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心理教育活動心得(精選11篇)

來源:文書谷 1.3W

從某件事情上得到收穫以後,好好地寫一份心得體會,這樣能夠培養人思考的習慣。一起來學習心得體會是如何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校園心理教育活動心得(精選11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校園心理教育活動心得(精選11篇)

校園心理教育活動心得1

聽了楊老師的專題講座,使我懂得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和諧發展和素質全面提高的教學活動,現今社會不僅要求我們具有健康的身體,而且需要健康的心理狀態和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經過這次心理健康教育的學習,我的收穫很大。不僅學習了許多專業的心理知識,以前很多的疑問都得到了解決,我真正認識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下是我學習後的一些心得:

一、教師自己必須是心理健康的人

通過一線的教學經歷,深深的體會到教師自身的心理健康直接影響到周邊的人,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確理解學生的行為,更無法巧妙地處理學生問題,輕則影響師生關係,重則可能傷害學生心靈。因此,為了更好地教育學生,教師自己首先必須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師的心理健康從根本上説還得由教師自己維護。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能夠處理好兩個方面的關係——既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同時也重視自己的心理健康。優秀的教師在需要的時候能承受巨大的壓力,但他絕不應讓自己一直處於壓力之中以至於身心俱損,影響工作和生活的正常進行。身為教師,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不斷學習和掌握新的知識,儘快適應新的教學觀念,掌握新的教學方法,達到新的教學要求,才能尋求新的發展,也才能真正擁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師不斷地接受新知識,開拓自己的視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問題,以更平和的心態對待生活和工作中不盡人意之處,更少地體驗到焦慮和挫折,對維護心理健康有重要意義。

二、經常關注特殊學生的心理輔導

教師的天職就是教書育人,對待問題學生更應該盡心盡責,遇到問題學生怎麼辦呢?一定要充分利用班集體的作用,在寬鬆平等的班級氛圍中,加強對學生心理的團體輔導,通過主題班會的形式,充分發揮班隊活動課的集體心理輔導效應。針對特殊學生的特點,有側重地選擇團體輔導的主題。如自信心教育、青春期教育等。採用講座法、認識法、操作法、表演法、角色扮演和行為訓練等多種方法來激發學生積極參與的內在動機,並在活動中得到領悟。通過一系列的團體輔導活動,不僅讓全體學生獲得心理健康方面的有關知識,也拉近了同學間、師生間的距離,融洽了師生關係。

以上,是我的一家之言,收穫是巨大的,體會可能膚淺,切記心理健康的前提是身體健康!重視我們自己的心理,正視我們自己的問題,看到自己的優勢,找到自己的不足,這樣才能更有效的幫助我們身邊的人,希望我們都能保持開闊的心境,良好的心態!

校園心理教育活動心得2

通過本次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的學習,讓我瞭解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以及它的重要性,現談談自己本次學習的心得體會:

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關鍵是教師,教師要尊重學生。不可有私心講究誠信,要創設和諧、宜人的教育教學物質環境;順孩子之天性,讓他們快樂的成長。創設優美、安全、舒適的物質環境。

要創設民主、和諧的教育教學精神環境,平等相待學生在人際交往中,真誠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別人,設身處地為他人着想。作為教師,在學生面前必須表現一個真實的自我,用真誠的愛去對待每位學生,才能使學生感到真實、可信師生心理交融的基礎是感性的交情,也是愛的投入。教師應重視那些存在各種缺點的學生,多關心有心理障礙的學生。因為這些學生常常由於這樣或那樣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壓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較孤僻,心理也比較脆弱。當學生遇到不順心的事時,就會產生不良情緒,並對學習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響。如何讓這種消極的影響降到最小?我認為教師應深入瞭解學生,善於與學生溝通,進行談心、交流,進而開導學生,傾聽學生的內心情感,感知學生的內心世界,以老師真誠的愛去關心、呵護每個學生,讓學生的心靈得以寄託,讓學生的情感得到傾訴,精神得到依靠。當學生需要關心、幫助時,老師應及時伸出援助之手幫助學生,使學生幼小的心靈得到鼓舞,讓學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逐步養成良好的心理品質。

首先加強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學生心理素質,應總體規劃,多方面做工作。

一、加強教師學習,提高教師心理素質。

要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師的心理素質。現代化生活日益緊張和繁忙,給人們帶來許多心理變化,面對激烈的升學競爭及來自社會各方面有形無形的壓力,使一些教師產生心理衝突和壓抑感。教師不健康的心理狀態,必然導致不適當的教育行為,對學生產生不良影響。學校要重視自身的心理健康,教師的職業牲特徵要求教師要有極強的自我調節情緒的能力。教師要用科學知識調整自己心態使自己始終處於積極樂觀,平和穩定,健康的狀態,以旺盛的精力、豐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緒投入教育教學工作中去。

此外要對教師廣泛開展心理學知識的培訓,學校應將心理健康教育作為教師繼續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使每一位教師都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識,以利正確對學生進行指導,並在教育教學過程不出現失誤。培養一支自身心理健康,懂得心理學專業知識,掌握心理輔導技能和心理訓練方法的教師隊伍,這是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至關重要的。同時應對學校進行整體改革,端正教育思想,改革教育教學方法,融洽師生關係,創設一個使學生心情愉快的學習生活環境。

