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教育心理學心得體會(通用25篇)

來源:文書谷 7K

心中有不少心得體會時,可用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樣有利於我們不斷提升自我。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恰當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讀教育心理學心得體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教育心理學心得體會(通用25篇)

讀教育心理學心得體會 篇1

首先一點,我從感性上認識到教育心理學是一門很博大精深的學問,而不是我以前所想象中的那樣簡單。比如説處理學生個性和共性之間的關係,怎樣從個性中提煉出共性,又怎樣在對共性的總結中充分尊重學生個性。還有怎樣實現學生學習的最優化,怎樣教學才能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又不讓其對某些枯燥的只是感到厭煩;還有怎樣根據不同年齡階段孩子的不同心理特點對其施以針對性的教育教學方法,如此等等。在書中介紹到了很多不同時代的著名學者的觀點,各有利弊,都很值得思考。讀了這些,我才逐漸認識到教育心理學是一個備受重視,被廣泛研究的學科。

不光是理論,書中很多地方也提到了怎樣將理論運用到實踐中去,這對於教學的實踐活動有很直接和現實的意義。書中舉到了很多這樣的例子,讓我發現原來生活中很多看似司空見慣的事其實就是教育心理學研究的成果。比如應該怎樣讓國小生克服坐不住的問題,還有怎樣不動聲色的糾正學生的語法錯誤又不至於引起學生反感。其實對於這些問題我也是早就有所想法,讀了教育心理學後,這些原先模糊不清的想法才漸漸明白起來,真的感慨頗多。

第三,教育心理學給我提供的不只是一個研究結果,它所提到的更多的是一種研究方法,指導你怎樣利用這些看起來書面化的大理論,把他們真正變為指導你教學的利劍。其實每個學生都是特別的,都有值得你特別去關注的地方,而每個學生又都是相似的,都有共性讓你總結規律,更好的認識教學。教育心理學為我所提供的這些科學的研究法我認為不管今後是否從事教育事業都是讓人從中受益良多的。原來一直不明白所謂量表是什麼東西,現在才開始懂得原來心理學是這樣一門精密的科學,要求很強的邏輯思維和分析能力才能懂得如何從數據中瞭解人內心的世界。

第四,對自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心理學以教與學互動作用為主線,以學習心理為核心,對學習動機、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學習策略與教學策略、學習遷移、智力與創造力、品德心理、羣體心理、個性差異與因材施教、心理衞生與教師心理等方面作了較為系統、深入淺出的分析。 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必須具備判斷學生是否熱愛學習以及引導學生學習的能力。 教師是文化的傳遞者,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這是從知識傳遞的角度來反映教師的重要性。教師是榜樣,學高為師,身正為範,學生受教育的過程是人格完善的過程,教師的人格力量是無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師要真正成為學生的引路人。教師要有較強的組織領導、管理協調能力,才能使教學更有效率,更能促進學生的發展。教師要富有愛心,作為一名教師,對學生的愛應是無私的、平等的,就像父母對待孩子。教師還要善於發現每一個學生的閃光點和發展需要。

最後,教師是學生的心理輔導者。因此,教師必須要懂教育心理學、心理學,應瞭解不同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選擇科學合理的、適合本班學生的學習策略,並在上課過程中多加思考,適時改進教學方法和策略,以藝術的眼光去對待教學,爭取精益求精。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一定要認真地貫穿新的教學理念,以學生髮展為本,以新的教學姿態迎接新的挑戰,使學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發展。

讀教育心理學心得體會 篇2

學習管理心理學這門課程已經有一段時間了,雖然只有短短的幾節課,但是我從中學到了很多知識。對於我而言,選擇管理心理學這門課的主要原因在於我認為無論是在日常學習,生活中,還是在未來要加入社會,開始工作後,管理心理學都是應用最廣泛,對我最有幫助的一門科目。“在21世紀,當社會變革、國際交流、信息技術、個性發展等諸多挑戰與機遇降臨到社會分工的每一位參與者面前時,無論我們是否身處領導者的職位,都應該或多或少地具備某些領導力”,這是毋庸置疑的。管理心理學可以應用在我對自己日常生活、學習,合理安排時間等這些方面,更能幫助我更好的與身邊的老師、同學和朋友相處。同時,當我們身處某一個團體時,管理心理學能幫助我們更好地對團隊成員進行管理,更有效地挖掘每一個成員的價值,使團隊工作更順利地進行。

一、如何做好團體工作

激勵是管理心理學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功能,是管理心理學的核心問題之一。想辦法激發動機,強化動機,運用動機的機能,影響職工行為。把組織目標變成每個職工自己的需要,把企業的利益與滿足職工個人的需要巧妙地結合起來,使職工積極地、自覺地努力工作。這就是激勵在團體工作中的功能。

激勵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在大一時我加入了某院科協祕書部,我在這一年裏的經歷充分證明了這一點。科協在安排幹事工作時沒有能夠統籌安排好各個人的具體工作,一有事情就是誰有空誰去做。結果每次做事的都是那幾個人,有些人總是沒空,但所有人得到的待遇都是一樣的。而且在下一任部長的人員選擇上,它過早地透露出了傾向,導致其他成員消極怠工,甚至辭職。在下學期就已經有三分之二的人退出了,造成人員缺乏,很多工作都無法及時完成。該院科協沒有重視激勵的作用,更沒能充分利用激勵的功能,導致日常工作的不順利。然而怎樣正確運用激勵也是一個值得深入研究的問題。

首先我們看一個企業管理的案例。

日本富士Xerox公司從1988年就開始實施"關於事業風險投資與挑戰者的綱領計劃"。如果公司員工的新事業構思被公司採納,則公司和提出人就共同出資創建新公司。並保證三年工資。假如失敗了,仍可以回到公司工作。對於新創立的公司,不但給予資金的支持,還給予經營與財務等必須的人才的支持。人是經濟動物,更是知識動物。人是理性動物,更是感情動物。每個人都需要周圍人的支持、鼓勵與幫助。創新是創造性活動,探索新事業、研究開發新產品,成功與失敗、風險與收益同時存在。我們不但要重獎成功者,也要正確對待失敗和公正評價失敗者,對於歷經艱辛努力、兢兢業業的開拓者,雖然暫時失敗了,我們也應該給予獎勵。不僅僅是肯定開拓、敢冒風險與挑戰精神,更重要的是"失敗是成功之母"!

可見,給予正確的激勵措施,我們將收到豐富的效益,就如日本富士Xerox公司一樣,最終走向了成功。

然而,並非所有的激勵措施都會收到積極的作用,有的卻收到了異樣的效果。某校決定採用“滿勤給獎”制度來加強管理,出滿勤的發獎金20元,如果上課、教研組活動、政治學習一次缺席、兩次遲到者,該月就沒有獎金。這種辦法實行後第一個月效果很好,無人缺席、遲到,教學秩序趨於正常。兩個月後,工作一直認真負責的王老師,因患病請假2天,病未痊癒,就來上班了,卻被扣發了當月的獎金;李老師經常是小病大養,自由散漫,實行“滿勤給獎”後,人是來了,課也上了,但教學效果差,獎金卻照拿;趙老師在月初的第一週就遲到2次,在他看來,一個月的獎金已經沒了,於是在後幾周的工作就隨隨便便了,何必準時來上班呢?

該校管理者的激勵措施為何失敗了呢?

由於管理者未明白教師工作的特點和實際。教師工作有其自身的特點,如:教師工作有鬆散化和彈性化的特點等。以全勤獎激勵教師,不會起到真正的激勵作用。

當今社會,講究人性管理,作為一個企業管理者應給予員工更完美的心理上的激勵,這將比物質上的激勵更有效。合理利用激勵,要求我們結合實際情況,那樣我們就將會收到其帶來的豐厚效益。

二、如何搞好人際關係

在心理學中,人際關係是指人們在生活過程中形成的人與人之間的心理關係。它反映了人們之間的心理距離,人與人之間的這種心理關係是社會交往的基礎,它對於人們的日常生活工作,都是必不可少的。人際關係的主要特點就在於它具有明顯的情緒體驗的性質。人際關係的以定的情感為基礎建立起來的,並且以一定的情感為紐帶,人們在共同活動的前提下建立起來的各種關係,在性質、方式和過程完全相同的活動中,人們之間的工作關係、行政關係、經濟關係往往是固定的或相同的,而人際關係卻是不相同的,其根本原因就是在於人際關係具有情感體驗的性質。

由於各種因素的影響,每個人的性格都是不同的。對於兩個性格不同的人來説,該怎樣相處呢?

1、學會求大同,存小異。

性格不同的人,處理問題的方式往往不同,我們要學會在不同之中發現相同之處。比如,你若是一個性格平各的人,你給小李提意見,可能言辭不那麼激烈,語氣也比較委婉。如果你身旁有一位性格剛強而倔強的同事,他給小李提意見,可能單刀直入,語言尖鋭,甚至可能轉而批評你,説你給別人提意見轉彎抹角,是鈍刀子割肉。這時候,如果你只看到那個直率的同事開展批評的態度和方式跟你不一樣,覺得他太魯莽,太不講情面,你可能就會感到跟他格格不入,合不來,如果你除了看到你們兩個提意見的方式不一樣之外,還看到他也和你一樣,也是出於一片好心,真心幫助同事,這樣你可能就不會覺得他粗魯無情,而覺得他有難得的古道熱腸,同時也不會計較他對你的批評。我們要是多看別人和自己之間的共同點,就容易與不同性格的人相處。

2、要注意全方位瞭解別人。

人們在互相交往中,可能都有這樣的體驗:你如果對一個人不瞭解,你和他在感情上就必然有距離。一個人性格的形成,往往跟他生活的時代,家庭的環境,所受的教育和經歷,遭遇有關。我們在考察一個人的性格的時候,最好也要了解他性格形成的原因。這樣,你可能就會理解他,體諒他,幫助他,慢慢地,你們之間就會相互增進了解,甚至還可能成為好朋友。

3、注意多發現別人的優點,取長補短。

兩個性格不同的人在一起,由於對比明顯,雙方可能會很快發現對方的長處和短處。發現了別人的短處之後,正確的態度是給別人指出來,幫助他。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不是盡善盡美的,每個人在思想上,性格上都愛有缺點,我們對人不能求全責備。同時我們更要注意發現別人的長處和優點。這樣,大家不僅能夠和睦相處,相互還會有所補益。

4、胸懷應該寬一些,氣量應該大一些。

5、要注意講究不同的方式方法。

這不是指那些見人説人話,見鬼説鬼話的世故圓滑,也不是指那些逢場作戲的玩世不恭。我所説的待人的別,是指要看到性格不同的人有他自身的特點,我們要針對這些特點採取因人而異的恰當態度。

三、總結

管理心理學這門課程生動有趣,並且和生活聯繫緊密,記得一句話:一個人的成功,只有百分之十五是依靠專業技術,而百分之八十五卻要依靠人際交往、有效説話等軟科學本領。管理心理學則在這百分之八十五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體現在自我管理中,與他人的合作中,更體現在步入社會後與上下級的人際關係處理中。日後我將會更多的關注這門學科,更好的利用所學知識,在自己的生活中努力奮鬥。

讀教育心理學心得體會 篇3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生和死,而是你站在學生的面前卻並不一定完全瞭解你的每一個學生。人的心理就如天空漂浮的白雲一樣變化多端。因此瞭解每個學生的心理是作為教師必備的一項能力。一直認為心理學是一門學問高深且神祕的學科,它能夠洞悉人類的內心深處,熟知不為人知的關於人內心世界的祕密。但在認真學習之後發現,它是科學的,不是神奇的,也不是難以觸摸的。讀了《教育心理學》這本書,感想深刻。

教師只有學習了教育心理學,才能系統而全面地掌握學生認識過程的規律和年齡特徵,根據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採取相應的措施,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或許你認為不經意的一句話,但在學生的眼裏分量是多麼重。老師的讚揚和鼓勵,就是對他們的賞識,就是對他們的認可,就能給他們信心和勇氣,讓他們邁出成功的第一步。一兩個月,僅僅一兩個月,奇蹟就會這樣出現了,經過老師的鼓勵和表揚,那位受鼓勵和表揚的同學將帶着這個信念,去不斷的努力,總有一天他會真正成功的。

我要説的是:賞識你的學生,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是能夠取得成功的,欣賞孩子的長處,肯定他們的每一個細微進步,讓他們不斷體驗成功的喜悦,找到學習的快樂和自信,並真誠地幫助他們,那麼,奇蹟就會發生,壞學生、後進生都會變成好學生!要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我們可以嘗試着這樣做:第一,形成優秀的心理品質學習教育心理學,教師為什麼必須學習教育心理學呢?通過讀書我知道了:第一,教師只有認真學習教育心理學,才能知道作為一位教師,必須具備哪些心理品質,從而自覺地培養這些心理品質。我上國小的時候有個老師教我們數學。全班同學基本上都很討厭他,因為他罵人毫不留情,夠狠,夠絕。

其實如果他教得不好但人很和善可親的話,也許同學們也不至於那麼討厭他,也許會試着聽聽他的課,試着接受他。第二,學習教育心理學提高教育業務水平,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可能產生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教師只有學習了教育心理學,才能系統而全面地掌握學生認識過程的規律和年齡特徵,才能選擇適當的教材,採取相應的措施,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 之前提到的數學老師,雖然他講的課枯燥至極,但我仍會盡力聽。慢慢的聽下來我發現,他在上課時經常會引用一些很有哲學意味很有道理的名言名句,但由於他缺乏授課的方法和技巧,我也只能感歎他是一個有才華但沒法施展的人。如果他能夠認真的把《教育心理學》看了且看透了,我想他應該可以從中學到很多,也能成為一位有利於學生的老師吧。

