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教師讀書心得體會彙總10篇

來源:文書谷 2.05W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這時最關鍵的讀書心得不能忘了哦。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師讀書心得體會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教師讀書心得體會彙總10篇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1

音樂是怡情悦性的藝術,學生學習音樂,不論是學音樂知識技能、音樂欣賞,還是從事音樂表演和創作,心理活動都很活躍。音樂教師對學生學習的心理狀態,應當密切注意,才能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以提高教學效率。

一、興趣與好奇心是兒童音樂學習的動力

心理學證明,興趣是兒童主動學習的唯一動機。什麼是興趣呢?從心理學的角度看,興趣是力求認識、探究某種事物的心理傾向。由獲得這方面的知識在情緒體驗上得到滿足而產生。音樂興趣產生的途徑有哪些呢?

第一,對音樂的興趣就產生在追求音樂美的過程中。美的事物不僅使人獲得美感,而且是產生興趣的源泉。比如當你聆聽美妙的歌曲時,你是否會跟着輕聲哼唱,想去學習它,自己也能演唱呢?這是音樂本身就具有的美,它是激起學生強烈興趣的重要因素。

第二,興趣就在探索和創造的過程中。興趣和創造是兩個相互作用的因素,比如兒童在對各種物體的敲敲打打中就會產生興趣。兒童對音樂的興趣也是從對不同的聲音探索開始。音樂課程標準提出讓學生從探索生活中的聲音開始,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和對聲音的感知,正符合兒童的這種音樂接受心理的特點。

第三,音樂的興趣就在願望和獲取成功的過程中。興趣首先是從求知的願望中產生,比如,我在教三年級的學生吹豎笛時,孩子們剛認識豎笛,別提興趣多高漲了,雖然吹的不成調,但這就是學習的願望。當他們經過學習能夠演奏一首小曲時,獲得了成功的喜悦,進一步鞏固了興趣。根據兒童的心理,他們很容易得到滿足,滿足的同時又進一步產生了興趣。因此,在音樂教學中,不能讓學生感到高不可攀,喪失興趣,要讓學生經常獲得成功的喜悦,在音樂實踐中逐步培養學生的.興趣。

另外在兒童時期,兒童的認知和思維能力有限,不可能對某一事物作出理性的判 1

斷,不能像成人那樣為了某種需要去做。他們只能憑自己的興趣,而且這種興趣還是不持久的,很容易發生變化。對音樂的興趣也是如此,因此要深入對音樂的學習就必須始終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根據兒童音樂學習心理特點改進音樂教學方法

1、組織學生體驗、感受音樂

在音樂學習中,堅持體驗性,是音樂審美教育始終具有獨特的感情色彩,便成為音樂學習的重要特點。音樂課的學習首先要通過聆聽、體驗和感受音樂來完成。如何把學生這種看不見、摸不着的對音樂的初次體驗變成可監控的狀態,就需要教師在學生初聽之前設計一些簡單的提問,如“請同學們根據樂曲的情緒或內容為樂曲命名。”“你在這首樂曲中聽到了哪種動物的叫聲?”“聽着歌曲好像把我們帶到了什麼地方?”等等。這樣,學生帶着問題聽,聽的目的明確了,在聽的過程中就會全神貫注,積極思考,認真聽辨,根據自己的體驗和感受努力從音樂中找到答案,最後用自己的語言總結出來,這樣的思考過程充分發揮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2、組織學生參與音樂實踐活動

在學習中,活動是知行協調的過程,它是學生身心協調地成長、發展各種能力、學習各種知識和技能的最重要、最自然、最有效的途徑。在音樂學習中,學生對音樂的體驗主要還是來自於參與音樂實踐活動。如小小豎笛使學生們找到了演奏家的感覺,每個學生根據自身條件分別演奏難度不同的曲子,“課堂教學要面向每一個孩子”,在演奏豎笛的實踐活動中已不是一句空話。歌舞表演是學生們最喜愛的了,學生們在這一項實踐活動中充分釋放情感、展示自我、表現自我。我在這項活動中,經常讓學生根據自身的條件,選擇適合自己的表現方式。如有的學生肢體協調能力確實不夠好,但是他能唱,於是他就可以選擇邊拍手邊唱歌,不一定要求他必須學會表演。通過積極參與一些音樂實踐活動,學生在體驗着音樂美帶給它們的快樂,享受着成功的喜悦。同時音樂是一種具有豐富情感的藝術,在培養兒童情感方面是其他藝術形式不可替代的,例如,獨奏(唱)或合奏(唱)對兒童的個性形成很有意義,獨奏(唱)使兒童充滿自信,合奏(唱)使兒童學會了與他人合作等等。

3、進行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式

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雖然有利於知識的傳授,但不利於學生生動、主動、獨立的發展,影響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提倡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式就是要建立和諧、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尊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

