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故鄉的作文(15篇)

來源:文書谷 4.93K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於故鄉的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關於故鄉的作文(15篇)

關於故鄉的作文1

湖一壺香茗沁怡,賞一場秋雨濛濛——題記

相隔多年,再次回到故鄉,那個熟悉的地方,是否還是記憶裏未曾改變的模樣?

在村口不遠処下了午,放眼望去,那開滿桔花的山坡上,萬里無雲,碧空如洗,村口那顆老槐樹依舊守在這裏,未曾離去,等待浪子的歸來。也許、這就是守望吧。就像席募蓉女士所説的,“多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求不者去。人少之徒老始歸兮、似此老喬不変,待波之歸,請子歸兮。

不知不覺,雨毫無徵兆地默來,我打開傘,漫步在青石巷子中,置身於煙雨江南,彷彿兒時與部家小孩嬉戲的歡聲笑語仍在耳畔......青磚堂瓦,故景依舊,奈何草木無情,不勝其憂。拐角,撐着油紙傘,身着旗袍,那娉娉婷婷的姑娘,青衫襲地,腰間掛着一塊流蘇。哦!道她就是戴望舒先生心之所逢的丁香姑娘?我緩緩上前,伸出手想與她打個招呼。不料,卻瞬間消失在這江南雨巷中,只剩幾滴雨珠在我手上流轉。

輕舟泛小溪,天色將瞑。雨點落在水窪之中,泛起層層漣漪,故鄉的倒影,在迴盪的清波中若隱若現。驚了一簾秋夢,和了一曲長歌,醉了一紙江南。孩子們銀鈴般的笑聲,連着這潺潺的溪水冷冷淙淙,柔腸百轉,繞指情柔。

回到屋子,也許是全家都搬到城裏的故,釈了些灰,待人打掃。

良久,我坐在窗邊的竹椅上休憩,湖一壺香茗沁怡,賞一場秋雨濛濛,屋中茶香沁著,不由得回想起兒時父親教我品茶的情景。

“孩子,這水為茶母,壺為茶父。茶,是老祖宗傳下來的東西,得慢慢品。”

“啊?不明白?”

“哈哈。人生如沉時坦然浮時淡然,得起又放得下。”

“啊?這麼簡單的喝茶怎麼被你説的.這麼複雜?”

“孩子,慢慢你就會明白了。”

回想兒時那一幕幕,不由得讓我留戀的是我的天真無憂,留戀那時的槐花香,留戀那時的歡聲笑語。記憶中的故鄉,還是兒時那個味道。

關於故鄉的作文2

我國曆史上有一位文學巨匠,他對白話文的發展與革命事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他就是魯迅。

魯迅曾寫過一本名家著作精選集——《故鄉》,它主要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講述魯迅對童年往事的回憶,作者用純樸的語句、不多的筆墨深刻的刻畫了自己難以忘卻的人物形象及其特點,抒發了自己對故鄉的人和事的深深思念。第二部分講魯迅的著名小説,在這其中便有家喻户曉的《阿Q正傳》,更有婦孺皆知的《孔乙己》。

魯迅先生用小説裏的人物,對當時社會上那些殘存的封建思想不留情面的予以抨擊。我花了約一個星期來閲讀這本書,讀完以後,最大的收穫便是學到了寫作並不在於其內容的華麗,而應該注重內在,追求真實的感情,像魯迅這樣的大文豪的文章並沒有太多優美的詞藻,但是也讓人讀起來有一種名家的味道,而且能夠讓人以一種欣賞的態度細品這文章。如果一味追求作文的華麗則會變的華而不實,讀起來索然無味。我們每一個有上進心的人無一不希望擁有絕佳的文采,而想達到這個願望,必須先寫出真情實感。但是光説不練是沒有用的,需要實踐來證明。

本書的封面上説:“這觸動靈魂的優美文字,源自文學大師的心靈深處,在歲月的長河裏,如寶石般熠熠生輝,陪伴着我們一路遠行。”所以,要想觸動人心靈之深處,不能用萬般修飾的幾乎不成樣子的文字,而是同樣出自內心深處“寶石般”的文字。另一個令我十分佩服魯迅的一點是,他的.文字多帶有一種批判的味道,而且柔中帶剛,看似一篇普普通通的文章,給被諷刺者看,他們便會覺得毛骨悚然、不寒而慄。而與魯迅“統一戰線”的人看了則會情不自禁地拍手叫好。這也是他為什麼會成為一個優秀的、用筆桿子與敵人奮鬥一生的革命作家的原因之一。同樣,現在的社會上也正需要這樣的一股力量,以一支支鋼筆,結合三寸不爛之舌,予官場上的惡勢力重重一擊。

魯迅在文壇尊為大師的原因就是它源自內心的語言和革命無形的批判,而我們想要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懼怕寫作,就同樣需要這樣的法寶。