教師瞭解了不同時期、不同年齡學生的心理,才能助長學生的優點,矯正學生的缺點。教育的作用就在於發掘學生的優點,克服學生的缺點。

此外,本書還提到了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方法,如觀察法、實驗法、調查法、總結法等,可以説從理論上歸納出了研究教育心理學的具體有效的方法。通過讀《教育心理學》這本書,我將會心理學裏面的知識,正確運用有效的評價和適當的表揚等正面引導的外因作動機的誘導,促使學生的認知興趣得到發展,形成穩定的、積極進取的人格特徵。讓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感,從而健全他們的人格和品德。

回首我曾經的學習歷程,遇到過無數的老師,我想老師教的不一定每一個學生都可以是出類拔萃的,但是隻有他的教學方法和策略用對了,讓學生們對這門功課感興趣了,得到學生的認同了,那麼他才可以把所學的精華教給他們。

讀教育心理學心得體會 篇4

古人云:“開卷有益”。常讀書和常思考,會使我們勇於和善於對自己的教育教學作出嚴格的反省和內省,既不憚於正視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補救途徑,更要擅於總結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經驗,從中提煉出可供借鑑的精華,為理論的突破夯實根基。

我閲讀了《教育心理學》這本書,讀完後深有感觸,這本書中提到的很多的教學機制、教學理念,與我們的教育教學息息相關。讀後使我的認識有了進一步的提高,對學生的心理以及學與教的心理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教學是教與學的統一,只有老師和學生們的積極配合,才能達到教學的完美結合。《教育心理學》這本書包括了三部分:教師與學生心理,學習心理,教學心理。它將新的學習論和教學論及其教學設計技術貫穿全書。

採取了以學校學習和教學中的心理學問題為基本線索,介紹和剖析學與教的重要方面和主要環節的心理學理論與應用。論述了學習類型與教學條件的相互關係,學生人格特徵與教學處理的相互影響,師生間和同學間的交互作用,等等。我先談談對教與學的心理學的認識,當然這些是來自對書上內容的吸收和思考。教育心理學是一門把學習心理和教學心理兩個分支學科結合起來,闡明學生的知識、技能和品德的習得過程,以及教師如何為學生有效學習創設適當條件,促進學生的知識、技能和品德學習的心理學新學科。它是研究學校教育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活動及與之相關的心理現象及其規律的科學。

它涉及學校教育過程中的一切心理現象和規律。對於我們重點研究學校教學或更細些的課堂教學和我們這麼多年的學習生活體會是一致的;另一方面,我也認識到教學是一個完整的過程,在每一個過程都應當有正確的理論去指導,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教學。教育心理學與教育學不同:教育學研究的是教育過程的一些基本規律,而相對應的,教育心理學則研究在教育教學條件下教師與學生心理活動的規律及應用。從書中,我認識到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我國教育面臨着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要提高學生的素質,首先要使教師隊伍具備良好的素質。要更新我們教師的教育觀念和提高自身教書育人的技能。

2、中、國小教育的對象是青少年學生。學生的發展既是教育目標,又是教育的基本依據。教師要想取得預期的教育效果,必須瞭解學生髮展的基本規律及其學生的個體差異。在教學中應把握學生的認知特徵,促進學生的認知發展。

3、幫助學生有效地學習是教師的天職。若要有效地幫助學生學習,就必須懂得和熟練地運用學習規律。所以我們教師要知道學生認知能力、動作技能和態度與品德學習的過程和有效學習的內部與外部條件。

4、教師必須學好教學心理學才能使習得的學習論原理轉化為教學技能。為我們的教學決策提供心理學依據和應用技術。

5、教學設計是一項複雜的技術,需要許多心理學和教育學知識作指導。教師必須知道並理解課堂教學的一般過程。課堂上的任何教學方法或技術的選用必須適合教學目標的需要。激發和維持學習動機是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教師要順利完成教學各個環節的任務,必須自始自終對課堂進行有效的管理。

6、學習的測量和評價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也是教育心理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教育的目的在於引發學生行為或傾向的改變,因此,教師就要善於運用測量來評價學生學習後的情形。目前,教師往往忙於教學,比較重視教材教法的研究,而忽視測驗的信度和效度問題,更談不上運用測量來改進教學。但是,事實上,考試影響着教與學,錯誤的考試引導錯誤的教與學,影響教學質量。我個人的收穫和體會:《教育心理學》揭示出教育過程中應當瞭解學生的特點,並且闡述了這些特點對教學過程會產生何種影響。

作為一名教師,瞭解學生、瞭解學生的學習,學會如何有效指導學生學習將是他職業生涯中最重要的事情。教與學應是不分離的,它就是一個共同體,有助於我們更好地認清教學的實質。學會全面地去洞察一切,學會將教學置於“共同體”中,學會在整體中去把握;不再教學分離,既要認識到自我的侷限,又要善於去發掘自身的潛能。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邏輯能力、表達能力、思辯能力、交際能力和創新精神則永遠是教學最本質的核心。

明白了學習的本質是人類個體的自我意識和自我超越,我很認同“終身學習”和“學習社會化”的觀念和模式。在學校,學習的不是死的知識,而是學習的能力,學習要伴隨着人的一生,要學會學習。沒有智慧,知識本身是沒有用的。學習不僅是課堂中的事,要創造學習化的社會,我們個人也應該學會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生活。讓學生更新了本身原有的學習觀念,以前只是注重知識,技能的學習,而忽視了情感,態度,方法,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的學習,而這些方面是很重要的;注重學習活動的創新性,以前習慣於接受老師或書本的現成知識,懶得思考。

因為只要掌握了老師講的東西就能取得比較好的成績,也在一定程度上滋長了自己的懶惰情緒,而現在要轉變成發現式,創造性學習,探索未知的領域。學習不僅要有明確的學習目標,而且需要建立靈敏,完善的反饋調節機制,通過對學習評價理論的學習,更新了評價觀,評價決不僅僅是考試,老師的評語。同時也要重視自我評價,而它才是學習過程的出發點與歸宿,只有更多地進行自我評價,才能形成自我意識,獲得自我超越。學習的過程,首先要端正態度,在學習上勤奮,踏實,一絲不苟,在此基礎上,要尋找並掌握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也就是“巧學”,有些學生整天埋頭苦讀,雖精神可嘉,但事倍功半,收效甚微。這類學生要從書本,題海的泥潭中走出來,尋求科學的學習方法,做到“會學”,而不是“死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技能學習的最根本要求是實踐,要反覆練習,從而熟練掌握。在此過程中,特別要注重開始時動作的正確性,如果開始就是錯的,一旦形成習慣,就難以糾正。學習錯誤的,還不如不學。教學是師生雙向互動的活動。整本書比較實用,很好地解釋心理學與教育的關係,將心理學知識轉化為教師教學能力。學與教心理學的出現是現代學習心理學和教學心理學發展的產物。它首先闡明學生的學習規律,提出系統的課堂學習理論。然後在學習論的基礎上闡明教學的一般過程,包括教學目標的制定、學習任務的分析、教學方法的選擇與應用、課堂管理、學生動機的激發、課堂紀律的維持以及教學結果的測量和評價。教育心理學的出現把學習論、教學論和教學法統一在一個學科體系之中。有利於我們反思自己的教學,搞清自己教學的風格與特點。

以數學學科來説,我們經常埋怨學生:“教過那麼多遍的題目,你怎麼又不會做了?”該書作者對我們這個疑惑作了三個層次的回答。第一層原因:“對某項知識的記憶弱。作者指出了記憶弱的三種表現:一種是“忘了”,“在學習了某一單元的數學知識之後,教師與他的學生在一定的時間限度內,同時看一道需要綜合應用該單元知識才能解答的數學題,然後再回憶。可以發現,他們回憶的能力相差很大”,即一些學生回憶不起來;一種是“似曾相識”,“學生不能獨立完成作業,面對某個問題時,他就是想不起應該用哪個定理或公式。但是如果給他看解答,他又恍然大悟:‘原來是這樣,我應該會的呀!’”即知識還在腦海裏但就是找不到;一種是“欲言難吐”,“在完成某項作業時,學生確實是知道需要用到的知識,而且對它並不陌生,但一時就是講不出來。過後,只要有某種提示,有時甚至是自發的,突然就想到了該用的知識。”三種“記憶弱”都導致“信息提取失敗”,“記不起、用不上”。怎樣讓記憶由弱變強呢?作者説:首先,“出於良好組織結構中的、具有緊密聯繫的知識的提取,比那些只有鬆散結構的、隨機聯繫的知識的提取要容易得多。”也就是説,“要對所學材料的意義進行充分的加工,通俗地説,就是要深刻理解知識的意義。這種深加工是學生對相應知識的意義以及它與相關知識之間聯繫性的一種深入、細緻的思索,是對知識之間相互聯繫性的多方向、多途徑的推敲。”所以“抓知識結構”比“抓知識點”效果會更好。其次,“要使抽象知識具體化……,即通過深加工,使得抽象的東西獲得具體內容的支持,使概括的原理建立在豐富的背景之上。

使那些‘不可捉摸的東西在學生的心目中變成‘看得見摸得着’而有意義的東西”。為何囉嗦的講授和枯燥的題海效果不好?為何課改要提倡營造生動具體的問題情境、讓學生探究實際問題,原因就在這裏。再次,“要從整體上把握信息,既要記憶知識的結果,也要記憶知識的過程。這有兩方面的意義,一方面過程是情境性的,會產生前一條所説的好處;另一方面過程就是知識的推導過程即新舊知識的聯繫,即使某個公式忘了,學生也可以依據這一加過工的結構,把已經忘記了的公式推導出來。這就是課改強調“過程與方法”的道理之一。第二層原因:不教不學數學思想方法則是記憶弱的深層原因。“學生不能應用學過的數學知識的原因,還是沒有掌握數學思想方法,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不充分,沒有達到對數學知識本質的理解。數學思想方法在數學結論形成的過程中起着關鍵作用,它指引着數學學習活動的進程,是非常重要的‘信息提取線索’,而數學知識形成的過程就是‘信息通道’”。

這是因為數學思想方法是“程序性知識”,它告訴我們“做什麼、從何做起、怎麼做”,所以具有“線索”和“通道”的重要特性。而該書作者高度強調“線索”與“通道”對記憶的作用;人的長時記憶空間是無限的,每個學生實際上都“記憶”了非常多的知識,只是它們常常象藏在深山裏的寶藏,沒有“線索”和“通道”是找不出它們的。如果在教學中,“‘過程’與‘結果’並重,並把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放在首位,很好地掌握了數學思想方法,充分經歷了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數學結論的理解和掌握可以‘水到渠成’”,“使學生在應用數學知識時找到有效的信息提取線索,形成最佳的信息提取通道,成功地提取需要的數學知識。這讓我們從記憶的角度又一次認識到數學思想方法教學的重要性。第三層原因:學習目標不明、學習動機不良是最深層原因代表了學生對學習目標的一種期待心理,它是引起學生學習動機、維持學習興趣的動力。事實上,學生想要達到的學習目標會對學生的整個信息加工活動產生非常重要的影響。

可以説,學生在整個信息加工過程所從事的一切內部加工活動,都是對他心目中的那個目標做出的反應。”我為什麼要學數學?我為什麼要學這堂課的數學內容?我的數學學得怎麼樣?怎樣才能改善我的數學學習?我的數學學習方法有哪些優勢和不足?我離自己學好數學的目標還有哪些差距?怎樣才能更快更好地達到我的數學學習目標?在“以學生為本”的今天,我們要思考這些問題,才能更好的引導學生達到我們預期的目的。

讀教育心理學心得體會 篇5

作為一名幼教工作者,怎樣去教幼兒、怎樣主動和幼兒溝通是很重要的。

幼兒心理學是研究3——6、7歲幼兒心理髮展特點和規律的科學。有幸在遠程研修中學習到了幼兒心理學知識,讓我受益匪淺。

我認識到,對幼兒進行教育,如果不懂得幼兒的心理髮展的特點和規律,必定不會成功,甚至適得其反。

讓我體會最深的就是幼兒學習的心理特點。幼兒學習的心理特點主要表現在幼兒學習的主動性;由興趣驅使的學習積極性;語言指導下的直觀形象性;學習的無意性和個別差異性。在我及我周圍的同行中,很少人懂得以上這些,所以在進行教學活動過程中,常常不知不覺地把孩子的學習主動性扼殺了。

有時,當孩子向老師提出各種問題時,老師根本沒有考慮到孩子好奇、好問、好探究、好模仿的學習心理,常常給孩子的就是隨口亂答,甚至還表現出不耐煩。我在以後的工作中,要從幼兒的興趣和適合幼兒的活動入手,給幼兒創設利於他們學習的環境來進行教學活動。另外,對幼兒提出的任何問題,首先都要給予肯定,然後認真回答,回答不出來的,可以請其他幼兒回答,如果都不知道,老師就直接告訴幼兒,老師將下班後在書中或網上找答案後再告訴你。同時,也請幼兒自己回家後和爸爸媽媽一起找答案。像周香老師講的案例裏的老師一樣,既保護了孩子的求知慾,又激發了孩子學習的主動性,還增強了孩子的自信心。

