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遂自薦》閲讀答案

來源:文書谷 1.15W

在現實的學習、工作中,我們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閲讀答案,藉助閲讀答案我們可以檢查自己的得與失,分析原因及時總結。你所見過的閲讀答案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毛遂自薦》閲讀答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毛遂自薦》閲讀答案

《毛遂自薦》閲讀答案1

閲讀甲、乙兩段選文,完成8—12題。(共17分)

【甲】①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只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②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③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乙】秦之圍邯鄲,趙使平原君求救,合從於楚①,約與食客門下有勇力文武備具者二十人偕。得十九人,餘無可取者。門下有毛遂者,前,自薦於平原君曰:“今少一人,願君既以遂備員②而行矣。”平原君曰:“夫賢士之處世也,譬若錐之處囊中,其末立見。今先生處勝之門下三年於此矣,左右未有所誦,勝未有聞,是先生無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請處囊中耳。使遂蚤得處囊中,乃脱穎而出,非特其末見而已。”平原君竟與毛遂偕。十九人相與目笑之而未廢③也。

平原君已定從而歸,歸至於趙,曰:“勝自以為不失天下之士,今乃於毛先生而失之也。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趙重於九鼎大呂④。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勝不敢復相士。”遂以為上客。 ——選自《毛遂自薦》

①合從於楚:指擬推楚為盟主,訂合縱盟約以聯兵抗秦。從,同“縱”。② 備員:湊數,充數。③廢:當作“發”,發聲。④九鼎大呂:極貴重的寶物。

8、解釋下列加點字或短語(5分)

(1)只辱於奴隸人之手 ( )(2)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3)策之不以其道( )(4)使遂蚤得處囊中( )(5)勝不敢復相士。( )

9、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分)

(1)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十九人相與目笑之而未廢也。

10、對甲文內容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地位低下的“奴隸人”由於忌恨千里馬,所以在精神上侮辱它,在物質上虧待它。

B、作者在呼喚伯樂的同時,也強調了人才應有不斷進取的精神。

C、從千里馬的受辱與“駢死”的不幸遭遇及結局中,我們可以認識到封建社會對人才的埋沒和扼殺。

D、作者認為“名馬”不以千里稱的根本原因是“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

11、甲文乙文都談到了“人才”的話題,請以我們熟知的文言文為依託,引經據典(要求呈現篇目、文中人物),言之有物地談一談“人才應該具有哪些素質”?(3分)

12、甲文的觀點是“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乙文中,毛遂勇敢自薦後,才有後來以三寸之舌庭戰楚王,使趙重於九鼎大呂的.歷史佳話。請根據甲乙兩文內容和已有提示,將下列對偶句補充完整。(補充後不少於七言)(2分)

有______________ ,方顯______________ ;無_________________ ,豈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參考答案:

8、受屈辱,通“飼”餵養,驅使,通“早”,鑑選人才

9、(2)那十九個人互相用目光示意嘲笑他卻都沒有説出來。

10、 C

11、應該有《岳陽樓記》中滕子京那樣逆境中不計較個人得失,將巴陵郡治理得政通人和,百廢俱興的素質;應該像《曹劌論戰》中的曹劌那樣有政治遠見和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有責任感;應該像《毛遂自薦》中的毛遂那樣有膽有識,文武雙全,以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救國於危難之中。應該像《陋室銘》中劉禹錫那樣安貧樂道、志趣高雅……

12、有伯樂(慧眼),方顯千里之能;無勇氣(自薦),豈有自薦(歷史)佳話。

《毛遂自薦》閲讀答案2

毛遂自薦

趙王使平原君求救於楚①,平原君約其門下食客文武備具②者二十人與之俱,得十九人,餘無可取者。毛遂自薦於平原君。平原君曰:夫賢士之處世也,譬若錐之處囊中,其末立見。今先生處勝之門下三年於此矣,左右未有所稱誦③,勝未有所聞,是先生無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請處囊中耳!使遂蚤得處囊中,乃脱穎而出,非特其末見而已。

導讀:毛遂自薦並且在出使中建立奇功,從此流傳於後世,被人津津樂道。但自薦也需要能力、自信和對國家的一腔熱誠,盲目的自薦則是行不通的。

註釋:①趙王句:趙王指趙孝成王,名丹,在位二十一年。平原君趙勝是趙丹的叔父。當時(前258年),秦將白起兵圍趙國國都邯鄲,情勢危急,趙王讓平原君去向南方大國楚國求救。後來取得楚魏兩國的救援,擊敗了秦軍。②文武備具:猶言文武全才。③稱誦:稱頌。

精練:

一、解釋加點的詞

1.餘無可取者( ) 2.其末立見( )

3.毛遂自薦於平原君( ) 4.使遂蚤得處囊中( )

二、翻譯

1.趙王使平原君求救於楚,平原君約其門下食客文武備具者二十人與之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遂蚤得處囊中,乃脱穎而出,非特其末見而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成語_____、_____都出自這篇文章。前者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後者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你如何看待毛遂自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毛遂自薦譯文

趙王讓平原君去向楚國求救,平原君打算請他門下食客中二十個文武全才的人和他一起去,找到了十九個,剩下的沒有能選到。毛遂向平原君自我推薦。平原君説:有才能的人處在世上,好比錐子放在口袋裏,那錐子尖立刻就會顯露出來。現在先生在我的門下已經三年了,身邊的人對您沒有什麼稱道,我也沒有聽説什麼,這表明先生沒有什麼能耐。先生不行,先生留下吧!毛遂説:我不過是今天才請求進入口袋裏呀!假如早讓我進入口袋,就連錐子上部的環兒也會露出來,豈止是露出個錐子尖呢!