在教學中我嘗試着用先學後教法。這種方法是對先教後學或是隻教不練的教學方法的改革,就是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先讓學生自學,用已有的知識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一起學習,併為學生解決難點。這種方法的一般模式為:提出問題──教師引導(為學生提供必要的條件)──探索討論(發揮學生的主體)──結論評價。其中探索討論是中心環節,是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

例如在教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牧童》這一課的時候,我就採用了先教後學法。在聽了大約三遍歌曲後,學生對歌曲的旋律有了初步的印象,我就讓學生拿出豎笛,自己練習吹奏歌曲。(當然這些四年級的學生是我從三年級帶上來的,已經學習了一年的豎笛,已經掌握了一些音樂基礎知識和一定的豎笛演奏技能技巧。)學生大約吹奏了十五分鐘,程度好一些的學生已經能夠完整的吹奏出來了。不過如我料想的一樣,在曲譜中有幾處大附點,學生吹奏的時值都不夠準確。於是我就把大附點單獨提出,帶領學生進行討論吹奏不準確的原因以及採取的改進措施。由此收到的效果不錯,學生學習興趣高漲而且印象深刻。

以上是我在閲讀《音樂學習與教學心理》這本書的一些心得與體會,為貫徹新的音樂教育理念,我們必須根據兒童的音樂學習心理改革教學方法,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教學內容、用靈活多樣的形式和豐富有趣的方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健康的人格,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2

前不久讀了《給教師的建議》一書,它是20世紀蘇聯教育經典譯叢之一,由前蘇聯著名教育家B·A·蘇霍姆林斯基著。書中每一條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娓娓道來。它讓我明白了許多鮮明的教育觀點,也有許多心靈感觸,在此談談我的體會。

“學習的願望是一種精細而淘氣的東西。形象地説,它是一枝嬌嫩的花朵,有千萬朵細小的根鬚在潮濕的土壤裏不知疲倦地工作着,給它提供滋養。我們看不見這些根鬚,但是我們悉心地保護它們,因為我們知道,沒有它們,生命和美就會凋謝。”書中提到這個問題就是興趣的培養,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是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沒有興趣的指引和鋪墊,學生會覺得學習變得枯燥無味,產生厭學心理,從而影響數學教學的效果。

“追求知識的願望,是靠兒童的雖不輕鬆然而快樂的、誘人的、出於自願勞動所創造的千萬條根鬚日以繼夜、不知疲勞的工作來滋養的。然而只有使力量的付出跟兒童的自尊感密不可分的時候,他的勞動才能成為快樂的、誘人的、自願的勞動。必須使兒童感到自己是一個勞動者,使他為自己的努力所達到的勞動成果而感到自豪。培養自豪也就會意味着在兒童心靈中樹立一種要成為思考者的願望。”數學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是重要的一環,從教學心理學角度上講,如果抓住了學生的某些心理特徵,對教學將有一個巨大的推動作用。興趣的培養就是一個重要的方面,興趣能激發大腦組織加工,有利於發現事物的新線索,並進行探索創造,興趣是學習的最佳營養劑和催化劑,學生對學習有興趣,對學習材料的反映也就是最清晰,思維活動是最積極最有效,學習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數學課,培養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的途徑是多種多樣的,除了和諧,融洽的師生關係外,更重要是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做為數學老師應努力使學生熱愛數學,才能對學習有興趣,只要有興趣,才能學好數學。因為興趣是學習成功的祕訣,是獲取知識的開端,是求知慾望的基礎,我在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的前提下,激發學生興趣。我認為人們對知識的認識和積累,都是通過觀察實踐而的不到的,沒有觀察也就沒有豐富的想象,也不可能有正確的推理、概括和創造性,所以有意識地安排學生去觀察、去思考,逐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即增加了數學的趣味性,又創造了良好的課堂氣氛。數學教學要在教師的指導下,自己主動積極的學習,才能有效的培養養學生獨立獲取知識,應用知識的能力,知識智力興趣關係密切,有意識的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熱愛學習與情感,並對所教學科產生興趣,因此,老師要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使他們運用正確的學習方法,順利掌握知識,體驗成功後的樂趣,增添學習興趣,使設計的教法符合學生的學法,持之以恆地結合知識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引和訓練,使學生掌握求知識的鑰匙,可以增添學習興趣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3

讀了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感觸很深。這本書是李老師25年教育教學思想和智慧的精華集粹,全方位地闡述了李老師的教育觀、學生觀、班級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語文教學的理念與實踐。李老師把他的教育思想、教育機智、教育技巧與教育情感融為一體。語言樸實而富有詩意,形象而充滿激情。讀着書,讓人不禁為之激動、讚歎、折服!