二、加強對家長的指導和幫助。

據調查,目前這代孩子的父母,很大部分受教育程度不高,尤其很少學過教育學,心理學的有關知識。據《中國青年報》5月17日報道:"95%的家長沒看過心理學方面的書,72%的家長沒有看過教育方面的書。"他們不瞭解如何更科學地教育孩子。因此,學校要通過家長會,家長座談會等到方式,讓家長懂得青少年心理髮展規律,懂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瞭解青少年年齡特點,懂得教育學生的正確方法。使家長了解青少年是一個特殊年齡階段,學生情緒反覆,行為多變,對此要有心理準備,不能因此不尊重,不理解他們。對學生教育既要鼓勵,也可以批評,但方法的使用一定要符合青少年心理規律。對孩子的期望值不要過高,希望孩子成才,這是人之常情,但壓力過大,也會適得其反。此外對"問題家庭"的學生更要特別留總關心,幫助他們克服因家庭的不良影響引起的心理問題。

三、在中學開設有關心理健康課程,對學生進行心理素質教育。

目前不少學校已開設健康教育課,其中也開始涉及心理健康的知識。但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不僅僅是普及心理學有關知識,更重要的是在心理健康教育課中進行心理訓練、心理指導。心理健康教育課應該是融知識性、趣味性、參與性和操作性為一體的,這樣才能學以致用,真正提高學生抗挫折能力和自我心理調節能力,減少心理障礙及其他心理問題。使每個學生都能達到智力正常,情緒健康、意志健全、行為協調、人際關係適應的心理健康標準,全面提高學生心理素質。

四、建立學校心理健康服務體系。

目前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服務,缺少專業人員是一大問題。在近期內還很難配專業的心理醫生,但教育行政部門應考慮儘快培養和培訓專業的心理輔導教師,在上級專業人員的指導下,開展心理健康服務。在學校開設心理諮詢室,心理閲覽室,心理活動室,開設心理諮詢電話熱線。定期為師生舉辦心理健康、心理保健等專題講座。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對學生進行學習指導、生活輔導,前途職業指導等並建立健全學生心理檔案,作為班主任、任課教師教育教學工作的依據。使心理健康工作落到實處。

總之,教學的目的就是教書育人。首先,為了讓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師就要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斷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氣質、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質將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薰陶與教化作用,真正作到為人師表。其次,只有形成學校、家庭、社會的心理健康教育網絡,齊抓共管,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心理水平一定能朝着健康的方向發展。

校園心理教育活動心得3

俗話説“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能夠參加20xx年第一期心理健康教育培訓,我覺得非常的榮幸。自己先前對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識不是很瞭解,通過這二十多天的學習和交流,在聽了名師們獨到的見解和參加了一些實踐後,受益匪淺,每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衝擊,對自己在平時教學中遇到的種種問題,也找到了一些解決策略。尤其是聽了李明軍老師對《心理健康教育綱要》的分析之後,知道了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意義重大。對於問題頻出的中職生來説,如何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我想就此淺談自己從這次培訓中獲得的體會。

一、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職業教育的學生處在普通教育向職業教育的轉折期,像我校中有一部分學生是孤兒,父母離異,家庭貧困,加強對這些學生的心理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在我們平時的教學中,通過學科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使學生認識到健康不僅指身體上的,而且是能正確的認識自我,接納自我,調整和感受與他人的關係,學習新的態度與行為方式,能平衡過去,最終在心理上產生安全感,歸屬感和自信心。作為一名中職教育工作者我們要做到:

(1)在教學中,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心理健康成長的環境,一個和平,積極,温暖的學習環境,避免不利因素的出現。

(2)在教學中,有效的使用“成功教育”原則。使學生從被動教育走向自我教育,從他律走向自律,使學生由自卑自棄走向自強與自信,讓學生參與活動,讓學生感到學會,讓學生今後用得上,讓學生有成功的喜悦。

(3)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職業教育輔導。中職教育的目的是讓學生就業,所以,平時要讓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職業觀,創業觀。培養學生創業精神和實踐吃苦能力,增強迎接職業挑戰的信心,提高生活和社會的適應能力,學會應對壓力挫折。

二、作為教師也要加強自身的心理健康

教師心理是否健康,輕則影響師生關係,重則可能傷害學生心靈。通過這次培訓,豐富了我的實踐經驗,知道了要用一顆博愛的心去關愛每位學生,從關心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出發,嚴格要求自己,促進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成為學生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通過對個別典型案例的分析學習,對識別心理異常現象有了認識,也瞭解了一些解決策略。所以我們自己要做到:

(1)尊重每個學生,要保持一個樂觀的心態。教學活動是一個雙向互動的過程,教師的情緒,言行都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所以一個心理素質良好的教師,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他們會在教師的感召下,表現出興趣,體驗到愉悦,充分的展現自我,並表現出對教師的愛戴和尊敬。教師也從而實現了“教書育人”的目標。

(2)樂於為工作奉獻,培養自己的多種興趣與愛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3)要善於調節自身對工作的倦怠。在面對學生時要關愛學生,真誠自然,多聽少説,不要無故打斷學生的話,站在學生立場,捨身處地瞭解學生。在面對同事時,要給予別人真誠的讚美,重視互動關係,彈性處理問題,控制與疏導情緒。