學習了幼兒心理學後,對“幼兒教育國小化”這一普遍現象,我也是體會深刻,感到茫然與無奈。根據幼兒的心理髮展特點及規律,幼兒的認知力、理解力還未達到國小生的水平,機械的模仿、死記硬背,體會不到學習的快樂,在幼兒園學的國小知識最多能讓幼兒一、二年級時一時領先,以後就不可能了,這樣反而還會挫傷孩子的自尊心。幼兒應該在活動與遊戲中獲得知識、開發智力、培養其各方面的能力。

可是,目前的學前教育狀況又如何呢?我們有目共睹,深有體會。

我期待着讓每個幼兒全面和諧發展的科學的教育觀早日駐入每個幼兒教育工作者的心中。

讀教育心理學心得體會 篇6

目前,我們的幼兒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我覺得就面臨了缺少同伴間的交往,當然,幼兒在幼兒園時,都會有很多的同伴,在家裏就缺少了玩伴,對此,我看了《學前心理學》中的同伴交往,讓我明白了:同伴交往的意義和方式。

孩子在家都是與大人接觸的多,這其實是一種不平等的關係,兒童所有事情,都被大人安排的井井有條的,所以孩子思考的事也就好少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生存能力被弱化,生活能力沒有形成。還有可能身心早熟的隱患,可能會形成“小大人”的性格。由此看來,同伴交往對孩子非常重要。

在和同伴交往過程中,同齡夥伴具有同步性,能夠促進身心全方位發展。這主要是由於同齡夥伴生理、心理和認知經驗的相似性決定的。有人説,只有兒童最瞭解兒童。確實是這樣的。有一次,我看到兩個媽媽分別抱着自己不滿歲的寶寶在一起聊天,此時發現兩個孩子也在用無聲的語言進行交流:一個寶寶笑了,另一個寶寶也笑了;一個寶寶發出聲音,另一個寶寶也發出聲音……這就説明同伴交往認知的同步性,使他們的溝通非常容易,包括我們幼兒園的孩子也是這樣的,而大人就不明白他們的所思所想,所以,兒童也同伴交往更能促進其身心全方位發展。

同齡夥伴認知的同步性,就決定了同伴交往影響的有效性。孩子的心理、生理的現有水平與同伴更為接近,在同一事物認知過程、情感體驗以及目的性、自控能力等方面極易產生共鳴。尤其是在社會化行為規範的形成上,具有同步進程。當孩子遇到矛盾時,我們成年人總習慣這樣教育孩子:“你是大哥哥(大姐姐),應該讓着小弟弟(小妹妹)”。這事兩種不同的暗示,可能對兩個孩子形成不同的影響和結果。一方會覺得我是大哥哥(大姐姐),我只好吃虧了,時間久了會形成性格傾向;而另一方會覺得我是小弟弟(小妹妹),他應該讓着我,久而久之,也會出現性格傾向。我覺得這種教育方式不利於兒童形成解決矛盾的能力,不具有交往影響的有效性。

讀了這個同伴交往,我才明白,原來我們身邊的教育方式存在了很多的誤區,我會繼續瞭解如何正確教育孩子,提升我的教育能力吧!

讀教育心理學心得體會 篇7

在《管理心理學》中,我學習了“人的從眾行為”,我想既然人有從眾行為,那麼由人組成的企業同樣也具有從眾行為。在某種意義上來説,這種非理性的企業從眾性行為正破壞着我們並不富足的改革積累。為什麼在中國的企業界、企業之中會有這種從眾性現象?一個人的行為是受很多方面制約的,但主要歸納來看一是受外部環境的制約,二是受自身思維的影響。就正如一個人的跑步行為,只有當他有了跑步這個想法(內部因素),而且至少有一個能跑步的地方(外部因素),他的才能實施跑步這個行為。如果他自己沒有要跑步這個想法,就算有再好的跑道在面前,他也是不可能跑的。如果他在水中,就算他再想跑,他也是不能夠跑,而只能夠遊。同理,一個企業的從眾性行為也是多方面影響的結果,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一、利潤空間比較大

如果有某種產品在市場上毫無利潤可言,我想是不會有企業願意生產的。正是有利可圖,有暴利可圖,才使眾多的企業盲目地爭相進入。先進入的企業由於獲得了暴利而極速膨脹,這種"模範"的影響導致更多的企業急於進入,形成另一輪的多米諾骨牌效應。可以説,高額的利潤是產生從眾性行為的最根本的原因。

二、進入壁壘比較低

進入壁壘包含兩方面:一是技術方面的壁壘,二是資金方面的壁壘。也就是説某個行業有從眾性行為的發生那麼該行業進入所需要的資金肯定不多,其產品的技術含量也一定不高。

三、市場機制不健全

市場運行機制的不健全必然要導致競爭的無序,而這種無序又會成為企業從眾性行為的催化劑。大家都想乘亂撈一把,在裏面的想多撈些,還沒進去而看着眼紅的拼命往裏擠。市場不能進行有效的調控,就像一羣人(企業),得了一種病(從眾性行為),醫生(市場機制)卻不知道該怎麼醫治(約束,調控),傳染的人越來越多。最後,身體特好的熬過來了,熬不過的佔大多數。

目前,我們的市場還沒有一個完善的、強有力的市場準入制度,也就是説很多企業沒有該種產品的生產資格卻上馬生產,市場對這種無證上崗"的企業不能進行有效的制約,這樣就會造成很多企業沒有完備的生產手續也能生產,為從眾性行為的發生開了方便之門。

四、領導素質比較低

一個企業的行為是由這個企業的領導者作出的,領導者所作出的決定能反映其素質的高低。通過對眾多的失敗的案例分析,我們發現了以下幾點共同之處。首先,企業領導者普遍缺乏道德感和人文關懷意識。這種意識是以"勝者為王,敗者為寇"作為參考標準。企業家往往無意於追究企業成長,發展過程中的道德性,這在很大程度上也助長了企業家們的功利意識。追求功利,就是要求高額的利潤,從而又歸結到從眾性行為產生的最根本的原因上來了。其次,企業領導者普遍缺乏對規律和秩序的尊重。我們的許多企業領導者缺乏對遊戲規則的遵守,許多人以“不按牌理出牌的人"為標榜。本來,不按牌理出牌,出奇招制勝是很好的經營手法,但是由於領導者自身素質偏低,不按牌理出牌變為了不看自己的牌出牌,不按規律,規則出牌。在企業發展的決策上是天馬行空,百無禁忌。根本不在意自身的條件夠不夠。再次,領導者普遍缺乏系統的職業精神。這主要是我們現在的企業家基本上都是改革以來的第一代企業家,他們沒有受過什麼專業化的教育,沒有受過現代化管理的訓練。基本上都是敢闖,敢拼再加運氣而獲得成功的。這種先天的不足常常導致很多企業家在獲得一點成功之後不思進取,剛腹自用。當該行業前景較好時,企業家們的這些缺陷就會被掩蓋,但當該行業一出現行業危機,或者是較高的獲利時期過去後,這種先天不足就要演變為災難。

五、企業缺乏新機制

如果沒有自己的觀點、沒有好的發展辦法,當然也就只有跟着別人走。看着哪利潤高,就想一頭扎進去。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家著名企業是一直跟着別人發展起來的。創新是企業發展的根本,一個企業如果要想長久地保持穩定的發展,沒有對自己的產品不斷的創新,沒有對自己體制的不斷的創新是不可能的。但是,我們看到的卻是我們的.很多企業並沒有一個系統化的創新機制,比如產品的更新換代、企業的投資方向等關係到企業生死的重大決策基本上都是由老總一個人説了算,沒有一個專門的機制,沒有專業的人員來進行科學的、合理、理性的分析、預測和可行性研究。沒有研究必然就沒有發言權,又正如上一點所説的,企業最高領導人員素質的低下,導致他們的決策幾乎全部依據於報紙零星的新聞、無聊的電視劇的對話以及日常生活之中的一些比喻和經驗。

讀教育心理學心得體會 篇8

醫學倫理學是研究優良的醫學道德規範的制定和實現的科學,是醫學與倫理學相交叉的學科,是認識、解決醫療衞生實踐和醫學科學發展中人們之間、醫學與社會之間倫理道德關係的科學。隨着該學科的迅速發展,其逐漸成為現代醫學科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在現代醫學中,醫學倫理學已經成為醫學專業的基礎課程。

什麼,最根本的就是我們一定要有良好的醫德。社會主義醫德是傳統醫德的繼承和發展。自古以來,歷代醫家都十分重視醫德,將它視為行醫治病的一個必然條件,學習和研究傳統醫德思想,對於建設社會主義醫德規範、指導醫療實踐,有着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通過學習,讓我知道了當今社會隨着市場經濟的發展,醫患關係的矛盾顯得尤為突出,存在着許多問題,針對市場經濟條件下醫患關係呈現的發展趨勢和影響醫患關係的因素,我們要增加資源投資,緩解醫療供需矛盾,深化醫院改革,加強科學管理,加強醫德醫風建設,促進醫患關係的改善,要規範醫德雙方的行為。

我認識到要想成為一個好醫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這就要求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學習和完善自已,為以為作為一個好醫生打下良好的基礎,才能跟上社會的發展,滿足社會的需求。

讀教育心理學心得體會 篇9

很榮幸能參加市心理健康教育協會舉辦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訓,在今天的培訓中,聆聽了《心理健康教育》雜誌的主編陳虹的精彩演講。近四個小時的學習,讓我進一步理解了“積極心理”對學生的發展和學習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影響。但是在課間、課後還聽到一些老師的不同觀點,因此本人也想就這一天的學習提出自己的一點看法。

陳虹主編的講座讓我們對《積極心理學》有了初步的認識,所謂積極心理學是對人類積極的正面的經歷以及人的性格特徵長處和福祉的科學研究。它也是對能給人、小組、和機構帶來昌盛或使他們能夠發揮最佳功能的環境、氛圍和過程的學習。而把積極心理學應用到教育中,就是積極教育,所謂積極教育,其主體為了塑造積極的心理品質,通過積極的心理體驗,以充分發掘積極心理要素的心理活動。

那麼在我們的教育中,我們曾經經歷了怎麼樣的過程呢?

有些家長,在面對孩子犯的一點錯誤,就會橫眉冷對,而且甚至會大打出手,棍棒出孝子,打罵才成人的思想曾經在許多家長的身上體現。

對教師來説,嚴師出高徒,師道尊嚴也曾讓許多老師把自己高高的擺學生之上。

隨之以後出現的,師生平等,教學相長理論讓我們的教師把學生當朋友看待讓我們的老師與學生站在了同一高度。

今天,新的教學理論讓我們把學生托起,讓學生佔主體位置,教師作為主導,突出了學生的自我能力展示和自主學習的能效。

那麼這些經歷讓我們怎麼樣面對今天的教學呢?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認為心理學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和智力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1、作為學生,智力固然有着先天的優勢,但這並不代表後天的成功,作為家長的培養,作為教師的指導這些後天的因素應該起到了決定作用。而積極教育則是把孩子的優點突出出來,讓孩子更知道自己在哪方面有發展的優勢。

2、作為家長、教師如何發現孩子的長處,如何搜尋孩子的閃光點,如何適時的表揚,讓快樂的心態伴隨孩子的成長,讓他們在成功中享受歡樂,在歡樂中爭取成功是我們必須要研究的課題。

3、中國文化,博大精神,而語言是表達情感的首要表達方式。同樣一句話,在不同的表情下,不同的語氣下説出來,所表達的意思會大相徑庭。因此,作為老師也罷、作為家長也罷,用恰當的語氣、合適的表情真誠的表達你的讚賞,在對孩子的積極教育中也起到重要作用。

4、信任是交流的前提,因此在表揚孩子時要適、在批評孩子時要適度,用你的真誠換取孩子的信任自然,你的言行才能對孩子產生預期的影響。

5、適度的批評(當然要注意時間、場合),讓孩子在讚揚中夾點措折感,才能讓孩子不會盲目自大,在成功中找到不足,也才能讓他們有更高的目標。

總之,我認為積極心理學是適合當前教育形勢的一種教育心理學。

學前期是人的一生中生長髮育最旺盛、變化最快、可塑性最大的時期之一。幼兒在環境和教育的影響下,在以遊戲為主的各項活動中,心理髮展異常迅速。作為幼兒教師學習心理學是自身發展提高的需要,是搞好幼兒教育工作的需要。

通過學習《幼兒心理學》,我深知:幼兒階段是人生的奠基階段,而幼兒教師是年青一代最初的啟蒙老師,在幼兒成長過程中起着主導作用。作為幼兒教師,首先是要做幼兒的朋友,在平等的關係中,教師是幼兒的夥伴,使幼兒在心理上得到安全、放鬆,讓他們感覺生活在自由、尊重、平等、合作的氣氛中,在這氣氛中,讓幼兒充分的活動,獲得表達自己的慾望的能力和機會。

我們班每個孩子的個性都不相同,有的孩子活潑大方,他們能主動表現自己,見到客人能主動打招呼,聽到音樂就能翩翩起舞,為大家表演,這樣的是我們所倡導的。但是有些孩子,他們在幼兒園裏比較活潑,一旦離開了他們熟悉的環境,或家裏來了客人,或者幼兒園來了陌生人蔘觀等等,他們便很膽怯,不敢説話。這種膽怯性格的形成,大多因為缺乏鍛鍊的機會,缺少表現自己的勇氣的條件,如果不及時加以引導,將嚴重影響幼兒一生的發展。膽怯的幼兒往往沒有勇氣在眾人面前講話,或説話聲音很小,為改變這種膽怯的性格,我們努力為幼兒提供"説"的機會,讓幼兒在每個人面前表達自己慾望和自己的感情。