啟示一:童心是師愛的源泉

李老師提出教育者是否擁有一顆童心,對教育至關重要。教師的童心意味着懷有兒童般的情感,能夠自然地與學生“一同哭泣,一同歡笑”的教師無疑會被學生視為知心朋友,贏得學生的心靈。教師的童心意味着擁有兒童般的興趣,教師的職業要求我們應該在任何方面都與學生有着共同的興趣愛好,多一種與學生共同的興趣愛好,你便多了一條通往學生心靈深處的途徑,他們會不知不覺地把老師當作朋友。在與學生嬉笑遊戲時,教師越是忘掉自己的“尊嚴”,學生越會對老師油然而生親切之情——而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點。

啟示二:沒有愛,便沒有教育

李老師深深打動我的一個重要原因,便是他始終如一和學生進行心與心的交流。“愛”是李鎮西老師永恆的教育理念,他可以和孩子一起過年,一起玩雪、拼字照相,真正融入學生生活,在一次次的“師愛”理解中留下了精彩的生命瞬間。在沒有讀李老師的.書之前,我曾那麼地自信自己是“愛”學生的。讀完這書我捫心自問,我愛每一位學生嗎?我對學生的“愛”真的是無怨無悔嗎?我暗下決心,一定要改變自己過去的教育方法。當學生犯錯時,要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緒,心平氣和地瞭解學生犯錯的原因,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李老師讓我對熱愛學生的愛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

愛,不單單是欣賞優秀的學生,而是“懷着一種責任把欣賞與期待投向每一個學生”。

愛,“不應是居高臨下的‘平易近人’,而是發自肺腑的對朋友的愛”。

愛,不應是對學生的錯誤嚴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對學生的寬容”。

愛,也不應是對學生的縱容,而是“必然包含着對學生的嚴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的懲罰”。

愛,不只是關心學生的學習、生活、身體,而是要“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理解學生的精神世界“學會用他們的思想感情投入生活,和學生一起憂傷、一起欣喜”。

愛,不僅僅是隻對自己所教的這幾年負責,而是“對學生的成長以至未來一生的負責”。

愛,不是用一顆成年人的心去包容一顆顆童心,而是“需要一顆童心”,用童心去碰撞童心。

愛就是“一份純真,一份莊嚴,一份責任感”,就是民主,就是平等,就是把“童年還給童年”,就是為學生的‘美麗人生’奠定美好的開端。只有這樣的愛,才是真正的愛,只有這樣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4

寒假中,我讀了《教師專業化的理論和實踐》這本書,這本書是國內第一本系統論述教師專業化的論著,它對當前我國教師的改革將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作者不僅僅從教師專業化事實的角度來理解教師羣體的專業化問題,而且還高屋建瓴,視角廣闊,從社會發展、文化進步的高度來看待教師的專業化與教師專業發展、教師隊伍整體質量提高三者間的辯證關係。如何提高教師的素質,培養和造就能夠滿足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要求的教師,是關係到能否進一步深化教育改革,教師讀書筆記。能否實現跨世紀素質教育工程的重要工作。它引起了我的一些思索:

首先《教師專業化的理論和實踐》的書名使我思考。在這紛紜的世界裏,教師專業化究竟是什麼?帶着這個思考,我在書中找到了答案:教師專業化是教師個體專業不斷髮展的過程。教師專業化本質上是個體成長的過程,是教師不斷接受新知識,增長專業能力的過程。教師要成為一個成熟的專業人員,需要通過不斷的學習與探究歷程來拓展其專業內涵,提高專業水平,從而達到專業成熟的境界。一個精神富裕、專業化程度高的老師,他能以自己特殊的職業眼光,掏出課程的引人入勝之處,以最簡潔的線條,拉動最豐富的信息,以最輕鬆的方式,讓學生得到最有分量的收穫;能從最接近學生現在的起點,帶領他們直到離自己最遠的終點;能最大限度地尊重每一個學生;他不僅能讓學生學懂、學透知識,而且能把教學過程變成一種富有親和力的情感體驗過程,和學生一起沉浸於其中,熱愛於其中,出神入化地與學生一起創造於其中,並使學生的心靈飛翔起來;他有強烈的課程開發意識,不僅關注“跑道”的設置,面更關注學生跑的過程,他能讓生活成為一種教育,把教育變成一種生活。只有擁有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教師才能始終站在社會進步的前緣。

其次教師專業化發展是一帆風順的嗎?20世紀xxxx年代以後,世界上形成了一場教師專業化的運動。要求高質量的教師不僅是有知識、有學問的人,而且是有道德、有理想、有專業追求的人;不僅是高起點的人,而且是終身學習、不斷自我更新的人;不僅是學科的專家,而且是教育的專家。從目前看,教師的專業性發展遇到這樣幾個問題:教師只專注於自身專業的'侷限思考;在觀念和經驗上有錯覺;將質量問題歸因於學生、同行乃至外界;處理問題時專注於個別事件,缺乏整體、動態的思維方式;文化水平高,比較主觀,滿足於現狀等,這些都需要我們在今後的實踐中努力克服。

