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寒假讀書主題心得10篇

來源:文書谷 6.55K

當我們經過反思,對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我們就可以提高對思維的訓練。那麼寫心得體會要注意的內容有什麼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師寒假讀書主題心得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師寒假讀書主題心得10篇

教師寒假讀書主題心得10篇1

讀了張思明的《用心做教育》後,心中體會頗多。我,作為一名新教師,沒有經驗,沒有教學技巧,沒有管理方法。而張思明的這本書給了我許多這方面的知識經驗,更教我怎樣才能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怎樣教書育人。

愛是教師人格力量的核心。《放飛美國》的作者別出心裁的把教師分為四類:以謀生為目的,以自傲為動力;以教育為己任;以愛為根本。我想張老師的教育就已經達到了這種境界吧!

張老師給我最大的感受是他對教育工作的熱愛,對學生的熱愛。而這種愛源與他的心,正因為這種愛成就了他的輝煌。任是任何成功的背後都需要艱辛的付出。從張老師的'人生經歷中我發現她身上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優良品質。堅韌、好學、勤奮……形成他獨特的人格魅力。

有人將學生比作花朵,脆弱而敏感,稍微照顧不周就不會開出令人滿意的花朵,如果對他們多一些關愛與細心,就會開出又大又美的花朵來。張老師不僅有精深的專業知識,更有一顆愛心。他和學生像朋友一樣的繼續着他們的教與學,這是他獲得了桃李滿天下的碩果,我想作為教師還有什麼比這更幸福的呢?

張老師作為一名教學能手,在教學上取得的成就更讓人羨慕,通過閲讀它的數學教學的諸多方法,我體會如下:

首先是我們自身的專業素質要過得去。以前説“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自己就要有一桶水”,而這個説法對現在和未來的教師已經不夠了。“桶”裏的水畢竟是“死水”,不更新,它的可用含量就會大大降低。作為跨世紀的教師,我們要想辦法去開鑿並擁有“一眼泉”。在平時的教學中,不能孤立的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搞花架子,而應該從教學內容出發找到學生的興奮點,旁敲側擊,從點到面,提倡發散思維,提供多種解法,擴大題型量,充分滿足學生的求知慾。深入學生,聽取他們的意見,那就會事半功倍。

其次是情感交流,與學生心與心的交流。在與學生談心時,通過觀察學生的舉止言談,瞭解學生的個性特徵,在與學生談話時要平等對話式的,多點鼓勵、少些責備,以便有針對性的教育他們。當學生有了進步時,應予以肯定的讚揚,鼓勵他們更上一層樓;當學生犯錯誤時,應與他們一起分析原因和危害,幫助他們制訂改正的措施;當學生遇到困難時,應該深入瞭解學生情況,幫助解決,從而使學生感到我們老師是可依賴的。陶行知先生説過:“教育不能沒有愛,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真誠地熱愛學生,才能激發學生對老師的尊敬、信任和親近,使學生對你所傳授的知識感興趣,自覺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再次有必要對學生進行經常性的思想教育。現代中學生見多識廣、思想活躍,他們不再像國小生那樣唯老師是從,常常將不合己意的灌輸拒之於心扉之外。所以老師要事事要和學生同甘苦,要和學生表同情,參與到學生裏面去,指導他們,和學生建立一種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在思想教育工作中拋棄那種反映出“師道尊嚴”的上對下的説教,尊重、關心和愛護每個學生,瞭解學生的內心世界。師生只有在平等、情感交融的情況下,才能推心置腹地溝通思想,增進雙方的相互瞭解、相互信任,從而在平時的課堂中互相配合,教學相長。

教育是心心相應的活動,是需要愛、需要尊重與理解的過程。人非草木,孰能無情,相信我們的真誠和良苦用心會換來學生的進步的。

一個教師,他的勝利青春是不能保持的,但是它可以保持職業青春。

教師應該像一個有能源支持的火炬,後者性一個有生命的蠟燭,以便燃燒,一邊又在生長。在不斷的學習過程中,不斷的豐富自己,使自己有更高的燃燒值,更高的照亮度,這樣才有可能在有限的從教生涯中,為祖國,為民族的教育事業,為千百萬人的成長做出一份自己的貢獻。

