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作文

來源:文書谷 4.43K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文化的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文化的作文

文化的作文1

這一次,我們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是——走進生活中的傳統文化。通過老師簡短的講解,我們才知道傳統文化像一本既精彩又豐富的書,好比一個藏滿寶藏的巨大寶庫。經過分工,我們小組將走進 “中國傳統飲食文化”。對於這次的收穫,讓我來介紹一下吧!

在網上,我一查找資料,就顯示出許多飲食的相關資料,如那些傳統的食品、飲食禮儀等等。傳統的食品有:可口的粽子、香噴噴的、熱乎乎的湯圓、誘人的糖葫蘆……一張張美食美味的.圖片看得我眼花繚亂,口水直流。我還調查到了一些飲食小知識,如:早上起牀空腹應喝一杯水,飯後不能做一些劇烈運動、動作,每天養成喝水的習慣等等,瞧,飲食也有這麼多的小知識!

通過查資料,我還知道了許多的飲食禮儀,如:有客來時應把客請到客廳小坐。入座時,應先讓主賓入座,後主人;再女賓;最後才是男賓入坐,給客人倒酒時從右側倒起,順序與上面一樣,先主賓後主人;先女賓後男賓。酒斟八分,不得過滿。上菜先冷後熱,上全雞,全鴨,全魚等整形菜時不能把頭尾朝向正主位,這是不吉利的哦!怎麼樣,沒想到吧!飲食也有這麼多講究呀!這些飲食禮儀都可以告訴爸爸媽媽哦!

想知道更多的傳統知識嗎?如果想的話,就和我一起去探索吧!願這棵枝繁葉茂的傳統文化大樹可以繼續被我們的後揚光大!

文化的作文2

我們中國是一個泱泱大國﹐有着五千年的歷史文化,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

愛國詩

我愛祖國古老的歷史文化。祖國的歷史就像璀璨的宇宙一樣,羣星燦爛,萬年不息,光照史冊。祖國的唐詩宋詞,各有千秋,體現了中國的歷史是多麼宏偉﹑悠久。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詩鬼李賀 ?;每一位詩人,每一個稱呼都是中國文明的歷史。他們留下了一篇篇充滿愛國激情的詩歌。

你可曾記得屈原憂憤滿腔,投身汨羅江;辛棄疾雄心壯志,發揚豪放之情;無數的詩人毫不保留地獻出自己的智慧、才華,艱辛!

先進發明

你們可見過我國的四大發明。火藥是古代煉丹家發明、創造的,唐朝末年,火藥泛用於軍事方面;指南針,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發明,它促進了中國航海事業的發展,還由阿拉伯人傳入了歐洲;這四大發明讓中華文明更進一步,讓中華人民更加方便、 快捷了。這四大發明,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發展的重大貢獻,是祖國的驕傲,是世界的驕傲!

振興祖國

這些一成為過去的往事了,而現在我們要振興祖國。我們要抓緊和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去培養高尚的情操;學習豐富的知識;創造美好的.生活!每一個青少年都要確立一個遠大的理想,為此而去奮鬥、努力。建設祖國,讓祖國變成一個文明之國。就讓我們為振興中華做準備吧!

歷史的變遷,清楚的讓我們看見一個沸騰上升的祖國;朝着美好未來前進的祖國。祖國,你永遠在我們心中,讓我們大聲的喊響你,中國,響亮的名字;讓世界震撼的名字 !

文化的作文3

一個陽光明媚、惠風和暢的日子,姥姥、姥爺帶着我來到了滿城秀蘭文化園。

到了目的地,我迫不及待地下了車,快步來到了園林門口。一進大門,隨“歌”起舞的音樂噴泉映入眼簾。旁邊還有一片湖,那碧綠的湖水,清澈見底,湖面上不時漂來一條小船,更增添了詩情畫意。

向前走,一座長長的拱橋出現在我眼前。橋上的遊客絡繹不絕,大家邊賞景邊用手機記錄這美好的.畫面。

我們隨着人流往裏走,哇塞!綠樹依依、繁花似錦,一條長長的、婉如蛇形的走廊貫穿在這五彩繽紛的園子裏。有許多人在路邊的石頭上尋找題刻。我也參與其中,找到了一塊名叫“孺子牛”的石頭,它的樣子真像一頭耕種的牛。再看其他的題刻,大多是才子們寫下的首首詩歌,我邊賞讀邊感慨,我泱泱大國有着悠久的歷史和文化,這些詩詞歌賦是其中的一朵奇葩,我一定要好好學習,將來做出一些貢獻。尋找題刻的不知不覺中,我們已經走到了走廊的盡頭。