那麼怎樣有效實施教師專業化?學校應為營造“學習化、專業化”的教師羣體而努力,將教師發展列為重要議事日程,營造集體備課、相互聽課的互學互助氣氛,改善教師的心智模式。形成師帶徒、聽課指導,示範課與研究課的教研製度。有組織地開展教科研活動。

專業化水平的提高關鍵在於教師自己。作為一名優秀教師,要做到將教學生涯視為生命歷程的重要部分,增強使命感,不斷超越自我,活出生命的意義。(三種教學生涯觀:生存、生活、生命)要不斷更新教育觀念,重新審視教學過程中的師生關係,不斷改進教學方法。自己努力把握學科發展最新動態,積極學習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自我反思、博採眾長,形成風格,爭做專家。

20世紀xxxx年代以來,教師的專業發展成為了教師專業化的方向和主題。人們越來越認識到,提高教師專業地位的有效途徑是不斷改善教師的專業教育,從而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只有不斷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才能使教學工作成為受人尊敬的一種專業,成為具有較高的社會地位的一種專業。

讀書筆記是人們在讀書時為幫助記憶而寫的一種應用文體。自古以來,我國的文人、學者都很重視做讀書筆記。做讀書筆記既是消化書本知識的有效手段,又可以積累有用的材料,訓練思維的邏輯性和條理性,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結合前人寫的讀書筆記,想談三種寫法。一種叫“提要鈎玄”,一種叫“採花釀蜜”,一種叫“開山鑄銅”。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5

最近,利用空閒時間我讀了《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收穫不小,《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書心得。

《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中提到了學會讚美,賞識。這不禁使我想到:讚美和賞識他人體現了一種智慧——你在欣賞他人的時候也在不斷地提升和完善着自己的人格;讚美他人體現了一種美德。

教育中,總有這樣一些畫面,學生的頑皮淘氣,教師寬容笑對,節之有法;總有這樣一些畫面,學生貪玩懶散,教師堅持笑對,培養習慣;總有這樣一些畫面,學生心靈受傷,教師真誠笑對,平等交流,撫平創傷,點燃信心,托起希望??總有這樣一些畫面讓我們感動,讓我們發自內心地為之讚美!

我們的學生年齡雖小,內心卻也是豐富、敏感的,心得體會《《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書心得》他們更需要教師的讚美,需要教師發自肺腑的真誠讚美賞識,願學生在教師們的讚美和賞識中長大,願老師們在讚美之中成熟、優秀。

教師要有靜氣,就是要靜下心來備每一堂課,靜下心來批每一本作業,靜下心來與每個孩子對話,靜下心來研究學問,靜下心來讀幾本書,靜下心來總結規律,靜下心來反思自己的言行和方式,靜下心來細細的品位與學生在一起的分分秒秒。

讀着鄭傑的這一百條新建議,我對自己的這一職業有了更新的認識,“完整的人”、“稱職的員工”、“理性的教育者”、“自由職業”教師職業的這四重境界也將會是我求索路上不停的追求。

課餘,我還讀了王曉春老師的著作《今天怎樣當教師》,雖然書中的100個教育案例都是出自中國小校園,然而卻關係到所有教育戰線上的教師們對教師這個職業的理解。今天,我們應該怎麼當教師?書中一言以蔽之:光有良好的師德是不夠的,光激情燃燒是不行的,還要有科學的思維方式,真正的專業水平。

要當好教師,要有科學的思維方式。在工作中,對待問題要多問“為什麼”,學會理性的思考進行分析。下面對書中的一則案例發表自己的感觸:下面對書中的一則關於教師的愛的案例發表自己的感觸:

案例中講的是一名老師幫助一個學習成績差且沒有興趣的孩子培養興趣,提高學習成績的案例,案例中,那名老師的耐性讓人佩服,他真的是傾注了自己的愛給學生。感動之餘不僅想到,如果有人問我:“你會喜歡每一個學生嗎?”在沒有看書之前,我會不假思索的脱口而出:愛每一個孩子是教師的職責。這不正是經常教導我們的思想嗎?要全身心的.把愛無私的奉獻給每一個孩子們?燃燒自己,照亮別人,不正是教師的職業精神嗎?我們的教師行為是否與説的相一致?面對案例中的學生,自己是否能向那位老師那樣耐心呢?這時我不禁想到了自己在看到成績優秀同學那一字不差的作業時的心花怒放,和看到成績較差同學那滿是狼籍的作業時的怒火攻心,反省一下,我是否真的做到自己所説的愛每一個學生,真正做到一視同仁呢?細細品位王老師的點評,不禁讓我感觸頗深,她説:“要區分職業的愛和私人的愛”,書中説到:教師對學生的愛,應該主要是職業的愛,而不是私人的愛。因為任何一個人愛的付出,都是有選擇,有重點的,“博愛”不僅會把人累死,更把教師的職責範圍擴大。是啊,職業的愛是必須做到的,但私人的愛是無法強求的。教師就必須用教師的職業的愛去對待每一個孩子,在孩子有困難時,在孩子做錯事時,在孩子得到進步時,作為教師才能一視同仁的對待,教師的愛就是滲透在平時的點滴中,貫穿在孩子成長的每一個階段。簡單的幾句話讓我豁然開朗。