教師寒假讀書主題心得10篇2

這個假期,我一口氣讀完了《愛的教育》,真的非常喜歡,也讓我很震動:書中一個個小故事很平凡很質樸,但卻非常真實,其中藴含的濃濃的:“愛”,更是激盪於胸,讓我久久不能忘懷。

這本書以一個意大利國小生安利柯寫日記的形式,記錄了發生在他國小四年級期間所發生的一個個小故事。故事裏,有善良高尚的卡隆,他總是挺身而出幫助弱小者;有聰明懂事的德羅西,他學習優秀,卻從不驕傲;有勤奮好學的斯代地,他不善言辭,卻毅力非凡;更有可愛可親、慈愛温和的新老師,以及熱切愛着小主人公並給他指引的爸爸媽媽……這裏洋溢着濃郁的親子之情、師生之情、同學之情,還有小小少年的愛國之心,小主人公在“愛”的氛圍中漸漸成長起來。

書中的故事,我最喜歡的'是《少年愛國者》。這個故事講述的是一個貧窮的意大利少年,乘坐輪船去熱那亞,船上的幾名乘客看他可憐,就掏出了一些錢給他。雖然少年很需要這些錢,可是當他聽到這幾名乘客對自己的祖國指指點點的時候,他忍無可忍了。他抓起銅幣,劈頭蓋臉地向他們砸了過去,憤怒地説道:“你們這些可惡的傢伙,居然侮辱我的祖國,我不要你們的錢。”讀到這裏,我的心沸騰了,我深深地被少年強力的愛國之情打動了。

如果愛是奔騰的熱血,是跳躍的心靈,那麼,我認為這就是對於國家的崇高的愛。也許它聽起來很空洞,但作為一個有良知的人,這種愛應牢牢植入我們的心田。

愛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它不僅僅對個人而言,更是以整個民族為榮的尊嚴與情緒。我想,“愛是什麼”不會有明確的答案,但在我看來——愛世博大的、無窮的、偉大的力量。

教師寒假讀書主題心得10篇3

學習了李鎮西的教育智慧後,我認識到,作為一名教育者,務必善於發現,善於捕捉對學生的最佳的教育時機,增強教師教育的智慧。那麼,教師的教育力量從何而來呢?

一、教育力量從實踐中來:

相信學生,用信任的力量激勵學生。

以前,教育的方法只是教師一味地多講、多説,事必躬親,但往往事倍功半。此刻,我試着把手中的“權力”下放,多數工作都由學生自己去完成,各方面工作都不亞於以前。學生自己制定出了“班級公約”,規定了該幹什麼,不該幹什麼,效果十分好。原先的班會都是我一個人唱“獨角戲”,而此刻,讓學生來做真正的主人,學生髮現的問題反而更全面、更具體。這樣,使我抽出了一部分時間或研究教學、或專門去找那些存在問題的學生去做思想工作。

關愛後進生,用真誠的情感打動學生。每一個人都是矛盾的統一體,既有優點又有缺點,既有用心的一面,又有消極的一面。教師的職責就是對學生存其優點,去其缺點,發揚其用心的.一面,克服其消極的一面,促進學生思想的轉化。

學習李鎮西教師後,李老師的幾句話對我啟發很大:後進生之所以後進,就是因為它差,不能渴望一下子就把他們轉化好,所以,對待差生,要允許其反覆,要降低對他們的要求,並多去尋求羣眾的幫忙。如我班的崔傑同學,個性比較強,好耍橫,好罵人,學生經常告他的狀,以前,這種問題,唯一的辦法就是批評,但根本不管用。此刻,對待他,我首先去發現他身上的閃光點,經常去表揚他,讓他明白,老師並沒有放下他,而是在時刻關注着他。其次,根據他的特點,降低要求,先要求他每週有兩天或三天遵守紀律,使他認識到遵守紀律並不難,最終到達轉變的目的。

