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小基於核心素養下的教與學心得體會(通用16篇)

來源:文書谷 6.66K

我們有一些啟發後,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有利於培養我們思考的習慣。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能感染讀者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國小基於核心素養下的教與學心得體會,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中國小基於核心素養下的教與學心得體會(通用16篇)

中國小基於核心素養下的教與學心得體會 篇1

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無論做什麼事都要高效率,當然課堂教學也不例外,因此,課堂改革勢在必行。

10月26日我參加了縣進修學校組織的“優化教學模式,構建高效課堂”聽評課活動,感觸很深,收穫頗豐。

什麼事高效課堂?我查閲了資料,高效課堂是以最小的教學和學習投入獲得最大學習效益的課堂,基本特徵是“自主建構,互動激發,高效生成,愉悦共享”。教學效果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來體現:一是效率的最大化,也就是在單位時間內學生的受益量,主要表現在課堂容量,課內外學業負擔等。二是效益的最優化,也就是學生受教育教學影響的'積極程度,主要表現在興趣培養、習慣養成、學習能力、思維能力與品質等諸多方面。

中國傳統教育是以教為中心,以控制學生、滿足教師的表演慾望為主,忽略了學生學的主體地位,限制了學生的思維,扼殺了學生的創造力,消弱了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降低了學生學的能力,不利於學生的成長與發展。而新課改是以學生的學為中心,以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參與度為主,重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全方位培養學生的能力,為學生一生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通過聽課學習使我明白了高效課堂中,教師必須正確認識師生關係,真正放下架子走近學生,成為學生平等的合作者。合作意味着參與,意味着一種師生之間的共同體驗,從而可以使學生生成新的知識和技能。因此在新課程的課堂上,師生之間的合作是極為重要的。沒有合作的教學是難以實施新課程的,或者説是無法體現新課程理念的。這就要求教師要從講台上走下來,全身心地融入到學生中去。與學生一起交流,與學生一起活動,讓學生在教師這裏獲得尊重和認可,讓學生在班級獲得歸屬感,從而與學生一起共建有利於個性發展的課堂氣氛。

我將以這次學習為契機,以學校制定的“三學一檢”為指導,結合實際,加強理論學習,強化課改與高效課堂觀念,積極致力於課堂教學改革,通過不斷學習、探索,力爭形成特色,真正解放學生,創建高效課堂。

中國小基於核心素養下的教與學心得體會 篇2

追求課堂教學藝術,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每一個教師永恆的追求。民主、和諧、高效的課堂教學是每一位教師夢寐以求的期待。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我認為構建高效課堂就應該,從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學生思考,營造有利的學習氛圍,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以期追求高效的生物課堂教學。

所謂“高效課堂”就是用盡可能少的時間獲取最大教學效益的教學活動,而教學效益應取決於課程目標的達成度,即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態度情感和價值觀的培養方面,收益愈大,則課堂效率愈好。高效課堂,它是對課堂不斷優化的一個過程,也是一個讓所有教師永遠追求的目標。我認為“高效課堂”是一種教學理想,即教師要從學生的發展需要出發,從本學科的教學特點和規律入手,努力上好每堂課,使學生從中學到更多的東西,至於用何種方法和手段,則需要教師充分運用自己的教育智慧,創造性地開展工作。

下面我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體會,談談對高效課堂教學的幾點見解。

一、高效的生物教學要體現“教學價值”

生物教學必須體現教師、學生、教學存在的真正價值,即“教學的價值”。

對於教學的“價值”,如果不站在“教學”的必要性上來考慮,而單純從是否教了知識來考慮,教學也是低效的。我們的教學就要考慮是否有必要再花很多時間課程改革中的一些教學,搞所謂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搞所謂對話教學等,而效果不佳的原因,不在於這些理念、理論本身有問題,而是教師忽視了課堂的“教學”價值,把理論簡單、片面,甚至極端地拿到了課堂上,使得學習方式與學習內容、學習目標不協調,因而學生主體的學習能力、思想認識停留於原有的水平。

二、高效的教學必須按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與實施

在教學之前,我們必須依據課程標準、年段要求,深入、認真研究學生實際,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做到教師為學生的發展服務,才能真正體現以學定教。脱離學生的實際,一味追求“時髦式”教學,不是新課改追求的課堂教學。當研究清楚了學生的實際後,我們就要研究教學內容與目標。不要認為有教學目標就行,只有教學目標適宜於學生,教學才可能有效。教學目標的制定必須依據學生的年齡實際和課程標準的要求,無論是目標的數量還是目標的難度都要仔細斟酌。根據教師個人的偏好任意地制定教學目標,那樣是缺乏課程意識、“生本”意識的表現。制定的教學目標一定要反映出“學生”的特點,適合學生的實際,這樣才能落到學生的發展上去。

目標適宜了,我們再選擇教學方法。方法是為目標服務的。那麼,我們要選擇怎樣的教學方法呢?我想應是按照學生的學習起點、學生的學習需求和教學的內容與目標進行選擇。需要特別注意選擇能引發學生思維或情感的學習情境,並且把組織形式、學習方式、學習內容、學習目標、學習主體整合起來,促進學生的學習向縱深發展的教學方法。教學方法是否有效,就要看能否使學生進行深層的學習活動。

在實施教學設計過程中,教師要根據課堂的生成實際,不斷調整教學方法展開教學。特別是當學生學習遇到困難時,我們教師必須進行教學診斷,敢於調整,敢於引導,敢於追問,敢於講解。只有這樣才能把學生的思維與情感引向深入。

三、高效課堂需要情感增色

關注學生情感態度的發展是近年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我國著名學者朱小蔓教授認為:“情緒、情感是人類精神生活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是人類經驗中最親近的體驗。”因此,教學需要激情澎湃,課堂需要真情湧動,有激情才有活力,才能生動,才會創造。

教師必須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觀,進行激情而詩意的教學。教師要打動學生、感染學生,首先要打動和感動自己。只有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才能產生情感與思想的共鳴。當前,我們的課堂儘管用上了最先進的教學設備,進行了最優化的教學設計,但熱鬧背後卻是師生表情淡漠,情感缺乏,思維缺失,能夠給學生留下多少值得銘心的痕跡則不甚了了。這不能不説是課堂缺乏人本的失敗。而成功的課堂,不僅要讓學生獲得一種知識,還要讓學生擁有一種精神,它對學生是受益一生的。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慈祥的`笑容、親切的提問和期待,猶如涓涓細流,注入學生的心靈,自然而然就會產生良好的師生情感,創造出一種開放、民主、自由、多元的英語課堂氛圍,既給學生提供主動合作交流探究的時間,又給學生提供愉快的自主發展的空間。關注學生身上的閃光點,並恰當地給予表揚鼓勵,使學生對教師良好的情感態度轉移到學習的課程上。教師的微笑不僅可以表現不同的情感,而且能給學生以信心,從而提高課堂實效。

