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養與立德樹人培訓心得範文(通用15篇)

來源:文書谷 1.34W

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體會以後,有這樣的時機,要好好記錄下來,這樣可以不斷更新自己的想法。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核心素養與立德樹人培訓心得範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核心素養與立德樹人培訓心得範文(通用15篇)

核心素養與立德樹人培訓心得 篇1

“不破不立,破而後立”,隨着時代的不斷髮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廣大一線教師唯有打破慣性思維,突破固有“套路”,才能真正適應新課標、新大學聯考的需要,全面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推動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落地見效。

如何在變革中求生存、得發展,福建師範大學余文森教授所著的《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給了我們一些有益的啟示。

一是在教學觀念上,要從課堂意識轉向課程意識,從基於教師教學的學習轉向基於學生學習的教學。

對於學科教學,不能僅僅理解為課堂教學,拘泥於狹隘的課堂,而要對課程具有宏觀的、整體的理解、看法、觀點和態度,“要有課程的.高度、課程的視野,即課程意識”,這樣才能從“學科表層”進入“學科深層”。這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學生可持續發展”,要“強調課程資源利用與開發”,要關注“生成性的活動”。

在過去的“輸入型”教學中,多是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被動接受知識。事實上,要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效果,需要變革和重建教學關係,從過去的以教為重心轉變為以學位重心,讓教學能夠“圍繞學來組織、設計、展開”。這需要教師“把學習的權力和責任還給學生”,“建立讓學生的潛能得以充分發揮出來的教學文化和教學方式”,“構建以學為主線、以學為本的課堂教學體系和結構”。

二是在教學策略上,要從學科知識導向轉向學科素養導向,從傳統式教學轉向議題式教學。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指出,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是一門“綜合性、活動型學科課程”,所以,需要教師從關注學科知識轉變為關注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在尊重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基礎上改進教學方式,“採取思維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等方式”,“通過一系列活動及其結構化設計”,“讓學生在社會實踐活動的歷練中、在自主辨析的思考中感悟真理的力量,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在書中,餘教授重點介紹了核心素養導向的六種教學策略,即整體化策略、情境化策略、深度化策略、活動化策略、自主化策略、意義化策略。每一種策略,既有深刻的理論剖析,也有生動的案例呈現,突出了活動的內容與形式的結合,突出了學生在活動中的參與性和體驗性,符合新課標的具體教學與評價建議,即“活動型學科課程的教學設計,辨析式學習過程的價值引領,綜合性教學形式的有效倡導,系列化社會實踐活動的廣泛開展”,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

核心素養與立德樹人培訓心得 篇2

有幸通讀本書後,使我對素養、核心素養、學科核心素養有了更加細化的認識,從而引發對體育教學的新思考和新啟發,由於通書內容無法一一分享,在此將挑選最有感觸的章節與各位同仁分享品鑑。

作為教師我們能給學生賦予什麼“東西”,本書在第一章第三節中給予我們很明確的表述,分別是剩下來的、帶的走的、可再生的,這三個理論的提出也激發了我對教育思考和一些啟發。

一、“剩下來”——教育內化

遺忘掉是所學的具體知識和內容,而剩下來的就是所謂的能力以及素質。就如同人在吃食物的.過程一樣,經過人體咀嚼、吞嚥、消化,有的被人體排泄出去,有的被人體吸收是一個道理,在教育中被吸收進來的東西,就會內化為人的素質成為精神的一部分,反之教育允許被遺忘,我們不應該本末倒置要求學生死記硬背所學的具體知識和內容,應鼓勵他們通過具體的知識和內容去把握、洞察、挖掘所藴含的思維方式、認識方法、價值觀、文化意義。

二、“帶得走”——終身受益

學校所教的應當是讓學生“帶的走”,應該陪伴學生行走一生,使他們終身受益。與此同時讓我聯想到“終身體育學習”我們是要教會孩子體育運動的方法,培養鍛鍊的意識、能力、習慣。良好的生活方式、鍛鍊習慣亦是健康行為的一種體現。蘇霍姆林斯基提到“學生掌握進行學習活動不可缺少基本的技能以及技巧。那麼發展學生基本的運動能力和專項運動能力,這是讓學生帶的走並且終身受用的。這也正如莊子所言“無用之用,方為大用。”

三、“可再生”——持續發展

能力是能增值的東西,即創造和產生其他知識、技能、能力。能力和樹根一樣具有生長性和可持續的的發展性,有了能力就等於有了根,隨時成長出知識。實踐證明,就知識教知識,就知識學知識,並不能培養出能力強的學生。書中把中美教育比喻成“貪婪鬼”和“吝嗇鬼”,中國教育是一味把所有的知識儘可能灌輸給學生,並沒有給予他們感悟和探索的時間。而美國教育嚴格限制孩子得到的只是數量,孩子每得到一個知識都要付出很多的汗水和辛苦。在此過程讓學生動手、思考和感悟比獲取知識本身重要。所以在體育教學中我們不能就技術教技術,應當培養孩子的應用能力、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讓他們明白為什麼要運用正確的技術動作,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舉一反三、聞一知十。使他們通過學習將散落的知識點串起來,最終在現實中得以運用和實踐。正如於素梅老師提到的“學練賽”的觀點。

核心素養與立德樹人培訓心得 篇3

寒假期間,我已經把余文森的《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讀過一遍,這幾日又重讀了其中第一篇第一章的內容《素養與核心素養》。

這一章作為全書的開篇,高屋建瓴,分為四節向我們闡述了素養、核心素養、學科核心素養、核心素養與三維目標的關係。其中,前三者是層層遞進,漸漸細化的關係。第四節則是論述了核心素養與三維目標的關係:核心素養之於三維目標既有傳承更有超越。

作為一名美術老師,我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解讀學科核心素養。

首先,我們要進一步明確美術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圖像識讀,美術表現,審美判斷,創意實踐,文化理解。這五個方面在我的另外一篇隨筆《從核心素養到教學內容:我們的美術課堂應當傳遞給學生什麼》中已經談到過,在這裏不再贅述。

在2022年4月21日發佈的《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美術、音樂、舞蹈、戲劇、影視等統稱為藝術學科,並制定了《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版)》。其中對藝術學科核心素養的界定是:審美感知、藝術表現、創意實踐、文化理解。這裏將圖像識讀與審美判斷統稱為審美感知,將美術表現改為藝術表現,創意實踐和文化理解則沒有改變。

