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校本培訓心得體會四篇

來源:文書谷 1.83W

當我們心中積累了不少感想和見解時,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可以幫助我們總結以往思想、工作和學習。你想好怎麼寫心得體會了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校本培訓心得體會4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關校本培訓心得體會四篇

校本培訓心得體會 篇1

今年的校本培訓和學習的過程中我感覺到受益匪淺,通過這次中學習,我本着認真學習,認真領會的態度,從優秀教師及學校領導們一場場精彩的教學故事演講及講座中,我更進一步瞭解和掌握了教學經驗的發展與養成是與老師日常認真的教學工作分不開的。於是,我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一些對教育教學工作很有見解的專家們以鮮活的實例和豐富的知識內涵及精湛的理論闡述,使我的教育教學觀念進一步得到更新,下面是我通過培訓獲得的幾個方面的體會:

一、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當好組織者

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與課改前相比,新課程更具有靈活性和開放性,常常讓我們覺得有些難以駕馭,課堂教學中過多的表現為束手無策。原因是教學過程中,教師面對教材中精彩紛呈的學習活動,還不習慣讓學生自主學習,更不習慣參與學生的自主學習過程。聽了專題講座,使我明白,我們不僅需要轉變觀念,更應該觀察和探究學生的學習方式,及時瞭解他們的認知情況,要充分信任學生,相信學生完全有自主學習的能力,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學生應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因此我們要變換角色,將課堂有效地讓位給學生,讓學生真真切切地成為學習的主人。一堂新課開始,可以通過新課的導入設計、學習氛圍的創設,教材所藴含的興趣教學因素、課堂內外的各種資源來喚起學生對新知識的興趣,引導學生產生學習的意願和動力。然後,教給學生探索、發現的方法,讓學生會探索、會發現。教師除了必須把學生自學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步驟外,還需精心設計每一次自學的目標、內容,同時加強自學方法的指導。

二、創設良好情境引導學生積極參與

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新課程所倡導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都是建立在學生的積極參與基礎上的。沒有學生的積極參與,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實踐證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參與的深度與廣度,直接影響着課堂教學的效果。每一個學生都發言就是參與嗎?專家的觀點是:“應該説,站起來發言是參與,但從另一方面上看,也許這只是一種行為的參與,關鍵要看學生的思維是否積極參與,學生所回答的問題、提出的問題,是否建立在細緻思考的基礎之上,每一個學生的發言是否會引起其他學生的思考;要看參與是不是主動、積極,是不是學生的自我需要;要看學生交往的狀態,思維的狀態,不能滿足於學生都在發言,而要看學生有沒有獨立地、認真地、縝密地思考。” 簡單的問答式,一問一答,學生好像忙得不亦樂乎,但實際上學生的思維仍在同一水平上重複;一些活動表面上看熱熱鬧鬧,學生能積極參與討論並準確地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但很少有學生提出自己的見解;表面上看是互相交流、師生互動,實際上是用提問的方“灌”,直到讓學生認同教師事先設計好的答案。師生、生生沒有真正地互動起來,是我們今後教學過程中非常值得注意的問題。

校本培訓心得體會 篇2

一名優秀的教師既是好的教書匠也是好的學習者。他只有不斷地學習、吸收養料,才能源源不斷地向學生灌輸知識和學習的能力。而校本研修工作在推動新課改和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作用方面可謂功不可沒。我在校本研修學習中,始終讓教研與教育教學緊密結合,既讓教研與教育教學相互促進,又減輕了自己的工作負擔。下面我就自己的校本研修學習過程,談點個人的心得體會:

首先,教研從課堂上來。

在我看來,教學即教研,讓教研的`時間從課堂上來。解決教研時間問題,我認為課堂教學不是簡單操作,而是運用藝術,充滿智慧的過程。而課堂教學的藝術和智慧要靠教師即時的觀察、分析、判斷、思考。換句話説,也就是要靠教研來獲得。所以,教學過程本身也是教研過程。我就是在課堂上採取邊教邊研的形式,這樣更有利於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讓教研更具實效。我體會到學會教學即教研,其最大的優點在於,在不增加自己額外負擔的前提下,增加了教研的機會和時間,讓課堂教學更具實效。