二、教育力量從愛中來

老師堅持了十幾年給學生讀優秀的文學作品,就是因為他堅信,優秀文學作品對人的靈魂有潛移默化的陶冶作用。我覺得利用每一天中午午休時間給學生讀好作品,這個方式十分好,我們能夠借鑑。平時,我們中午會給學生布置超多的作業,學生就想機器人一樣,反覆的做題目,其實效果往往不好。課上的40你沒有少挨我的批評,但我真的不認為你是一位“壞”同學。而且,你被我批評的缺點,大多是你的優點的“變形”:你很熱情,活潑,一“變形”就成了課堂上愛説小話;你待人真誠,喜好交朋友,可難免分散了不少學習上的精力(比如有時串班,比如晚上學習時有電話干擾等等);你熱愛班羣眾,可為了維護“班級榮譽”竟不惜“欺騙”楊校長,結果嚴重敗壞班級聲譽……你沒有“變形”的優點也是顯而易見的:心地善良,思想純潔,樂於幫忙學生,更樂意為集團出力;你辦的《雨林日報》,不但版面美觀,而且可讀性很強。如果你在紀律上繼續進步,在學習上更加努力,前途無可限量啊!

多好的評語啊,如果我是這位學生,看了評語,我就明白,平時我哪方面做錯了,錯在哪,老師這麼關心我,我必須要改了我的缺點,成為更好的學生。

最後一句,我想引用李老師的話,最大限度地挖掘併發揮每一件小事的教育效益,這就應是班主任努力追求的教育。

教師寒假讀書主題心得10篇4

朋友向我推薦了《每個孩子都能成功》這本書,近段時間藉着學校讀書活動的開展,我從頭到尾細細看了一遍,看後感觸頗深。

這本書的作者是美國著名的學習問題專家托馬斯·阿姆斯特朗先生,他進行了20xx年深入的調查研究寫成的經典教育專著,他的研究成果表明,實際上根本沒有天生的所謂學習上不行的孩子。絕大部分也是世人帶着有色眼鏡看待的結果。在今天我們當前的學校教育中幾乎天天都在製造着大量的“學習殘疾人”,只不過是我們中國人給他們貼上了“差生”這個標籤而已。他們帶着這個標籤在學習生涯中艱難跋涉,永遠走不出失敗的陰影。這樣看來,我們教師豈不是變成了千古罪人。

書中講到有一個活潑好學的六歲小姑娘,當她第一天入校時是何等地激動。她已習慣於把時間花在小池邊與朋友們畫畫、戲水、玩沙、唱唱跳跳,在入校第一天這麼一個有紀念意義的日子裏,她充滿了期待,她期待能在四周玩玩,她期待能瞭解一些新鮮事物,她還期待着能與其他夥伴在一起自由自在地交流。然而,實際情況並非如此。她發現自己生活在一個不得不長時間坐在座位上的世界裏,在那兒,她必須去解析老師宂長複雜的説解,眼睛必須一眨不眨地盯着書本上那些細小而又彎彎曲曲的數字與字母。當她在老師面前表露出自己的失望與迷惑時,老師就建議她去專家那兒做個檢查。於是,她就接受了挑、串、刺等一系列深入檢查後,又被人認為是徹頭徹尾的“痴呆生”。實際上像《每個孩子都能成功》一書中的描述的這些外國孩子,在我們中國的現實生活中又何嘗不多呢?

李聖珍,這位被中國教育界譽為“拯救差生的聖手”的本土教育家,在談到她的教育經驗時,她語出驚人:世界上不願意學習好的孩子根本不存在,學業差只是教育不當的結果。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她成功的教育改變了這些所謂“差生”的人生。在這位老師身邊曾有過這樣一個女孩子。她從小就被老師當作“傻孩子”“瘋孩子”,是不可救藥的學生,是木頭腦袋,被誤送過精神病院。鋼琴老師無情的將她淘汰,學校老師把它看作傻子不讓她參加集體遊戲,因為怕她給班級丟分,老師不允許她參加全班大合唱。她的`身後常有冷漠的目光,她的耳邊常響起老師同學諷刺的話語,幾乎所有的人都拋棄了她,她的心陷入了無邊的黑暗。她多次割腕自殺,兩隻手上佈滿了自己用刀片劃的傷疤。就這樣一個在老師家長眼裏註定要失敗的孩子,可在這位優秀老師的關懷教育下居然考上了北京重點大學,還在著名報刊雜誌上發表了許多作品。是什麼力量是這樣一個瀕臨崩潰的孩子變得如此優秀呢?這位老師是用什麼魔力拯救的這個孩子呢?是自信,培養自信。

