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新課標的心得體會

來源:文書谷 2.4W

當我們有一些感想時,寫心得體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麼做能夠提升我們的書面表達能力。怎樣寫好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國小新課標的心得體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國小新課標的心得體會

國小新課標的心得體會1

在學習中我深刻體會到新的課程標準是根據時代的需要,對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教學提出一些新的要求,它致力於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為學好其他課程打下基礎;為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良好個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礎;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打下基礎。同時更給我們教師的教學找準了導航,語文課程對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和革命傳統,增強民族文化認同感,增強民族文化認同感,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語文課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決定了它在九年義務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下面我淺談我自己的一些心得體會:

一、彰顯新課程課標特色

新修訂課標全面吸收十年課改基本經驗,堅持新課程的基本理念和改革方向。主要體現為:

四個變化:

(1)落實德育為先;

(2)突出能力為重;

(3)反映時代精神;

(4)控制課程容量和難度。

三個特色:

(1)強化了中國特色,如:有機滲透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繼承發揚了我國基礎教育的優勢,由傳統的“雙基”發展為“四基”;

(2)突出了時代特徵;

(3)體現了國際視野。

新課標明確了語文課程的性質與地位,突出體現語文課程具有“綜合性”和“實踐性”的特點。

二、凸顯識字與寫字教學

除了在四個學段都對“寫字姿勢”和“書寫習慣”提出要求外,還明確指出:“按照規範要求認真寫好漢字是教學的基本要求,練字的過程是學生性情、態度、審美趣味養成的過程,每個學段都要指導學生寫好漢字。第一、第二、第三學段,要在每天的語文課中安排10分鐘,在教師指導下隨堂練習,做到天天練。”此外,還在習作教學中對寫字也提出要求:“要關注作文的書寫質量,要使學生把作文的書寫也當做練字的過程。”其實,新課標明確提出要求,“能使用硬筆熟練地書寫正楷字,做到規範、端正、整潔。”現在人們對字的書寫的確令人擔憂。大街小巷的廣告牌上,孩子們的作業裏錯字、別字隨處可見。孩子們寫字的態度也不夠端正。如:對寫錯的字,馬虎塗改,不喜歡尋找錯的根源。這些種種的'現象,都是因為我們在教學中對寫字這個環節沒有嚴格地抓。

明確提出了這樣的要求,老師們在今後的教學中首先要保證自己能寫一手漂亮、規範的漢字,如果現在還達不到這一要求,那就拿起筆來每天和學生一起寫字吧。因為寫字是一座熔爐,可以鍛鍊意志;寫字是一泓清泉,可以滌去雜念;寫字是一件樂器,可以演奏心聲;寫字是一種享受,可以陶冶情操。

三、閲讀教學實現向語言運用的重心轉移

我國有句“熟讀唐詩三百首,不能作詩也能吟”的俗語有。由此可見“讀”在學習語文中是具有相當重要的作用。我們看到有些語文教師卻對“讀”束之高閣,在閲讀教學中去搞新花樣。教師純粹“為講而講”,學生純粹“為學而學”,“方法”看似靈活多樣,課堂也頗顯熱鬧,可學生學完一段時間後實質卻知之甚少,遺忘很快。“讀”得好會讓人受益匪淺,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要重視朗讀和默讀。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培養學生廣泛的閲讀興趣,擴大閲讀面,增加閲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閲讀材料。讀、背無疑是積累語文素養的好方法。讀、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礎。只有反覆誦讀才能真正體會課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氣。

四、習作教學強調與兒童生活實際的對接。

《語文課程標準》注重樂於寫作和自信,注重發展個性,注重打好基礎,從而降低了寫作教學要求,不再要求國小生“會寫簡單的記敍文”。中年級只要求“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象”;高年級僅僅是“能寫簡單的記實作文和想象作文”,只要求“內容具體,感情真實”和“能根據習作內容的需要,分段表述”。這些都比過去低得多了。作文的本質在於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有話則長、無話則短。

五、口語交際教學的改變

在關於口語交際的“教學建議”中,要求“重視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培養口語交際的能力,鼓勵學生在各科教學活動以及日常生活中鍛鍊口語交際能力。

六、綜合性學習的改變

“綜合性學習”的教學建議中做了多方面的補充:

1、綜合性學習應貼近現實生活。

綜合性學習應聯繫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開展學習活動,在實現語文學習目標的同時,提高對自然、社會現象與問題的認識,追求積極、健康、和諧的生活方式。

2、綜合性學習應突出學生的自主性。

綜合性學習應重視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精神,主要由學生自行設計和組織活動,特別注重探索和研究的過程,要加強教師在各環節的指導作用。

七、對於教師的要求更高。

教師將自覺地完成終身學習的任務,不斷更新知識,擴大自己的知識面。開放式教學和探究式和討論式學習,結束了教師憑藉一本教科書和一本參考“打天下”的歷史,要求教師不但要為學生解答問題,還要為學生提供尋找輔導材料的線索。因此,教師必須建立和實踐終身學習思想,才能實現自我完善與自我發展。