總之,通過這次培訓,我感受到的是情感,真實的自我,留下更多的是感悟與思考,只能在以後的工作中,邊實踐邊總結邊反思,不斷鞏固所學知識,真正做到學用結合,學以致用,使學生了解自我,欣賞自我,在自我賞識的環境下生活,成長。

校園心理教育活動心得4

“蹇蹇三事,師師百僚”,人的一生,多遇良師是何其有幸的事情。20xx年9月26日和27日,我有幸參加了鄭州大學教育學院心理健康教育培訓班,經過兩天的培訓,我吸收了很多新的心理健康理論,增長了很多心理輔導知識。感受名師的風采,聆聽教授的真言,我感悟良多。

26日,為我們授課的是鄭州大學心理學系心理學教授葛操,他是心理學博士,2002年勞動部首批國家心理諮詢師培訓師,河南省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廳心理諮詢師考試鑑定專家。葛操教授首先給我們分享了《對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諮詢的幾點思考》,接着給我們講解了“傾聽技術”、“共情”、“EFT”情緒釋放技術等知識點。葛操教授的授課給我印象深刻的有兩點,一是在講授傾聽技術時,我不禁想到了李鎮西老師的“傾聽是心靈的水珠,能折射出純潔而熱情的光芒”那句名言,此刻我深深的明白了:傾聽是一種自我修養,傾聽是一種愛的教育手段,傾聽是一種設身處地的共情方式。二是心理學中的“EFT”情緒釋放技術本是讓學生覺得生冷酸澀的.理論,但葛教授深入淺出的講解、活靈活現的現場互動卻使得這次授課淺顯易學,讓大家感覺是很實用的一種放鬆方式,讓人倍感愉悦。

在今後的工作中、生活中,我們要學會傾聽,掌握傾聽技巧,設身處地的體驗他人內心情感,與之共情,“陪着他”,“理解他”,“温暖他”,而不能憑藉自己的知識和經驗去簡單的理解事情,用所謂的標貼去影響他人、改變他人,這樣只會適得其反。

27日,為我們授課的是鄭州大學教育學院的楊敏齊副教授和許慧教授,楊敏齊副教授給我們講解的課題是《認知療法在中國小生心理健康問題中的運用》,許慧教授給我們分享了積極心理學和發展心理學的主要內容。楊教授給我們分析了認知治療的理論依據,讓我們對“抑鬱症”、“焦慮障礙”、“驚恐障礙”、“社交障礙”等原來不太熟悉的名詞有了一定的認識。給我印象最深的應該是許慧教授傳遞給我們的賞識教育,這讓我第一次聽到“習得性讚賞”理論,該理論温暖而又深刻,讓我明白了“愛繫心田,須口言明。”許慧教授的一言一行都在生動詮釋着“腹有詩書氣自華”,參訓老師在潤物細無聲的氛圍裏感受到了心理學的魅力和力量。

這次心理健康教育培訓雖説只有短短的兩天,但各位教授分享給我們的心理健康學知識,各位教授的名師風采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後,在工作和生活中,我將不斷踐行心理健康理論,用賞識教育去關愛學生,用“共情”方式靜心聆聽學生的心聲,用“EFT情緒釋放技術”去指導學生減壓,用積極心理學去貫穿教學,讓學生在心理健康、身體健康、精神健康的環境中茁壯成長。

校園心理教育活動心得5

以心理健康教育為切入點促進班級管理工作上水平。

我校全體班主任聆聽觀摩了李曉軍老師組織的九年級一班心裏健康教育主題班會,期間李老師引導全班同學分組進行了合作交流和激烈的爭辯,同學們各抒己見,提出了許多關於心理健康方面的建議和看法,最後李老師做了簡要的小結,為本節主題班會畫上了圓滿的句號。聽完本節班會課,本人感受頗深,下面我從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這一角度入手,談談自己對班級管理工作的幾個粗淺認識。

一、關注自身的心理健康,提高自身心理健康修養,讓健康的心理成為班級管理工作的基石。

教師職業是一個比較特殊的職業。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教師的樂觀、豁達、寬容、富有同情心等情緒特徵對學生的影響極大。教師心理健康,可以使自卑怯懦的孩子昂起自信的頭,使孤僻多疑的孩子綻開笑臉,使暴躁易怒的孩子擁有平和的心態……相反,教師遇事急躁,學生情緒就不穩定。教師心裏不健康,會把不良情緒帶到教室,甚至採取不正當的方式懲罰學生。鑑於此,關注自身的心理健康成為我今年做好班級工作的起點,首先,不斷要求自己學會解除或緩解高壓心態,不再主要以學生分數論成敗;第二,努力培養自己高尚的愛生情懷,時刻提醒自己要公平、公正地面對全體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第三,學習先進的教育藝術,掌握先進的適合當代學生特點的教育方法;第四,學會把辦公室當作“教師心理健康成長的工作坊”,經常把遇到的難以解決的問題與其他同事討論。一系列心理健康知識的積累使自己的心裏有了與以往不同的管理工作的理念和方法,我適時地運用這些理念和方法在班級工作中取的了事半功倍的成效。

