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師讀書心得15篇

來源:文書谷 2.79W

我們心裏有一些收穫後,可以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中,它可以幫助我們瞭解自己的這段時間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態。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恰當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青年教師讀書心得,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青年教師讀書心得15篇

青年教師讀書心得1

昨天終於讀完了《致青年教師》一書,這本書寫的非常好,它為我們青年教師打開了一扇通向真理的窗户。我邊讀邊反思自己的教師心態、教育行為,真是受益匪淺!書中吳非老師通過一個個典型的案例,用其平實的語言引領我感悟如何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

讀吳非老師的文字,我懂得了要做一個成熟、理性的教師是不能只靠教齡的累計、豐富的經驗和資歷的。

我懂得了“對教師職業生命負責”,是教育政策制定者和管理者的職責,更應當是我們教師自身的追求。

我懂得了一名合格的教師必須是一個“思想者”“學習者”“實踐者”“寫作者”。

我懂得了優秀的教師應當是一盞不滅的燈,而那“開關”就在他自己的手裏。我還知道了教師的心中沒有陽光,學生的心靈上就有可能添上一分陰暗。

書中平實淡雅的`文字,真實形象的案例,非常貼近我們現在的工作和生活,讀後讓我對自己的職業,對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致青年教師》全書共分六輯“做個有胸襟的教師”、“不要急”、“心裏裝着學生的心”、“尊重常識”、“不放棄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種子”,共計85篇文章。讀完這些用心靈澆注的文字,彷彿和智者經歷了徹夜的長談,感受到了教育的另一個境界。

懷揣夢想和激情,走上教學的工作崗位。在近兩年的實際教學中,我認識到只有熱情的教學是不完美的,要想對職業生命負責,必須提高自己的職業素質,就如吳非先生所言要做到“二者一家”,也就是成為思想者,學習者,實踐家。教育是一份美麗的事業,她呼喚人的理性追求,呼喚建立美麗的人格。樸實的工作態度和發自內心的話語,就像把一粒種子放在了孩子的心田,潛心耕耘,就會開出智慧之花。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我可以想的更多。教育是理想者的事業,教育要培養理想。高貴與卑微的距離也許只有一步,這就是能不能在任何情況下,都保持教育者的尊嚴。試着在心裏裝下學生的心,有些事,儘早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出明確的態度,從小培養孩子尊重、敬重的意識。作為青年教師,要自覺維護教師的集體,推動這個集體,實現集體凝聚的力量。每時每刻的關注和努力,關注小事,從我做起,從一言一行做起。“教育無小事”,“生活即教育”,一位優秀的教師站在學生面前,無需講話,教師本身就是一本教科書,他教給學生的不僅是知識,還有思想、氣質和未來。讀了這本書,我深深理解到,自己需要修煉的是比專業知識更重要的東西。

之於“青年教師”,“青年”説明還有很多東西要去學習,去思考,去理解,去實踐;“教師”説明要傳道授業解惑,更説明要努力超越,以至擁有精湛的傳授技巧和高超的教育藝術。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應該負責,無論是對學生的教育,還是自己的專業發展。而且每時每刻都要意識到這一點:自己教育教學業務的錘鍊,不只是為學生成長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別人交付任務的完成,它更是自己生命價值的展現。學校為青年教師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教藝精湛的師傅,團結友好的團隊。這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情!

吳非老師的文字,讓我在平實的語調中感受到教育的美好和希望。照亮我的道路,並且不斷地給我新的勇氣去愉快地正視教育。我要做的還有很多,我也只有努力去做到更好!

我要愛所有的孩子!

青年教師讀書心得2

最近,我拜讀了吳非老師的《致青年教師》。書中平實淡雅的文字,真實形象的案例,非常貼近我們現在的工作和生活,讀後讓我對自己的職業,對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它為我們青年教師打開了一扇通向真理的窗户。我邊讀邊反思自己的教師心態、教育行為,真是受益匪淺!讀完這些用心靈澆注的文字,彷彿和智者經歷了徹夜的長談,感受到了教育的另一個境界。

吳老師在書中通過“做個有胸襟的教師” 、“不要急”、“心裏裝着學生的心”、“尊重常識”“不放棄理想”和“播下一粒善良的種子”這六個方面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中遇到的事情、案例闡述了青年教師應該具有的理想和素養。

如在《就讓你的眼淚流出來》這篇文章裏,吳非老師説我們教育孩子們成為人,我們自己首先必須是情感正常的人,所以,當無法抑制自己的的激動和傷感時,就讓我們的眼淚流出來作為老師,我們要做一個有真情實感的老師。説實話,面對學生,我笑過,也哭過。我曾為學生那純潔善良的心靈感動得流淚,也曾為他們中一些同學的不爭氣而傷心落淚。事後,我還埋怨自己太沒出息,感情太脆弱,但看了吳非老師這篇文章後,我明白這是我真情實感的流露,是人性中最美好的情感。作為教師,就是教學生做一個有真情實感的人,而不是一個對任何人和任何事都漠不關心、無動於衷、冷眼處之的人。如果我們教出的學生都是冷血動物,那麼這是我們教育的失敗。我認為我們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真正的人,所以,作為老師,我們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還應該是引導學生去關注人性中最美好的情感,發現真善美的引導者。

作為教師,我們不僅要當好學生們領路人,我們還要擁有一個博大的胸懷。因為教育者的胸襟,是學生的天地。教育者的胸襟有多寬,學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良師之心境,如海洋一般遼闊,如長空一般高原。教師心胸博大他的學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他所教的學科,就有可能成為樂園;他的學生,才會開墾自己心靈。所以説,教師胸懷博大,學生自然就“大氣”。這其實跟我們常説的“有其父必有其子”是一個道理。老師的一言一行都勢必會影響學生的一生。所以,我們不能事事斤斤計較,不能嫉賢妒能,不能心胸狹隘,我們不妨也做一個“肚裏能撐船”的老師,做一個有胸襟的大氣老師。

作為教師,我們更應該做一個專業知識和能力很強的老師。工作中只有愛我們自己專業才可能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而優秀教師一定是一個與書為友,勤奮好學,博才多識的人。只有這樣,我們心裏的底氣才足,我們也才能用自己的知識與智慧,為學生照耀他們的人生之路。現在的孩子接受的信息很多,很快,知識面很廣,興趣很多,如果我們老師還停留在原來所學的知識層面上,不多一些一技之長,那就會變成我們自己與學生不合羣,從而被學生所疏遠,被社會所淘汰。所以,我們教師的專業知識和能力素養應當遠遠高於學生,還要多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十八般武器,不需要樣樣精,但起碼能通一些。在當前新大課改的形勢之下,我們老師更應當表現得比學生善於學習,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為學生樹立榜樣,用我們的智慧照耀學生面前的道路。

讀吳非老師的文字,更多地是讓我在平實的語調中感受到教育的美好和希望。讓我們在教育事業上繼續學着、繼續努力着……

青年教師讀書心得3

教委為每位教師準備了《致青年教師》,讓我們利用暑期好好閲讀。書中寫了很多教育教學的常識,把自己遇到過的很多有意思的問題和大家分享,讓這些問題引發我們對教育的關注和研究。感觸很深,我想把它與我們老師共勉。

