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推進中的問題與反思》學習心得體會

來源:文書谷 1.04W

在平日裏,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心得體會是很好的記錄方式,這樣有利於我們不斷提升自我。到底應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新課程推進中的問題與反思》學習心得體會,歡迎閲讀與收藏。

《新課程推進中的問題與反思》學習心得體會

《新課程推進中的問題與反思》學習心得體會1

學習了《新課程推進中的問題與反思》後,我始終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把什麼樣的教育帶入新世紀?這是歷史擺在我們面前的嚴峻課題。人們常説:“誰擁有未來的教育,誰就擁有未來”。新世紀的主人,就坐在我們國小的課堂內,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應該努力為他們的今後發展做好充分準備,讓他們成功地跨入21世紀。為此,教師必須充分展示課堂教學的魅力,讓新課程以其鮮活的生命力在語文課堂上逐步繁茂起來。我們全體語文教師必須着眼於學生的未來,認真反思,讓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深入下去,真正給學生營造一個新的成長空間。為此,我覺得應該從以下個方面着手:

一、以人為本,構建新的課堂教學觀

新課程理念是以“生命”為邏輯起點,其核心是:教育直面生命。國小教育面對的是處於集中學習的生命活動時期的兒童。這個時期,對於每個學生來説是十分重要、寶貴的,但他們自己卻並不完全認識其價值。他們缺乏生活體驗,各方面都處於形成狀態。這個時期,又是學生充滿活力和潛力的生命時期,他們有多方面發展的需要和可能。這段時期教育的影響力,超出現階段而擴展到學生的終身。因此,對學生的熱愛和他們多方面發展的關注,是教育不容忽視的價值取向。正因為如此,新課程要求教師,要善於反思與創造,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重視課堂上師生的有效互動和教學過程中的動態生成;

增強教學設計意識,重視教學情境的.創設工作;

要學會充分合理地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

努力營造平等、和諧和民主的課堂教學氛圍。

另外,教師還要指導學生善於開拓和利用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

敢於質疑問題;

積極參與知識的探究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嘗試將“書本世界”與“現實生活世界”緊密聯繫起來。重新全面地認識課堂教學的功能,構建新的課堂教學觀。

二、注重全方位互動,讓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

1、控制教師講授時間

為使教學時間的分配有重大的轉變,教師應該增加學生參與教學的時間,使之佔一節課的三分之二甚至更高的比例。也許有人會質疑:教師不講學生怎麼能夠理解呢?美國華盛頓兒童博物館的牆上有一幅醒目的格言:“我聽見了就忘記了,我看見就記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這其中深刻的內涵,足以説明教學過程中,教師少講,學生多講、多做的重要性。在這種教學中,教師所花時間雖不多,而課堂教學效果會呈現質的變化,學生對知識有興趣了,思維活躍了,教學目的也達到了。新課程主張“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至少有三分之二的時間活動”是可以做到的。表面看,時間優化降低教學強度,但是對學生學習能力的要求更高了,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這正是教學的最終目的。因此,教學的綜合實力不僅未削弱,反而得到加強。

2、在教學活動中,關注學生思維的發展過程

要將學生獲得知識的過程變成一個探索的過程,教師要重視這一過程的設計。通過設計觀察、操作、實驗、猜想、歸納、類比等活動,提供學生動手實踐、主動探索、合作交流、獨立獲取知識的機會,使學生對這一過程有充分的體驗,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識與技能、思想和方法,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

3、在分組討論中,發揮教師的教育智慧

在分組討論中,教師的主導作用表現在啟發學生的思維上,要重視對學生思維的啟發和思維方式的訓練,讓學生的腦子動起來。為此,教師要設計優秀的、恰當的、有必要的問題供學生討論,同一問題還可設置討論的層次和深度。當有了一種解決方法後,讓學生進一步研究,讓學生在探索的過程中,對自己的解題有一種反思,首先驗證,然後找原因、甄別、類比歸納。培養學生科學的研究方法,也使學生在遇到困難、挫折後,通過自己的努力而戰勝困難,讓他們看到自己的力量和團隊精神的重要性,最終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大家經歷了小組討論、小組與全班交流、個體與個體交流和個人與全班交流的全過程。這期間教師不是無所作為的,而是全面巡視小組活動;

捕捉各種信息;

注意傾聽學生的發言;

解答學生的問題。

充分發揮教育智慧還應表現在:當學生提出或回答問題時,教師要善於及時發現學生的閃光點,並予以肯定,讓資源共享;

及時判斷其正誤,找到問題癥結所在並迅速加以有效指導,用適當方法點撥和引導,讓學生恍然大悟。使每一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都有發展。