二、將學生心理負擔降到最低很顯然,民主型的教師比較順應學生的心理,有利於學生情感與個性的發展。

因此,我們應該積極創造一種民主氛圍,讓學生釋放“能量”。這“能量”,不管是建議還是意見,是牢騷還是委屈,不斷地宣泄,對於化解矛盾、保持心態平衡,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可以建立申訴制度,讓學生直接在大家面前傾訴心聲,每日下午的值日班長彙報會,都有一些學生在為自己當天的行為申訴,有的合理,值日班長就免去給他的扣分,有的不合理,大家就舉手表示意見,按照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來定論;有一些學生感到委屈時,可以在放學時和他們及時交流。交流後,學生都能較好的認識到問題的不足,及時去幫助;為了加深學生對此問題的認識,同時強化學生的集體意識,我給學生又介紹了一首詩:《攙扶》你的腳陷進泥淖,攙你一把就會走上來;我的身體失去平衡,扶我一把就會站穩。生活中,你我—需要攙扶!攙扶,一種心靈的撫慰,一種友誼的閃爍,有時就這麼平易的舉動,就能幫你擺脱困境的苦惱,能為我綻開信心的花蕾。無需躲避直率的目光,這是發自心靈的呼喚。攙扶的力量在你我之間架起了橋樑,還懼怕什麼山川溝壑?來,伸出你的手吧,伸出我的手吧,讓我們用心緊緊相握,共同攙扶着跋涉人生"。心與心的交流,讓學生更體會到了自己與集體的不可分割性,也加深了學生對“班榮我榮,我恥班恥”的認識。

總之,在班級管理中,充分藉助心理健康教育的原理和一些案例運用到實際工作中,給我帶來了很多便利,也進一步推動了班級良好的班風、學風的形成與發展。

校園心理教育活動心得6

本學年,我擔任高一(十)班班主任。在學校領導的支持下,配合政教處的工作,我順利地完成了學校佈置的各項任務。在班主任教育過程中,有順利也有挫折,有成功也有失敗,既有困惑,也有啟迪,交織着酸甜苦辣。

一、不斷提出新的奮鬥目標,尋找鼓舞學生前進的力量

班羣眾就是在一個接一個的目標的實現中逐步發展的。共同的奮鬥目標是班羣眾不斷奮進的動力,它能激發起學生的共同感情,激勵和指導全班學生朝着共同的方向前進。不斷有新的奮鬥目標,學生對自我的發展前景就充滿信心,班羣眾就能朝氣蓬勃,不斷地奮發上進。

本學年,新生入學,學習任務十分艱鉅,為了防止部分同學因跟不上而泄氣或思想上不重視,我反覆給他們講了高一學年新課改的好處及其重要性,讓他們學習與生活相聯繫,教會學生如何進行人與人的正確交往。重點抓自覺學習行為習慣,構成良好的學習環境。做好兩方面工作:一是與任課老師加強聯繫,二是抓自我的學習時光,即早讀15分鐘、自習課和晚上的晚修時光。督促課代表做好組織記錄工作,並及時總結,以便學分認定。其次,繼續抓好學生學習方法的培養工作。利用班會課請成績優秀的同學、成績進步快的同學介紹學習方法,提高學生學習的信心、方法。

二、構成正確的羣眾輿論,培養優良班風

羣眾輿論就是在羣眾中佔優勢的多數人贊同的言論和意見。它以議論、褒貶等形式肯定或否定羣眾的動向或羣眾成員的言行。優良的班風是指在羣眾成員中普遍具有的貼合社會道德標準的良好行為和習慣。正確的羣眾輿論和良好的班風是良好班羣眾構成的重要標誌。它以無形的力量影響和教育學生。

首先從組織好班會入手。班會是對學生進行教育,讓學生參與管理的一種有效形式。班會包括班務會、民主生活會和主題班會。我充分利用班會宣傳學校各項規章制度和紀律,如課堂紀律、課間要求、考勤制度、考試紀律等,並教育學生要嚴格遵守;引導學生分析研究班羣眾中的問題,提出鞏固和發展班羣眾體的措施;制定班級公約,總結班級工作;討論班級成員共同關心的問題;定期的時事教育;處理偶發事件等等。

其次是對班幹部的培養。對班幹部,不能只是使用,還就應進行教育和培養。我經常教育他們樹立為羣眾服務的光榮感和職責感,要求他們努力學習、團結同學、以身作則,鼓勵他們既要大膽工作,又要嚴格要求,注意工作方法。當然,選出的幹部畢竟不是完人,因此對他們不能過分苛求、指責,個性是在工作出現失誤的時候。對班委會的工作要經常檢查,而切要給予具體的指導和幫忙,既不能包辦代替,也不能班上的工作全部推給班幹部自我放手不管。我還堅持定期召開班幹部會議,組織他們學會制訂計劃及具體措施,檢查落實狀況,總結得失,並加以改善,教會他們如何分辨是非,及時阻止同學中的不良行為。而對於班幹部在班級中的不良行為,決不姑息,鼓勵他們以身作則並帶動其他同學,促進整個班級的管理工作。

三、教育學生自主學習,完成學習任務

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教育學生要有明確的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遵守學習紀律,指導學生制定好適合自我的學習計劃,提高學習的自覺性,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習成績。為將來報效祖國,振興中華民族,打下良好基礎。

四、做好逆反心理學生的疏導工作

從本質上講,逆反心理是指在必須的外界因素作用下,對某類事物產生反感情緒,故意做出與該事件發展的常理背道而馳的舉動的一種心理狀態。學生中的確存在這樣一些學生,他們對老師或父母的教育常會表現為很不服從,告訴他不能怎樣做,他偏要那麼做,甚至公開頂撞。這就是逆反心理的表現。