四、高效課堂需要思考增香

課堂上經常聽到“對不對““同意嗎”“聽懂了嗎”等簡單機械的問題,看上去師生互動,熱熱鬧鬧,其實學生並沒有深入思考。這些問題難以激發學生的思考慾望和生成新的認知。教師應大膽發揮學生好奇、好問、好表現的特點,多創設質疑的時間與空間,提高生物認知的質量。如:“你們還有什麼疑問?”“你還有什麼新的想法”“你有不同意見嗎?”,這樣的提問能促進課堂有效生成,培養學生不盲從、深層次思考的品質。

真正的高效課堂必須是師生思考爭鳴的課堂。教學需要思考感悟,課堂需要思維爭鳴,是因為只有思考才有發現,才能昇華,才會踐行。教師要真正創造性地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為此,教師只有深刻感悟生活、課標和教材,善於整合生活、教材和學生等教學資源,創設豐富多彩的情境,有效地調動學生,釋放學生的情感和思維,才能讓學生在教學的各個環節充滿激情,思維真實地參與和投入,使其如沐春風,如臨其境,與老師共享苦樂,愛其所愛,憎其所憎,陶醉其中,乃至達到忘我境界。如果我們的課堂僅僅追求形式上的“師生互動”和表面上的熱熱鬧鬧,那麼,學生看似“動”了起來,但其實缺乏的恰恰是珍貴的思考。

五、高效課堂需要生活增味

生物是前沿的自然科學。生物教學必須適應經濟全球化和社會信息化對高科技人才的需求,必須滿足社會發展和學生終身發展的需要。因此,學生的綜合能力要能滿足其今後學習、工作和生活基本需求,要讓學生的生物變成學生生活的組成部分。

生物學科課程的內容和編排往往緊密圍繞學生的生活展開,與學生的生活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生活中有豐富的案例和素材。教師可以多方面採集發生在學生身邊的事例,深入淺出,讓事實説話,這樣就可以使枯燥的問題趣味化,抽象的問題具體化,複雜的問題簡明化,深刻的問題通俗化。因此,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應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學習經驗,更要注意創設現實生活情境,啟發引導學生,並讓學生關注身邊的人、身邊的事。趁熱打鐵。學生非常踴躍地各抒己見,很順利地學習生物知識,因此在教學中我力求自然而貼近生活。

六、高效課堂需要幽默增趣

前蘇聯教育家斯維特洛夫認為:“教育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從心理學上講,人們大都喜歡幽默的故事,欣賞富有幽默感的人。因此,一位教師擁有一份幽默,在教學中恰當運用幽默,能活躍課堂氣氛,和諧師生關係,激發學生的求知慾,開啟學生心智,優化學生個性,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主動性,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樣教師的教學就有了個性魅力和智慧的光彩,就能把一些抽象的、複雜的教學內容,以一種生動而饒有興味的形式表現出來,強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降低教學難度,進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通過生動、幽默的語言營造出輕鬆、自然的語言學習環境,使學生在這種氛圍中感受學習生物的無限樂趣。一句話逗得大家哈哈大笑,課堂氣氛頓時活躍,同學們開始七嘴八舌地議論起來。想要獲得高效課堂,教師要在宏觀上把握好課堂的整體結構,優化教學過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把時間留給學生,把空間還給學生,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讓課堂充滿激情和思考、貼近生活、詼諧幽默,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總之,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我會大膽探索,不斷體會、不斷反思、不斷感悟,讓自己的課堂充滿“自主、互助、優質、高效”的旋律,努力提高我們的業務水平。

中國小基於核心素養下的教與學心得體會 篇3

受到疫情的影響,各地開學時間被迫一延再延。不過,學校可以不去,學習不能落下,所以我校開啟了“停課不停學”空中課堂授課計劃。此次授課已順利進行了三週,我也有幸加入其中。在此,我把自己在空中課堂教學後的一點想法寫出來,與大家共同分享。

一、作為教師應提高自身的素質,不斷充實自己

現在信息技術日新月異,我們的教育模式也不再拘泥於傳統教學,線上教學將會成為常態。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應該不斷充電,不斷用新的知識來武裝自己,從而適應未來教育的需要。

二、利用線上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線上教學可以豐富課堂的教育資源,創設動靜結合的教學圖像,生動活潑的教學氣氛,使學生在教學中的各個環節都能保持高度的興奮,從而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利用網絡教學,構建師生學習共同體

線上教學模式一方面為教師提供高質量的靜態資源,另一方面堅持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利用討論區在線答疑,問題探索,交流研討,從而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最終形成師生學習共同體。

四、巧妙設計教學任務,讓學生體驗學習樂趣

如果擔心學生在無人監督下學習溜號,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給學生制定學習任務,讓學生在完成相應的任務後,也能掌握需要接受的知識。讓學生帶着真實的任務學習,讓學生擁有學習真正主動權。從而保證教學目標順利完成,讓他們嚐到學習的樂趣,滿足他們的成就感,讓每一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悦。

總之,線上教學為我們的`教育教學開拓了一條嶄新的路,但我們也不能否認傳統教學的重要作用。我相信:只要我們把線上教學和傳統教學合理利用好,我們的教育教學水平一定會邁上一個新的台階。

中國小基於核心素養下的教與學心得體會 篇4

參加江門市實驗國小優質課觀摩活動,期間我聆聽了兩位骨幹教師精彩的課堂教學,收穫很多。置身於課堂教學中,看到兩位老師氣定神閒、信手拈來,不僅讓我連聲讚歎,這樣的功底豈能一日為之?課堂上老師們先進的教學風格、變化多端的教學形式,這些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啟迪。讚歎之餘,更多的是深深地沉思,從中讓我更深刻地體會到了學習的重要性與緊迫感。下面談談自己的聽課體會:

一、課堂形式的多樣化

對於兒童來説,一本書是枯燥無味,教師需要採用不同的方式去刺激學生、培養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引導學生熱愛學習。針對這低年級的兒童的心理和身理特徵,實驗國小低年級開展繪本課程,通過講故事,演故事形式進行。從3分鐘《小鼴鼠找新家》,兩個低年級學生聲情並茂,動作大方,校本課程不但讓學生在聽故事中學到了知識,同時還培養了學生的表達能力、語言組織能力和自己動手的能力,也給學生鍛鍊口才的機會。

實驗國小還選用經典誦讀、你問我猜等多種形式來上好國學棵,保持學生的對國學好奇心和新鮮勁。再比如單單誦讀這一項來説,實驗國小也採用多種形式,像分小組讀、男女讀,詩句接龍讀、問答式讀……儘量做到課堂實現形式的.多樣化,不斷的刺激學生,以達到我們國學課的要求。

二、快樂的課堂氣氛

羅曼羅蘭曾經説過:“要播撒陽光到別人心裏,先要自己心裏有陽光。”任何人只有在輕鬆、愉悦的心情下學習才是豐富生動的,也只有在保持快樂心情的時候,學習才是有效的。在王林老師《臨死前的嚴監生》一課中,我感受到學生們學習的快樂。

