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閲讀的心得體會(精選6篇)

來源:文書谷 7.74K

當我們心中積累了不少感想和見解時,心得體會是很好的記錄方式,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但是心得體會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師閲讀的心得體會(精選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教師閲讀的心得體會(精選6篇)

教師閲讀的心得體會1

關於讀書,其實自己真的很沒有什麼研究或屬於自己的閲讀風格,雖然王崧舟老師認為隨性讀書是閲讀的最高境界,但這種隨性於我而言簡直是亂讀一通,尤其是在看了《如何閲讀一本書》之後,雖然目前僅看到閲讀的四個層次的前兩個,我已經知道,縱使我本科畢業,縱使我教書八年有餘,但是我的閲讀也只能是基礎閲讀水平了。不是因為量的問題,而是對於“為什麼閲讀”本身就存在錯誤的理解。

曾經我以為如果一本書我讀起來不那麼困難,讓我明白一些道理,並且也很和我的心意,我就認為它是一本不錯的書籍。但是這本書中的一些觀點無疑給了我當頭好幾棒。大概內容是這樣的,如果一本書從頭到尾都是你明白的,那麼這個作者跟你就是兩個頭腦卻在同一個模子裏鑄造出來。這本書中的訊息只是將你還沒讀這本書之前,你們便共同瞭解的東西傳達出來而已。

説實在話,對於上面的內容,我是在回看過三遍以後才徹底領悟的。曾幾何時,我會因為書中所言和自己的`觀點不謀而合而竊喜,並一度認為這個作者太厲害了,這本書也實在是太棒了。現在想來,當時的自己除了獲得自我價值認同感之外,似乎真的沒有更大的提升,自己的閲讀依舊是原地踏步。覺作者統計,像我這樣的讀者在人羣中還不佔少數。

如果説過於通俗易懂不算是真正的閲讀,那麼另外一種情況也未必是。比如你並不完全瞭解一本書,你明白這本書要説的東西超過了你所瞭解的,因此,你可以認為這本書包含了某些能增進你理解的東西,隨後你向別人請教,或者參看另外一本書,由他們替你解釋看不懂的地方。

好吧,我承認,寫到這裏,我簡直也快要被自己繞暈了,淺了不夠格,深了請教他人又不算,那麼什麼才是真正的閲讀呢?我們又為何閲讀呢?原諒我才疏學淺,為了不出現知識性的錯誤,引用書中的一些原話做以説明。

關於真正的閲讀,書中是這麼説的:“沒有任何外力的幫助,你就是要讀這本書。你什麼都沒有,只憑着內心的力量,玩味這眼前的字句,慢慢地提升自己,從只有模糊的概念到更清楚的理解為止。這樣的一種提升,是在閲讀時的一種腦力活動,也是更高的閲讀技巧。這種閲讀就是讓一本書向你既有的閲讀力做挑戰。”一口氣讀完這段話,是不是有一種酣暢淋漓之感,原來閲讀居然是一件這麼神奇的事情。

關於為何閲讀,雖然本書用了很多文字來闡述,但因為其中一條引發了我的思考,於是我想單獨列出來説一説。為何閲讀的原因不外乎三種:獲取資訊,增進理解,娛樂。“娛樂”淺顯易懂不再贅述;“增進理解”前文有所涉及亦不再贅述;關於獲取資訊,我想多説一些。很多社科類的文章都在談論為什麼隨着時代的進步,文明卻呈現了倒退的趨勢,書籍市場如此繁榮,但真正靜下心卻越來越少,這是究竟是為什麼?

