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與法治演講稿

來源:文書谷 3.13W

演講稿可以幫助發言者更好的表達。隨着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演講稿使用的情況越來越多,相信許多人會覺得演講稿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道德與法治演講稿,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道德與法治演講稿

道德與法治演講稿1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是來自三(4)班的XX同學,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從懂事的時候起,爸爸媽媽和老師就教育我們要德、智、體全面發展,道德是排在首要位置的.,那道德是什麼呢?道德就是社會中自然而然形成的一個行為規範,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行為準則。比如,在公共汽車上,如果你看到沒有座位的老人,你會讓座嗎?在小路上,你看到被別人亂扔下來的垃圾,你會主動去撿嗎?在車庫,你看到被別人弄倒的自行車,你會主動把它們扶起來嗎?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有這份心,卻怕別人以為是自己乾的,怕別人誤會垃圾是自己扔的,自行車是自己弄倒的,怕別人説自己是故意做給大家看的。其實,我認為:不用擔心別人對你做好事的誤解,只要儘自己的能力付出一份愛心,為社會增加一份愛就行了。有一次,我坐公交車。站了好久才有一個位子,這時,我看見一個老爺爺沒有位子,我心裏十分糾結,心裏想:這個位子可是我站了好久才有的,如果讓給了老爺爺,可能又要等好久,可老爺爺年紀大了,我又不忍心讓他這麼站着。於是,我決定讓那個老爺爺來坐,老爺爺笑眯眯地説:“真是個懂事的孩子。”我聽了,心裏比吃了蜜還甜,原來,講道德的感覺這麼美好啊!同學們,讓我們大家一起行動起來,伸出我們的雙手,獻出我們的愛心,我們的生活會更加幸福,我們的社會會更加和諧。謝謝大家。

道德與法治演講稿2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是六年五班的xx,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做人要講道德,有道德的人才是真正的人,高尚的人。脱離了低級趣味的人,對社會有用的人。

現時期的道德是什麼?以什麼為標杆?那就是“八榮八恥”為具體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做到“八榮”要求就是有道德的人,高尚的人;有“八恥”言行的人就是缺德的人,是可恥的人。人是軀體和心靈組合而成的,沒有精神,沒有道德,沒有榮辱是非的人是一個殘缺的人。

有道德的人應該是熱愛國家、服務人民、崇尚科學、辛勤勞動、團結互助、誠實守信、遵紀守法。這是我們民族的傳統美德,這是公民基本的道德規範,這是我們日常行為的準則,也是我們全體師生的基本要求。做到八榮、家榮、校榮、國榮,“八榮”是我們生存發展,開拓創新的生命。

但在社會和校園裏,我們也看到一些與“八榮”相背的現象:如有的人自私自利,損壞公物,侵害他人利益;有人把別人的東西佔為己有;有人思想混亂不思進取;有人頂撞教師,打罵同學;有人説謊造假欺騙家長;有人幸災樂禍,無事生非,惟恐班級、宿舍不亂。各種不文明、不道德的人和事,儘管是極個別,但嚴重損壞了學校的形象。是堅決不能讓其存在下去的`。

做一個道德高尚的人是需要勇氣的,有時還需要付出很大的代價。在剛剛結束的第28屆奧運會上,中國運動健兒們不僅在金牌數上取得了突破,而且表現了道德風尚,受到了世界人民的好評。給我印象很深的中國男子花劍團體的運動健兒們和俄羅斯體操運動員涅莫夫在運動場上所表現出來“一切服從裁判”的道德行為,告訴每了一位運動員和我們這樣觀眾這樣一個道理:只要表現出高尚的道德風尚,那麼雖然可能會失去項目上的金牌,但一定會得到觀眾心中的金牌。

做一個道德高尚的人是需要毅力的,道德高尚的人絕對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培養出來的。我覺得我們要想成為一名道德高尚的人,除了要積極參加學校和社區開展的“青少年維權崗”、“青少年網絡文明行動”、“手拉手”、“雛鷹行動”等有意義的活動外,還必須從小事做起。比如説,在家裏我們給勞累了一天的爸爸和媽媽端上一杯熱茶,在學校裏我們幫助同學解決一道難題,在公交車上我們主動為年邁的老人讓個座,在上學路上我們扶正一顆被風吹歪了的小樹,在廣場上我們彎腰撿起一片廢紙屑等等。我相信,只要我們能夠從這些小事做起,那麼我們每做一件事情,我們的道德水平就會得到一次昇華。長此以往,我們一定能夠成為一名有道德的好少年。