看到這裏,我也真有點愧疚感。雖然從沒有歧視過成績差、紀律不好的同學,而且加倍關懷,但是在幾次活動中,為了不影響班級,我也有過不讓餘偉坤同學參加比賽。真沒想到,這樣竟然會給孩子帶來這麼大的傷害。昨天我聽餘偉坤媽媽講,餘偉坤叫他媽媽去買些小禮物,他要送同學,這樣同學會對他好一點。聽了此話,我心頭一震,可憐的孩子多麼需要大家庭的温暖。看來對這些孩子來説,老師的愛遠遠不夠,更需要同學的幫助,他們才會感到幸福,才會樹立自信。

我們老師的責任應該是鼓勵每個學生樹立自己的奮鬥目標,而不是狹隘的追求超過別人,以提升自己的聲譽,使考試和學習成為每個學生自我提高的途徑,而不是個別能力較強的學生獲得獎勵的能力競賽,要讓每個學生都有成就感,讓每個學生都樹立必勝的信念,讓每個學生都把自己想象成一個成功的人,讓他們表現的堅強又自信,一步步地走向成功。

教師寒假讀書主題心得10篇5

希望得到別人尊重和得到別人欣賞,是我們每一個人人性中最本質的追求。讀了《欣賞教育》這本書,更使我明白了在教學活動中欣賞與激勵的重要性。

在我的觀點裏,所謂賞識、欣賞就是在教學活動中充分肯定學生,通過心理暗示,不斷培養學生的自尊心,不斷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從而使學生不僅有勇於進取的信心,也能有不斷進取的動力。因而,欣賞從本質上來説就是一種激勵,一種鼓勵。一個沒有受過激勵的人和一個受過激勵的人,其能力的發揮有着明顯的差別。所以,在學習過程中,激勵的存在至關重要,任何學生,不管是優秀生還是後進生,都需要不斷的激勵。

欣賞教育在教學中的作用是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教育目的。日本心理學家永多湖輝曾説:“在每個孩子身上都藴藏着巨大的、不可估量的潛力。每個孩子都是天才,宇宙的潛能隱藏在每個孩子的心中。”欣賞教育最大的奧祕就在於時時、處處、事事在心靈深處堅信孩子行,承認差異,允許錯誤和失敗。讓每一個孩子時時都能感到自己能行,自己是一個好孩子。讓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

但是,很多孩子都有這樣一種很普遍的心理:在課堂上不願開口,他們害怕自己説錯讀錯了會被其他的小孩子笑話。這時,“欣賞“這一利器的作用就表現出來了。

學生的表達能力如何能夠很明顯地表現出來,有些學生膽子大,樂於表現自己,而有些學生由於羞怯心理怕開口而不願表現自我。鑑於學生的這種差別,在教學中我就做到心中有數,問題也能做到難易適中。隨之而來的就是整個課堂的學習氣氛就被調動起來了。

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會將欣賞教育作為自己教育學生的一種有效手段。

教師寒假讀書主題心得10篇6

近日讀了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我想,自己內心的感受可以用兩個字來概括,不是"感動",而是"震撼"!

《愛心與教育》這本書不是流水線上下來的機械拼湊,不是坐在書齋裏的玄妙之思不是講席上的高聲佈道,而是從血管裏流出來的文字,是被汗水浸泡過的文字,是蘸着淚水與歡笑的文字,每一頁都寫着這樣的字眼:"愛心","良知","思考","責任","憂患"。

《愛心與教育》應該怎麼讀,我以為,應該帶着自己的心去讀,帶着自己的夢去讀,帶着自己的實踐去讀,帶着自己的思考去讀。時時反觀自身,反觀自己與鎮西師之間的差距,我們才能走出淺薄,走出自滿,走近學生,走進教育!感受很多,難以一一述及,這裏選兩則印象最深的故事和一點思考,算是給自己交上的一份沉重羞愧的答卷。

