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學心得體會

來源:文書谷 2.27W

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後,可以通過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樣有利於我們不斷提升自我。你想好怎麼寫心得體會了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德育教學心得體會,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德育教學心得體會

德育教學心得體會1

一、改變認知,轉化態度。

認識是行為的基礎,一個人有了正確的認識和獨立的判斷能力,才能有正確的行為。否則,就不能正確地調節自己的行為。行為不良學生之所以會違反行為規範,產生不良行為,正是由於他們的無知,是非觀念不清,缺乏正確的行為導向能力。所以,矯正行為不良學生,就要設法改變他們原有的認識,使他們的態度發生轉化。這就要求教師向行為不良學生傳遞正確的信息,提高他們的認識水平。向學生傳遞信息有兩條途徑:

一是教師直接向學生傳遞信息,即通過與學生談心、對話等傳遞信息。在這一直接的途徑中,教師要關心、愛護學生,以贏得學生的信賴,這樣才能使學生樂於接受教師所傳遞的信息。

二是教師要採取各種形式的課內、課外活動,間接向行為不良學生傳遞信息。在這一途徑中,教師要精心組織、安排各種活動,有針對性地讓學生接受所傳遞的信息。當行為不良學生接受的新信息與原有因素不一致時,心理上便會產生不穩定狀態,導致原來不良認識的改變與態度的轉化。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特別注意培養和提高他們的評價能力,要經常進行評價的示範,使他們的知識不斷豐富和加深,評價能力逐漸由現象到本質、由別人到自己不斷得到提高。學生有了正確的自我評價能力,就會對他人及自己的行為進行分析和判斷,揚善棄惡,在實踐中採取合理的行為。

二、創設情境,感化引導。

行為不良學生存在着自卑心理,認為老師和同學都看不起自己,往往以懷疑或粗暴無禮的態度對待別人,但他們的自尊心並沒有泯滅,他們特別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這種既自卑又自尊的矛盾心理狀態,導致他們情緒的多變。要使他們擺脱消極的態度定勢,就必須創設良好的情境,對他們進行有效的教育。

教師應有“捧出一顆心來”的精神,主動改善與不良學生之間的師生關係,關心、愛護、尊重他們,用一顆愛心去感化他們,使他們感受到積極而深厚的情緒體驗,從而把老師當做可以信賴的知心人。這樣,他們才會克服消極的情感,增強積極的情感。教師還要教育學生集體正確對待和熱情幫助行為不良學生,使行為不良學生感受到集體的温暖,消除與同學、與集體的對立情緒,增強對他人的信任感。當他們在集體中享有一定位置時,就能體驗到自身的價值和尊嚴,就會以新的集體中的一員的姿態參加集體活動。

三、鍛鍊意志,培養習慣。

矯正行為不良學生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使學生改變舊的不良行為習慣,養成新的優良的行為和習慣。學生在由壞習慣向好習慣的轉化過程中,往往會出現“舊病復發”的情況,這是由於他們本身意志薄弱,不能抵制外部不良誘因而引起的。因此,要使行為不良學生轉化為優良學生,就必須使他們能夠有效地抵制外部不良影響,鍛鍊與外界不良誘因決裂乃至鬥爭的意志力,培養、鞏固他們良好的行為習慣。這就需要增強他們在各種不良環境下能不受影響、戰勝不良的個人慾望和需求而堅持正確方向的能力。教師可以有意識地給予他們與誘因接近的機會,以鍛鍊其與誘因決裂和鬥爭的意志力,鞏固新的行為習慣。例如:讓曾犯過破壞公共財物錯誤的學生去管理班級財物;讓曾違反過校規校紀的學生去維持班級秩序;讓犯有偷竊錯誤的學生經手班級經費收支等。

這種考驗,可以使行為不良學生感受到別人對自己的信任,產生一種尊嚴感,使新的高尚的動機戰勝舊的不良動機,達到鍛鍊和增強其意志力的目的。在鍛鍊他們的意志力的過程中,教師要進行必要的引導和強化,以培養他們良好的習慣。如:教師交給行為不良學生某項任務,怎樣才能使之完成得好?這就需要引導。當他們完成了任務,做出了成績,教師就要及時給予他們表揚、鼓勵。行為不良學生原來受到的批評、指責較多,一旦受到表揚,會產生更大的激勵作用,從而激發起他們迫切要求進步的心理渴望,使之增強與不良誘因決裂和鬥爭的意志力,他們的良好行為習慣便會在與不良誘因決裂、鬥爭的過程中不斷得到強化,逐步形成。

