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老師講座後的感想

來源:文書谷 1.87W

聽老師講座後的感想1

這次學習,讓我感受頗深,也受益無窮,它給了我一個全新的語文視野,讓我看到了專家對課程標準的深刻解讀與實踐。在專家的課堂示範與思想引領下,我只感到提高--修煉教師基本功,是當今教師的必修課。現將這次學習感受表述如下:

聽老師講座後的感想

通過這次學習,我才明晰地找到作為一名語文教師的責任,也是語文教學的真諦,那是“培養學生寫出一手好字,練就一副好口才,能寫一篇好文章。”這就需要識字與寫字的有效結合,讀説寫的有效結合。語文教學是母語教育,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要深入挖掘教材的人文內涵,把握教材的編排意圖,在語文課中潛移默化,薰陶感染學生,涵養學生性情,陶冶健康個性和健康情操,而並非教兩個生字,熟讀課文,寫兩個千篇一律的作文

讀,讓學生在教師、文本中進行對話;給學生創設良好的情景,讓學生身臨其境,引發共鳴,進行情感的碰撞,激發思維的火花;説,解放學生的口,營造一個寬鬆和諧的氛圍,讓學生説出內心的體驗,開啟表達的源泉;寫,讓學生將內心的感受與想象,傾注於筆尖,流淌在字裏行間。這才是語文教學的真諦,是一名語文教師的職責。

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需要我們不斷的去追求、探索,《聽專家講座心得體會》,我們當以專家們為榜樣,加強學習,勇與實踐,敢於創新,善於反思,做一個有心的讀書人,做一個真正能與孩子分享成長快樂的好老師。竇桂梅老師這樣説道:“一個教師在他自身的成長狀態裏可能他懂得了要學習,這就給他帶來了好處和實惠。”“書籍是你的最好的,最美麗的容顏。”我們教師本身從事的是教書育人的工作,天天在跟書本打交道,如果我們離開了書籍,不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了嗎?我想起了陸游在《觀書有感》中寫到的這句詩:“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書籍就是我們老師的源頭活水。吸納百家,才能自成一家。不管如何的忙碌,我們都應該在浮躁的現實中尋求一份屬於自己的寧靜心境,並置身其中朝着理想的目標默默地努力,靜靜地成長。

我們應該閲讀各方面的書籍,來擴大我們的知識面,還應該閲讀專業方面的書籍來提高我們的專業水平,更應該閲讀學生這一本本無字的書,來讓我們攀登上教學藝術的巓峯。我們要靠讀書來學習知識、靠課堂來實踐教學、靠反思來積累經驗,在學習、實踐和積累中不斷的提升自己,一步步地向更高的目標邁進。正如《師曠論學》中師曠説道:“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也就是説學習不分早晚,閲讀也就更不分早晚。

讓我們記住竇桂梅老師在《在閲讀中經營生活》中寫到的:“一滴墨水可以引發千萬人的思考,一本好書可以改變無數人的命運。以書為友,學會在閲讀中經營生活,遲一天,多一天平庸的困擾;早一天,就多平添一分人生的精彩。”讓我們走進閲讀,走進生活吧!

總之,通過本次的觀摩學習,專家的教學理念和教學風範在我的頭腦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他們時時以學生為主體,與學生平等對話,以不同的方式激起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注重發掘引導學生的獨特體驗等等,都非常值得我學習,我將盡力吸取他們的精萃,運用到教學工作中去,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學生語文素養。

聽老師講座後的感想2

在順店鎮教育總支和學區的精心組織下,本學期順店鎮國中七年級,國小三年級同時開展了集體備課活動。在集體備課時,大家都有備而來,發言踴躍,不管是經驗豐富的老教師還是剛剛走上講台的新教師,都能積極地參與到羣體中,各抒己見,從中使我學到了不少的教學經驗,在平時的課堂實踐中少走了很多彎路。下面就談談集體備課以來自己的一點體會:

一、集體備課節省了大量的備課時間,減輕了勞動強度。過去是一個人獨立思考,而現在,是幾個人合起來,共同來完成同一項任務,這樣可以讓我們有更多的精力,從事教材、教法的研究。