其次,從“雙基”到“三維目標”,再到“核心素養”,我們對教育的探索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斷實踐,反覆思考,逐步改進,但我們的目的是不變的——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推動社會的持續進步。正如書中所言:“其中的變遷基本上體現了從學科本位到人本位的轉變”。在當今社會,學會知識不再是學習的目的,我們應當追求的是培養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形成滿足個人和社會發展的能力和品格。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核心素養應運而生。

再次,學科核心素養必須體現鮮明的學科性。以美術學科為例,藝術表現和審美判斷是最具有美術學科特色的,是其它學科所沒有的。怎樣把美術課上得更像美術課?就是要將美術的學科特點、美術的核心素養淋漓盡致地體現出來。當然無需也做不到每節美術課都將所有的方面體現出來,根據每節課的課型適當選用即可。

最後,學科核心素養是為人生奠基、為社會服務的。我經常跟學生説的一句話是:當你畢業以後,站在美術館或博物館欣賞一件美術作品時,我希望你能夠從材質、造型、色彩、肌理等方面進行評述,而不是隻會用單調的語言來形容——這真是一幅不錯的畫作。從社會角度講,只有每個人都學會發現美、欣賞美、表現美、創造美,我們的社會、我們的國家的整體的審美水平和審美能力才能再上一個新的台階。

費孝通先生有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這句16字箴言放在這裏,與美術學科核心素養放在一起,愈加彰顯了美術學科的育人價值。願我們美術教師能一道努力,以藝術學科核心素養為依託,致力於培養具有“大美術觀”的學生,為實現“美美與共”而不懈奮鬥。

核心素養與立德樹人培訓心得 篇4

教師的核心素養就是在教學中能夠深刻的解讀知識,讓學生對於複雜的問題一聽就懂,把複雜問題簡單化、條理化;在解決問題上有自己獨到的.見解,能夠把解決問題的方法傳授給學生,並讓學生很容易接受。例如在講解浮力與壓強綜合題時,我就總結了三個模型,把浮力與壓強的所有知識概括其中,只要把三個模型學明白,練清楚,相關問題就都解決了,學生自己套用模型把複雜問題解出來非常高興,對學習的興趣也更加濃厚。

教師應做到知識廣博,不斷加強自身的學習,做到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都有所瞭解。在知識講解中能旁徵博引,妙趣橫生,讓學生因為對教師知識淵博的敬佩轉變為對教師的敬佩和喜愛,從而喜愛上教師所教的學科。

教師應加強對學生的創新精神的培養,讓學生敢於説出自己的想法,讓學生把話説完,不要中途打斷;讓學生在處理事情時感覺比老師還厲害,增強學生自信心,而不是讓學生時刻感到老師不可超越。學生如果有好的想法鼓勵學生去嘗試一下,用實踐來檢驗想法是否可行,是否有效,並不能只讓學生想而不去做。應做到做學教合一,做放在第一位。

教師更應具備自我管理素養,清楚自己的實際情況,明確自己的前進目標,永不停息的學習。

核心素養與立德樹人培訓心得 篇5

面對課改,自己覺得作為一線的一名英語教師,是被課改的潮流推着往前走的,更多是效仿的多,創新的少,實踐的多,思考的少,以至於有些課堂都是“穿新鞋走老路”。現在課改更關注教學的方法、學習的方式和課堂的效率,我也在漸漸摸索,慢慢尋找自己課堂的定位。自從2014年3月,“核心素養”首次出現在《教育部關於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並被置於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首要位置,成為研製學業質量標準、修訂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的重要依據以來。“核心素養”一詞就出現在各種教育文本和各種培訓講堂中,而我對“核心素養”也一直似懂非懂。看完余文森教授的《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後,感覺自己彷徨和盲目少了許多,我理清了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是什麼”、“為什麼”、“怎樣做”。正如書中所説,“如果概念不清、理論不明,且戰且行,改革必然會迷失方向,走入誤區”。餘教授這本書很好的給“核心素養”“正聲”、“正名”、“正位”,更為新世紀第三次的課程改革“正本”。

作為一線教師,我們最為關心的就是什麼是素養?什麼是核心素養?什麼又是學科核心素養?核心素養如何形成?課堂教學怎樣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而書中三個主題:核心素養的意義、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觀重建和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基本策略給了我們很好的解讀。

在第一個主題“核心素養的意義”中細緻闡述了什麼是素養和核心素養以及學科核心素養的形成機制。素養是一個人的“精神長相”、是一個人的“人格”、是一個人的“行為習慣”、也是一個人的“思維方式”。正如馬丁·路德所説:“一個國家的繁榮,不取決於它的國庫之殷實,不取決於它的城堡之堅固,也不取決於它的公共設施之華麗;而取決於它的公民的文明素養,即取決於人們所受的教育、人們的遠見卓識和品格的高下。這才是真正的厲害所在,真正的`力量所在。”而核心素養的內涵則為“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我們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要培養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造就將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變成現實而接力奮鬥的一代代優秀青年。所以説核心素養的培養是當務之急。

書中認為學科核心素養是核心素養落地的抓手,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科教育的靈魂。新課程標準要求英語學科的教育教學應圍繞核心素養的內涵及其構成要素全面而深刻的認識英語這門學科,英語學科體現核心素養的內容主要包括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品格和學習能力四個方面。長期以來,國中英語教育在實踐中被異化為純語言工具取向,師生往往都聚焦語言知識結構,而英語課程豐富的文化意藴被無形地遮蔽。尤其是近年來“分數熱”愈演愈烈,瞄準中大學聯考成了中學英語教育的主要任務和目標。對廣大英語教師而言,最初的內心深處追尋教育本義的理想主義,被考試成績這個殘酷的現實所摧殘,屈於考試壓力,英語課堂上很多時候都是以講解語言知識結構為主,即使對文化有所涉及,也基本侷限於文化知識和差異介紹,而不重視文化意識和能力培養。這樣的教學模式必然導致英語語言知識學習的枯燥乏味,而失去了英語語言文化的趣味性,文化弱化成了學生英語學習中可有可無的附屬物,在不少學生看來,學習英語除了應試別無他用。其結果是英語教師和學生都成了程曉堂教授戲稱的“累且不快樂”狀態。作為英語教師,我們要轉變觀念,要知曉英語學科對學生整體人文素養的培養應有的作用,要知曉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與教學的關係,認識到英語學科的工具性和文化性同樣重要,意識到自己在教學中的任務不僅僅是語言知識的傳授,還有在英語教學中對學生文化品格的培養。