在書的自序中看到“對教師職業生命負責”的話時,有點驚喜。雖只讀了短短几十頁吳先生的書我自己心裏就有許多感觸: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我們可以想的更多。只有團結、正氣、奮進的集體,才能鞭策我們的進步;只有積極、向上、陽光的形象,才能讓我們有更多發展的機遇。我們青年,是真正要自覺起來維護這個集體,推動這個集體,實現集體凝聚的力量。然而,優秀集體的全面塑造,良好集體形象的建立,絕非旦夕之間、輕描淡寫即可成就。它需要我們青年教師每個人每時每刻的關注和努力,需要我們關注細節,關注小事,從我做起,從一言一行做起。

同時,吳老師也坦誠地揭示了現代教育中如“的確有很難教的學生”這樣的教育問題。每個人的學習過程都很長,成長的環境也不盡相同。或多或少有些體現某些獨特“個性”的學生會影響我們的日常教學,似乎這樣的學生比以前還要多一些,特別在一些非班主任的課上,這樣的孩子表現的就愈加明顯。以前總信仰一句話“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就因為這樣,我們面對一些特殊的孩子,往往會繳盡腦汁,想方設法證明自己是可以很快轉變他(她)的,自己是有能力的,可在有限的課堂時間中,常常這樣為了這一棵樹,卻放棄了一片森林,有些得不償失。吳老師的在書中多次提到、滲透的“不要急”、“慢”讓我為此鬆了一口氣,我想“盡人事,順天意”也許可以成為我們對待“難教的學生”的準則吧

如在《做個有胸襟的教師》和《為什麼你的'學生缺乏氣度》中,吳老師啟發我們為了我們的學生,讓我們的心胸開闊起來。因為教育者的胸襟,是學生的天地,教育者的胸襟有多寬,學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教師胸懷博大,他的學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的確,處在青少年期的學生最易受外界的影響和同化的,老師的一言一行都勢必影響學生的一生。現今社會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教會學生學會坦蕩,心胸博大是最好的抵抗壓力、調整自己的不可替代的方法。

社會上一些極端事件的發生正是一些心胸狹隘、封閉的人所為,可見,讓我們都做一個有胸襟的大氣老師影響我們的學生,對整個社會都是有着重要影響的!

青年教師讀書心得4

暑假在校值班期間,我有幸拜讀了吳非的《致青年教師》。《致青年教師》成書於吳非老師即將跟三尺講台告別之際,他通過長談在書中拉進與讀者的距離,用通俗的手法將自己近三十載為人師之經驗付諸筆端,躍然紙上,傾囊相授。希望給還在教學一線孜孜以求的“後浪”們照亮前行的路。

書中平實淡雅的文字,真實形象的案例,非常貼近我們現在的工作和生活,讀後讓我對自己的職業,對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它為我們青年教師打開了一扇通向真理的窗户。我邊讀邊反思自己的教師心態、教育行為,真是受益匪淺!讀完這些用心靈澆注的文字,彷彿和智者經歷了徹夜的長談,感受到了教育的另一個境界。書中吳非老師通過一個個典型的案例,用其平實的語言引領我感悟如何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

第一輯為《做個有胸襟的教師》,在這一輯中,吳非老師寫道:“教師的胸襟,是學生的天地。教育者的胸襟有多寬,學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一位優秀教師的心境,就如同大海一樣遼闊,如同長空一樣高遠。只有教師的心胸博大,那他的學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他所教的學科,就有可能成為學生的樂園;他所教的學生,才會愉悦的開墾自己的心靈。”教師在教學中不光是扮演傳授知識的角色,還要擔負起培養學生身心健康的重任。特別是像我這樣一個剛踏入教育行業不久的年輕班主任,面對學生在日常學習中所出現的問題,教師要擁有愛心、耐心,寬容對待,用寬廣的胸襟對待學生以及身邊的人,無形中透露着教師不凡的氣度以及獨特的人格魅力,這些將春風化雨般滋潤着、影響着學生,學生也將心胸開闊起來,不自私,不與別人斤斤計較。

同時,吳非老師還指出有的教師心胸狹隘,總會把同行貶得一文不值:同行愛好讀書,他馬上就批評“教師的主要任務是教書”;同行發表了幾篇學科論文,他就説“評價教師還是要看課堂教學”;看到同行上課受到好評,他又會説“只能上課不搞科研是不行的`”;而如果自己樣樣不如人,什麼都比不了,他甚至又會説“沒有生活情調又有什麼意思“。這些話是有據可循的,走上社會,會看到有人不敢“冒尖”,有人故意藏拙,作為青年教師,我們對自己,對別人都儘可能的做到一片坦蕩吧,為了學生,更是為了自己,讓我們的心胸開闊起來吧!

第二輯中《教師不是演員》這一篇文章也讓我感受頗深。很多青年教師免不了“粧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無時”,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現象呢?我想大抵是這樣兩種原因:一、青年教師自身教學能力不過硬,容易照搬亂套;二、學校公開課的要求過多。有過這樣一種經歷,實習學校的公開課必須要有小組合作,沒有就不過關,不合格,若有人推門聽課,得臨時找個問題以小組討論的形式應付檢查。閲讀吳非老師的這邊文章後,我知道了教學上的“拿手好戲”常常是方法或是“技術”,而不是“戲”。優秀教師應該瞭解少年思維的共性,瞭解學生思維發展的特點,善於和學生對話,從中找出合理的有價值的內容,而不是讓學生看一場演出。

拜讀通篇著作,讓我這個初出茅廬的後生受益良多,從書中我讀出了吳老師對於未來教育的美好憧憬和希望。同時吳老師傳授的寶貴經驗也激勵着我在教育的征途中披荊斬浪,乘風前行!作為一名一線教師,在今後的工作中,我會一如既往地以學生成長為己任,始終秉持素質教育發展理念、始終堅持走在教學創新的一線、始終保持樂學善教的初心!在基礎教育事業中風雨前行,努力做洶湧澎湃的“後浪”,不負芳華亦無愧於身處這個偉大的時代!

青年教師讀書心得5

暑假讀了吳非老師寫的《致青年教師》一書,感覺受益匪淺!邊讀吳非老師的《致青年教師》,邊反思自己的教師心態、教育行為,覺得自己缺少的,是那份久違的教育理想。

吳非老師一是位行走的智者,一位語無驚人死不休的思想戰士。他為迷茫的教育者們,自我反思卻無所適從的年青人指明方向。在他的一篇篇指點迷津之後,我看到自己身上匱乏的東西,是啊,讀書時的教育理想,有多久沒有去觸碰它,真是久違了!

一遍遍想在教室裏的自己,想在課堂上的自己,想在校園裏的每分鐘。是缺少激情的日子,很少有事讓自己全付精力去應對。

回想自己少年時,還是頗有幾分壯志豪情,一部電影就能讓自己激動不已,看來,自己要時刻提醒自己,我的身份是一名教師啊!於是,有翻出那曾讓自己激情的歲月印記。我用一本書《致青年教師》,兩部電影《危險遊戲》《放牛班的春天》,來喚醒自己。

先與我來到這部電影《危險遊戲》中。這是個教育挽救心靈的故事。露安,從海軍陸戰隊退役的青年教師,懷着一個教育理想,來到高中教書。不料,她教的是一羣桀驁不馴的放牛班學生。當她遇到這班“無藥可救”的學生時,她無奈的歎息。但是,這位初為人師的率性女人,卻不按常理出牌,倔強的用自己的愛,感化了這班原本處在社會邊緣、喪失對未來信心的人,孩子們信任她,依賴她,把她視為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感動之餘,讓我想起另一部著名的師生情影片《放牛班的春天》。我對《放牛班的春天》有更深的情感,因為唯美的畫面、真摯的感情,和純美如天簌般音樂。

兩部影片中,教育者面對的,都是一羣被定性的壞孩子,他們內心極度缺乏安全感,覺得外部世界鄙視、甚至在仇恨他們。而孩子畢竟是孩子,他們無力改變現狀,於是,用最偏激的行為來回應世界。他們嘗試破壞、戲弄老師,但這些行為,正是他們內心脆弱的表現。只有最具有愛心的人,才能感覺到。有愛的人,比平常人多一份慧質,敏感的看到孩子們渴求關懷與愛的強烈願望。只有用大慈的心給他們最真摯的幫助,用點滴細節給孩子暗示:“我喜歡你們,我愛你們!”