二、集體備課能使我們資源共享,提高教學效率。為了適應新課程新穎性和選擇性的需要,僅靠一本教材和教參已經無法滿足現在課堂教學的需要了。除了可利用自有的一些資料外,能為我們提供豐富多彩的教學信息就是互聯網了。因此,我們將網上查找的一些信息進行整合,為組內人員共享,彌補了書本材料的不足,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提高了課堂效率。

三、能揚長避短,更好地發揮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教學的質量。一次集體備課的討論,就是教師間的一次思想碰撞,一次碰撞就會有一次的提升,就會有一次的收穫。通過集體備課活動,教師之間改變過去“閉門造車”、“單打獨鬥”的備課方式,大家羣策羣力,將個人的智慧和特點展現出來,組內人員取人所長、補己之短,互相學習、互相促進,能及時將教學過程中反饋來的信息及時處理,不斷總結教學經驗,充實教案,完善教法,在互動中提高了工作效率。例如:集體備課能讓不同的老師以不同的風格備同一堂課,從中我們可以選擇最適合自己實際的教學方法,從而使教學達到最佳的效果。

總之,在集體備課中,也有存在的問題及困惑,如何把傳統的'教學手段與現代教學手段緊密結合起來,打破過去一個人獨立思考,靠一本教材和一本教參書來完成課堂教學,今天已不能滿足現在課堂教學的需要了。怎樣根據不同年齡階段孩子們的心理特點,採取有效的教學手段,設計趣味教學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成功的完成課堂教學。而今,通過多人合作,共同探討,將一項任務分開化,我們有了更多的精力,從事教材、教法的研究,在閒的時間裏,通過互聯網獲取了更多的資料和信息。我會繼續堅持個人鑽研與集體備課相結合,在互動提高的過程中,不斷形成具有個人特色的教學風格。

聽老師講座後的感想3

從前的我自認為自己在學生身上傾注了一腔熱血,也算是愛自己的工作、愛自己的學生的教師了,可是讀了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教師》之後,我多麼汗顏,我意識到自己在學生的身上播撒的愛太膚淺、太空洞了,難怪學生畢業後見面時沒幾個對我熱情,不是他們冷血,是我這個老師做的不夠好。

也許這輩子我都是一名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教師,雖然我的內心深處多麼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成為李鎮西式的名師,我在工作之餘總是拜讀竇桂梅、李鎮西、程紅兵、魏書生、於漪等等名師寫得作品,我渴望從他們身上學到怎麼為人師的經驗,我希望我教過的學生能因為我是他們的老師而自豪、而幸福。於是,我時刻告誡自己必須做到如下幾方面:

一、要常懷一顆寬容的心對待你的學生。

教育家馬卡連柯説過:”教師的心應該充滿對每一個他要打交道的具體孩子的愛,儘管他們可能會給你帶來許多不愉快的事,但只要你熱愛他們,一定會取得他們對自己的尊敬和愛戴。“

王新宇是我班頭腦靈活、敢説敢做、記憶力驚人的男生,但他對學習缺乏持之以恆的精神。他有的時候在語文課堂上熱情高漲,有的時候像個蔫了的茄子。對待作業的態度,時而認真,時而馬虎甚至不做。對於像他這樣的男生,我看在眼裏急在心裏。他本可以成為一顆好苗子,但由於他三天曬網兩天打魚的態度,成績一直上不去。我決心盡我所能地幫他。一有空閒,我就熱心的為他輔導功課;一有機會,我就找他聊天,鼓勵他心無旁騖地去學習。一次,我正耐心地輔導他的功課,沒想到他居然説:”你為什麼老是抓着我不放!“我又驚又氣,我的一腔熱血居然被他嫌棄甚至誤解。我也厲聲地説道:”今後你愛怎樣就怎樣,我覺不過問你的學習。“當時的我真的很生氣,為什麼我的好心在他眼裏什麼都不是。沒想到第二天,在王新宇交上來的家庭作業本里,我赫然發現夾着一張小紙條,上面寫着:”老師,對不起,我不是故意傷害你的,請原諒你的學生的無知。“那一刻,我的眼裏濕潤了,我知道我對學生的愛他們是懂得的。

二、調控自己的情緒,做好學生的表率。

”學高為師,身正為範“。在學生的心目中,教師這個職業是神聖的,有很多學生把將來當一名教師作為自己的理想職業,他們崇拜自己的老師,關注自己老師的言行舉止,用自己獨特的方式對教師的行為做出評判。因此,教師應該在學生面前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維護在學生心目中的良好形象,做好學生的表率,不能把自己的情緒變化遷怒於學生。

