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來源:文書谷 2.63W

從某件事情上得到收穫以後,可以通過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一起來學習心得體會是如何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1

有了量感,數感終於不再孤單了。較數感而言,缺乏的是量感。數感與量感,形影相隨。這個卧室挺大的,大約15平方米,要的就是這種抽象的感覺,缺乏的也正是這種抽象的能力。

強化運算能力,運算能力不是重複訓練、機械訓練,要連接算理與算法,學會合理選擇運算策略解決問題,促進推理能力的發展。9898x97-9797x98就是運算綜合能力的.代表。

數學的美在於它能解釋大量的生活現象,開展跨學科主題學習可以增強對數學的應用意識,數學是嚴肅的,同時也是藝術的。

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原來在邊緣,現在迴歸正位。更多的體現為數學與自然的融合,給什麼是數學,怎樣才能學好數學指明的方向。

每一個人都能獲得相應的數學發展,同時還能湧現出一大批數學人才這就是未來的教育。教育承擔提升國民素質的責任,更擔負着國家人才戰略。竭力培養學生適應未來發展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引導學生明確人生髮展方向,成長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2

在《國小數學新課程教學法》一書中,講到了“國小數學教學要重視興趣、應用和過程”,我認為這正是當前每一位數學教師應該努力做到的。重視興趣、重視應用、重視過程是數學教學走出困境的法寶。重視興趣,要求我們每節課的導入要生動,教師的思維角度要新,知識面要寬,課堂教學形式要形成自己的結構特色、語言特色、人格魅力,要重視數學的美感、靈感、直覺激發。比如,低年級的數學課,要多給學生創設遊戲的情景,遊戲活動符合低年級孩子好奇、好動的心理特點。學生在喜聞樂見的遊戲中,既激發起濃厚的學習興趣,又從中發現了新的知識。重視應用,就要積極引導學生尋找生活中的原型,並嘗試將所學知識運用於實際,對其他學科中出現的數學問題進行研究,尋求解決的策略,通過運用,培養學生獲取新知識的能力,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學生創新能力。重視過程,要求教師在教學中重視引導學生關注知識的發生過程,通過“過程”領悟知識的邏輯關係,體驗逆向思維、求異思維、發散思維、直覺思維等在數學學習和省查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重視過程還要重視課堂教學的過程、學期教學的過程、評價的`過程,發揮每一個教學環節的教育作用。怎樣才能使學生“要我學”到“我要學”

新課程提出了自主學習的概念,即教育應“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學生怎樣學習才是自主學習呢?《國小數學新課程教學法》中給出了精準而又通俗的解釋,即“建立在自我意識發展基礎上的‘能學’;建立在學生具有內在學習動機基礎上的‘想學’;建立在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學習策略基礎上的‘會學’;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礎上的‘堅持學’。自主學習是一種能力,是學生學習的一種品質。它對學生一生的發展起着極其重要的作用,因為作為現代人,必須有終生學習的意識和會學習的能力,並且終生都要不斷地學習。我們許多人都有這樣的體驗:做某一件事,如果他是主動自願的,那麼他做事時的心情是愉快的,輕鬆的,而且事情成功的機率也較大;如果他是被動的,那麼他做事時的心情是痛苦的,疲憊的,而且事情成功的機率也較小。學生的學習也如此。所以,教師要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要關注全體學生,讓每個學生都學有所得,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創設一個有利於培養學生健康、和諧個性的學習環境,引導學生認識自己的學習特點,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優勢領域,進行個性化的學習,促進個性和諧發展,由傳統的“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

《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3

通過學習《20xx年版數學新課程標準》,使我對新課標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對新教材有了一個新的認識,並獲得了教材實驗操作上的一些寶貴經驗。其中感觸最深的是新教材特別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由原來過多地關注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形成轉變為在學習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更加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我深知要教好這門課,就必須對這門課程的課程標準完全瞭解。在現在的教學改革背景下,國小數學的新課標有了巨大的變化,那現在的國小數學對於學生來説,到底是一門怎樣的課程呢?通過這次學習了國小數學新課標,再結合具體的工作實踐,我有了如下幾點體會:

一、教師要成為終身學習者。教師要走進新課程,實現課程目標,其自身必須有先進的、與新課程相適應的教育理念。為達成這一目標,教師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個“學習者”。教師要在掌握紮實的專業知識基礎上,學習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識,還要學習與提高對人的認識,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運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識,構建多元化的知識結構,使自己不僅會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與風格。現代教師不再比喻為“一桶水”,而應當被比喻為“一條不斷流動的河流”,“裝滿一桶水,享用一輩子”的思想已不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

二、學習模式的多元化。教育家陶行知説過:“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在新課程中,傳統意義上被認為是知識傳授者的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將不斷讓位於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將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建立起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平等的朋友式的關係,營造和諧的教與學的氛圍,創設師生“對話”的情境,使學生體驗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寬容,形成自主自覺的意識、探索求知的慾望、開拓創新的激情和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這就需要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形成平等而又密切合作的關係,以達到共同合作完成知識建構的目的。創設情境,發揮最佳效果。

在教學實踐中,可以從日常生活入手,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同時把學習到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使學生親近數學,感到學習數學的快樂,初步體現與現時生活的聯繫。

三、在教學中,充分關注學生情感態度變化,採取積極的評價,較多地運用激勵性的語言。如:説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少!你想象力非常豐富!真會動腦筋等等!調動了學生積極探求知識的慾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情感,讓每個學生體驗成功,增強自信心。轉變學習方式,培養實踐操作能力。我們體會到要實現學生學習方式轉變要注意做到:既重視科學精神,又充滿人文精神教育。也就是基本功要紮實,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熟練,還要關注每一個孩子,尊重學生人格,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教師要有創新的教學模式,創新的教學方法,靈活的'教學內容的選擇,以創新思維培養為核心的評價標準,要善於打破常規,突破傳統觀念,具有敏鋭的洞察力和豐富的想象力。學生正處於人格塑造和定化時期,社會文化中的價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等都會受教師潛移默化的影響。