關於故鄉的作文3

常在夢中回到那片江心洲,那裏是承載着我童真歲月的故鄉。它被大片的沙地環抱着,滔滔長江水從它身邊逝去,日夜不息。

記憶中,故鄉的江灘是最能引起孩子們興致的地方。這裏最好玩的時節是每年初夏,江水還沒有漲起來,大片的沙灘還裸露着,而天氣晴好的時候,已經可以戲水了,這時候總要呼朋引伴,浩浩蕩蕩地殺過去,一瘋便是一整日。

旭日東昇之時,我們便迫不及待地翻越大堤,直直衝向那片有好幾個足球場大的沙灘。那裏的沙子很鬆軟,也無石塊,於是我們索性脱了鞋,光着腳丫撒起歡來。沙雖細軟,但走得快了,便像是螞蟻在腳下輕啃,癢中帶着微痛,直扎得人心裏麻酥酥的。我們卻無暇在意,只顧使勁蹦跳着。不過,因為腳總是整個陷進沙中,所以跑得並不快,深一腳淺一腳,用盡全力奔跑的樣子像搖搖晃晃的企鵝,很是滑稽。

要是想堆沙堡,還須選那靠近江水,被江水泡漲,像黑糊糊的泥一樣的'沙子才好。用腳連續拍打幾下,那“泥”便立即滲出水來,變成稀“水泥”,這可是堆築的好材料。用它堆好雛形,再撒上幾捧稍遠些的爍金的幹沙,便大功告成。那些在旁人看來造型怪異的“大壩”、“城堡”、“村莊”,能讓我們自豪地流連一上午。

日上三竿時候,被太陽烤得乏了,便到沙地凹陷而成的大水坑裏戲水。運氣好時,裏面還會困住幾尾寸長的小銀魚,或是留下小指甲蓋大小的彩色貝殼,這些寶貝自然會讓我們驚歎着爭搶不休。玩堆沙時,多少還有些顧忌,怕髒了衣服受責罵,此時下了水就全然顧不得那許多了:和着水捏起圓滾滾的沙球,怪叫着互相“攻擊”,在沙上滾來爬去,實在髒了便“撲通”躍進大水坑,來回游上一趟,又摸上來繼續瘋,結果更是沾了滿身沙。待到玩累了回身穿鞋,忽覺什麼東西癢癢地夾腳,忙脱下來察看,竟倒出了一隻拇指大的小螃蟹。

暮色四合後,我們又拉了帶篷的木船泊在江灘水沙相接處,非要跟大人擠在狹小的逼仄的船艙裏過夜。入夜時分,月明星稀,江風習習,伴隨着江水湧動帶起的輕搖,我們既興奮又疲憊地墜人了夢鄉。夜,一派平和。

江水捲去了兒時的歡聲笑語,江風撫平了我們玩耍留下的痕跡。然而對故鄉的情,卻從未隨之磨去一星半點,反而如江灘的沙礫晝夜沉積。那廣闊寂寥的故鄉江灘,怕是孤獨許久了吧?我想,是時候讓足尖吻吻它思念的沙與水了。

關於故鄉的作文4

太陽暖暖的照着,天空湛藍如洗。三月的微風輕輕拂過面龐,像母親的手。昨夜剛下過一場雨,空氣格外清新,氤氲着花香,混合着青草泥土的芬芳,沁人心脾。路邊的小草綠油油的,間或有不知名的野花點綴其間,紅的、黃的、紫的、淺藍的,活潑又羞怯的樣子,無不讓你心生歡喜。一畦畦的麥田裏,那些匍匐於地的、經冬的麥苗,此時都挺直了腰身,隨風起舞,彷彿是平地裏抖開的'綠羅綢緞,隨勢浪出層層綠色的波紋。蜜蜂在花間飛舞,鳥雀在枝頭啁啾,“嗡嗡嗡……”“唧唧唧……”,都是生命的歡歌。

不遠處一塊拋荒的田地裏,有兩頭水牛在悠閒地啃食青草。那隻小牛犢,看起來有些淘氣,一會兒昂起頭,奮蹄一躍,發出“哞哞”的叫聲,像要奔騰,又像在呼喚什麼。四野安靜,不見放牛的人。

忽然想起,徜徉半日,一路上也幾乎不見其他的人。只迎面碰到一位騎着電瓶三輪車的老大爺,車上有幾隻麻袋,裏面裝着的應該是花生。微笑着和他打聲招呼,便一路駛過去,也不知要去哪裏。又想到年邁的父母,每年春上,農事還不忙的時候,在家裏最常做的事便是剝花生。春節一過,孩子們都離家回到各自工作或學習的地方,家裏一下子清靜了下來,他們便不緊不慢地剝着臘月裏因為忙於過節而沒來得及剝的花生,這空落的時光似乎也只有這樣慢慢地打發了。其實,何止是我的父母呢?村中的許多老人們幾乎也都是這樣打發着時光的……