王林老師給予不同程度的學生都提供了展示的機會,學生們有的展示有感情朗讀課文,有的説自己的想法,有的展示擴詞,有的展示課文朗讀,還有的交流自己的讀書感受。因為人人都有機會,因此人人都為能夠展示自己而激動萬分,爭先恐後地發言,學習興趣非常濃厚。

三、教師深厚的知識素養,讓人歎服

國小學生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他們主要通過模仿來獲取知識。國小學生心理、智力、知識等方面發展尚不成熟、獨立性差,尚不能辨別知識的真偽。這一階段的學生對教師有一種特殊的信任、崇拜,認為教師説的一切都是對的,甚至不相信父母的話以教師的話惟命是從。實驗國小的王林老師以深厚的知識素養影響着學生,押韻的白話文朗朗上口,使學生產生“我們老師懂得可真多”的感想,從而激起他們向老師學習、向老師看齊的願望,讓我由衷地敬佩。學生洋洋灑灑的説上幾句白話文,讓我感歎,還讓我懺愧。

中國小基於核心素養下的教與學心得體會 篇5

隨着教學改革的深入,我們的數學課堂教學開始變得更自由、更靈活,學生也始終在愉快的狀態下積極地學習數學,這的確是我們數學教學改革的一個可喜變化。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曾説:“就數學本身來説,是壯麗多彩、千姿百態、引人入勝的……”入迷才能叩開思維的大門,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發展。教師要善於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要充分利用數學課堂,把它創設成充滿活力、魅力無窮的空間,從而激發學生的思維,讓他們積極地感受數學美,去追求數學美。如何上好數學課,使數學課靈動起來呢?

一、從生活經驗入手,創設情境調動課堂氣氛

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是有密切聯繫的,新教材中也給出了許多例子,教師要儘量用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生活經驗入手引出學習內容,這樣學生樂於接受。也可以讓學生例舉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國小生有着好奇心、疑問心、愛美心強和活潑好動的特點。數學教師要從這些方面多去思考,充分地發揮國小生非智力因素在學習中的作用,在課堂中創設出學與“玩”融為一體的教學方法,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例如在教學《軸對稱圖形》一課時,我運用事先準備好的漂亮的圖片創設情境,講故事引入:夏季的一天,一隻小蜻蜓在草地上飛來飛去捉蚊子,忽然飛來了一隻美麗的小蝴蝶,繞着小蜻蜓飛來飛去,小蜻蜓生氣了,小蝴蝶卻笑着説它們是一家人,小蜻蜓不相信,小蝴蝶帶着小蜻蜓去找它們家族的成員,它們找到了樹葉,小蝴蝶説在圖形王國裏它們三個是一家人。同學們,為什麼小蝴蝶要這樣説呢?這樣引入新課,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興趣濃厚,注意力集中,主動去探究對稱圖形的共同特徵。

二、動手實踐讓學生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根據費賴登塔爾的觀點,教師在數學教學中應注意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的精神。國小生年齡小,抽象思維能力弱,教師應引導學生充分利用和創造各種圖形或物體,調動各種感觀參與實踐,同時教給學生操作方法,讓學生通過觀察、測量、拼擺、畫圖、實驗等操作實踐,激發思維去思考,從中自己發現數學知識,掌握數學知識。讓學生動手實踐,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三角形的認識”是一節比較枯燥的概念課,我讓學生用彩色塑料條圍成三角形,並投影到銀幕上。通過觀察,學生很快發現圖1和圖2是用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叫三角形。圖3雖用了三條線段,但首尾不相交,所以不是三角形。定義從直觀的觀察之中昇華出來了:“用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叫三角形。”學生由感性認識上升到了理性認識。加強操作活動,讓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不僅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順應他們好奇、好動的特點,而且能豐富他們的感性認識,幫助他們學習數學知識,從而培養他們的創造精神。

三、實行民主教學,構建輕鬆和諧的師生雙邊活動

在課堂上,師生的雙邊活動輕鬆和諧,師生們展示的是真實的自己。課堂上針對老師提出的問題,同學們時而竊竊私語,時而小聲討論,時而高聲辯論。同學們爭相發言,有的居高臨下,提綱挈領;有的引經據典,細緻縝密。針對同學們獨具個性的`發言,老師不時點頭讚許,對錶達能力較差的學生,老師則以信任鼓勵的目光和話語激活學生的思維。學生自然敢於講真話、講實話,個性得到充分地張揚。如教學一年級數學上冊分類一課時,在教學生明確什麼是分類知識之後,我有意識地放手讓學生主動實踐,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將30多支不同顏色、不同長短、帶有或者不帶有橡皮頭的鉛筆打亂放在一起,讓學生去分類,看誰分得合理。同學們爭先恐後搶着去分類:有按顏色分類的;有按長短分類的;有按帶有或者不帶有橡皮頭分類的;也有胡亂分的。再找學生説明這樣分的理由,對講不清理由的學生予以指導,讓學生在自主活動中,自主學習、主動實踐。教師還注意學生的學法指導,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對於數學的學習抱有一種想學、樂學、會學的態度。

四、幫學生建立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如我班一位女生,數學基礎差,學習態度不明確,很要面子,別人幫助她學習她還不願意,認為很沒面子。問她懂了嗎,都是説懂的,作業往往又是錯的,看得出做作業時很急躁。我從寫字開始,要求她把字寫端正,允許作業少做,要求做一題對一題,不會做的重新做,做對了繼續,讓她認識到她也能做對,慢慢地樹立學習的信心,發現優點及時大力地表揚,使她嚐到成功的喜悦,並且認識到學習需要腳踏實地一步一步來,不能有任何虛假的行為。漸漸地,她對數學有些信心了,字寫端正了,成績也提高了。

五、適當的表揚獎勵是上好數學課堂的添加劑

教師要給每一位學生成功的機會,尤其是應“偏愛”學習困難的學生。教師要善於設法消除學生的緊張畏懼心理,對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採用激勵性的評價、補以適當的表揚。激勵性的評價、表揚能讓學生如沐春風、敢想敢問、敢講敢做。只有這樣,課堂教學才能充滿生命的活力,學生的個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現,學生的創造、創新火花才能迸發。如在練習時,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老師獎勵“小紅旗”給學困生,有時還主動與他們説上幾句悄悄話。學生得到老師的獎勵,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就高了,就會更進一步地去發現問題,發揮前所未有的想象力,從而擺脱苦學的煩惱,進入樂學的境界,極大地發展創新能力。

總之,我們在國小數學教學中,應從生活經驗入手,通過多種形式,創設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激勵性的問題情景,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在動手實踐中,學生能體驗到“學數學”的樂趣。在民主教學中,學生們不僅能獲得知識、形成技能、掌握數學的方法,而且能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中國小基於核心素養下的教與學心得體會 篇6

有好的教師,才有好的教育。而好的教師不但擁有深厚的知識底藴,還要有豐厚的文化素養。素養和知識有什麼區別呢?素養來自於知識技能,又高於知識技能,素養是智慧,是文化,是精神。而教師的核心素養包括學科素養和教育素養。