四、新課程倡導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對我們教師的職能和作用提出了強烈的變革要求,即要求傳統的居高臨下的教師地位在課堂教學中將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師站在學生中間,與學生平等對話與交流,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引導學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礎上,理解數學概念或通過數量關係,進行簡單的判斷、推理,從而掌握基礎的知識,這個思維過程,用語言表達出來,這樣有利於及時糾正學生思維過程的缺陷,對全班學生也有指導意義。教師可以根據教材特點組織學生講。有的教師在教學中只滿足於學生説出是與非,或是多少,至於説話是否完整,説話的順序如何,教師不太注意。這樣無助於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數學教師要鼓勵、指導學生髮表見解,並有順序地講述自己的思維過程,並讓儘量多的學生能有講的機會,教師不僅要了解學生説的結果,也要重視學生説的質量,這樣堅持下去,有利於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總之,課程改革的核心環節是新課程實施,而教材和教師是新課程實施中的重要角色,教材僅提供一些生活背景的素材,還要我們教者細心揣摩發現與數學背景相關的素材,使教學內容不斷豐富,逐漸完善,同時教師要不斷學習新知識,新方法充實自己,不斷總結自己的課堂教學,改變教學方法,才能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做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

《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4

學習了國小數學新課程標準,我對新課程標準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對教材有了一個新的認識,獲得了教材實驗操作上的一些寶貴經驗。其中感觸最深的是新教材特別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注重體現基礎性、時代性、實用性和綜合性,增加新的具有時代性的內容,體現時代特色,剔除陳舊過時的知識,注重與社會生活的聯繫。並且由原來過多地關注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形成轉變為在學習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更加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作為教師,我們應該理解新課程標準,明白把握教材編排的`特點,選用恰當的教學手段,將考慮教師如何教學轉變為考慮學生如何學,重新定義自己的角色,努力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有利於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情境,從而達到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

《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5

為了貫徹新課標的指導思想,學習新的教學理念,新的教學方法,為自己的教學方法注入新的活力,本學期初校長要求全體教師學習新課程標準。為此理科教研組在第三週教研會上提出理科組教師學習新課程標準,經過了為期四周的學習和思考,我主要有以下幾點看法:

一、教師角色的轉變。

新課程的改革目的,以學生髮展為本的基本理念作為出發點,教師充當的角色是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而不是作為一個居高臨下的管理者。課堂上,教師應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都活躍起來,使學生學會了從數學角度觀察事物和思考問題,從而喜歡上數學。教師應充分理解和信任學生。在以往的教學中,由於教師缺乏對學生自我學習能力的充分信任,在講課時,課上教師説得多、重複的地方多,給學生説的機會並不多。教師的講為主的數學教學過程,佔用了學生髮表自己看法的時間,使教師成為課堂上的獨奏者,學生只是聽眾、觀眾,這大大地剝奪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其實,在走進課堂前,每個學生的頭腦中都充滿着各自不同的先前經驗和積累,他們有對問題的看法和理解,這就要求教師新課程標準下要轉變觀念,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通過實踐、思考、探討、交流,讓他們有可説的問題,讓他們有充分發表自己看法和真實想法的機會。從而獲得知識形成技能,並發展思維,學會學習,促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生動活潑地、主動地學習。

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説的:“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生學。”當然,教師作為教學的組織者也不能“放羊”,在學生説得不全、理解不夠的地方,也要進行必要的引導。以往的教學中,教師在講到某些重、難點時,由於對學生學習潛力估計不足,所以教師包辦代替的多,講道理佔用了學生大量寶貴的學習時間。即使讓學生自學也是由“扶”到“半扶半放”,再到“放”。葉聖陶先生説:“教者,蓋在於引導、啟發。”這就是説教師是指導者就不能“代庖”,教師因此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帶着學生走向知識”而不是“帶着知識走向學生”。課堂上教師可以採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形式,加強學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充分發揮學生羣體磨合後的智慧,必將大大拓展學生思維的`空間,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另外,教師從講台上走下來,參與到學生中間,及時瞭解到、反饋到學生目前學習的最新進展情況。通過學生的合作學習和教師的引導、啟發、幫助,學生必將成為課堂的真正主人。

二、重知識聯繫實際。

新教材的內容編排切實體現了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的思想,通過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或我們身邊的數學事例來闡明數學知識的形成與發展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利用好教材列舉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數學素材和形象的圖表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尊重學生,熱愛學生,關心學生,相信學生,經常給予學生鼓勵和幫助。學習上要及時總結表彰,使學生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學習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要通過自己的教學,使學生願學、想學、樂學。感受到學習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值得為學習而勤奮,不會有一點苦的感覺。

三、注重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的整合。

提倡實現信息技術與課程內容的有機整合,整合的基本原則是有利於學生認識數學的本質。在保證筆算訓練的全體細緻,儘可能的使用科學型計算器、各種數學教育技術平台,加強數學教學與信息技術的結合,鼓勵學生運用計算機、計算器等進行探索和發現。

四、建立合理的科學的評價體系。

國中數學課程應建立合理的科學的評價體系,包括評價理念,評價內容,評價形式評價體制等方面。既要關注學生的數學學習的結果,也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也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情感態度的變化,在數學教育中,評價應建立多元化的目標,關注學生個性與潛能的發展。

總之,只要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能堅持利用新課程的理念來指導課堂教學,善於運用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方式和教學手段,儘可能多地為學生創造動口、動腦、動手的機會,讓他們更多地參與教學,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就會得到不斷加強,學生的數學素養和創新能力就一定會得到全面的提高與發展。

《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6

通過對國小數學新課程標準的學習,使我受益匪淺。我更加了解到《數學課程標準》在課程目標和內容、教學觀念和學習方式、評價目的和方法上的變革。使我對新課標的要求有了新的認識和體會。其中感觸最深的是國小數學新課標的突出特點就是將“雙基”修改為“四基”,由原來過多地關注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形成轉變為在學習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更加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

再次研讀《國小數學新課程標準》,感受到這次課改絕不僅僅是改變一下教材而已,而是學生學習方式的徹底改革,更是我們教師教學方法上的重大改革。作為教師的我們必須更新原有的教學觀念,改變我們現有的.課堂教學的模式,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

