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故事心得體會

來源:文書谷 2.61W

當我們經過反思,對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可以通過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樣有利於我們不斷提升自我。那麼如何寫心得體會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寓言故事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寓言故事心得體會

寓言故事心得體會1

很早以前,在精奇里江畔附近,有一個精奇裏部落。部落裏有一位聰明智慧的老人,名叫達蘭弟。一天,雅克薩“仁慈救世主”修道院的神甫羅斯諾夫要同達蘭弟鬥智,他問達蘭弟説:“世界上什麼最高?什麼最低?什麼最甜?什麼最苦?”

達蘭弟想:大山最高,窪地最低,蜂蜜最甜,黃連最苦,就是達斡爾族的小孩都答得上來的,太一般了,我要説有意義的。他説:“世界上勞苦人的美德為最高;世界上吃人生番的人格最低;受苦人過美好的生活最甜;遭受羅剎的慘殺和壓迫最痛苦!”

羅斯諾夫神甫沒想到達蘭弟的回答,這麼聰明有智慧。就又説:“我還得問問你:世界上什麼最快?什麼最慢?什麼最堅?什麼最軟?”

人們在一旁聽完神甫的`考問,以為達蘭弟一定回答:馬車最快、牛車最慢、鐵石最堅、兔毛最軟。但達蘭弟卻説:“世界上聰明人的思想像閃電,最快;世界上最愚蠢的人辦事像蝸牛爬行,最慢;達斡爾人保衞家園驅除羅剎的意志最堅;受欺壓的人不敢起來反抗的最軟!”

羅斯諾夫神甫心裏想:沒難往他,答得挺圓滿,這回要再難不住達蘭弟,可就要丟醜了。他絞盡腦汁想出了難題:“一‘普特’稷子米能有多少粒?一匹老山羊身上有多少根毛?一座山上能長多少根草?一條大江能舀多少勺水?”

達蘭弟對答如流:“一“普特’稷子米有99999粒;一匹老山羊身上有99999根毛;一座山上能長99999棵草;一條大江能舀99999勺水。”

神甫説:“這個數不對!”

達蘭弟説:“神甫大人!上帝賜給了你智慧,你是最聰明最有學問的人,你認為我説得不對,那請你親自去數一數!”

羅斯諾夫神甫這回啞口無言了。在眾人面前只好認輸,承認達蘭弟最聰明最有智慧。

寓言故事心得體會2

晉文公手下有一個人叫李離,他當法官的時候,因為錯聽了別人的話殺了不該殺的人。於是,他便把自己關押起來,並給自己判了死罪。

晉文公為他打圓場,算了算了,多大點事啊。更何況,這是你手下人的錯誤,又不是你的罪過。

李離説:“大王,話可不能這麼説,我不能把我的'責任推給下屬。”他進一步解釋説,“臣居官為長,不與吏讓位;受祿為多,不與下分利。今過聽殺人,其罪下吏,非所聞也。”什麼意思呢?就是説,在我被任命為他們的長官的時候,沒有任何推讓;當我得到的俸祿比下屬多的時候,沒有把俸祿分給他們,現在出了問題卻要下屬擔責任,這種事我還從來沒有聽説過呢。

晉文公一聽,覺得不對勁。他反問李離:“照你的邏輯,我也有過錯了。”李離説:“哦,這倒沒有,您是根據我能偵查會斷案才讓我當的法官,怎麼會有錯呢?”

作為一名法官,就該依法辦事。用錯了刑,殺錯了人,自己就得被殺。這沒什麼可商量的。最終,李離沒有聽晉文公的阻攔,自殺了。

這件事記載在《史記·循吏列傳》中。李離自殺後,晉文公是什麼反應,其他大臣是什麼反應,史書沒有寫,但一定會有一種聲音存在,那就是:國君救你,你都不懂就坡下驢,李離真是個傻子!

太史公最後的評論是:“李離過殺而伏劍,晉文以正國法。”也就是説,李離尊重法律,引咎而伏劍自殺,正因為這樣,晉國的法律才在公平的軌道上,得以推行。

司馬遷始終不動聲色,他只是平靜地羅列事情的經過和結果。司馬遷的言外之意大概是:任何時代,當羣體活到精明的時候,社會需要一些偉大的“傻子”來支撐!

寓言故事心得體會3

魏國大夫龐恭和魏國太子一起作為趙國的人質,定於某日啟程赴趙都邯鄲。臨行時,龐恭向魏王提出一個問題,他説:“如果有一個人對您説,我看見鬧市熙熙攘攘的人羣中有一隻老虎,君王相信嗎?”魏王説:“我當然不信。”龐恭又問:“如果是兩個人對您這樣説呢?”魏王説:“那我也不信。”龐恭緊接着追問了一句道:“如果有三個人都説親眼看見了鬧市中的老虎,君王是否還不相信?”魏王説道:“既然這麼多人都説看見了老虎,肯定確有其事,所以我不能不信。”龐恭聽了這話以後,深有感觸地説:“果然不出我的'所料,問題就出在這裏!事實上,人虎相怕,各佔幾分。具體地説,某一次究竟是人怕虎還是虎怕人,要根據力量對比來論。眾所周知,一隻老虎是決不敢闖入鬧市之中的。如今君王不顧及情理、不深入調查,只憑三人説虎即肯定有虎,那麼等我到了比鬧市還遠的邯鄲,您要是聽見三個或更多不喜歡我的人説我的壞話,豈不是要斷言我是壞人嗎?臨別之前,我向您説出這點疑慮,希望君王一定不要輕信人言。”