四、針對個性,因材施“矯”。

矯正行為不良學生,要針對其個性特點進行。這是因為他們的不良行為表現不同、個性不同,如他們的興趣、能力、氣質和性格各異,所受的家庭教育及社會交往都各有特點。因此,要做好矯正工作,必須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依據其個性心理特徵及不良行為表現,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

對於有過錯時間較長的學生,要以疏導思想為主,使其逐步在行為上改變;對於犯錯誤時間不長的學生,可以要求其迅速改變行為,伴之以思想教育;對於性格外向的學生,要直截了當地進行批評教育,督促其行為的改變;而對於性格內向的學生,則要循循善誘,調動其改正過錯的內部動力;對於獨立性較強的學生,要從提高其認識水平入手,進而改變其原有態度,再改變其不良行為;對於順從型的學生,可以運用教師的威嚴和集體的力量及規章制度的制約,迫使其改變不良行為,與此同時,對其進行正面教育,最後達到學生認識上的徹底轉變。矯正行為不良學生,是一個靈魂的再塑造過程。因此,教師僅有良好的願望和努力工作的精神是不夠的,還必須在工作中不斷總結經驗教訓,摸索、掌握矯正技巧,以便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一,要善於尋找突破口。在矯正品德不良學生的態度時,教師要善於發現他們內心深處的閃光點,改變他們的心理狀態,發揮他們在某一方面的興趣、特長,重新喚起他們的自尊心和自豪感,揚善棄惡,揚長避短,打開一條通向學生心靈的通路,使之產生改錯的內部動力。

其二,要善於抓住轉化的時機。當學生開始在行動上有改正錯誤的表現時,他們對教師的態度特別敏感,甚至對教師的一個眼神都特別注意。這就要求教師抓住這種時機,給予學生讚許的目光、信任的微笑,或給予表揚、鼓勵,進一步激發他們要求進步的熱情。

其三,要善於對待轉化過程中的反覆。行為不良學生在轉化過程中一旦出現反覆,自己心理上就會矛盾不安,思想上有壓力。教師絕不能在此時表現出厭煩情緒,而必須及時消除他們的心理負擔,分析他們出現反覆的原因,並在其反覆中尋找積極因素,引導他們戰勝消極因素,使他們今後不再出現反覆和動搖,堅定前進的信心和步伐,逐漸鞏固良好的品德習慣,並在生活實踐中經受考驗,立志脱胎換骨。

隨着教育的深入,xx同學有了很大的轉變。大家一致認為,與以前相比,簡直換了一個人。九年級畢業後,順利進入高一級學校。

德育教學心得體會2

這次有機會參加德育與班主任工作研修,此次培訓中共有趙志毅、朱仁寶、朱永春、高峯等幾位老師從不同方面向我們講述了學校德育和班主任工作,聽了後感覺受益匪淺。

經過4天的培訓,結合我校的德育工作理念,總結幾點我的個人體會:

一、德育工作不僅要動員全員育人,更要讓學生自管自育

自管自育,是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簡稱。在全員育人方面,我校已經在上學期予以實踐並初見成效。聽了 朱老師的講座,我意識到,全員育人是手段,自管自育才是我們教育所應呈現出的結果和狀態。當然,實現這樣的目標是一個過程,而在這個過程中,不是要放手學生不予管理,需要我們教師引導、管理為前提。

其實,這一觀點也與魏書生先生的理念不謀而合。在這方面,我們學校的三年級已經建立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班級管理機制,讓每個學生承擔一份職責。只有讓學生自主地管理班級,讓學生成為班級的主人,進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評價與自我發展,教育才達到真正的實效。教師也會少一份負擔,多一份快樂與輕鬆。

所以,如何具體地達到自管自育的狀態,是我接下來應該靜心思考的問題。

二、做一個堅持型的教育工作者

前些天與校長談話的時候談到“堅持”這個話題,昨天的培訓中再一次學習到關於“堅持”的理念。

學習是一個過程,每一項能力的培養也是一個過程,所以我們需要做一個堅持型的教育工作者。教育的滯後性也體現在這個過程中。過程堅持地好,若干年後學生的知識層面,能力方面體現得更為凸顯。從一件小事堅持,不輕看一件小事,把小事堅持做,會有大的、意想不到的影響。