針對青少年學生逆反心理的不一樣成因,我從以下幾方面着手開展疏導工作:

1、確立適合青少年實際的教育目標和要求。過高的教育教學目標,過重的學習負擔,是學生產生逆反心理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對學生進行品德行為指導時,我認真分析學生的思想狀況和心理要求,準確把握學生品德發展階段和水平,在教育策略上循序漸進,不急躁冒進,儘可能避免師生對抗情緒的產生。

2、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教育情境。一是創造良好的班羣眾,充分發揮羣眾規範和正確輿論的教育作用,培養健康向上的班風學風。二是用心推進班級管理和教育方式的民主化,充分發揮學生自主管理的用心性。三是開展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讓學生在羣眾活動中展示才華,修正品德,構成良好的心理素質。

3、提高教師自身素養和教育藝術水平。青少年學生逆反心理的構成,很多都與教師的教育方法不當有關。為此,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努力提高自身素養,把關心、尊重、愛護學生放在首位,把學生置於與自我平等的地位,善於運用教育機智和教育策略,巧妙化解師生衝突。

4、合理利用學生逆反心理的正效應。大膽利用青少年學生逆反心理的用心因素,培養其創新意識和潛力,鼓勵學生提出不一樣見解和解決問題的方案。

五、注意寓教於樂,以多種形式規範學生行為

心理學告訴我們:人的理解心理具有廣泛性、多樣性、綜合性的特點,單一的教育管理方式不適合人的理解心理,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寓教於樂中正好適合學生的心理特點,能提高教育管理的可理解性。為此我充分利用主題班會課,藝術周,科技周,校運會等活動契機,激發學生的羣眾榮譽感,合作精神。

六、有效地進行家訪或電訪

對學生進行家訪或電訪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部分,這項工作開展得好與否,很大程度上影響家長對班主任工作的信任與配合,也是班主任與家長共同商洽如何教育學生的一個好機會,更是班主任與家長相互瞭解的一個重要環節,有利於增強家長對班主任工作的信任。本學年我走訪了近40多個同學,並與家長持續經常的聯繫,與家長互通信息,共同商洽教育學生的方法,樹立家長對教育子女的信心。增進了師生,師長情感,促進了教育工作。

總之,經過一學年的努力,我班同學在德、智、體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進步。

校園心理教育活動心得7

心理健康教育在現代社會的教育中越來越重要。如何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開展成功與否,是學校教育的重要一環,下面就我在心理教育方面的幾點心得:

一、抓認識提高,明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社會日新月異的急速發展和變革,各種不良思潮和矛盾使在校青少年學生受到了極大的影響。由於青少年學生正值成長髮展過程中,缺乏科學的辨別能力和社會實踐經驗,加上國小生的獨立意識較差,所以國小生很少易發生心理行為偏差。

近年來,國小生常出現妒忌、自卑、孤僻等不健康心理行為,究其原因,我們不難發現,他們存在心理偏差,是由於在學習和生活中碰到問題和困難時,缺乏解決矛盾,應對挫折和處理危機的能力。

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對此不能置之不理,不能只注重分數而不管學生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我們要培養的是人才而不是廢才,更不是害羣之馬,因此,我們全校上下形成共識:要下足功夫,正視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學生的健康發展,健全他們的人格,為21世紀培養合格的人才。

二、抓學科滲透,紮實推進心理健康教育。

課堂是學校進行教育活動的主要場所,課堂教學不僅是科學知識傳授的過程,也是學生心理髮展的過程。我們嚴格按照上級要求,開設上好心理健康課的同時,要求教師在各科備課時注意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因素。思品課,抓好心理疏導的教育;語文課,以教材中大量的優秀文字形象,從這些人物身上體會和感悟良好的心理素質;數學課中研究重點是觀察、注意、思維、記憶等心理活動;英語課則要求創設寬鬆、和諧的課堂氣氛,增強學生學習信心,使之敢於表現自我,增強學生羣體交往意識,發展能力和個性;音樂、美術等以培養學生良好的情感體驗,給人以美的薰陶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各學科教學過程中滲透有關的知識,可以使學生處處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且作為教育的主體,教師不僅在知識上影響着學生,而且教師的人格也會在教學的師生互動過程中起潛移默化的作用,這就構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

三、抓課題研究,從細處着手抓好心理健康教育。

探索了一系列針對國小生的關愛教育的內容及途徑,探索並形成了優化學生情感體驗、人格發展的一系列的方式方法。主要是在教師以身示範下,對國小生開展“關愛自己、關愛他人、關愛社會”三個方面的教育。通過開展主題活動,抓陶冶、抓體驗、抓滲透等展開教育,我們明顯感覺到學生的心理素質、道德情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優化。

在校內、班級中師生之間、同學之間互相關愛、團結幫助蔚然成風,在各種學習活動中,學生合羣,積極參與,團結協作,自尊自信,創新精神等得以充分體現。在家中,社會上,學生都能從小事做起主動關心、愛護、幫助他人,富有同情心。多次主題隊活動的開展,使學生受到教育的同時,自身的能力不斷得到提高,心理素質明顯加強。