書中把閲讀能力、思考能力和表達能力看成學生的三大核心能力,把正確的價值觀、科學的思維方式和優秀的品格看成是學生的三大核心素養。由此我想起我們的活動導學,活動導學課堂教學模式是通過指導學生學習方法為原則的自主探索的教學模式,“以導促學,以活動促發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自學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使之發展為創新型人才。活動導學的“五不”原則:即學生自己能學會的內容教師不教,學生沒有自學的內容教師不教,學生沒有合作學習的內容教師不教,班上只要有學生會的內容教師不教,學生不會的內容教師不是直接講解結論,而是通過點撥、引領,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感悟、探究,自己得出結論。學生自己必須會閲讀也就是先學,然後再思考,這也就要擁有一定的思維方式,接下去討論,和其他學生共享,擦出思維的火花,深化思考的問題,在討論中還必須具備一些優秀的品質,例如:傾聽、合作、競爭、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然後進行展示也就是表達。有小組集體展示,有推薦代表展示,有擂台展示……這樣的一個活動導學最大限度的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挖掘學習的潛能,讓學生親身感知、感悟、感受。中國小教育是基礎教育,其核心任務是為學習者的後續發展打基礎,為學習者的終身學習做準備,所以學校所教的東西應該讓學生“帶得走”,應該陪伴學生行走一生。不要給學生背不動的書包,要給他們帶得走的禮物。

書中提出要先學後教,就教師、教材、學生三者的關係而言,變“教師帶着教材走向學生”為“學生帶着教材走向教師”;就教與學、教法與學法的關係而言。變“先教後學、以學定教、多教少學”為“先學後教、以學定教、少教多學”;就學與學、學生與學生的關係而言,變個體性學習為合作學習。這樣的課堂中,學生不僅參與學,也參與教。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新課標》的一項重要目標。而學生的先學則是落實這一目標的重要環節,它對學生掌握新知識,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課前能做到先學,不但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習慣,而且能較好的培養學生自學能力,提高學生對學習的主動參與性,從而使教學得到有效的落實。由此我想到我們英語課的預習設計,我努力做到預習內容“具體化”,預習過程“精思化”、“求異化”的原則。所謂“具體化”,指佈置的預習內容要有可操作性。所謂“精思化”,是指預習的過程中,學生不是為了預習而預習,而是要學會思考,學會質疑,預習時,可把自己不會的內容一一羅列出來,聽課時,如果通過老師、同學的討論發現自己的理解與討論結果相吻合,心中便有了成功的喜悦,這種喜悦就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當發現自己的理解與討論結果不符合時,在討論過程中就能集中注意力尋求解答問題,這有利於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所謂“求異化”,是指每位學生完成預習的效果是不同的,存在着差異性,這是由於學生的認知、感受、體驗和理解層次深淺不一,教師要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的客觀存在。這樣也就滿足了先學後教的基本特性:超前性、獨立性、差異性、針對性、參與性、發展性。

第三個主題“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基本策略”,重點闡述了讓核心素養落地的課堂教學的具體路徑和方法。給我印象深刻的是情景化策略。情境=情+境。它賦予知識和認識以情和境,從而使知識和認知變得具體化、形象化、生活化、情趣化、生動化、活潑化、背景化、問題化和思維化,從而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效率。可以説,情境是學生認識的橋樑,是知識轉化為素養的橋樑。情境在我們英語課堂中尤為重要。《英語課程標準》指出:教師要通過創設和營造真實有意義的語言環境和英語文化環境,為學生提供充分的語言實踐機會,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大膽表達,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會英語,並用英語進行交流和完成事情。

總而言之,余文森教授的《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給我以後的教育教學亮起了一盞明燈。他的教育理論,精髓的教育思想,需要我們從教育教學實際入手,慢慢地去走進,去咀嚼,去感悟,去提高。我相信,有了這本書對我們的指導,我們一定能不忘初心,砥礪前行,推動素質教育與和諧教育的發展,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核心素養與立德樹人培訓心得 篇6

作為一名幼兒學段的老師,兩次隨教體局師訓科組織的中牟名師隊伍進行提升學習,收穫頗多。如果説揚州行時讓我有所思,而武漢行卻讓我所悟。同行的都是國小、中學的優秀老師,專家的講座和參觀的學校也都是國小和中學,雖涉及到幼兒園的內容不多,但也有很多也是值得我們借鑑的。這次武漢學習讓我更深刻的認識到:大的教育理念是相通的,無論國小、中學和幼兒園,我們的教育目標都是培養什麼樣的未來人,教師要關注的是孩子們怎樣學的問題,我們該有怎樣的教育觀,該怎樣轉變我們的教育理念,該怎樣尊重孩子們的學習特點和方式,真正做到以孩子為主,將課堂還給孩子,讓學習真正作用在孩子們身上。

這次培訓,在聽講座和參觀學校的過程中不斷地反觀自己日常的教育行為,專家講座是引領,也是解惑,也更堅定了我的信念。

一、解讀“立德樹人”、提升專業素養

最早接觸“立德樹人”的概念是在《國家中長期教育和發展規劃綱要》上,《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實行)》中把師德放在了首位,那時我也僅僅是將立德樹人停留在師德教育建設的層面上,很少主動和教師的核心素養、課堂教學以及教育行為進行銜接。武漢教育科學院的朱長華副院長在《核心素養和教學變革》報告中,以高瞻遠矚的理論架構和娓娓道來的教育實踐的事例闡述,引領我們明白教師的核心素養中最重要的是“熱愛學生的人格魅力和通過學科知識引領價值觀形成的教學能力”。而今天,我們是否敢理直氣壯地説:自己已經為培育中牟學生的`核心素養做好了職業與專業上的準備呢?對於這個問題的答案,我想我和各位名師的認識基本是一致的:在教師核心素養的養成上,我們欠缺的還很多,還需要不斷努力學習、研究、自覺修煉自身的核心素養。