一、要準確把握教師角色

教師不再是教科書的忠實執行者,而是能創造性使用教材,並善於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組織者;教師不再只是教書的匠人,而是擁有正確教育觀念,善於使學生髮現探索的引導者;教師不再是凌駕於學生之上的聖人,而是善於走進學生心靈世界真誠的合作者。

1、挖掘課程資源,為學生提供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學習內容。

2、教師應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為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3、教師要熱情地鼓勵學生,幫助學生建立自信,成為學生真誠的合作者。

二、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不是被動裝填知識的“容器”;學生是由活生生、有個性的個體組成,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差異;學生正在成長的過程中,可塑性極大,教師應注重開發學生的潛能,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1、教學中要減少對學生的時空佔領,為學生提供積極思考、主動探索與合作交流的空間,使學生多一些自由的體驗。

2、允許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認識問題,採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識與方法解決問題,鼓勵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3、給孩子一雙數學的眼睛,讓他們以數學的意識,主動地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世界,體驗生活。那麼,數學就不在僅僅是書本上板着面孔的枯燥的數學題,數學會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充滿生命活力。提高數學素養,使之用數學的思想、方法、知識去解決問題。

學習完新課標,我理清了工作思路,明確了今後工作的目標和方向,深刻地體會到學習的重要性。只有不斷的學習,不斷加強修養才能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也只有真正讀懂學生、讀懂教材、讀懂課堂,才能為孩子們奉獻出既“好吃”又“有營養”的數學。

《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7

我學習了“國小數學新課標解讀”,讓我受益匪淺。通過這次學習,我得到了許多收穫,既增長了理論知識,又對工作有很大啟示。課程標準向我們展示了全新的理念,嶄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和新觀念。我深深的感受到要不斷的學習,樹立終身學的意識,立足於自己的本職工作,加強培訓學習,轉變觀念,投入課改,才能真正走進新課程。下面我就談一下學習後的一些心得:

一、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學高為師,身正為範”。我國加入WTO後,教育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都面臨前所未有的衝擊。新的教育理念、教育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介入,給教師以新的挑戰。我們常説: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必須要有“一桶水”,教師的這桶水只有不斷學習,不斷更新,時時給自己"充電",提高自己的知識素養,努力成為學習型、研究型教師,這樣才能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才能是“一桶活水”。所以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就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否則,就無法適應時代的要求。

二、深刻理解新課標,以不變應萬變。

從課標中,我更加了解到《數學課程標準》在各方面的變革。國小數學課程標準充分體現了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創新方法,力求減負等特點。數學課程標準從基本理念、課程目標、內容標準到實施建議都更加準確、規範、明瞭和全面。新課標經過了10年的不斷實踐總結比20xx版的新課標有了如下八點變化:

1、總體框架結構的變化;

2、關於數學觀的變化;

3、基本理念的變化;

4、課程理念中新增加了一些提法;

5、“雙基”變“四基”;

6、四個領域名稱的變化;

7、課程內容的變化更加註意內容的系統性和邏輯性。

其中讓我影響最深的'是:基本理念的變化,20xx年版“兩句話”: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良好的數學教育”它強調的是數學教育,而不是數學內容,比20x版的説法意義更加廣,它不僅獲得了數學知識,還獲得了數學思想,這對一個人的終身發展起到良好的作用。

機遇與挑戰並存,我們只有終身學習,終身研究,才能超越現在,走向未來。

《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8

舉期參加了國小數學教材培訓學習,通過幾天的聽講座學習,我對新課程標準和教材有了進一步的理解。新的教材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教材的編寫無論是從內容的呈現方式,還是頁面的設置上都重視兒童已有的經驗和興趣特點,提供豐富的與兒童生活背景有關的素材,這些正是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新教材無論教學內容安排還是呈現形式,處處都是以學生為中心,以重視和培養學生的能力為目的。下面就談一談這次學習的幾體會:

一、要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新課標指出:學生能通過觀察、實驗、歸納、類比等獲得數學猜想,並進一步尋求證據,給出證明。低年級學生年齡小,閲歷淺,無意注意佔主導,觀察能力有限。他們最初的觀察是無目的、無順序的,只是對教材中的插圖、人物、顏色等感興趣,不能領悟其中藴藏的數學知識。在教學中我們要尊重他們的興趣,先給他們一定的時間看,接着,再一步一步引導他們觀察,將他們的注意引入正題,按一定的規律去觀察。

例如,在教學“數一數”時,一幅生動美麗的校園圖展現在學生面前。學生馬上被畫面中的人物形象、色彩及熱鬧場面吸引住了,非常高興,津津有味地看起來。這時教師不急於把問題提出來,牽制學生的注意力,而是給他們一定的時間隨意看自己想要看的,還可以説説圖上有什麼。當學生的好奇心得到滿足後,教師再提出要求,如:“這裏還有許多數學知識呢!圖上畫的是什麼?各有什麼?你們找一找。”這樣把學生的興趣引到數學上,讓他們帶着問題去觀察,這時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所提的問題上,自覺地按老師的要求觀察,教師可適時地指導觀察方法,有意引導他們按順序觀察。這樣分兩個階段進行觀察,先讓學生看自己想看的,再按要求深入觀察,符合低年級學生的特點。隨着知識點的增多,對觀察的要求逐步提高,使他們的觀察漸漸地由表及裏,由粗到細,由局部到整體,從而學會了觀察的方法。

二、利用教材插圖,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語言是思維的外在表現,語言的發展和思維的發展密切相關,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能促進他們思維的發展。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充分利用每一幅插圖啟發學生説,首先鼓勵每一位學生試説,並且不作統一要求,讓每個學生把自己所觀察到的説出來,接着再同桌互相説,這樣學生對內容的理解也進了一步。