有學科素養的教師一定痴迷和深愛所教學科。有了這種痴迷與深愛,他會主動學習學科知識,鑽研教材,博覽羣書,努力開拓知識面,深挖知識層,不斷把知識擴展和深化。他咀嚼吸收其中的精華,在課堂上深入淺出地教給學生。並且在不斷的教學實踐中積累智慧,迸發教育學靈感,形成教育素養。

我最開始從教時,覺得編寫教案的人很優秀,他們往往能夠抓住文本的核心問題,巧妙設問,層層深入,引導學生去解讀、探究文本,而我竟什麼也看出來。隨着工作時日的增加,我也慢慢積累了經驗,當然這也得益於對教材反覆研讀,積極吸取他人經驗,再結合自己的'體悟日積月累而成。

譬如這學期我們學習選修教材《外國文學》這本書,這本書每一單元有一個主題,這些主題都是小説的基本要素,也是我們在做文學類文本閲讀中經常碰到的概念。第一單元的主題是“敍述”,包括敍述角度,敍述人稱,敍述腔調和速度控制幾個概念。如果在以前我總是着重講解本單元的第一課海明威的《橋邊的老人》,而讓學生自己讀讀《牆上的斑點》和有關話題“敍述”的理論性文字。但今年再去教這單元時,我把重心放在了主題“敍述”上,而把《橋邊的老人》《牆上的斑點》作為例子去解讀,這也符合編寫者的意圖。除此之外,我還選取了《伊索寓言》中《狐狸和烏鴉》的故事,讓學生分別從狐狸和烏鴉的角度採用第一人稱去敍述。學生對這個拓展的問題興致很高,演繹了不同版本的《狐狸和烏鴉》,有的甚至改變了敍述腔調,加入了網絡文學中“快穿”的手法,還讓烏鴉角色崩塌。學生們的表現令我驚異,而我也相信,通過這次訓練他們一定深刻的理解了什麼是敍述角度,敍述角度的改變會帶來什麼樣的效果。之所以前後教學的理念發生變化,我想這得益於這幾年不斷地學習新知識,聽教學名家的講座,知識視野開闊,對教材的把控上也更容易高屋建瓴,解讀教材也就更深入。

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説:“教師所知道的東西,就應當比他在課堂上要講的東西多十倍,以便能夠應付自如地掌握教材,到了課堂上,能從大量的事實中選出最重要的來講。”因此,作為一名教師應當博覽羣書,廣泛吸取營養,才能厚積薄發,收到讓學生“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的奇效。

中國小基於核心素養下的教與學心得體會 篇7

去年暑假,參加鄭州市骨幹教師培訓,“核心素養”一詞貫穿整個培訓的過程,讓我對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有了深刻的認識。拜讀了余文森教授的《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一書,讓我對學科教學的核心素養有了深刻的思考。

本書共分為三個篇章,分別從“核心素養的意義”、“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觀重建”、“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基本策略”三個部分對教師進行了專業理論及實際操作上的指導,是一本非常有使用價值的書籍。

在《學科教學是立德樹人的主要途徑》一文講道:“就沒個學科不僅具有自己的符號表達、知識體系和思維方式,也都有自己內含的價值性和道德意義。這同樣是學科知識的一種內在屬性,是與學科知識相伴隨的內在特徵,是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構成性因素。所以,學科教學最大的道德教育資源就是學科知識本身。”對此,我有深切體會,不管是哪一學科的教師,吃透教材,因材施教,都可以時時踐行“立德樹人”。

從教學實踐的角度,又強調了幾點:

一、要充分挖掘學科知識特有的道德教育資源;

二、學科教學要進入學生的生活和行為;

三、學科教學要進入學生的道德和心靈世界;

四、要結合學科教學有機地進行價值引導。於此,作為一名德育工作者,我受到很大啟發:每門學科都藴藏着豐富的道德教育資源,教師要對學科教學內容中具有道德教育價值的素材進行發掘,把德育滲透融合在課程教與學的活動中。課堂教學要轉化為學生課外的成長行為,延伸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並逐步變成他們的成長自覺。真正的'自由教育意味着對學生的整個生活發生重大的影響,他所學的東西將會影響他的行為、興趣與選擇;意味着他過去的一切都收到審視和重新估價。心靈是人之根本,更是教育教學之根本。蘇霍姆林斯基説過:“教育技巧的特點就在於使教育的整個過程成為教師過問人的精神生活的整個過程。”

唯有進入學生情感、生命、靈魂深處的教學,才能內化為學生高尚的道德生活和豐富的人生體驗,這樣,學科知識增長的過程也就成為人格健全與發展的過程。把隨着學科知識的獲得,學生將變得越來越有愛心,越來越有同情心,越來越有責任感,越來越有教養。

德國教育哲學家雅思貝爾斯説:“教育是人的靈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識和認識的堆集。在學習中,只有被靈魂接受的東西才會成為精神的瑰寶,二其它含混晦澀的東西則根本不能進入靈魂中而被理解。”

教育是及其嚴肅的偉大事業,通過培養,不斷地將新的一代帶入人類優秀文化精神之中,讓他們在完整的精神中生活、工作和交往。對終極價值和絕對真理的虔誠是一切教育的本質,缺少對絕對的熱情,人就不能生存,或者説人就不像人,一切就變得沒有意義。

聚焦課堂變革,深度挖掘教材,致力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是新時期每一位教育教學工作者的重要工作。

中國小基於核心素養下的教與學心得體會 篇8

當下一個嶄新的概念——“核心素養”是我們教育教學實踐中最熱門出現頻率最高的詞彙。 “核心素養”被置於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目標的基礎地位。今天,這個概念體系正在成為新一輪課程改革深化的方向。

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的發佈,對中國教育來説,是一件大事:它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需要,也是適應國際教育發展趨勢、提升我國教育國際競爭力、深入推進素質教育改革的需要。從根本上來説,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就是要解決“教育要培養什麼樣的人”的問題,這既關係到國家的總體發展,也關係到千家萬户和學生個人的成長,值得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關注和思考。

那麼“核心素養”到底是什麼?