前些天微信羣裏幾個好友邀約着要去婺源看油菜花,又要去桂林看桃花,我百度過這些地方,知道那裏風景迷人,遊人如織,也心生無限的嚮往,然而瑣事纏身,終未如願。可是現在,我不再有那樣強烈的願望了,故鄉的風景已經讓我的心靈得到了熨帖。誰説熟悉的地方無風景?我想,或許是因為在熟悉的地方,有些人留下的常常只能是背影吧。

“故鄉鳥語花香,我要去他鄉流浪……”,曾經讀到過這樣的詩句,不免感歎,多少眷戀、多少無奈含藴其中。是的,時代的大潮之下,故鄉年輕的兒女們,紛紛背起行囊奔向他鄉,就在父母不再年輕的時候,在這春光爛漫的三月。而今,那粉牆黛瓦的村莊,許多正在快速地走向空心化,故鄉的原野上,再難見到健壯矯捷的身影在其間耕種勞作,再難見到揹着書包的孩童在上學的路上嬉戲玩耍,再難見到明媚的天空中花色各異的風箏翩然飛翔……是的,很多東西都將隨着遠去的背影再難見到了。

這樣想着,我的心中不免生出許多的惆悵……

關於故鄉的作文5

夜裏,看着窗外那色彩絢麗的霓虹,年輕人在舞廳裏忘我地搖擺着那行屍走肉般的身軀,我不禁有點傷感,難道這就是我心中美麗的首都嗎?離別家鄉快有三年光陰了,故鄉啊!你是否還是那麼美麗,那麼令人嚮往……

往事一幕幕席捲而來,記得小時候的我非常頑皮,總是到河裏和朋友們一起玩,和夥伴們一起打水仗,無憂無慮的笑容總是綻放在我們的臉上。大家玩完水,又開始計劃着烤地瓜,昨天拔你家的,那麼今天就我家請了,每一次被家長髮現都免不了一通胖揍,可是我們卻不怕,因為奶奶這時總會出來護着我,並拍着我的頭叫我別怕。原來,家鄉的味道是如此温馨!

我的家鄉在福建的一個小村莊,那裏雖然不像電視裏那麼原始,不過有山有樹,有小鳥,有天鵝……總之你見過的,沒見過的,幾乎都有!記得小時候上學,學校裏有一顆鐵樹,這鐵樹可不是鐵做的,不過它卻與鐵一般硬,故稱“鐵樹”,也稱“蘇鐵”。不過有硬的必定有軟的,我們那裏還有“軟木樹”,這種樹的樹幹非常軟,一層一層的,用手捏都有點凹進去的感覺,可用於制熱水壺上的塞子。想着這些美麗的樹木我不禁有些痴迷了。原來,家鄉的味道是如此多樣!

我家門前有三棵龍眼樹和一株葡萄,一到夏季,滿樹的龍眼一個個銅鈴大小,甘爽可口,而且吃不完的`也可以製成龍眼乾。而葡萄更是妙了,葡萄乾、葡萄酒都是那麼的美味!姥姥家還有一顆桂花樹,一到秋天,滿院子陣陣芳香,我們便想摘下,可是那桂花樹身高十幾米!怎麼摘啊!這時,我們便用竹竿前面掛上鈎子把桂花打了下來放到籃子裏,再交給奶奶,晚上就有桂花糕吃了!原來,家鄉的味道如此甜蜜!

我最喜歡周杰倫的《稻香》,當那一聲聲蟲鳴從稻田裏傳出,我想,他與我都會想起那無憂無慮的童年和那美麗的家鄉吧!

關於故鄉的作文6

我的故鄉在一個落後的村莊裏,正因為落後,那裏才沒有城市裏的霧霾,只有遍地的樹木與竹林。

我喜歡我的故鄉,喜歡包圍着我家的各種樹,喜歡屋後的小園,喜歡石壁上長出的紅色果球,喜歡林子里布滿青草的土坡。

小時候,每逢過年,父母都會帶我乘火車回到故鄉。故鄉那間親切的`矮房前,總有爺爺親切的笑。對面的堂哥總會抱起我玩轉圈圈,而我則總愛跑到樓頂的平台上,去摘樹木的葉子,俯視下面遍地的綠。到了除夕,這裏到處都是一片紅燦燦的燈火,到處都有鞭炮聲與孩子們的歡笑聲。一家人都圍着一個煤炕取暖笑談新一年的計劃與打算。火光照得每個人的臉都通紅的,黑暗裏,唯有煤火與歡笑最為燦亮。煤火旁的紅薯也不時引得孩子們的嘴角掛上長長的口水,惹得大人們哈哈大笑。

可後來,外婆去世了,爺爺也走了,我便不常回家了。只在我十二歲那年回過一次故鄉,那年是外公八十歲的生日,因此母親才帶我們回去慶生。可那年的故鄉卻有些冷清,爺爺走了,堂哥也像大多數人一樣,搬到了繁華些的地方去了……那火光中的面影便不覺在火光中消散了,曾經的熱鬧也漸漸隨煤火冷下來,只記得那年,外公的笑容,在陽光下格外真切,映襯在蛋糕上的燭火中格外幸福……