作為一名幼教工作者,怎樣去教幼兒、怎樣主動和幼兒溝通是很重要的。

第一、現在的教育觀,要求教師與幼兒的地位是平等的。

教師要尊重每一位幼兒,作為朋友坐下來與幼兒談心,瞭解他們的性格特徵。這些來容易的話,做起來卻很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權利,包括幼兒自己的權利,所以做什麼都不要強制幼兒去做,可以去引導幼兒去做。教師以親切的話語,關心他們喜歡,做什麼,需要什麼。這樣既拉近了師生關係,又使我們目標得以實施。

第二、開展豐富多彩的遊戲,讓幼兒從中得到知識。

在教育活動中,教師就儘量多設計一些與教育內容相一致的遊戲。真正做到"在遊戲中學習"。

第三、抓住幼兒的閃光點。

讓幼兒充滿自信做好每一件事,教師應多鼓勵幼兒,包括一些很小的事,對他進行讚美,他們定會有所發展,有所進步。

我們班有一個小女孩,小臉胖乎乎,可説話聲音比較小,別的小朋友幹什麼,她就跟着幹,很少主動自己做什麼。不過她很愛笑,每次她從我旁邊經過,我就會摸摸她的小臉告訴她,你真可愛。每次這樣的讚美,樹立了她的自信心。有一次,她主動到我這裏對我説:"老師,今天我吃飯很快,能讓我帶隊嗎?"我當時真是又高興又驚訝,同時也感到老師一些無意的動作和讚美,對孩子來説卻是很重要的,她會覺得老師是注意我的,老師是我的朋友,是值得信賴的。

因此,做為一名幼兒教師,既要當好老師,又要做幼兒的朋友,保證他們幸福的成長。同時要認真學習心理知識,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積極開展幼兒教科研,為幼兒教育事業做出自的貢獻。

幼兒心理學是研究3——6、7歲幼兒心理髮展特點和規律的科學。有幸在遠程研修中學習到了幼兒心理學知識,讓我受益匪淺。

我認識到,對幼兒進行教育,如果不懂得幼兒的心理髮展的特點和規律,必定不會成功,甚至適得其反。

讓我體會最深的就是幼兒學習的心理特點。幼兒學習的心理特點主要表現在幼兒學習的主動性;由興趣驅使的學習積極性;語言指導下的直觀形象性;學習的無意性和個別差異性。在我及我周圍的同行中,很少人懂得以上這些,所以在進行教學活動過程中,常常不知不覺地把孩子的學習主動性扼殺了。

有時,當孩子向老師提出各種問題時,老師根本沒有考慮到孩子好奇、好問、好探究、好模仿的學習心理,常常給孩子的就是隨口亂答,甚至還表現出不耐煩。我在以後的工作中,要從幼兒的興趣和適合幼兒的活動入手,給幼兒創設利於他們學習的環境來進行教學活動。另外,對幼兒提出的任何問題,首先都要給予肯定,然後認真回答,回答不出來的,可以請其他幼兒回答,如果都不知道,老師就直接告訴幼兒,老師將下班後在書中或網上找答案後再告訴你。同時,也請幼兒自己回家後和爸爸媽媽一起找答案。像周香老師講的案例裏的老師一樣,既保護了孩子的求知慾,又激發了孩子學習的主動性,還增強了孩子的自信心。

學習了幼兒心理學後,對“幼兒教育國小化”這一普遍現象,我也是體會深刻,感到茫然與無奈。根據幼兒的心理髮展特點及規律,幼兒的認知力、理解力還未達到國小生的水平,機械的模仿、死記硬背,體會不到學習的快樂,在幼兒園學的國小知識最多能讓幼兒一、二年級時一時領先,以後就不可能了,這樣反而還會挫傷孩子的自尊心。幼兒應該在活動與遊戲中獲得知識、開發智力、培養其各方面的能力。

可是,目前的學前教育狀況又如何呢?我們有目共睹,深有體會。

我期待着讓每個幼兒全面和諧發展的科學的教育觀早日駐入每個幼兒教育工作者的心中。

讀教育心理學心得體會 篇10

在接觸心理學這門學科的以前,它總給我一種太神祕的感覺,總以為它很深奧也很虛幻,但是通過這一個學期的學習,我被它的科學性,真實性所折服,可以説它是實實在在存在的東西,與此同時我還發現心理健康與身體健康同樣重要,同時兩者之間是相互聯繫,相互影響的。上了8周的課後,我感覺受益匪淺。心理學是一門聽上去很深奧的學科,但是通過羅老師的講解,將深奧的知識簡單化,使我們每一個上過心理學概論的同學都對自己有了一定的認識。

心理學是一門研究人的心理活動的規律的科學。心理學者只是在儘可能的按照科學的方法,間接的觀察、研究或思考人的心理過程(包括感覺、知覺、注意、記憶、思維、想象和言語等過程)是怎樣的,人與人有什麼不同,為什麼會有這樣和那樣的不同,即人的人格或個性,包括需要與動機、能力、氣質、性格和自我意識等,從而得出適用人類的、一般性的規律,繼而運用這些規律,更好的服務於人類的生產和實踐。

這門課是我初次學習,我覺得在課程安排和上課形式等方面都非常吸引人也很實用。首先,課堂內容十分豐富,涉及到大學生活各個方面,不論是學習、戀愛、人際交往甚至就業、職業生涯規劃、求職信,都有專題一一為我們解答。這些所設置的專題都是我們大學生非常感興趣或者息息相關的內容。比如大學生戀愛心理學,目的就是培養健康的戀愛心理與行為。老師就從各個方面分析了大學生戀愛的過程及心理活動,什麼是愛情、戀愛動機、擇偶過程、感情糾葛、失戀問題,都一一有所涉及。許多我們困惑不解問題,經過老師的點撥,豁然開朗。尤其是在老師讓我們寫墓誌銘的時候,我對自己的未來和自身有了新的認識和思考。關於如何瞭解自己的性格,多個專題也都曾提到了。老師會精心挑選出一兩套的心理測驗給我們做,而這些心理測驗都是十分專業準確的,老師會一一講解分析,結合性格特點,生動的加上具體的典型的任務形象,幫助我們理解。

對青年來説,正確評價自我、接受自我至關重要。怎樣才能增進自我接受感呢?只要我們做到真正瞭解自我、樹立符合自身情況的奮鬥目標、不斷擴大自我的生活經驗、誠實坦率、平心靜氣地分析自我,找出問題之所在,就能及時予以補救,化失敗的打擊為增進自我接受感的動力。大學階段,是一個人的生理和心理都迅速發展的階段,由於生活環境、學習特點、人際關係等因素的改變,許多

大學生表現出不適應,嚴重影響學習和生活,所以我們更應該通過一定的學習心理健康知識瞭解自己。這門課程對於提高大學生的心理素質,讓大學生從各方面認識自我,解剖自我,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並且積極向上的心起了一個推動作用。

雖然這個學期心理課已經結束了,它能帶給我們的也很有限,但是更多的東西得靠我們自己去悟,去體會。我們要成為心理健康的大學生,應該具備良好的情緒狀態、正確的自我觀念、恰當的自我評價、完整的個性結構、和諧的人際關係和良好的擇業心理,符合社會的要求,能充分發揮聰明才智和對環境有適應能力。

讀教育心理學心得體會 篇11

這段時間,我通過在網上參加中國小教師遠程培訓網的相關教學課程的學習。使我對心理學有了一定的認識併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我覺得這個學習過程和學習時間都是值得的,因為我學到了以前不能學習也沒有學到的知識,並以後學習的過程中還要進一步理解和了解心理學方面的知識。

心理學是研究心理現象,從中發現及其本質和及其規律的科學。心理學是一門嚴肅的科學,它有明確的科學知識體系,有科學的實證研究方法。心理學研究人的行為方式,習慣,性格,研究心理變化與行為的關係,並通過研究的結果對人的行為進行預測。心理學是人類在研究社會和人類自身的關係中發現和總結出來的一種學問,所有的心理學,實際上都是處理人的關係:人的自身關係,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無論是社會、還是家庭,都離不開心理學。

隨着社會的發展,人類的進步,心理學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與意義將會愈來愈重要。心理對生理是有巨大反作用的,心理的健康直接影響於生理健康。在當今信息化,高科技化和全球經濟一體化時代中,現代生活由於生活節奏的加快,竟爭加劇,思想觀念的更新,社會生活的變化,人們產生更多的心理壓力,心理的不適應與心理的失衡,心理挫折感也漸繁多,“心理健康”與“精神健康”已成為新世紀人類自身發展的主題。而通過心理諮詢等活動,可使人們內心的情緒得到渲泄、解除,且對一些事,觀念上進行認知的糾正,從而營造良好的心理環境和良好的工作環境,提高自已的適應能力。為以後在教學工作中運用心理學知識滲透到教學中提供了很好的理論基礎。

在假期中,我通過校視通學習了《教育心理學》這門課程,通過學習這門課程,我學到了很多專業知識,也對學習中的很多方面有了新的認識,下面是我學習的心得體會:

教育心理學是一門介於教育科學和心理科學之間的交叉學科,它的研究對象是教育過程中的心理現象和規律,包括受教育者的各種心理現象及其變化和發展規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過這些規律對受教育者進行行之有效的教育。本學科的研究有助於促進整個心理科學的發展,對教育實踐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同時,這也是心理學專業的學生必修的一門專業課,在整個心理體系中佔有重要的位置。

教育心理學主要分為四個模塊,一是學習的本質,二是學習的過程,三是影響學習的因素,四是教學與管理。其中,學習與學習理論是學科的核心內容之一。它既介紹了學習的本質,並對不同的流派提出的學習理論進行了詳細的介紹。我認為這部分內容相當重要,它讓我開始了對學習的思考,第一次去嘗試理解人類是怎樣學習的。行為主義、認知派、人本主義、構建主義等對人類的學習作出了不同的解釋,其中的很多觀點都讓我產生了強烈的共鳴。

在佩服和敬仰這些偉大的心理學家的同時,我學會了用辯證的方法來看待問題。他們提出的理論基本都能在某一方面對問題得到很好的解釋,但也必然會在某些方面有所欠缺。仔細深入的思考可以給我們很多啟示,對我們的學習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但是,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在人類學習機制的探索之路上仍然有很多未解之謎。

關於認知領域的學習過程和行為領域的學習過程,我主要學習了六個方面的內容:知識的學習、學習策略的學習、能力和創造力的培養、動作技能的學習、學習的遷移、品德的形成。這是對認知領域和行為領域的學習過程的詳細介紹。這幾方面的內容都是很實用的。而且我個人對這方面的內容比較感興趣,所以很喜歡學習這部分的知識。

掌握知識是學生學習的主要任務,也是學校教育的核心內容之一。知識的定義學習心得,知識的分類,知識的表徵形式,以及元認知和概念學習,這些關於知識學習的內容讓我對"知識"二有了不同的認識,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沒學習之前雖然覺得自己很清楚什麼是知識,但卻不能用準確的文表達出來,學習了教育心理學後才知道知識是指存在於語言文符號中的信息,或者説是主體在與環境相互作用而獲得的信息及其組織形式。學習了這門課程後,感覺到自己的專業素養提高了,能用心理學的一些術語和理論來解釋學習中的一些現象。在不經意間就會把所學的理論知識和現實聯繫起來,嘗試着從教育心理學的觀點去理解、解釋。

學習策略的學習這章內容,我認為非常重要,雖然在我們的日常學習中經常會使用某些策略,但從未系統的考慮過,經過學習,我們可以系統條理的瞭解我們在學習中所使用的策略。同時,我們還可以利用這部分知識給學生進行學習策略輔導,幫助不善於使用學習策略的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提高學習效率,更加輕鬆愉快的學習。

智力和創造力是個體差異和個性化的重要表現,也是影響學習的重要因素,智力和創造力的培養非常重要。其中我最感興趣的就是智力的測量。對於如此抽象的智力,心理學家設計出了一個又一個量表進行量化,對神奇的智力進行測量,這讓我感受到了心理學的魅力所在。教育心理學把心理和教育融為一體,把心理學的理論應用到教育中來,真正實現了它的價值。對於創造力的培養也讓我有很深的感觸。隨着年齡的增長,創造力似乎有逐漸下降的趨勢,幼兒的創造力水平很高,而成年人的創造力水平則比較低。

對於動作技能的學習,知識的遷移,以及品德的形成等方面的內容也同樣讓我獲益匪淺。例如:知識遷移的學習定勢説就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瞭解了這個理論以後,可以知道我們在以後的學習和教學中,善於運用已有的學習定勢,因勢利導,促進新的學習和問題解決,同時,還可以避免由於學習定勢對問題解決帶來的干擾。

總而言之,通過這一假期對《教育心理學》的學習,我收穫良多。不僅有專業知識的積累和專業素養的提高,而且對很多學習事件有了嶄新的認識和感悟。

心理學,一個既熟悉又感到陌生的詞。聯合國衞生組織指出:21世紀困擾人類的不是環境問題,不是資源問題,也不是恐怖主義,而是來自於人類心理的問題。諸如情結的煩悶,學業與工作的壓力,孩子厭學,感情困惑等等,這些因素都會引發憂鬱,失眠,焦慮或者其它現代文明病。這一組數據,不僅讓人咋舌,更讓人不得不證實當今的社會問題。可以説,如何讓自己浮躁的心態,歸於平靜,如何放鬆自己,關注心理健康,已成為21世紀重要的社會的新課題。

一、學習心理學的動機

在我國,改革開放以來,隨着社會生活的不斷變化,市場經濟的加速運行,完全打破了幾十年來人們在傳統落後的計劃經濟體制中形成的思維定式。當突然直面一個激烈競爭,快速變化的市場經濟新模式,我們會深刻的感受到多年來積累的知識,能力,經驗,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條件一夜之間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學習工作,生產關係的矛盾,衝突,經常困擾着人們健康的心靈,嚴重影響其學業和事業的成功。

偶然得知,徐清照老師的連線心理工作坊,便慕名前往,與此感受到了與眾不同的教學氛圍,很受鼓舞。説心裏話,在學習《心理學》之前,我對此學科的理解幾乎是片面的,瑣碎的。但,當我從參加第一堂心理學開始,對心理學就漸漸地有了一個清晰的概念,更加加深了我對此學科的濃厚的興趣。通過徐清照老師的講解,我逐步懂得了“世上每一個人都是不同的個體,而在每個人的身上,也藴藏着一份特殊的才能,那份才能猶如熟睡的巨人,就等我們去喚醒他。”

二、心理學中的“人格”

所謂人格是指一個人的整體精神面貌,是具有一定傾向性,穩定性的心理特點的總和,包括氣質,性格,興趣,信念和能力等。心理諮詢師應當具備的人格條件又包含哪些內容呢?