獻精神也是一個有道德的人必修的一課。雷鋒當然是這方面的代表,全國人民的榜樣。他有一句名言:"我活着就是為了別人生活得更美好。"極其樸素,至為真摯,滿含深情,彷彿捧着一顆熱騰騰的心,站在世人面前。他那種無私奉獻,捨己為人的精神才是道德的真諦。我助人,我快樂。只有懷着奉獻精神的人,才能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親愛的同學們,爸爸媽媽在期待着我們成才,我們在為現代化建設而努力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我們還要明白自己在道德建設中所肩負的重要使命。讓我們從今天開始,從現在開始,從自己開始,自覺地做道德建設的宣傳者、實踐者和捍衞者,逐漸具備良好的公民道德,長大後成為一個具有高尚的道德修養的響噹噹的中國人!

道德與法治演講稿3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是909班的羅欣雨。今天我國旗下演講的主題是“法治社會 道德為先”。

我們身處於如今這樣一個法治年代,無疑是一個讓人感到十分幸福的時代。沒有戰爭,沒有硝煙,依法治國,以法律至上。我們都應珍惜這樣一份屬於這個和平年代的美好。同時展現出屬於人與人之間的道德情操。

法治強調的是“法律至上”的思想。法治思想的根源是民主,人民主權,是人民通過立法創造了法,法律旨在保護公民的自由。在我國,法律是每一個人安全的保障,正因為有了法律,這個社會才有了這樣的寧靜與美好,才能讓大部分人享受到公平的待遇,《未成年人保護法》《經濟法》《勞動法》等各種法律的出台,都在我們的成長之路保駕護航,我們應當遵循法律法規,做一個守法的好公民。我們受到了法律的保護,在這樣的保護下,也更應當去做一些可以提升自己道德素養的行為。

作為在校的中學生,我們又應當做什麼呢?

遵守校規,遵守交通規則,遵守各種各樣為人處世的規則,或是在此基礎上,再增添一些道德風采。

就舉幾個小例子來看:穿校服,少先隊員戴紅領巾或隊徽,團員戴團徽,不亂扔垃圾,不亂踩草坪,不破壞公共設施等一些極其微小,確又必要遵循的`一些校規。不僅僅是在校,在平時生活中,同樣要遵守規則,在十字路口處,要遵守交通規則,紅燈停綠燈行這樣的小詩歌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詳,但不只是要銘記於心,更要做到實踐行動。走路要走斑馬線,上樓要從右邊走,這樣的小規則都需要我們注意到。不與同學打架鬥毆,不相互辱罵,這是人之常情,但不僅如此,你更應該做到與同學和睦相處,互幫互助。

不僅是自己要遵守規則,若遇到同學做出一些違反規則的行為舉動時,切不可袖手旁觀,迎上前提醒,嚴重的須上報老師,要將規則時刻銘記在心。同時也要時常關注有關法律的新聞,增強守法意識,與此同時,多幫助身邊的同學以增強道德意識,真正做到將法治與道德銘記於心。

我們應遵守規則,更應培養良好的道德風貌。相信在道德與法治的道路上,我們必將漸行漸遠。

我的國旗下講話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道德與法治演講稿4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做一個有道德的人》。道德是一雙手,推開封鎖在心裏的窗;道德是一扇窗,窗外是美好的天空;道德是一片天空,它孕育着無數純潔的心靈。記得意大利詩人但丁曾説過這樣一句話:“一個知識不健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彌補,而一個道德不健全的人卻難以用知識去彌補。”道德是做人的基本準則,只要我們能夠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就會成為有道德的人。做一個道德高尚的人是需要毅力的,道德高尚的人絕對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培養出來的,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必須從一件件小事做起。比如説,在家裏我們給勞累了一天的爸爸和媽媽端上一杯熱茶;在學校裏我們幫助同學解決一道難題;在公交車上我們主動為年邁的老人讓個座;在廣場上我們彎腰撿起一片廢紙屑等等。我相信,只要我們能夠從這些小事做起,那麼我們每做一件事情,我們的道德水平就會升華一次。道德,是一種美德,也是一種財富。在春天,道德是一片金燦燦的油菜花,閃耀着奪人眼球金光;夏天,道德是遍佈荷花的池塘,讓人感到一陣陣的涼爽;秋天,道德是菊花,綻放它美麗的.花瓣,讓人盡情的感受那份高尚;冬天,道德是臘梅花,屹立寒風大雪中……道德有時是渺小的,多做一個動作,多説一句話,你就已經獲得了道德。親愛的同學們,爸爸媽媽在期待着我們成才,我們要為現代化建設努力學習知識,還要在社會上成為受人尊敬的有道德的人。讓我們從今天開始,從現在開始,培養良好的道德水平,逐漸具備良好的公民道德,長大後成為一個具有道德修養的中國人!謝謝大家。