答案:

一、1.剩下的 2.尖端 3.向 4.通早

二、1.趙王讓平原君去向楚國求救,平原君打算請他門下食客中二十個文武全才的'人跟他一起去。

2.假如早讓我進入口袋,就連錐子上部的環兒也會露出來,豈止光露個尖兒!

三、毛遂自薦 脱穎而出 自己推薦自己 人的才能全部表現出來

四、①人要善於把握機會展現自己的才能。 ②這也是自信的表現。

《毛遂自薦》閲讀答案3

毛遂比至楚,與十九人論議,十九人皆服。平原君與楚合從,言其利害,日出而言之,日中不決。十九人謂毛遂曰:“先生上。”毛遂按劍歷階而上,謂平原君曰:“從之利害,兩言而決耳。今日出而言從,日中不決,何也?”楚王謂平原君曰:“客何為者也?”平原君曰:“是勝之舍人也。”楚王叱曰:“胡不下!吾乃與而君言,汝何為者也!”毛遂按劍而前曰:“王之所以叱遂者,以楚國之眾也。今十步之內,王不得恃楚國之眾也,王之命縣於遂手。吾君在前,叱者何也?且遂聞湯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諸侯,豈其士卒眾多哉,誠能據其勢而奮其威。今楚地方五千裏,持戟百萬,此霸王之資也。以楚之強,天下弗能當。白起,小豎子耳,率數萬之眾,興師以與楚戰,一戰而舉鄢郢,再戰而燒夷陵,三戰而辱王之先人。此百世之怨而趙之所羞,而王弗知惡焉。合從者為楚,非為趙也。吾君在前,叱者何也?”楚王曰:“唯唯,誠若先生之言,謹奉社稷而以從。”毛遂曰:“從定乎?”楚王曰:“定矣。”毛遂謂楚王之左右曰:“取雞狗馬之血來。”毛遂奉銅盤而跪進之楚王曰:“王當歃血而定從,次者吾君,次者遂。”遂定從於殿上。毛遂左手持盤血而右手招十九人曰:“公相與歃此血於堂下。公等彔彔,所謂因人成事者也。”

15. 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 毛遂比至楚 比:等到

B. 一戰而舉鄢郢 舉:攻佔

C. 誠能據其勢而奮其威 奮:振作、發揚

D. 而王弗知惡焉 惡:憎恨

16. 下列各組加點的虛詞,意義和用法全部相同的一組是( )(3分)

A. 是勝之舍人也

子犯請擊之

B. 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諸侯

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於晉

C. 而王弗知惡焉

夜縋而出

D. 吾君在前,叱者何也

夫晉,何厭之有

17. 下面對文章內容理解分析錯誤的一項是( )(3分)

A. 毛遂是一個不但膽識超羣、辯才出眾,而且能主動請纓、善於抓住施展才華機會的人。

B. 毛遂終於贏得了同行的信服,是因為在關鍵時刻當其他人一籌莫展時,只有毛遂將個人安危置之度外,憑才華逼迫楚王接受合縱。

C. 毛遂之所以迫使楚王接受合縱的盟約,主要是以趙國的實力為後盾,有類似於“城下之盟”的意味。

D. 毛遂與楚王説理時,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告之以利害,在外交場合真是做到了有理、有據、有節。

18. 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劃線的句子

①王之所以叱遂者,以楚國之眾也。(3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今楚地方五千裏,持戟百萬,此霸王之資也。(3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5、D(惡:羞愧)

16、D(D疑問代詞,什麼。A.結構助詞,的/代詞,代秦軍。B.介詞,憑藉/連詞,因為C.轉折連詞,可是/連詞,表修飾,可不譯)

17、C(“主要是以趙國的勢力為後盾”錯,主要憑勇氣和不怕死的精神,由“今十步之內,不得恃楚國之眾也。王之命縣於遂手”可以看出。)

譯文:

