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春雪的作文2篇

來源:文書谷 1.16W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於春雪的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關於春雪的作文2篇

關於春雪的作文1

東郊迎春

立春日迎春,是中華先民於立春日進行的一項重要活動,是從天子到庶民都要參加的一項活動。在周代,立春時天子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去東郊迎春,祈求豐收。回來之後,要賞賜羣臣,佈德和令以施惠兆民。這種活動必然影響到庶民,使之成為後來世世代代的全民的迎春活動。古時的迎春活動,開始時在東郊,因為迎春活動中祭拜的句芒神是東方之神。後來,迎春活動的地點就不止是在東郊了,宮廷內、府衙門前等地都有迎春的活動,活動的內容也越來越豐富。在宋代,“立春日,宰臣以下,入朝稱賀”(宋吳自牧《夢粱錄》),這種立春的`賀節,也是一種迎春活動。在清代,還有所謂“拜春”的習俗:“立春日為春朝,士庶交相慶賀,謂之‘拜春’。粉為丸,祀神供先,其儀亞於歲朝,埒於冬至”(清顧祿《清嘉錄》“拜春”)。這種“拜春”的活動,與元旦的“拜年”相似,也是迎春活動的一種。迎春儀式,又稱行春。

春帖子

又稱春帖、春端帖、春端帖子。這是一種在“立春”日剪帖在宮中門帳上的書有詩句的帖子。詩體近於宮詞,多為絕句,文字工麗,內容大都是歌功頌德的,或者寓規諫之意。“立春”日貼春帖、作春帖詞,在宋代很盛行。

春牛

立春日勸農春耕的象徵性的牛。泥捏紙粘而成,也叫“土牛”。立春日天子率羣臣東郊迎春,鞭春牛以示勸農耕,士民都出城圍觀。

咬春

立春日吃春餅稱為“咬春”。民間在立春這一天要吃一些春天的新鮮蔬菜,既為防病,又有迎接新春的意味。唐《四時寶鏡》記載:“立春,食蘆、春餅、生菜,號‘菜盤’。”可見唐代人已經開始試春盤、吃春餅了。所謂春餅,又叫荷葉餅,其實是一種燙麪薄餅——用兩小塊水面,中間抹油,擀成薄餅,烙熟後可揭成兩張。春餅是用來卷菜吃的,菜包括熟菜和炒菜。昔日,吃春餅時講究到盒子鋪去叫“蘇盤”(又稱盒子菜)。盒子鋪就是醬肉鋪,店家派人送菜到家。盒子裏分格碼放薰大肚、松仁小肚、爐肉(一種掛爐烤豬肉)、清醬肉、薰肘子、醬肘子、醬口條、燻雞、醬鴨等,吃時需改刀切成細絲,另配幾種家常炒菜(通常為肉絲炒韭芽、肉絲炒菠菜、醋烹綠豆芽、素炒粉絲,攤雞蛋等,若有剛上市的“野雞脖韭菜”炒瘦肉絲,再配以攤雞蛋,更是鮮香爽口),一起捲進春餅裏吃。

關於春雪的作文2

春,會使人想起“千里鶯啼綠映江,水村山郭酒旗風”的景象。然而,在北中國的春天,卻又是一番“千門萬户雪花浮,點點無聲落瓦溝。”的別緻風景。不過,那只是偶然。而今,又來一場奇雨怪雪。

一日,七時左右,聽聞同學道:“下起小雨!”這話怎能讓人相信?來時,天空雖説不是陽關明媚,但也算是不錯。怎可能下起小雨?況且,根本沒有細雨綿綿的聲響。待到將頭伸向窗外,才知果真下起小雨,只不過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罷了。走在雨中,有一種別緻的感覺:仰頭,接受春雨的洗淋,讓雨水滲入每一個關節,滋潤。既不怕大雨傾盆之冷酷,又不怕細雨綿綿之輕柔。爽快!但好景不長,次時再出,便已不再是細雨,而是冰雹。與其説是冰雹,不如説是冰晶。如同雨水一樣,你若仰頭,歡迎你的是淅淅瀝瀝卻又感覺不到冰晶的剛烈:張耳細聽,冰晶落地的聲響,似同“鑼鼓喧天”。那感覺又好像比春雨好受得多,有了春雨未曾擁有過的`柔情,也不失冰雹的剛烈。好像是遊刃有餘、剛柔並濟,使人深愛。那冰晶卻又和春雨一樣“更進一層樓”,變成春雪。與前兩者不同的是,再也無需仰頭,便能感覺到春雪的温柔。這是為甚?春雪隨風飄蕩,好像故意尋找你似的,專門往你臉上撲去,無論你面朝東西南北,春雪都對你“依依不捨”,任憑你怎樣對待春雪,春雪都對你“不離不棄”。不過,呆立在雪中,你便會不再是花季少年,而是南極仙翁或是聖誕老人:雪已遍佈你的全身!讓你無處可尋一點自身的顏色。你此時此刻可能會對雪厭惡,可你想到我們這羣孩子多麼快樂,那你就不會厭惡雪了。我們在雪中嬉戲,雖不能打雪仗、滑冰、堆雪人……[空中温度與地面温度温差甚遠,落地即化]但也是玩得痛快。街道上,許多人打傘,唯恐讓雪浸濕衣襟。我呢?不但不打傘,還在雪地裏不慌不忙得慢悠悠閒逛,弄的全身是雪。回到家中,發現母親正在“望梅興歎”,原來,母親擔心那來之不易的桃子會禁不住雪打--蔫兒了。我便前去安慰母親:“只有經過風雪的吹打,才能愈加燦爛!”母親勉強一笑。看外面,梧桐枝杈散漫白雪,沒有任何污漬。像一位武官,手持金戈,頭戴白色羽毛,威風凜凜,好不威武!

聽老一輩説:“今年天氣忽變,減產嚴重啊!”不管麥苗減產與否,我只想將這春雪銘記於心,刻入筋骨。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