拿數學教學來講,計算能力就是一項持之以恆需要鍛鍊的能力,急不得,躁不得,點滴積累,質在飛躍。

三、學着站在學生的心理角度教育教學

我們教育教學的對象是學生,學生是一個年輕的生命,生命的活力來在於心靈的活力。如何讓生命的活力綻放的更為精彩,“以人為本”是基礎。

許多教師對自己的問題學生非常頭疼。其實,孩子的每一個問題背後都隱藏這一個心理衝突問題。一個想成功的教師不應該忽視每一個孩子的心理髮展,而抓住了這樣的發展特點,有針對性的教育他,我相信每個孩子內心深處還是很渴望做一個好孩子的。

教育本身就應該體現出人性的關懷,忽略了孩子的內心成長,只求知識的灌輸是違背教育的本質的。所以,學着站在學生的心理角度進行教育教學是必然的了。

德育,是教育的很重要的一個方面,也是一個人類個體成長和發展不可缺失的方面。最後,借用朱老師的那句話,我們的德育應該“克服功利,走向人本”。

德育教學心得體會3

1、6月10日我們大家先上午聽取了上海市長寧區教育學院德育研究室朱尚忠主任的“教師專業發展中德育幹部‘五力’的研修”的講座,朱主任從學校德育工作的價值與學校德育幹部的責任談起,剖析了當前中國小德育幹部面臨的任務和問題,重點闡述了學校德育幹部“五力”(學習力、研究力、反思力、創造力、執行力)的內容和對德育幹部的一些實際操作指導及相應的要求和經後德育幹部努力的方向。下午聽取了“班級主題教育課”實施的精彩講座,感受頗深。朱主任重點介紹了從傳統主題團隊活動、主題班會等脱穎而出的“主題活動課”的含義、主要特點、價值、以及實施主題教育課的基本原則、實施過程等,深入淺出的講座,既有理論的具體闡述,又有教例的生動演繹,對我們德育幹部進行了一個專業的指導和操作。具體體會如下:

1、必須要增強班主任的專業意識。要做好班主任工作,利用主題教育課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必須確立班主任專業意識,通過學習、實踐,積累多方面的教育理論知識,熟練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開發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要不斷對自己的工作進行反思,發揮個體的長處,克服專業發展中的不足,提高班主任工作能力。

2、必須提升班主任教育的基本功。主題教育課的組織與實施,能夠綜合展示了班主任關於主題教育課設計、表達、信息技術的運用等教育基本功,同時,通過主題教育課的組織與實施的歷練,也提升了班主任的教育基本功。

2、6月11日,著名德育專家、華東師範大學黃向陽教授做了“道德素質教育的探索”的報告。黃教授從品德的結構與素質教育談起,尤其是談到價值多元化背景下學校德育改革時提出的五種德育,利用簡單的案例,讓我們切身體會到了一系列的理論和方法。

結合史校長對我們的工作要求,結合我自己這兩天的學習,作為一名德育幹部,我對自己的工作有了以下幾點新的感悟:

1、心中要有理論(想法),加強學習,以理論為基礎,構建工作系統(學習力);

2、心中有想法(願景),有理想有追求(研究力);

3、心中有方法,正確的思想必須在正確的時候、時間,對正確的人實施才是正確的(執行力);

4、心中有效果,任務佈置後,一定要有結果;要有結果必須重視過程,深入一線,進行把控,同時反思過程,促進效果。(反思力);

5、心中有特色,別人沒有的,我們有;別人有的,我們更精緻(創造力)。

德育教學心得體會4

作為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對學生的缺點、錯誤進行批評指正是常有的事,正所謂“愛之深,責之切”。但如何在“責”的同時讓學生從感情上感受到愛,從心理上樂於接受,就需要從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責”的目的、分寸、時機、方式。

一、明確批評的目的

批評是為了讓學生完善自我的一種手段和方式。作為教師,要使批評奏效,既達到教育目的,又不引起學生心理上的對立,首先,要從自身的角度明確地樹立起一個觀念,批評的目的不是為了“殺一儆百”,不是為了“一棍子打死”,而是為了有利於學生認識到自身不足,加以改正,並逐步完善自我形象,即批評是為了幫助學生不斷修正自己,完善自我形象。

所謂自我形象,是指學生對自己整體和各方面形象的自我批價,許多研究表明,一個有良好自我形象感的學生更富於自信,在學習活動中更容易自覺督促自己,取得進步與成功,因此,批評既要注意保護學生的自我形象,又要促進學生完善自我形象。