道德與法治演講稿5

同學們,老師們:

大家好!

什麼是法律?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行為規範;是由國家立法機關制定或認可的;是對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行為規範;是以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行為規範。所以我們又常常把法律稱為“國法”。

因此,一直以來,法律給我們的感覺就是很遠的。其實,法律就在我們身邊,因為法律與道德是分不開的,那麼法律與道德的關係又是什麼樣的呢?

有這麼一個故事:

某村的張大爺一生操勞,撫育了六個兒子,他用全部財力和滿身疾病換來了兒子們的成家立業。長子承包村裏的魚塘,一年純收入三萬餘元,但對老人卻“一毛不拔”,其他幾個兒子也拒絕贍養老人。張大爺孤獨地住在村外簡陋茅屋裏,靠鄰里接濟度日,也無錢看病,村委會幹部多次出面調解,要求六個兒子共同贍養老人,但六個兒子卻互相推脱,老人的'生活一直無人照顧,村裏人對此義憤填膺,主動幫助老人打官司。法庭調解無效後,判決六個兒子每年共同支付張大爺三千元贍養費,共同承擔醫療費用。

這樣的故事經常在我們身邊發生,在道德無法差遣人們去負起應負的責任時,法律就會體現出它的強制性。

大千世界,紛繁複雜,法律制定得再多,也不能詳盡地規範社會生活的所有方面,法律可以嚴禁遺棄、拒絕贍養老人的行為,但卻無法使人們自覺地尊敬老人。道德則涉及社會生活的一切方面,深入人們的心靈,以特定的方式在更廣的範圍內約束人們的思想和行為。

所以,法律與道德是相輔相成的,法治與德治同樣重要,必須把兩者結合起來。現在的中國便是實行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其根本目的就是為了保證人民羣眾真正成為國家的主人。因此,我們應為自己是中國人而感到驕傲。

那麼,我們青少年該如何護法、維德呢?

我們應該要增強法制觀念,自覺地守法、護法,又要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質和道德水平。以此,來維護法律與道德。

謝謝大家!

道德與法治演講稿6

同學們,老師們:

大家好!

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道德與法治”。

當我還在小時候剛懂事時,爸爸媽媽就經常教我不要做壞事;當我和爸爸媽媽碰到警察時,他們就會嚇唬我:“不要做壞事,否則會被警察抓起來。”那時,我不知道做壞事是什麼概念,也不知道做壞事為什麼會被警察抓。直到我上學時,我才明白父母對我説的話。這時,除了父母,我的老師也在不停地教育我:“不要做壞事,做壞事是犯法的。”那時,我明白了做壞事的.嚴重性,卻不知道什麼叫“法”。

法律在我心中,法律在你心中,法律在我們大家心中。我漸漸長大,明白法就是法律,犯法便是觸犯法律。隨着年齡的增長,知識增加,閲歷的豐富,我對做壞事和法律這兩個概念理解得越來越透徹。我漸漸明白,做壞事並不是只給警察抓這麼簡單,做壞事還會給別人和自己帶來嚴重的後果,害人害己,給別人做壞事,自己也將受到懲罰。

法律,這個熟悉的字眼,勾起了我的回憶。我記得,在我國小一本思想品德課本上就有過一幅關於法律的圖畫:其中一個人説道:“小孩子可以犯法,犯了法也不會被抓。”另一個人就反駁道:“小孩不能犯法,雖然不會被抓,但會進行其他教育。”這幅圖畫令我思緒萬千,我不由得想起我的一個同學説的話:“小孩子可以做壞事,做了壞事也不會幹什麼。”現在回想起來,那個同學竟然説出那種話,這真是讓我後怕無窮。所以,我們要做到法律在我們心中。要時時心中有法,知法不犯法,這樣才不會走上犯罪道路,為我們的人生提供保障。

無規矩不成方圓。法律便是我們成為方圓的規矩,希望大家都遵守法律,不要知法犯法,鑄就美麗人生。

我的演講結束了,謝謝大家!