有的時候,我也是不善控制自己的情緒。記得上學期期末考試,我班的張傑同學作文只寫了兩百來字,導致得分相當低。我當時一拿到他的語文試卷,就劈頭蓋臉地訓斥他:”你為什麼不把作文寫完,要知道因為你一個人就可以把班平均分拖下去好多。“張傑無辜地説道:”老師,我考試的時候是懷着認真的心態做的,因為做散文閲讀時,費得時間太多,導致作文來不及寫,我不是故意拖班級後腿的。“看着他抽泣的樣子,我突然意識到自己錯了,我為什麼不分青紅皂白就罵他,其實他考試的字寫得相當認真,我就這麼在乎平均分,而忽視了他的考試態度了嗎?

所以,從今往後,我努力告誡自己:我要學會調控自己的情緒,做到不把情緒帶進課堂,無論發生了什麼事情,都要努力使自己微笑着面對學生,始終對學生熱情、耐心,這樣做才體現了一個人民教師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對學生的高度責任感啊。

三、對每一個學生的態度都要和藹可親。

有一句名言叫蹲下來看孩子。教育者要蹲下來和學生保持一樣的高度,用學生的眼光看問題、看世界,這樣才能真正尊重學生、理解學生,也就只有在這樣的前提下,教育者才更有心去主動地創造更充裕的時間和空間去了解、剖析、關愛學生,為學生提供最適合的教育。

以前我總是錯誤地認為:對學生越嚴格,你才能樹立威信,學生才會學好你所教的功課。現在,我不這麼認為了,對學生和藹可親也能把他們教好,甚至能拉近和學生的距離。

王碩是個坐不住的男生,他經常會趁你不注意,和周圍的同學講話。我也為此提醒過多次。那一次,我終於忍無可忍,在全班同學面前狠狠地批評他。雖然他在課堂上安分了一些,但他學習的熱情減少了許多,他看我的時候眼睛是仇視的,我反思道:一個十六歲的花季少年是很在乎自己在同齡人中的形象的,我這樣挫傷他的自尊心,對他好嗎?於是,下課後,我真誠地對他道歉。我發現他本來對我仇視的目光變得温順了。其實教師大可不必在你的學生面前板着臉,他們更喜歡看到老師的笑臉啊!

四、積極主動地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

中學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國的未來。他們的心理健康與否,關係到我們民族的整體素質能否提高,關係到國家的未來與興衰。可是,現實生活中,太多的家長、老師把關注點放在孩子的學習成績上,而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當今中學中有相當部分學生由於心理、生理都不成熟,學習、生活諸多煩惱積壓在心裏,產生了不必要的焦慮、孤僻、自暴自棄等心理問題。

劉曉柯本是我班活潑開朗的女孩,能力相當強,是我的得力助手。可是進入八年級年級以來,由於文化功課難度加深,尤其是理科學習,一落千丈,甚至成為了”後進生“。原本喜愛笑的她總是耷拉着腦袋,上課趴在桌上懶洋洋的。我看在眼裏,急在心裏,一得空閒,就對她説:”老師更喜歡積極開朗的你,至於學習,只要你盡到自己最大的努力,就算成績不優秀,老師也不會責怪你的。“同時,我又和劉曉柯走得比較親近的學生説:”你們也應該主動、關心好朋友,不僅在學習上熱心輔導她,更要從生活上關心她。“半個月之後,我收到劉曉柯寫給我的紙條:”老師,我最近的學習狀態讓您費心了,放心吧,老師!我現在充滿了正能量。“看到這些字,我舒心地笑了,也更體會到身為班主任,不要一味地苛求學生的學習成績,更應該關注她們的心理健康。

愛是教育的基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也談不上師德。老子説:”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是啊,水無聲地滋養着萬物卻從不與萬物爭。作為教師的我不是正應該像水一樣,把無私的愛奉獻給每一個孩子,而又不求回報嗎?所以,我不能放棄任何一個孩子,放棄一個孩子就等於扔給社會一個”定時炸彈“,放棄一個孩子,就等於製造一個家庭悲劇。真心愛他們吧,不管他們的家庭條件如何,不管他們的性情如何,也不管他們的成績如何,我都必須真心對待我的每一個學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