很長一段時間內“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教師”這個極端的教育謊言像枷鎖一樣天天束縛着我,使我常常生活在自責和愧疚之中,使我天天懷疑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我真的就認為我就是那個不會教的教師,否則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學生不會學習呢。今天通過學習我才知道,它只是一種浪漫主義的宣傳鼓勵口號,而絕不是評價教師工作的客觀標準。 我們輕鬆上陣,用智慧教出趣味,用新觀念育出不同的人才,快樂地生活,快樂地工作,做一個享受教育的陽光教師吧!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6

暑假裏花了些時間,認真學習了《幼兒教師88個成功的教育細節》這本書。

這本書的作者是格温。斯奈德。科特曼,在美國馬里蘭大學獲得幼兒教育專業學士學位與碩士學位。她從事幼兒教育事業近30年,當過幼兒園教師、幼兒園園長、大學教師和教育培訓者。本書着重介紹如何培養幼兒的社交技能和建立積極有益的家園關係兩個方面的內容。她以講故事的方式提供了88個幼兒教師與孩子、與家長相處的細節,包括如何與孩子交流、如何應對孩子的錯誤、如何幫助孩子學會合作與分享、如何與家長合作等。對於幼教工作者而言,可將此書比喻成自己的私人導師。

我非常贊同作者從始至終闡述的觀點:儘量給幼兒一定的自主權,讓他們有時間和自由去探索一個豐富多彩、安全可靠的'環境。要知道玩耍對於小孩子來説並不是什麼分散精力的壞事,相反,那是他們瞭解世界的一個重要途徑。要理解並尊重孩子自身的興趣愛好與能力發展水平。只要我們明察秋毫,他們就會給我們指明方向。

蘇格拉底説:“沒有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過的生活。”88個成功的教育細節中的每一個都發人深思,第一遍看完這本書後我又細細研讀了第二遍。在重讀的過程中,我也在思考這樣幾個問題:我在實際的工作和生活中應該如何利用這些案例呢?我可以試着做哪些工作?我應該在哪些方面有所改進?我應該怎樣靈活地應用這些道理來處理自己特殊的情況呢?反思自己的教師職業生涯,雖然已經是有近20年的老教齡了,但也容易生成一些慣性,對自己的教育教學、對幼兒的關注、對家長工作等反思的深入還是不夠的,通過學習和自省也希望自己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能不斷反思、不斷創新,形成對教學工作的新動力。

讀完這本書後,我覺得我從書中吸取了很多有用的東西,給我今後的工作會帶來很大的幫助。我希望幼教工作者們都來看看這本好書。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7

暑假工作總結,學校分給每位老師一本書,我讀的書是《在與眾不同的教室裏》。下面是我讀此書的:

此書介紹了8位美國當代名師的精神檔案,他們工作起來都是兢兢業業,全身心投入工作,並且,每位名師都有各自的風格,8位名師的故事,深深打動了我,他們有用不完的智慧和驚人的創造力,為他們各自的教育教學工作默默奉獻自己的青春。這8位名師中,讓我感受最深的當數號稱“美國最好的老師”萊福。艾斯奎斯。

當一名教師傾其精力、美德與創造力時,他能為學生做什麼?如果知道美國傳奇教師萊福。艾斯奎斯的故事,你就有了答案。在美國眾多的名師中,很難有人如萊福。艾斯奎斯一般給人震撼與驚歎——他在同一所學校聽同一間教室,年復一年地教同一個年齡段學生長達20多年,獲得的榮譽不計其數,給他提供捐助的人也不計其數。他就是一個人在最小的空間裏創造出最大的奇蹟的名師。

他每天工作12小時,除了完成學校規定的課程外,他還主動教學生高等數學,讓學生閲讀原版文學名著,給學生排練《莎士比亞》戲劇,甚至在課間教學生彈吉他、打籃球和棒球!他總是把一天的時間安排得滿滿的。

這讓我想起了我們學校的行政老師,他們的工作是非常繁忙的,往往是不分8小時工作時段的,8小時之外,他們同樣做着學校裏的千頭萬緒的事情。寒暑假和雙休日對老師們來説是最好的休息時間,可是對他們來説,卻是最好的幹工作的時間。我在暑假,經常來學校鍛鍊身體,看到學校行政和部分老師,幾乎是天天來校工作,尤其是我們的陳校長,在暑假裏他是每天必到的,心得體會每天都有幹不完的工作,而且他是來得早,回得晚。真的是超強付出,同書裏的美國名師萊福。艾斯奎斯是一樣的!學校行政這麼超付出的工作電影,他們不分時間的默默付出,是為了學校的明天更美好,為了保證開學後教師能更好地開展教育教學工作、為了學生在新學期裏能更好地學習與成長。他們是我們廣大教師學習的好榜樣,我想,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如果能有超強的付出,有這種爭分奪秒的時間觀,我們肯定能做出更多的成績來的。正如艾斯奎斯所説的“成功無捷徑”、“卓越不是輕而易舉就能實現的”。