道德與法治演講稿7

尊敬的各位老師:

大家好!

很榮幸有機會在這發言,我是周莊中學的八年級老師,我教英語兼任道德與法治課,剛接到”典型發言”的通知,倍感壓力,沒有太好的教學方法,更談不上什麼經驗,我不知道該説些什麼。在課下,我問學生們,我們的成績是怎樣提高的?有的學生説”我們喜歡你,如果不好好學覺得對不住你“;有的學生説”你講課有條理,課堂上留時間讓我背重難點”;有的學生説”你佈置的作業總要檢查,我們不敢不寫你的作業”。聽了學生的話,我仔細考慮了一下,就把平時教學中特別注重的一些做法,向老師們彙報一下,有不當之處,敬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

第一,做學生喜歡的老師。

我上高中時,我們都喜歡教語文的王文革老師,他課下主動和我們打招呼關心我們,主動找同學們溝通,課堂上,講課幽默風趣,每節課都有一兩句的幽默用語,課堂上用一兩分鐘的幽默,換來學生對45分鐘課堂的期待,參加工作後,我按照王老師的教學風格,學生們慢慢的喜歡上了我,也喜歡上我的課,

第二,努力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高效課堂需要老師有紮實的教學基本功,如何培養自己的教學能力?每個人的發展方式不同,我是珍惜各種學習機會,積極參加教研室組織的各種活動,也感謝教研室給我們提供了那麼多的學習機會,比如説,新課改崗前培訓,不定期的課改研討課和展示課,尤其在14年,在何學兵主任和申粉茹教研員的指導和推薦下,我參加了市優質課比賽和送課下鄉活動,全程觀摩了河北省優質課比賽。通過各種活動,我收穫了很多。在具體的教學中,注重教學過程的互動,注重創設問題的情境,注重先學後教,讓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成為主旋律。注重教材資源的.合理利用與邏輯整合,每節課不能面面俱到,可以只抓一個主題探究。每節課利用10分鐘時間複習鞏固上節課重點知識,20分鐘時間講授新課,15分鐘時間消化練習當堂課的知識。做到課堂上掌握60%,下節課複習掌握20%,課後做練習題掌握20%。

第三,做有責任心的老師。

責任是一種與生俱來的使命,我們應該切實履行責任,盡職盡責地對待自己的工作,才能完美展現自身能力與價值。常人言,三分能力,七分責任。當我們做某件事情的時候,如果心不在焉,我們肯定做不好,如果有責任心,一定會盡心盡力,千方百計做好的,作為教師,要尊重,關心,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從備,講,批,復,考,抓好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尤其做好檢查,批改工作。

道德與法治演講稿8

各位老師、同學們:

你們好!

今天我以支教老師的身份,給大家談一談法律方面的問主義和諧社會的內在要求和重要保障。先哲盧俊曾喟歎:“人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其實所謂枷鎖在很大程度上是法律的隱喻。如果人間沒有了法律的規則,將出現兩種極端的局面,一者實現共產主義,社會的資源按需分配,屆時國家、監獄、軍隊、警察等一系列暴力機構將不復存在,當然法律也因為失去了保障其實行的強制力而逐漸消亡。整個社會進入一種理想化的狀態,個人的情感與道德的約束超越法律,達到完美的境界。其二種情況有可能世界將混亂一片,人們的基本權利,如生命、財產、健康、性自由等等都得不到保障,整個社會因為規則的缺失而最後崩潰,人類也將隨之走向滅亡。較之二者,也許在現階段看來,第二種狀態具有出現的蓋然性。由是觀之,吾國吾民依然無法擺脱社會規則之清朗。

