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平氣和的讀書心得

來源:文書谷 1.8W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書心得吧。千萬不能認為讀書心得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心平氣和的讀書心得,歡迎大家分享。

心平氣和的讀書心得

心平氣和的讀書心得1

1、常閲有益書籍,常習為師之學。

在閲讀該書的始終,我發現,學習閲讀一直是本書強調的重點,就是要做一個優秀的教師或者班主任,必須要養成學習的好習慣,經常以讀書的方式進行“充電”。無論是學習閲讀課外書籍,還是有關孩子教育的業務書籍,都要學會思考,學會學以致用,努力做到“三個聯繫”:一是將書中看到的有關孩子教育的理論和觀點聯繫到工作實際,拓展自己的理論教學經驗;二是將書中講述孩子的心理特徵和疏導方式聯繫到本班學生的特點,熟悉瞭解更多的學生特性,掌握更多的疏導學生不正確行為的方式方法;三是聯繫到班裏的教學氛圍,總結形成一定的措施,有的放矢,以鼓勵肯定的態度增強班級好的教學氛圍和習慣,以引導和糾正的態度轉變和消除不利於班級教學的行為和現象。通過“三個聯繫”,不斷的將書中所講述的“亮點”適用於班級教學,通過不斷地實踐,豐富自身作為教師應該具備的能力或者知識,不斷提高教學的實際經驗。

2、主動溝通,用心評價,帶着感情做好教學任務。

本書將與家長、孩子的交流溝通也作為一個重點,用大量篇章列舉了很多精彩的案例。通過閲讀理解,我認為,只要用心去做,尊重孩子,孩子是最容易交流的,而且是最願意與班主任和教師交流的,他們對我們的信任和尊重在他們的世界裏顯得尤為重要。我在與家長溝通時常聽到,當孩子們在完成一些課外任務(包括做家務)時,要是家長有不同意見,他們會理直氣壯的大聲告訴爸爸媽媽:“這是我們老師説的,必須……!”多麼可愛而真誠的`孩子們!這也足以證明了班主任和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可是,我也曾經想過,如果與家長溝通不夠,對孩子的理解強調不夠,可能會出現一些偏離老師本意、家長難於理解的孩子行為,從而造成教師與家長之間的溝通障礙,使孩子形成不被尊重的的潛意識,最終形成孩子的不正常行為。所以,逐漸認識到,通過家長會、家長信、家長電話等方式與家長建立一個長期不間斷的溝通渠道,共同攜手抓好孩子的教育,同時通過學生評語和個人談話等進行肯定和鼓勵,增強孩子的主動溝通能力,使孩子們為了不斷地得到老師和家長的肯定,通過很多有益於學習和健康成長的行為,提高學習的積極性,確定自己的奮鬥目標。

3、勤於總結,善於反思,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本書中還有一件事情給了我很大的觸動,就是“教學札記”。有的只有四五十個字,有的只描述了一件很小的事情,起初覺得不以為然,“這有什麼可以值得寫的嘛?”可是隨着繼續的閲讀,我發現這不僅是一個良好的教學習慣,也是一個人良好的做人風格。日積月累,循序漸進,字裏行間裏不僅僅是一些教學的現象和小事情,而是一些可以指導教學的信息和線索,更是積累學生特點和變化的信息庫,字裏行間還透露出教師與孩子們的深厚情感和“諸多交往”,有趣而且有意義。我相信,“教學札記”不僅記載着一些教學的經驗和案例,同時也記載着這個教師的教學經驗成長的歷程。

合卷閉目,養神休息。回顧自己十年多來的教學經歷,可圈可點的實在不多,值得欣慰的是,自己仍然摯愛自己的這份事業,教學經驗也日漸豐富,不再是初站講堂上的小老師,遇到一些問題也能穩妥圓滿的解決。回顧此書所講,真是感慨良多,教師行業不僅需要的是敬業、耐心等基本素質,還要做個“有心人”,時刻保持學習的意識,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勤積累、善總結、多反思,主動與家長溝通交流,主動與學生做朋友。我也更加堅定了我的夢想:與孩子們一起成長,與我的教師事業一同快樂生活。