毛遂到了楚國,與十九個人談論,十九個人都折服了。平原君與楚國談判“合縱”的盟約,(反覆)説明“合縱”的利害關係,從太陽出來就闡述這些理,到太陽當空時還沒有決定,那十九個人對毛遂説:“先生上去!”毛遂手握劍柄登階而上,對平原君説:“合縱’的利害關係,兩句話就可以決定。今天,太陽出來就談論‘合縱’,日到中天還不能決斷,(這是)為什麼?”楚王對平原君説:“這個人是幹什麼的?”平原君説:“這是(我)趙勝的舍人。”楚王怒斥道:“為什麼不下去?我是在同你的君侯説話,你算幹什麼的?”毛遂手握劍柄上前説道:“大王(你)敢斥責(我)毛遂的原因,是由於楚國人多。現在,十步之內,大王(你)不能依賴楚國人多勢眾了,大王的性命,懸在(我)毛遂的手裏。我的君侯在眼前,(你)斥責(我)是為什麼?況且,毛遂(我)聽説湯以七十里的地方統一天下,文王以百里的土地使諸侯稱臣,難道是由於(他們的)士卒眾多嗎?實在是由於(他們)能夠憑據他們的條件而奮發他們的威勢。今天,楚國土地方圓五千裏,持戟的.土卒上百萬,這是霸王的資業呀!以楚國的強大,天下不能抵擋。白起,不過是(一個)小小的豎子罷了,率領幾萬部眾,發兵來和楚國交戰,一戰而拿下鄢、郢,二戰而燒掉夷陵,三戰而侮辱大王的祖先。這是百代的仇恨,而且是趙國都感到羞辱的事,而大王卻不知道羞恥。‘合縱’這件事是為了楚國,並不是為了趙國呀。我的君主在眼前,(你)斥責(我)幹什麼?”楚王説:“是,是!實在象先生説的,謹以我們的社稷來訂立‘合縱’盟約。”毛遂問:“合縱’盟約決定了嗎?”楚王説:“決定了。”於是,毛遂對楚王左右的人説:“取雞、狗和馬的血來:”毛遂捧着銅盤跪着獻給楚王,説:“大王應當歃血來簽訂‘合縱’的盟約,其次是我的君侯,再次是(我)毛遂。”於是毛遂在宮殿上籤定了‘合縱’盟約。毛遂左手拿着銅盤和血,而用右手招喚那十九個人説:“先生們在堂下相繼歃血。先生們碌碌無為,這就是人們所説的依賴別人而辦成事情的人啊。”

《毛遂自薦》閲讀答案4

閲讀甲、乙兩段選文,完成17—21題。(共13分)

【甲】①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只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②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③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乙】秦之圍邯鄲,趙使平原君求救,合從於楚①,約與食客門下有勇力文武備具者二十人偕。得十九人,餘無可取者。門下有毛遂者,前,自薦於平原君曰:“今少一人,願君既以遂備員②而行矣。”平原君曰:“夫賢士之處世也,譬若錐之處囊中,其末立見。今先生處勝之門下三年於此矣,左右未有所誦,勝未有聞,是先生無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請處囊中耳。使遂蚤得處囊中,乃脱穎而出,非特其末見而已。”平原君竟與毛遂偕。十九人相與目笑之而未廢③也。

……

平原君已定從而歸,歸至於趙,曰:“勝自以為不失天下之士,今乃於毛先生而失之也。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趙重於九鼎大呂④。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勝不敢復相士。”遂以為上客。——選自《毛遂自薦》

①合從於楚:指擬推楚為盟主,訂合縱盟約以聯兵抗秦。從,同“縱”。②備員:湊數,充數。③廢:當作“發”,發聲。④九鼎大呂:極貴重的寶物。

17、解釋下列加點字或短語(2分)

(1)只辱於奴隸人之手(2)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策之不以其道(4)使遂蚤得處囊中(5)勝不敢復相士。

18、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分)

(1)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十九人相與目笑之而未廢也。

19、對甲文內容理解正確的一項是()(2分)

A、地位低下的“奴隸人”由於忌恨千里馬,所以在精神上侮辱它,在物質上虧待它。

B、作者在呼喚伯樂的同時,也強調了人才應有不斷進取的精神。

C、從千里馬的受辱與“駢死”的不幸遭遇及結局中,我們可以認識到封建社會對人才的埋沒和扼殺。

D、作者認為“名馬”不以千里稱的'根本原因是“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

20、甲文乙文都談到了“人才”的話題,請以我們熟知的文言文為依託,引經據典(要求呈現篇目、文中人物),言之有物地談一談“人才應該具有哪些素質”?(3分)

21、甲文的觀點是“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乙文中,毛遂勇敢自薦後,才有後來以三寸之舌庭戰楚王,使趙重於九鼎大呂的歷史佳話。請根據甲乙兩文內容和已有提示,將下列對偶句補充完整。(補充後不少於七言)(2分)

有,方顯;無,豈有。

參考答案:

17、受屈辱,通“飼”餵養,驅使,通“早”,鑑選人才

18、(2)那十九個人互相用目光示意嘲笑他卻都沒有説出來。

19、C

20、應該有《岳陽樓記》中滕子京那樣逆境中不計較個人得失,將巴陵郡治理得政通人和,百廢俱興的素質;應該像《曹劌論戰》中的曹劌那樣有政治遠見和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有責任感;應該像《毛遂自薦》中的毛遂那樣有膽有識,文武雙全,以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救國於危難之中。應該像《陋室銘》中劉禹錫那樣安貧樂道、志趣高雅……

21、有伯樂(慧眼),方顯千里之能;無勇氣(自薦),豈有自薦(歷史)佳話。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