法律是規則和原則統一。法律首先是規則。法律總是表現為一條一條的規則,規則是法律最基本的表現形式。但是,由於規則本身具有滯後性、有限性等弱點,因而,規則要和原則結合起來,要深入探究法律背後共同的東西,這樣才能全面充分地掌握法律。第四,法律應該是百科全書。學習法律不僅僅需要學習法律規則方面的知識,而且需要掌握和這些法律規則有關的非常豐富的廣博的知識。人的任何知識、任何經驗,對他的法律理解和法律執法都大有裨益。

法律是人的行為規則,法律要規範人的行為。我覺得就有必要首先研究這個“人”是什麼?經濟學把“人”假定為“經濟人”,倫理學把“人”假定為“道德人”,法律對“人”也有一個假定。我認為,法律對人的假定是“壞人”。霍布斯説過一句很有名的話:“如果你要了解法律,一定要從壞人的角度去看待法律,而不要從好人的角度去看待法律”。這就是霍姆斯著名的“壞人理論”。

法律作為人的行為規則,必然要涉及到對人性的基本假定,法律的“壞人理論”把人性假定為惡,具有重要的意義。

正是因為人性惡,是壞人,會做壞事,為了禁止壞人做壞事,讓壞人做不成壞事,所以才需要制定各種法律規則。如人會背信棄義,所以要規定誠實信用;會出爾反爾,所以要簽訂合同;會損人利己,所以要規定損害賠償;會殺人越貨,所以要罰當其罪,等等。從這個角度看,人性惡是法律的基礎,也是法律的淵源,有壞人才有法律,從根本上説,法律就是一套對付壞人的規則制度。另一方面,正是因為有針對人性惡,禁止壞人做壞事的各種法律規則,如背信棄義,會遭到“上帝”的懲罰;違反合同,要承擔違約責任;損人利己,要損害賠償;殺人越貨,會罰當其罪;等等。既然如此,人們就不背信棄義,不違反合同,不損人利己,不殺人越貨了,結果人們棄惡從善,壞人變好人。可見,法律是克服人性惡的工具,法律催人向善,正是因為有了法律,人們才成為好人。

道德與法治是和諧社會的兩大車輪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法治是最可靠的保障,道德是最有力的支撐。以法治國,法禮並重是我國區別於其他國家法治思想的一個鮮明之處。

那麼,如何善用這兩大車輪而令我們的社會前進得更加快速,這又是一個問題。法與道德屬於上層建築的不同範疇。法律屬於制度的範疇;而道德則屬於社會意識形態的範疇。法律規範的內容主要是權利與義務,強調兩者的衡態;道德強調對他人、對社會集體履行義務,承擔責任。法律規範的結構是假定、處理和制裁或者説是行為模式和法律後果;而道德規範並沒有具體的制裁措施或者法律後果。法由國家的強制力保證實施;而道德主要憑藉社會輿論、人們的內心觀念、宣傳教育以及公共譴責等諸多手段。法是按照特定的程序制定的,主要表現為有關國家機關制定的各種規範性文件,或者是特殊判例;而道德通常是潛移默化的。法必然要經歷一個從產生到消亡的過程,它最終將被道德所取代,人們將憑藉自我道德觀念來實施自我行為。

現在,讓我們來看這樣一個案例,有這樣一個農民工,生活在貧窮的小山村,讓他覺得自己就好像一隻被關在籠子裏的貓,為了家人生活的`更加安適,他要改變自己的命運,懷着這樣的無限憧憬他來到城市打工。

有一年,他在一個建築工地找到了工作。他一直抱着美好的願望,勤勤懇懇的工作着。但是,現實卻總是殘酷的,他從工地上的高台上掉落,差點跟這個世界saygoodbye,由於工友的幫助,他活了下來,卻大病了一場,但是老闆卻不給他看病,只是給了幾片感冒藥,多麼讓人心寒。在這裏,他的工作是又髒又累又危險,常常是幾十個人睡在一間用木板支起來的大通鋪上。但是想到5000元工資,那關係全家人生活的錢,他忍耐着。但是,想不到的是,當他滿懷希望的去領取那應得的工資時,得到的卻只是50元!多麼諷刺啊!當初承諾的5000元竟生生的被減少了一百倍。這是什麼概念?這意味着他所有的忍耐,所有的辛苦都付諸流水。多次討要,老闆卻死賴着不給。他本不是一個野蠻的人,他試圖通過法律手段維護自己的權益,但是結果卻是令人無比失望。不得已,他再次向老闆討要工錢,萬萬沒有想到的是,財大氣粗的老闆不但分文不給,反而罵他像條狗,並夥同其家人和下手將他暴打了頓,淳樸善良、備受欺侮的他憤怒之下向工頭舉起了報復的鋼刀,連捅了5人,造成4人死亡,1人重傷,然後去公安局投案自首。這個農民工的名叫王斌餘。也許是所有受欺壓農民工的代名詞。