從走廊出來,我們來到了園林的中央。這裏的亭台樓閣,格外引入注目,精巧的建築為文化園增添了不少色彩。

園林中有一座塔,塔上優美別緻的花紋最吸引人的眼球了。塔的頂端很像一頂官帽!在不遠處,流水潺潺,我們離開小塔順着流水聲走呀走,眼前出現了一個小山洞。這讓我不禁想起了陶淵明的《桃花源記》裏面的一句詞:“便得一山,山有小口。”我們進了這個小山洞,一陣陣涼氣迎面撲來,裏面真涼爽!越往裏走水聲越大,漸漸地感覺有絲絲縷縷的陽光射進來。轉過一個小彎,突然,一個小瀑布出現在了我的眼前,“傾盆而倒”的氣勢甚是壯觀!我以前也來過這裏,但沒有注意到這種迷人的景象。此番真是不虛此行啊!

我們離開了山洞,戀戀不捨地走出了秀蘭文化園。

文化的作文4

中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淵遠流長,包括古文、詩、詞、民族音樂、民族戲劇、國畫、書法、對聯、燈謎、歇後語。還有一些傳統的節日,比如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其中我最喜歡的節日是春節。

春節有很多美好的傳統習俗,比如掃塵、洗浴、貼窗花、貼對聯、貼年畫、吃餃子、發壓歲錢、還有放鞭炮……為什麼要放鞭炮、貼對聯呢?我給講講吧。

傳説中,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它長着鋒利的牙,尖尖的角,兇猛無比。“年”長年深居海底,每到新年的晚上,怪獸就會爬上岸,去襲擊山角下的一個小村莊,吞食牲畜,傷害人命。村裏人知道會來怪獸,把門鎖的緊緊,可是不管怎樣,“年”就會進來,偷吃村民的東西,傷害人畜,大家都害怕極了,但又無能為力。

這一年的'除夕,人們正準備扶老攜幼去避難。這時,一位仙翁走過來,他告訴村民“年”怕紅色和響聲,人們聽了連忙準備了紅對聯貼在門上。晚上,“年”又來了,它一見紅色,聽到鑼鼓聲陣陣,嚇得趕緊逃跑了。從此,村裏太平了。以後每逢過新年家家户户都貼春聯、貼年畫、放鞭炮,這個習俗一直延續至今,還越傳越廣,逐漸成了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過年我最喜歡的就是放鞭炮了。吃完年夜飯,我就會拿着鞭炮跑出去。我在外面找到一個瓶子,取出一個炮,在瓶口上弄一個洞把炮放在口上,點燃只聽“嘭”的一聲,把瓶子炸了一個洞。

我最喜歡春節了,期盼春節快快到來。

文化的作文5

從“蜀景風遲,浣花溪旁,誰種芬芳,天與薔薇,露華勻臉”到“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歷史的光影湮滅了“胡騎羌兵入巴蜀,前飛禿鶖後鴻鵠”的傷痛。

一提到巴蜀文化各位第一反應就是想到火鍋吧,這火鍋便是巴蜀文化中的“辣”文化。火鍋的來源有這樣一段歷史:道光年間,重慶江北碼頭上每天急切需要補充營養和體力的巴奴們驚喜地發現了一種美味:毛肚。節儉的巴奴們為了果腹,每天去江邊找尋人們宰殺水牛後留下的牛肚等內臟,再用江邊石塊支起殘鍋,配上辣椒、花椒等煮食,頓時麻辣翻滾,幾經流傳,竟成巴蜀一絕---毛肚火鍋。火鍋源於重慶,在四川改良,歷經百年才成為如今風靡全球的美食。重慶的火鍋以香辣為主,四川則是麻辣為主。誰是火鍋之王的爭議至今仍是甚囂塵上,不絕與耳,但卻都是巴蜀飲食文化的代表,不僅國人愛辣,許多外國友人也愛上了這辣文化。

其次就是這名揚四海的川劇文化,它距今已經有兩百多年的歷史,它以獨特的`風格和濃郁文化的地方特色,倍受巴蜀人民的喜愛“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萬雄兵,咫尺地五湖四海,幾更時萬古千秋。”正是描繪川劇。人們在有限的劇台上穿這五彩的戲服,手握兵器道具,時不時念叨幾句,便鼓聲響起,台下觀眾拍手叫好。川劇打破時空限制,在狹小的戲台上演繹這豐富的故事。作為中國國粹,這應該流傳,更應該讓全世界都來了解。

巴蜀還有許多璀璨文化。你聽,武侯祠的諸葛亮先生為我們講述了蜀國的鼎盛;青城山依舊發揚這道教文化;都江堰刻滿了李冰父子的偉績;樂山大佛在平靜的江水前保佑巴蜀人民……

我們這了不起的巴蜀文化!應當走向世界!