讓我們一步步回憶《危險遊戲》中露安老師的作法吧!感謝這樣的故事,讓我們可以懷揣教育理想,艱難前行。

當全班學生亂作一團,無人理睬這位本該是課堂權威的露安時,露安用“跆拳道”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這不按常理的有趣作法,真的很有效。是的',周圍同事看笑話般想看露安出醜,為她這一着怪棋感到不可思議,但確實,露安成功了。課堂上,如果學生都無視教師的存在,那對教師就是最可怕的錯誤。

走出這成功的一部,就象是打開學生心靈的一個小小缺口,至少現在,學生們可以注意這位課堂的主宰了。

當露安想講授知識時,她又一次感到迷茫,孩子們聽不下去,也聽不懂。這時,露安選擇了一個切入點:“死亡”,還有那首帶有點隱喻的詩。露安真是一個聰明人,他的學生開始出入圖書館,討論老師提出的話題,讓圖書館的老師搖頭,哈哈,我們盼望的情節中出現的奇蹟,一點點在我們面前展開。

教書、育人同樣重要。露安不僅僅給學生們傳授知識,她想幫助孩子,挽救心靈。一個黑人男孩犯錯,她來到男孩的家裏,撫摸着孩子的頭,跟父母説:“他是好孩子。”我們所有觀眾都應該感到激動,因為男孩父母的表情,就象陽光一下灑到臉上一般。之後,因為金錢問題,露安也嘗試給他幫助,雖然自己的錢只夠每天買個麥當勞,但露安幾乎是威脅的讓男孩接受自己的幫助。

另一位黑人女孩,因為結婚,想放棄學業,到一所可以學習家政的學校學習,從此成為家庭婦女時,露安又帶着她的那份執着出現了。她要讓這個有才華的女孩繼續讀書。讀書,是一種夢想,是改變命運的必經之路。

這樣的幫助還有很多,以至於當露安因為自己失誤想離開校園時,她得到了生命中最好的禮物:全班同學的強烈反對和一塊作為挽留的巧克力,還有作為教師的最高讚賞:我們愛你!露安感動了,此時她知道,自己已是她們的精神支柱,自己可以給孩子提供無限的安全感,她,已經不能走了。

就象《放牛班的春天》中,克萊門特離開時,收到的人生最美好的禮物一般:那滿天飛舞的紙飛機、紙飛機上的深情祝福與留戀、還有那伴隨自己離開的腳步、漸行漸遠的天籟歌聲

作為帶有現實主義色彩的影片,故事也展示了兩個小插曲,表達了這樣的命題:教育不是萬能的。其中,兩位黑人男孩不再回到校園,露安執着的想喚回他們時,卻遭到黑人母親的唾罵:他們讀書有什麼用?他們註定是失敗者、社會的邊緣人,無法改變命運的弱者。沒有人能挽救他們,這就是他們的命運。

另一種嘗試也是失敗的,這個故事中被打死的男孩,已經試着踏出改變命運的一步,他幾乎聽從了露安的建議,但是,當他急切想改變人生,進入校長辦公室時,他的故事永遠的結束了。僅僅是因為沒有敲門,僅僅是因為校長自以為高明規則,男孩又回到了自己的世界。這是不是編劇的一個隱喻,我們的社會還沒有敞開心扉,來接納這個孩子,來接納這一幫無助的放牛班。

這兩個插曲,也許都是編劇給我們的艱難思考,露安,只是一個個體的人,懷惴教育理想,卻不能真正改變別人的命運。是否這部影片也想讓更多的人走入深層的思考,我們的社會羣體,應該敞開心扉,接納與關懷這樣的孩子。

無論怎樣,我們內心深處會都被露安這樣的教師,也包括《放牛班的春天》中的克萊門特這樣的教師深深感動,燃起教育的理想,改造、挽救一個個真實的靈魂!

青年教師讀書心得6

這個月讀了《做最棒的老師》一書,上面舉了很多教育故事,對我的啟發很大。這本書全方位地闡述了作為老師應有的教育觀、學生觀、班級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課堂教學的理念與實踐。把教育思想、教育機智、教育技巧與教育情感融為一體。

作為教師要注意教育的方法,當學生出現失誤或對教師不尊重時,切忌簡單,粗暴,衝動的“熱處理”,而應控制自己的言行,用愛心去感化他們,使他們主動克服錯誤。這就需要向慈母一樣將愛播進學生的心田。心理學還告訴我們:人際交往融洽、和諧是以真誠為前提的。“以心換心”以理解為橋樑。人與人之間便能得到思想感情的溝通。我們除了做好“嚴師”,“慈母”之外,還要利用課餘時間和學生多接觸,推心置腹的和學生交談,成為學生的“摯友”。

總之,作為一名好教師必須以多種角色出現在學生面前。做一名好老師,就應該做一個勤于思考的思想者、勇於創新的探索者、教育教學的研究者、教育理想的追求者。作一名好老師,一定要“做有心人、做有益事、以寧靜的心態腳踏實地的做事”;要有理想、有思想、有激情、很認真、多讀書、會反思、有韌勁。我們應該不斷實現專業自主,在實踐中不斷增長才幹,使自己儘快成為高素質的教師,不僅是有學問的人,而且是有專業追求的人;不僅是高起點的人,而且是終身學習,不斷自我更新的人,工作有情趣,生活有品味,做人上境界。

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曾提出一個老師成長的公式:成長=經驗+反思。我國著名心理學家林崇德也提出“優秀教師=教學過程+反思”的成長公式。作為一名老師,想要自我完善、不斷提升,就需要不斷反思。對自己的教學實踐進行理性思考,只有在反思中總結出規律和經驗,才能不斷的改進、不斷的.發展;只有在反思中提煉出精華和真理,才能不斷地修煉自己、成為學生喜歡的好老師。

教學反思是老師做的最多的也是最切實有效的反思活動。翻開雜誌,打開網頁,可以説每一個優秀的教師,成名的教師都有一個寫教學反思的好習慣。可以説教學反思是一個優秀教師在成長過程中不可缺少的步驟。它一方面讓我們在教學中的正確的行為予以肯定,不斷的積累經驗;另一方面又使我們自己找出在教學實踐中與教學新理念不相吻合的甚至相違背的做法,進行自我批評、自我改正、自我完善。教學反思使我們拒絕平庸,使我們的教學經驗得以昇華,使我們吐故納新,每一天都是新的。