總之,《20xx版新課標》進一步為我們指明瞭前進的方向,只有再一次深入的進行研讀,我們才能正確把握住我們的舵,駛出正確而堅實的航線。遵循學科規律,遵循學生的身心成長規律,遵循教育的規律,需要我們共同努力。

國小新課標的心得體會2

温儒敏老師作為統編版語文教材義務段和高中段的主編,他根據自己對於《20xx版語文課程標準》的理解,結合統編版語文教材進行了以“遵循課標精神尊重教學實際用好統編教材”為主題的闡釋。

一、學生的基本能力要求沒有變

提到《20xx版語文課程標準》,大家最關注的是對學生的語文能力要求有沒有改變。根據新舊版課標的對比,發現基本的識字寫字量、閲讀量、古詩背誦量等數字化的要求幾乎沒有發生變化。從這個角度來看,一線教師可以摒棄新版課標出台後所帶來的焦慮感。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如何在教學中通過方法的改變,實現相應的教學標準。這就需要老師發揮自己的創造性,然而這樣的“創造”並非對原有教學方法的徹底遺棄推陳出新,而是在原有基礎上進行的優化。讓新版課標的踐行以舊版課標的相應實踐做法為基石,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開展教學活動,新版課標才能放射異彩。

二、語文核心素養

新課標提出了“立德樹人,以文化人”的課程目標。相比舊版課標,新版課標的站位高了,視野開闊了。語言文字的學習擔負着文化的積澱,文化傳承的光榮使命。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文化的血脈,是文化凝聚。

新版課標對學生提出了三觀的樹立要求,以文化人。這就需要教師在語文課中潤物無聲,結合不同階段學生的認知特點,進行相應的人生觀、價值觀的樹立和培養。

舊課表提出了“語文素養”,新課標提出了“語文核心素養”。如此,讓語文學科的定位更清晰了,也理清了之前大家質疑的“語文到底要學什麼”的諸多爭論。

語文核心素養分為三個階段:基本型、發展型和拓展型,涵蓋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發展和審美能力四個方面。四者中最本質的是語言文字運用,這是語文學習的主陣地,以一帶三。通過語言文字運用,帶動思維的'訓練,文化的培養和審美能力的提升。

三、關於整本書閲讀

整本書閲讀對國人而言並不陌生,古已有之,如《大學》《中庸》《論語》。隨着時代的發展,當下的學生沒有太多時間進行整本書的閲讀,更談不上精讀之後的舉一反三了;碎片化閲讀導致整體閲讀量嚴重不足;學生急需掌握不同類型整本書的閲讀方法。當下新課標中的整本書閲讀就這樣應運而生了。

當前統編版教材中的“快樂讀書吧”,就是在進行整本書閲讀的推薦,這與新課標要求不謀而合。編提倡學生自由閲讀,有自由的書單,少一些指定閲讀書目。他説“不能將整本書過多的課程化:朗讀、演出、寫筆記、寫等可以簡化,這樣更有利於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教師放鬆一些,讓學生有興趣,不要過分苛求。”的確,沒有“任務和壓力”的閲讀更易讓學生放鬆心情,卸下閲讀後要完成相應“任務”的沉重負擔,盡情遨遊書海。

國小新課標的心得體會3

讀罷《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聯繫自己作為家長和語文老師的雙重身份,就如何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談談自己的心得。

先看《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關於核心素養/內涵的表述:“核心素養是學生通過課程學習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必備的品格和關鍵能力,是課程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義務教育語文培養的核心素養,是學生在積極的語文實踐活動中積累、建構並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表現出來,是文化自信和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的綜合體現。”

我特別關注“積累”一詞,語文核心素養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要靠長時間的積累。如何積累呢?我認為主要有兩種途徑:一是閲讀;二是實踐。正常的語言學習過程包括聽説讀寫。語文作為母語,一講話其實都在進行聽説訓練。所以聽説訓練不是語文學習的重點。

閲讀習慣如何培養呢?以我家孩子為例,兩三歲時,買一些認字卡片,教他認讀。當認字達到一定數量,可以閲讀一些帶拼音和圖片的童話故事。開始時,應陪他一起看,甚至讀給他聽。等到孩子感興趣了,就自己看了。上一年級時,語文老師每天佈置一項作業,讀課外書半小時。我給他在省圖書館辦了借書卡。這項作業他是認真完成的。(如果家長督促不到位的話,很多學生不能完成。)以後,基本每月到圖書館去一次,借七八本書看。到了三年級,他看《駱駝祥子》和《簡愛》,竟被感動得流淚了。儘管這期間,他的語文成績一般,我一點也不着急。而今,他已到五年級,四大名著已讀了三部,正在讀《紅樓夢》。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現在作文其文理皆有可觀,語言有張力。其他人認為我輔導的,其實他作文寫得好,得益於持之以恆的閲讀。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光讀書還不行,更要行萬里路。我幾乎每週要帶他出去玩一次,合肥市內的景點,大多玩過幾遍。欣賞美景,是向自然學習,也是培養審美情趣呀。每逢家人過生日,我讓他講話。他講得條理清晰,用詞得當,贏得親友的交口稱讚。這不就是我們新課標要求的口語交際活動嗎?讓孩子多參加活動,多在實踐中鍛鍊,這是豐富孩子的閲歷,亦是提高孩子的語文素養。