四、抓家庭教育,引導學生家長關心子女的心理健康。

由於學生家長與學生固有的血緣關係,感情和倫理道德上的內在聯繫,家庭教育直接影響着學校教育的效果,也是學校教育所不能代替的一種力量。父母在關心子女的生理健康的同時,還應關心他們的心理健康。有些父母認為孩子長得壯,不生病就是健康,這是不全面的認識。事實上,有一些青少年身上存在心理障礙,如説謊、無理取鬧、妒忌、自卑、不合羣等行為。

然而,認識的片面性,不少家長對於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夠重視,甚至採取違背心理保健的教育方法,這是不利於他們的心理健康發展的,在發現他們心理有缺陷時我們就及時與家長聯繫做到及時矯正,並在學校上對家長開展如何對子女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講座,引導家長科學地教育孩子,從而培養孩子關心社會、關心他人,培養他們的責任感、獨立性和自制力,養成樂觀進取的精神。

總之,要使學生的心理得以健康發展,學校及教育工作者必須掌握好心理知識,遵循學生心理髮展的規律,在實踐中靈活運用心理教育規律,探索學生的心理髮展,總結心理教育的經驗,與家庭、社會緊密聯繫,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校園心理教育活動心得8

近年來學生的心理健康逐漸引起教育者以及全社會的重視,隨着社會的發展變化,學生心理上的壓力在逐漸增大。面對學業方面的.壓力,師生、同學之間的矛盾,以及父母自己過高的期望。

學生心理的承受力會變脆弱,一遇到挫折就可能會出現失常或過激的行為,有的甚至走向極端。所以當前學校應加強對學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下面就來説説心理輔導心得。

心理輔導是心理輔導者對學生的一種心理協助。幫助學生正確去認識自己,確立有益於社會和個人的生活目標,提高心理機能,充分發揮出個人的潛能,並更好的適應學習、工作及人際關係。學校心理輔導就是要提高學生的心理品質,進而提高其整體素質和發展其健全人格。

心理輔導能為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起着積極的指導作用,也是教育改革發展中一個頗有意義的重要課題。但心理輔導不是萬能的,它只是起一個疏導作用,幫助學生緩解心裏頭的壓力。可是它所起的作用仍不容小視,它給了學生一個徹底傾訴的平台,能讓學生説出自己的心裏話,所以它很受學生的歡迎。

按照學生身心發展的需要及特點,跟社會發展的要求結合,運用心理學,教育學的理論及方法引導和教育學生,讓他們認識社會,有效地調節自我,激發出學習的興趣,使他們在學習和生活上有所幫助和所收穫。為了更好地走進學生,就要時常關注特殊的學生,努力做好他們的心理疏導工作,並及時記錄發生在他們身上的事,及時與孩子的父母聯繫,學校和家庭一起攜手去教育學生。而且要始終意識到學校教育需要跟家庭教育相互配合,這樣效果才會更好。

以上的內容就是給朋友們介紹的關於學校學生心理輔導心得體會的信息了。心理健康輔導的目標是讓全體學生都能有優良的心理素質結構,為學生未來的發展奠定優良的心理素質基礎。而這個過程中,學校可進行心理健康輔導講座,定期集中指導學生的那些共性問題,提高學生對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認識,普及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教會心理健康的基本技能。

校園心理教育活動心得9

眾所周知,我國現今大力提倡走現代教育事業發展道路,而現代教育的本質就是素質教育,而不得不提的是,心理健康教育又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令人擔憂的是,我國現階段存在中國小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普遍薄弱的情況。由此可見,我國中國小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不容忽視。所以近十多年來,心理健康教育倍受各界的關注。在中國小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在不僅是社會和時代發展的需要,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實施素質教育的需要。

當今社會,世界各國越來越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對人才成長的影響。在發達國家,不僅社會上有各種心理諮詢救助機構,學校也專門開設了心理健康課程,配備了心理輔導師。在當今世界上,心理健康教育已成為各國教育現代化的一項重要標誌。我國中國小的心理健康教育自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萌芽,90年代受到大眾普遍關注,目前已在教育界形成一股持續熱潮。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模式方面,儘管多種模式並存,但從總體上看,從最初針對少數問題或高危兒童的篩查干預模式,到目前面向全體學生的發展性模式的轉變趨勢是很明顯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更是多種多樣,如開設心理輔導課程或講座,在學科中滲透心理輔導,個別輔導,心理健康教育遊戲等。

一、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現狀

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心理研究中心主任餘國良表明,10%左右的孩子存在着心理問題,更多的孩子需要心理方面的關懷。我國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在不同地區、不同城市的發展極不平衡。總體上看,東部沿海發達地區發展的較好,而經濟相對落後的中西部地區卻沒什麼發展;大中城市發展的較快,而一些小城市、農村對心理健康教育不夠重視,甚至處於空白狀態。

二、中國小生的學習心理輔導

學習心理輔導主要指教師運用心理學的有關原理,對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發生的各種問題,包括認知、動機、情緒、行為等方面進行輔導。學校心理健康輔導主要是運用心理學、行為科學等學科的理論和技術,通過一定的手段幫助學生獲得心理健康的知識,幫助他們認識自己,悦納自己,增進身心健康,獲得良好的適應。心理輔導的核心是引導學生自尊、自信、自愛,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識和自我評價;其目的是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學會生活,學會創造,形成健康的個性(人格)。