在實際過程中,我們寫反思都是在查找教學的不足之處,總結經驗教訓,而在發現自己的優勢,肯定一節課的亮點上花的功夫相對少了一點。同時,我們在反思時,往往寫的都是教學反思,而忽略了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的反思。所以,對於平日裏與學生接觸時的一言一行,我們都要認真地、耐心地反思,從中找到某種教育規律。再者,我們進行教學反思往往僅僅滿足於獲得教學經驗,而沒有對經驗進行深入的思考。所以,雖然做了好多年教師,偶爾也進行過教學反思,但創新方面是少之又少。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説過:“我建議每位教師都來寫教育日記,教育日記是一筆巨大的財富。寫教育日記讓老師終身受益。”教育隨筆,不是為了晉升職稱而炮製的論文,也不是為了課題交差而拼湊的“成果”。而是一種實實在在的教學全紀錄,沒有居高臨下的霸氣,沒有正襟危坐的儼然,沒有煞有介事的虛假,沒有耳提面命的煩悶。只需我們抓住一天中的一個火花,可以是上課,也可以是聽課,也可以是網上,雜誌上看到後的靈感。

總之,浮躁的心、生硬的態度,永遠也不可能換來心與心真誠的溝通,我會試着從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用“學生的眼光”看待,用“學生的情感”體驗,用真心、愛心、誠心、耐心,贏得學生們的尊敬和愛戴。

教育是事業,而教師是職業。我們從事的是教師這一職業,擔負的卻是教育的責任。師與生之間,維繫在一起的是愛,因而愛也就成為了教育永恆的主題。“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不留痕跡的愛,我希望自己能夠達到這個境界。”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我們既然選擇了教師這一職業,從事着教育這一事業,我們應該用童心、愛心、恆心去撐起這一工作,就要努力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

青年教師讀書心得7

這學期我們學校向大家推薦的書是由郝曉東著的《給青年教師的四十封信》,這本書以成長、課堂、管理、閲讀、卓越、愛心等幾個主題,記錄了一位年經教師的思考與行動,這本書不僅對於那些未來的教師,以及剛剛走進教育的年經教師具有借鑑的作用,而且對於我這位從事多年教育工作的“老教師”也有很好的借鑑作用,引起我的反思。

對於青年教師來説,成長比成功更重要。成長不僅意味着專業能力的提升,也意味着職業信仰的不斷增強。那麼我們怎樣才能實現生命的成長呢?

要實現生命成長,追求專業發展就需要閲讀經典,擁有自己的重要書籍,擁有豐富、堅實的學科知識,豐富自己的知識“武器庫”。但閲讀經典,讀完容易,讀懂難。對於經典書籍,只有在啃讀的基礎上反覆運用、實踐,才能真正理解,突破自己的認知結構,化知識為智慧。

要實現生命成長,還要靠近“高人”,尋找自己生命中的“重要他人”。在我們的成長曆程中,有些人會逐漸淡出自己的.視野,但有一種人卻對自己的思想靈魂有深遠影響,對自己的人生方向產生決定性改變,對自己的為人處世、專業發展等有深刻烙印,這些人就是我們生命中的“重要他人”。當我們遭遇困境、產生迷惘、滋生懈怠時,因為他們,我們能重新激活生命,召回信心,為生命灌注繼續上升的燃料。

要實現生命成長,還要耐得寂寞,有效管理自己。作為教師,在八小時內,大部分教師的工作內容是相同的,無非是備課、講課、輔導而已,而決定人與人不同的是工作之外的時間能否有效管理自己,能否擁有足夠的專注力。培養專注力,首先要心靜,靜能生樂,靜能生慧;其次要學會獨處,每天給自己一段時間,在這段時間甚至不看書、不上網,潛心靜悟,傾聽內心的聲音,和自己對話;另外,還要有足夠的耐心,經典閲讀是一個長期的、連續性的過程,必須耐得寂寞,排除所有干擾,堅持每天閲讀,而教育更是一種慢的藝術,改變一個孩子非一時一事之功,更要耐下心來,把一切視為正常,心平氣和,多一分寬容,多一分關愛,循序漸進,分層推進。

學習《給青年教師的四十封信》,反思自己的教學經歷,原來自己也是從懵懂、摸索中一路走來,卻因沒有及時反思並書寫,缺少梳理而不能有更大的提高和進步,侷限了自己的成長。當然,現在行動還不晚,重新出發,認識自我,實現自我,不斷汲取營養,不斷積澱 歲月,耐得住寂寞,經得住誘惑,相信終有一天,會有一朵美麗的花華麗綻放!

青年教師讀書心得8

當我拜讀完《做不抱怨的教師》這本書,我心裏為之一顫。為自我以前對工作的不滿而懈怠;對學生的不滿而憤怒;對他人的不滿而耿耿於懷。心裏就十分懊悔、沮喪,難過。但這天讀完這本書讓我的心靈彷彿釋然了許多。這本書就像一劑良藥慰藉了心靈,我將用它的理論在今後的教育之路上踐行自我的人生目標,實現自我的人生價值。

不抱怨工作,獲得工作的樂趣。

俗話説得好:“好工作不如好身體,好身體不如好情緒。”的確,愉悦歡樂的情緒對工作和生活有着極其重要的作用。如果人們整天總是愁眉苦臉、鬱鬱寡歡。你縱使工作條件再好,職位再高,薪水再多,也是徒勞無用的。因為他們沒有好的情緒去享受工作的樂趣,自然就會怨聲四起,抱怨工作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教師也是如此,倘若我們沒有好情緒,如何將歡樂傳達給學生,如何讓學生愉快學習呢

高爾基以前説過:“工作如果是歡樂的,那麼人生就是樂園;工作如果是強制的,那麼人生就是地獄。”一個人之所以總是抱怨自我的工作,往往並不是因為他的工作真的有多麼的糟糕,而是因為他沒有用一種良好的情緒,用一種用心的態度對待自我的工作。

我曾抱怨自我的工作太累,一週的'滿工作量,再帶班主任,常常搞得自我暈頭轉向總是抱怨不止,雖然已盡力但還是力不從心,總覺得學校對青年教師的培養策略不對,工作説變動就變動,這個年級學生的基礎剛打好又被調到另一個年級,把好不容易培養起來的工作熱情一下子就這樣撲滅了。抱怨不給自我機會,把這種負面情緒帶到了課堂,讓自我的工作變得焦頭爛額,此刻回想一下,感覺心驚肉跳,怎樣能夠有這種想法呢醒悟的瞬間情緒簡單了,工作踏實了,也不感覺累了,原有的熱情與幸福感又回到了自我的身邊。

不抱怨學生,發現他們的閃光點。

常常聽到周圍的同事抱怨説:“某某同學真笨,這麼簡單的問題都搞不懂。”“家長還説自我的孩子夠聰明,簡直太笨了。”“這屆學生笨的太多,教的都感覺沒有成就感”等等。這是教師常常抱怨的聲音,當然側面也表達出對學生的期望。但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十全十美的,也沒有一個人會讓自我完全滿意。正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教師不僅僅要教授學生知識,更就應教學生做人的道理。可能某個學生學習成績不夢想,但總有他閃光的一面,我們要善於發現挖掘。比如某學生熱愛勞動,就讓他擔任勞動委員,充分調動他的用心性,培養其組織勞動潛力。某某生在音體美方面有特長,可為其帶給他的展示機會等等。相信任何一個學生在愛的教育下都會有所收穫,健康成長。

不抱怨壓力,獲得前進的動力。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壓力是一把雙刃劍,要麼讓你一敗塗地全軍覆沒,要麼讓你一鼓作氣地扶搖直上。作為一名現代教師,箇中關鍵在於不抱怨壓力,而是找出壓力,利用壓力,以更加從容的姿態用心應對自我的人生,進而追求人生更高層次的發展。