有時我也在反思我自己,為什麼自己想在不那麼愛看書了呢?究竟是無好書可看,還是自己的問題?雖然生活和工作中的確有很多不可抗拒的因素影響了我對閲讀的感覺,但是書中的一個觀點,足以讓我對書籍和閲讀依賴一段時間,因為我要用書籍來拯救我日減遲緩的大腦。

當下的很多媒體由於設計過於精心,以至於人們不用怎麼費力思考就可以獲得很完美的思緒,使得人思考的大腦形同虛設。很多時候,我們雖然獲得了一些資訊,但往往僅停留在“知道”的層面,對於“理解”和“領悟”以及後續的“提升”,我們通常會選擇止步於此,最後變得不思進取,甘於眼前。

最後想用書中的一句話結束本文,驚醒自己,也提醒一下看到此文的朋友們:現代的媒體正以壓倒性的泛濫資訊阻礙了我們的理解力。為了不讓大腦形同虛設,開始真正的閲讀吧!這本書雖然讀起來生澀,但我一定要堅持讀完,挑戰自己的毅力和決心,並用自己的理解實現自我的提升!

教師閲讀的心得體會2

我校舉行的青年教師授課大賽中,我講授《我與地壇》。回顧整個歷程,從準備到試講到最終比賽,實際時間只有一個周,我卻感覺像漫長的一個月,其中充滿了各種慌亂與不滿意,在此過程中,張新峯老師竭盡全力幫我穩定心態,從學案的編制、修訂到試講的督促、點評,都給予了寶貴意見,像師父也像大哥哥。孟麗梅老師參加德州優質課比賽時講過此文,主動提供給我當初用過的資料,並在總體教學思路上給予了指導。隋秀曉老師也像看待自己的事情一般參與評課,幫忙制訂學案。高一二部語文組像個大家庭,每一個成果都凝聚着大家的心血,除了感謝我不知還能説什麼,真的,謝謝。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雖然辛苦,但經過這次歷練,我自己也收穫良多,並且發現自己平常教學中的許多不足,對教學有了更深的思考。

現簡單説一下自己的收穫:

(一)對新授課課型有了更好的把握。

1、注重學生朗讀。

語文是知識學科,更是人文學科,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學生朗讀,使其在朗讀中體味作者的情感以及語文的美。《我與地壇》以深沉的筆調抒寫着作者對生命苦難的感悟,字裏行間流露出作者心靈深處的情感,朗讀對把握作者的`感懷至關重要。

2、發揮學生主體性與教師主導相結合。

老實説在這次授課中,學生的很多表現讓我十分驚訝,他們完全有能力獨立或通過合作完成對課文某些方面的解讀,我們應該多把講台留給學生。當然,學生永遠有沒想到的方面,教師不能高估學生水平,遇到問題要沉着冷靜地啟發誘導,不能急於告知答案。

3、深化落實。

教師講完了和學生記住了是兩回事,當堂鞏固和提問是教學不可缺少的部分,一定要引領學生及時掌握該掌握的東西,做到今日事,今日畢。

(二)對五重發現模式有了更深的理解。

自學發現,使學生自主、獨立學習;展示發現、探究發現,師生合作,生生合作,深入探究文本;總結髮現,使每節課都讓學生有收穫;拓展發現,開拓學生思維、視野。這五個環節環環相扣,經過不斷教學實踐,我也由原本的陌生,變得運用起來越來越熟練,也愈加體會出其對學生學習的促進作用。

(三)活動中成長

1、突發情況牽引出的反思。

在課堂最後“聯繫實際,回憶母親打動我的一件事”環節時一學生深情講述,原本是很好的收束,但由於語言囉嗦且口齒不清造成拖堂,大家也不知道説了什麼,貌似是突發事件,卻發映出我對時間把握的欠缺以及平時對回答問題要聲音宏亮、清晰的訓練力度不夠,以後還需加強。

2、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

比賽時看到不少老師進行組內評比,並實施獎懲,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所教的班級中也有學習小組,但平時主要進行組內合作探究、成果展示等,未很好利用組間的競爭,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

高一是學生高中學習階段養成良好學習習慣、培養學習興趣的關鍵時期,作為老師要促使學生夯實基礎,引領學生髮現學習的樂趣,經驗+反思=成長,我會不斷在實踐中改善自己的教學,望老師批評指導。