二、堅持批評的原則

根據不同批評對象和不同批評內容要分別堅持如下兩項原則:

1.公開性

可以就班級中普遍存在的一種普遍性不良現象或學習中的不良風氣開展討論活動,班隊活動,讓正確的集體輿論代替教師單一的批評,形成正氣,這樣,存在不良行為的學生就在活動中驚覺,反省並悄悄地加以改正,從而消除與教師情緒上的對立,達到師生情感融洽的目的。

2.隱蔽性

對於個別的錯誤行為,或在公開活動中不能自覺改正的行為,應本着保護學生自我形象的原則,採取一對一的批評教育方式,注意隱蔽性,保護學生的自尊心,並告之這樣做的原因,學生在情感上感受到教師愛的同時自然也就從心理上接受了老師的批評,並願意為了改正錯誤付出努力,也達到了師生情感融洽的目的。

三、講究批評的藝術

批評的方式有很多,但當眾不留情的數落,苦口婆心的勸説,粗暴的訓斥,無聲的責罰,都將給批評罩上一件冷漠、無情的外衣,直接影響到學生的情感,導致口服心不服,甚至對立的不良後果,因此,要注意批評的藝術與技巧。

1.談話式代替指責式

學生犯了錯,教師常嚴厲地――指出其錯誤之處,並陳之以利害、曉之以利弊,希望學生明白錯誤對其自身的危害性,教師的出發點是好的,但一味地指責讓學生在心理上與教師產生距離,他在被動中聽,但未必主動地從心理上接納。

談話式以“我們來談談……”,“你能把今天的情況説一説嗎……”,“我想聽聽你對這件事的看法”等語句拉近師生間的距離,實現平等對話,消除對立情緒,這時再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師生在心理上相互接近以至融洽,就成了聯手克服缺點、改正錯誤的同盟,學生更容易在這樣的交流中認識錯誤,體會到老師對他的關愛,尊重和信任,從而產生改正缺點,完善自我形象的信心和決心。談話起到了批評的作用,收到可能較批評更好的效果。

2.幫助法代替責罰法

學生在成長的階段中,出現這樣那樣的缺點,是在所難免的,如果教師過多地橫加指責,或告之家長加以懲罰,學生的逆反心理和對立情緒既於事無補,又影響了他們健康成長。

當學生出錯時,教師要深入地瞭解出錯的原因,當時當地的情況,甚至於家庭狀況,誠懇地就學生所需去幫助他們。如:對於習慣性犯錯的學生,老師甚至可以幫助制訂改正計劃,幫助實施,幫助解決實施過程中的困難。也許是物質上的,也許是精神上的真誠的幫助能解開他們心裏的疙瘩,解決實際問題,去除導致學生犯錯的根源,進而起到“標本兼治”的作用。

3.利用情境批評

學生的表現,常受他們粗淺的是非觀,好惡感所左右,常從“自我”的角度去考慮問題,逞一時之勇,求一時之快,對自己的缺點視若無睹。例如:

不珍惜時間,做事不嚴謹,學習不刻苦等等。

這種情況,可以採取遊戲,小品表演,諷刺與幽默,設計師之家等活動創設各種情境,讓學生適當地調換角色,成為活動的組織者、設計者、參與者,當他們感受到因自己的缺點導致活動的不成功或失敗時,教師再抓住時機幫助他們分析得失,啟發他們教育自己,這比教師命令、教訓、要求的效果要好得多。

4.冷處理代替熱處理

批評,在學生犯錯誤時立即進行,學生情感上難以接受,這時各種方式用盡也難奏效,使老師覺得采用紀律處分似乎是行之有效的辦法。但是,紀律處分只是一種強制性的措施,它能讓學生認識到錯誤的後果,讓學生害怕、畏懼,卻不一定能讓學生真正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及其原因。這樣,紀律處分可能起到壓服的作用,但不能使之心服。因此,必須以冷處理代替熱處理,耐心等待、觀察一段時間,在這段時間裏,給學生以自我反省,自我教育的時間,再通過班幹部、好朋友、家長一起疏導,水到渠成的批評,可能更能奏效。

四、批評的注意點

1.要“批評”在理上

育人工作是一項十分複雜細緻的工作,面對千差萬別的學生和千變萬化的情況,教師一定要堅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做到“一把鑰匙一把鎖”,在進行思想教育時,不僅僅要做到“因人而教”,教師的批評應該是及時地“指點迷津”,析事論理,以理服人,對症下藥,才能切中學生心理矛盾,改變學生情緒狀態,達到藥到病除的目的。