例如:在教學“比大小”時,可先出示主題圖,讓學生先觀察並説説圖中畫的有什麼?學生通過觀察,可能會説:“圖上畫有猴子和一些水果。”還可能説:“圖上有3只猴子和4個梨、3個桃、2個香蕉。”對這些同學的回答,教師要給予肯定。然後教師再單獨出示3個猴子和3個桃,問:“誰多誰少?”學生可能會説:“一樣多”。教師可引導學生:“誰能把話説得完整一些?”從而引導學生回答:“猴子和桃子一樣多。”這時,教師再出示3個猴子和2個香蕉,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學生可能説:“猴子多,香蕉少。”教師再出示3個猴子和4個梨,學生可能説:“猴子少,梨多。”教師可以引導:“剛才你們説猴子多,現在又説猴子少,到底猴子是多還是少呢?猴子、香蕉、梨這三種水果比較,誰比誰多?誰比誰少?誰最多?誰最少?這句話怎樣説合適?請同學們小組討論討論。”這樣,學生帶着問題去討論,討論時各自都發表意見,每個人都有説話的機會。然後,各組代表彙報:“猴子比香蕉多,香蕉比猴子少;猴子比梨少,梨比猴子多;梨最多,香蕉最少。”

這樣既讓學生學到了知識,明確了物體的大小多少是從比較中得到的,又讓學生把圖的內容説得連貫、完整、具體,從而也培養了學生的觀察、比較、分析、判斷、綜合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三、創設學習情境,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數學知識是比較抽象的,而低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的,同時也保留着直觀動作思維形式。教師要從學生年齡特點和思維特點出發,本着數學來源於生活這一事實,自始至終都要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引入課題,創設操作學習情境,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通過觀察來理解數學概念,掌握數學方法,逐步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

例如:在教學“7的組成”時,教師可先讓學生拿出7根小棒,再讓學生把這7根小棒分成兩堆。放手讓學生自己擺小棒,很快學生馬上就得出不同種分法,這樣,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操作、觀察、比較,很快就得出了7的'組成。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提倡讓學生在做中學”。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要力求領悟教材的編寫意圖,把握教材的知識要求,充分利用學具,讓學生多動手操作,手腦並用,培養技能、技巧,發揮學生的創造性。通過摸一摸、擺一擺、拼一拼、畫一畫、做一做等活動,使學生獲得數學知識,在操作中激起智慧的火花,進行發現和創造。

四、發揮小組作用,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新課程標準中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可見,合作學習是新課標倡導的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和教學組織形式,它對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合作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這樣教學,既發揮了學生之間的互補作用,又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創新意識,使學生的思路得以開拓,觀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維能力得到鍛鍊。

總之,新教材為我們教學改革提供了極為方便而豐富的資源,它系統有效地培養和開發了學生的智力,給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提供了場地,也給師生交往、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交流提供了條件。

《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9

通過新課程標準的,使我對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課程目標和內容、觀念和學習方式等有了進一步的瞭解。感觸最深的是新課標課程目標的變化,在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雙基”的基礎上,增加了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由原來過多地關注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更加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面對新課程改革,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真正認識到了新課改的必要性和急迫性。下面就根據自己對課程標準的理解談點體會:

一、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重要學習方式,而實踐證明,小組合作互動學習更是一種有效的學習形式,通過合作學習不僅可以學到課本上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參與意識,使學生學會與他人合作的方法,進而認識自我、發展自我,充分體驗合作探索成功的喜悦。學生在合作、交流、碰撞中掌握了探究的方法。不但確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還培養了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滿足了他們的成功欲,從而讓學生享受學習數學的快樂。

二、動手實驗

學生對數學的體驗主要是通過動手操作,動手操作能促進學生在“做數學”的過程中對所學知識產生深刻的體驗,從中感悟並理解新知識的形成和發展,體會數學學習的過程與方法,獲得數學活動的經驗。它是學生參與數學活動的重要方式。要從直觀到抽象的思維的.認識規律來設計、組織操作活動,並擔當好組織者和引導者的角色。要讓每個學生都必須經歷每一個操作活動。還要引導學生把直觀形象與抽象概括相結合,採取邊説邊操作,邊討論邊操作等方式,讓手、腦、口並用,在操作和直觀教學的基礎上及時對概念、規律等進行抽象概括。

三、注意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因為運用信息技術,有利於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用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輕鬆愉快的學數學。

四、最後,通過對“十大核概念:數感、符號意識、空間觀念、幾何直觀、數據分析觀念、運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應用意識、創新意識的解讀,使我進一步瞭解學習了新課標。在教學中要特別注重發展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

通過學習,使我瞭解新課標數學教學的特點,課堂不再是以為主體的單邊的教學活動,而是師生雙向交流,交往互動,相互溝通,相互補充的過程;我將會嚴格按照新課標的要求,上好每節課,選用恰當的教學手段,要更多關注學生、尊重學生,努力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教學情境,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中來。

《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10

通過解讀國小數學新課標,我對於新課標的理念有了很多新的認識。課標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宗旨,明確了數學課程的性質和地位,闡述了數學課程的基本理念和設計思路,提出數學課程目標與內容標準,並對課程實施(教學、評價、教材編寫)提出建議,對於身為數學教師的我,深有幫助!下面就談一談我對雙基變四基,雙能變四能的一些學習體會:

與20xx年版相比,數學課程標準從基本理念、課程目標、內容標準到實施建議都更加準確、規範、明瞭和全面。其中新課標修改後最大的變化是:

20xx年版“雙基”:基礎知識、基本技能;

20xx年版“四基”: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並把“四基”與數學素養的培養進行整合:掌握數學基礎知識,訓練數學基本技能,領悟數學基本思想,積累數學基本活動經驗。

《課標》修訂中在繼承我國數學教育注重“雙基”傳統的同時,突出了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出了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基本的數學活動經驗”。在強調發展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基礎之上,增加了發現和提出問題能力的課程目標。

我們能感受到現代數學教育越來越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思想方法。數學思想方法是數學學習的靈魂,它是伴隨學生知識、思維的發展逐漸被理解的,數學思想方法的'感悟是在學生數學活動中積累的。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可以使學生自覺地將數學知識轉化為數學能力,最終通過自身的學習轉化為創造能力。這對於學習數學、發展能力、開發智力、培養創新能力都是至關重要的。

回顧自己比較熟悉雙基教學的操作程序,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學大部分可以得到落實。欠缺的是對基本能力和基本觀念態度進行理論和實際操作程序相結合的研究和實踐,但是如何找到中間的平衡點,是個難點。四基對老師的要求更高,整個課程改革的推進過程,對教師各方面的要求都會很高,教師需要不斷學習不斷更新才會有創新和發展。教師為學生的學習和個人發展提供了最基本的數學基礎、數學準備和發展方向,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使人人獲得良好的數學素養,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因此如何幫助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感悟數學思想,積累數學活動經驗,是需要我們數學教師潛心思考與研究的。我們要想方設法幫助學生積極參與數學學習,重視數學思想的滲透和數學活動經驗積累。