或許我們在工作中會覺得有很多壓力很多不自在,不滿足,不愉快的事情,客觀的條件讓我們頹廢、悲觀。可是,我要説,人不是萬能的,七情六慾在影響着我們,教師是不就應唉聲歎氣的。我覺得,我們就應更用心地去教學生,去感受學生。去感受生活帶給我們的另一份財富。如果用心,是能夠教給學生很多東西的,不光光是知識!更多的是一種生活態度。你會找到越來越多的歡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時時注意持續歡樂的情緒,做一個陽光教師,不抱怨的教師,拿得起,放得下,生活就會簡單而充實。

與其抱怨,不如埋頭苦幹。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應時刻銘記身上的重擔,把埋怨的時間和心思都用到提升自身素質上,讓我們以書中的事例為借鑑;以書中不抱怨的心態為行為準則;以書中改變抱怨的方法為思路,做一個不抱怨的踐行者。

讀了這本書,我會延續以前的做人態度,不悲不喜,不卑不亢,多工作,少抱怨。累了,伸伸懶腰;困了,望望遠處的風景;煩了,想想人生是多麼的完美,活着真好;厭了,找家人説説內心的苦悶,讓倦怠從此隨風而去……

我們要正確應對種。種壓力,用陽光的心境緩解壓力,用用心的人生態度挑戰壓力,讓自我的工作充滿挑戰性,在這三尺講台上創造出自我精彩的人生。

如果你還有時間抱怨工作,那麼你就有時間將工作做好。若想有所作為,就要拋棄所有抱怨,學會享受工作中的樂趣,努力做好自我的本職工作,讓正能量時刻圍繞在身邊。

從今以後,努力做個不抱怨的教師,不抱怨孩子的犯錯,不抱怨家長,不抱怨自我的選取!懷一顆寬容的心,靜靜等待孩子在跌跌撞撞中成長!

青年教師讀書心得9

花了整整一個月的時間,終於把這本厚厚的《愛心與教育》讀完了。讀完後給我的第一感觸,那就是——愛。

這本書是以一個小男孩——安利柯的日記,來透視日常生活中的學校和家庭關係,老師和學生的關係以及父母,兄弟姐妹間的天倫之愛。

愛的教育文字雖然簡單樸實,所描寫的也是極為平凡的人物,但是,其中流露出人與人之間的真摯情感,會讓人感受動不已。例如,每月故事中——馬可爾萬里尋母的故事。文中講到了因父母負債,馬可爾的媽媽決定去工資豐厚的布宜洛斯艾利斯工作。媽媽剛離開時,還和家裏保持着聯絡。可自從上次馬可爾的媽媽寫信説身體有些不適後,就和家裏失去了聯絡。家裏用盡各種方式寄去的信也石沉大海。收不到媽媽的信,家裏更冷請了。父子三人每日以淚洗面,馬可爾想媽媽想的快死了。終於,13歲的馬可爾自告奮勇決定去找媽媽。馬可爾的堅持使父親無奈地相信了這個理解事物程度並不遜於成年人的孝子一定能成功。籌備好了一切,馬可爾開始了萬里尋母的旅程。途中,他歷盡了各種艱難險阻,嚐遍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不知過了多長時間,憑藉着馬可爾堅持不懈的努力加上人們的幫助,終於找到了失去了生活意識的奄奄一息的媽媽。馬可爾的出現使母親找到了生命的價值,在醫生的幫助下,馬可爾和媽媽終於重逢了……讀到這裏,我不禁為馬可爾對母親深深的.愛肅然起敬。再想想自己。和馬可爾同樣的歲數,卻顯得樣無知,那樣渺小。只要發生一點芝麻綠豆的小事,就把火往媽媽身上撒。真是太不應該了……

“愛”是我們每個人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個字,可是,有時候,我們也常會忽略周圍的愛:如父母對子女無微不至的愛、老師對學生循循善誘、朋友間互相安慰……這些`往往都被我們視為理所當然,而沒有細細地加以體會。而如果你加以體會,你會感覺到,人生,這是一個多麼美好的東西啊!

有時候,當我們遇到挫折時,常常會怨天尤人,就好像全世界都在跟我們作對一樣,甚至抱怨這世上沒有人愛自已,有的想更悲觀,則會自殺,表示他的抗議,這多可悲呀!

其實,如果我們能夠靜下心來,細細品味我們周圍的一切,一定會發現,在這個世界上,居然有那麼多人疼我、愛我、幫助我、我多幸福呀!

當你能夠感受那份極為普通的愛的時候,相信你一定不會吝惜付出你的愛心給一些需要幫助的人,是不是?

朋友們、請你帶着一顆聖潔的愛心,投入到全世界中。你會發現: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明天。請乘上“愛”的小舟,走完屬於你自己的愛的人生。

青年教師讀書心得10

利用空暇時間,我拜讀了吳非老師的《致青年教師》。全書共分六輯“做個有胸襟的教師”、“不要急”、“心裏裝着學生的心”、“尊重常識”、“不放棄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種子”,共計85篇文章。本書中的文章短小精悍,所述問題直白犀利。它所關注的,都是教育教學一線的事。豐富的實例講述了很多需要我們關注的問題。

我想,這本書大約是吳非先生的工作日誌和反思隨筆中的結晶。在他將近退休之際,將以往所寫編纂成書,目的也只有一個——“把自己的種種教訓與思考告訴青年同行,以之為前車之鑑,庶幾可使他們少犯錯誤,少走彎路。”抱着這樣的目的,我們可以看到,先生的書中所具事例確實大都為教訓。先生善於觀察、勤于思考,發現了很多同行在教育中的問題。先生筆觸嚴肅,一個個短小的祈使句標題可以使我們清楚地瞭解到,有哪些事情是不可以做的。懷揣夢想和激情,走上教學的工作崗位。“師範”尚未形成。於此之際,先生為我們列出了很多作為老師不能做的事情,事無鉅細。此外,先生還將很多非親身經歷,而是他所見所聞的例子寫於其中,誨人不倦地告訴我們,有很多事情是不能做的。以小見大,見微知著,聯想蝴蝶效應,我深以為然。縱觀先生言論,給我最深的感觸是“教師要關注教育中的點滴小事”。只有教師以身作則,才能真正完成教育的真諦——教本領、育人才。

一、關注學生的點滴事

我們常説,教育無小事,就是這個道理。然而,雖然每名教師都懂得要心裏裝着學生,但對學生的關注角度不同,對事件的考量不同,對學生的關注程度、對學生的愛也會顯得不同。是的,雖然我們都愛學生,但愛是不同的,愛的表現方式也是不同的。作為老師,首先,我們不能和一些家長一樣溺愛、縱容學生,其次我們也不能走入嚴苛的誤區。然而做到了這些還不夠,教師還應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的特點,設身處地地思考學生的真正需求。此番,才是真正做到了——“心裏裝着學生”。

(一)以身作則

“學高為師,身正為範”,在學生面前,我們是榜樣,學生喜歡模仿。外界社會我們管不了許多,但在這小小校園中我們卻一定得守着我們的本分。吳先生在《不是活潑,是缺乏教養》中毫不客氣地批評了“自以為是”的諸多個性行為。這篇短文雖僅有寥寥千餘言,但文中卻涉及三個真實的反面事例。先生觀察之敏鋭,可見一斑。雖不知先生有否與當時老師交流自己的看法,但對我們來説,這是應引以為戒的。此外,《做個有胸襟的老師》這篇文章尤其黑色幽默。看過先

生所述事例後,兀自失笑,文中“爭強好勝”的老師真是令人匪夷所思,可這比賽風這件事上,我們還是應該注意調節好學生的風度。友誼第二,比賽第一這樣的玩笑話是不是也會説着説着就真的變成現實?勝不驕敗不餒,果然應該在學習、比賽等各種競爭中反覆踐行。

