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歷史教學心得體會(精選3篇)

來源:文書谷 2.64W

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可以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就可以總結出具體的經驗和想法。那麼如何寫心得體會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一歷史教學心得體會(精選3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一歷史教學心得體會(精選3篇)

高一歷史教學心得體會1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我們今天學習歷史,不僅為了瞭解過去,更多的是為了現在和未來,為了減少在現實生活中走彎路,為了更好地預測未來。而如火如荼進行的高中的新課程改革也恰恰賦予了歷史這門學科新的生命力。作為一名高一歷史教師,在我半年的歷史教學過程中,通過不斷的學習和鑽研教育方法,以及與同學生的親密接觸中,逐漸的瞭解到相關知識。下面,我就高一歷史教學談幾點粗淺認識:

一、研究教材,做到心中有數。

1、充分利用教材,以黨史為線索,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2、宏觀掌握、理清線索,構建教材的總體框架。劃分歷史分期,在每個階段弄清重大歷史事件,講清它們之間的相互關係。

3、對教材進行適度的拓展。我們常説,老師和學一是一捅水和一滴水的關係。為了使學生學到一點知識,老師必須把與此相關聯的其他學科知識相聯繫,進行綜合、歸納、分析比較,知其來龍去脈。

二、研究教法,做到得心應手。

正確的、合理的、科學的教法,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對於重大歷史事件、多用講解法,講清重大事件發生的背景,內容和影響及其地位,對於每章每節,講清前後聯繫,每章一總結,一複習。

2、情景教學法。創設情景,儘可能地再現當年的歷史畫面。

3、表格式教學法。歷史教學中,重大歷史事件的比較,可以用此方法,一目瞭然。如《天朝田畝制度》與《資政新篇的比較》,1942年與1957年整風運動的比較等。

三、研究學生,做到知彼知己。

1、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男同學喜歡學習歷史,認為這是“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將來可以實現自己的抱負。而女同學不喜歡學習歷史,認為過於古板,缺乏人情味,在高一歷史多次考試中,不及格的同學中,2/3是女生,而在高二文理分科時,這些不及格的女生大多學習文科。所以,我就要求他們熟記課本上的歷史知識,再慢慢認真體會、領悟。因為女生的心細,而歷史又多要求記憶。

2、每月考一次,徵求學生意見一次,瞭解學生的心聲。

3、做好差生的轉化工作,消除“木桶效應”。著名教育家魏書生説過:讓所有差生都變成優秀生,是不現實的,但讓他們都有提高,總是可能的。經過努力,差生的學習成績都有提高。

四、加大管理力度,從嚴要求學生,是我們永恆的主題。

1、加強課堂管理。

2、按時收交作業。

3、月考結束後,督促退步者找出差距,尋找原因。

4、重視每次考試,考前認真地複習。

5、設立會考倒計時牌,警示學生。

6、各班建立歷史學習互幫互助小組,由每次考試成績優異的學生,幫助成績較差的同學,每次考試過後,重新總結一次。

高一歷史教學心得體會2

一、搞好自主探究,增進課前預習

歷史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其思想廣泛滲透到其他各門課程中。在新課改的精神要求下,歷史教學越來越要求歷史教師不斷更新教學觀念,真正將課改精神貫徹到實際教學工作中去。新課改標準所倡導的自主探究就是要求給予學生更廣闊的自由空間,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搞好課前預習,不僅僅是要求教師更新觀念、轉變思想,更主要的是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改變以往教師“要我學”為“我要學”,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所謂自主探究是指學生開展探究學習時,極少得到教師的指導和幫助,而是自己獨立完成。開展自主探究時,學生自己提出探究的問題,確定探究的對象,設計探究的程序,收集所許信息,檢查自身學習中存在的疑惑,直到最後得出結論。簡言之,學生自己提出問題,然後經過各種探究活動獨立地解決問題。在自主探究時,教師的作用主要在於給學生提供所需的資料及提示相關信息,起着活動的活動的輔助者和組織者的作用。由此可見,自主探究對學生的要求更高,同時也為學生提供了更好地發揮創造性的機會,這樣學生獲得的知識也更直接,印象也更深刻。

二、在合作中學習,發掘學生潛能

1、激趣指導興趣是學生學習是否成功的致命環節,在學生充分預習的前提下,在課堂上的合作學習中興趣顯得非常重要,這裏的合作學習既有師生間的合作學習又有生生互動合作探究學習。那麼,要想使一堂課上的生動有趣更有價值,教師必須深入思考,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1)、科學搭配,合理分組科學劃分異質小組既能讓學生感到強烈的個人責任感,又能使他們認識到積極互賴、互助合作的重要性。同時,它對改善課堂的社會心理氣氛、促進學生良好的認知品質的發展,培養學生合作、社交等各種技能都能起到積極的作用。