不久後,外公也走了,我也不再回去了。我總問母親:“你不想家嗎?”可她總歎口氣説,人都不在了,回去有什麼意思呢?更何況家裏邊都起灰了,打掃也麻煩。

再後來爸爸在浙江買了房子,我們也不再回去故鄉了……

總有一些地方會呈現一種荒無人煙的景象,不是因為發生了什麼巨大的災難,而是因為新一輩的離開和老一輩的逝去,才使它們埋沒於歷史長河之中。

其實,許多人心裏都記着故鄉,總想回去看看,可想着想着便遺落了;而父母們也總承諾説等他們忙完就帶孩子們回故鄉看看,可忙着忙着便違背了……

關於故鄉的作文7

芭蕉綠了,櫻桃紅了,歲月如梭,眨眼之間又到了粽子飄香時。望着漫天星辰的夜空,我懷念起故鄉的端午節來。

農曆的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又叫端陽節,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這個節日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xx多年曆史。關於端午節有很多古老的習俗和傳説,而每個習俗又都是那麼的温馨,那麼的讓人回味。真正讓我刻骨銘心的是“紀念楚國的大夫屈原”這個故事。據説那時屈原投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都劃出自家的小船撈救,一直划行至洞庭湖,始終不見屈原屍體。當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彙集在岸邊的亭子旁,場面甚是壯觀。當人們得知是為了打撈賢臣屈原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划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後來也就逐漸演變成為龍舟競賽。百姓們又怕江河裏的.魚吃掉屈原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餵魚。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賽、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故鄉的端午節那天,每家每户一大清早是要插艾葉的。艾葉是一種普通植物,生長在野外的田間地頭,不需要呵護,卻長得鬱鬱葱葱,蓬蓬勃勃,很容易讓人想起夏日裏瘋長的秋菊。趁着太陽還沒有升起,人們就把前一天傍晚採回來的的艾葉插在門頭,掛在窗口。且不説可以去瘟辟邪,僅那沁沁潤肺的馨香,就像是穿越田野的鄉風,讓老人孩子們都心生歡喜,正在戀愛的年輕人更是陶醉其中,倚在窗下捨不得離去。

我記得小時候在家鄉,包粽子一般在端午節前兩天就開始包了。每年端午前,河岸兩邊到處都是揹着小筐採摘粽子葉的人。那個季節的河岸邊,綠樹成蔭,青翠欲滴,風情萬千,採粽葉的人們邊是勞動了也是欣賞了大自然的美景。採回的粽子葉,要先在鍋裏煮,然後放在水裏泡,最後一片一片洗乾淨。在洗粽子葉的同時,外婆也已經將糯米和紅豆泡好。泡好的米放在一個大盆子裏,盆子旁邊擺好一個木材質的靠背椅,從椅背上垂下捆綁好的草來,以便能掛住包好的粽子。

外婆喜愛端午節,大概是因為總能在這時候大顯身手吧。每每看見外婆包粽子我都是迫不及待的,趴在一旁觀賞一下午,看外婆的皺紋裏都要溢出蜜,來偶爾還偷偷抓幾顆蜜棗塞進嘴裏,樂得鼓起腮幫子使勁兒地嚼,不知有多甜!

故鄉的端午節,就是這樣浸透着濃濃的鄉情、親情。如今又是一年端午節,我又想起家鄉的艾葉,想起了外婆包的粽子。

關於故鄉的作文8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二十年過去了,雖然我在異國事業有成,但是難耐思鄉之情,就利用假期回到闊別已久的故鄉。

我開着車行駛在寬闊的道路上,看到整個城市變的既陌生又熟悉:道路兩旁高樓大廈摩肩接踵,環形、直形立交橋縱橫交錯、四通八達。就連天空也藍的格外純淨、剔透,空氣無比清新。不知不覺,我來到父母家裏。他們雖已步入中年,但仍精神矍鑠。“孩子,一切都好吧?”聽着耳畔熟悉的鄉音,我的眼睛悄悄濕潤了。決定帶他們一起去看看思戀已久的趵突泉。