(二)細心觀察、用心感受

要想心中有學生,首先就的眼中有學生。可以看到,書中的例子涉及範圍很廣,讓我們既可以從一件小事中發現孩子的'性格、本性,也告訴我們不放棄點滴機會,與學生平等會對話。《等一會兒,讓他把話説完》真的很適合七年級學生,以前也有試過聽學生説話,前一句氣得要命,後一句又感動得不行,這樣的經歷不止一次。書中説的那個蘋果的例子,我覺得沒有我工作中的例子來得好,有一次,幾個男生跑到樓下打逗,我看到了,就把他們叫了上來。其中有一個很老實的孩子,我很生氣的對他説:“我不敢相信你也會和別人追跑打逗,而且你為什麼不像別人一樣認錯!”孩子沉默很久,説:“我國小的時候也這樣。”我一下子氣得不知道怎麼辦才好,他是要告訴我他原本就是喜歡追跑打逗學生?我用不敢相信的眼光看着他。沒想到他後一句説:“後來老師説我,我就改了。”我然很愧疚,竟然把孩子想象成頑固的樣子。那時候我真想跟他説一聲“對不起”,並暗自慶幸,幸好沒有立即批評他,幸好他低着頭沒有看我的眼睛。孩子們小,有些學生還不善於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意思,如果可能,我真的希望能給這樣的同學足夠的時間,聽他們説他們想説的所有事情。可是時間真得很少,事情又很多。吳非先生執教高中,事情肯定更多,他是怎樣平衡工作、和學生交流之間的時間呢?而與他不同的是,七年級學生更喜歡跟老師説話,那些奇奇怪怪的想法,他們偶爾快樂的感受。有時候常常想,如果我有時間,我一定會讓所有的孩子都説個夠,聽他們説話,然後誇獎他們。

(三)培養學生是教育的頭等大事

國小進入中學應先學會適應中學生活,其實就是中學生的習慣,而習慣的培養應是每天每日從不間斷的,這就要考老師敏鋭的觀察能力了,不放過每一個教育契機。其中《的確有難教的學生》這篇文章寫得讓人難過。確實,教師的力量很有限,它遠不如家庭對孩子還得更有影響。可是,當看到吳非老師書中的那個反面例子後,我感到很可怕。如果説,在孩子還沒真正步入社會的時候,作為老師,能一直不斷地在他心中種下善的種子,至少他不會變得太可怕。惡作劇、踐踏他人的好意、嘲笑他人的善舉,當這個孩子悔悟的時候,他會多麼痛苦。還有《對一位家長的批評》中的那個反面例子,當老師的,應該用怎麼樣的勇氣去挽救一個孩子。前兩天又看到了女孩兒殺死母親的報道,雖然故事不同,之前也有男孩兒因為受不了母親的“關心”拿斧子砍死母親的事情。教育不是教師自己的

事情,教育不是學校的事情,教育是整個社會的事情。但是作為教師,如果我們能在國中階段,一直告訴他什麼事好的,一直做給他看什麼是善的,就算他學不會,他也會記得,就不會走得太遠。因為在他還沒步入社會時候,也只有是在他的思想、心靈還沒有完全定型的時候,我們對他的教育才能有點用,便更不能放棄。

把學生的心靈放在自己的心中去呵護不需要很多語言,需要的是用行動去證明,用微笑去感化,用愛去澆灌。雖然我還很年輕,雖然我也許還效仿不來母親對孩子的深情,但我可以把自己幻想成一個孩子,然後來猜什麼樣的方式對他們好。

二、關注教師自己的點滴事

為了讓孩子有更大的發展,教師自己就要不斷學習和發展,不斷提升自己修養。鑽研業務、學無止境、追求發展和進步。

《珍視我們的專業》、《理想,然我活着》、《不放棄理想》前者從反面,後兩者從吳非先生自己的經歷正面説着,教育是要花工夫的,學習工作不能停滯的,是不能畏懼辛勞的。他那個年代,幹教育很苦,就算是現在,教育也仍舊是個良心活,是個需要奉獻的工作,要把教育做好,不吃苦是不行的。這苦不僅是工作上的,還有工作之餘自己對自己的提升。可是,就像他自己説的,什麼是苦,什麼是樂,其實很難以界定。有了理想,有了追求,他甚至從來都意識到他是“苦”的。當別人用同情的眼光看着他的時候,他自己還渾然不知。可正相反,當他看到有的老師不珍視自己專業,為了成績“功利”了自己的專業時,他反而生氣了、傷心了。他説,教師要和學生一起成長。這種成長即使教師自己學習的結果,又是師生在教學實踐中共同進步的結果。

不斷修煉自己的品德,把給學生的要求也給自己一份。相對於專業、業務的學習,吳非先生認為更重要的是教師自身品德、素質的提高,他花了大量筆墨來論證它。《教師應當比一般人“會學”》讓我疑惑了很久,讀了一遍沒弄明白他到底是想讓教師學什麼,故又再細細讀。原來他説的不僅是知識技能上的學,更是方式方法,是做事、做人上的學!還有《教師自己要做合格的家長》也改變了我們“燈下黑”的老觀念。還有如《教師心中要有陽光》、《你為什麼不快樂》、《我們將留給學生的記憶》、《教學樓裏有多少個洗手間》都是在告訴我們,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影響之大,在學生心中留下的印象之深。然而也有《就讓你的眼淚流出來》、《要想學生表明我們的愛憎》等文章告訴我們教師不是“聖徒”,否則便是苛責教育。一開始自己絕得這樣的觀念會不會是矛盾呢。後來也就瞭解了,這不是矛盾,説到底,都是要求教師一定要修煉自己的品德。而我思考,做到這件事情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把給學生的要求也給自己一份。

如果我們想讓學生努力學習,我們自己首先就不能怠惰。説到按時完成作業、提前預習、課前研究、愛讀書,這些要求我們自己都能做到嗎?不論是成人還是孩子,只要沒做到,總會給自己找藉口。孩子的藉口是“忘了”,大人的藉口是“太忙”,然而,竟有異曲同工之妙——讓人沒辦法再責備。孩子們我認為是極好的,雖然偶爾忘寫作業,但一學期下來也超不過那麼幾次,我不喜歡跟他們沒完沒了。因為我知道,孩子們每天不論遇到什麼事情,他們都會學習。但是人一長大,事情多了,真的很難保證每天雷打不動地去學習,總會有很多天應為事情,把學習留到了明天,那我們又有什麼權利去要求孩子。雖然沒人看得到,但是心知道。

如果我們想讓孩子大方得體,我們自己首先就得大方得體。我看到很多喜歡整理東西、整理自己的老師,他們的班都很乾淨,他們的學生儀表得當。對別人大方的老師,他們的學生也很有同情心。都説什麼樣的老師帶什麼樣的班,真是一點不假。

名利於我如浮雲,心中自有不滅的追求。《讓學生追求詩意的人生》中寫道,一個滿腹理想的孩子對父母傾訴,父母一言不發的離開。吳老師覺得這是不好的,他對那個孩子説:“如果世上人人都接受你、理解力了,也許你就庸俗了。”可我覺得,難道父母不是自愧不如嗎?生來的啼哭被説成降世的磨難,誰生來不是帶着個性稜角而來。而然塵世消磨,漸漸圓滑世故,追憶當年,誰能沒有痛楚。當兒子的一番山高水常驚醒了自己消散的鬥志,心中也許是感慨萬千故而無言。雖然教師都已經是大人,對是非黑白有了更深刻的瞭解,但如果我們想讓孩子種下“黑即使黑、白即是白”的是非觀,我們自己也先得調整好我們對這個社會的心態。是謂感同身受,讓學生奉獻自己亦應奉獻,讓學生保有純潔的追求,自己首先也得摒除雜念。童繼紅老師説教育不能沒有激情。是的,哪怕是為了築一片聖潔的教育之地吧,我們也得先讓自己“鬆靜勻樂”起來,教師心中要有陽光。

書中的故事還有很多,要當一名合格教師要關注的問題還有很多。吳非老師的文字,讓我在平實的語調中感受到教育的美好和希望。照亮我的道路,並且不斷地給我新的勇氣去愉快地正視教育。我要做的還有很多,我也只有努力去做到更好!但願我會做好!