(2)、教師參與,適時調控在教學中教師參與學生的學習活動,與學生共同研討,是實施“合作學習”的'一項重要舉措。合作學習中,教師與學生的合作探究更為重要,要使教師參與學生的學習活動,關鍵是教師要轉變觀念,放下架子。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角色轉換,重心下移,與學生站在同一起跑線上,使教師真正成為學生的朋友和學習的引導者,在具體分析問題時,教師參與其中和學生一起進行討論、分析、交流。

(3)、在傳統教學形式中教師是“主角”,而少數學習被動的學生只能當“觀眾”,致使部分學生心理承受力小,耐挫折能力差,性格孤僻,不願與人交往合作,有的同學感覺得不到老師的重視,於是產生消極思想,我行我素,破罐子破摔,成績越來越差,更有甚者與老師產生敵對情緒,不斷地滋事生非擾亂正常的教學活動。這些現象是學校和社會都不願看到的,針對這一情況,教師應採取多種形式,有計劃的組織他們在課堂上舉行演講、討論等,為他們提供思維摩擦與碰撞的環境,搭建更為開放的舞台,使每個學生都有鍛鍊和表現的機會,從而使學生興趣得到極大提高並積極地投入到師生互動合作探究中去。

2、講究聽課技巧,注意聽課方法

課堂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渠道,是舉疑解難的過程。聽課方法得當,習慣有素,配合默契,能使課堂的每分鐘有效地得到運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產生更好的教學效果。在聽課的方法與習慣養成上,由於每個歷史教師課堂教學的特色各異,歷史教師在剛開始接受新班級授課時,都有一個瞭解、融通、適應到默契的過程。

瞭解與融通。關鍵是感情上要溝通。學生了解老師講課的個性,老師更應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古人有言:“親其師,信其道”,其實,這句話再也沒有比歷史教學中表現得更充分更直接了。適應與默契。首先老師要適應學生,適應學生的基礎,適應學生的特點,關鍵要適應學生以往歷史養成的一些好習慣;其次老師要放開架子讓學生適應自己。適應的最高境界就是默契,每個學生不同的神情,老師能體察出對知識的掌握運用程度;老師的每一種神情、動作,學生都能體會出所傳遞的知識信息。

當然,良好默契的歷史學習氛圍的養成,是歷史教學活動的難點,也是閃光點,它要求教師:教風民主、知識全面、思維敏捷、駕馭課堂嫻熟自如,調控得心應手。特別表現在學生質疑問難題上教師要堅信:態度上只有沉下來,學生的問題才能提上去。同時,師生都應明白這樣幾句話:舉疑不在大小,不會則難;解疑重在點撥,喻則善教;求知不應待知,自得才樂;知識重在探究,積累乃博。

三、鞏固遷移提高能力

在課堂教學後的遷移練習,能夠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有一個合適的消化土壤,從而使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得到極大的提高,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只有在實踐中才能得到鍛鍊和培養。

高一歷史教學心得體會3

一、改變教育理念,學習教學創新

過去的教學大都是沒有工具,也沒有教學的方法,所以教師在課堂上都是以自己為中心,每一節課都是完成教學的進度為主,照着課本進行填鴨式教學,對學生的問題不予理睬,堅持自己是對的。這樣的教學方式漸漸禁錮了學生的自我思考能力,讓學生覺得課堂是枯燥無味的,也使學生對歷史失去興趣,不符合時代的'發展需求。

因此我們作為教師要主動改變我們的觀念,學習新的教學理念,將其運用到教學當中。比如講多媒體的教學應用在課堂上,播放一些歷史記錄片,當文字變成生動的畫面時,學生的記憶就會更加的深刻,對知識的理解更加的快速,同時不再是將書本上的內容一股腦的灌輸到學生的腦子裏,而是引導學生去思考,老師去提點和進行補充,讓課堂變得有趣。

二、向課堂要質量,備課有方法

如何在短短的45分鐘內將教學變得更加有質量,學生接受知識的效率更加的快。課本使我們必須要熟知的,利用每一個素材製作好資料,使學生對課堂上的知識吸收進,而不是在課後就還給老師了。

寫好每一堂課的教學目標,將教學中的重點難點記錄下來,怎麼將刻板的文字講的生動有趣,就要在準備工作上多下功夫。

三、課堂教學更加高效

教學的過程中,將學生作為課堂上的主角,學生提問題,老師進行解答。這樣使學生自己去思考,鼓勵他們自主的學習,提高他們對於學習的主動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