1、心理相對健康

心理諮詢師是通過自己的行為來引導來訪者的,所以他的健康水平至少要高於他的來訪者。雖然心理諮詢師本身也是普通人,也有七情六慾,會像其他人一樣希望得到愛,希望被接受,被承認,被肯定,渴望安全感等等,但他必須有能力在諮詢關係以外求得這些慾望的滿足,以保證有效地完成心理諮詢師這一社會角色的任務,不致引起角色緊張。心理諮詢師也會在生活中和他的大多數來訪者,在相同的社會環境裏,遇到各種生活難題,也會出現心理矛盾和衝突,但他可以保持相對的心理平衡,而且能在諮詢關係以外來解決他的心理矛盾和衝突,不至於因為個人的問題干擾諮詢工作。一個合格的心理諮詢師應當是一個愉快的,熱愛生活的,有良好適應能力的人。要得到來訪者的信任,諮詢師自己必須願意不斷成長,並且在生活中不懈奮鬥。那些情緒不穩定,經常處於心理衝突狀態而不能自我平衡的人,是很難勝任心理諮詢工作的。

2、樂於助人

只有樂於助人的人才能在諮詢關係中給來訪者以温暖,才能創造一個安全,融洽的氣氛,接受來訪者各種正性和負性的情緒,從而進入來訪者的內心世界。“樂於助人”説起來容易,但並非任何人時刻都可以做到。那些只關心自己,自私自利,或者性格孤僻,寡言少語,缺乏熱情的人,也是難以勝任心理諮詢工作的。

3、責任心強

心理諮詢師既要耐性傾聽來訪者的敍述,集中精力不分心,使來訪者感

到自己被關注,也要能誠懇坦率地和來訪者談心,取得他們的信任,使他們願意暴露內心的痛楚和祕密。工作馬虎,三心二意,性情急躁,不負責任在諮詢工作中都是要不得的。

以上這些人格條件是在先天素質基礎上和環境的長期影響下形成的,是相對穩定的心理特點,不是光靠學習理論知識就可以獲得的。因此,從事心理諮詢工作的人,要想很好地勝任這項工作,應先檢驗自己的人格條件。

三、完善的知識機構

做好心理諮詢工作要有必備的理論知識。心理諮詢不是僅僅依靠良好願望,滿腔熱情和一般常識來安慰,勸説那些處於困境的來訪者或鼓勵心理病人跟疾病鬥爭。有時,廉價的安慰反而會引起來訪者的不解,反感和阻抗。心理諮詢和心理治療是科學工作,要用科學的諮詢知識和技巧來幫助來訪者,使他們認識困擾着他們真正的原因,改正或放棄適應不良的行為,使心理成熟起來。

只有將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結合起來,才能理解來訪者的困難是怎樣形成的,矛盾和衝突的根源何在,他們心理症狀的真正意義是什麼,用什麼防禦手段來對付內心衝突等一系列問題,然後才談得上有針對性地協助來訪者分析問題,並引導其走出困境,促進人格成長。

四、熟練的諮詢技巧

心理諮詢的理論知識和技巧是可以學到的。除了從書本上學習以外,更重要的是在實際工作中不斷地向來訪者學習,不斷地總結經驗。上面所説的職業道德,人格條件,知識條件和技巧條件都很重要,不能互相代替。正如卡瓦鈉所説:一個好的心理諮詢師應當是個人品質,學術知識和助人技巧的結合。

五、粗淺體會

首先選擇心理學,就是為了想幫助更多有需要幫助的人,因此,更有必要把自己做好,才能達到更加好的狀態。

第二就是學會了換位思考,在寫心理學論文的時候,瞭解了許多關於治療的方法,然而,對我影響最大,最有啟發的就是要學會換位思考,也在生活中適時地應用,更加設身處地地為他人着想,那麼個人就可以更加平靜客觀地看待事情,看清事情的真相,更加學會了寬容。

本學期在學校統一組織的“三個一”讀書活動中,我選擇閲讀的教育專著是郭德俊、雷靂編著的《教育心理學概論》。該書於1998年8月由警官教育出版社出版,全書用十四章25萬的篇幅從教育心理學研究的對象方法、學生的身心發展、學生的個別差異、學習動機、學習心理、學生心理健康、老師心理等方面進行了引經據典的論述。通過認真閲讀這本教育專著使我這個半路出家的教師對教育的目的意義和方法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從而間接地提高了我的教育業務素質。下面就我在學習《教育心理學概論》的一些心得體會介紹如下:

首先我覺得《教育心理學概論》這本書所講的知識是認識論而非方法論。全書引經據典的論述貫穿一箇中心思想就是要充分運用現代心理學的知識和方法來組織教學活動,在教學活動中要進行充分的教學設計因材施教實施有效教學。

其次是《教育心理學概論》中提倡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思想特別值得我們認真體會和運用。《教育心理學概論》中以“學生身心發展”、“學生個別差異”、“學習心理”、“教學心理”、“學校羣體心理”、“學生心理健康”六章的篇幅闡述了教學活動是以學生為中心這樣一個思想。一切教學活動的中心都是學生這是一個客觀事實,而現實生活中有個別教師並沒有認識到這一點。正是這種認識上的偏差,導致個別教師在學校管理中高高在上不尊重愛護學生甚至侮辱體罰學生、在課堂上只會填鴨式教學方法不能因材施教實施有效教學。只有真正認識到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中心這一客觀事實,才能在學校的教育教學中充分尊重學生、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從而達到完善學生品德、啟迪學生智慧、提高學生技能的有效教學目的。

其三是正確定位教師的角色。自古以來人們將教師定位為“傳道、授業、解惑”的聖人和智者的角色,但這一定位隨着歷史的變遷也發生了巨大的改變,現代教學活動的多樣性決定了教師角色的多樣性。書中對教師的職業角色定位為教書育人、行政管理、心理導向、自我定向四大類角色。作為第一類教書育人角色的教師從品德和能力上必須能承擔人類知識的傳授者和言傳身教的示範者這樣的重任;第二類行政管理角色的教師必須做好學生集體的領導者、課堂紀律的管理;第三類心理導向角色的教師必須做好人際關係的協調者和心理衞生工作者;第四類自我定向角色總體來説成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社會對每一位教師的期望,為了回報社會這一期望教師在自我定向的角色中必須扮好孜孜不倦的學習者和學生家長的代理者。

作為一名成人教育工作者對我而言,我覺得應定位為學生集體的領導者、課堂紀律的管理者和孜孜不倦的學習者。只有這樣定位才能夠關心尊重學生為學生服好務、才能夠在學生學習過程中起到言傳身教的作用、才能夠在成人學員的考試中堅持原則維護考試紀律保證考試的公正性,維護好學校的聲譽。

讀教育心理學心得體會 篇12

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羣體,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往往面對着各種心理壓力,種.種心理壓力積壓在一起,久而久之,會造成心理上的障礙。作為天子嬌子,心理健康更是學業成就、事業成功、生活快樂的基礎。因此,在學校園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件迫在眉急的事,具有預防精神疾患和身心疾病的發生,及時為學生疏通心裏,排解壓力,指引方向的作用。

那麼作為一個學生,我們如何來判斷自己或者是周圍人的心理是否正常呢,以下有三項基本原則:首先,心理與社會環境是否趨於一致。其次,心理與行為行動是否趨於一致。最後,人的情緒在一個階段內是否穩定。

如果一個人出現了與以上違背較的情緒,那麼他就可能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礙。那麼什麼叫心理障礙呢?它是指心理疾病或輕微的心理失調,出現在當代學生身上多數是因心身疲乏、緊張不安、心理矛盾、遇到突如其來的問題或面臨難以協調的矛盾等出現,時間短、程度較輕微,隨情境的改變而消失或減緩;個別則時間長、程度較重,最後不得不休學甚至退學。它的表現形式也多種多樣,主要表現在心理活動和行為方面。心理活動方面如感覺過敏或減退、體感異常、錯覺、幻覺、遺忘、疑病妄想、語詞新作、意識模糊、紊亂的心理特點和難以相處等等。行為方面如焦慮、冷漠、固執、攻擊、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以上的情緒狀態,顯然不利於學生的發展,因此學生有必要學會自我心理調節,做到心理健康。我們可以從一下幾個方面入手:

1、增強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慾望。學習是學生的主要任務,有了學習興趣就能夠自覺地躍入浩瀚的知識海洋裏邀遊,拼命地吸取新知識,發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質,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2、保持心境的良好和樂觀向上的情緒,學生應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愉快開朗的心境,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當遇到悲傷和憂愁的事情要學會自我調節,適度地表達和控制情緒,做到勝不驕、敗不餒、喜不狂、憂不絕。

3、在有需要得時候主動進行心理諮詢。學校心理諮詢是增進學生心理健康、優化心理素質的重要途徑,也是心理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隨着時間的推移,心理諮詢被越來越多的人承認和接受,越來越多的專院校,甚至中學開始設置心理諮詢機構。心理諮詢可以指導學生減輕內心矛盾和,排解心中憂難,開發身心潛能。還能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適應外界環境。所以當我們心中感到壓抑時,就應該及時主動的與心理諮詢師進行溝通。

作為建設者與接班人,學生有必要不斷提高心理素質,全面健康的發展,以良好的心理素質來迎接未來的種.種挑戰,為祖國的繁榮昌盛貢獻自己的力量。

讀教育心理學心得體會 篇13

今晚又是一個吸收新知識的時刻到了,我又帶着我的記錄本早早的坐在培訓室等待,這已經是第八次的培訓了,今晚的培訓師,是一個年輕漂亮的女老師,她叫燕子老師!真是人如其名一般活潑靈巧。

一口齒伶俐的標準普通話,高雅端正的北京人氣質,已經吸引了我。今天她所要給我們講解的是《國學經典》,這對於我真的是很有助了,因為我就是教小朋友這門課程的,可見是雪中送炭吶。

她整個的局面控制的非常穩,她的思路也清晰明瞭,從最基本的給我們做講解,課程的流程,時間的把握,該注意的細節,幼兒的感受。古詩詞要求:讀誦吟唱舞,常規活動的經典問候,還有簡單風趣的小律動,真是所謂為幼兒園小朋友,量身打造(邊做動作邊念):國學經典聲的讀國學經典有感情的誦國學經典放聲的唱國學經典翩翩的舞,別看小小的一個律動,可以活躍小孩子的氣氛,從而讓他們隨着老師的腳步,學習今天的國學經典內容,這也是作為一個良好的導入工作。

講了上課的常規活動,她又細細的與我們分享圖畫閲讀,引導幼兒完整的觀察圖畫內容(以上到下從左到右)切記不要指着圖畫説小朋友你們看到了什麼呀?那是最沒有教學意義的做法,小朋友只會説太陽月亮海……這時候可以引導幼兒説完整的話例如:我看到了海我看到了海老師指導:在這副圖畫中,我看到拍打着沙灘的美麗壯觀的海,就是加修飾詞,讓是句子變的更完整,生動,這就是引導幼兒説完整的話。

對於上課的幾點要求,也做了較詳細的'解説有七:

1、語言清晰

2、減少無效性的手勢

3、引導幼兒説完整的話

4、注重細節的引導

5、圖畫內容總結

6、整體欣賞

7、文字閲讀。

還給我們分享了,她所遇到的一些普遍性問題,很多老師呢,講了圖片,下面準備導入主題,這個時候孩子們有點鬧哄哄的,他們有點坐不住的感覺,這個問題的主要原因是老師沒有銜接語,所以一定要保證句子的連慣性,而不是東一句西一句的,那樣不能夠給孩子吸引了,才從而容易造成那種情況。

先後又給我們介紹了識字遊戲,誦的基礎形式和要求,吟的方式方法包括需注意的地方,還有很多很多的東西,我都記在了腦海裏,這樣子的經典講座我真的很想多聽幾次,很合我的胃口,很高興自己學到了這麼有益的知識,從這一次的培訓我告訴自己,不單單總是照着別人打好的例子來做,那樣永遠得不到進步,我也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有自己的話可説,有自己的話可談,有自己的見解。

讀教育心理學心得體會 篇14

怎樣才能過上最好的生活?正在蓬勃發展的積極心理學提供了很多答案:我們要善待他人,關懷他人,寬恕他人的過錯,在日常生活中秉持和藹與慈悲,以及樂觀對待未來。按照這些簡單的方法去做,就能讓我們保持健康快樂。

世上大多數的事情都不簡單,這個問題的答案也一樣。善無恆善,惡無恆惡。友善和關懷是好事,只要你善待和關懷的人值得你這麼做。寬恕他人能帶來滿足感,除非被寬恕的人不願彌補自己的過錯。對未來保持樂觀可以讓你精力充沛並感到快樂,除非你是一個賭徒並相信下一盤賭局能大贏一筆。

我們已經把某些心理特質和心理狀態標識為“積極”,把其餘的那些標識為“消極”,但研究人員吉姆·麥克納爾蒂和弗蘭克·芬查姆認為,“心理特質和心理過程並沒有積極或消極的本質;相反,心理特徵促進還是破壞幸福,取決於它們在什麼情境下發揮作用。”

我們如何從積極心理學中去掉積極?麥克納爾蒂和芬查姆認為,我們不要再假設像友善這樣的“積極”心理特質永遠有助於增進幸福,而應深入去了解友善、關懷、寬恕或仁慈在什麼時候、對誰、在什麼情境下才能真正增進健康快樂。此話何解?