在法律上,他無疑要受到制裁,但是,那一個老闆就不該接受審判嗎?在我看來他的行為不僅僅是道德的缺失,也是人性的泯滅!如果,勞動部門和法院及時出面給予協調解決,維護了農民工王斌餘的合法權益;如果,那位老闆講點道德,知道打工者不容易,將人家幹下來的血汗錢及時兑付了;如果,老闆當時能向民工説句抱歉的話,承諾何時兑付工錢,也許就不會有被殺的悲劇。看來,人格的道德問題,也能釀出更大的災禍,不守道德,遲早會付出一定代價的。

道德修養若落後於這個時代,那麼這個社會必將停滯不前,同時也將給法律帶來更多的無奈。近年來,我國政府把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緊密結合起來,通過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加快法制建設和道德建設步伐。道之所至,法之所在。所以,為了道德與法制兩大車輪的平衡運轉,社會更加和諧,我代表新一代的青少年,將一直將道德進行下去,使它從一個抽象的名詞變成實實在在的動詞

謝謝大家!

道德與法治演講稿9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大家好!

今天,我講話的題目是《讓道德之花開遍祖國大地》。

道德是什麼?以前我總覺得它很抽象,也很遙遠。對這兩個字的理解也很模糊。但是今天我終於明白了,道德其實就在我們每一個人的身邊。

今年春天,百年一遇的西南大幹旱牽動了多少中華兒女的心。我至今還清楚地記得,在雲南乾旱最嚴重的村落,一個女孩,把學校發給她的礦泉水偷偷地攢了起來,她説要留給山頂的媽媽。當我看到她那被太陽曬得黝黑的臉,她那沒有水洗一洗的蓬亂的頭髮,她那因缺水而乾裂的嘴脣,我淚流滿面。是啊,這個小女孩攢下的豈止是礦泉水啊,那分明是一個孩子對媽媽最樸素、最純真的愛呀!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我們學校師全體師生集中操場,舉行了“我為旱區捐獻一瓶水”的.活動。“捐一瓶水,獻一份愛,多一絲希望。願愛無疆,水無邊。”這是同學們寫在水瓶標籤上的話語,也是同學們美好的願望。

於是,我就覺得,道德一點兒也不抽象,道德就體現在自己乾渴的時候還把水遞給別人。道德就像那清清的水,沒有顏色,沒有味道,卻那麼清澈,那麼純淨,讓人們心裏甜甜的,暖暖的。朋友們,這難道不是愛心的力量,這難道不是道德的力量嗎?

也是今年春天的一個晚上,我與好朋友小蔓在小區公園玩耍,突然小蔓“啊呀”一聲叫了起來,我藉着路燈一看,只見地上有一些碎玻璃,她的腳被劃了,鮮血直流。我不禁説了一句,“真缺德,怎麼好亂扔玻璃瓶的”。然後連忙送小蔓回家包紮,包紮好後,我提議再出去玩一會兒,可是小蔓卻説,等會,我們掃完碎玻璃後再玩吧。我睜大眼:“這玻璃不是你扔的,你還受了傷呢!”小蔓説:“我們不掃,還會有人被劃傷的。”説完就拿起掃帚,朝公園走去,我也緊緊跟上。我們一起把碎玻璃打掃完了,雖然有點累,但我感到特別的快樂。

於是,我又一次感受到,道德一點兒也不遙遠,道德就體現在自己的傷口還隱隱作痛,心裏卻想着別人;體現在你可以一走了之的事,你卻非要把它做到最好。

其實,道德,它有血有肉,有情有味。它是母親房門口“媽媽,洗腳”這樣一聲稚嫩的呼喚,它是公共汽車上“爺爺,您坐”這樣一種悦耳的聲音,它更是陡峭的山路上,“孩子,拉着我的手”這樣熱情温暖的援助。

道德就是人們心中的尺碼,隨時隨處可以丈量出一個人、乃至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品質。最後,我要大聲呼喚:朋友們!行動起來吧,讓我們一起播下道德的種子,讓道德之花開遍祖國大地!