通過學習,我更深層地體會到新課標的指導思想,深切體會到作為教師,我們應該以學生髮展為本,指導學生合理選擇課程、制定學習計劃;幫助學生打好基礎,提高對數學的整體認識,發展學生的能力和應用意識,注重數學知識與實際的聯繫,注重數學的文化價值,促進學生的科學觀的形成。

總之,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時時反思我的課堂,不斷提升,充實自己,將課標中的理念運用到自己的課堂之上,使自己的教學更有實效。

《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11

在實施國中數學新課程實驗的實踐中,經過不斷的學習與探索,對於國中數學教學有以下體會:

一、學案設計中知識點的設計要少而精。

做到重點問題重點講解,且要舉一反三,追本求源,瞄準知識的生長點。把基礎知識放在首位,處理好大餐與味精的關係。上課過程中要注意讓學生進行解題方法及解題過程的總結及整理,並注意知識點的提煉與總結。沒有學生的主動參與,就沒有成功的課堂教學。新課程倡導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都是以學生的積極參與為前提,沒有學生的積極參與,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實踐證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參與的深度與廣度,直接影響着課堂教學的效果。

二、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當好組織者。

教師要充分信任學生,相信學生完全有學習的能力,把機會交給學生,俯下身子看學生的學習,平等參與學生的研究。把課堂放手給學生,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與空間個體嘗試併合作探究,讓學生表現自己,可樹立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的精深與魅力,培養學生對數學鑽研的精神,提高合作能力,同時激發他們學習的樂趣與積極性,豐富學生的思維想象能力。使學習能力及合作能力均得到提高。

三、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做一個成功的引路人。

一堂新課開始,教師可通過新課導入的設計、學習氛圍的創設,教材所藴含的興趣教學因素、課堂內外的各種資源來喚起學生對新知識的興趣,讓學生產生學習的意願和動力。授課結果有時會與備課時預想的結果相差很大,這就説明我們在平時備課時備教材、備教法、備學生的必要性。對教材要深鑽細研,對學生要全面瞭解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及現在的學習狀態,要明白教學過程中面向的是全體學生,既要照顧到差生,又要想到優生。可見備課是個極其複雜的過程,是上好課的前提與關鍵。

四、結合當前課改的實際情況。

結合實際重新編寫應用題只是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的一部分,而絕非全部;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主要是指在教與學觀念轉變的前提下,突出主動學習,主動探究。教師有責任拓寬學生主動學習的時空,指導學生擷取現實生活中有助於數學學習的花朵,啟迪學生的應用意識,而學生則能自己主動探索,自己提問題,自己想,自己做,從而靈活運用所學知識,以及數學的思想方法去解決問題。

五、建立合理的科學的評價體系。

國中數學課程應建立合理的科學的評價體系,包括評價理念,評價內容,評價形式評價體制等方面。既要關注學生的數學學習的結果,也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也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情感態度的變化,在數學教育中,評價應建立多元化的目標,關注學生個性與潛能的發展。

六、國中教師在新課程中的角色。

課程價值的`思考者、學科專業的播種者、學生髮展的促進者、合作探究的協作者、資源保障的服務者、終身發展的示範者。我們可通過在汲取學生時代的經驗的同時,通過在職培訓、自身的教學經驗與反思、和同事的日常交流、參與有組織的專業活動來促進我們自身的專業成長。

在學校的教育改革中,作為一名新課改的實施者,我們應積極投身於新課改的發展之中,成為新課標實施的引領者,切實以新觀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學,適應現代教學改革需要,切實發揮新課標在新時期教學改革中的科學性、引領性,使學生在新課改中獲得能力的提高。設計一堂課時,新課的引入,題目的選取及安排是上好一節課的前提條件。總之,通過本專題的學習使我感受到:新課程下的課堂教學,應是通過師生互動、學生之間的互動,共同發展的課堂。它既注重了知識的生成過程,又注重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和能力的培養。面對新課改,我們不再是知識的權威,課堂上要求必須放下“架子”,讓學生喜歡你,充分發揚教學民主,尊重學生的人格,努力形成新型的、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因此,我們在教學中對教材的處理、教學過程的設計以及評價的方式都要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以提高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宗旨,這才是課改的最終目標。

《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12

隨着新課程改革在全國各地千萬所中國小有計劃地推進,課改的幸福曾給我們帶來不少新鮮與激動。我作為一名數學教師,很榮幸參加了幾次新教材的培訓,在06年的新學期,我又教上了新課改的數學教材,雖然時間很短,但是,對於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教學也有了自己的一些體會。

(一)新舊教材的對比:從教材與以往教材對比來説,有以下幾點:

(1)新舊課本內容上,新教材較以往更廣泛,它涉及到了概率,視圖與投影,專門增設了圖形的平移與旋轉,數據的處理等內容.從內容體系上來看,編排順序與以往也有較大差別,比如在幾何證明中,把學生學會證明書寫格式及要求放在全等三角形,四邊形內容之後學習。

(2)新舊課本在知識深度上相比,新教材有一定程度下降,例如刪掉繁雜的分母有理化運算,立方差,立方和公式.三元一次方程組的解法,在進行因式分解時,直接用公式不超過兩次,在八年級上學期前對幾何證明基本上不作要求,對數學用表的要求取消,刪掉三角形外角的性質等。

(3)新課本較舊課本知識理解程度要求進一步加強.例如:課本中專門設計了100萬有多大,公園有多長、多寬(即估算面積有多大),多邊形外角和的理解等以往的學生來不及或幾乎從未思考過的深度.比如:學生體會百萬分之一有多大本教材就從各個角度進行了描述,學生就會對百萬分之一有較為深刻的認識。教材也更貼近生活。例如課本設計了圖形的密鋪,以及各種各樣圖案設計,利用對稱,中心對稱,軸對稱,平移與旋轉等進行圖案設計的作業共有六套.學生對此能有許多創意進而激發出其學習熱情。