教師閲讀的心得體會3

對一本教育類書籍的的閲讀方式有多少種可能性呢?安靜地進入,讓作者帶着你簡單遊弋在各種教育觀念間,尋覓着教育中的清風明月,陳震老師的《做温暖的教育者》一書做到了。

陳震老師是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他的語言功底深厚,善於敏感把握身邊事物,對各種話題,信手拈來,皆從教育的角度進行敍述,日積月累,堅持書寫,構成了二十七萬餘字的教育類著作。

書中文章大多短小精煉,無贅言贅語,給人很強的閲讀愉悦感。書中話題涉及豐富,讓我們深深感受到一位普通教師為師、為學、為人的自在尋覓過程。應對現實的瑣碎與繁雜,陳震老師始終以教育者的智慧關照教育現實,展現了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工作與生活姿態。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尋求有境界的工作姿態。

書中對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姿態提出了很多推薦,如:教師的基本要求是發奮創設寬鬆的和諧環境,調節構成寬容的內部心境,堅持寬厚關愛的溝通心態;“小疑獲小進,大疑獲大進”,能夠發奮培養出有懷疑態度,批判思維與創新精神的學生等等,這些都是需要教師不斷尋求的!

對於教育者的工作姿態陳震老師認為有境界為上,借鑑王國維先生對於境界的經典描述,即:第一境,“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第二境,“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有境界的教育自成格調,有境界的教育才有生命力。境界有大小、高下之分,並無優劣。教知識,教方法,教心態能夠成為教育的'三種境界,對於成長中的人來説,知識,方法,心態都是重要的,境界由低到高,低層次是知識獲得,高層次是心態培育,只要能夠有效整合,就能促進終生的和諧發展。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尋求有品質的生活姿態。

有品質的生活姿態是內涵多元的,閲讀是良好的通道。讀書能夠愉悦身心、提升自己。讀書讓生活更有品位,讀書使人內心更加寧靜,讀書使職業更有智慧。

教育工作者是文化的傳承與引領者,讀書不僅僅是提升自我的需求,也是職業的要求。一位教師只要願意與書為伴,堅持“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的態度,就能尋覓到心中的清風明月,就能塑造出有品質的生活姿態

讓每一點感動在心中融化,讓每一點感觸在心中發芽,並將思考記錄筆端。陳震老師作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為我們帶給了工作與生活姿態的良好範本。

讓我們以温潤的內心,尋覓着教育中的清風明月,成為温暖的教育者!

教師閲讀的心得體會4

前幾天,我在《幼兒教育》雜誌上看到一篇文章“每個幼兒都是教師的寶貝”,我深受感動。

“愛孩子,真誠對待每一個孩子”這是幼兒教師最基本的職業素質,能否真誠對待每一個幼兒,並不是件簡單容易的事。有些幼兒聰明、漂亮、乾淨,很討老師的喜歡;有些幼兒調皮、穿戴不整潔,不討老師喜歡。記得有一年我在分院帶學前班的時候,班上有個孩子,叫李小明,他患有“先天性甲亢”,智力發育較慢,語言表達潛力差,每一天穿着髒兮兮的衣服,掛着兩條鼻涕來上幼兒園。看着這樣一個孩子,實在難以讓人喜歡。

我剛接觸他的時候他連“老師”兩個字都叫含糊不清。之後我瞭解到這個孩子的爸爸在他半歲時就棄他母子而去,媽媽又沒有固定收入,只能靠打短工維持生活,家境貧窮。李小明由於長期缺乏父愛,他的母親又沒有足夠的時間來和他交流,導致了他的性格變得越來越內向,不願與人溝通,再加上小朋友不喜歡和他玩。

應對這樣的孩子,我們更應關心、呵護他。為了能走進他的內心世界,我經常有事沒事的找他説話,一開始往往都是我一個人在説,他沒有任何反應,只是呆呆地看着我,看到這種狀況我真有點氣餒,但是我並沒有放下,而是繼續和他談心,找他説話,漸漸的他能和我進行簡單的交流了,上課也能專心聽講了,教的生字也能讀出來了。那時我的情緒是多麼的激動,雖然工作很平凡,甚至是瑣碎的,但憑着對教育事業的執着,可謂心香一瓣、冰心一片,讓我感到欣慰的是,我的付出最後換來了回報。