一、萬同勾起的回憶

《愛心與教育》最能打動人的故事是什麼,是每天煮給汪斌的雞蛋,還是特別感人的生日祝福……是寧瑋帶給我們的感慨,還是對伍建的那份愛傳遞給我們的感動都是,但是最能打動我的,毫無疑問,是萬同的故事。在我眼裏,一個教師"製造"一個感人的場面並不難,師道中不乏煽情高手,但一個教師,能夠長期地像李鎮西老師對待萬同這樣地對待一個學生,難!這份長達五十頁的轉化一個學生的教育手記,是我迄今為止見到過的最翔實最感人的後進生轉化手記。在閲讀過程中,我不斷地被感動,不斷地在想,我有多少耐心來對待萬同這樣的學生,來對待他身上的這些讓人難以預料的反覆。這麼一問,羞愧無比!後進生是不幸的因為他們長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壓力,難以健康,快樂,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如果我們能還他們以健康,快樂,自信,向上,那該是多好的教育!一路閲讀中,我在問自己:如果萬同是我的學生,我會怎麼做,我相信我也是一個有愛心的老師,我也會如李鎮西老師一樣耐心細緻地對待他,談心,講道理,但我會容忍他太多的反覆嗎?我想不會,我會傷心,會憤恨,會覺得萬同是不可教育的學生,我自己已經盡了力,而"教育不是萬能的"。

二、寧小燕:永遠的遺產

如果説萬同勾起的,是我心中永遠的自責與痛,那麼寧小燕,則給了我一份沉重的思考。寧小燕的故事讓我流淚,為什麼我們的教育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結果這樣的慘劇。在我眼裏,寧小燕是一把刀子,劃開了我們的教育,特別是德育的"偽善"面孔!寧小燕以偽為真,活在一個虛幻的純淨的世界裏,而這個世界註定要破滅的',這是寧小燕的悲劇,更是對教育的控訴。我們的教育,從來不乏善,不乏美,而唯獨缺少的是一份真!我們的德育不是教育人的,而只是負責對萬千現實進行議論,解釋,樹立無數無人瞅一眼的石像。而在今天,寧小燕們越來越少了!因為一個孩子,當他國小的時候,他可能就不會輕易相信什麼了。這才是教育真正的悲劇,比寧小燕更讓人感覺到悲哀。

當正直被嘲笑,當美好毀滅,當真誠被欺騙,當高潔死亡,我們的社會會變成什麼樣子。讀李鎮鎮西老師的文章,讓人震撼也讓人憂慮!教育,不僅僅要從善開始,更要從真開始。

三、教育,僅有愛心是不夠的

愛學生就要了解學生。瞭解了他們的愛好和才能,瞭解了他們的個性特徵,瞭解他們的精神世界。蘇霍姆林斯基説得好:不瞭解孩子,不瞭解他的智力發展,他的思想,興趣,愛好,才能,天賦,傾向,就談不上教育。李鎮西老師毫不掩飾自己對學生的愛,而這份愛總覺得與其他人愛有所不同。我看到過不同的老師表達過對學生的愛。有保姆式的愛,有恨鐵不成鋼式的愛,有施恩式的愛,無論哪種,總是在潛意識裏把學生看成是教育的對象,這當年然也沒錯,但我們能夠非常明顯地感覺到這種居高臨下的態度,感覺到為人師者深藏骨髓的那一份道德優越感。而李老師卻不止一次地説過,學生的心靈往往要比教師純潔得多,學生在道德上也往往高出教師,這是整部書中我最以為然的結論!所以李老師的愛是建立在真正的民主的基礎之上的,是真正平等的愛,發自內心的愛,不含任何雜質的愛,而更重要的是,這份愛不是單向的灌輸,而是雙向的互動!"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而李老師時時都在收穫!當看到學生精心準備的生日禮物時,那一刻,難道不是為人師者最大的幸福嗎?什麼叫享受教育,這就叫享受教育!而當一個教師能夠真正在與學生的交流中獲益,提升自己的時候,他收穫的是人生最大的幸福!這一點,李老師多年以前就意識到了。所以,在愛心的背後,是對學生的嚴格要求,甚至有對學生必要的懲罰。而李老師廣博的知識,深厚的學養,更使得李老師的思考超出一般成功教師,而進入到了對教育本質,特別是德育本質的思考,所有讀過這本書的同行,讓我們攜起手來,從李鎮西老師出發,傳送這份珍貴的薪火,走向真正的教育,充滿愛心,民主,真誠,人性的教育!