他們提出三個方法:

考慮情境。

為了理解心理特質和心理過程什麼時候是有益的,我們需要把它們放在社會情境中進行考慮。“積極”心理特質和心理過程並非所有情況下都是積極的,在某些特定的環境中它們實際上是有害的。寬恕你的配偶可以增強你們之間的關係,如果她的過錯只是忘了關燈,而且你很清楚她對自己的疏忽感到難過。但如果她不斷在你朋友面前貶低你,還從不感到後悔,那麼寬恕可能就不是最好的做法了。

考慮對象。

積極心理學運動幫助心理學家認識到,我們不能僅僅通過關注人類的問題去理解人類的整體狀況。同樣,我們不能僅僅通過關注那些快樂的傢伙去理解如何提升幸福感。為了解開健康快樂生活的奧祕,我們不僅要在那些最佳生活的人身上,也要在那些生活一團糟的人身上,檢驗心理特徵的效果。有可能樂觀只對某些人有益,他們擁有某些值得期盼的東西。為了搞清楚這一點,我們不僅要在擁有光明前程的大學本科生身上,也要在被診斷為四期癌症的病人身上,開展研究。

考慮時間發展。

大多數心理學研究是橫斷研究(在同一時間測量一羣人的感受)。為了瞭解心理特徵如何影響幸福感,我們需要開展縱向研究(對同一羣人在他們生命的若干不同時期進行測量)。這很重要,因為研究人員發現的在短期內有益的東西,長期來看可能是有害的。通過友善相待而不是相互批評以解決嚴重關係問題的夫妻,在當下報告稱,他們對於夫妻關係的感覺變好了,但長期來看,他們的滿意度低於那些更多相互批評的夫妻。為何如此?那些相互批評的夫妻實際上處理了他們的問題,這幫助他們改善了關係。

積極心理學運動廣泛傳播,讓我們從心底裏接受了這個運動。治療方法、自助書籍和提升生活的應用程序正在集中推廣積極心理特徵,例如更加友善和寬恕。但如果像友善和寬恕這樣的心理特徵對於每個人而言並不一定是有益的,那麼我們需要謹慎對待,只在它們有可能發揮作用的情境中推廣它們。

讀教育心理學心得體會 篇15

這學期我在教學之餘讀了一本非常有意義、對工作特別有幫助的書《教育心理學》,書中廣泛吸收了國內外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成果,集中闡述了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心理學問題,其研究目的在於服務教育。通過閲讀本書,我有以下收穫:

一、學習《教育心理學》的重要性。

《教育心理學》指出教育心理學研究為教育工作提供了理論基礎,教育在心理髮展中起着主導作用,教育要適應受教育者的心理髮展特點;分析了中國小生與成人學習的特點;強調了教師通過認真學習心理學,可以系統而全面地掌握學生認識過程的規律,使教師能夠根據國小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在課堂教學中採取相應的措施。作為一名教師,只有瞭解了這些,才能為學生創造出更適宜的學習環境,更好的提高教學效率。

二、瞭解學生的心理是做好教育教學工作的基礎。

1、有助於我們提高教學工作質量。

人的任何活動都是由一定的動機所激發並指向一定的目的的,學習也不例外。學習是複雜的心智活動過程,牽涉到整個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參與。比如感知、記憶、思維、想象等智力因素,構成直接參與學習活動的智力系統。而這些非智力因素,構成了與學習相關的動力系統。其中的動機則是學習活動最基本、最主要的心理動力。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動機強的學生,必然在學習活動中表現出較高的學習積極性,他們在學習中能專心致志,具有深厚持久的學習熱情,遇到困難時有頑強的自制力和堅強的毅力。因此,要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就必須千方百計調動學生的內驅力,激發培養他們的學習動機,提高學習效果。

提高教學工作質量是科學性與藝術性相結合的工作,並不是僅僅掌握某學科的知識就能勝任、駕馭的。這就需要教師掌握並運用一些心理學原理來實施教育教學策略。比如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他們的興趣、情緒、意志品質和最佳的學習時機,都要求教師採用最佳的手段以優化影響學生學習效果的各種因素。這時,就需要了解學生賴以進行信息加工一些主要心理過程,獲取知識和發展能力的規律,以及相關非智力因素情況。

2、有助於我們提高思想教育工作的效果。

學習過心理學的教師,就能夠掌握學生品德形成的規律,及在各種因素影響下形成的心理特點,按照共產主義的面貌來塑造一代新人,可以更有針對性地對學生因材施。也就是説,教師瞭解了不同時期、不同年齡學生的心理,才能助長學生的優點,矯正學生的缺點。此外,本書還提到了心理學的研究方法,如觀察法、實驗法、調查法、總結法等,可以説從理論上歸納出了研究教育心理學的具體有效的方法。

三、利用科學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育心理學》指出:“通過引入難度適宜,具有啟發性的問題,製造學生心理上的不協調,激發其好奇和求知的慾望;幫助

學生建立合理的目標體系和積極地學習期望,有效的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興趣、求知慾、自尊心、好勝心、信念、理想等”。作為老師,只有瞭解了學生“內部動機”的作用,才能有目的、有計劃的創設某些外部條件如有效利用反饋和評價、合理利用獎勵和懲罰等活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讓學生邊厭學為樂學,變被動為主動,從而有效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四、“羅森塔爾效應”的心理預期

羅森塔爾效應,又稱“皮格馬利翁效應”,指教師對學生的愛、關懷和期待在教育效果上所產生的一種潛移默化的作用,有助於學生學習進步,使學生更加自尊、自信、自愛、自強,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教師真實的愛有助於學生智力、情感、個性的順利成長,教師的嫌惡將導致學生智力衰退、精神痛苦,所以我們要把每個學生都看作“雕像”,對每個學生都寄託期望,並給予適當的心理暗示,使學生能夠向着自己所期望的方向發展。

五、遺忘的規律的啟示

記憶的加工過程有三個不同階段,感覺記憶、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來自環境的信息首先到達感覺記憶系統,這時的信息如果被注意則進入短時記憶系統,短時記憶系統的信息經過複習便可進入長時記憶系統。從理論上講,信息是可以在長時記憶系統中永久貯存的,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還是常常體驗到知識的遺忘。遺忘的進程是不均衡的,在記憶的最初時間內遺忘很快,以後逐步緩慢。瞭解了遺忘的規律,科學複習和有效記憶尤其重要。我們帶領學生及時複習,合理分配複習時間,進行回憶,進行反覆閲讀相結合,採用記筆記等方法,實現記憶恢復,戰勝遺忘。

教育心理學內容非常豐富,很多知識都非常專業,作為一名教師,這本書非常值得我去研究和學習, 我會運用這本書裏面的知識,正確運用有效的評價和適當的表揚正面引導的外因作動機的誘導,促使學生的認知興趣得到發展,形成穩定的、積極進取的人格特徵。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整體素質,從而健全他們的人格。今後我還要繼續研讀它。

讀教育心理學心得體會 篇16

在師大學習教育心理學,收穫很多,學習到了許多教育心理學的知識,對自己曾經的教學工作行為進行了一定的反思。通過學習,能使自己在今後的工作中更多的從心理學的角度去理解學生的行為,用科學的方式引導學生熱愛學習,懂得學習,並且能夠成為自己的未來的設計師。

在學習中,我發現學習動機理論的應用,對職業中學的學生尤為重要。職業中學的學生大多是學習上的失敗者,他們很少有學習的成功,也就沒有了學習的動機和熱情。運用學習動機理論,適當地採取一些策略,能夠更好地讓我們的學生關注學習,關注發展,關注自我突破。

通過楊帆老師的講解和教材的解讀,我懂得了要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 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認知好奇心。

認知好奇心是學生內在學習動機的核心,是一種追求外界信息、指向學習活動本身的內驅力,表現為好奇、探索、操作和掌握行為。“情境”不僅指實際生活情境,還包括模擬交際情景、表演情景、直觀教具情景、想象情景等。情境教學不僅是培養學生交際能力的最有效手段,還是集中學生注意力、激發積極參與的好方法。

2、 運用強化原理,激發學生學習動機

A、 為學生設立明確、適當的學習目標

B、 正確運用獎勵與懲罰

C、 及時反饋學生的學習成果

3、 對學生進行競爭教育,適當開展學習競爭

A、教師要教育學生認識競爭的利弊,教給學生公平競爭的方法或手段,教會學生學會競爭。

B、按學生的能力等級進行競爭,讓每個學生都有獲勝的機會

C、進行多指標競

D、提倡團體競爭。

E、鼓勵個人的自我競爭和團體的自我競爭。

懂得這些理論之後,我們就需要把它轉化為具體的實施行為,設計不同的主題活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教師只有在不斷的學習中,才能獲得更多的教學手段和方法,甚至是教育教學的靈感。

讀教育心理學心得體會 篇17

通過學習,自己對教育心理學的知識體系有了比較清楚的認識,對一些基本概念有所瞭解特別是對學習動機、學習策略、問題解決、心理健康教育、學生心理差異等內容有進一步的深入瞭解。這些有利於自己在教學過程中根據自己的基本情況,因地制宜,做好教學工作;有利於自己用科學的方法指導工作,減少盲目性,提高教育教學效果。

一、瞭解中學生有效記憶的方法

1、中學生記憶發展的特點

中學生的記憶達到了一個新的成熟階段。國中生的記憶容量不僅明顯高於國小年級,也高於大學生的成績,達到11.04+0.4,超出成人的短時記憶容量.

2、有效的記憶策略

由於中學生的知識和經驗仍具有侷限性,因此教師應根據記憶的特點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記憶策略,幫助學生提高記憶。只要包括:

(1)複述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指導學生在閲讀過程中採用複數的方法。

閲讀時,複述的次數越多,記憶效果越好。

(2)背誦

把一些信息內容背下來的目的是為了將來能夠隨時提取這些信息。背誦即出生的把學習過的內容説出來。

(3)結果反饋

有反饋的學習是最好的學習方式。反饋能使人們檢查自己的學習的狀況,使人們知道哪些方面需要增加練習。

(4)記憶線索

在編碼過程中出現的刺激往往是最好的記憶線索。例如,在一項研究中,被試的任務是記住一個有600個單詞組的詞表。當他們讀詞表中每一個但單詞時,都給他們呈現另外3個單詞,而這些單詞與那個需要識記的單詞在意義上有緊密的聯繫。在後來的測驗中,在有那些聯繫詞作記憶線索的條件下,被試的記憶量可高達90%。

(5)記憶個體的身心調節

增強自信心、調動積極性、調解情緒狀態、集中注意力、保持充足的睡眠

二、明白教師和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教育心理學》中的一個案例拿出來與供大家分享,學習怎樣分析中學生的厭學心理,學習怎樣處理中學生厭學心理的情況,分析解決處理中學生厭學情況時的注意事項。

案例

中學生厭學心理

1、基本情況

王同學,男,八年級年級學生,對學習無興趣,上課不是趴在桌子上睡覺就是思想開小差,或者大聲亂插嘴,小動作不斷,經常忘帶着書本和作業,提醒、批評、警告等均收效甚微。由於老師經常批評該同學,其他同學極少與他交往,而且普遍討厭他,僅有個別其他班學生與之為友。常伴有自暴自棄的心態,想發火,時有逃學去打電腦遊戲。

2、原因分析

王同學的情況是厭學心理的表現,厭學心理的產生原因包括:

(1) 學生自身的因素。學生自身的心理素質差是一方面的原因,學生本身的交際障礙、對學習失去興趣、缺乏正確的學習目標、學習動機缺失等都能導致學生厭學行為的產生。從他本人來看,王同學學習目的不明確,對學習活動不感興趣,自我控制能力差,缺乏自信和勇敢以及環境關係和人際關係等,導致他產生心理困擾。

(2) 家庭因素。家長素質低,對孩子教育不當。例如,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強制學習、買各種複習材料,給孩子造成很大壓力,導致厭學。不良家庭環境、問題家庭的增多程了孩子厭學的另一大誘惑,如離異家庭重組、單親家庭等。

(3) 學生教育的因素。考試、升學壓力大,學習負擔重,教學內容難、單調枯燥、重尖子生、輕差生的現象也是學生厭學的一大原因。在學校他認為老師同學都不喜歡他,故意與他作對,從而導致厭學,甚至逃學。

3 解決方案

(1)從賞識開始,進入心理輔導。王同學厭學,但是對大電腦遊戲很精通,第一次諮詢就從電腦遊戲開始,肯定他的聰明。接着給他分析學習覺得苦累是因為長期不認真學習,沉迷於遊戲,對學習失去興趣,造成了厭學。通過分析客觀事實,使王同學形成正確的認知和情感。