中國小的教育屬於基礎教育,對我國培養新時代人才至關重要。而且,中國小時期正是學生們大力汲取知識,拓寬視野,養成良好的心理素質、行為習慣,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的時期。而作為思想還未成熟的學生們,他們的健康成長、成才需要我們在一旁給予正確的引導和鼓勵。對學生學習進行輔導主要有以下這幾個方面:

1.學習動力輔導

學生的學習動力主要來源於他們學習的動機。一般人小時候都比較愛玩,但有些中國小生相比大多數同學,他們卻能夠忍受玩耍的誘惑,堅持不懈地學習直到完成學習任務。支持他們這樣做的動力是什麼,是這種動力使他們擁有超出一般人的毅力。心理學上就把人們經常以願望、興趣、理想等形式表現出來的激勵人們行動的主觀因素,叫做動機,也就是學習動機,其內容主要包括知識價值觀、學習興趣、學習能力感、成就歸因四個方面。中國小生的學習活動都是有一定的學習動機所引起的,它體現着對中國小生學習活動的激勵作用。

對學習動力不足的學生進行輔導,教師就要了解他們的心理需求,並採取相應的滿足學生需求的手段或條件,就要想方設法地培養和加強他們的學習動機,針對其個人原因在客觀和主觀因素兩方面積極加以改善。不過,在此過程中,教師要抱有耐心,不要指望靠幾次輔導就能解決問題。

(1)加強思想教育,明確學習目的。

(2)促進動機遷移,產生學習需要。有關研究表明,缺乏學習動機,對學習持冷淡態度的學生可能對一些文體活動具有相當高的積極性。對這些積極因素給予充分的肯定,並將其與學習活動聯繫起來,從而轉化為學習動力,這是培養學習動機的有效手段。

(3)創設問題情境,激發求知慾望。

(4)運用新異刺激,喚起好奇注意。刺激的新穎性、醒目性、變化性、奇特性等容易喚起好奇心,引起學生的注意和探究。

(5)提供成功的機會給學生。一般來説,成功的經驗能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而過多的失敗,則會大大削弱學生的學習動機。因此,必須儘可能多創造機會幫助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尤其是學習差的學生。善於發現學生的優點,經常給予學生鼓勵性評價。

中國小生學習動機缺乏主要有以下這些表現:

(1)懶惰行為(表現為不願上課,不願動腦筋,貪玩,不完成作業)

(2)容易分心(動機不足的學生注意力差,不能專心聽課,興趣容易轉移)

(3)厭倦情緒(動機缺乏的學生對學習冷漠、畏縮,常感厭倦)

(4)缺乏方法(動機不足的學生把學習看成是被迫的苦差事,沒有積極尋求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滿足於死記硬背,應付考試)

(5)獨立性差(在學習上沒有明確目標,學習行為往往表現出從眾與依附性,極少有獨立性和創造性)

2、學習策略:所謂學習策略,就是學習者為了提高學習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識地制定的有關學習過程的複雜方案。教師要做的就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1)培養集中注意的習慣。

(2)培養勤記筆記的習慣。

(3)培養嚴謹的學習作風。

3、培養良好的師生關係。老師與學生不僅僅知識師生關係,更應該是朋友關係。畢竟對青少年來説,有些事可以與朋友交流,卻不一定會與老師討論。所以作為教師應該在學生面前扮演多種關係。

挖掘學生的閃光點,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動機。缺點每個人都有,優點也是。如果一個人能説出自己很多的缺點卻説沒有優點,那麼他能發現自己的缺點也是一個優點。

尊重學生,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關愛和温暖。教師面對學生時,考慮問題要從學生的利益出發,時刻為學生考慮。該表揚就表揚,而學生做錯事遭批評時,也要顧及學生的顏面,不在公共場合批評,措詞也要準確、不傷學生自尊。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拉近師生間的心理距離。融入情感,與學生平等交流。

校園心理教育活動心得10

心理健康輔導是指心理輔導者與受輔導者之間建立一種具有諮詢功能的融洽關係,以幫助來訪者正確認識自己,接納自己,進而欣賞自己,並克服成長中的障礙,改變自己的不良意識和傾向,充分發揮個人潛能,邁向自我現實的過程。

為了全面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及時幫助學生解決學習、生活中的困惑,本文通過一個典型案例,分析如何做好學生的心理轉化,並談談在心理健康輔導方面的認識和體會。

1學生表現

廖同學,女,上課時從來不搞小動作,眼睛基本上都是隻盯着書本,也從來不會大聲説話,很少看過她與同學嬉戲,玩耍。她總是一個人躲在一個角落,低着頭,從不參與同學們的話題,也不參與班級活動。

2學生問題分析

2.1通過家訪瞭解家庭情況

廖同學家經濟狀況不是很好,家裏一共六口人,父母健在,但母親身體不好,走路不便,兩個年幼的弟弟和年邁的爺爺,一大家子的生計全靠父親。父母親比較重男輕女,偏愛兩個弟弟,如果有什麼事,總是拿她出氣。從她記事開始,家務活都是她在忙活,兩個弟弟卻什麼都不用幹。因此,該同學害怕父母,甚至在心裏有些恨父母,把她生下來卻不愛她。

2.2通過任課教師瞭解學習狀態

老師提問時,廖同學從來不會主動回答老師的問題。遇到點名不得不站起來回答問題時,聲音總是小小聲的,老師必須走到她身邊才能聽到她説了什麼。更多的時候她是不説話的,低着頭呆呆站着,逃避老師的視線,無論老師怎麼引導她都不吭聲。與沉默相反的是,任課老師佈置下去的作業她都能完成得很出色,由此可以看出她是掌握了相關知識的。