艾斯奎斯曾經“頭髮着火還在教”!在一堂化學課上,一個學生點不着酒精燈,其它同學都要求進行下一步實驗,艾斯奎斯不想把她落下,親自幫她點,但無意中把自己的頭髮給點燃了,要不是孩子們叫了起來,艾斯奎斯還不知道。他説,“雖然這樣很可笑,但我真的`認為,作為一名教師,我的大方向是對的——孩子們是你唯一操心的,其他任何事都必須忽略。”這讓我更進一步明白了做教師的意義,教師要真正熱愛你的學生,就作文要全心全意地為學生服務,要放下教師的架子,而不是走過場,假惺惺地説要幫學生,心裏卻不太情願。我們只有源自內心地幫助學生,努力達到象艾斯奎斯這樣的境界,這樣,我們將會是真正全心全意地為學生服務的,也會成為一名極其優秀的、學生都喜愛的好老師。

艾斯奎斯説:“在國小階段,對兒童發展最關鍵的因素是各年級的教師”,因為他們在國小階段跟老師相處的時間是最多的,甚至超過了家長。所以,為了兒童最好地成長,我們當教師的,就應起着最好的、最關鍵的作用。教師應該提升自身素質,同時要加強職業操守,全身心地工作,發揮各自的崗位作用,為教育事業多多奉獻出自身力量。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8

《不做教書匠》讀罷,我心中掀起萬丈狂瀾!德國文學家歌德説:讀一本好書,就是和高尚的人談話。管建剛,之前的我對素未謀面的他一無所知,當迫不及待地拜讀完他的書後,真好像是和他進行了一次促膝談心。他智慧的火花,深邃的思想讓我佩服得五體投地:管建剛,會是怎樣的一位教師啊,指談教育慷慨激昂;會是怎樣的一位心理學家啊,洞悉心靈入木三分;會是怎樣的一位實踐者啊,理論教育淋漓盡致;會是怎樣的一位哲學家啊,智慧育人精闢透徹!感受罷,字字情真意切,句句觸目驚心,每個文字都猶如跳躍的精靈,觸及我靈魂深處的那根弦。最後,不再彷徨,匯聚內心深處吶喊:一名真正的教師應該靜下心來,享受精神上的富足;沉下心來,做一趟人生美好的精神之旅。應肯讀書,善讀書,不斷學習,不斷充電,並善於思考,思考教育現象,從教育表象看到教育的本質,最終形成自己獨特的、有個性的思想。

教育生涯十餘載,曾幾何時清清醒醒有着明確的目標?曾多少次昏昏噩噩地在教育的苦累中徘徊?做一名有目標感的教師讓我柳暗花明,如母親温柔的手撫平了我心中青春年少時的狂躁。

教師,就應該精神立身!就應該熱愛教育事業!就應該肩負國家重任!或許,有人認為我空喊口號,其實,我認為,這是一個教師對自己職業最基本的認識。我以前也和大家一樣,認為自己好渺小,只不過是滄海一粟,認不認真,努不努力,有沒有目標,會牽動一個國家的命脈嗎?因此,消極的態度饕餮着上進心,領悟不了人生的價值,似乎甘願庸庸碌碌地終了此生。但是,做一名有責任感的教師。具有國家責任感的教師羣體,才會成為一個民族的精神脊樑,為民族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人的資源和精神動力。作為教師,一旦失去了責任感,必將於麻木中失去最基本的教育良知。‘大我’思想的缺陷,將有可能致使一個民族整體素質的滑坡。一個人的態度決定了他的高度。……一句句哲理讓我明白:我雖然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師,雖然個人勢單力薄,但只要儘自己所能,傾注所有的教育熱情,實現個人人生價值,具備教師素養,活出教師風采,幾年後,幾十年後,幾百年後……就不只是個人價值的實現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必將潤澤千秋,福傳萬代。大教育家孔子對教育的熱愛,對事業的執着,不就是很好的例子嗎?