從教三年來,讓我懂得了什麼才是真正的幼兒教師。作家雨果曾説過:“花的事業是尊貴的,果實的'事業是甜美的,讓我們做葉的事業吧,因為葉的事業是平凡而謙遜的。”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大計師德為本。幼兒教師不僅僅要具有知識與潛力的素質,更就應具有良好的師德修養。作為一個幼兒教師,一個優秀的幼兒教師,首先要具備的是什麼?可能有人會説:是紮實的基本功,但我覺得更就應具備的是強烈的職責心和對幼兒的“愛”,沒有強烈的職責心和“愛”,一切都無從做起。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們就就應對孩子負責。我們就應用“愛滿人間”的胸懷去關愛每一位幼兒,對幼兒就像對待自己的孩子,像對待自己的眼睛一般呵護他們,像對待自己的傑作一般欣賞他們,讓每個孩子在真誠的關愛中健康成長!

記得剛踏入幼兒園工作的第一天,看到一羣羣天真可愛的孩子,一張張好奇的小臉,我有點不知所措。所幸的是,我遇上了這麼多好的領導、好的搭班老師。正是她們,給了我幫忙和鼓勵,讓我學到了許多道理,明白了什麼是愛,什麼是職責心。

讓我們用慈愛呵護純真、用智慧孕育成長、用真誠開啟心靈、用希冀放飛理想,我願用自己的雙手和大家一道默默耕耘,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陽!

教師閲讀的心得體會5

一個成功的教育者,首先應該是一個善於不斷自我更新的學習者,任何教育工作者,只有在及時地汲取當代最新的教育科學成果的基礎上,才能順應時代的要求。

市教育局順時應變,及時地開展“教師閲讀年”的活動,我知道,書籍是財富、是走向未來的基石。讀書是人們重要的學習方式,是文化傳承的通道。我積極投身閲讀年的閲讀活動,我通過閲讀各種書籍,受益頗多,成績不小。現對自己在“教師閲讀年”活動中的表現進行總結。

成績一:學習《教師讀本》,規範教學行為。

要改變教育缺乏人文關懷的狀況,就需要造就“有文化”的教師,而“有文化”的教師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愛好讀書,善於從各種著作中汲取營養。很難想象,一個不讀書的教師,能成為一個有人文精神、有良好德性的教師嗎?

當我拿到《教師培訓讀本》時,心中有無數的驚喜,這本書中知識涵蓋了許多內容,有政策法規的、有先進經驗的。我通過認真地學習,不僅更新了自身對法律的認識,瞭解到自己的法律地位,同時也認識到作為一名教師所應盡的責任和義務,使得自己平時的教學工作更加規範化。

成績二:閲讀理論刊物,增添思想睿智

隨着工作的深入、角色的轉變,書架上的內容也在不斷的豐滿、不斷的轉變!必讀書、書必讀,還常常感覺有些行路艱難,因為世界變化太快。我們需要讀書、需要思考、需要研究、需要創新。

讀書不僅能增添知識和信息,彌補自身文化底藴的不足,同時也是自身精神家園的加油站。讀了《實施新課程精要讀本》使我更關注學生的差異和個性的`發展,讀了魏書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談》,使我意識到高效率的班級管理,是教學成功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讀了《聽竇桂梅老師講課》,我有了腳踏實地,持之以恆做最好的自己的堅定信念。所有的這些,讓我感悟,以學生為本,應該落實在行動上,尊重學生的“高度”,用陽光的心態,以寬容、科學的態度對待每一個學生。大量的閲讀,平和的心態,使我的課堂教學充滿愉悦的氣息,班級管理更上一個台階。

成績三:積極主動學習,提升品味修養。

宋代大理學家朱熹在《觀書有感》一詩中説得好:“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讀書的源頭如果堵塞,教學中哪裏還會流出活潑潑的清澈之水呢?