(2)給家長做心理疏導。引導家長走出家教的誤區。使家長認識到,家長的過分保護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使家長認清教育孩子的學習的意義,從而進一步構建學習型家庭。

(3)與其他老是共同。與任課教師溝通,使其配合在課堂上讓王同學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正確率的提高,使他的學習自信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時與班主任聯繫,在班級中挑選兩個讀書好的學生跟他做朋友,在學習上幫助他,使他感到同學的可親、集體的温暖,從而進一步消除它的厭學心理。

4 小結

厭學是目前中學生諸多學習心理障礙中最普遍、最具有過的問題,是青少年最為常見的心理障礙之一。在對待中學生厭學的心理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 立足於培養自主性、主體性。教師要幫助他們克服對人、事的片面看法,幫助他們面對紛繁的環境,培養其自主性、主體性的觀念。

(2) 通過適當的集體生活,培養學生良好的人際關係。為了每個學生能夠度過愉快的學校生活,建立良好的學生集體是極為重要的。

(3) 改變學習及指導方法。學業不良厭學的重要原因,教師要幫助學生打好基礎,逐步提高其學習興趣和學習成績。

(4) 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要針對厭學學生的不同人個特點,要特別注意啟發他們的自覺、自制,培養其自立、自律、自強的能力,知道他們制定計劃,引導他們為實現目標而腳踏實地的行動並形成習慣。及時樊噲、賦予責任、強化冬季是培養良好習慣、提高眼學生自信心的方法。

通過對案例的分析讓我學到了很多東西,比如説怎樣與家長溝通,怎樣處理中學生的厭學心理,怎樣與學生溝通、交流、培養學生的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堅持性、獨立性和責任感。

通過對《教育心理學》的學習讓我掌握到中學生的學習方法,意識到師生交往是非常重要的人際關係,明確了自己將來工作中的一些基本要素。

讀教育心理學心得體會 篇18

又是一期的團體心理課程落幕了,在這次課程中我受到很多啟發,意外的發現了一些自己從未發現的問題。

老實説,我內心非常抗拒這樣的上課氛圍。因為有事耽誤了,當我走進教室的時候,看見所有的同學都已圍坐成圈。我的心就開始七上八下了。剩下了兩個位子,我選擇了靠女生的那個安頓下來。失去桌子保護的座位排列方式,感覺自己的一切暴露在別人的眼皮之下。這種沒有安全感的空間感真的讓我渾身不自在。

在整個活動互動中,各種問答,思考,感受的環節讓我第一次碰觸到那些隱藏在自己內心深處的問題。

我是個開朗樂觀的女孩,我善於交友。我一直堅定的認為自己與人的關係間根本不存在害怕的感受。我從來沒有發現當自己被別人矚目的眼光看着的時,渾身如此的不自在。我迫切的需要一些東西遮擋住自己。我緊緊的抱着本子,感覺這樣可以拉遠一些我和別人的距離。每一輪迴答我都努力用微笑掩飾自己的緊張感,身體儘量的貼住椅背讓自己覺得安全一些。也會時不時的開關我的筆套,緩解緊繃的神經。無數個瞬間我都有一種想逃離的衝動。

在面對大家挑選一個最喜歡的人的環節,我受到了很多啟發。我開始去嘗試感受怎麼接納和理解不同的人;去試着感受着一些同學身上的真實的情緒;我發現了自己原來那麼害怕不被別人喜歡;同時也害怕被人喜歡;還有當自己成為焦點的那種恐懼感……

這些都是現在我無法解決的問題 ,希望在以後的學習中,我能學到更多的東西 ,能夠更進一步的瞭解自己。希望將來的某一天我可以很坦然的在別人的矚目下仍舊擁有燦爛的笑容。

讀教育心理學心得體會 篇19

在團體活動中,我感覺自己收穫頗多,我收到了不同的同學給我的一些建議和評價。首先,我非常感謝他們能夠誠懇的指出我的不足,幫助自己找出那麼多的問題。

當我剛進教室的時候,發現所有的椅子都被圍成一個圈,一種不祥的感受頓時湧上心頭。有種後悔走進來的感覺,所有的桌子被挪在一邊,讓我覺得心驚膽戰,當我坐下後,我的身體一直在不停的顫抖。輪到我第一次發言時,我的緊張感更強烈了,身體裏那個做好準備的自己立刻逃之夭夭,剩下的那個糟糕透頂的自己立刻跳了出來。我變得手足無措,語無倫次,説話結結巴巴。天啊!那不是我想展現的自己!

其實,我並不想那麼沉默,也希望能像其他同學一樣能積極説出自己的觀點。但是在這樣人數眾多的場合下,緊張的自己完全找不到迴應的答案,就像突然短路一樣,腦子一片空白。有時周圍的氛圍變得緊張時,我感覺自己基本快要喪失的説話的能力。

這樣的活動讓我收穫很大,特別是同學們都真誠的給予了我一些建議,也指出了我的一些不足。這些建議關於:應該怎讓自己能很好的融入一個陌生的環境;怎樣去與陌生人接觸,才能讓自己和別人自如的交流。通過這樣的活動我可以更好的探索自己,更加真實的感受自己在陌生場合説話困難的狀態。我希望這樣的活動繼續進行。也希望下次自己能更加主動積極回答一些問題,讓自己不斷成長。

讀教育心理學心得體會 篇20

今天的培訓內容是團體心理輔導,從沒參加過團體心理輔導培訓的我感到漠然,不知團體心理輔導是啥東西?然而通過今天的團體心理輔導課,使我豁然開朗,收益菲淺,學到了不少知識。

本次培訓,我在培訓的課程與對象、課程學習四種觀念、團隊輔導的動力要求與教學原則等方面有了較全面的認識。在培訓中,我們通過找另一半、小組展示、內外圈交流等活動及遊戲,去積極的參與並認真體驗感知,並在規則中互相認真的傾聽對方的事情,對其產生共鳴,感受對方的心聲,瞭解其情況,認真完成培訓的目標任務,去提升相關的能力。

雖然只有短暫的一天時間,體驗的活動也不多,但我們每一個人都在這些體驗中收穫頗豐。尤其是像我們一樣戰鬥在第一線的班主任來説,面對有各種各樣問題的學生,任務艱鉅。此次培訓,我認為在班主任實際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應該關注兩點:

一、不斷提升自我,做一個心理健康的教師

教師自身的心理健康直接會影響到身邊的人,尤其是在處理學生問題上就不能正確理解學生的行為,更無法有策略地處理學生問題,輕則影響師生關係,重則傷害學生心靈。因此,作為教師必須是心理健康的人,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1、除了要有淵博的學識和優良的教學技能,還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師應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瞭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業知識和學生的一般心理特徵,才能在課堂中創造一種和諧與温馨的氣氛,使學生如沐春風,輕鬆愉快,反之則使學生惶惑不安。

2、老師雖然學過一些教育心理學,但面對層出不窮的學生問題卻是處理乏力。只有不斷學習心理衞生知識和心理健康知識,掌握心理調節的方法,學會緩解心理壓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調整情緒,保持心理的平衡;善於選擇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處理問題,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培養多種興趣與愛好,陶冶情操。只有這樣,才能以積極健康地工作熱情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

3、教師還應具有積極的情緒狀態和較強的感染力,要以對教育事業的滿腔熱忱對工作的高度責任感、對學生的一片愛心、對所任學科的深厚感情,去感染影響學生。要積極創設一個團結互助、好學上進的集體風氣,使每一個同學在良好的集體環境裏成長。

二、時刻關注並積極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

學生的心理是否健康直接關係着孩子的學習、生活、成長與成才,作為教師我們有責任關注並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

1、從培養正確的學習動機、激發學習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排除不良的情緒等方面,進行學習心理輔導。平時要注意細心觀察學生,要能夠平等地與學生溝通、交流,多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思想,理解、認同不同意見的分歧,創造一個諒解和寬容的氣氛。

2、尊重每一位學生,愛護每一位學生,保護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學生的不良心理的成因,既包括學校因素,如單調枯燥的學習生活,也包括家庭、社會因素。我們可以創設健康的教育環境、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多與學生交流學習、生活,與家長溝通思想,相互配合。

3、加強對學生心理的團體輔導,通過主題班會的形式,充分發揮班隊活動課的集體心理輔導效應。通過班隊會課,定期地讓學生把自己生活中的煩惱説出來,在老師的指導下讓大家一起分析、探討、解決問題。這樣可以使一部分學生的心理上焦慮和壓力及時地得到一定的宣泄和疏導,也使得他們可以輕鬆愉快的心情投入到學習和生活中去。

當然,短暫的學習時間,膚淺的認識,還不足以全面提升自身的教育能力,我還會一如既往地學習心理健康教育相關的知識技能與策略。

讀教育心理學心得體會 篇21

本人於20xx年取得了天津市中國小班級心理健康教育輔導教師資格證書(c類),但在教學和管理中還沒有正式的對學生進行過心理輔導,同時也深感自己的心理輔導技能與技巧還很欠缺,有時不知如何更好地解壓,如何更好地提升學生的自信心,非常渴望聆聽專家的講座,希望有機會能繼續參加心理輔導方面的培訓,以便更好地解決現實生活中學生遇到的心理問題和困惑,使學生心理健康成長。很感謝學校能給我們這次培訓的機會於09年1月10日在師大逸夫樓進行了心理方面的培訓。聆聽了清華大學教育研究所心理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樊富珉現場講座,她用活動的方式講授了班級輔導技術。雖然培訓時間只有一天,但這一天過的很充實,內容並不是純粹的理論知識培訓,而是結合活動練習,通過活動使我們學到了許多知識,真正是物有所值,以下將談談我個人的一些心得。

一、認識了團體心理輔導及其優勢

團體輔導,是在專業教師的指導下,利用團體過程和團體動力的作用,促使個體在人際交往中通過觀察、學習、體驗,重新評價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為,並可以在安全的 實驗性社會情境中認識自我、探討自我、改變自我、調整改善與他人的關係,學習新的態度和行為方式,解決每個成員所面臨的成長問題或心理障礙。本次培訓之 前,我的意識中,更多的是個體的輔導,一對一的輔導,沒想到這次是面對20xx人的輔導,第一個感觸是輔導的面廣,第二個感觸是被輔導人進入狀態快,效果 明顯,也使我看到了團體輔導的優勢。團體輔導以其獨特的功能和方式在心理素質訓練和心理健康教育中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它既能幫助學生個人增強素質和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同時又能幫助提高團體的整體協作性和創造性,增強團隊的凝聚力和工作能力,提高團隊績效。我想團體心理輔導將會成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種新的發展趨勢。

二、掌握了團體心理輔導的基本技巧

在心理輔導的過程中,有一定的輔導技巧:接納、傾聽、共情。老師首先要做到接納對方,即無條件的積極關注對方,認真傾聽困擾着對方的事情,對其產生共情,感受對方的感受,瞭解其情況,讓對方的情緒得到宣泄,然後一起探討,最後解決問題。因此,教師要改變一下心態,無條件的採用積極關注着、傾聽、共情等方式,真誠地對待別人,促進其人格的健康成長。

三、熟練運用團體輔導工具

團體心理輔導工作的開展需要專業性團體心理輔導書籍、活動道具、活動光盤等的支持。為了滿足廣大心理教師、心理學工作愛好者對團體心理輔導的需求,京師博仁團體心理輔導活動工具箱的設計以人際溝通理論、社會學習理論、以及團體動力學理論為基礎,總結歸納各個階段學生心理髮展的主題,精心設計了豐富多彩的活動,利用心理課堂、團體心理輔導等方式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並配備了相應的團體輔導活動手冊、活動光盤,為團體心理輔導工作的開展提供硬件支持。團體心理輔導具有操作性強、可變性大的特點,配套光盤能夠更直觀地授予心理老師以漁,幫助老師更好地掌握團體心理輔導的技巧。

四、遊戲雖小,作用很大

輔導中的兩個小遊戲給我印象很深,第一個叫愛的鼓勵。這是一個拍手活動,需要在統一節奏下打出節拍,只有很簡單的節拍,是12 123 1234 67,別看就這幾個簡單的節拍,全班同學只要節奏齊,就會打出非常宏大的氣勢。第二個是用手指演示出風聲、小雨、中雨、大雨和暴雨的情形。這兩個小遊戲體 現了團隊的重要,體現了團結的精神,它能有效地抓住學生的心,能給人以豁然開朗的感覺。我想在遇到學生注意力不集中或感覺到睏乏時,進行這樣的小遊戲一定 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通過活動,認識自我

在培訓中,樊教授給我們練習了很多的活動,每個活動都有着它的心理輔導方面的作用,我舉個例子,在讓我自豪的活動中,老師給我們每人一張紙,上面有 國小、國中、高中、大學和現在這幾個階段,她讓我們填出在這幾個階段中自己有哪些值得自豪的事件和引以為豪的原因。之後8人一組,每人輪流對大夥説出自己 所填的事件和自豪感的原因。當我們面對互相不認識的人時,勇敢地説出自己的事時,當時給我的感覺是我有自信了,因為我在各個階段都有另人羨慕的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我也是很優秀的,我從此不再自卑。通過這個活動可以提升自己的自信心,使自己真正的不再自卑,能發現自己的潛能,另外通過這個活動還可以儘快地 結識更多的朋友,使我們由不認識到相識,甚至成為朋友。我想當班主任在接手一個新的班級時,可以採用這種活動,首先讓學生覺得自己是一個很優秀的學生,同時也可以使他們很快的和新同學彼此認識,讓其他同學較全面地瞭解你過去優秀的一面,同時也可以使這些互相不認識的同學們儘快的組成一個新的班集體。

通過團體心理輔導培訓,使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團體心理輔導和教育教學工作對於一個學校的發展是同樣的重要。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我要把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當中,做一名讓學生滿意的輔導員是我的工作,也是我的追求,我一直在努力,也將繼續為之努力。

讀教育心理學心得體會 篇22

讀完《拖延心理學》,我又擁有了一個認識自我的“武器”——手術刀。今天,我要用這把“手術刀”,對準自己的拖延做一個手術——解剖自己。

五月份的作業,我一直拖到五月三十一號才上傳。我給自己找的藉口是:這段時間工作太忙了,我真的是沒有時間看書寫心得;還有就是四月份的分享活動因為外出培訓而沒有參加,所以我不知道五月份的作業是哪本書的心得。我曾私下問過亞楠,在這件事上她和我知道的一樣多。於是,我就在五月十四日想當然地開始讀《拖延心理學》。開始讀書的時間已經到了作業截止時間,所以我當時打算破罐子破摔,不交作業了。可當我在羣裏看到亞楠因為忙“六一”活動,沒有時間推送作業時,我的想法又變了:我可以在亞楠“六一”活動結束前,神不知鬼不覺地將作業提交,就OK了。但我一直沒有確認共讀的書目,而我又絕不會在羣裏問。五月十八日中午,我看到於靜在羣裏發信息,猶如抓住了救命稻草,立即私信於靜,詢問讀哪本書。給於靜編髮信息時,我內心有些緊張,心臟有些緊縮,噪子處有些異常。萬幸的是,我還是鼓足勇氣將信息發出去了。等待於靜回覆我的時間裏,我如坐鍼氈、心亂如麻、度秒如年。我擔心她故意不理我,看我的笑話……下午三點十六分,於靜很認真地告訴我——讀《積極情緒的力量》。我如釋重負。終於可以正常地呼吸了!