不同於一般意義的“素養”概念,我將它歸納為以下幾點:

①“核心素養”指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②突出強調個人修養、社會關愛、家國情懷,更加註重自主發展、合作參與、創新實踐。

③從價值取向上看,它“反映了學生終身學習所必需的素養與國家、社會公認的價值觀”。

④從指標選取上看,它既注重學科基礎,也關注個體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個人終身發展所必備的素養;

⑤不僅反映社會發展的最新動態,同時注重歷史文化特點和教育現狀。

此外,它是可培養、可塑造、可維持的,可以通過學校教育而獲得。核心素養是作為客體側面的教育內容與作為主體側面的學習者關鍵能力的統一體而表現出來的。因此,核心素養不是先天遺傳,而是經過後天教育習得的。這樣一來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就全新的展現落實在學校教育上來了,需要每個教師去實踐,落腳點就在於每個課堂。那麼核心素養如何融入課堂教學呢?我想應着重抓好幾個方面。

一、課堂教學學習目標需要轉向,學生核心素養的“核心”是關鍵能力提高和必備品格形成。

這是學生學習素養和關係素養的兩個方面。

學習素養包括學習的願望和主動學習的動機、自主學習能力以及信息處理能力,其中學習興趣即學習動機素養又是核心中的核心。對於中國小生而言,奠定良好的學習素養顯然是最重要的任務。關係素養主要涵蓋人格與心理、生理以及品質與品德兩大方面,前者主要指與自身的關係素養,要求學生能認識自己、悦納自己,能自己規劃、自己約束和自己調節,有強健的體魄和健康的心理品質;而後者主要指與他人的關係素養,要求學生有團隊意識和合作能力,有溝通意識和交流能力,有國家認同、國際視野、社會公德、社會責任,能夠形成可持續發展觀,自覺關心生態與保護環境等。

二、課堂教學方式要情境化、活動化,學會講故事。

知識轉化為素養的重要途徑是情境,如果教學活動所應依存的情境缺失,學生就不能在知識與現實生活間建立起聯繫。情境化教學是啟發引導的必要條件,是學生核心素養培育的途徑和方法,也是核心素養實現的現實基礎。

在實踐中,我們逐步認識到,學生的學科能力和學科素養是在相應的學科活動中形成和發展的,因此要大力倡導和精心設計學科活動式的教學方式。例如我校的大河源課程之走進博物館綜合實踐活動、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等,讓學生將親身經歷與學科知識聯繫起來,通過經驗的'獲得來重構知識,讓學生成為活動的主體。這些活動體現了學科特點,可以更好地實現“核心素養”下的培養目標。

三、學生學習方式,要從以往的被動接受型向自主合作和探究性學習的學習方式轉型。

自主合作學習方式重視對學生問題意識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所有的教學必須圍繞學生自主學習產生問題、自主或合作解決問題為主線去設計,以真實的問題形成問題鏈,讓學生在此過程中逐漸形成知識結構。而學生採用不同學習策略,自主以解決簡單問題,合作以解決複雜問題,通過師生、生生的互動交流,每個學生都有語言實踐和自己表現的機會,在學習過程中可以完善所需的核心素養。

探究式學習方式是學習跨學科的綜合性課程的重要方式。它要求學生必須活學活用學科知識和技能,在運用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深入培養各項相關的核心素養,有利於學生創新精神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養成。

中國小基於核心素養下的教與學心得體會 篇9

新課程改革給我們的課堂教學帶來了新的理念和新的設計思路,也給課堂教學樹立了新的課程目標。誠然新課改的到來,給我們的課堂注入了無限生機,但另一方面由於受形式與內容、方式與方法、要求與落實、新理念與課程等諸多因素的影響,許多課堂也走入了新的誤區。

一、動起來的課堂?

隨着“課改”這一名詞的出現,“互動”成為出鏡率最高的一個詞,很多老師為了擺脱“傳統觀念”的帽子,紛紛想盡辦法創造開放活躍的課堂氣氛,然而在擺脱傳統觀念後,一些“為動而動、形式浮躁”的課堂模式,也就熱熱鬧鬧的出場了。

可能我們經常會看到這種課堂現象:

老師拿出一幅製作精美的音像圖片資料,然後提問:“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圖片,根據所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呢?小組合作交流,一會兒咱們看看哪個小組提出的問題最多。”

然後,三五個孩子圍坐在一起,高聲談論(什麼內容不得而知),老師穿梭於各小組之中,時而俯身詢問,時而參與講解,教室裏一片熱鬧非凡的景象,每個人都在張嘴説話,可誰也聽不清在説些什麼。

數分鐘後,老師闊步走上講台,學生們默契的停止交談,老師順勢説道:“剛才同學們討論的這麼激烈,一定會有很多奇思妙想,誰能把你們所提出的問題説給大家聽聽?”

幾十雙小手高高舉起,室內的音量分貝值瞬間提升,你一言我一語,十幾甚至數十個問題應運而生(因為老師只要求了“量”,而對所提問題的“質”並沒有要求),於是老師又開口説道:“大家提了這麼多的問題,我相信你們一定可以用自己的聰明才智來解決,那現在就以小組為單位,一起來解決這些問題吧。”霎那間教室裏又是一片熱鬧非凡……

這堂課,表面看來非常的熱鬧,也發揮了學生的自主性,但靜下心來想一想,學生所提出的每一個問題都有研究價值嗎?不能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梳理,樹立學習研究的側重點,只是一味得讓學生討論交流,這樣的教學方式勢必會浪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而且沒有老師的適當引導,學生的這種“討論”也只能成為一種烘托課堂氣氛的擺設。

反思一下,這節課真的“動”起來了嗎?我想這隻能説是對課程理念的一種曲解,這是一種變了質的“動”。真正“動”的課堂不但要有活躍的課堂氣氛,還要有明確的中心和目標,要能夠真正提升課堂教學的品質與品味,而並不是一味追求熱鬧的形式課。

二、課堂中角色的轉變?

“新課改呼喚新型的師生關係,新課堂要求師生間角色的互換,師生間要民主、平等。”這一理念的'出現就要求着教師對待學生必須要“公平、公正”,要給予學生充分的“自尊、自信”,但隨着這一理念的普及,“角色轉換”的尺度似乎偏離了應有的界面。

課堂上,“太棒了”“你的這個問題真好”“你真勇敢”之類的表揚不絕於耳,這是我們由衷地讚美嗎?難道説,課程一改革,學生就全成了天才嗎?

再看學生犯錯誤時,有的老師明明很生氣,卻要面帶微笑,小心翼翼的樣子,生怕哪句批評的語言過重,刺激了學生。但學生在這種情況下,能夠完全認識到自己錯誤的嚴重性嗎?還能夠杜絕下一次錯誤的發生嗎?

上述這些行為能否真正體現新型的師生關係?我想答案一定是“不”,這並不是尊重學生,並不是真正的民主平等,而是一種對學生的過度放縱。長此以往,不僅容易導致學生驕傲自大、自己膨脹,經不起任何挫折和打擊,而且也不利於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力和高尚的品格。

課堂改革朝着什麼方向去改?怎樣改才是最有效的?這是擺在我們面前最實際的問題。新型的課堂教學實際上是師生之間的一種“對話、溝通”,因而這種“對話、溝通”應建立在真誠、和諧的基礎上,而我們就必須要以情感為紐帶,賦予學生尊重與信任、交流與分享,不能一味的去迎合潮流與形式。

中國小基於核心素養下的教與學心得體會 篇10

今年暑假,我們全校教師一起參加了第三期的輕鬆教與學的培訓。對於這次培訓,我是帶着一種仰慕的心情參加的,因為這次主講的老師是簡快身心療法的李麗英導師,她今年已經66歲了,依然神采飛揚的堅持三天站在我們面前授課,她的精神,她的能量場帶給我的是無限的正能量,感恩李老師,感恩這次培訓!