王校長在《淺談中學教育管理者的心智修煉》中談到,教育的使命是立德樹人,他指出:

一是擺正成人與成才的關係。“成人”重於“成才”,“育人”重於“育才”;

二是怎麼做。找準“立德樹人”的切入點、結合點。

關於這一點,我覺得我們幼兒園在這方面理念是非常正確的,從我園的課程設置上也已經體現出來了。我們除了開展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大領域的基礎課程,還開展了“早期閲讀”特色課程和以“傳統的節日文化教育”為主題的園本課程。今後,我們還要加強這方面的實踐研究,爭取將我們的課程推廣開,讓更多的孩子收益,引領我們中牟幼教走向更專業的方向上來。

二、立足課堂教學,提升專業素養

聽了靖國平《做具有教育智慧的好老師》講“鷹乃學習”的教育觀點後,我心中久久不能平靜,很久很久耳邊一直迴響着“鷹乃學習、鷹乃學習…”孩子們坐在課堂就是學習嗎?什麼是真正的學習?只有讓孩子主動習得才稱得上學習,這也是我們經常掛在嘴邊的以幼兒為本,我們真正做到以幼兒為本了嗎?誠然,我們離真正的以幼兒為本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無論是朱長華副院長分享的《貓》的課程設計和課堂實踐還是華東心理學教授張文分享的從《灰姑娘》故事課堂教學康孩子的教育方式,都讓我深深的體會到生動地課堂是給予孩子的興趣和學習方式的,只有這樣孩子才會喜歡學習,才會愛上課堂。反觀我們日常的課堂教學,我們該做的是減法,去掉那些華而不實的形式,去掉老師過多的預設,把自主學習還給孩子。這樣做,並不是説老師放手,老師就輕鬆了,反而印證了前面提到的教師的核心素養,教師要有跨學科的知識,要懂孩子。針對幼兒園教育而言,教師要會觀察孩子。在今後工作中我要將幼兒行為觀察記錄和撰寫教育故事常態化,以此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

這次名師培訓班學習,我深深感受到教體局領導對我們名師培養工作的重視,特別是蔡科長冒着酷暑從頭至尾和我們一起學習讓我深受感動;馮老師和蔣老師更是為我們做好所有的後勤服務工作讓我們沒有一點後顧之憂,享受到大家庭的温暖和快樂;和中牟的五十多位名師在一起,更感受大家的學習的熱情。蔡科長在開班和研討交流會上的發言讓我震撼更引發我思考,促我行動,他鼓舞我們不僅自己要在專業成長的路上要越走越遠,還要帶領的團隊一起發展。更告誡我們要沉下來,才能走的更遠,才有可能成為躍龍。

通過培訓讓我的思想越來越深刻,瞭解到國小、中學的教育重點也更加拓寬了我的眼界,明白教育的大方向,我也更加自信我們幼兒園的培養目標、方向是非常正確的,接下來我要努力借“他山之石”更好的開展我園教育實踐活動,爭取帶領大家共同成長。

核心素養與立德樹人培訓心得 篇7

我參加了中心校組織的教師核心素養培訓。通過學習收穫非常大,結合多年的教學工作:我認為教師有愛心是師德之本,作為一名人民教師,肩負着神聖而偉大的責任,所以教師要熱愛學生同時,思想品質、學識、能力要不斷提高。

一、教師要熱愛學生,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

作為一個國家公民,要遵守一個共同的道德基準,教師要具備公民所具有的道德要求;除此之外,教師還要有師德,敬業愛生。敬業,就是要有教育理想、教師信念;愛生,不只是愛好學生,還要愛每一個學生。不將學生分成三六九等,不搞什麼“三好學生”評選,人人都是一樣的,人人都能成才。

在教學工作中,教師與學生之間要進行多方面的互動,會產生很多問題,若教師沒有尊重、關心和熱愛學生,可能會產生學生對教師好心的.誤解,因此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是每一位教師必須做到的。

二、教師要有較高的思想素質。

新時代的教師要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養。教師首先要以德育人,教育思想,教育觀念,對教育事業的發展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正確的教育觀念可以造就人才,錯誤的教育思想會摧殘人才,教師的政治取向、道德素養、教育觀、世界觀、人生觀起着直接影響作用。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樹立各種正確的觀念,教育學生求知,學會做人,學會創造,培養學生成為社會新型人才.

可編輯

三、教師要有專業知識。

知識就是力量,知識就是財富,要給學生一滴水,自己必須有一桶水。我們從小就接受教育,學校教育使我們獲得知識無疑會讓我們終生受益。但不能完全適應於現代化教育的需要。人在大學獲得的知識只是人生所需知識很少部分,很多知識要在學校後的教育中獲得。我們不能固守原有的知識希望它能管用一生。當今社會,科學突飛猛進,信息與日俱增,知識不斷地由單一化走向多元化。新時代的教師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習,迎接知識挑戰,不懂就學,沒有就補,學習是由當代教師補充,更新專業知識的最好途徑。教師擔當着教育下一代的重任,唯有高尚的師德修養,業務能力強的老師才能振興教育,也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愛是教育美麗的語言,我們教師應有那顆與學生溝通的法寶—博愛之心。用愛去對待學生,影響學生,關心他們的成長。

培訓結束了,留給我的思考還沒結束。我知道要學的東西有很多很多,所以我還要不斷學習、不斷進取。

核心素養與立德樹人培訓心得 篇8

核心素養是學生在接受相應學段的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所有學生應具有的最關鍵、最必要的共同素養,是知識、能力和態度等的綜合表現。

道德與法治的學習過程是學生在教師的科學協助下,將書本上的知識結構轉化為學生認知與實踐分析與運用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把理論、時事資料的素養滲通到教學中來,潛移默化,提升學生的能力,激發學習道德與法治的興趣。

一、在教學中滲通思想和方法

道德與法治思想是對道德與法治的理論的認識,分析其關係、作用、實踐應用等。是分析現實生活中的案例、行為、事情的方法和策略。教學要在重視傳授知識的同時,引導學生體會實踐運用、感悟它的實際價值,這樣才能使學生學會用知識和方法去分析和解決生活中的具體問題以及其他的一些現實問題,並指導自己的生活,指引自己為人處世,這是道德與法治教學要追求的境界,也是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本質要求。知識的記憶是暫時的,思想方法的掌握是長遠的。知識使學生受益一時,而思想和方法使學生受益一世。