教師寒假讀書主題心得10篇7

利用假期時間,根據個人的教學情況和麪臨的實際問題,拜讀了《優秀是教育出來的》以及《課堂教學的原理、策略與研究》等學術作品。讀完之後頓覺收益非淺,在這些書中,作者力圖將學生如何學習以及教師如何有效地教導學生、管理課堂的方法和信息提供給教育工作者,使我們能更易於把握新的研究成果和教學發展趨勢,有效地形成和學生的互動,共同成長。

在研讀《創造教育奇蹟的55個細節》一書時,作者多次強調了學生的優秀是教育出來的,告訴我們:“每個孩子都有其獨特的天賦和可塑性,只要讓他們置身於教育的氛圍中,只要讓他們感覺到是被需要、被愛的,即使是問題學生也能培養好的修養”。

在這本書中,作者可謂是站在教師的角度,推心置腹的和我們在討論一個個教學管理中常會遇到的問題,細緻地幫助每一位閲讀者從問題入手剖析平時的管理。一遍通讀,彷彿也在經歷着一次重新認識自己、審視自己的過程。試問自己的工作中有沒有在匆忙的工作中停下來看一看自己,看一看你為工作的付出是不是有效的教育手段…在閲讀中,發現原來在面對同樣問題時它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更有效的解決方法,開拓了新的思路,使原來覺得無從下手解決的問題處理起來也有章可循。

不僅如此,書中所提供的55個細節從微處入手,卻是處處切中要害,就像是為我們的教師管理提供了工作指南,如良好的學習習慣、社交禮儀、社會公德等方面的`細節,將這些教育的細微之處羅列出清單,提醒我們在與孩子的相處中注意自己怎樣以身作則,幫助我們在孩子的德育中一一落實。

實際上,我們在教育的課堂管理中,更加容易遇到各種各樣的偶發事件,教師如何處理這些事件,如何組織課堂教學直接影響到師生關係。《課堂教學的原理、策略與研究》一書特色鮮明,描述瞭如何運用教育心理學的基本原理、規律,幫助教師整合各種經驗,在課堂上做出明智的教育決策,成為優秀的教育者。

作者提出身處教育改革浪潮中的教師,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有意識的教學”,需要對教育心理學原理有更清醒,透徹的認識,明智地運用於實踐,改善教學。

大量案例的分析深入淺出,倡導教師在大多數時候應當着眼於學生個體本身的差異,試圖從學生自身尋找教育的切入點,尤其是弱勢羣體的教育問題。特別是作者對特殊學生羣體的深入研究,讓讀者在潛移默化中領會到,只有幫助營造適宜於特殊學生的教育環境,才能真正實現因材施教。一書通讀,“用愛團結集體,用策略組織課堂”的教育理念已深入人心,從中收益非淺。

教師通過廣泛的閲讀,拓寬專業知識,獲得深厚的學識和素養,提高教育教學能力,有助於充分提高教育教學效果,有助於教師用更廣闊的視野來思考和實踐新課程,用更為厚實的文化底藴來支撐教育教學,用更完善的人格魅力去薰陶和感染下一代。古語説得好:“腹有詩書氣自華”。教師只有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知識人”,才能領略到“教育者的尊嚴”。

教師寒假讀書主題心得10篇8

最近我細細品味了由當代著名教育家心理學家朱永新所著的《新教育》這本書。什麼是新教育實驗?我覺得它大致反映了新教育實驗對教育的一種理解和追求,特別是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這句話更是一種美好的理想。

閲讀完這本書後讓我深深的感受到新教育就是“行教育”,新教育一開始就自覺地把“行動”二字寫在了自己的旗幟上。新教育的六大行動,雖然不是新教育的全部內涵,但是,由於這些行動相對是我們現在的教育所缺少的東西,所以顯得很迫切,很重要。新教育認為:教育是喚醒,每一個生命都是一粒神奇的種子,藴藏着不為人知的祕密,而閲讀能夠喚醒這種藴藏着的美好與神奇。新教育重讀書,重感悟,重意境,它提出讀書,是孩子們淨化靈魂、昇華人格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途徑,讀書應該成為孩子的一種生活方式,這讓我深深地意識到閲讀是有多麼的重要。