葉瀾教授説得好:“在課堂裏的教師和學生,他們不只是在教和學,他們還在感受課堂中生命的湧動和成長,只有這樣的課堂,學生才能獲得多方面的滿足和發展,教師和勞動才會閃現出創造的光輝和人性的魅力。”我們正在努力朝着這個方向邁進,超越自我,超越過去,以新的教育理念、思想方式和行為方式構造新的教育平台。在此基礎上,將一切有利於生命成長和創造的東西進行吸收和轉化,並運用於課堂教學,使課堂教學中師生的生命活動更精彩。

《新課程推進中的問題與反思》學習心得體會2

新課程的實施,更新了教師的教育觀念,改善了學生的學習方式,在課改教學課堂上呈現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煥發了課堂教學的活力。通過《新課程推進中的問題與反思》的學習,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以及對平時所聽課改研討中的一些實際問題進行反思,我覺得當前我們學校教師上課時沒能將課程改革的精神實質落實到教學中,分析其原因,主要是自身存在以下問題:

一、新課程理念“消化不良”。

教育思想、教育觀念的轉變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又是一個新舊矛盾劇烈碰撞、此消彼長的過程。一些教師由於沒有將新課程理念真正內化為指導自己的教育思想,就很難將新課程理念轉化為有效的教育教學行為。目前,在新課程教學中就存在一些誤區,一是在優質課的評選中,一些教師追求形式上的熱鬧,而忽視課堂的實效性,認為課堂“動”起來了,學生“站”起來了,就是新課程教學,課堂表面不在是以前的滿堂灌了,就是新課改所倡導的“活”的課堂。一堂課下來,學生真正學到了什麼呢?學生除了“鬧過”、“喊過”,真正收穫、積累、感悟的東西很少。教師在這方面缺乏理性的思考,沒有把提高課堂實效性作為新課程教學的終極目標滲透到教育教學行為中去。二是教師盲目開展小組合作,把它作為點綴課堂的“一道風景”。認為有了合作才是新課堂教學,而忽略了合作的必要性和實效性。教師對學生合作小組缺乏有效地搭配和必要的職責分工,對合作探究的內容缺乏精心策劃,對合作的情景缺乏有效地創設和渲染,對合作的評價往往側重個人;三是追求課堂教學手段的多變,一堂課,有的教師又是用多媒體,又是用投影機,又是用直觀教具等,教師忙個不停,而學生則玩個不息,課堂看似熱鬧,學生實際上一無所獲;四是課堂評價機械單一。新課程強調對學生的尊重和讚賞,有的教師就是“你真棒”,“好樣的”等一些機械性的語言,對學生的評價缺乏個性化和針對性,學生也是霧裏看花不知誰對誰錯。

二、重教學手段變化,輕實際效能

一提起課改,有人就認為要教學手段現代化,而要教學手段現代化,就非得使用多媒體不可。於是教師就説什麼學校條件差,沒有多媒體,沒有投影機,搞不好課改。誠然,現代化教學手段能夠豐富課堂教學的內涵,拓展課堂教學的空間,但它畢竟只是一種為教學服務的輔助手段,不可能也永遠替代不了課堂教學的本身,使用現代化手段並不等同於新課改,新課改也不僅僅是採用一些現代化教學手段那麼簡單。新課改改的是內涵,是實質,而不是外在的形式。只要我們真正把新課改的理念貫穿到課堂教學中,真正實現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即使不使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也能推進新課程改革。

三、課程目標把握不準

新課改教學目標是“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一體的有機結合。“三維目標”應該是有機地滲透在教學過程中,然而有的教師注重了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卻弱化了對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培養,有的教師還在“雙基”教學的困境中掙扎,課堂教學中厚此薄彼的'現象依然嚴峻。

四、現行評價體系與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矛盾突出

現行的評價體系存在的主要問題表現為:

1、評價內容仍然過多側重學科知識,特別是課本上的知識,而忽視了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心理素質以及情感、態度和習慣等綜合素質的考查。

2、評價標準仍然過多強調共性和一般趨勢,忽略了個性和個性的發展的價值。

3、評價手段與方法仍以傳統的考試為主,仍過多地倚重量化的結果,而很少採用體現新評價思想的、質性評價手段與方法。

4、被評價者仍多處於消極的被評價地位,基本上沒有形成教師、家長、學生、管理者等多主體共同參與、交互作用的評價模式。

5、評價的重心仍過於關注結果,沒有形成真正意義上的發展性評價。

這些問題的存在是新課改的極大阻礙,結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帶來一定的難度。新課程改革的提出,學生的發展除了“知識與技能”,還包括“過程與方法”、“情感與價值觀”,除了學科的學習目標,還有一般性發展目標,除了學業成績,還有學習態度,創新精神,動手實踐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科學探究的精神以及健康的審美情趣等。無論怎麼的分類,這些都是一個人全面發展的方面,也是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所應儲備的素質。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