2.要“批”而有情

古人説: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教師要使自己的“批評”為學生樂於接受,就不但要做到曉之以理,而且要動之以情。教育心理學研究成果表明,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情通才能理達。否則,理雖直,情不通也是難以奏效的。只有理中藴情,情中含理,情理交融,這樣的批評才能起到警策,激勵,鼓舞,教育的作用。

3.批評註意分寸

批評有的宜在課堂上或大庭廣眾中公開“説”;有的宜在課後個談心時悄悄“説”;有的宜點到為止,留點“空白”,讓學生自己去思索領會;有的宜條分縷析,講清利弊教會學生分析得失,恰如其分,不侮辱挖苦。寓批評於尊重之中,於表揚之中,於談心之中,於諒解之中,於自責之中,於關懷之中,於希望之中,於玩笑之中,於幽默之中,於激勵之中。這樣的批評,沒有疾言厲色的指責,沒有錯一罰百的處罰,但是被批評的學生在汗顏愧疚的同時萌生的是知錯改錯的決心。

4.批評還要指出努力的方向

批評是為了幫助改正自身缺點,完善自我形象。批評時,教師還要注意適時地點出努力的方向和目標,即如何完善自我形象,完善自我形象使學生一步一個腳印地朝着預定目標前進,才能達到教師批評的真正目的――改正缺點,完善自我。

德育教學心得體會5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人生下來原本都是一樣,但從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會變壞。所以,德育教育是幼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培養幼兒終身受益的品質對提高整個國民素質,促進人類文明的進步,都起着巨大的奠基作用。

《綱要》中指出:“幼兒園品德教育應以情感教育和培養良好行為習慣為主,注重潛移默化的影響,並貫穿於幼兒生活及各項活動之中。”為了讓幼兒將來成為21世紀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棟樑之材,培養幼兒終身受益的品質,我確信教師無疑是最辛勤的耕耘者、播種者之一。把公民道德的種子從小就播撒在每個幼兒的心靈深處,使千千萬萬的幼兒接受這樣的啟蒙教育,讓幼兒從小繼承中華民族幾千年形成的優良傳統美德,是身為教師我的責任和對社會的負責。幼兒教育是素質教育的基礎,幼兒德育教育的方式多種多樣,只要我們能夠充分認識到幼兒時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幼兒園德育教育是學前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幼兒園在促進孩子在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的教育中,德佔據首位,因為年齡小隻能去看去聽。幼兒德育教育主要是指道德品質教育,而良好的道德品質是一個人素養的重要表現。正所謂言教不如身教!就是要以自身的'好思想、好品德、好行為去教育影響幼兒的一種方法幼兒的行為習得的特點是“模仿學習”,無須別人來教,只要身邊有這樣的人、事,天長日久,耳濡目染,孩子們自然就會習得.我認為幼兒是聯結幼兒園和家庭的紐帶,兩者共同施教的對象是幼兒,兩者合作圍繞的核心也是幼兒。他們使教師和家長之間達到情感上的“共鳴”,做到心與心相連,情與情相通。在教育思想、原則、方法等方面取得共識,雙方配合更加默契,共同把愛灑向孩子,共把育人質量關。

向家長宣傳科學德育教育幼兒的知識,為家長提高教育水平提供了一個學習機會,讓家長獲得了教育的知識經驗.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我們應對幼兒進行適時適度的德育教育,創造優良環境,給幼兒潛移默化的影響,為幼兒形成、發展、鞏固良好的個性奠定基礎。品德教育是多方面的,幼兒園德育工作不可能涵蓋方方面面,我就以我所教的這個年齡段的幼兒,我在這兒提出四個方面的德育教學心得:

一、培養幼兒愛集體、愛家鄉、愛祖國情感。

二、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衞生習慣,説真話,不説假話,做錯事敢於承認和改正。

三、培養幼兒有禮貌和守紀律的行為習慣,良好的性格.