俗話説:幹一行,愛一行,我們應該永葆一顆積極向上的心,熱忱於教育事業。由此,我想到了我的母親。家在偏鄉僻野,年近六十,可還是一天饒有興趣地耕種那片她種了將近大半輩子的土地,把吃不完的分享給別人,是她幸福指數陡升的主要源泉,似乎,我也明白了她不願享福的心思,誠然,也教育了我該如何熱衷於教育這片熱土。做一名有學力感的教師。活到老,學到老。知識就像人的衣服一樣,會舊,會過時,世界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瞬息萬變,知識和信息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的爆炸過。那,一個不善於讀書、不善於學習的教師定會心驚膽顫。捫心自問:我的教育教學經驗和技能還是濤聲依舊嗎?對自己的不負責,能不耽誤孩子們嗎?因此,作為一名教師,知識要不斷更新,要不斷學習,為自己充電。教師充電、磨刀,讀書是最好的方式。書是人類的精神食糧。書可醫胸中俗氣。只有具有書香氣息的教師才會吸引學生;只有具有書香氣息的教師才會在課堂上從容淡定、信手拈來;只有具有書香氣息的教師才具有文化氣質,才能迸射人生的儒雅。只有不斷地讀書、積雲,才會適時地下及時雨;只有不斷地學習,從實踐中積累經驗,才會遊刃有餘地智慧教育。

在此,我理解的讀書不只是狹義的書本知識,還應從無字句處讀書,不斷向他人學習,與他人交流。不久前,在一年級辦公室裏,我和幾個同事談起了孩子們的`寫話。當談及小小的標點時,我説,我只是跟孩子們説了幾個簡單標點的用法和寫法而已,而她們呢?卻是對每個標點進行規範性的書寫訓練。當時,我那個驚訝啊,不亞於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因為,從教以來,我壓根兒都沒覺得應該在一年級時就訓練孩子們規範地書寫標點,難怪孩子們亂寫標點會讓我頭疼,這次,終於讓我找到了病灶。我驚訝於她們的專業、細心、規範,也慚愧於自己的粗枝大葉、不夠嚴謹、不善思索,同時,我又慶幸,能與同事及時地交流,及早發現自己的疏忽,發展自己,對孩子負責。忐忑不安之餘我頓悟:平日裏所謂的自然而然、水到渠成都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説法,都是自己才疏學淺的託辭。因此,我認為教師應多讀書、多學習、多社交、多旅遊。從黃金屋中,從無字句處,感受各種人格的魅力,感受不同場景的氣魄,實現小我的不斷完善——端莊、大氣、涵養、養眼又養心!

論語.為政》中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一名真正的教師與教書匠的區別就在於有無思想。教師面對的是一羣羣鮮活的孩子,人是有思想的,是靈動的,那教育人的人就更應該閃爍着智慧的火花,成為智多星。一個只顧埋頭趕路的人永遠無法欣賞到沿途的美麗風景。一位只會忙忙碌碌地掙扎於教育工作的教師是無法收穫教育的幸福的。要把教育融入自己的生命中,教出自己的個性,教出自己的靈光,教出自己的智慧,形成自己的思想。這不禁又讓我想起彭校長無意間談及的一番話:一位教師應把三分之一的時間用在教育實踐上,三分之一的時間留給家人,另外三分之一的時間留給自己。當時我很不明白,作為一位校長為何如此鼓勵自己的老師分心於教育。今天,我以我的理解頓悟了其中深意:除了三分之一時間的親耕親種,其餘就是思考和實踐的時間,教育事業上不提倡老黃牛似的整天忙碌。這跟管建剛老師和英國物理學家盧瑟福的觀念不謀而合。

正如狄更斯所説:幸福就在每個人自己的雙手上。做一名有目標感、約束感、責任感、積極感、學力感、專業感的教師,就能收穫幸福的教育人生。要想收穫教育人生的幸福,就得安下心來讀書,沉下心來學習,靜下心來教書,用起心來思考,做一名有思想的教師,而不是教書匠!如以心為舟,運思為槳,傾情為東風,為孩子夢想的放飛引航,定能領略教育的幸福!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9

《教師的20項修煉》這本書個人認為是值得一讀的書,這本書所涉及的內容與我們每位教師息息相關,是提高教師素質,提高有品位教師的一本書。文章中有太多的細節,太多的感動,太多的魅力,太多的藝術,需要我們去追逐,去領會,去反思,去品悟。

本書涉及的20項修煉,其中對我感觸頗深的三項分別是教師的服飾、教師的規劃和教師的寬容,下面就這三項談自己的一點體會:

1、教師的服飾——--服飾是信任的外衣

本書反覆強調教師服飾的重要性,對學生的影響非常的重要,特別強調教師服飾的細節,衣服破損、鈕釦的缺少、內衣外露、穿超短裙、無袖衫、低胸衣、薄緊身衣、戴大耳環、戒指等等,一些不符合教師身份的服飾。容易對我們這些青春萌動的高中生在不明事實的情況下造成誤導,不修邊幅,不符合教師的形象要求,教師的形象在學生的眼中會大大折扣,學生對教師的評價也大大降低。在生活中發現有極少數教師就很不注重這一點,穿衣隨隨便便,很不注重個人形象,望這些教師自覺改正。