文化的作文6

河南美食數不勝數,個個讓人垂涎三尺,有小籠包子、中牟烤羊肉……但最吸引我的食物自然而然地落在了河南特色——燴麪上。現在我們來看看這美味的河南燴麪吧!

河南燴麪顏色讓人目不轉睛。它的顏色很少,白色是基礎色,在面上浮着幾片香菜,像幾塊翡翠,那幾根綢帶似的麪條酷似白龍,好一個“雙龍戲珠”啊;河南燴麪的香也是名副其實的。河南燴麪香飄萬里,它的香味讓人難以抗拒,光聞味道就令人垂涎三尺,使人難忘其香、回味無窮;河南燴麪的`味道更是舉世聞名。那勁道的麪條配上美味的香菜、酸甜的糖蒜,嚼在嘴裏有甜味,有酸味,但更多的還是香味。這真是“此味只有鄭州有,人間能得幾回聞”啊!令前來旅遊的外地遊客流連忘返、嘖嘖讚歎!

河南燴麪不僅色香味俱全,而且做法也很簡單,易學、易會。把羊肉湯熬上三個多小時,把麪條拉好,下到羊肉湯裏,再煮一會兒,配上一小碟香菜與糖蒜,香氣撲鼻的燴麪就完工了,那味道令人的口水不由自主的“飛流直下三千尺”。哎,香啊!

吃燴麪也挺有意思的。上次我和爸爸去吃燴麪,我“噓”一聲,半根麪條進了嘴,另半根拖在下巴上,爸爸叫了我一聲,我一抬頭,白色的麪條像白鬍子似的垂在我的下巴上,爸爸捧腹大笑,我隨口吟道:“半抱琵琶半遮面。”我也跟着大笑起來。

吃完燴麪,香味在嘴裏回味無窮。真可謂是“吃了燴麪,嘴有餘香”啊!這可能是河南燴麪聞名天下的原因吧!

文化的作文7

富陽的東吳文化公園是個美麗的大公園。

公園門口的廣場中央有一座大鼎。鼎很高,有兩個我這麼高暱;鼎很重,像一座泰山似的立在那兒。鼎上的紋路清晰可見:一頭頭小獅子威風凜凜地站在那兒,好像忠心的侍衞在看守城門;有幾條長龍昂首挺胸地在碧空中遨遊;還有兩條纏繞在一起的巨龍,各自頂個球,玩得不亦樂乎……

繞過大鼎,就來到氣魄雄偉的城門前。城門十分高大,共有三扇門,中間那扇門最大。仰起頭,向上望,城門的門檐微微地傾斜,像雨傘的傘面,上面還有一塊牌匾,寫着“東吳文化公園”幾個大字。

進了城門,就來到了鹿山腳下。抬頭仰望,只看到一片鬱鬱葱葱,一眼望不到頭,彷彿一片綠色的海洋。從東邊登上鹿山,站在景觀閣上向下望,只見湖水靜得像一面鏡子,倒映着湖邊的樹水、花草。向東遠眺,可以望見寬闊的'柏油馬路,像一條長龍卧在江邊,一輛輛汽車如同一隻只甲殼蟲,在馬路上來來往往,川流不息。向南望去,可以看見美麗的富春江,富春江水很綠,綠得像一塊巨大的天然翡翠。

向北看,一座座高樓大廈拔地而起,一幢接着一幢,誰也數不清到底有多少幢。

從鹿山的西邊下來,就是一片翠綠的草坪,踏在軟軟的草坪上,就像踩在毛絨絨的地毯上似的。草坪上的花兒多得像滿天的繁星,數也數不清,其中最漂亮的要數月季了。月季花紅的像火,白的似雪,黃的如玉,粉的似霞,真是美極了!