踏着青石板鋪就的小路,來到泉邊。泉水還是那麼清澈、透明。泉邊石碑上“趵突泉”三個大字依舊蒼勁有力,看不出歲月的侵蝕。臨近中午,觀泉的人漸漸多了起來。三股泉水也隨着人流的增多而更活躍,伴隨着輕柔的音樂,像三個小精靈越蹦越高。原來現在的泉水是有感應功能的,可隨觀眾多少而自動調節高度和聲音。我驚歎地看着這美麗的泉,思緒回到二十年前。夏日的午後,酷暑難耐,樹上的知了“知,知”叫個不停。爸爸經常帶弟弟和我來泉邊玩耍。有一次,我熱的心煩意亂,不住的擦着臉上的汗水。頑皮的弟弟悄悄接了一瓶泉水,猛的潑在我的身上。我愜意的享受這片刻的清涼,也以泉水“回擊”弟弟。他匆忙逃避,踉踉蹌蹌踩上石板的青苔,摔了個“嘴啃泥”。弟弟爬起來,衝我做了個鬼臉。我們稚嫩的'笑聲,傳出很遠。爸爸説:“你們快別調皮了,泉水潤肺解渴,是消暑佳品,快喝幾口試試。”我喝了一口,一股清涼,甘甜的滋味湧上心頭,所有的暑氣似乎都消散了,就連我那小小的心靈也彷彿浸潤的甘冽、純淨。於是,炎熱的夏天泉邊避暑,品味泉水成了我們家的“保留節目”。遠在異國的我,多少次夢中回到故鄉,細細地品味這甘冽的泉水。泉畔兒童嬉戲的笑聲又把我拉回現實,我又喝了一口泉水。此刻,我的心又被深深震撼,我緊緊握住爸爸媽媽的手。我愛你,濟南!

臨行前,我又帶上一小瓶泉水。不管身在何方,不論遇到怎樣的困難,看見這清靈的泉水,我都能擁有前進的動力。因為這是濟南的泉,家鄉的泉,有了它,就像在家裏一樣幸福,就像父母在身邊一樣温暖!

關於故鄉的作文9

我的故鄉到處可以看到一種極為普通的樹木。它既沒有豔麗的花朵,也沒有婀娜的姿態,但它卻以無私的奉獻贏得了人們對它的讚譽,它就是柿子樹。

細雨如絲,柿子樹貪婪的吮吸着春天的甘露,當其他樹木還在大地母親的懷抱中未甦醒時,柿子樹上已泛起了綠意,你仔細觀察,一定會有種“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的感覺。過不了多久,樹上就會長出一片片圓形的葉子,抽出許多嫩綠的枝條,枝條長高,葉片增綠,二十幾天後,花蕾頂端,便會綻放出一朵嫩黃的.花,你若不注意,還很難發現呢

大約經過一週的時間,花兒凋謝了,一個個托盤里長出了一個個令人喜愛的柿子,柿子是淺綠色的,有碗底那麼大。你要是摸一摸會覺得很硬,咬上一口會覺得很澀,這就是沒成熟的柿子。烈日炎炎的夏日,柿子已變得有燈泡那麼大,果實也因季節的變化乘了半綠半黃的顏色。柿子樹用它高大的身軀,它的繁茂的枝條給大地撒上了偏偏濃蔭,當酷暑難熬時,你只要投身柿子樹的懷抱,頓時就會覺得暑氣大消,心中湧起一絲涼意,舒服的感覺,秋天到了,一個個大柿子從密葉中露出笑臉,那累累的碩果早已壓彎了枝頭。柿子也由淺綠到半黃半綠,再到橘黃便成熟了,那一個個熟透了的大柿子像掛在樹上的大燈籠。有的柿子三五成羣,好像在竊竊私語,有的獨自在一邊,好像有煩惱……你只要輕輕一捏,便會從裏面流出甜甜的汁水,吃上一口便會覺得香甜可口。別説吃,就連看上一眼也會讓你垂涎欲滴。

幾場霜後,樹葉一改往日風采,由碧綠變成橘紅,是那麼豔麗,那麼火熱。樹下,人們正忙着採收,一陣陣喜悦的笑語傳遍整個田野,柿子也可以吃,外面一層果皮可以做藥材。

我愛柿子樹,它無論生長在沃土裏,溝渠邊,還是生長在山坡上,巖石旁,或高大或矮小,或數棵成林,或孤巖獨立,都以其堅忍不拔的個性站酷暑,鬥嚴寒,悠悠數百載,它從不像人索取什麼,只把累累碩果無私的奉獻給人類,我愛故鄉的柿子樹。

這就是我故鄉的柿子樹,它樂於清貧,無私奉獻。

關於故鄉的作文10

我的故鄉在九江,它雖沒有美國紐約的繁華,也沒有水上海港—-威尼斯的絢麗與多姿,更沒有日本東京的古樸與典雅,但我卻愛它,由於我愛這片土地,更愛這些勇於創新與探索、勤勞質樸的人。

大家都知道,九江有一汪漂亮的甘棠湖,那就是我們的母親湖。在那幾年裏,我們這位母親並不漂亮,她顯得是那樣憔悴與蒼白,那樣的憂慮與無奈!污泥濁水,小魚小蝦不願把它當作自己可愛的家園,就連具有頑強生命力的野花野草也不願在她的懷抱中生根發芽,母親面對此情此景她流淚了,她傷心的向我們傾訴與吶喊,那聲音曾經久久地迴盪在我們每個人的耳畔與心田。