麗英老師帶給我的除了理論知識,還有方法和技巧;除了身體的互動,還有精神上的愉悦。我的收穫有許多,今天就簡單談以下幾點:

1.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就是架起心靈的橋樑“溝者,渠也;通者,連也”我記得李老師教我們溝通的關鍵是文字意義佔7%,語音語調佔38%,而肢體動作佔55%,她用一系列的活動練習來驗證這點,在今後的工作中和生活中,我也會牢記這點更好的和家人、學生去溝通。

2.李老師解讀的“錯”字和“敗”字讓我印象深刻。她説錯就是過去的錯誤裏有金子,而敗字的解釋更有意思,“成功的背後有寶貝。”以後我也可以把這個講給學生們來鼓勵他們不怕挫折和失敗。

3.學習李老師有效溝通的八大要訣,其中有兩條我印象很深刻,第一:説得對不對沒有意義,説的有效果才是重要的。第二,問自己:這樣做會使事情的效果更好還是更壞?學習之後,我用這些運用到生活中。例如和兩歲多女兒的談話,我不再盲目的發火,學會了先想後説,也就是先處理好自己的情緒,再處理事情。我學會靜下心來陪伴孩子,不但是在孩子身邊,還要走進孩子的`心靈,找到她錯誤的根源,幫助她糾正才是最主要的。也就是李老師所説的:我愛我的孩子,愛她如是,不能愛她如我所願。

4.在各式活動練習中,記憶猶新的是錄像機説話訓練,只説出看到的客觀事實,不添加自己的感情色彩,這點收穫我想今後可以運用到班級管理當中去,當學生出現問題時,不要添油加醋的咆哮,要做到對事不對人,這樣才能讓失足學生信服。

5.如何對待負面情緒?例如對待憤怒,可以接受自己面對的事情,改變自己,做一個有足夠能量的人,學會把你的力量逼出來,才可以為自己做事;對待痛苦,可以指引我們去尋找一個擺脱的方向;對待失望,學會接受自己,接受一切;對待悲傷,從失去裏取得力量,指引方向,使我們更能珍惜自己,仍然擁有化悲痛為力量,提醒我們可以活的更好,學過這些,我的心靈得以淨化和昇華,我變得更加開朗。

短暫的培訓過後,我思考的是如何運用所學的知識去聯結他人,走進自己,靜靜地冥想,抽空和自己面對面,鼓勵自己安慰自己,我想學以致用才是對此次培訓最好的交代!今後的工作,這將成為我堅持的法寶,我會更加堅定執着的走在輕鬆教與學的路上。

中國小基於核心素養下的教與學心得體會 篇11

為期半年的實習過程中,我們有着雙重身份,在實習學校,我們是一名教師,在大學學期中,我們是一名學生。我們在教書的同時不斷學習,不斷成長。

首先,我們是教師,要教誨學生。通過近幾天和指導教師的學習,我們對上課有了一些新的認識。要上好一堂課就要做好充足的前期準備,所以備課顯得尤為重要。每堂課之前都要把教案改了又改,要説的話在心裏想了好多次,一遍遍的練習,讓指導教師提意見。經常與學生溝通,聽取他們對上課的建議,做同學們喜歡的PPT。幾天下來,對上課有了自己的'見解,也形成了自己的上課風格。

同時,我們是學生,要學習知識技能。一方面我們要向指導教師還有經驗豐富的老教師學習,多向他們請教,參與教研活動。空餘時間多去聽優秀教師的課,從他們身上學習一些科學的教學方法,使自己多積累一些經驗,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專業素養。另一方面我們應該向學生學習,無論是課上還是課下,我們都要注重與學生的溝通,上課多提問,下課多與學生交流。從學生身上得到反饋,不斷改善,找到高效率的教學方法。成為一名學生心目中值得尊敬的教師。

頂崗實習中,我們與學生一起學習,一起進步。

中國小基於核心素養下的教與學心得體會 篇12

本期師資由李麗英導師主講,輕教團隊段捧麗等6名老師組成助教團隊。李麗英導師講授輔導篇四大內容主題:情緒管理及高情商的培養;有效溝通的技巧;對家長的親子教育指導;學生個別輔導與個案分析。導師們引用多種教學方法:遊戲教學,小組討論,案例分析,理論講解,角色扮演,實操演練等,輕鬆有效的詮釋了“輕鬆教與學”課程體系。雪慧老師帶來的情緒管理課程,喚醒學員更深層次情緒覺察;期間不同情緒理解力、運用力、擺脱力方法練習,學員對自我及他人情緒的管理、控制能力(情商)有較大提升。在家庭教育方面,豐富的案例和生動的演示,讓老師們對自己的親子關係有了更多覺察和思考!

李麗英老師主講有效溝通技巧和學生個案輔導兩大主題!麗英老師從身體語言、説話聲調、溝通要訣等方面闡述了溝通的重要作用。指導學員發現孩子的優點、讚賞孩子,調動孩子的正面情緒,更好地溝通交流,促進孩子健康成長!學生輔導的技術針對學生常見的厭學、網癮、學習考試壓力大等問題開展工作,老師們感歎這些輔導的技巧簡單容易掌握又有效!

體驗式教學是人解放自身的一種途徑,是個體知識建構的.基礎,促進其思維方式趨於成熟。體驗式、互動性練習完全超越了講座式培訓,受到了教師們的普遍歡迎。

6個小組的學員們運用上半段輕教教學篇中的思維導圖,把輔導篇6天課程中學到的知識進行梳理和總結,並進行精彩的彙報分享!老師們學以致用的能力很強啊!

學員個案輔導

1、自閉症孩子:首先喚醒媽媽的愛,家族系統裏面有些動力也是會保護我們。

2、家長互相詆譭,不讓孩子上學,教師希望孩子幸福,無助很痛苦。解決:把握界限、做可以做的(家訪、報警等),做自己能做的。

3、放下:是放下情緒,不是放棄。讓自己活的快樂,就是對已逝親人最好的愛,好好愛自己,讓父母永遠和我們在一起,自己就充滿力量,擁有無窮的愛!

導師精句分享:

1、對孩子傷害最大的兩句話:我是為你好;我是對的。

2、不要藉着“為你好”的名義,摧殘孩子,折磨自己。

3、父母們自己先學會快樂吧!智慧的家長從小就尊重孩子,把握界限,熱愛學習,體現出良好的生命狀態。

4、愛孩子就給孩子自由,但一定要有規則,否則,過猶不及變成溺愛,孩子又會沒有自我,沒有界限。從現在開始,給孩子選擇權吧!