二、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思維作為一種能力和品質,作為人的智力的核心,它是人的.智慧的集中體現。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建立“發現式學習”的教學新模式,營造學生思維的平台。思維的發展,需要土壤,需要平台。好的教學策略是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才能進一步釋放學生的思維潛能、進一步保護學生的思維火花。凡是學生能通過自己努力學到的知識,絕不授予學生,凡是學生經過思考能解決的問題,就放手讓學生去思考,把“教-學”活動中的自由還給學生。把學生當成主體,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既給了學生思維的自由,也給了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壓力,從而迫使學生去思考。

三、引導學生用道德與法治的眼光看待事物

身邊的事例很多,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把生活中的問題轉化為道德與法治問題,進一步揭示具體事例與人的道德與法治水平的聯繫,既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又有助於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的學科素養得到一定的提高。

核心素養與立德樹人培訓心得 篇9

7月4日,我有幸聆聽了北京教科所王凱老師關於《基於核心素養的學校課程與教學改進》的講座,讓我認識了一個新的教育理念----核心素養,並初步瞭解了核心素養及其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現談一下自己對核心素養的理解。

一、對核心素養的認識

核心素養主要是指學生應該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的品格和關鍵能力。核心素養是關於學生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多方面要求的綜合體現;是每一名學生獲得成功生活,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養,是對教育方針中所確定的教育培養目標的具體化和細化,與我們以前所倡導的素質教育有着內在的'一致性,是對素質教育在新時期的深化。

“素養”概念的提出,更多的是關注學生在後天中、長期實踐中養成的能力,每個學生,都可以經過努力養成好的習慣、能力等。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作為教師的我們,以後在工作中怎麼做呢?

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學識修養和人格修養。

我們在今後的教學中,要結合自身與學校實際,學其精髓,把握內涵,深刻領會,提高課堂效益。在教學中,我們要嘗試讓學生自己來實踐知識的獲得過程,自己對照課本進行自學,並且在課堂上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互相交流,互相學習,讓學生在學習中找到樂趣,找到自我。學習是一種快樂,我們也“學着樂,樂着學”,使我們的課堂真正成為活動的課堂、自由的課堂、和諧的課堂、激情燃燒的課堂、迴旋着生命旋律的課堂。

2、注重朗讀為主的課堂閲讀教學和課外經典詩文積累

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只是代表着學生願意去學,這是遠遠不夠的,教師要採用各種行之有效的辦法來幫助學生更好地走進文本、廣泛閲讀、積累,最終達到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目的。

3、讀名家名著,寫讀書筆記。

一個人的素養的高低,關鍵在於個人對文化主動積澱的厚實程度。“腹有詩書氣自華”,當知識積澱達到一定程度時,就會在人身上形成一種富有個性的文化底藴。

想想自己上班的時間也不短了,應該説已經是一名老教師了,可不管從教學水平還是自身水平,我都感覺進步不大。首先,我讀書少,上班以來,讀過的專業書屈指可數;其次我鑽研的少,對教工作中的很多問題始終浮在很淺的層次,深不下去。在以後的工作中,一定要對自己負責人,因為成長始終是自己的事情,只有自己才能對自己負責。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要充滿愛與責任。這是師德的靈魂,也是教師最重要的素質。只有做到愛學生,愛教育,對學生,對自己的教育事業充滿責任感,才能成為一名好教師。

核心素養與立德樹人培訓心得 篇10

此次培訓,旨在培養教師核心素養,提升教學技能,鼓舞大家勇擔教師重任。通過這次培訓,學習內容非常實用,對我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有以下學習體會:

一、提高了我的思想認識。我清楚地知道了作為一名教師既要提升個人的素養和知識能力,跟上時代的前進步伐。教書育人是建立在高度責任感上的,作為老師,要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給學生以積極恰當的引導,要重視與學生的情感交流以及教學中的公平性,對待學生一視同仁,要懂得傾聽與尊重,讓學生願意信任你,讓學生學會自立,讓學生學有所得。

二、在工作中要不斷學習的新的技能,豐富自身技能。我對自己的工作進行反思,更新自己的思想,讓自己新的理念更加做到因材施教。激勵我在平時的教學中不斷地探索和反思,並對工作有了新認識。

三、關於如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的問題,通過這次遠程培訓我認識到課堂的組織和授課的`方式等教學方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師要有相應的技能和教學方式來指導學生,讓學生在各學科的課程要求完成身心的素養成長,在學科的延伸中讓學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核心素養,形成個人自主自律的核心素養。

通過此次培訓,讓我體會到對一名優秀數學教師應具備的核心素養更清晰的認識。今後我將更加努力在教育事業的這條道路上前進。

核心素養與立德樹人培訓心得 篇11

通過專題二“基於核心素養的教師專業發展”的培訓學習,使我深刻認識到了教師“六功”的重要性。教師必須具備多樣好功夫啊。耳功,嘴功,眼功,手功,腦功以及身功。我們教師應與時俱進,適應時代的發展,做好自己的角色定位,充分利用各種條件,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促進教與學的改革深化。學習,教學相長、共同進步。尤其是以下幾點:

一、教師傾聽學生是瞭解學生的主要途徑

“教學”是由教師教和學生學兩方面要素組成的,缺乏對學生的瞭解,即使有精緻完美的教學設計,全面充分的教學準備,也會由於缺乏針對性而無法生成高效率的課堂教學。因此,瞭解學生是教學活動順利開展並且取得實效的起點。瞭解學生的最簡便、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傾聽學生,傾聽能使教師較全面地瞭解學生的知識背景,情感態度,智力水平和思維能力。沒有傾聽,瞭解學生只能是霧裏看花,隔靴搔癢。

二、教師傾聽學生也是教師成長的助推力。

“教學相長”,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成長的過程,同時也應該是教師學習、成長的過程。亞里斯多德告訴我們:“誰在傾聽,也就隨之而聽到了更多的東西,即那些不可見的以及一切人們可以思考的東西。”傾聽能使教師獲取出乎意料的多種有效信息,或是對迷惑的問題豁然開朗,或是對弄錯的東西撥亂反正,或是對視如平常的地方重新認識。傾聽還能使教師的分析能力、思維能力、判斷能力和應變能力得到一定的鍛鍊,最終促進自身的成長。