如今的甘棠湖,清清的湖水在陽光的照射下,是那麼碧綠,那麼透明!微微的波紋閃爍着點點金光,彷彿一塊翡翠鑲嵌了許多金片,一閃一閃,讓你覺得她是那樣輕柔、可愛。湖堤上,梧桐樹、柳樹像一個個英勇的戰士,挺起身子,守衞着生育它們的這方土地,守衞着我們的母親湖。只聽“啪——”一條魚躍出水面又鑽了回去,給這如詩如畫的景色又平添了幾分生氣。每當夜幕降臨,湖壩燈火輝煌,猶如繁星灑落人間。此時此刻,我的心潮起伏澎湃,我彷彿看到了母親欣慰的面龐,我彷彿看到了母親那深情的目光,我更彷彿聽到了母親無比激動與亢奮的心!“孩子們,感謝您,您用那勤勞的雙手、辛勤的汗水改變了我的生活,改變了更多人的生活。”

是呀,母親您説得對,我們現在的生活好起來了,電腦、電話進入了家庭,家家都有電視有線、電話購物、網上購物、家庭就醫,一卡通、一線通、電子商務等好多名詞躍然在我們面前,坐在家裏我們就可以周遊世界,通過因特網我們可以看到“埃及的金字塔、法國的'埃菲爾鐵塔、日本的富士山、莫斯科紅場的列寧陵墓,我還可以在美國的唐人街上漫步。”只一會工夫我又變成了一個悠閒自得的小旅行家,好浪漫,好愜意呀!

朋友,你能説我的故鄉不美嗎?面對此情此景,我信心百倍。我一定要努力學習,掌握真正的本領,把故鄉建設成祖國960萬平方公里土地上的一顆明珠,讓天下的遊客都來遊覽觀光!

關於故鄉的作文11

但是,如果只有孤零零一個月亮,未免顯得有點孤單。因此,在中國古代詩文中,月亮總有什麼東西當陪襯,最多的是山和水,什麼“山高月小”、“三潭印月”等等,不可勝數。

我的故鄉是在山東西北部大平原上。我小的時候,從來沒有見過山,也不知山為何物。我曾幻想,山大概是一個圓而粗的柱子吧,頂天立地,好不威風。以後到了濟南,才見到山,恍然大悟:山原來是這個樣子呀!因此,我在故鄉望月,從來不同山聯繫。像蘇東坡説的“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斗牛之間”,完全是我無法想象的。

至於水,我的故鄉小村卻大大地有。幾個大葦坑佔了小村面積一多半。在我這個小孩子眼中,雖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平”那樣有氣派,但也頗有一點煙波浩渺之勢。到了夏天,黃昏以後,我在坑邊的場院裏躺在地上,數天上的星星。有時候在古柳下面點起篝火,然後上樹一搖,成羣的'知了飛落下來,比白天用嚼爛的麥粒去粘要容易得多。我天天晚上樂此不疲,天天盼望黃昏早早來臨。

到了更晚的時候,我走到坑邊,抬頭看到晴空一輪明月,清光四溢,與水裏的那個月亮相映成趣。我當時雖然還不懂什麼叫詩興,但也頗而樂之,心中油然有什麼東西在萌動。有時候在坑邊玩很久,才回家睡覺。在夢中見到兩個月亮疊在一起,清光更加晶瑩澄澈。第二天一早起來,到坑邊葦子叢裏去撿鴨子下的蛋,白白地一閃光,手伸向水中,一摸就是一個蛋。此時更是樂不可支了。

我只在故鄉呆了六年,以後就離鄉背井,漂泊天涯。在濟南住了十多年,在北京度過四年,又回到濟南呆了一年,然後在歐洲住了近十一年,重又回到北京,到現在已經四十多年了。在這期間,我曾到過世界上將近三十個國家,我看過許許多多的月亮。在風光旖旎(1)的瑞士萊茫湖上,在平沙無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萬頃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過月亮,這些月亮應該説都是美妙絕倫的,我都異常喜歡。但是,看到它們,我立刻就想到我故鄉那葦坑上面和水中的那個小月亮。對比之下,無論如何我也感到,這些廣闊世界的大月亮,萬萬比不上我那心愛的小月亮。不管我離開我的故鄉多少萬里,我的心立刻就飛來了。我的小月亮,我永遠忘不掉你!

關於故鄉的作文12

心,隨着樹葉擺動的“沙沙”聲,走進了我夢中的故鄉——那是一個令我永生難忘的遠方……——題記

故鄉的三月,正是雨點兒嬉戲的黃金時間。它們從雲彩媽媽的懷抱中掙脱出來,紛紛揚揚、飄飄灑灑地落在了大地伯伯的臉上,有節拍的奏這大自然所給予它們的聲音。

打開窗户,不知是雨點兒害羞,還是自己已經玩累,想休息一會兒。於是,雨聲漸漸停止了,接班的則是風妹妹了,它拍打在我的臉龐上,給我帶來了花草送給我的見面禮。一隻小鳥兒輕盈地在空中畫着幾起幾落的弧線,永不疲倦的高唱低吟。