青年教師讀書心得11

作為一名新教師,尤其在多次聽取聽課意見後,對自己的課堂設計與表達上面有一些迷茫。這本書裏面提倡的魅力課堂着實有一些雪中送炭。

書中眾多章節解我困惑,比如《動》一章節指出“從做中學”是教育的基本原則,教學過程應該就是“做”的過程。也就是從活動中學,從經驗中學,讓學校裏的知識的'獲得與生活過程中的活動聯繫起來。所以要讓學生動起來。教師要給學生提供動起來的條件——案例、任務、師生互動等,要突破傳統式的教師單向傳授的模式。而《趣》這一章則指出學生為什麼而學習?學生因什麼能學習?一個極為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原因是有趣。當教學有“趣”時,學生的學習“欲罷不能”,這便是教學的最高境界。那麼如何讓課堂充滿“蓬勃的生氣”?如何讓教學有趣?趙希斌老師藉助案例向我們闡述了要做到讓課堂有趣可以從樂趣、興趣和情趣三個方面入手。時下有很多老師會認為如果要營造有趣的課堂,勢必會影響到課堂的高效。其實有趣與高效並不是相悖的,而是相輔相成的。

當課堂教學趣味十足的時候,孩子們也便快樂十足。英國著名哲學家、社會學家郝伯特·斯賓塞在《斯賓塞的快樂教育》一書中説過教育始於快樂,孩子在快樂的狀態下學習效果最佳!孩子快樂,一切教育都是有效的;孩子不快樂,一切教育都是蒼白的!我想讓一節課變得有趣一點也許還是比較簡單點,但是讓每節課都變得有趣高效,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希望在這本書的幫助下,讓我的課堂變得更加有趣和高效。

青年教師讀書心得12

我們學校為每位教師準備了《致青年教師》,讓我們利用業餘時間好好閲讀。書中寫了很多教育教學的常識,作者在冷靜地辨析教育現象,把自己遇到過的很多有意思的問題和大家分享,讓這些問題引發我們對教育的關注和研究。感觸很深,我想把它與我們老師共勉。

在書的自序中看到“對教師職業生命負責”的話時,有點驚喜。因為我從事的特殊教育事業有太多的相似,也許我們教給她更多的知識,,她並不掌握多少,但是面對一張張孩子們純真的面孔,只有熱情的教學是不夠的,對我的職業生命負責,我必須提高自己的職業素質,就如吳非先生所言要做到“二者一家”,也就是成為思想者,學習者,實踐家。雖只讀了短短几十頁吳先生的書我自己心裏就有許多感觸: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我們可以想的更多。只有團結、正氣、奮進的集體,才能鞭策我們的進步;只有積極、向上、陽光的形象,才能讓我們有更多發展的機遇。我們青年,是真正要自覺起來維護這個集體,推動這個集體,實現集體凝聚的力量。然而,優秀集體的全面塑造,良好集體形象的建立,絕非旦夕之間、輕描淡寫即可成就。它需要我們青年教師每個人每時每刻的關注和努力,需要我們關注細節,關注小事,從我做起,從一言一行做起。

本人對教學研究比較膚淺,有時自己的困惑能從專家的點評中得到解惑,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能闡述出不一樣的觀點,有的觀點可能和自己想法的不謀而合,有的觀點以自己的水平還達不到理解的程度,這樣在他們的點評中能得到新的東西,用以指導以後的教學。而作者的觀點讓人覺得非常有道理,“既然是來學習的,那就把心態擺擺正。讓我們來欣賞每位上課的教師吧。”“欣賞”這個詞非常喜歡,不管怎樣擺正自己的心態,能從一課中有一收穫就可以了,有值得自己學習的地方固然非常好,每個人上課都有自己的特點,我是來參觀的,是來欣賞別人的,可能這樣的心態下會淡定地對待,這樣我們會學到很多知識。

如在《做個有胸襟的教師》和《為什麼你的學生缺乏氣度》中,吳老師啟發我們為了我們的學生,讓我們的.心胸開闊起來。因為教育者的胸襟,是學生的天地,教育者的胸襟有多寬,學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教師胸懷博大,他的學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的確,處在青少年期的學生最易受外界的影響和同化的,老師的一言一行都勢必影響學生的一生。現今社會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教會學生學會坦蕩,心胸博大是最好的抵抗壓力、調整自己的不可替代的方法。社會上一些極端事件的發生正是一些心胸狹隘、封閉的人所為,可見,讓我們都做一個有胸襟的大氣老師影響我們的學生,對整個社會都是有着重要影響的!

青年教師讀書心得13

我是一名新青年教師的我剛剛大學畢業,走進國小來任教英語學科,既緊張、驚訝,又欣喜、惶恐……對我而言,國小這個地方既陌生有熟悉:曾經兒時的我就是從這裏起航的,如今回到了起點,卻發現國小的教學對我來説是有點措手不及的;曾經長達6年的國小生活,學到的知識對於現在的我而言是多麼的簡單,但是要將這些淺顯易懂的知識教授給這些孩子卻非易事。

每當我面對這些二年級的孩子們的時候,心中感到力不從心,缺乏自信心,不知道該怎麼來帶他們,有些茫然,更別説怎樣能夠讓他們健康成長。有時一節課上完,我都不知道他們是否都聽明白了,有沒有掌握還是個問題。漸漸地我發現,要想教會孩子,得從孩子的心靈入手,知道他們是如何思考問題的,他們的思維是如何運轉的,從他們的角度出發,走進他們的生活。

作為一名新教師,被家長質疑是很正常的事情。家長的質疑會讓我更快地成熟起來。然而,對於一個缺乏經驗的人來説,不知道該怎麼講課,不知道該怎麼管理班級,不知道該怎麼與家長溝通,不知道怎麼來提高學生的能力……太多的不知道擺在自己面前,雖然師傅很照顧我,在很多事情上都給予指導和幫助,但是那畢竟是師傅教的,不是我自己的,屬於自己的方法還是需要在不斷的實踐中摸索總結出來。在我還沒有總結出方法之前,就只能跟着“感覺”走。按照常識來引導他們。比如,“不喜歡這個老師就不會愛上這門課,成績也不會好”,這應該是所有學生共同的心聲吧。因此,我也正努力來讓他們喜歡我,從而喜歡我這門英語課。同時如果能得到家長的認可和肯定,那我就離成功不遠了。