三、教師研究學生是非常重要的

相比於老師明確怎麼教學生知識,其實研究學生個體差異,讓學生明白怎麼有效地學習更重要。未來教師必須提升自己的認識能力,認識每一個學生個體特點的能力。每個教師都應該去研究自己的每一個學生,關鍵在於提升教師認識學生的能力、指導學生學會學習的能力,特別是認識學生個體的學習特點、發展路徑等。如果我們要為他們終身奠基,就必須詳細瞭解每個學生的不同。教師提升自己的認識能力,一方面靠經驗,另一方面要提升自己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懂得大數據分析。如果我們的老師不去掌握大數據的話,在未來的信息社會中教學水平就跟不上。教師們不能只停留在做PPT教案的`水平上,而要更多地使用大數據的互動功能,提供給學生個性化的教育服務。

通過培訓,讓我深刻地認識到讓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合作,學會實踐,學會創新”的理念所取代。教師應與時俱進,適應時代的發展,做好自己的角色定位,充分利用網絡環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促進教與學的改革深化。

通過培訓,讓我能以更寬闊的視野去看待我們的教育工作,讓我學到了更多提自身素質和教育教學水平的方法和捷徑。

核心素養與立德樹人培訓心得 篇12

八月一日,我有幸參加了青島市舉辦的“中國小生髮展核心素養論壇”主題繼續教育培訓會,兩天的培訓日程讓我深刻感受到當前教育發展方式轉變的緊迫性,學習了一個新的教育理念——核心素養,並初步認識到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在學生髮展過程中的重要性。現談談我對“核心素養”理念學習的幾點心得體會。

1、“素質”與“素養”的區別。

褚教授首先闡述了“素質”與“素養”不同概念,提出“素養”主要是要回答“培養出來的人究竟是什麼樣”,而“素質”則側重於“學校提供什麼方式來塑造人”,兩者的立足點、出發點不一樣,兩個問題到底誰更重要些,顯然培養怎樣的人是教育首先要回答的問題,這讓我體會到我們總是在思考採用什麼樣的手段來激發學生興趣,總想着我們能給學生什麼,往往忽略了學生受教育後會變成怎樣的人,能力上會表現出什麼,未來能夠適應社會的發展需要,因此,我感受到在今後的教育中,我們更應該避免把學生變成知識的“存儲器”,避免把學生培養成“高分低能”,21世紀需要綜合能力更強、創新能力更強的智慧型人才。

2、核心素養的概念。

核心素養是對素質教育的新突破,是要培養全面發展的人,就是要提供適合學生主動發展、創造性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教育,提供適合學生成長與發展需要的教育,為學生的健康與幸福成長固本強基,讓學生終身受益。褚教授強調指出,核心素養是學生在接受相應學段的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知識、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綜合素質。我從學習中感受到,核心素養就是在推動個性化教育,實現教育理念從傳統知識和技能評價標準向個體核心素養培養的轉變,反映了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過程中教育理念由“結果”向“過程”的`轉變,由“知識教育”向“人的教育”轉變,為此,教師的教學也要跳出單一學科或者單一情境的限制,以適應社會的跨學科、跨情境的教育為出發點,關注教育從“育才”到“育人”轉變,不斷更新教育理念。

3、創新與合作是核心素養的關鍵。

褚教授在分析我國國民素質的短板問題時利用中日獲得諾貝爾獎人數的對比,清晰的分析出我國國民的自主創新能力還很差,創新意識不強。創新決定着民族的未來,那麼基礎教育的創新就顯得尤為重要,但當前我們的基礎教育評價體系落後,教育質量等於分數第一的評價方式很濃厚,中國小學生合作意識淡薄,創新能力不足,長此以往,我們的教育就會影響國家的發展,影響學生的終身發展,由此,我深刻感受到當前基礎教育的重要性,教育創新的緊迫性。

4、作為教師在今後的工作中怎麼做的問題

褚教授幫我們指出了幾個方向:

第一、中國小要圍繞“核心素養”開發課程體系。

第二、教師改進教學方法,更新理念。

第三、教師素質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關鍵,教師就要不斷學習,完善自身知識體系。

第四、採用科學的教育評價方式,形成良好的教育評價環境。

作為教師具體能做到的是什麼呢?我感受到教師應該不斷保護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積極參加學校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訓,在教研過程中更加關注對學生學情情況的研究,做到因材施教,儘可能的營造快樂、平等的教學環境。注重朗讀為主的課堂閲讀教學和課外經典詩文積累,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藉助互聯網資源等在內的多種手段調動學生習作熱情,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

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是一項長期的過程,而且還有待於我們去實踐和研究。我將不斷學習新理念,並付諸於教育教學實踐中,在學習中進步,在進步中學習。

核心素養與立德樹人培訓心得 篇13

美國著名未來學家阿爾温·托夫勒曾經指出:“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自主發展”是近日公佈的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包含的三大板塊之一,而“學會學習”又是自主發展的基本前提。

“學會學習”一直以來是教師與家長對學生的共同期望,換句話説,就是讓學生學會釣魚,而非只享受現成的魚。具體到基礎教育教學實踐中,教師怎樣才能讓學生“學會學習”呢?在我看來,在教學中可以分三分走。

幫助學生學會歸納總結

在新課程標準倡導知識“螺旋式上升”的背景下,有些知識點的跨度比較大,前後聯繫相隔的時間也比較長。以北師大版《數學》教科書為例,國小四年級開始教授三角形、特殊四邊形的性質等知識,要求簡單應用;國中八年級要求簡單説明原理,廣泛應用;九年級要求進行推理證明和靈活應用。在如此長時間的跨度內,如果學生不會總結和梳理,那麼必然會形成知識的“交通堵塞”。