東吳文化公園到處都有美麗的景色,希望你有機會去盡情遊賞。

文化的作文8

中國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延續到今天,到處揭示出豐富多彩的中國傳統文化。有精美的平易近間工藝。如:剪紙、陶瓷、版畫、雕塑、木版畫、染織、虎頭鞋、麥草畫、烙畫、唐三彩、麪人;有古老的平易近間藝術,如:戲劇、曲藝的一種、活動剪紙、國畫、蘇繡、鷂子、園林修建、服裝飾品、;另有獨特的風俗習慣,如:春節貼春聯、元夜鬧花燈、五月節賽龍舟、中秋吃月餅、土家族的“走婚”、傣族的'“潑水節”。在我國有好多傳統節日:春節、元夜節、清明節、五月節節、中秋節、重九節、。此中最為隆重的是春節以及中秋節了,最有記念意義的是五月節節。春節,這是中國人最隆重的節日,世上有華人的處所,就都過春節,無論脱離家多遠,無論走到那裏,春節這一天都要趕回母親身邊。為了這一天,每家每户都要早早地打掃家、貼窗花、買年菜、貼對於聯、放鞭炮、穿新衣、吃餃子、辭舊迎新、為新的一年鍵康健康,一帆風順。

中秋節,是個團聚節。人們顛末春種、夏播後,到了秋收。這個季節,秋高氣爽、五穀豐產、瓜果飄噴鼻、人們勞作了一年,豐收在望。以是每家每户做月餅、吃月餅、賞月餅、意味着一年團團聚圓。

另外,五月節節是為記念一位熱愛自己的國家詩人————屈原而流傳下來的。詩人屈原不滿當時政府被貶到楚江一帶,詩人感到前途暗淡,在五月初五這一天投江而死。本地人平易近為記念他,在每一年的這一天,包粽字、吃角黍,另有的處所進行賽龍舟的活動。

生活中,咱們到處可以感遭到中國豐富多采的傳統文化,這些個傳統的工具是祖國的瑰寶,是需要咱們代代相傳,一直傳授繼承下去。

文化的作文9

歷代的詩人,如陶淵明盛愛蓮,讚揚着蓮的”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格。

説起蓮,有很多有關蓮的未解之迷,蓮的歷史又是如何呢?

在人類出現以前,大約一億零四千五百年前,地球大部被海洋、湖泊及沼澤覆蓋。當時,氣候惡劣,災害頻繁沒有動物,大部分植物被淘汰,只有少數生命力極強的野生植物生長在這個貧瘠的地球上。其中,有一種今天我們稱為“荷花”的水生植物,經受住了大自然的考驗,在我國的阿穆爾河江黃河、長江流域及北半球的沼澤湖泊中頑強地生存下來。大約過了九千年,原始人類開始出現。人類為了生存,採集野果充飢,不久便發現這種“荷花”的野果和根節(即蓮子與藕)不僅可以食用,而且甘甜清香,味美可口。漸漸地,“荷花”這一人類生存的糧食來源便深深地印刻在我們的`祖先——原始人類的心中,成為人類生存的象徵。

一直到公元前五六千年的新石器時代,隨着農耕文化的出現,人類對荷花開始了進一步的瞭解。當時的人類為了生活上對水的需求,一般都定居在河岸湖畔或有天然泉水的沼澤地帶,而這些地帶恰是野生荷花主要的分佈區域。經測定,距今有五千年的歷史。人類在不斷的生產勞動中,對朝夕相處的荷花的生長習性、生存環境等積累了豐富的感性認識,為中國古老的荷花文化的產生髮展奠定的良好的基礎。

如今,蓮成為了植物界中最古老的雙子葉植物之一。它們受着人們的高度讚美,它的姿容優雅,色彩明豔,葉、花均有清香,又使人們深深陶醉。

蓮,記載着千年的歷史,它是多麼偉大啊!

文化的作文10

百千夜盡,我化作青盞一座,倚門獨望,千年後的霓虹璀璨,我微弱的燭光忽閃忽閃,我燭芯輕輕啜泣,凝望遠處,我再則燈火闌珊處,可會有人回首?

恍惚中,宛如時光停滯,歲月靜好。我穿梭在九州內,看才子對酒當歌,揮毫潑墨,看名門閨秀小家碧玉,纖手銀針,着春衫羅裙,繡朵朵含羞的素心,看繁花燈會,火紅牡丹映的姑娘面若桃花,看喧鬧集市,皮影舞動,糖人嬉笑,看炮竹聲中紅燈高掛,窗花傲笑東風,看白雲野鶴,焚香清茗,有人高山流水間撫一曲陽春白雪。忽而古木檀香小築不復,牡丹燈落到寒煙處,我望着低徊明滅的孤燈,屏息以待,願江山依舊,繁華依舊,風流依舊。