新教育實驗的六大行動,第一個行動便是營造書香校園,那麼什麼才是書香校園?其實我的理解是“書聲琅琅,翰墨飄香。”

就是通過創設濃郁的閲讀氛圍,整合豐富的閲讀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閲讀活動,讓閲讀成為師生最日常的生活方式,像你每天吃飯、睡覺,看電視一樣,最日常的生活方式,進而推動書香校園的形成。

在我們的學校,每天清晨,孩子們與黎明共舞,用20分鐘左右的時間誦讀詩歌,領略優美的母語,有感情地朗讀一段或一篇文章;中午,我們要用美麗的童書滋潤童年,學校安排20分鐘的讀書時間,讓孩子讀他們喜歡的兒童讀物;暮醒的時候,老師和學生利用晚上時間自己寫點東西,學生可以寫讀書記錄卡,老師可以向學生家長寫一封信或發個短信,甚至寫個教育小故事。這些事雖然比較簡單,但是如果長期堅持下去會比較難。但我想堅持下去,那將會是自己人生中一筆不小的精神財富。在教室裏,我給孩子們創造了一個很好的閲讀氛圍,在教室醒目的位置“今天你閲讀了嗎?”“讓書成為我們的朋友”等警句時刻提醒着孩子們閲讀。這學期,我和孩子們用了兩個多月的時間共同地閲讀了《特別的女生撒哈拉》,當我看到孩子們手捧新書,酣暢淋漓地閲讀時,我頓悟了:新教育之旅的.確心走起來很艱難,但是這條路值得我們走下去,我們也一定要走下去。

新教育實驗的六大行動中提到師生共寫隨筆。包括師生一起來寫班級的趣事,寫學校的活動,寫師生的情誼,在師生互動的過程中,教師和學生能夠共同成長,這就達到了共寫的目的。

書中,朱永新老師提到了孔子,的確“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沒有思考的教育永遠是不成熟的教育,永遠是不可能持續發展的教育。一個人很可能是教了一年書,重複了三十年,重複了一輩子。但是,一個善於思考的老師,教了一年,就是一年,教了兩年,就認真教了兩年,他認真教了五年,就很可能成為一個非常出色的教師,而成就這個年輕人的必定就是讀書和寫作,因為真的就是“閲讀滋養底氣,思考帶來靈氣,實踐造就名氣”。另外,我的學生已經寫了三年日記了,我覺得寫日記是個好習慣,可以培養孩子的寫作能力,可以培養孩子良好的意志能力,當然,還可以讓孩子練就一手好字。

書中提到了新教育實驗的榜樣教師,常麗華老師。每一天早上常老師的新教育都是用一首詩開始的,有孩子過生日都是用一首詩送給他,而且她把的名字嵌在詩歌裏面。每天中午孩子們都會共讀《老鼠阿貝漂流記》,20xx年9月21號她寫了一張便籤,其中的默默數言便把爸爸媽媽們也帶進了讀書的世界。這樣一天又一天,五年時間常老師和班裏的孩子共讀了524本書,有人曾説新教育開100本書太多了,但是對我們常老師這個班級又是太少太少了。如果有人問:新教育到底能不能提高學生成績?我會斬釘截鐵地告訴他:新教育不能提高成績早就被拋棄了。常老師五年時間所有的課都是全校第一,她還被評為新教育十佳教師。她説過:“孩子們走向哪裏我不知道,但我會盡我的全力帶他們走想走的路。心平氣和不抱怨,我像一個農夫,靜靜的抵擋風雨,侍弄自己的農田,過一種完整的教育生活。”常老師是我們年輕教師的榜樣,我們也要想她那樣與孩子一起讀書,一起成長,這才是作為教師最大的幸福。

新教育不但是夢想,更是實實在在的行動,只要有行動就會有收穫,在新教育下,老師們要把自己的根深深地紮在教室裏,紮在學生的心坎裏,努力讓自己“開出一朵生命的花”。為了祖國的花朵有新的教育環境,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