隨着年級的升高,各學科知識點之間的聯繫日益增多,學生在老師和家長的幫助下,應當經常整理、複習、歸納和總結所學的相關知識,通過自己的思考,逐步體會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繫,形成簡單的知識結構和知識的遷移能力,這也有助於對知識的記憶與理解。如果學生不會歸納總結,在六年級複習時,可能還要翻看三、四、五年級的書本;在九年級會考複習時,可能就無法將七、八、九年級的知識系統歸納梳理並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在大學聯考複習時,可能也不會把初、高中的知識建構成相對完整的知識體系,那麼最後複習階段學生的負擔不知要增加多少倍,更不用説觸類旁通了。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有目的地完善“幾多幾少”,會對學生獲得學習方法大有裨益。作業少一點,學生看書的時間多一點;重複抄寫少一些,學生自己整理的時間多一些;共性的作業少一些,有針對性的作業多一些;老師講得少一些,學生交流的時間多一些。這種教學方式,能促進學生學會歸納總結。當學生逐漸能夠熟練地進行歸納總結時,就會逐步學會華羅庚所言的“由薄到厚、由厚到薄”的學習方法,其學習能力也會在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中逐漸得以提高。

引導學生學會知識的`遷移

學生不應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應當處於主動、積極的知識構建狀態。每個學生都有其特有的個體學習經驗與知識結構,而新學知識和原有知識之間的銜接問題,可通過同化和順應等思維過程得到遷移和解決。

在同化過程中,新知識被已有的知識經驗和結構所解釋,並被納入到結構之中。如國中數學中的有理數、無理數、實數的運算,可納入到國小的加減乘除四則混合運算體系之中。在順應過程中,原有知識結構和經驗按照新知識的生成過程重新組合,使學生的知識結構得到完善和發展,同時又產生新的變化空間。如較小數減去較大數在國小數學中是不成立的,而在國中有理數範圍內相關計算是可以成立的。

國中英語七年級上冊的第一單元是複習準備篇。這個設計就是為了國小、國中英語的銜接,兼顧了城市和農村學生的差異,因為農村和城市學生的英語起始教學時間有很大不同,所以需要教師瞭解學生,把握進程。這樣的課程設計,就是為了特定學段學生知識的銜接與遷移。

還有,國小階段的科學課,內容涵蓋物理、化學、生物、天文、地理、工程設計、技術科學等方面的知識,與初高中的知識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涉及學科知識的遷移。但在現實教學中,很多老師僅僅是照本宣科,沒有引領學生及時進行歸納總結。如果在國小階段,學生掌握了這門課的基本思想要領,到國中開始學習生物、物理、化學時,就不會把這些學科看作嶄新的學科,產生畏難情緒。

現在很多地方的國中設立了 “研究性學習”類課程,內容涉及自然學科、人文學科、工程技術學科的研究過程、學習方法和創造發明原理,一些學校的高中課程中還有數學建模、研究性學習課題等等。這些課程設計的初衷,就是加強國中、高中各學科之間的緊密聯繫,強化學生的知識遷移意識和綜合運用能力,從而為孩子們的終生學習、創新研究、保持探索的興趣打下基礎。

核心素養與立德樹人培訓心得 篇14

7月2日上午,我校全體老師到海口市十一國小校參加教師全員培訓。十一國小校的階梯教室裏座無虛席,老師們認真聆聽聶細剛校長精彩的講座《教師核心素養及發展》。聶老師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列舉了國內外教師的教育方式及生活中許多事例,深入淺出地進行講授,我邊聽邊做筆記,受益匪淺。講座中一些精闢的語言,引起大家的共鳴。例如:我們改變不了教育,但可以改變對教育的理解。我們改變不了別人,但可以改變自己的課堂。教學不是教師在表演,而是學生在交流與合作。教學不再過於注重知識的傳遞,而注重指導學生學會學習等。

聽了聶專家的精彩講座,靜下心來反思自己多年來的教學,我認為要做一名好教師,不僅應掌握一定的專業知識,懂得教育的規律,具有教學和教育的各種能力,而且必須有較高的職業道德修養。教育應當是個人一生中連續不斷的學習過程,終身學習將成為一種不可阻擋的趨勢。而作為為社會、為國家培養合格人才的教師,更應要求以終身教育為目標,將終身學習貫穿於一生。我想,今後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努力:

一、為學生的全面發展着想

受應試教育作崇,某些學校部分教師仍然把分數的高低作為衡量教學質量的標準。於是,很多人陷入圍繞“分數”而教的怪圈,忽視了人的本性發展。通過學習,我更加堅信了自己強調學生全面發展,學有所長的做法是對的。我的教育準則是:我培養的學生將來是對社會有用的人,我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平時,我千方百計地尋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一旦發現便給予表揚,並引導他們努力發揚。我清楚的知道智力、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同時還注重教學中德育、智育、體育等“五育”滲通交織。我從不佔用音、體、美等課程,也不把剝奪學生上這些課的權利作為懲罰教育的手段,只有學生在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全面進步了,教師才有成功後的喜悦。時下少年兒童的心理問題尤顯突出,在健康人格中,自信心是必不可少的。通過學習,我會更加關心學生的心理健康。

當聽到有學生説“我不行”、“我不敢”的話語時,我總是鼓勵他們:“去試試”、“你挺不錯的`”。在全體學生面前,我從不揭個別學生的短,讓學生覺得老師尊重他,沒有失去自尊心,慢慢地對自己也開始有了一點信心,這時候,我再給他們更多的機會展現自己,以證實自己的能力。特別是得到老師、同學的無私關懷後,他們肯定了自己在集體中的作用,從而樹立了很強的自信心。

二、對學生信任和寬容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應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在探索之中享受成功。在以後的教學中應給予學生更多的寬容,相信學生的能力並想方設法鍛鍊提高學生的能力。我經常對學生説:想一想,你應該怎麼做,而不是你必須這樣做。在人品上給學生以充分的信任,哪怕是學生有過失的時候,同樣相信學生有改正過失重新開始的能力。我不僅關注學生的現在,更關注學生的將來,利用現在為學生將來的發展打基礎,讓學生做未來發展的設計師。