心平氣和的讀書心得2

20xx年第一次讀《心平氣和的一年級》這本書時,就特別想在一年級嘗試一下薛瑞萍老師培養學生靜氣的做法。那時卻沒有教一年級,接了三年級的班。然而那時讀得實在不夠用心,因為我沒能把薛老師的精神和方法學以致用。

20xx年再讀這本書,發現很多以前沒有注意到的細節,心裏存着的很多問題與書中思想、做法相互碰撞,有了更多的問題和思考,“心平氣和”的觀念,讓我的浮躁去了不少,面對學生時多了一些鼓勵、肯定和設身處地,少了些氣急敗壞的怒火。

現在又一次看這本書,自我感覺心境已經漸趨平和,比過去心靜多了,對這本書感覺更像見到老朋友似的契合。拿起書,隨手翻閲着,也看看以前閲讀時在旁邊寫的隨筆,唯一個“靜氣”,如細雨滋潤土地,滲入心田,首先靜下來的是自己的心。深覺“以靜傳達靜,以靜滋養靜”的真諦。

薛老師説,剛開始的時候,常規教育圍繞一箇中心詞:“靜”。講課聲音儘量小,學生讀書要求用心但輕聲。反覆表揚完成任務之後安靜看書的孩子,希望儘早讓他們懂得靜是好的。薛老師説,發現分心的孩子,寧可疾步走過去,告訴他看黑板,也不大聲呵斥。

瞧,我就在薛老師的“靜氣”中心靜了下來,讀書思考。我看見,過去的我,輕輕提醒或走神或講閒話的孩子,然而,忍不住地,會為多次提醒依然我行我素的孩子爆發怒火。我也聽見,自己提醒學生安靜的聲音過於響亮了,與我所要求的相悖了。那時的我,一定是忘記了看書,失去靜氣的滋養,才變得愚昧了,才做出與我願相反的事。

但是,這樣的我,這樣的你,這樣的教師,這樣的家長,又何其多。因此,薛老師提醒我們,培養孩子的靜氣,是父母和教師的共同責任,自己先不製造噪音,以靜傳達靜,以靜滋養靜,儘量平和地與孩子説話。

我們總説現在的孩子,比起過去的孩子,少了很多單純,多了許多浮躁。看過許多孩子和許多家長,見過社會各界的諸多功利現象,再回頭看孩子,不禁覺得,孩子還是單純的孩子,是這個社會跑得太快,變得浮躁功利了。大人們將自己的浮躁功利用着各種愛孩子、為孩子好的名義不斷加諸在孩子的身上,還不容許孩子説不的,比比皆是。然,心平氣和,用平常心對待孩子,又談何容易!薛老師真實地在這本書裏講述了自己以前對待兒子的錯誤做法深深傷害了年幼的孩子,在心靈的'煎熬和極大的付出中才悟出“欲速則不達,性急壞大事”,才有現在《心平氣和的一年級》。

教育之道,在於言傳身教。想要教育出有靜氣的孩子,必定要先讓自己成為有靜氣的教師或家長。而不管是孩子還是大人,要擁有靜氣,讀書是最好的辦法。時時讓好書相伴,頭腦才能常保冷靜,心靈才能常受洗滌,才能養出靜氣,養出智慧。薛老師在給一年級家長的第一封信中就提出了閲讀的要求,在後面的多封信中又一再的強調加強孩子的課外閲讀。薛老師更是用整節的語文課給孩子課外閲讀,讓孩子聽音樂。文字的藝術和音樂藝術的融合更給孩子以靜的薰陶,心靜則心美。薛老師以自己的閲讀帶動孩子們的閲讀,以自己的靜心滋養孩子們的靜氣,也給此刻讀書的我帶來心平氣和的感染和感動。