向遠處眺望,連綿不斷的山巒像一條綠色的絲帶伸向天邊。一棟棟農家小院,一片片田園果林都被霧氣所籠罩着。走在鄉間的小路上,一股沁人心脾的芳香。經過了斜風細雨的過濾,純淨而温柔的鑽進我的身體裏。不用很細心的去探尋,你會發現許多不知名的野花在雨水的澆灌下更美了。它們迎着春風綻放,淡淡的花香圍繞着你,像是走在了花的國度,雖然是不知名的野花兒,卻充滿了大自然的獨特魅力。它們帶給我更多的輕盈、歡愉……

碧綠池塘波平如靜池塘上倒影着動物們的影子,瞧,有野鴨、喜鵲、布穀鳥……它們正在舉行一場盛大的`宴會哩!喜鵲衣着典雅,黑白衣領,撲打着翅膀喳喳喳地大聲的叫着,依然一位落落大方的節目主持人。布穀鳥在蔚藍色的天空上振翅啼“布穀、布穀……。”野鴨則在清澈的池塘中自由舞蹈,紅蜻蜓有在表演它的獨門絕技——蜻蜓點水!悠揚婉轉的歌聲、瀟灑自如的舞蹈再配上雜技,這難道不是自然界中的盛宴嗎?

“荷花出淤泥而不染”只見碧綠的荷葉向一把把撐開在水面的傘,上面佈滿了晶瑩的水珠。粉紅色的荷花直指天空,花瓣上的露珠在太陽的照耀下閃閃發光。漸漸的,太陽收起了最後一點餘暉,皎潔的月亮掛在了深藍色的天幕上。

夜幕降臨,星星三五成羣地結伴而來,那種深沉的美,加上繁星的點綴,更顯得份外迷人了。遠處,家家户户的都點亮了,蛐蛐安逸地在樹上哼着小曲兒,螢火蟲提着它的寶貝燈籠閒遊,給寂寞的夜晚增添了一絲光亮和生機。

哦,故鄉,我那在遠方故鄉。

關於故鄉的作文13

哪裏是我的故鄉?

故鄉是從小長到大的地方。

到什麼時候才算長大了?

我不知道。

我想知道。

我是在武漢出生的,在媽媽懷裏躺了十個月,就跟奶奶去了鄉下。在鄉下呆了八年,又去了武漢一年,最後在新洲住了七年。我至今為止的十七年的生命裏,並沒有一個確切居住的地方,除了那幾年我較為熟悉的地方外,還有深圳,我父母所在的地方。

我不是一個地道的鄉下人,但我熟悉鄉下的每一條道路,每一個人。我不是一個正宗的新洲人,但我會説標準的地方口音。我不是一個純正的武漢人,但我能操着一口漢片子在一羣武漢人中以假亂真。我根本不是深圳人,但我是那裏度過了我所有的假期與春節。如此算來,我是哪裏人?我的故鄉在哪裏?

媽媽告訴我,等我大學聯考後,我就會一直居住在深圳了,恐怕也不會回到新州來。這麼説來,我現在在的這個小小縣城也不過是暫時的住所罷了。我不知道當我兩年後離開了這座小城,我會不會有一絲留戀,我不記得當我從那個小村莊來到這座縣城裏的感受,激動抑或不捨。人總是向上看的,但人也是有根的,

記得我看宮崎駿《天空之城》時,我就有一個感受,人一定是有根的,離開了自己的根,即使科技再發達,城市再繁華,也終究會毀滅,我也想要依循我的根,可我不知道我的根在哪裏。

我時常幻想,我們長大後會是怎麼樣,當我們十年後又重聚在一起時,又是怎麼樣。或許我只是平凡的上班族中的'一員,或許我也有了自己的家庭,但我回首我這成長的歲月,我會不會盲然地尋找我的根呢?

故鄉是從小到大的地方。那小有多小,大有多大?又有一個明確的界限麼,我不知道,我也不知道誰可以告訴我。

我喜歡旅遊,但不是漂泊,這些年,我有漂泊的感覺。在鄉下,住在祖屋裏,在新洲,住在三伯房子裏,在武漢,也住在三伯房子裏,在深圳,住在大伯房子裏。爸爸在深圳也買了房,但我沒去過,今年暑假我會在那裏過,那裏有我的房間,但只有兩個月。我還未成人,這些似乎都在理所當然,但我是敏感的,所以我又寄人籬下之感。不知道為什麼,但又抹不掉。

十年後我也許也會有自己的孩子,如果我有了自己的孩子,我會努力為他營造一個家,不讓他從小就離開我,我也不會讓他生活在陰霾裏,不讓他有寄人籬下,讓他知道自己有根,有故鄉。

過去的已無法改變了,我不能再長大一次,我目前能做的,只有增強自身的能力,不讓將來的孩子成為第二個我。

關於故鄉的作文14

故鄉是一條清澈悠遠的小溪,每每流入遊子的夢境。

對於“故鄉”的概念,我也似是而非,印象中總是“家鄉”居多,但現在於我,卻是真正的“故鄉”了。

故鄉的魅力,在於那條不寬也不深的桃河。

大多數的時候,這條河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它不懈地流着,人們也熟視無睹,沿着河岸,鍛鍊、散步,它已經融入故鄉的一呼一吸中,人們將它當做再正常不過的生活的一部分。我偶然有一次發現,桃河在落日的照射下,波光粼粼,竟也生出銀河般的氣概,令人叫絕。我想,這條魅力無比的河,大概就是故鄉的血液吧!

