度”進行整合,從學生的認知規律出發,選擇國小生感興趣的活動主題,然後選擇符合國小生特點的活動方式來開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

下面是我校開展的以“蘭文化”研究為主題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系列設計方案。

1、“蘭文化”為主題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背景

(1)歷史文化背景:紹興漓渚的“蘭渚山”傳説是春秋戰國時期越王句踐種蘭之地,我們的家鄉不愧為中國蘭花的故鄉,蘭文化的發祥地,“蘭渚山”也不愧為蘭花的祖地。

(2)地域經濟文化背景:漓渚是紹興縣西南部古老而繁華的歷史名鎮。又是“中國花木之鄉”和“浙江省十強花木鄉鎮”。鎮內有“中國春蘭樣品園”。全鎮花卉大户有400家,花木面積在10畝以上的有345户,面積在100畝以上的大户也達43户,最大的一户面積已經超過1200畝。

2、“蘭文化”為主題的語文綜合實踐系列活動設計

設計一:探尋家鄉“蘭文化”的歷史

有“芝蘭生於深林,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為窮困而變節。”的詩句,寓以蘭自勉。也有陸游詩句寫到“漓渚滿目綠無涯,棠棣無處不逢花。”又有“君不見城南賣花翁,朝賣一枝紅,暮賣一串紫……賣得花錢進酒家,取酒盡時還賣花”,這是當時紹興花市鬧猛的生動寫照。

設計二:搜索歷來“蘭文化”的故事

有越王勾踐來蘭渚山養蘭植花的故事;有孔子頌蘭,屈原佩蘭,朱德愛蘭,魯迅採蘭等名人與蘭花的不解之緣的小故事。

設計三:尋找富有“蘭文化”的作品

有蘭的繪畫,蘭的照片,蘭的書法,蘭的文學作品等。紹興四名人組成了“句踐種蘭”、“書聖寫蘭”、“文豪詠蘭”、“總理愛蘭”。“紹興蓮花戲”電視劇《三朵蘭花》等。

以上設計體現知識的整合,實現國小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教學特色。新課程強調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以及與鄉土文化和學生生活的聯繫,拓寬語文學習的廣度與深度。對各學科、各領域收集的資源材料進行篩選與整合,學會合理地選擇與吸納,進行有效地語文實踐。有些材料是非語文領域中獲得,已經跨越了語文學科本身,正真體現了語文的綜合性學習,彌補了語文課程的不足,使課程之間加強了應有的溝通與交融。當然語文綜合實踐活動需要一定的活動形式來實現,以體現實踐活動的活力,活動需要載體,可以選擇國小生喜歡的講故事、詩文朗誦、戲曲欣賞、自由畫畫、考察採編、文藝表演等多種有效的活動形式,讓語文充滿語文味,提高國小生的學習興趣,拓寬語文學習的視野,通過語言的學習、積累、運用,提高語文能力,讓農村學生學習語文的潛能得到有效開發。

二、以“語文學習”為核心,加強語言訓練和文字表達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強調書本知識和生活實際、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拓寬語文學習的範圍,緊緊抓住綜合活動,積極開展“聽説讀寫”的語言文字整體訓練,以“語文學習”為核心,加強語言訓練和文字表達,讓學生在語文實踐中提高語文能力。

設計四:尋訪家鄉“蘭文化”場景

1、“小記者”實地走訪鎮內“中國春蘭樣品園”,採訪蘭園主人,聽聽他的養蘭經,學習養花祕訣。

2、國小生考察“蘭渚山”、“蘭花山莊”等名勝,瞭解家鄉養蘭的歷史與父輩種蘭、養蘭雅緻情趣和經濟效益。

3、拍攝照片進行展示,欣賞作品。

設計五:表達家鄉“蘭文化”發展

1、寫一寫走訪、考察的收穫。

2、説一説感受,可朗讀自己饌寫的考察文章。

3、編寫家鄉“蘭文化”場景的導遊詞。

4、做一回“小導遊”,解説採編的導遊詞。

在教學實踐活動中,通過走訪考察、採編撰寫、表演解説等多種語文實踐活動,讓學生親力親為,親身感受,獨立思考,合作探究,嘗試發現,在實踐中碰撞,在探究中共鳴,在創作中提高。有感而發,從閉門造車中走出來,靈心表演,從死讀書中解放出來。在語文實踐中運用語言文字,提高語文能力。