道德與法治演講稿10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來到這裏參加“做一個有道德的人”主題演講活動,我的心裏特別高興。因為,在這裏,我可以為道德插上翅膀,讓她在天空自由飛翔;在這裏,我可以把道德人物頌揚,為我們樹立行動的榜樣;在這裏,我可以讓更多的人知道,道德不用苦苦尋找,翹首觀望,她就在我們的身旁。今天,我演講的題目就是《道德,世界因你而美麗》。道德是什麼呢?是文明?是誠信?是感恩?還是責任?是啊,這些美麗的詞彙都在以不同的方式描繪着道德。但是我要説,道德絕不僅僅是這些。在我的眼裏,道德宛如山間的涓涓細流,雖然沒有驚濤駭浪的雄偉壯觀,但是能默默地潤人心田;好像顆顆細小的`沙礫,雖然沒有碧玉的青翠欲滴,卻能成就萬丈高樓。

道德讓我們的生活環境更加清新亮麗,讓我們的心情更加愉悦舒暢。當我們隨着爸爸媽媽漫步在清潔而美麗的清水綠堤,是道德讓我們享受着那裏的鮮花、綠樹和青草;當年邁的老人擠進公共汽車,是道德讓他們擁有了座位;當放學時幾百名學生一齊湧出校門,是道德使機動車繞行或停止行駛,讓我們的道路暢通無阻??道德,讓我們感動,讓我們享受,更讓我快樂而幸福。校園裏,我彎腰拾起一團廢紙,老師誇我講究衞生;在家裏,我為年邁的奶奶打上一盆洗腳水,奶奶把我緊緊地摟在懷裏,説我是個孝順的孩子;鄰里之間,我主動為抱着小弟弟的阿姨開門、拎東西,阿姨誇我有愛心。一句句表揚,讓我感受到了講道德的快樂,讓我體驗到了講道德的幸福。道德,就像是蒲公英的種子,隨風飄散,落到哪裏,就在哪裏生根,成長,就會在哪裏開出美麗的金色小花。而我們的行動就像那傳播種子的縷縷輕風。讓你,讓我,讓我們大家都行動起來吧,共同播下道德的種子,讓我們的身邊開滿道德的花朵,我們的世界一定會更加絢麗多彩,芳香宜人。

道德與法治演講稿11

同學們,老師們:

大家好!

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法律與道德的兩難”。

我認為範跑跑不能跑。

從法律上講,教師要保護學生安全的同時,自己作為公民也享有人身安全的權利。也就是説當遇到威脅到自身安全的問題時,教師是完全可以只顧自己的。但是,從道德上講,我們無論是什麼崗位、什麼年齡、什麼階層,都是要團結生活在一起,互幫互助,我們是生活在人情味十足的地球村。弱勢人羣是需要幫助的。相對於一名教師,學生就應該是弱勢人羣,他們需要人去指導去幫助,若是置他們於不顧,我們人性的美好面就沒在這時消失了。

作為一名教師就有教師的責任和義務,要關心愛護學生,同時制止有害於學生的行為或者其他侵犯學生合法權益的行為。在地震後放下學生的安危而只顧自己逃跑,這是拋棄了教師的責任和義務。在地震現場時,在樓房有震動時,在班級裏有那麼多學生時,他自己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安危,這當然是本能,但是他不光是人,也是為那麼多學生負責的老師,在想到自己的同時還要考慮到學生。難道説一句“大家快跑”也會浪費他逃跑的時間?!老師不但要傳道授業解惑,更是要以身作則。我不知道這麼一位零道德的'老師是如何講授關於“道德、責任”等話題的。若是老師都像範跑跑,還有多少父母願意把孩子交給老師?老師是一個神聖的職業,肩上所負的是一代人的希望,是把這一代人向高思維高素質發展的導師,是人類靈魂的鑄造師。老師的言行在一定程度上都會影響到學生,不管這個老師離自己近還是遠。

我認為,法律應該要朝着道德方面制定,要講究人性。

謝謝大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