(4)新教材更注重學生探索未知世界的方法及學生親身經歷知識的探索發現過程.例如課本在設計“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時,注重了從幾何圖形方面對公式的理解,利用面積相等的原理進行拼圖。學習勾股定理時,利用直角三角形三邊為邊的正方形面積關係來引導學生髮現勾股定理,用拼圖來引導學生證明勾股定理,最後引導學生自己動手證明勾股定理的多種方式,使認知更符合學生實際.又比如在無理數教材編排中,先通過學生認識邊長為1的正方形對角線及非整數又非分數,引起學生的認知衝突。而後通過該對角線究竟有多長,利用無限逼近的數學思想來理解有多大,並最後引入無理數的概念。

(5)新教材的練習量較以往大幅減少。閲讀材料更豐富,涵蓋數學趣題,例如柳卡趣題.博奕問題,數學史,數學方法,計算機解方程組的原理,WORD中圖形的平移與旋轉等諸多方面。

(二)教師教法的轉變:在應試教育和舊的教育觀念的影響下,教師一般採用的是滿堂灌的教學方法,講課追求講深講透,一步到位。對精講多練的理解也有所偏差,認為精講多練就是把公式、定理告訴給學生,然後相對於公式、定理的應用,編擬出很多題目要求學生做,大搞題海戰術,從而使學生理解為學數學就是做題,而做題就是如何套用公式、定理。學生學到的不是數學,而只是解題技巧。數學新教材的最大特點是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以數學源於生活又用於生活為主線,着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動手能力,培養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意識,使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新課標的指導下,我認為新的課堂教學應該注意以下問題:(1)教師應發揚教學民主,成為學生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例如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條件》教學過程中,要學生自己動手,從一個條件(即已知一角或一邊)能否確定一個三角形的形狀開始,逐漸增加條件,並由學生回答哪些肯定不可以,哪些暫時無法確定,在此應到學生適當的分類,再進行講解。在學生探索已知兩邊及其中一邊所對角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是否全等時,學生很難舉出反例,此時應及時幫助學生出示反例。使學生很好的掌握這一知識。在探索《軸對稱》中角的對稱軸時注意糾正學生對稱軸是直線等都是教師在指導學生過程中應該去做的。在《鏡子改變了什麼》中,注意讓學生自己探索實踐,教師只需適時糾正就可以了!

(2)教師應善於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鼓勵學生大膽創新與探索。例如“絕對值”一節的教學,我按四人一組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通過合作學習,學生不難得出:①一個正數的絕對值是它本身②零的絕對值是零 ③一個負數的絕對值是它的相反數。在此基礎上,我繼續提問:①絕對值等於本身的數有哪些?②任何一個數的絕對值都是正數嗎?③若a>0,則a =________; 若a=0, 則 a =________; 若a<0, 則 a =________ ④你還能得出其他結論嗎?通過學生思考探索,讓他們總結出絕對值的一些重要性質。

(3)教師應努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觀念。例如在學習“生活中的立體圖形”時,我提前兩天佈置學生收集有關生活中的立體圖形的'一些圖片、實物,用硬紙片製作柱體、錐體等模型。教學中,讓每個學生都先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圖片、實物和製作好的各種各樣的立體模型,然後再按每兩人一組把這些實物或模型進行歸類並説出它們各自的特點,最後選派一些代表作總結髮言,老師點評,對做得較好的同學進行表揚。通過這樣教學,學生在愉快中學到了知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4)教師應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的發展。新教材設計了不少如“思考”、“探索”、“試一試”、“想一想”、“議一議”等問題,教師可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進行選用。對於數學成績較好的學生,教師也可另外選擇一些較靈活的問題讓他們思考、探究,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提高數學成績。

(5)教師應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輔助教學,提高教學效益。例如對“圖案設計”的教學,我要求學生利用計算機完成以下問題:①我喜歡的數學圖形②收集一些公司或企業的標誌圖案③為我們班設計班徽。學生的積極性很高,在網上找到了相當豐富的素材,上課前我先把每個學生蒐集到的材料加以整理,教學中再進行分類展示。這樣做可拓寬學生的視野,豐富教學內容,使學生學到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提高教學效益。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扮演着單一的角色——知識的傳授者,而新課標要求“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即組織學生髮現、尋找、蒐集和利用學習資源,組織學生營造和保持教室中和學習過程中積極的心理氛圍。引導學生激活進一步探究所需的先前經驗,引導學生實現課程資源價值的超水平發揮。建立人道的、和諧的、民主的、平等的師生合作關係,讓學生在尊重、信任、理解和寬容的氛圍中受到激勵和鼓舞,得到指導和建議。

(三)學生學法的轉變:在教與學的關係中,學生的地位如何確定?傳統的提法是“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但在教學實施中不盡人意,教師主導,導得過多,導得過細,學生總是在教師鋪設好的平坦道路上接受教育,學生圍繞教師轉,學生的主體地位並沒有真正得到體現。而新課標明確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同時新課標強調,要把傳統的“以學科為中心”轉移到“以學生為中心”,“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不要過多地考慮課程知識結構體系,而是要考慮以學生髮展為最終目的。傳統的學習方式單一,以接受性學習為主,即:老師講,學生聽,靠單純的記憶、模仿和訓練,學生完全處於一種被動接受的狀態,教師注重的是如何把知識結論準確地給學生講清楚,學生只要當收音機全神貫注地聽,把教師講的記下來,考試時準確無誤地答在卷子上,就算完成了學習任務,當他們進入大學或參加工作時就難以適應新的學習,缺乏創新的激情與活力。因此新課標強調“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教師應引導學生主動地從事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

總之,本次課程改革與以前的七次課程改革不同,不只是課程內容的加減調整和教科書的替換,而是牽涉到教育觀念、教學方式的改革更新,牽涉到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評價方式的轉變等諸多方面。

《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13

通過暑假對高中數學新課程標準學習,本人對新課程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從理論上得到了充實和提升,開拓了我們的視野。作為高中數學教師,新課程的實施對我們來説更有着非同一般的意義。