四、培養幼兒與人交往的能力,學習互助、合作和分享,有自信心、同情心。

德育教學心得體會6

這一次6月份的兩天培訓,我主要有以下較深的體會:

1、6月10日我們大家先上午聽取了上海市長寧區教育學院德育研究室朱尚忠主任的“教師專業發展中德育幹部‘五力’的研修”的講座,朱主任從學校德育工作的價值與學校德育幹部的責任談起,剖析了當前中國小德育幹部面臨的任務和問題,重點闡述了學校德育幹部“五力”(學習力、研究力、反思力、創造力、執行力)的內容和對德育幹部的一些實際操作指導及相應的要求和經後德育幹部努力的方向。下午聽取了“班級主題教育課”實施的精彩講座,感受頗深。朱主任重點介紹了從傳統主題團隊活動、主題班會等脱穎而出的“主題活動課”的含義、主要特點、價值、以及實施主題教育課的基本原則、實施過程等,深入淺出的講座,既有理論的具體闡述,又有教例的生動演繹,對我們德育幹部進行了一個專業的指導和操作。具體體會如下:1、必須要增強班主任的專業意識。要做好班主任工作,利用主題教育課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必須確立班主任專業意識,通過學習、實踐,積累多方面的教育理論知識,熟練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開發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要不斷對自己的工作進行反思,發揮個體的長處,克服專業發展中的不足,提高班主任工作能力。2、必須提升班主任教育的基本功。主題教育課的組織與實施,能夠綜合展示了班主任關於主題教育課設計、表達、信息技術的運用等教育基本功,同時,通過主題教育課的組織與實施的歷練,也提升了班主任的教育基本功。

2、6月11日,著名德育專家、華東師範大學黃向陽教授做了“道德素質教育的探索”的報告。黃教授從品德的結構與素質教育談起,尤其是談到價值多元化背景下學校德育改革時提出的五種德育,利用簡單的案例,讓我們切身體會到了一系列的理論和方法。

結合史校長對我們的工作要求,結合我自己這兩天的學習,作為一名德育幹部,我對自己的工作有了以下幾點新的感悟:1、心中要有理論(想法),加強學習,以理論為基礎,構建工作系統(學習力);2、心中有想法(願景),有理想有追求(研究力);3、心中有方法,正確的思想必須在正確的時候、時間,對正確的人實施才是正確的(執行力);4、心中有效果,任務佈置後,一定要有結果;要有結果必須重視過程,深入一線,進行把控,同時反思過程,促進效果。(反思力);5、心中有特色,別人沒有的,我們有;別人有的,我們更精緻(創造力)。

德育教學心得體會7

從教二十二年,第一次做班主任工作。僅三個月的時間裏,經歷了月考、隊列操比賽、期會考試和衞生拉練檢查。我們班都獲得了第一名和同仁的好評。其間的工作,我首先感謝校各級領導對我的信任,再次感謝各位同仁對我的指導幫助,也感謝我班的三十名學生對我工作的支持和理解。

班主任的工作,各有各的方式和方法,但我堅守的原則就是做“聖母式”的班主任而不做“後媽式”的和“狼外婆式”的。而教育本身就是以德育為先,治理心靈比治理形象更重要。“厚德載物”的道理想必人人皆知,“愛”字當先,“嚴”字為輔,嚴愛兼行,乃為師德。我認為德育的教育,應該是面向全體學生,而不只是為轉化個別的“差生”問題的教育,但轉化後進生確實也是個不可以忽略的教育方向。

在我的班級裏,我注重教育學生要有良好的品質,高尚的道德,我身先士卒,以身作則,做表率,並加以愛他們如己出,關心、關注他們的生活、學習,(比如棋同學,剛剛開學不久,有一天找到我,他擔心午飯吃不飽,和我説的時候眼睛都紅了,我看着他要哭的樣子我心裏好不是滋味,我告訴他:放心,人人都有份,都會讓你吃飽的。放學後我還惦記着這件事,怕他有負擔,搞壞心情,我就電話過去,詢問一下,安慰好他,感覺他心情不錯了,我才放心。自己都在想:怎麼會這樣呢?這可能就是一種母愛的原始力量。這孩子和爺爺過,父母離異,爸爸在外地打工,腦子聰明,就是需要有好的學習、生活的環境了。也許是他的身世感染着我,也許班裏每一個孩子,我都看作是自己的孩子的心情吧。)使他們從我的言行中看到該怎麼做人做事的,再潛移默化地影響、改變他們,從而發展、完善他們。