5、也許有些孩子,他們家裏是地獄,當你把課堂變為天堂,他們的人生就有了希望。

6、孩子的學習能力不是問題,孩子的學習能力運用不足才是問題。

7、學習的過程在潛意識層次,大腦裏面轉化,這就是中國人説的“悟”。

中國小基於核心素養下的教與學心得體會 篇13

四月十七日,有幸在海口景山學校聽取了有效教學幾節課例。期中有一節課是國小的,其他是國中的。由為精彩的是景山學校的課本劇表演,讓我深切的感受到新一輪的教改活動在全國的教育界正如火如荼的進行。然而,無論是現代教學,還是傳統教學,它們的相同點就是始終存在着教與學的關係。從應試教育到素質教育再到現在的'新課程改革。根本上講,改革的核心內容應該是教與學方式的轉變。在實踐探求中,課堂也在靜悄悄的變化,我們也不難發現課堂教學出現了情境化、生活化、平等化,引導學生的學習逐漸向自主化、探究化、合作化的方向發展。現在我結合我近年來的教學實際,説一説我對教與學方式轉變的認識及體會。

首先,轉變教學方式,就是要轉變傳統單一的、被動的、以講授為主的、灌輸式的教學方式,批判“以課堂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以書本為中心”的做法,“引導學生質疑、探究、調查,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轉變學習方式,就是要改變傳統學習方式中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改變學習過程成為純粹被動接受、記憶過程的弊端,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滿足學生求知的渴望和多方面發展的需求,把學習過程中的發現、探究、研究、合作等認知活動凸現出來,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合作交流,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然後,為學生提供開放型探索材料,可以滿足不同學生的不同要求。學生根據各自的思維現實和發展潛能進行自我探索、自我發現的“再創造”活動。從而讓“不同的人在英語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如在遇到比較難以記住的單詞時,可以讓多個學生尋找不同的的記憶方法。

有效教學是新課程倡導的一種教學理念,是指教師在遵循教學活動客觀規律的前提下,以儘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儘可能好的教學效果。教師教育觀念、教學方式的轉變最終要落實到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上,新課改倡導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主張多元的學習活動。探究性學習是學生多元學習的主要學習方式之一。

總之,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轉變教與學的方式,不能盲目照搬,它需要教師的高度投入、潛心深入和靈活的教育機智,應一切從教材實際出發,從學生實際出發,順乎學情,順乎自然,講究實效,靈活運用。應該結合自己的實際,形成自己的特色。

中國小基於核心素養下的教與學心得體會 篇14

本週,我認真學習了永城市教育體育局教研室周學良老師所寫的文章《國中數學課堂上的教育學》,其中對教師在課堂上做什麼?學生如何做提出瞭如下建議教師首先要實現“兩個轉變”,其次要做到“一講、一寫、兩聽、兩看、三引、四評、四不教”,對於學生的學要做到“聽、説、讀、寫、畫、劃、問”,這些建議對我以後的課堂教學有着很好的指導作用。

其中,我體會最深的有以下幾點:

一、“兩聽”。即聽學生的口頭展示,聽小組討論及評價。

在這一點上,我自己在教學過程中更多的知識傾聽學生的口頭展示,聽學生展示時表達的結果是否正確,方法是否得當,表達是否清晰。而對小組討論這方面關注似乎不夠只是在看小組是否討論了,但對問題解決情況聽得不夠認真細緻,通過學習,我明白了教師要學會傾聽,學生討論時,教師不要輕易插話,不要輕易打斷學生,在聽的.過程中要確定,哪些問題需要在全班進行討論?那些小組回答問題的語言表達更準確、更清晰更有新意?在學生展示時要通過傾聽及時作出合理準確的評價,教學時做到有的放實。

二、“三引”即在聽課開始時引,在學生爭論不休時引,在學生啞口無言時引。

現在的課堂教師不再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管理者和控制者,而應該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意識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並引導學生學會提問、學會質疑,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自覺、主動的獲取知識。而我自己目前在教學時,當學生爭論不休或遇到較難的問題啞口無言,無從下手時,自己還總是迫不及待地忍不住想一講為快,所以,我認為,我們教師在每教一節課,都要認真反覆地問問自己:“學生的知識是你直接給的,還是經過你的引導,學生通過自己努力獲得的?”

三、學生:聽、説、讀、寫、畫、劃、問。

語文老師經常會説語文教學要培養學生聽、説、讀、寫的能力,而我覺得,與其説是培養能力,不如説是培養習慣。葉聖陶先生也曾説過:“語言文字的學習,就理解方面説,是得到一種知識,就運用方面説,是養成一種習慣。只有養成了良好的學習語文的習慣,才能熟練的駕御語文知識,形成運用語言的能力,才能促進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而我們的學生仍有多數自制力比較差,所以在學習習慣養成方面我們仍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中國小基於核心素養下的教與學心得體會 篇15

網絡環境下的教與學是大家共同面對的一個課題,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是現代教育所需,教師要面對現實,迎接挑戰,轉變觀念,投身於網絡教學中。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滲透網絡思想,注意傳統教學與現代網絡環境下的教學有機結合,充分發揮網絡優勢,提高效率,提高學生興趣,教養學生創造性,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也要適應網絡環境下的學習,培養自己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增強自己想盡辦法獲得知識的意識。隨着知識經濟時代到來和信息產業飛速發展,在我們的工作、學習和日常生活中,需要獲得和處理的信息越來越多。

這對教師和學校中處於學習階段的學生來説,如何利用信息技術及校園網來應付和處理大量的信息,並能獨立選擇和評價信息質量,從而更高效地利用這些資源,將成為老師、學生必備的能力之一。所以,在教學中必須採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充分利用計算機技術及校園網上豐富的資源,是我們推進素質教育不可缺少的手段和方法之一。作為一名教師,要敢幹面對現實、迎接挑戰、更新觀念,從過去那種傳統的“一本書,一支筆”的單一授課模式中解脱出來,改革教學方式,掌握計算機,瞭解校園網應是教師必備的條件,是時代所需,也是工作需要。要想適應現代教學,必須轉變觀念,這是問題的關鍵所在,也是行動的動力源泉。

一、豐富的網絡資源,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創造了條件

布魯納曾説過:“學習最好的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著名教育家誇美紐斯認為:“一切知識都是從感官的知覺開始的。互聯網具有非常豐富的資源。它把文字圖形、影像、聲音、動畫和其他多媒體教學軟件的先進技術有機地融合在一起,信息容量大、傳遞速度快、能使學生穿越時空的界限,走進“知識的海洋”中進行真情體驗。課本上許許多多的問題,學生可以通過網絡,找到相關的解釋。通過這些方式,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只有對學科有了興趣,才能去品味、把握。計算機網絡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環境,因為它創設的是愉快、和諧、民主的教學氣氛:教師不是在講台上滔滔不絕地講,而是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動口,體驗學習的成功與樂趣。

二、網絡為探究學習創造了條件

教學要“注重探究式學習,勇於從不同角度提出問題,學習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方法,樂於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討問題,交流學習心得。而我國長期以來課堂上教師灌,學生背,戲稱“背多分”的局面不能説沒有關係。“學而不思則罔”,沒有思維就無所收穫。教育要真正做到給人以智慧和啟迪,使學生成為有情操、會思考的人,就必須有效地改變以往教學中重記憶輕理解,重灌輸輕思維以及以接受為主的學習方式。知識是綜合的,多樣的。從時間上看,它上下五千年,貫穿古代、近代、現代;從空間上看,它縱橫五洲四海,涉及世界各個國家各個地區;從內容上看,它包羅萬象,涵蓋了政治、經濟、軍事、民族關係、對外交往、科技文化、社會生活、風俗民情等各個領域。