一、更新觀念,轉變角色

數學屬於全體大眾,教師和學生是平等的。因此,教師要由課程知識的施與者變為教育學意義上的交往者。教師要改變使原來內涵豐厚、品位高雅的課程異化為以複製系統知識為目的的大工業生產式的流水作業的做法,不能再以課程知識的擁有者和權威自居。應將“教程”轉變為“學程”,將“知識施與”轉變為“教育交往”。教師作為全人格和全心靈的交往者,既不視學生為承納知識的容器,也不被學生視作獲取知識的對象和手段,應具有民主理念與生本理念。教師要從“一切為了學生的終身發展”出發,在課程的每個環節中都體現出以生為本、“全人”發展的課程理念。

二、不斷實踐,轉變教學行為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由於受到傳統教學思想以及考試壓力的影響,我們在貫徹新課程上面可能或多或少打些折扣,這是我們需要警惕的,只有不斷實踐,努力將新課程理念運用到實踐中,才能不斷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首先在課堂上,教師的教學應創造一個合適的學習環境,使學生能夠主動地建構他們的`知識,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實現新舊知識的有機結合。在整個教學過程和學習過程中,教師是組織者、指導者、促進者。如:創設生活情景,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當數學和學生的現實生活密切結合時,數學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才能激發學生學習和解決數學問題的興趣。同時,在現實問題的解決中表現數學概念,掌握數學方法,形成數學思想,更能促進在以後遇到相關問題時自覺地動用有關數學經驗去思想、去解決問題。還有如:多做數學實驗,讓學生在動手實踐中學習。以往的數學課堂教學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而很少讓學生動手,實踐。實踐證明,若要讓學生積極參與,勤於實踐,數學上的很多問題還是能夠得到很好解決的。特別是在應用題的教學中尤為顯得重要,學生普遍反映:聽來的容易忘,看到的記不住,只有親自動手才能學得會。

三、注重形成過程,突出激勵機制。

新課程強調過程,強調學生探索新知的經歷和獲得新知體驗。對於教師而言,課堂教學就應該充分地考慮和體現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把開展探究性學習和研究作為貫穿於課堂教學始終的一條線。同時要不斷的鼓勵學生、激勵學生,使學生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教師要從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着眼,使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發展學生的潛能,要將評價重點由終結性轉向過程性與形成性,引導學生不僅求“知”,更要求“德”,不但“學好”,更要“好學”,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教師要以自己其獨具的眼力和襟懷來悦納學習個體之間的多樣性與差異性,要以心靈擁抱心靈,以激情點燃激情,放飛生命的靈思和才情。

四、 存在的一些問題:

(一)關於初高中教材內容的銜接問題。

現行國中教材中,對於一些常用的知識和方法有許多遺留的內容,如韋達定理、分母有理化、十字相乘法以及三角形四心問題等,而這些內容是我門在高中階段必須用到的知識點。對於這些內容應如何處理?應該安排何時補充這些內容比較合適?是放在所有新課之前單獨講授還是在講授有關內容時穿插進來?這些都是在新高一教學中不可避免會碰到的問題。

(二)關於新教材該如何把握難度的問題。

新課標實施不久,對新教材的瞭解和把握還有所欠缺,課程內容要求高,難點集中,習題配置較少;信息技術要求太高,師生負擔較重。加上對應的參考資料比較缺乏,現存的資料對教材難度的把握不甚明確,如新舊教材中對於函數定義域和值域這塊內容的要求有較大的差別。因此在對教學和考試中的難度的確定的尺度不易把握。

總之,通過本次學習,使我們認識到,我們的數學教學應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以人的發展和社會進步為需求,使每個學生獲得必要的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提高空間想象、抽象概括、運算求解、推理論證、數據處理等基本能力。使學生具有一定的數學視野,逐步認識到數學的科學價值、應用價值和文化價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維習慣。學習方式的轉變是本次課程改革的顯著特徵,改變原有的單純接受方式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探究式學習方式,自然成為教學改革的核心任務。專家認為,從教育心理學角度來講,學生的學習方式有接受和發現兩種:在接受學習中,學習內容是以定論的形式直接呈現出來的,學生是知識的接受者;在發現學習中,學習內容是以問題間接呈現出來的,學生是知識的發現者,兩種學習方式都有其存在的價值,彼此是相輔相成的關係。轉變學習方式就是把學習過程中的發現、探究等認識活動凸顯出來,使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習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因此,強調發現學習、探究學習、研究學習,成為本次課改的亮點。從推進素質教育的角度來講,轉變學習方式,要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主要目的,換言之,要構建旨在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學習方式和教學方式,要注意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品質,鼓勵學生對書本的質疑和對教師的超越,讚賞富有個性化的理解和表達。要積極引導學生從事實驗活動和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樂於動手、勤於實踐的意識和習慣。

《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14

本學期,我又進一步認真學習了《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通過本次學習,我更充分認識到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應突出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使教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既要加強學生的基礎性學習,又要提高學生的發展性學習和創造性學習。我們教師必須更新原有的教學觀念,改變原有的教學模式,不斷鑽研教材,學習新理念,新方法,全面瞭解自己的學生,切實地完成好教學任務,把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層次,只有這樣才能適應現代教學的需要。本人通過對新課程的學習,對如何讓學生學好數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下面談一下自己的感受:

一、數學觀的改變。

《新課程標準(修訂稿)》,將數學觀更改為:數學是研究數量關係和空間形式的科學。數學作為對於客觀現象抽象概括而逐漸形成的科學語言與工具。數學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素養是現代社會每一個公民應該具備的基本素養。新課標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在生動、具有現實的情境中去學習數學。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我們首先要改變自己的數學觀念,以適應新時代的要求。

二、關於數學課程。

數學課程應致力於實現義務教育階段的培養目標,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1、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

良好的數學教育,就是不僅懂得了知識,還懂得了基本思想,在學習過程中得到磨練。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具有公共基礎的地位,要着眼於學生的整體素質的提高,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發展。