如果説語文素養是一隻船,那麼閲讀是帆,實踐是風,兩者相得益彰,方可順利到達彼岸。

“積澱豐厚的文化底藴”是新課標的一項要求。光靠課本內容,顯然不夠。七年級時,我讓學生買中華書局版本的《論語》和《三百首》,利用上課時間,選部分內容賞析,而後讓學生打卡背誦。好景不長,家長監督不力,打卡人數越來越少。後來,我選擇在早自習檢查,部分學生能按要求背誦了。到了八年級,我讓學生買中華書局版本的《道德經》和《三百首》,挑選部分講解後,讓學生背誦。語文素養較高的且願意下功夫背誦的學生獲益匪淺。如果沒有經典誦讀,豐厚的文化底藴就成為無根之木了。

新課標關於課程實施方案的建議,提出了“創造真實而有意義的情境,凸顯語文學習的實踐性”。這要求老師上課不能僅僅以簡單的問題為嚮導來解讀課文,要創造真實的情境,激勵學生去思考探究。曾經聽過一節公開課,上的是鄭振鐸的《貓》。他設置這樣一個情境:如果你是一位畫家,三隻貓中,你願意畫哪隻貓,為什麼?這樣不知不覺把學生帶到一個情境中,其實考查的是學生對這三隻貓的情感態度。比如上到《社戲》,結尾“我實在再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我讓學生回憶童年趣事,有沒有類似的經歷。學生的思路一下子打開了,對該句話的理解加深了。

關於語文教學的實踐性,我覺得要切實有效地開展單元綜合性學習活動。上次我上到八年級下冊第四單元任務一是撰寫,任務二舉辦演講比賽。以前,我只是一筆帶過,讓學生自讀,講一下演講稿寫作和演講的注意事項就結束了。這次,我讓學生提前撰寫演講稿,然後用一節課舉行演講比賽,每小組選一人上台演講。大多學生的表現令人歎服。通過比賽,鍛鍊了學生心理素質和演講才能。光講不練,那學生看起來學了不少演講知識和技巧,實際能力並未得到提升。

新課標所提出的是理論框架,是旗幟,是指南針。我們要創設情境,開展真實有效的活動,將新課標的理念轉化為切實可行的教學活動。

積累是沉默者的長跑。語文核心素養是一個池塘,而學生每天的課堂學習、閲讀積累和實踐活動就是一滴滴水,累積多了,水面就高了。

國小新課標的心得體會4

20xx年5月8日,中招數學教學研討會在線上舉行,上午我們九年級全體數學組老師觀看了專家講座《基於素養立意提升複習效率》。下午首先觀看了市六中的郝老師和市九中王老師的兩節課例分享,郝老師所講課例是《鋭角三角函數應用複習課》,王老師講的是《軸對稱問題一折疊在會考數學的應用》,最後由我市教研員王泉老師解讀《20xx年會考數學備考複習策略》,可謂收穫頗多。這給我們下一階段在精準備考方面指明瞭努力和前進的方向,值得我們需要學習的地方有很多。通過這次培訓。讓我們對中招復習有了新的認識,現總結如下:

首先從近幾年的中招試卷來看,試題穩中有變,變中有新,特別對於出現的新題型,我們知道了應該怎樣去教,聽了專家講座後有了很大的'收穫,一味的刷題,題海戰術已不能適應現在的會考,我們要注重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在每一節課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和學習能力,重視概念教學,重視教學思想方法教學和過程性教學,特別是在今後講題的過程中更注重於能力的培養,比如提高學生的閲讀理解能力、表達能力、抽象能力以及創新推理能力等。

其次數學課要有“文化”,對於輔助線不是憑空產生,也不是直接告知學生,而是要給學生教方法,思路,它是自然產生的:最主要是教師要重視對通性通法的引導;對基本概念,定理的迴歸;對基本活動經驗的喚醒。

再者隨着考試閲讀量的增加,平時也要注重對學生閲讀能力的培養:立足課堂教學;加強文字符號圖形之間的相互轉化;讓學生學會做標記,標註關鍵詞。

我們還要重視對學生畫圖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積累活動經驗,在平時的教學中能夠讓學生動手操作的讓學生動手,比如,在新課標中增加的尺規作圖:過圓外一點作圓的切線以及過直線外一點作已知直線的平行線都是新增加的內容。

今後複習建議:

1、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轉化意識。

2、專題突破,形成通性通法,去除套路化,引進新題型。

3、通過小組合作、探究、交流,以學生為主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獲得知識的體驗,讓學生學有所思,學有所悟。

4、把握考試方向和命題動向,要注意積極探索基於情景,問題導向,深度思維,高度參與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5、查漏補缺,規範解題格式,提升解題能力。

總之,通過本次學習使我們在以後的複習時更有目標性,方向性,針對性。老師要跳進題海,學生才能跳出題海。相信通過我們的努力,學生的成績一定會達到一個新高。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