故鄉的魅力,在於那盞不明也不暗的路燈。

大多數的時候,絢爛的霓虹燈如同其他城市一樣,映在行色匆匆的`路人臉上。但我知道,那是商業化了的故鄉的外衣,故鄉內在的魅力之於我,是那盞路燈。回家的馬路上車輛寥寥,兩旁的行道樹的丫杈長得搭在了一起,像美術書上那幅由近及遠的層次美圖,其中探出那盞路燈的頭。那盞路燈卻是不明也不暗,而人們多數也沒有換下它的意圖。我在那路燈的陪伴下走過了數不清的日日夜夜,或喜或憂或悲,路燈永遠投射出一種温暖混沌的橘黃色的光線,籠罩在我的髮梢,指尖,地上投下的是我模糊的影子,微暗的亮光氤氲出一種莫名的情緒,現在想來,也許那就叫故鄉。

故鄉的魅力,在於那羣不吵也不鬧的鄉人。他們總是坐在高低不同的凳子上,輕聲地聊着,扯着東家長,拽着西家短,緩緩搖着蒲扇,永遠顯得那麼不慌不忙,安寧祥和。

其實故鄉真正的魅力,在於這不長也不短的距離。只有當你遠離了故鄉,你才能回憶起原來故鄉的每個角落都有着滿滿的幸福與魅力,原來故鄉是那麼魅力四射。如果在心裏勾勒中國的版圖,那麼故鄉永遠在那個地方熠熠生輝!

故鄉是一支清遠的笛,常常是遠方的遊子,涕淚沾襟。

關於故鄉的作文15

喧囂的白晝過去了,一切重歸於寧靜。我守着燈兒,不甘心一天就這樣結束。然而,即使通宵,還是無法留住時間。凌晨來臨了,我在前一天卻沒有留下任何只言片語。時間不願再等待我沉重的步伐,直接把我的思緒帶到了凌晨。在每天剛剛開始的時候整理昨日留下的所有生活痕跡。整個時光的旅律滑過黑夜的翅膀,一直抵達黎明的臂膀,透過氤藹的視線眺望故鄉的人、樹木、房屋、街道、天空與整個兒時的畫面……

細雨飄落在院中,舞着大自然的華爾茲。我坐在門檻上手託着腮幫子望着院子發呆。“琳琳呵,過來幫阿瑪疊紙錢。”奶奶吆喝着。我拍拍屁股上的灰塵,一溜煙兒的跑到奶奶跟前坐下,笑嘻嘻地説:“阿瑪,疊多少啊?”“把這一蓋子都疊完,用紅繩串上。弄完了,阿瑪給你糖吃。”不記得自己耗時多久弄完的,只曉得後來自己吃着糖,看着有一路人馬敲鑼打鼓地抬着放有神像的轎子從我家門前走過,好不熱鬧。後來,那些錢串“不見了”。

在我的記憶中,故鄉是有味道的。那是雨後翠綠的琵琶樹和散發甜甜香味的甘蔗的味道,那是清晨教堂裏傳出的悠遠鐘聲的味道,那是黃昏奶奶站在院門口吆喝我們回家吃飯的味道……

正月十四,很有意義又很有趣的一天,因為這天是菩薩出遊的時間。白天會有跳火活動,村中所有人都會去觀看。我當時一看見跳火的'人就樂了。跳火者全部都是男士,他們外穿三角褲,手拿白藍轎,一個個從高火上空躍過,好似一個個拿着白藍轎的超人在跳火,甚是趣味多多。

倘若你是在夜晚看到幾個小小的黑影在門口一閃而過,千萬別驚奇。那必定是溜去戲場了,先是買了些零嘴兒才開始找位子。台上的戲子咿咿呀呀地唱些什麼,我們這羣小毛孩兒不懂,只是圖個熱鬧,圖個樂呵兒。

每每快過年時,便是人們最忙碌的時候。我被分配到了廚房。做什麼?看火唄!別笑話,我還挺喜歡幹這活兒的。一手拿着木柴,不斷地放進火灶中,一手不停地拉着風箱。木柴噼裏啪啦的聲響和風箱呼呼的聲音編織成一曲恰似遠古的音樂,聽得心窩窩甜絲絲的。

……

故鄉的味道太多太多。

曾經並不喜歡故鄉的我,在某個夜裏,為這樣的故鄉感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