三、以“語文體悟”為方式,滲透情感教育和審美體驗

在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中,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達成是相當重要的,應該貫穿於整個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全過程,重點要放在語文學習的“體悟”上,是一種和風細雨的潛移默化,教師要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與審美教育,讓學生在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中不但學語言,而且得到情感薰陶和審美體驗,完善學生的人格,培養出一個健全的現代人。

設計六:讚美家鄉“蘭文化”

1、讚一讚家鄉的蘭花,蘭花作為我們的校花,紹興的市花,富有什麼優點,具有什麼精神品格。讓學生寫一寫,説一説。

2、家鄉的人民如何勤勞致富,用自己的辛勤勞動,帶來家鄉的翻天覆地的變化。

3、我們怎樣做一個像蘭一樣高雅、大氣、熱烈綻放國小生。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不能脱離學生實際,也不能束縛於課本、課堂,把學習活動的視野投向生活,通過讚美家鄉和家鄉的人們來激發學生熱愛家鄉和熱愛人民的思想情感,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通過談理想,做一個具有蘭花一樣品格的人,加強學生真善美的教育,讓國小生在幼小的心靈土壤中播下一顆健全的種子,以後必將收穫完美的人格。

國小語文教學心得14

20xx年的XX月我帶着一顆渴望而又真誠的心來參加國小語文國培培訓。在這次培訓的過程中我聆聽的多位教育專家的生動、形象而有精彩的講座,提高了自身的業務水平和業務知識。同時我也深深地幹到自身存在的不足,我決定細品所學,把此次培訓的所學、所得用於現實教學中。我的思想意識有了提高。充分認識到,作為一名教師,要打心底熱愛教育事業,既然以教育事業為生,就得竭盡心力搞好本職工作,以保證生活來源不受影響,並儘可能地體現出自己的精神價值。我總是想,做一個普通教師未嘗不可,但是,能做一個好老師更是夢寐以求,若能如願以償,演繹出的人生肯定會更加精彩。

順應對好老師的嚮往,教師才能注重對學生的教育,啟發學生親其師,信其道,讓其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進而醖釀一個傳道、授業、解惑的和諧環境。常説萬策之首,攻心為上。這就啟示教師,要教育好學生,得先把學生的心拴住,學生才能在向師性的驅動下健康成長。只有這樣,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可能性才會更高,落實好素質教育才能水到渠成。

常説磨刀不誤砍柴工,此理一點不假。通過參訓,我從名師專家的誘導中領悟到,教材是學本而不是教本,教材是藍本並非聖旨;教改勢在必行而非雁過無跡,教改是循序漸進而非一蹴而就。學生之所以如牛一般攆不動,是因為我們沒有用綠草去喂。學生之所以遠離我們,是因為我們沒有把他們看做自己的孩子。也就是説,我們奢望不了天上掉下教育教學的餡餅,但是我們可以一切從實際出發,以學生為本,以教材為源,以多方力量為推動器,農村國小語文教育教學照樣可以熠熠生輝。如果我們用心尋找到各種教育教學資源交叉的點,那個點即是開啟學生心智的金鑰匙,進而以此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那麼,無限的知識將迎着方法之刃而解。

下面我就如何設計好低年級語文閲讀教學談幾點自己的心得:

兒童步入國小就意味着閲讀成為學生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實現這一跨越必將對它們日後的閲讀,包括閲讀興趣、閲讀能力、閲讀習慣等產生深刻的影響。根據《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階段目標,一年級的閲讀教學應着重落實以下幾方面的目標:一年級的閲讀教學應注重落實以下幾個方面的目標:第一,喜歡閲讀,感受閲讀的樂趣。第二,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切實過好認讀關,體會文中的感情和語氣。第三,藉助讀物中的圖畫閲讀,瞭解課文中的意思,並達到樂於與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的目的。第四,感受語言的優美,積累自己喜歡的詞句。要順利達到以下目標,我覺得作為教師的我們一貫採取以下策略。

1、加強認讀,逐步提高

入學前學生的認識的字都很少,入學一段時間後,他們就逐漸能借助漢語拼音認讀生字,從而為閲讀奠定了一點基礎。但由於低年級學生缺乏注意分配能力,所以,即使課文中沒有生字,好多學生也會一字一頓地讀,或者回讀,難形成連貫的語流。因此教師應把“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作為教學重點。課堂上要捨得花時間,讓學生一遍一遍地讀,可以採用自由讀、同桌互讀、指名讀等多種方式。對於較難讀的句子,教師可示範甚至領讀。讓學生在實踐中領悟,習的經驗,切實過好認讀關,從一字一字地讀到以詞或以詞組為單位進行閲讀。