《心平氣和的一年級》帶給我閲讀時的心平氣和,我將記住此刻的心情,努力把這種心平氣和帶給每個孩子。定能生慧,靜納百川。以靜傳達靜,以靜滋養靜,在閲讀中培養孩子的靜氣,同樣也要培養自己的靜氣。

心平氣和的讀書心得3

一、“從安靜訓練開始”的第一步教學。

秩序從安靜開始,這一點是最讓我感到新鮮,對於新入學的孩子,我們恨不得一下子就把自覺學習、認真聽講、按時作業等等我們認為好的學習習慣都給養成了。但薛老師不是這樣的,她的態度是“一要責任明確,二要慢慢加任務,就像現在對於行為規範的要求,在相當長的時間裏,我只強調安靜這一條。等這一條入了他們心,真正成為班規了,再抓其他的。樣樣都抓,必定樣樣抓不起來。”她希望這樣有意識地反覆強調,能儘早讓學生懂得靜是好的。一年級的常規教育是重要的開場,要做的事情實在太多了,而孩子們不可能短時間內全部做到。這就要求我們對孩子們不能一下子要求太高,只能一點一滴地幫助孩子完成從幼兒園到國小的`過渡。一段時間抓一個重點,達到了,表揚,再抓第二個重點。這樣,一段時間下來,孩子就能逐漸適應國小生活了。薛老師説:“心平氣和地對待學生。讓我們慢慢來吧。我們原本準備用一生的時間來愛孩子的——不是嗎?方式過急的時候,只能讓孩子懼怕學習。還可能鑄成一生難以追悔的大錯。”

二、閲讀。

這個閲讀不單單指孩子們讀書,而是薛老師酷愛閲讀。在她看來,閲讀,原本就是生活的一個重要部分,是和穿衣吃飯一樣屬於必然的事情。她認為作為教育者,要想讓孩子愛學習,必須自己先做讀書人,家長如此,教師更要如此。薛老師説的好:一切的閲讀都是讀自己。語文原可以無師自通,語文學習的根本在於多讀書,讀好書;因為袖長方能善舞,當教師自己就不愛讀書或者根本就不讀書時,再多再好的教學方法也只能是茶壺裏面鬥波濤,空玩花樣而已。是書籍讓她“心平氣和”起來。

三、不斷反思。

就像我們每天在寫教學反思一樣,薛老師還不間斷地反省自己,思考原因與對策。她在不間斷的反省中,一天天地由浮躁走向了心平氣和———儘管這中間依舊會出現反覆,出現壓不住火的時候。薛老師有兩種做法值得我們所有教師學習:一是不背後説學生的壞話,再就是不背後説家長的壞話。這種嚴格自律的背後,是一種道德,更是一種責任。因為只有視所有的孩子都是最優秀的,才會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才會不惱怒於學生的教育理論並論,但是它真實感人,讓人受益匪淺。

開學三個月了,孩子們已經有模有樣了,早讀、值日、早操、發言、用餐、作業,路隊,孩子們已經迅速掌握了這其中的紀律和規律,儘管在二年級以上的孩子們眼中,他們的表現還不那麼完美,還那麼稚嫩,可是隻有陪伴過他們的老師才知道,這其中的努力和進步。

心平氣和的讀書心得4

一、走向“平和”

1、音樂元素的加入。

“優美的音樂,能在潛移默化中,將孩子的心靈導向寧靜優雅。同時,也使他們對音樂有了鑑賞能力————吃過仙桃的人,是再也不會貪戀爛桃的。”這是薛老師的一段話,每天讓一年級的孩子聽音樂,靜靜地趴在桌上,慢慢地,讓很鬧的孩子終於能坐得住,能靜下來,對儘快適應國小生活大有幫助。