其次,教研從生活中來。

事實上,教研的資源在教師的生活中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只要我們做有心人,善於發現,勤于思考,教研可以隨時隨地進行。比如,當我們在路上看到一個小孩不小心摔跤始終不肯起來,非得要母親或父親去扶她起來時,我們就該想到:現實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總是過多表揚,一味賞識學生,正是當前很多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普遍存在的現象。這樣導致學生經常處在一片“好好好”的讚揚聲中,看不到自己的缺點,特別是留守學生,助長了他們驕傲自滿的情緒。

第三,教師要勤於動筆。

有人説得好,一名優秀的語文教師至少是一個蹩腳的作家。這句話説得好,是啊!教師口口聲聲要求學生認真寫作文,寫出好作文,然而教師都不以身作則,帶頭寫出優美的文字,那又怎麼能讓學生信服呢?認識到這一點,現在通過研修學習,我又開始愛上看書寫文章了。不管是生活隨筆或是教學淺見,我都在盡力地書寫,書寫的不僅是自己的人生,還有自己學生的喜怒哀樂。

第四,聽、評課。

每週堅持至少聽1—2節課,同時作好聽評課記錄,課後及時與授課老師進行反饋。每聽到一節課都能令自己收穫非淺,吸取別人課堂的精彩,彌補自己的不足。看到別人精彩或不足,總是假設着自己如果在上這堂課的時候遇到這樣的問題會怎麼處理,自己總是設身處地的想着,學習着有經驗老師在上課堂的把握,而當自己站在講台上的時候就會思考自己應該在什麼地方注意些什麼細節。

校本研修伴我人生成長。校本研修是學校工作永恆的主題,是學校發展的不竭源泉。教師的成長是學校得以生存的支柱,我從中感受成長。

校本培訓心得體會 篇3

3月18日下午,實驗國小全體教師在多功能教室參加了校本教研培訓學習。會上,薛校長為大家全面解讀了“三學一測”課堂教學流程,通過校長生動形象、直觀具體的講座指導,使我對課堂教學基本結構、組織形式有了更全新、更深刻的認識。精研每一個教學環節,注重每一個細微之處,讓自主探究、小組合作學習不在流於形式,我們的課堂才會實效高效。校長對每一個環節都進行了細緻的解讀。

一、示標導學

明確學習目標,學習才會有方向,有動力,所以目標的導向作用一定要鮮明突出,簡潔扼要。目標繁瑣,指向不明確,且大屏幕一閃而過,不會在學生大腦中存現,這些都會導致目標失去意義。自學指導是教師引領學生學習的途徑和方法,在這裏,薛校長運用了“鋪石過河”恰當的比喻,説明自學指導必須具有可操作性,學生一看即明,知道從哪入手,怎麼去做,不會出現一頭霧水,一片茫然的現象。當然教無定法,示標導學這一環節,並非一成不變,千篇一律,何時何處、以哪種方式呈現,因年級、課程內容不同而有所變化的。

二、互動自學

在這一個環節中,彰顯了學生個性的自主學習過程及交流展示的合作學習過程。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和參與者,要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自主、合作學習。這時的課堂是動靜結合的有效課堂,薛校長由此及彼、融會貫通的“靜動課堂”觀,讓我感悟較深,靜中才會有思考,有所得,動中才會有共進,有提升。新課程理念必須根植入心,見之在行。回顧以往的教學,仍不免有時習慣於教師的一言堂,過多講解,使自主合作學習匆匆而過,剝奪了學生展示自我、提高學習能力的過程。那麼怎麼落實自主合作學習,薛校長也為我們進行了細緻的剖析,從個體的學習到小組的內部分工及展示時的相互補充,細微詳盡之處,也不由得引起我的思考,教師如何把握每一個教學細節,恰到好處地處理每一個教學環節,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提高,真的是我們孜孜不倦探索和要解決的.問題。