2.感受樂趣,啟發對話

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加工處理課文的符號信息,與課文和作者對話交流,受到課文豐富內涵的影響。於是學生體會到閲讀可以跨越時空,將世界各地的風光盡收眼底,將古今中外的人物一一道來,其樂無窮。漸漸地,這種閲讀的樂趣轉化成需要,而需要又是人進行實踐活動的原動力,是學生閲讀積極性的源泉。因此?語文課程標準?把“喜歡閲讀,感受閲讀的樂趣”作為低年級閲讀教學目標的第一條。可見低年級閲讀教學必須從激發閲讀興趣開始。然而文字畢竟是抽象,對初學兒童來説容易產生畏難情緒,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藉助課文插圖、實物、音響手段等,讓學生帶着問題、帶着猜想、帶着嚮往進入閲讀,啟發學生與文本對話。

3.自主閲讀,感受語言

學生主體性發展的過程是在教育影響下與客體環境積極的相互作用中主動建構的,而學生主體地位的確立又使體驗、感悟這種心智活動成為可能。因為閲讀是一種個體行為,學生是閲讀主體,是閲讀行為的發行者和操作者,而且自始至終決定着閲讀的目的、任務、方式和效果,所以學生在興趣的激發下理應始終處在積極主動的位置。

總之,這次我收穫的不單單是專家們講解的內容,更是一種理念,一股動力。我會抓住這次機遇,在今後的工作中,將樹立終身學習的觀點,努力實踐,在教學崗位上積極進取,鋭意創新,力爭成為一名新時期的優秀教師。

國小語文教學心得15

識字是國小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是閲讀和寫作的基礎。而形近字是識字教學的難點,如這難點不突破,就會經常出現錯別字,阻礙識字率的提高,影響國小生的讀和寫。低年級識字中,學生易寫錯形近字。由於國小生對事物的細微差別缺少分辨能力,對形近字的區別又沒有足夠的重視,因此容易寫錯別字。在二年級下學期我開始嘗試,如何讓孩子區分形近字,辨析形近字,我的具體做法是:

一、展開聯想讓學生靈活識記

我利用漢字形性的特點,以通俗而形象的解釋使形近字的外形和意義之間建立起一種形象化的聯繫,促使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靈活識記字形。如學生很容易將“辛”和“幸”混淆。我讓孩子先觀察如何識記“辛”和“幸”,“辛”由“立”和“十”組成,表示站立了十個小時,真“辛苦”;這樣學生很容易區分,很容易記住了。“買”和“賣”區分是也讓孩子展開想象,能説出“十”字代表買東西得到的錢,不易再錯,不易混淆。

二、直觀形象,從激發學生的興趣入手。

國小生對形近字寫錯的原因主要是對字義的理解不透徹,回生快,根據對低年級學生這種特點採用了通俗、有趣的方法幫助學生識義、辨形。效果明顯,如區別“挑、跳”“桃’時,讓學生知道要“挑選東西必用手”。“跳高”需要腳來跳,所以“足”旁是“跳”。桃子結在桃樹上。在區別“抱、跑、飽”這類形近字時,根據漢字的組字特點和不同字義編出易懂有趣的兒歌:“用手包緊‘抱’,有足才能‘跑’,食包肚子‘飽’”。這樣學生易學好記,既記住了字形,又悟出了字義。

三、觀察對比,尋找其中規律

我在讓學生區分“魚”和“漁”時,我先讓學生分別給這兩個字組詞,老師相應板書如下:

魚:小魚、草魚、鯨魚、釣魚

漁:漁船、漁民、漁夫、漁翁

學生經過分析歸納,發現“魚”是名詞;“漁”是“打魚”的意思,是動詞。學生便理解“漁夫”“漁民”的意思。通過觀察比較,學生還由此認識了相關的漢字,真是一舉多得。

 四、善於歸納,輪流摘錄形成冊子

在每課生字教學中自然滲形近字的區分與辨析,形近字摘錄出寫在本課生字旁邊的空白處,學生輪流記錄在形近字歸類本上,每天有記錄,每天都翻閲,時間久了學生會記住很多,定期從其中挑選學生易錯的,再以作業的形式出現,加以鞏固,收效明顯。

通過以上幾種方法的嘗試,學生對形近字的辨別能力大有提高,錯別字的讀和寫也大大減少,但仍有少部分學生對易錯的字仍掌握不紮實,這些尚不成熟的做法還不能面向全體,懇請各位同行給予指導和幫助。謝謝!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