2、秩序從安靜訓練開始。

一年級剛入學的常規教育很重要,當我面對一年級孩子的時候,希望他們急速地成長起來,恨不得今天上學明天就學會了怎樣學習。但是開學初,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裏,薛老師只強調“安靜”一條,特別注重給孩子營造一個安靜的環境氛圍。時間長了,孩子們個個都是輕聲慢語、以禮待人,適應了國小的生活。只有靜,才適合讀書,適合思考,適合孩子的成長。培養孩子的靜氣,是家長和教師的共同責任。家長和老師要做到的是:自己先不製造噪音。以靜傳達靜,以靜滋養靜————儘量柔和地和孩子説話。”

3、適當且平和的懲戒。

看雲非常重視懲戒的方式與分寸,年幼的孩子們也準確地理解了老師的苦心————“老師罰我們站就是喜歡我們。要不然的話,我們就會學壞,成為壞孩子。”下面是看雲與家長的談話:“已經處理過了,你不要聽見孩子們的報告跟着虛張聲勢。沒什麼的,該讓你知道的事情我會告訴你,像這樣的小事情,教師已經即時懲戒過的,你最好裝作不知道。被嚴密看管和雙重監視的感覺,是很讓孩子沮喪的。只能抵消我的教育效果。

二、讀書品味

“大量地、高品位地讀;自由地、誠實地抒寫;勇敢地、大膽地思考——這,就是我磕磕碰碰一路走來的、越來越堅定的語文學習之道”。這也是薛瑞萍老師的一句話。薛老師在安徽合肥的一座國小任教,是一個愛讀書又愛教書的普通教師。因為愛孩子而做教師,因為愛讀書而教孩子讀書。感動於她的每天大聲朗讀一小時,驚奇於他們那羣學生的閲讀和寫作能力。薛瑞萍老師認為“一日不讀書,則語言無味,面目可憎。”因此,讀書要從娃娃抓起。當孩子們剛學習完拼音,薛老師帶領她的一羣孩子和家長,堅持了大量的課外閲讀。開始了每日一句的日記練習。讓他們儘早培養起良好的閲讀習慣。剛開始要求學生一天一篇兒歌的閲讀量,大多數學生都能完成,優秀的學生已達到每日流暢朗讀一篇二三百字的短文水平。正所謂“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多讀書,讀好書。閲讀能力,理解能力,寫作水平也能隨之提高。我想這是值得我們強烈借鑑的。“良好的語感,對於個人來説,不僅有利於文學修養的培植,也可以讓他從談吐到內心變得温煦優雅。”

三、結友家長

學校教育只是鳥的一隻翅膀,如果離開家庭的有效支持,那這隻鳥將永不會真正飛上藍天。引領家長走進孩子的學校生活,瞭解孩子的'學習狀態。在薛老師的敍述中,有大量的與家長對話的內容。有的,是電話的記錄;有的,是面對面的交流,有的,是網上的跟帖。而最讓人不忘在這本書中,我認為最精彩的是薛老師在一學期內給家長寫的二十幾封信的是告家長書的做法。按薛老師的説法是給家長的信。每週一封,情真意切。21周,寫了21封信。信中有對學生知識點的強調,有讓家長在家輔導時突出的重點,有對學生學習習慣的指導,有近期班級及學校工作佈置。這些信是一名老師對家庭教育作用的延伸,並是老師與家庭溝通藝術的直接證明。其中,大量的對學生的肯定,學生優秀的表現,如背誦好的人名,寫話好的語句及人名,考試好的人名等等,這無形中是對學生家長的一次鞭策。所以,21封信,涉及到學校,班級工作的所有方面,這遠比口頭的説教更有效,不要問,跟着我來就行,多好。

同時她還要求家長都能寫回信,互相交流,薛老師從中認識到孩子的心理狀態,不斷地調配孩子有效地學習。二十一封信,就是二十一次真情對話,不僅真正調動了家長的力量,也充分展示了薛老師的睿智。

教育是潤物無聲的美麗緩慢的事業;從容是一切教育工作者必備的心態。這本書告訴我:學會從容,心平氣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