然而歲月無情,留下千帆過盡的沉寂。物已非,人已非,風流不可追,我聽到少男少女隨着音樂搖擺喧鬧,聽到織布機嗡嗡作響,電腦刺繡循環往復,冰冷無情。聽到刺耳的汽笛聲催促離人。我聽到綾羅綢緞的歎息,白紙畫卷的幽怨。我想提筆描繪記憶中的畫,畫出舊紙扇的'風流,玉髮簪的委婉,畫出長亭外的思念,雕欄玉砌的韻味,卻不知墨怎麼灑,筆怎麼下?似水流年,我難回當出,看那天地日月,恆靜無言,青山長河,世代延綿。我看着曾留下的痕跡,漸行漸遠。獨自遷至河邊,對岸是21世紀的繁華。凝望日出日落,也太漫長,凝成霜,慘白的月勾住過往,我獨自啜飲,緩緩低唱。我等你驀然回,等你在21世紀的科技中想起我的柔美,等你在鋼鐵森林般城市中憶起我古色生香的韻味。

我望着對岸不知多少歲月,我燭芯的熾熱漸漸抵不過徹骨的寒冷和孤寂。恍惚間,我似乎看見你從對岸駕一葉扁舟使來,你將我輕輕放在船頭,燭光灑滿了整條河流,看見它如銀河般燦爛隨着流水流進那片繁華,周圍亮如白晝,卻無一人將我吹熄,將我忽視。

文化的作文11

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有很多,有萬里長城,明清故宮,敦煌莫高窟……其中,我最熟悉的就是秦兵馬俑。

秦兵馬俑是世界八大奇蹟之一,位於秦始皇陵的東側1.5千米處。它裏面有許多姿態各異,大小不一,各具風格的陶俑。據説把這些東西建在秦始皇陵的東方,可以在陰間保護秦始皇,使他在陰間也能過着和陽間一樣的生活。

秦兵馬俑在人們挖掘出來後,有四個坑,因為四號坑有坑無俑,因此參觀人少。這三個坑中,一號坑最大,約有陶俑6000個,最小的是三號坑,有陶俑918個。在所有坑中,二號坑的兵種俱全,推測此坑是總主力軍陣,此坑中的陶俑排列秩序井然,不像一號坑那般雜亂。

三號坑是統帥地下大軍的指揮部,一號坑為“左軍”,二號坑為“右軍”。這樣的軍陣佈局是秦國軍隊編組的縮影。

遠遠望去,在那一道道寬闊的'土牆之間,一個個兵俑排列整齊:有的神情嚴肅,佇立着思考,大有將軍風度;有的躍躍欲試,滿腔熱血,彷彿要在戰場上與敵人決一死戰;有的面帶微笑,彷彿想起自己凱旋,和家人團聚的情景……

在所有陶俑中,給我印象最深的就要數跪兵俑了。只見他右膝跪地,背部挺直,兩手在右側,彷彿在拉弓放箭。他自信滿滿,好像覺得自己放的每一支箭都能射到敵人。

那些馬俑也各具特點。那一匹匹駿馬,初看似乎一樣,但仔細去瞧,則各有特色。有豎耳細聽的,也有張嘴嘶鳴的。

文化的作文12

我愛那“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廬山瀑布;愛那“日出江花紅勝火”的江南;愛那“兩岸猿聲啼不住”的長江三峽;更愛那祖國幾千年來的燦爛悠久的文化。

劉貞亮説過“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茶,可以陶冶人的情操,還可以清心養神。茶道起源於中國,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茶道的重點在道,道指“修心養性,參悟大道。”專家認為:中國的茶,能用來養性、聯誼、示禮、傳情、育德,直到美化生活。宋徽宗趙佶是一位

茶飲愛好者,他認為茶的芬芳品味,能使人閒和寧靜、趣味無窮:“至若茶之為物,擅甌閩之秀氣,鐘山川之靈稟,祛襟滌滯,致清導和,則非庸人孺子可得知矣。中澹閒潔,韻高致靜.”莊晚芳教授提出中國的茶德應是“廉、美、和、敬,”並加以解釋:廉儉有徳,美真康樂,和誠處世,敬愛為人。