於是,我對自己説“永不停息的讀書、學習吧!讓讀書成為習慣,讓學習成為生存的方式!”現在,閲讀已經成為我生活的一種習慣,而寫下自己的點滴體會則成為一件快樂的事情。青燈長卷,常常讀寫不綴,遠離了塵世的喧囂,鍛造了知識素養,也修煉了心性。以閲讀年為契機,利用網絡教研平台,通過大量的的閲讀,我在博客上發表幾十篇各種體裁的文章,在本地主流媒體《柳州日報》和《柳州晚報》上也發表了數十篇文學作品,我第一次有勇氣參加了柳州市第六屆散文大賽並獲得了優秀獎。今年參加柳北區“閲讀年”讀書徵文比賽中,我的作品《一家人的共同愛好叫閲讀》獲得了三等獎,練筆的同時也鍛鍊了自己的毅力,提升了自己的修養。

教師閲讀的心得體會6

最近,讀了加拿大教育家馬克斯。範梅南先生《教學機智——教育智慧的意藴》一書,對其中教育條件的論述感受深刻。

是的,教育學是應該具備根本條件,缺少了它們,教育生活就不可能了,至少是不可能成功了。

一、愛和關心孩子是教育學的條件

這是因為學生不是老師選擇的,老師與學生的聯繫也不是血緣的那種關係,而是非常簡單地,當孩子出現在教室裏時老師與他相見。所以説老師作為一名教育者必須具備愛心,且這種愛心真是教育者的偉大之處。老師對學生的愛成了教育關係發展的先決條件,大凡一個愛學生的老師總是一個好老師,一個成功的老師。反之,一個不太愛學生的老師其教育生涯總是不成功的。

愛是教育的.力量,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用心去愛每位學生是教師的職責,師愛是師德的靈魂。教育是愛的事業,只有投入“情”和“愛”,才會盡心盡力去幫助學生,才能建立融洽的師生關係。學生“親其師”,方能“信其道”,也才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學效果。遵循“師愛為本”的思想,用愛心去滋潤每一位學生的心靈,像春雨潤物似的浸潤、感染,關注他們成長過程中的點點滴滴,幫助他們解決他們學習和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教他們感悟生活,做有心人,從周圍的人和事中汲取有用的養分,不斷地完善自己。愛護每位學生,展現教師人格魅力是我們教師的工作原則。

今天的孩子不缺少物質上的愛,缺少的是精神上的。而精神上的愛是那些愛呢?概括起來就是幾種愛:平等的愛、理解的愛、尊重的愛、信任的愛、民主的愛。如果我們做老師的做父母的都能經常不斷的與孩子進行民主平等尊重信任這樣的交往的話,那麼我們的教育一定是服務型的而不是管理型的。我們都有這樣的體會,如果一個老師愛他的學生,師生感情好,那麼老師表揚,學生認為是鼓勵,老師批評,學生認為是愛護。如果一個教師不愛他的學生,師生關係緊張,那麼表揚,學生認為是在哄人,批評,學生認為是在故意找岔、整人。

二、對學生的希望,信任是教育的條件

“我不會放棄對你的希望的,我知道你可以造就你自己的生活”。希望指的是那些給了我們對學生的發展的各種可能性的耐心和忍耐,信念和信任。信任的希望激發了孩子,使他們能夠對自己的發展和前途充滿了自信。在我的教育實踐中,因為信任而改變的學生數不勝數,一個學生偶而犯小錯,老師對他説;”相信你會該好的,老師對你是信任的”,又是比嚴厲的訓斥效果要好的多。

多年來的我深有體會:信任對師生是雙向調節的,老師對學生信任,學生也會對老師信任。有據話説得好,信則靈,不信則無,所以説,給學生的希望,信任也就是給你自己的希望和信任。總之愛的教育是一門深而活的學問,愛的教育是一本大書。讓我們用愛的實踐來譜寫教育職業生涯的亮麗樂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