龐恭走後,一些平時對他心懷不滿的人開始在魏王面前説他的壞話。時間一長,魏王果然聽信了這些讒言。當龐恭從邯鄲回魏國時,魏王再也不願意召見他了。

看起來,謠言惑眾,流言蜚語多了,的確足以毀掉一個人。隨聲附和的人一多,白的也會被説成黑的,真是叫做“眾口鑠金,積毀銷骨”。所以我們對待任何事情都要有自己的分析,不要人云亦云,被假象所矇蔽。

寓言故事心得體會4

星期天,我讀了《中國寓言故事》這本書,裏面的寓言故事可多了:掩耳盜鈴、南轅北轍、拔苗助長……其中我印象最深的要算“守株待兔”了。

從前,有一個宋國的農夫,以種田為生。有一天,那個農夫正在田裏幹活的時候,忽然看見一隻兔子飛快地奔跑過來,那兔子慌不擇路,竟然“砰”的一聲撞在樹樁上,折斷了脖子,當場死了。農夫心裏美極了。他撿起那隻又肥又大的兔子回家了,和家人飽餐了一頓美味的`兔肉。農夫心裏想:要是我每天都能撿到一隻兔子的話,那我就不用那麼辛苦的種田了。於是他就天天坐在樹旁等着撿兔子,日子一天天過去了,他一隻兔子也沒有撿到,因為他很久沒種田了,地裏已經長滿了荒草。

讀了這則寓言故事,我覺得我們小朋友可不能象這農夫一樣,天上掉餡餅的事是不可能的,我們不管做什麼事都要踏踏實實,認認真真地去做,不能抱着僥倖心理。

寓言故事心得體會5

戰國時期,有一個叫將閭的學者,魯國的國君聽説他很有見識,便召見他,請他講一講如何治理國家的事,將閭推辭不掉,便對魯國的國君説:“要實行恭敬和節儉,擢用公正忠誠的.人,行政大公無私,人民誰敢不和睦相處呢?”

將閭離開魯國國君,總覺得自己説的不一定對,於是他找到當時很有名望的一個學者,名叫季徹,將閭向季徹説了給魯國國君説的話,問季徹自己説的是否對。季徹聽了沒有説對也沒有説不對,就給將閭講了一個小故事。

季徹説:“一天他駕車出遊,路上見一個螳螂在車轍裏。它看到我的車子過來了,便奮力舉起了它的雙臂,企圖阻止我的車子前進,我看着他的樣子又佩服又可憐,佩服它的勇敢,可憐它的不自量力。”説完他哈哈的笑了。

將閭吃驚地説:“先生是説魯國國君照我説的去做,要實現聖明之治,如同螳螂擋車是不能勝任的吧!”季徹沒有回答,他説:“最偉大的聖人治理天下的做法是,順應民心的自然活動,來完成教化,改易俗習。這樣人民都能去掉有害心思,增進專一於道的志向。就好像隨本性自然形成,而不知為什麼會這樣。要使天下皆同一於自然之德,必須使內心安定才是。”

魯國的國君照將閭的見解治理國家,麻煩事一天比一天多,連自己也處於危險境地,他就不再實行了。

寓言故事心得體會6

不知捕捉黃鱔的人將他手中的那個小小的竹籠子申報了國家專利沒有,我覺得那東西完全可以得到一個專利號,。因為它十分巧妙,做起來也不費事,卻實用得很。一束細篾編織成拳頭粗細的籠子,籠子尾部是進口處,一圈輕而簿的篾瓣朝裏形成一個漩渦狀茬口。黃鱔被籠裏的誘餌吸引了,就從那篾縫裏鑽進去,但是它在籠子裏面沒法轉身,於是被收籠子的人提起來,沒有一條能夠逃脱的。其實這籠子什麼機關也沒有,只有進口處那一圈篾瓣。它是利用了黃鱔的尾部特別敏感,只要一觸到硬物整個身體就向前遊動這一特性,斷了黃鱔的後路。假使黃鱔敢於朝後退一步,那麼就沒有哪一條黃鱔能被關進籠子而束手待斃的`。

當初黃鱔是怎麼進來的呢?當然是頂着篾瓣鑽進來的,因為那時誘餌在前,就什麼也顧不上了,硬着頭皮往前鑽。等到後退的時候,篾瓣的尖梢一根根紮在尾上,它不知道後面那堅硬的是什麼東西,退下去會有什麼結果,所以一觸即縮,怎麼也鼓不起勇氣朝後退,就只好在籠裏一直呆下去。置身險境而不敢後退一步,這類現象在動物界並不鮮見。然而作為高等動物的人也常犯這類錯誤,甚至於將自己推上了絕路,這就不能不令人感到遺憾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