走進學生的心靈,成為大家心靈上的朋友,這是我作為班主任的首要達到的目標。這本身也是教育的真諦:是尊重,是保護,是幫助,是支持,是滿足,是寬容,是温暖,是幸福。把班級帶好、帶優秀,把優秀做成習慣,把成功作為理念——不管結果是否完美。我們都要有思想動機和行為標準上的優秀,把小事做優秀,這就是優秀的習慣。我相信:只要有行動,就會有收穫;只要有一點超越,就會有成功。而成功在於過程,不在結果,過程中的付出和超越的“幸福感”就是成功。

在這裏僅列舉個例,來總結一下我如何做班集體和個人德育工作的。

一、以人為本,傾注師愛,尊重每一位學生。

教育是心靈的藝術,我班學生論文化底子,不算好,分給我們班的前幾名優等生都去了別的學校。我發現即使優等生也經常寫錯別字,後進生有的擺豎式都不會,國小的基礎不太好。也沒有好的自主學習的習慣。論生活習慣,由於多數是獨生子女,即使不是獨生子女,現在的父母也溺愛孩子,在家基本不做什麼,嬌生慣養,還有的是單親甚至父母都不在身邊,所以他們表現出來的是不會學習,不愛勞動,隨意性強,紀律不放在心裏。面對這樣時代、環境的孩子,總體上的教育就以我的做和説感染他們,拿好的榜樣、例子説事,耐心講道理,明白的孩子真的改變了不少,不懂或者説無動於衷的性格的我就單獨談,遇事總結,讓他明白相關道理,積少成多,讓他們在一件件小事中,不斷總結、不斷反思、不斷積累情感。所以我的觀點是不放棄任何一位學生的成長教育,讀書讀不好,可以學做人,學的不一定很多,但學一樣就做好一樣,勿急勿躁,穩中提高。

我班有個馮同學,家庭裏上面有兩個姐姐,可以想象在家嬌慣成什麼樣子,國小的時候就不愛學習,老師也是睜隻眼閉隻眼,無可奈何,管嚴了,爺爺都心疼,父親常年在外上班,媽媽不識幾個字,不會管也管不了,還有性格的遺傳性感染,使得這孩子隨便得很。老師們來上課就都反映他讓人頭疼。整天總出問題,嗓門尖細大,叫叫嚷嚷,性格外向,好動好調皮,躲避勞動,也不會幹活,課上動手動腳,出怪動靜,還坐不住,騷擾他人,弄的誰也不喜歡和他坐一起。嘴還挺能講,遇事振振有詞,在車上也是説個不停,還髒話頻出,可笑的是他還喜歡看別人的過犯,嘮叨沒完,讓他閉嘴都沒作用。就像一頭脱韁野馬,放蕩不羈。

對待這類學生,要有耐性。對待他們總愛犯錯誤的問題,我認為犯錯誤是成長中的必然,正確看待,抓住每一個細節的小事,賞罰分明,嚴鬆有度,處理得讓他心服口服,讓班主任在他心中成為“英雄”時,老師的管教就有説服力了。同時還要看到他的優點,誇獎他,鼓勵他,然後他會很努力地認真地做好每一件事的。

開學不太長的一次勞動,他把一位同學的眼鏡給踩碎了,我告訴他應該按價賠償給人家。他聽了後很不高興,坐在了班級的窗台上來表明他的態度,又氣又惱的樣子。在他這種情緒下,我選擇的是不理不睬,等過了幾節課後,看他情緒平靜了些,我開始找他談。告訴他,人的一生總要在承擔和負責中生存。自己做錯了事自己就得負責。開始時他和我講在國小,誰欺負他,學校老師説他了,他爺爺最慣着他了,都去怎麼怎麼樣。我告訴他那樣的做法不太合適,對你的成長也沒什麼好處,告訴他成績差,但人品不能差,習慣和情操要優秀。人要學會養成各方面良好的習慣,同時遇挫折不氣餒,遇事不自負。就這事,雖然你不是故意的,但也不能因為因眼鏡的價錢高就捨不得自己的錢,這是你應該承擔的,人家不要,我們也要主動賠給人家的。我還給他講了我自己親身經歷的賠人家好幾百元錢的事,並説那事也不怨我,不是故意的,但就得承擔。虧了也要做,就算給自己個警戒吧。談了半節課的時間,終於認錯了,並説:老師要不是你這麼講,我才不給賠呢。這回我願賠。明天我就拿錢來……

又過了一個月,馮同學又一次與另一名女生用班級的班標打鬧,把班標打壞了,經調查才知道是他弄壞的。按照班級制度處理,他那個性又來了,回家裏在網上找我聊,我再次和他談,用“冷熱交替法”,“軟硬兼施法”,“理情結合法”,最終還是説服了他,並保證以後改正自己身上的多個毛病,自己還承認自己板不住自己。我説:慢慢來,一件一件改。