2.3通過同學瞭解生活狀態

同學們都説她在班級和宿舍像個影子一樣,容易讓人忽視。一開始她還是和同學們交談的,後來發現同學們談的QQ、微博、名牌……都是些她插不上話的話題後,漸漸的,她越來越沉默。每次同學們邀她去圖書館、飯堂、逛街等等的時候,她都搖頭,拒絕大家走進她的世界。

3對症下藥進行心理健康輔導

為了幫助廖同學面對現實,改變對自己的看法,使她真正感受到家庭、集體的温暖和關愛,打消她的自卑心理、重建自信心、重樹健康、科學和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和世界觀,筆者在與廖同學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後,取得了廖同學的信任,並實施了以下輔導方案。

3.1學習輔導

為她營造一個平等友愛的學習環境。安排一些外向、活潑、樂於助人的同學坐在她的周圍,當她在學習中出現困難時,同學能馬上熱情地幫助她;當其他同學在學習上出現困難時,通過請教,雙方相互交流,肯定她的努力和成績。讓她從與這些同學的交流中慢慢發展到和其他同學的交流。

任課老師多給她上黑板板演的機會,讓她在同學的面前體驗成功,增強自信。同時為她創造課堂發言的機會,耐心引導她回答問題,只要她稍微有一點進步,及時給予肯定、表現,增加她的信心。

利用廖同學在語言方面的優勢成立一個幫困組,讓其擔任組長,使她把大部分心思轉移到她愛好、感興趣的事情上。老師的信賴、同學的支持使她的態度發生了很大的轉變。

3.2人格輔導

積極發現她的閃光點:熱愛勞動,關心班集體,低調做事,不虛榮,不爭功表現……不但及時表揚,並讓同學們向她學習。同時點出她的缺點,揚長避短,做到有話就説,有事就談。

除了以平等、商討式的方式與其交流外,還和她一起制定出改變膽怯的心理計劃,並用古今中外成者的事例鼓勵她,培養她在校有事常與老師、同學交流的好習慣。引導她發現自己的優點和不足,學會悦納自己,肯定自己,做到不自卑,不自憐,不自責。

3.3生活輔導

與家長聯繫,及時把廖某的情況反映給家長,並提出要求指導家長閲讀一些教育孩子的書籍,提高自身教育水平。儘量給孩子多談心,創造良好、民主的家庭環境,和孩子交朋友,多鼓勵、表揚,少批評、責罵,合理對待孩子的需求,不挫傷孩子的自尊心,並給予尊重和信任。

3.4職業輔導

活動是產生情緒的重要源泉,也是學生融入集體的重要途徑。筆者鼓勵她多參與集體的活動組織、學校社團,利用週末和假期走出校門多看、多聽、多想,獲得許多書本上得不到的知識,豐富生活經驗,瞭解自己的能力、特長、興趣,確立自己的職業志向,進行職業的選擇和準備,為今後順利地踏上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

4從中引發的幾點思考

首先,班主任要正確對待心理輔導工作,加強心理培訓,做好心理輔導的知識和技能準備。其次,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關愛學生,走進學生。組織學生觀看有關錄相及書籍,確立正確科學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同時加強班級文化建設,營造良好的心理氛圍。

心理輔導不僅僅是思想教育,班主任在進行心理輔導的過程中要不斷總結經驗教訓,探索適合的方法,才能收到好的輔導效果。作為教師,我們必須掌握好心理輔導的方法才能夠引導學生的心理特點朝着健康的方向發展,正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學生的健康發展,健全他們的人格,為21世紀培養合格的人才。

校園心理教育活動心得11

20xx年3月31日下午,我有幸在82中報告廳聆聽了北京師範大學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博士林雅芳博士的講座。講座的主題是:《中國小心理髮展特徵與教育策略》。

講座開始了,先從馬斯洛夫的需求理論開始,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歸屬與愛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而學生所缺少的是:安全需求、歸屬與愛的需求和尊重需求。對於教師而言我們要儘可能的滿足學生的這些需求,才能讓孩子真正的投入學校學習當中。

對於不同年齡段的孩子,要求和教育方法也是不同的。對於國小低年級的學生要多提正向要求,並且要學會重複。3—6歲和13—16歲的孩子正處於自我中心階段,表現為愛撒謊、吹牛,對於這一現象不要急於揭穿,要慢慢引導孩子正確認識自我。三年級及以上學生這時期自尊心較強,應該避免當眾對其進行批評。國中生的機械記憶能力較強,這時就可以對於背誦方面提出較高一點的要求,充分挖掘孩子的潛能。

不同年齡段注意的穩定性也不同,對於低年級的學生怎麼提高他們的注意力呢?

1、減少無關干擾;

2、課程激發學生興趣,吸引學生注意;

3、課程中設置適度大腦休息;

4、不斷提問等等。在最後設置的遊戲環節,進一步説明了絕大部分人的記憶範圍都是7加減2個。同時,林博士還向我們簡要介紹了記憶的原則:首要原則、最近原則、組塊原則、記錄原則、聯結原則、重複原則、突出原則。

此次培訓,使我進一步豐富了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同時,給我的教學也帶了一定的啟示,使我受益匪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