我所描述的是我的行為和症狀。讀完《拖延心理學》,我開始問自己:我為什麼不敢在羣裏詢問共讀哪本書?我為什麼選擇了亞楠和於靜私聊?答案是:因為我有恐懼。我擔心大家知道我拖延交作業的事情,會給我差評,那麼我之前樹立的良好形象會轟然坍塌。我還擔心這樣的自己不被羣裏的大家接受,以及我不能遵守承諾按時交作業帶給我的羞恥感。而選擇亞楠和於靜私聊的原因是我認為她們倆即便知道真相,對我的影響也不太大(當我寫下這句話時,我知道我有多麼地缺少安全感,生活中我是多麼地善於偽裝自己)。

我為什麼有恐懼?因為在我的成長曆程中,有過不被父親接受的不舒服的感受的記憶,我拒絕那種不舒服,所以我才有了恐懼。腦海中有一個這樣的場景:上國小五年級時,我在我們村辦國小讀書,而大哥、二哥被爸爸帶着在縣城最好的國小讀書。媽媽不止一次地對我説:“你爹看不起你,不讓你去城裏上學。你自己爭口氣,一定要學出個樣子讓他看看。”我不知道這話到底在我身上起了多大的作用,但我知道,就是從那年開始,我的學習狀態開始變好,學習成績突飛猛進,成為我們那所村辦國小裏第一個考上縣城最好國中的學生。最終我成為我們家族裏的第一個大學生。工作後,我也是不斷地努力學習,絕不允許自己落後於他人。現在想來,應該是我渴望被父親接納,被父親關注,所以才會那麼努力向前。我的羞恥感是來自於我的低自尊,我很努力,渴望外人的認可提升自己的自尊。所以我總是委屈自己迎合別人,得到他們對我的好評。我是外人眼裏的“乖乖女”,是鄰居眼裏的“好閨女”。我活得沒了自己,於是我成為了一個愛笑的、熱情的、隨和的人。而這一次不能按時交作業有違我的一貫作風,所以會讓我感到羞恥,這就是我對自己的解讀。

通過這把特殊的手術刀,我又找到了隱藏在我身上的一顆閃亮的“珍珠”。那些渴望得到認可而遭受的委屈猶如包裹在體內的沙子,隨着時間的流逝,為了減少委屈而做的所有努力形成了我熱情、樂觀、向上、好學等的特質,而這些特質成就了我今天的幸福人生!所以,它們是閃亮的“珍珠”。此時我也明白:當我擁有了這種轉化能力時,我離更幸福又近了一步!

讀教育心理學心得體會 篇23

《拖延心理學》這本書是我入職前就細細品味過的一本科學類讀物,還是在學校圖書館某個書架上發現它的,讀它的理由很簡單,我認為自己也是一個身患拖延症的病人,而且有愈發嚴重之勢。比如與友人赴約,我往往會把時間預算得剛剛好,不遲也不早;比如説上班的時候,喜歡在規定時間前一兩分鐘再安心地打卡;又比如説不知道從何時開始喜歡把作業拖到節點前一兩天才開始做,像是現在的讀書筆記,明天就是截止日期了,這才開始匆匆動筆。

正像書中反覆提到的一句話,拖延者總能在最後關頭之前完成任務,只是在拖延的過程中多了幾分煎熬。

我本着從書中找尋靈丹妙藥的心態從第一頁翻到了最後一頁,這才發現,原來書中所説的大多是緣由,而非解決方法。可見,想根治拖延也沒有什麼好方法。類似的問題還有如何逃避孤獨?如何克服自卑?也許我們也沒必要去對付它們,心平氣和去接受也許比堂吉訶德大戰大風車要強得多。

對於拖延的原因,作者歸結為:缺乏自信、反感心理、目標和回報過於遙遠、無法自我約束。仔細想想,我喜歡把赴約時間調整得剛剛好,是由於我曾經提早到達,一個人站在街角或者坐在咖啡店裏等待,而我又恰恰是個厭惡等待的急性子,於是選擇了這個方法,可我每次看到朋友比我提前到達,我又感到十分慚愧;至於在學習上的臨時抱佛腳,我想大家都有過類似的經歷。暑假前幾天,滿懷信心要先完成假期作業,後面就可以毫無壓力地恣意玩耍。可是總會有犯懶的時候,心裏反覆安慰自己,我只是稍微休息幾天,過幾天接着寫。然後暑假就不知不覺進入尾聲了,而沒完成的作業還有大半。當然,最討厭的還是假期最後幾天厚着臉皮來抄作業的小夥伴們,也許正是因為他們的存在,才讓原本按時完成作業的自己,變得不那麼勤快和樂於分享。

所以,當你拖延的時候,還是要看看這件事是否會對其他人產生比較大的影響,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和精力,接受隱藏在內心中的拖延小妖精。就像書中最後寫道,“快樂來自於按照你的價值觀健康地生活,來自於跟他人和跟自己內心深處的連通,它還來自於能夠接受自己本來的樣子,來自於不管拖延是否是你生活的一部分,而仍能夠如實地接受它,就像雖然花園裏長着一些蒲公英,而你依然能夠樂在其中”。

拖延是一種正常的生理反應,當我們感到了自己在拖延某事時,説明我們已經在開始排斥它了。就像看到了蛇或者蜘蛛時產生的恐懼之情,一切都是那麼的自然和順理成章。

因此,還不如將自己的精力全部投入到自己感興趣或最適合自己的事情上,因為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我們壓根不會拖延。至於那些不感冒的事情,還是主動把時間節點提前,然後在節點到來前加班加點吧。

讀教育心理學心得體會 篇24

幸福感是指令你感到持續愉悦的、穩定的幸福感覺,是指人們生活滿意和高頻率愉快、低頻率的不愉快。只有“知足常樂”的心態,才能獲得較高的幸福感。

談到幸福,人們總是會自然而然地把幸福和金錢聯繫起來,認為金錢的多少決定着幸福的程度。大多人認為金錢可以滿足人的各種慾望,因此慾望獲得滿足時,人就會湧現出幸福的感受。當一個人窮的時候,能吃一頓美食或者擁有一件新衣服,都會湧現出幸福感,而當他有了錢,這兩個要求輕易獲得了滿足,他就再也找不回那種幸福感了。

人的慾望是個無底洞,即使佔有了整個世界也無法得到滿足, 所以説金錢和幸福不成正比,而且也有許多東西是無價的,即使擁有再多的金錢也是買不到的。

再者,幸福是源於個人內心的感受,每個人對幸福的定義不同。我覺得幸福感包括滿意感、快樂感和價值感。對我們已經擁有的感到滿意,從而會獲得快樂的感覺,繼而可以感覺到自己存在的價值。我們每個人都擁有幸福:例如擁有一個貼心的朋友是一種幸福,擁有一個和諧的家是一種幸福,擁有一個温柔的愛人是一種幸福……也許我們不可以在每個方面都有幸福,但是在某一個方面我們一定是幸福的。只要我們把心放寬,對自己的那一點小小的幸福感到滿足,我們一定會是快樂的。在我們被朋友,家人或是愛人需要的時候,我們會覺得自己是有價值的,是有意義的。

曾經有人提出幸福生活的八大原則:失去學會忘記,得到不忘珍惜;有閒不如有錢,有錢更要有閒;小獎不如不獎,小罰不如不罰;好事分開分享,壞事一起忍受;好事力求變動,壞事力求靜止;好事儘量早説,壞事儘量晚説;好事力求無擇,壞事力求有擇;小中之大,不如大中之小。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有人會覺得上帝不公平,為什麼會有人很富有而有人很貧窮,有人很美麗而有人很醜陋?可是上帝在關上一扇門的時候卻為你開啟一扇窗。所以上帝對每個人應該是公平的。有的人有錢卻不幸福,有的人貧窮卻很幸福;有的人擁有美貌卻不幸福,有的人雖然長得不是太美卻活的很幸福。只要我們做到真誠待人,努力奮鬥,有明確的目標,能與別人友好的相處,我們就會幸福美滿。

最後祝願所有的人都可以生活得幸福快樂,實現人生的價值。

讀教育心理學心得體會 篇25

怎樣讓積極心理學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更接近,怎樣在我們的問題學生中提高積極心理學的影響,看了這本書我得到了收益匪淺的啟發,深知這門學科的重要性。積極心理學把自己的研究重點放在人自身的積極因素方面,提倡用一種積極的心態來對人的許多心理現象做出新的解讀,從而激發人自身內在的積極力量和優秀品質,並利用這些積極力量和優秀品質來幫助有問題的人,普通人或具有一定天賦的人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潛力並獲得良好生活。

2世紀的社會已不同於過去的任何時代,人類的一切活動都不再是為了生存,而是為了生活得更幸福。在這樣一個追求幸福的時代,人類已不再需要消極來時時對自己發出警告,而是需要積極來增強自己的力量和信心,這是我們當前社會的最大實際需要。積極是人類固有的一種本性,但這並不就意味着人類的積極本性在任何情況都自發地表現出來。人的心靈中有着天生的積極種子,而這些種子能否順利發芽生長,還要依賴後天的其他條件。這就如農民播下一顆種子,這顆種子能否生長髮育,除了依賴種子本身的特性之外,還要有適宜的環境氣候和後天的精心照料——澆水施肥,從某種程度上説,積極心理學就是為了營造一種能促使人類的積極本性生長髮育的環境,同時也是為了人類尋找一種為自己心靈中積極種子澆水施肥的方法和途徑。

積極心理學認為,心理學不僅僅應對損傷、缺陷和傷害進行研究,它也應對力量和優秀品質進行研究;治療不僅僅是對損傷、缺陷的修復和彌補,也是對人類自身所擁有的潛能、力量的發掘;心理學不僅僅是關於疾病或健康的科學,它也是關於工作、教育、愛、成長和娛樂的科學。具體就研究對象而言,積極心理學的研究分為三個層面,在主觀的層面上是研究積極的主觀體驗:幸福感和滿足(對過去)、希望和樂觀主義(對未來),以及快樂和幸福流(對現在),包括它們的生理機制以及獲得的途徑;在個人的層面上,是研究積極的個人特質:愛的能力、工作的能力、勇氣、人際交往技巧、對美的感受力、毅力、寬容、創造性、關注未來、靈性、天賦和智慧,目前這方面的研究集中於這些品質的根源和效果上;在羣體的層面上,研究公民美德,和使個體成為具有責任感、利他主義、有禮貌、寬容和有職業道德的公民的社會組織,包括健康的家庭、關係良好的社區、有效能的學校、有社會責任感的媒體等。

面對問題學生,由於家庭和社會的環境,他們在思想意識方面、行為規範方面、學習方面、心理方面等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問題,他們對學習沒有正確的認識,對學習沒有興趣,沒有自信心,表面上看他們滿不在乎,其實他們很自卑,很消極。而積極心理學家們研究了很多案例,例如在同樣惡劣的環境下為什麼有些人能保持自己,而有些人卻成了問題人,到底是什麼使有些人能總是有尊嚴地活着。他們發現,只有人自身的積極品質和積極力量(如愛心、勝任、愛美性、樂觀、勇氣、工作熱情、對未來充滿希望等)才是預防問題產生的最好工具。

積極心理學提倡對個體或社會具有的問題要做出積極的解釋,並使個體或社會能從中獲得積極的意義。對問題學生,我們要多方面探尋問題產生的原因,問題之所以會產生,肯定有它特定的原因,原因本身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怎樣去看它,以一種積極的態度去面對問題,更有助於問題本身的解決。積極心理學提倡用一種開發和欣賞的眼光來看待每一個人,強調心理學要着力研究每一個普通人具有的積極力量。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