三、質疑研討

質疑研討,釋疑解惑,這是教學的拔高提升階段,即提煉“中心”,歸納總結階段。會上薛校長説的一句話,讓我印象很深刻“這是老師展示風采的時候”,聽後我不禁笑了,笑的是自己原來“展示風采”的時候有點多,同時也深刻意識到應如何處理好教和學的關係,如何把握住教師點拔、講解的恰當時機。在這一教學過程中,教師也會通過不同學生的信息反饋,瞭解到教學目標的達成情況,進而自我反思、適時調整教學策略,優化教學目標。

四、達標測評

高效的課堂標準之一在於學生對當堂知識的消化和理解,檢測學習效果的有效手段就是佈置課堂作業。課堂作業的佈置必須科學有層次,關注學生的原有知識水平和接受程度,檢測出他們各自的學習情況。在這裏薛校長再次強調了課堂教學的“四個注重”,突出作業環節的寫字訓練和坐姿的矯正,時刻注重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確實是十分必要的。

薛校長為我們指出了上好課的“三個”前提,即精神飽滿、傾情投入、興趣激發。我想,做任何一項工作,沒有熱情,沒有鬥志,是不會做好的。做為教師,更是如此。努力學習業務知識,用心上好每一節課,無愧於孩子,無愧於這份職業,我想這是我應該做到的,我會努力做到,讓自己成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

校本培訓心得體會 篇4

通過學校組織的新課程培訓,讓我受宜非淺,感觸很深;其中在新課程培訓使我感觸最深的是課後反思,二次備課。

現就課後反思,二次備課心得總結傳統的備課,強調教師作用,忽視學生能力的培養;強調教學的預設性,忽視教學的生成性;強調知識傳授,忽視激發情感;強調解題技巧,忽視生活運用;強調學科本位,忽視課程整合。許多教師只重視課前的備課,而不善於課後的反思,這已成為我們不得不面對的教學問題。課前備課、書寫教案固然重要,但課後教學反思,進行二次備課,更有利於教師的專業成熟與提高.眾所周知,每一次教學實踐中都會有一些難以預料的問題或突如其來的插曲,對原有的提出挑戰。

我們的教學對象是活生生的學生,他們有敏鋭的思維、豐富的想象,有一定的觀察力、思考力,他們正在不斷更新知識。而且,我們的教學對象、教學環境及教學體驗也總是在不斷地變化,這些都是教師在備課時很難準確預料判斷的。雖然在課堂上也不乏急中生智,使教學收到意想不到的功效的先例,但的隨機應變卻留下了敗筆。不論教師有無經驗,處理起這類問題都會很棘手,在上課時難免總會留下諸多遺憾。課後的教學反思在一定程度上會保持可持續性教學效應,彌補這個遺憾。教學反思是教師總結經驗、積累經驗、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水平的有效手段。

教師在課後把這些突發事件記錄下來,讓教師及時回顧自己的教學是否適應學生的實際情況,諸如教學內容的補充是否合理,教學的`重點與難點是否突出,教學的思想性和科學性是否統一,教學目標是否完成,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參與性、積極性是否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意識、能力。總之是對自己的教學觀念和教學行為、對學生的表現和困惑、對教學的成功與失敗進行理性的分析,通過反思、體會和,就可以對本節課做出正確的評價,可以找到反饋的信息,思考下一節課的教學設計,使下一步教學設計更科學、更合理,從而更積極、更有效地促成教學目標的實現。同時,還可以把理性教學思考和感性教學過程結合起來,不但能夠融合成更加完美的方案,縮國小生在課堂上實際獲取知識間的差距,在這樣多次往復的反思後的課堂中,使師生雙向完成理念的更新和更高層次的飛躍,而且使教師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避免類似問題的再次出現,從而幫助自己總結教訓和積累經驗,在不斷的反思中揚長避短,形成一套能準確判斷教學變化的、能出色駕馭課堂教學的本領。

總之,如果一個青年教師僅僅滿足於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思考,那麼即使是有多年的教學經驗,也許只是多年教學工作過程的重複,他永遠只能停留在一個 經驗型教師 的水準上,而無法成為對傳統超越的 反思型教師 。沒有教學的反思也就不可能使當前的新課改工作走出一片新天地。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