知識的多姿多彩,為學生提供了極其寬廣的探究天地和思維空間。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主張:“我們教一門科目,並不是希望學生成為該科目的一個小型圖書館,而是要他們參與獲得知識的過程。學習是一種過程,而不是結果。”探究性學習不是把學生當作被動的接受器,把現在的知識及認識成果放在學生面前,而是把學生當作主動參加知識獲得過程的人,關注的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強調的是如何得出結論的過程,而不僅僅是結論本身。探究性學習作為一種學習方式,需要以相應的學習內容為載體。探究性學習的'內容以教材為依據,要求學生自己組成小組,以小組為單位,分小組、分專題進行。在此過程中,培養了他們與人交流和合作的意識和能力,具備了初步的收集資料的能力,獲得的不僅僅是對知識的瞭解,更重要的是獲得探究的情感體驗。

三、利用網絡良好的交互性,進行討論交流,以協作的方式學習

課程改革倡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勇於提出問題。在傳統的教學環境下,很多學生不敢當面提出問題,也不善於發現問題。網絡教學最重要的一個特性是具有良好的交互性能,網絡化教學不是簡單的人機對話,它使得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交流、討論、溝通更加充分。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的引入,課堂教學模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教學中適時地利用多媒體傳遞信息,調動學生的多種感觀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為學生創造輕鬆、交互、動態、開放的教學環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教師的主導作用,授課過程中注意力不應全放在機器上,而置學生於不顧,因時刻注意學生的情緒變化,該停就停,該慢就慢,改變過去那種對學生主體地位不夠重視的狀況。

四、網絡環境下學生的主體性得到充分的發揮

傳統教學中,教師處於至高無上的權威地位,學生無條件地接受教師的一切灌輸。傳統的教學,教師過多地講解、分析,學生總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缺少思維的時間和空間,從而容易養成思維惰性,以致喪失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葉聖陶説過,他並不稱讚某老師講課時有怎樣的最高藝術,“最要緊的是看學生,而不是光看老師講課”。以教師“講”為中心的教學,是不利於學生的潛能開發和身心發展的。建構主義教學理論認為,人的認知不是被動地接受的,而是通過自己的經驗主體地建構的,在教學中,應當力求使學生自己進行知識的建構。

網絡環境下的教學,教師的角色發生了轉換,教師不再是教學的主宰者,而是一個平等的參與者。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個人的自主學習,小組的協作學習,徹底地改變了傳統教學過程中學生被動接受的狀態。學生始終處於積極主動的地位,因而在學習過程中獲得了更多的自由空間,有利於學生潛能的開發和發散性、創造性思維的發展。網絡環境加快了師生間信息量的流動,使課堂教學更加富有生機和活力。

五、正確認識教學模式的變化

網絡環境的教學,作為新生事物,還只是處在起步階段,還有一個逐步發展、完善的過程。在實踐中也暴露了許多的不足,同時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師要更新教育觀念,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教師要以新的教育理念來指導新的教育實踐。教師要認識到教育的根本任務不僅是讓學生記住一些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學習的方法,培養思維能力,並從中受到啟迪。其次,在當今知識信息急速膨脹、更新的時代,教師要認識到自身的知識已不可能像以往那樣具有絕對優勢,教師需要有能力自覺地去學習、擴充、掌握新的知識信息,需要掌握現代教育技術的理論和操作技能,才能跟上時代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步伐。

六、網絡環境下教學遇到的問題和困惑

1.網絡的自主性很大,網絡的內容十分蕪雜,學生在查找資料的過程中容易被精彩紛呈的內容所幹擾而分散學習精力。在網絡環境下學習,對學生自控性的要求更高,否則會出現上網玩遊戲、上網聊天等不良現象。

2.學生從小接受的是傳統教學的模式,以聽教師的講解為主。因此,自主學習習慣的培養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另外,在網絡課堂上,時間如何更好地合理安排?這也是在教學過程中經常會碰到的問題,因為它跟上網速度、網絡資源等因素有很大的關係。

3.網絡環境下的教學,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不再起主宰作用,看起來似乎教師的工作變輕鬆了,其實網絡教學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需要教師對學科有宏觀的掌握,而且要熟悉網絡環境下各種信息技術。在網絡環境下如何將教師的主導地位和學生的主體作用真正結合起來,這需要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探索,不斷地總結。

總之,隨着教學改革的發展,教學技術也應及時作出相應的改善,用先進的教學技術造就優秀的新世紀人才,是刻不容緩的事,網絡教學、多媒體課件,作為一種新生事物,目前正處於發展狀大之中,隨着計算機的日益普及,以及多媒體技術的不斷髮展,校園網將實現全區、全國的聯網。這對我們每一位教師來説是一種機遇,更是一種挑戰,只有不斷奮進,努力進取,才能跟上時代潮流,為我國的教育事業騰飛作出應有的貢獻。

中國小基於核心素養下的教與學心得體會 篇17

20xx年8月13日,是一個特別的日子!和諧人生導師學院團隊來到東北,來到了我們美麗的吉林靖宇縣,開啟了6天“輕鬆教與學”之旅;周辰近、鍾莉兩位導師同台講課,張祖惠團長帶領5位助教積極引領,讓我們靖宇參加培訓的老師們在開放愉悦的課堂裏感受輕鬆教與學的好學問!

什麼是教育與教學?作為教師每個人都自認為很懂教育和教學。教育藴藏生活的點點滴滴,而教學是教育的載體,在教學的過程中就發揮着教育的功能。學生學習成功是需要5個重要的因素的:生理狀態良好;心理狀態良好;正確的學習方式;學習過程的控制;學習的環境條件等。這些內容都對我們的教育和教學有很大的幫助。其實只要我們找對了方法,瞭解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用心理學知識去引導學生,正確引導孩子看待學習和生活中的困難,給孩子寬鬆的氛圍,他們是可以很順利得度過他們的叛逆期的。

課堂教學藝術的關鍵是把握住學生的注意之門——學習興趣;教學藝術的根本追求在於通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達到“教是為了不需要教”;教學藝術植根於對學生深厚的愛,是情感與情感的共鳴,心靈和心靈的呼應,個性對個性的影響等。”我深表同感。的確正如俗語所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們教師如果注重培養學生的興趣,學生對學習有了興趣,學生能夠自主學習,那我們的教學肯定能事半功倍。另外我們每一位老師都能正如李教授所説的,上好每一節課,關注每一節課的各個環節,讓導課更有藝術,研究上課的教學節奏,做到上課快慢相宜、動靜相生、疏密相間、起伏有致、抑揚頓挫,並且讓結課也結得有藝術,那我相信學生的學習興趣一定能調動起來。

的確路漫漫其修遠兮,讓我們每一位教學都努力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