三、學生才是學習和發展的真正主人

原來我們搞的“填鴨式”教學,得到的結果是學生被動“換聽”,課堂氣氛沉悶,壓抑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收到的效果可想而知。通過學習,我着重在優化課堂教學結構上下功夫,改革課堂教學設計,根據兒童的心理、年齡、生理特點,設計兒童樂於接受的趣教,在課堂中做到少講精練,着力體現訓練過程,提問問在重點上,問在難點上,問在語言文字上。教師“少講”、“少問”便節約出時間進行多種形式的練習,把練習有機地結合在講問之中,訓練學生的聽説讀寫能力。在訓練中,面向全體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有説、讀、問、寫的機會,引導學生“樂學”、“學會”,讓學生在生動活潑愉悦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中學會知識,提高能力。

四、經常反思,不斷提高

反思是教師得以成長和不斷進步的必備條件。素質教育和新教育已悄然來到了我們身邊,教育工作既要有實幹精神,又善於開動腦筋,善於在反思中運用新技術、新理念解決教育教學存在問題。反思是教師成長的必經途徑,反思是教師進步的一大階梯。我們要在反思中揚長避短,在新形勢下以自己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為目標。當然,反思不僅僅是停留在腦海中,更重要的是撰寫教育和教學反思。就像今天我們聽了張玉彬老師的課,就與自己的日常行為進行對比,反思自己的不足。這樣在反思中積累成功的經驗,才能不斷進入教育教學新境地的鑰匙,不斷提高自己對教師道德的認識,規範自身的教師道德行為。良好的道德品質,在潛移默化中淨化心靈,完善人格、激勵意志,並對學生給信任和寬容,讓學生充分挖掘自己的潛力。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學會反思和積累,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並積極改進。通過自己的努力將良好道德作用於學生的心靈,塑造有創造力的學生,並能在新教育的路上不斷成長。

以上所述,僅是我學習後的一點淺顯體會,我相信每個參加學習培訓的教師都有許多寶貴的經驗。“只有學習,才能不斷進步”。我堅信自己以後會學習學習再學習,以求更快、更大、更高的進步。

xx區教育局英語教研室開展了全區國小英語教師培訓會,本次培訓以“落實核心素養”為主題,意在提高全區國小英語教學質量。

首先,由李老師向大家介紹了“一起作業”平台中結構升級後的板塊設計、基於藍思分級閲讀測評系統的繪本分級練習、新增的自然拼讀板塊設計及教師端的教學資分享介紹。這是一個很好的教師與學生交流互動學習的平台,從李老師的口中得知,城區教學中已大面積應用到這個教育資平台。很遺憾,在我的教學班級中,對此平台的實踐還是“零”,雖然現在是大步邁向小康的激昂時代,但不可否認的是,對於一些農村家庭的孩子擁有或使用電腦,還存在一定的侷限性。就當作一個留給學生的階梯作業吧,對於那些有條或有能力或有興趣的學生而言,不妨試用一下,也許會收到不一樣的學習效果。

其次,由區教育精英公園道國小的劉老師分享了“國小英語複習”經驗,無論是新授的後隨堂練習、單元複習、每個學期的期中/期末複習,還是每堂大量ppT的運用,讓我深深地感到學生成績的提高與劉老師如此細心、縝密的教學態度和背後默默的大量辛苦工作的付出是分不開的,雖然方法不能生搬硬套,但對我而言,有非常大的借鑑作用。

再次,由學習北派名師培訓的優秀教師們分享了她們的心得體會和各自的教學經驗。她們對“單元主題下的輸入”,“英語核心素養的落實”,“英繪本與教學本相整合”,“語音教學與自然拼讀在教學中的運用”,“分級閲讀”等做了思想與教學實踐上的傳遞。雖然各位教師對這些教育理念介紹的比較簡短,但可以看出這是教育教學必然之的趨勢。培訓後,對於這些目前教育改革中呼聲很高的“熱詞”,我仔仔細細的在網上查了很多資料,正是這次培訓,拓展了自己思想上的侷限性,讓腦洞大開。一些教育專家和教師對此方面的研究已經走在了先列,對於我們而言,要在自己的教學試驗田上需要不斷地思考、學習、理解、接受、再運用。

最後,非常感謝這次的培訓平台,每次培訓都在思想理念上,教學方法和教學實踐上受益匪淺。雖然北派名師學習的教師人數有限,但楊老師如此用心良苦的把一線的動態和教育聲音傳達給每個老師,是我所敬畏的,感謝這次培訓,讓我又受到一次思想上的修行。在即將開始的新學期,我要學習學習再學習,對於這些教學理念的運用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有了開始,總會有或多或少的收穫。

核心素養與立德樹人培訓心得 篇15

今天下午第三節課,我們全體班主任在政教處召開了班主任核心素養交流會,聽老師分享自己的培訓心得:

案例1,一學生由於不喜歡數學老師,導致不喜歡數學課,從而在被問到對數學老師印象時,用醜陋的語言來描述本來很漂亮的數學老師,數學成績也一踏糊塗。

啟示:喜歡老師的課,從喜歡老師開始。所以作為老師,首先要用自己獨特的人格魅力讓學生喜歡你,進而喜歡所教的課。

案例2,上午放學後,兩位老師分別留了兩個學生在辦公室,一個是因為學生上課違反紀律,一個是想給本來優秀的學生拔高一下。違反紀律的學生因為他的錯誤在受批評,成績優的學生在更上一層樓,15分鐘後,結束各自的`工作,兩位老師及學生離開辦公室,到校門口發生的一幕令人感慨,受批評的學生馬上跑到門口賣火燒的地方給老師買了兩個火燒,送給老師並讓老師給自己年幼的孩子一個,而成績好的那位同學早已走的無影了。

啟示:對學生的愛通過行為,語言,事例傳達給他們,讓他們感受到愛的信息,正所謂"愛我你就抱抱我,愛我你就親親我",這樣,即使有時候因他所犯錯誤而批評了他,也讓他感到和理解老師的苦心和愛心。

所以我們如何愛學生,如何讓學生感受到你的愛心,值的做教師的我們每個人深思。自任七年級兩個班的數學課以來,71班的課堂上總有那麼幾個不和諧的因素使我的課堂失色,每次上完該班的課,或多或少總有遺憾,反思自己,對課堂上經常違紀的幾個學生我並沒有付出自己過多的關心和愛心,也沒有了解過他們的想法,更沒有了解過他們對數學的接受有什麼困難,看來還需努力,還需學習…:…

對於學生,特別對於所謂的差生,用心感化,相信是塊冷鐵也有被捂熱的時候。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