二、全面評價學生,不把考試萬能化。

一般情況下,老師都以分的高低評價學生的優差,考試成績好了,一俊

百俊。如果這樣,班主任的工作就會一“分”障目,不見泰山。盧森堡説:一個匆忙趕往偉大事業的人,沒心沒肝地撞倒了一個孩子是一件罪行。為了分數撞倒了孩子,那真是一種滔天大罪。當然也不能否定考試、分數的重要性,高分的學生在名牌大學、公司裏還是最受歡迎的,也是最優秀的。但不是教育的唯一。人是多元化的,每一種“才”都是人才。所以就如馮同學,我試着從他身上找學習以外的優點,比如他很會適時説話,也能在關鍵的時刻為班級着想,為老師着想,犯了錯誤,他會關心會不會影響到班級的分數等各項考核和榮譽。我曾經告訴學生,中午打飯第一份要給長者,他就記住了,每天都嚷嚷着“誰第一個打飯先給老師”。誇獎他的時候他是害羞的,也是美滋滋的;犯錯誤了,説他的時候,他衝着你憨笑,讓你還説什麼啊,看他那樣子,又可氣又可愛,在交流中相處中解決了問題也促進了師生間的感情。

這以後他也很努力地學習和改正自己習慣性的毛病。現在的班級聽不到他成天尖尖的叫喊聲了;從開始試着讓他拖地到掃地到清理暖氣管子縫隙裏的灰塵;從做不好到做很好;從不知道做到主動知道做了,在大清掃中主動洗一大堆的抹布、分工具給大家;還有他的愛心,別的班級來借工具,他熱心幫助借東西給人;維護老師,維護班級;有什麼事情和父母溝通不了了,他就找我,這是對我的信任和我在他心中的“英雄”地位獲得的;他説有人要打架,告訴我,我説:放心,老師會平息這事的,他説的一句謝謝老師,他的每次打電話的禮貌,都是他的優點,儘管平日裏説話時大大咧咧。馮同學自身的努力和種種改變,都無一在證明教育的本質重在對人會做人做事,道德上的培育的真理。

三、良師益友,寬容以待。

我管理班級和學生,主張鬆嚴適時而變。生活上做他們的慈母,學習上做他們的良師,交流上做他們的益友,錯誤上待之寬容。讓學生感受老師給自己帶來的快樂。在通情達理中容忍寬恕學生的某些錯誤,以委婉且嚴厲的方法教育、鼓勵、警示;在轉化後進生工作中爭取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事實上去證明老師既嚴又鬆,適時遇事而論。所以在紀律上、衞生方面、學習上,我們班各項工作都有條不紊地進行着,“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我告訴他們制定的班級各項制度可不只是一張白紙黑字,是起“法律”效力的,故意違反者必嚴懲不怠,但我也希望懲罰的制度真的成為一張“廢紙”,到那時,也恰恰在證明我們班的每一位同學已經變得都優秀了。

就這樣,在我們班裏沒有一個不拿筆學習寫字的。沒人敢懶惰不思考的。作為班主任,我必須在多方面地努力、用心、奮鬥,不做拉倒,做就做好。七科我都爭取時間去指導和輔導,自習和看自習的課,我都包下來了,或者學習,或者講事,或反思或總結。或教學生學習方法和技巧。對於數學的解方程部分,我編了四句記憶押韻詩,以便同學們在加減正負數上不出錯。

在這幾個月的班主任工作中,雖然自己計劃的事情多些,真的也累些,起早貪黑地想事、謀事、做事,但感覺學生就像一本本的書籍,一本本需要我們教師用情、用愛、用心去細細研讀的書。看着他們的成長和變化,看着他們變得懂事、成熟了,那是一種特有的人生享受。冰心説過:愛在左,責任在右,走在生命的兩旁,隨時撒種,隨時開花,將這一徑長途點綴得花香瀰漫,使穿枝拂葉的莘莘學子,踏着荊棘,不覺得痛苦;有淚可流,卻覺得幸福。我最喜歡這種味道和感覺的詩了。在心裏的那種品味,更是一種莫大的幸福。因為我正在體會着。

是的,教育本身是幸福的,對於幸福教育的教師來説,教育不是犧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複製,而是創造;教育不是謀生的手段,而是生活本身!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