教師寒假讀書主題心得10篇9

對一本教育類書籍的的閲讀方式有多少種可能性呢?安靜地進入,讓作者帶着你簡單遊弋在各種教育觀念間,尋覓着教育中的清風明月,陳震老師的《做温暖的教育者》一書做到了。

陳震老師是一名普通的老師,他的語言功底深厚,善於敏感把握身邊事物,對各種話題,信手拈來,皆從教育的角度進行敍述,日積月累,堅持書寫,構成了二十七萬餘字的教育類著作。

書本里面文章大多短小精煉,無贅言贅語,給人很強的閲讀愉悦感。書本里面話題涉及豐富,讓我們深深感受到一位普通老師為師、為學、為人的自在尋覓過程。應對現實的瑣碎與繁雜,陳震老師始終以教育者的智慧關照教育現實,展現了一位老師的工作與生活姿態。

作為一名老師——要尋求有境界的工作姿態。

書本里面對老師的工作姿態提出了很多推薦,如:老師的基本要求是發奮創設寬鬆的和諧環境,調節構成寬容的內部心境,堅持寬厚關愛的溝通心態;“小疑獲小進,大疑獲大進”,能夠發奮培養出有懷疑態度,批判思維與創新精神的學生等等,這些都是需要老師不斷尋求的!

對於教育者的工作姿態陳震老師認為有境界為上,借鑑王國維先生對於境界的經典描述,即:第一境,“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第二境,“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有境界的教育自成格調,有境界的教育才有生命力。境界有大小、高下之分,並無優劣。教知識,教方法,教心態能夠成為教育的三種境界,對於成長中的人來説,知識,方法,心態都是重要的,境界由低到高,低層次是知識獲得,高層次是心態培育,只要能夠有效整合,就能促進終生的和諧發展。同事生日祝福語

作為一名老師——要尋求有品質的生活姿態。

有品質的'生活姿態是內涵多元的,閲讀是良好的通道。讀書能夠愉悦身心、提升自己。讀書讓生活更有品位,讀書使人內心更加寧靜,讀書使職業更有智慧。老師是文化的傳承與引領者,讀書不僅僅是提升自我的需求,也是職業的要求。一位老師只要願意與書為伴,堅持“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的態度,就能尋覓到心中的清風明月,就能塑造出有品質的生活姿態

讓每一點感動在心中融化,讓每一點感觸在心中發芽,並將思考記錄筆端。陳震老師作為一名普通的老師,為我們帶給了工作與生活姿態的良好範本。

讓我們以温潤的內心,尋覓着教育中的清風明月,成為温暖的教育者!

教師寒假讀書主題心得10篇10

《愛的教育》——這真是一本無與倫比的、能夠感動任何人的書!

當你看完這本書後,你就會深刻反省自己曾經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是否造成過不好的影響;是否破壞了與他人珍貴的友誼;是否不珍惜父母那温馨的關懷……

像最後的每月故事《海難》中寫道“‘要那個小的(“小的”指小男孩,即馬里奧)!船已經超載了,要那個小的!’水手喊”,馬里奧不是沒有生的機會,但當他看到朱莉埃塔胸前的血跡時,他也被震撼了,想到了朱莉埃塔在自己受傷時給自己包紮的那一幕。因此他在生與死的選擇中放棄了生的`機會,他死留給自己,把生送給同伴。因為馬里奧知道,別人也許更比他需要“生”。

即使已經過去了四十四年,恩里科的父親也不忘他的國小老師,還專程來看望他,並像小時候那樣愛戴他、尊敬他。這是多麼好的一位父親!我頓時覺得恩里科很幸福,它擁有如此博學多識、如此温文爾雅的父親!

恩里科的同學們也很團結!正直的卡羅內,勤勞的柯萊蒂,用功的斯塔爾迪,勇敢的羅貝蒂,可愛的小泥瓦匠,品學兼優的德羅西……這是一羣多麼友善的好夥伴啊!

我現在想把這本書珍藏起來,希望在多少年之後,我還能把它找出來,重新閲讀這本書,從新感受從這本書中透露出的對國家、對朋友、對親人、對任何人的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