課程設計要滿足學生未來生活、工作和學習的需要,使學生掌握必需的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發展學生抽象思維和推理能力,培養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都要得到發展;要符合數學科學本身的特點、體現數學科學的精神實質;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心理特徵、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要在呈現作為知識與技能的數學結果的同時,重視學生已有的經驗,讓學生體驗從實際背景中抽象出數學問題、構建數學模型、得到結果、解決問題的過程。要處理好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與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之間的關係;要處理好強調學生主體作用與突出教師組織和引導作用之間的關係;要處理好“四基”: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之間的關係。並把“四基”與數學素養的培養進行整合,掌握數學基礎知識,訓練數學基本技能,領悟數學基本思想,積累數學基本活動經驗。

2、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現代學生觀認為,在每一個學生身上都藴藏着巨大的教育潛能,我們的教育必須充分尊重學生的內在素質,即自然天性,小心加以呵護、開發。要面對每一個有差異的個體,適應每一個學生不同發展的需要,要為每一個學生提供不同的發展機會與可能。數學課程必須立足於關注學生的一般發展,它應當是“為了每一個孩子”健康成長的課程,而不能成為專門用來淘汰的“篩子”。要改變陳舊的學習方式,學生學習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地和富有個性的過程,除接受學習外,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也是數學學習的重要方式,學生應當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經歷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計算、證明等活動過程。教師要牢記兩條,一是除了知識傳授之外,還必須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發學生的思考;二是既能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也能讓學生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

課標解讀工作自上而下如火如荼的進行着,我們在旬陽中學階梯教室參加了20xx版《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的解讀會,感觸頗多;特別是師訓中心老師對於數學素養的解讀,及其風趣的舉例,更讓我印象深刻。在這個活動中,我的體會頗多。

1、《國小數學新課程標準》以全新的觀點將國小數學內容歸納為“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實踐與綜合應用”四個學習領域,特別突出地強調了6個學習內容的核心概念:數感、符號感、空間觀念、統計觀念、應用意識和推理能力。

2、通過新課標解讀,教學不再是簡單的知識灌輸過程,應當是學生和教師互相作用的過程。學生將不再是知識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識的習得者。面對知識更新週期日益縮短的時代,我意識到:必須徹底改變過去那種把老師知識的儲藏和傳授給學生的知識比為“一桶水”與“一杯水”的陳舊觀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腦知識儲量成為一條生生不息的河流,篩濾舊有,活化新知,積澱學養。有句話説的好:“一個教師,不在於他讀了多少書和教了多少年書,而在於他用心讀了多少書和教了多少書。”用心教、創新教與重複教的效果有天壤之別。

《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15

史寧中教授新課標培訓收穫:培養學生數學的核心素養是數學教育的終極目標。這需要學生通過數學的學習,達到“三會”: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

其中,數學的眼光是指數學抽象,基本特徵是數學的一般性。數學的思維主要是邏輯推理,這就使得數學擁有了嚴謹性的.特點。數學語言是指數學模型,這就體現了數學應用的廣泛性。

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做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

《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16

8月24、25日兩天時間,在第二中學多媒體教室,我認真學習了《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通過本次學習,使我進一步認識到數學課程改革從理念、內容到實施,都有較大變化。

新課標已走進中學數學教學,作為中學數學教師,如何正確理解新課標理念,樹立正確中學數學教學觀,開展中學數學教學的同時,如何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已成為目前首要思考與解決的問題。針對現實數學教學的實際狀況與新課標理念的衝突,明確作為數學教師應該建立起的新的教學理念,展開具體教學實踐策略的分析,特別強調了對數學課堂教學應樹立正確的評價理念與採取的態度方法。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

首先要求教師與學生建立平等的師生關係,以新角色實踐教學。所謂“親其師言其道”,這要求教師破除師道尊嚴的舊俗,與學生建立人格上的平等關係,走下高高講台,走進學生身邊,與學生進行平等對話與交流;要求教師與學生一起討論和探索,鼓勵他們主動自由地思考、發問、選擇,甚至行動,努力當學生的.顧問,當他們交換意見時的積極參與者;要求教師與學生建立情感上的朋友關係,使學生感到教師是他們的親密朋友。

其次,要求教師與學生建立互動型的師生關係。在課堂教學中建立教學中的師生互動實際上是師生雙方以自己的固定經驗(自我概念)來了解對方的一種相互交流與溝通的方式。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的目標重心在於改變學生、促進學習、形成態度、培養性格和促進技能發展,完成社會化的任務。學生的目標在於通過規定的學習與發展過程儘可能地改變自己,接受社會化。只有縮小這種目標上的差異,才有利於教學目標的達成與實現。這首先要求教師轉變三種角色。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成為學生學習的參與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由傳統的教學支配者、控制者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促進者和指導者;由傳統的靜態知識佔有者成為動態的研究者。新課改改變了以往的教師滔滔不絕地講,居高臨下地問,學生規規矩矩地聽,小心翼翼地學。當學生平等、互尊的情感得到滿足時,才會輕鬆、愉快地投入學習,才會主動探究。因此,現代課堂教學應確立師生平等的教學觀念,構建平等對話的教學平台,使教學在師生平等的過程中進行,將師生關係理解為愉快的合作,而不是意志間的衝突,對權威、尊嚴的威脅,讓學生在率真、坦誠、互尊的環境裏一起學習。使學生處於一種心理放鬆、精力集中狀態,思維活躍,敢想敢問,敢説敢做的氛圍中學習。因為教師不是萬能之人,作為教師應該放下架子向學生學習;使學生明白,不管是誰都要學習,不管是誰,只要會就能成為別人的老師。一旦課堂上師生角色得以轉換和新型師生關係得以建立,我們就能清楚地感受到課堂教學正在師生互動中進行和完成。師生間要建立良好的平等互動型關係,就要求教師在備課時從學生知識狀況和生活實際出發,更多地考慮如何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學習來學會有關知識和技能;在課堂上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經驗與認知水平,讓學生大膽提問、主動探究,發動學生積極地投入對問題的探討與解決之中;應靈活變換角色,用“童眼”來看問題,懷“童心”來想問題,以“童趣”來解問題,共同參與學生的學習活動,成為學生的知心朋友、學習夥伴。

以上就是我此次學習的一點心得體會,可能某些方面的認識還很膚淺,但我相信,用我對一顆對教育的執着追求的奉獻之心,在以後的工作中會不斷的提升自己,完善自己,時刻看到自己、認識自己、豐富自己。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