2、教師的規劃——--自主思考並規劃教育人生

書中説我們部分教師缺乏對自我專業發展的規劃每天沉溺於瑣碎繁雜的.事務之中,不進行自我成長的規劃。這些對教師今後的發展極為不利。我們要擺正心態,作好如下的打算:教師的規劃可分為自我專業生涯設計和學校教師專業成長促進計劃、近期計劃和遠期規劃等不同的類型。我自己在這方面沒有注意這點,沒有給自己制定人生規劃,從本學期起,我要制定一個規劃,完成自己的宏偉目標。讓自己的教學和生活充滿陽光和色彩。

3、教師的寬容——一種教師美德

寬容的教師,往往是自信的教師,寬容的教師,往往是具有親和力的教師,寬容表明這位教師寬宏大量,胸襟大度,表明他能屈能伸,不斤斤計較;表明他有涵養、有耐心、不急功近利。表明他理解、尊重和信任學生,是教師的一種優秀品質,也是一種教育手段和有效手段,當然教師的寬容與嚴格要求學生並不矛盾。寬容不是縱容,寬鬆不是放鬆。縱容是對學生錯誤和缺點無原則的放縱,任其發展,不加約束。但嚴格要求學生也並不等於不容許學生犯錯誤。當然,寬容學生不等於不批評學生,而是理解在先,批評在後,是在尊重學生基礎上的批評。一切不分青紅皂白的批評,都是對學生自信心的傷害,都是對學生的不尊重。所以我們老師要做寬容的老師。

作為新世紀的教師,我們任重而道遠,只有把感動自己生命的體驗融入到自己的日常教學中,這樣才能不愧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的殊榮。我深愛我的工作,我願終身在這充滿希望的土地上默默耕耘、無私奉獻,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無愧於“教師”這個神聖的名字。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10

隨着課堂教學的進一步的深化改革,每一位教師都在尋找、積累和建構自己的有效教學的經驗,力求“低投入,高產出”通過一段時間的教學使學生獲得最大長進、發展。筆者認為當前的閲讀教學要着眼於幾個“點”來優化教學。

一、把握本文的基點

各篇課文的基點各異,教師在解讀文本的時候要能準確地把握課文的基點,準確把握課文的價值取向。雖説“一千讀者一千個哈姆雷特”,但是畢竟還是“哈姆雷特”,而不會變成“孫悟空”。因此準確解讀文本是課堂教學的前提。

二、找準課堂切入點

就教學來説,找到個性化教學的視角,這是有效教學的'關鍵所在。因為這樣可以使一堂課的教學內容相對集中,學生學得相對透徹。一篇優秀的文章,總有那種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點”——關鍵的詞語、文眼、警句、過渡段、文題,等等。在正確把握文本的基礎上,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從教材中“掏出”極寶貴的可教因素,通過二度創作,精心設計,突破一點,可以讓每一個學生都積極地投入到教學過程中,促使學生的思維的觸角深入到文本的內核,從而讓課堂成為自主、合作、探究的場所。比如有位老師上的《天鵝的故事》,緊緊抓住“感動”一詞,讓學生與文本親密接觸,感動老天鵝,感動天鵝羣,感動老人,最後感動讀者,感動所有的人,讓人們懂得人與動物和諧相處,體會到天鵝的頑強和團結精神。

三、捕捉情感興奮點

有效的教學在於能夠了解學生的“需要”以及不同學生之間的“差異”。更重要的是,學生的“需要”和“差異”往往並不限於知識水平,而在於求知熱情。這就需要教師不僅要考慮“我應該講什麼知識”,還要考慮“我應該如何讓他對這些知識有熱情”,善於培植學生的興奮點,不斷地激發和引導學生就某個問題進行質疑、討論、爭辯和探索。教師的教學智慧和教學藝術,就表現在如何合理而有效地點擊到學生願意興奮、能夠興奮的關鍵點和關節點上,從而不斷推動學生智力和思維水平向更高的層次發展。

四、創設思維生成點

教學中,教師要努力尋求知識生成、知識擴展的發散點,善於打開學生思維的空間,釋放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開發學生沉睡的潛能。尋求發散點,並有效進行思維的發散,要求教師具有開放的思維方式和廣闊的知識背景。在具體的操作上,可以利用課文所留出的“空白點”,開展創造性閲讀活動;可以利用課文主題的“相似點”,開展拓展性閲讀活動;可以利用教材中的未知領域,抓住“知識盲點”,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和探究熱情,指導他們進行研究性閲讀活動;可以找到與其他學科、與社會生活的“交叉點”,組織學生開展語文實踐活動等。如在教學《特殊的葬禮》一課時,聯繫課文內容,讓學生試試寫寫菲格雷總統飽含深情,動人心絃的演講稿。一是能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文章的情感,同時也對學生的語言進行了訓練,實現了人文性與工具性的有效統一。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