現在的學生都是獨生子女,是家裏的“小皇帝”“小公主”,我深知在二年級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比學習知識要更重要。比如進教室前要先敲門,得到老師允許之後才能進入;和別人説話時要看着對方的眼睛,別人説話時要認真傾聽,不要隨意打斷,表示尊重;同學之間相處要學會寬容、大氣……同時國小生並不能完全明白《行為規範守則》,因此國小生的行為教育需要教師將條條框框的'條例轉化成學生們明白的方式、用國小生明白的話語來示範。有時這種教育的隨機性特別強,隨時發現問題,就要隨時針對這個問題給孩子們講明白該怎麼做,這時便沒有了教科書的指導,憑藉的就是老師的“感覺”,即生活常識。

我覺得我和我的學生們在相互學習,我把我的常識教給他們,他們把應該屬於二年級學生的“常識”反饋給我,讓我瞭解更多,感悟的更深。教師也是一個平凡的人,在平凡的崗位上做着平凡的事情,我很自豪我是這平凡的人羣中的一員,以自己的平常心對待我的工作和我的學生,因為一切只道是尋常。

青年教師讀書心得14

最近,有幸拜讀了吳非老師的《致青年教師》一書。以往,總是覺得這種教育理論方面的書籍太深奧,看得很累但收穫甚少。可是,翻開《致青年教師》一書,會發現它的目錄很新穎,都是一些拉家常的話,不禁讓我有興趣繼續深入閲讀。於是,一個個真實的案例浮現在眼前,這些案例都是曾經或者現在正發生在我身邊的。捧着這本書,就好似在與一位資深的老教師促膝而談,讓我一下子就把整本書看完了。

吳非老師主要通過"做個有胸襟的教師"、"不要急"、"心裏裝着學生的心"、"尊重常識"、"不放棄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種子"這六個方面,結合自己的切身經歷,闡述了青年教師應該具備的理想和素養。作為一名踏上工作崗位不久的新教師,我邊讀邊對照自己的教育過程,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發現和吳老師還是有很大的距離。吳老師提出的觀點,展示的事例,讓我牢牢記住在心間。

讀了《就讓你的眼淚流出來》這篇文章,我不禁想起了高一時候的語文老師。他是一名大學剛剛畢業、長相陽光、性格温柔的男老師,他從不向同學們發脾氣,即便大家認為他"好欺負",在他課上行為放肆:有人吃東西,有人睡覺,有人換座位,有人坐地上聽課老師也從來不發脾氣,只是默默歎氣。直到有一天,老師終於爆發了,他居然當着全班同學的面流淚了,我們都震驚了,一位男老師居然會對着學生流淚。老師説,他把對我們的放縱當成了放鬆,對我們很無奈。那天老師倒出了他的所想所思,後來我們的語文課堂煥然一新,再也不是從前的雜亂無章。這件事至今讓我記憶猶新,這不正是吳老師所説的:不要在學生面前掩飾自己的情感,不要擔心在學生面前流淚,如果這一切有利於他們人性的甦醒。倘若你竭力掩飾,有可能會被學生誤認作是冷漠,也有可能會讓敏感的學生也去學習剋制和忍耐。把你的愛,你的悲傷和失望,甚至你的恨,都真實地袒露在學生面前吧!

作為老師,我們還應該珍視自己的專業。在我的身邊,很多老師都很珍視自己的專業,他們從自己的學科中獲得教學的樂趣,也獲得生活的樂趣。因為教師這份職業可以讓你的成就感得到充分的滿足。一個連自己的`專業都不愛的教師是不可能成為優秀的教師。優秀的教師是一盞不滅的燈,而那"開關"就在他自己的手裏。他的"亮度"在於他個人的修煉;如果他有"電源",或是不斷充電,他就能一直髮光,一直照耀學生前面的道路。我們想要當這盞不滅的燈,就要不斷學習,不斷充電。過去,我們常説要給學生一杯水,我們教師就要有一桶水。如果這是一桶幾十年不變的水,那必將是一桶死水.要讓學生得到一杯水,那必須是一桶常流常新的水。

青年教師讀書心得15

利用暑假時間,我拜讀了吳非老師的《致青年教師》。書中寫了很多教學的常識,把自己遇到過的很多有意思的問題和大家分享,讓這些問題引發我們對教育的關注和研究。捧着這本書,就好似在與一位資深的老教師促膝而談。

吳非老師主要通過“做個有胸襟的教師”、“不要急”、“心裏裝着學生的心”、“尊重常識”、“不放棄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種子”這六個方面,結合自己的切身經歷,闡述了青年教師應該具備的理想和素養。作為一名踏上工作崗位不久的新教師,我邊讀邊對照自己的教育過程,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發現和吳老師還是有很大的距離。吳老師提出的觀點,展示的事例,讓我牢牢記在心間。

書中《就讓你的眼淚流出來》一文中寫道:“哭泣與落淚未必是軟弱,因為你的悲天憫人,因為你的正義衝動,因為你的仁愛和幸福。屈原不畏死,不也‘長太息以掩涕兮’嗎?魯迅冷眼看世界,不也曾‘又為斯民哭健兒’嗎?”作為教師,我們都是普通人,我們應該有自己的喜怒哀樂,也應該有情感宣泄的時候,我們為什麼就不能當着學生的面流淚呢?教師是孩子們的指引者,我們應當引導他們認認真真地關注,並孕育人性中最美好的情感。

吳老師也坦誠地揭示了現代教育中如“的確有很難教的學生”這樣的教育問題。每個人的學習過程都很長,成長的環境也不盡相同。或多或少有些體現某些獨特“個性”的學生會影響我們的日常教學,似乎這樣的學生比以前還要多一些,特別在一些非班主任的課上,這樣的孩子表現的就愈加明顯。以前總信仰一句話“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就因為這樣,我們面對一些特殊的孩子,往往會繳盡腦汁,想方設法證明自己是可以很快轉變他(她)的,自己是有能力的,可在有限的課堂時間中,常常這樣為了這一棵樹,卻放棄了一片森林,有些得不償失。吳老師的在書中多次提到、滲透的“不要急”、“慢”讓我為此鬆了一口氣,我想“盡人事,順天意”也許可以成為我們對待“難教的學生”的準則吧。

如在《做個有胸襟的教師》和《為什麼你的學生缺乏氣度》中,吳老師啟發我們為了我們的學生,讓我們的心胸開闊起來。因為教育者的胸襟,是學生的天地,教育者的胸襟有多寬,學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教師胸懷博大,他的學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的確,處在青少年期的學生最易受外界的影響和同化的,老師的一言一行都勢必影響學生的一生。現今社會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教會學生學會坦蕩,心胸博大是最好的'抵抗壓力、調整自己的不可替代的方法。社會上一些極端事件的發生正是一些心胸狹隘、封閉的人所為,可見,讓我們都做一個有胸襟的大氣老師影響我們的學生,對整個社會都是有着重要影響的!

通過吳老師的故事,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他用愛換來了愛。他不僅教書,更重要的是育人。吳老師很講究語言藝術,一般老師找學生談話,都會説:到我辦公室來一下或者跟我到辦公室去。但是吳老師則會對學生説:你願意到我的辦公室來玩嗎?這前後兩種表達方式給人的感覺是完全不一樣的。學生聽了前者的表達,心裏可能會默默地緊張,是要到辦公室被批嗎?心裏踹踹不安。而吳老師的問法,不僅體現了師生平等,他用這樣的方式表達對學生的尊重,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也就學會了待人接物的方式。吳老師在每一個細節上都很尊重學生,心裏裝着學生的心。

書中每一個平凡而真實的故事都折射出吳老師的人生觀和教育觀。融入心中的同時我也被吳老師的理想深深感動,他的經驗為我們青年教師在教育的道路上做了很好的引導,他的故事是我們青年在成長道路上的寶貴財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