京劇是中國的國粹,已有200年的歷史。京劇通過程式的'表演手段敍演故事,刻劃人物,表達“喜、怒、哀、樂、驚、恐、悲”思想感情。角色可分為:生、旦、淨、醜四大行當。人物有忠奸之分,美醜之分、善惡之分。各個形象鮮明、栩栩如生。京劇是歌舞、説唱、雜技的綜合藝術形式。並具有文學、音樂、舞蹈、美術等多種藝術內涵。不同的藝術角色,表現不同性格、身份、年齡的不同人物類型。過去,戲劇界常説“千斤話白四兩唱”。京劇也不例外,總以説白為主,必候偶有感觸時方起唱工。或為敍景而唱、或為情急而唱、或為歎息而唱、或因悲痛而唱、或感慨而唱、或因想念而唱、或因憤恨而唱、或因恐懼而唱等等。

祖國文化,燦爛悠久,這使每一位炎黃子孫都無比驕傲,無比自豪,祝祖國明天更美好!

文化的作文13

近日,在微博上流行一系列塗鴉畫,杜甫成了主人公。畫面上的他時而手持狙擊槍,時而揮刀切瓜,時而身騎白馬,時而腳踏摩托,被網友戲稱為“杜甫很忙”。該系列的原型是人教版語文必修課本中《登高》那首詩的配圖,由已故的人物畫大師蔣兆和先生繪製。圖中的`杜甫端坐在一塊巖石上,瘦削的面龐微微上揚,帽子的繫帶隨風朝後飄揚。 而在網友的筆下,杜甫已經變身肌肉男、神龍鬥士、傑克船長……且不去説這種現象的初衷究竟是為了什麼,但這種行為給我們的印象就是在糟蹋中國的文化,就好像孫子在笑爺爺的滄桑是一種滑稽。

四書五經、經史子集、唐詩宋詞、話本戲劇,這些傳統文化培育和塑造了一代代中國人的精神人格。建設文化強國,理應汲取傳統文化養分,弘揚傳統文化固有的精神價值,形成新的文化傳統。因此,建設文化強國應與傳統握手言和。這意味着,必須破除以往對待傳統文化那種非精華即糟粕的二元對立思維,與傳統和諧共處。且不説精華或糟粕是相對而言的,站在文化傳承發展的立場,我們也應對傳統文化持温和與善待的態度。

錢穆先生曾説,對本國以往歷史須有“一種温情與敬意”,如此“國家乃再有向前發展之希望”。一個國家的歷史與文化,乃這個國家獨有的精神遺產,不尊重不善待傳統,難免逐漸喪失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更談不上文化發展、文化強國。進而言之,尊重傳統文化,加強傳統文化教育,保護歷史文化遺產,都是促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題中應有之義。

文化的作文14

中國成語源遠流長,多從我國古代的寓言、歷史典故、經典詩句或者口語流傳中形成。因此,每條成語後都藴藏着一個豐富多彩的歷史故事或神話傳説。如果説漢字是中華文化中的瑰寶,那麼成語就是最閃爍的鑽石。也可以説,成語是我國傳統文化百花園中一朵絢麗的奇葩。

從語言形式上看,成語活潑多樣,絕大多數是四字結構,但其它字數的.成語也不少。如“三字成語”有“替罪羊、下馬威、口頭禪、惡作劇、眼中釘、鐵公雞”等;“五字成語”有“十萬八千里、下筆如有神、千里送鵝毛、不打不相識、功到自然成、先下手為強”等;“六字成語”有“九牛二虎之力、三寸不爛之舌、天有不測風雲”等;“七字成語”有“兒行千里母擔憂、一塊石頭落了地、跳在黃河洗不清”等;還有“八字成語”“九字成語”甚至還有“十一字成語”如“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成語也異彩紛呈:有的源自“神話傳説”,如“夸父追日、精衞填海”;有的源自“寓言故事”,如“守株待兔、井底之蛙”;有的源自“歷史故事”,如“聞雞起舞、毛遂自薦”;還有的源自“經典詩句”,如“青出於藍、萬紫千紅”;也有的源自“外來文化”,如“火中取栗、殺雞取卵”。

成語言簡意豐,寥寥數字包含着豐富、深刻的思想內容,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精華,具有強烈的民族色彩,如“精忠報國”讚美了愛國情懷;“孔融讓梨”教會我們弘揚中華民族禮貌謙讓的優良傳統;“一日為師,終生為父”意在教育人們心懷感恩……

成語,中華民族的一塊瑰寶,它將傳承着五千年來的中華文化,站在世界的東方之巔,帶着每個中華兒女的精神、靈魂、骨氣,洶湧地流淌着……

文化的作文15

一首昆明小曲,一句北京評唱,一段江南平調,把我勾回了存在心靈中兒時濛濛的回憶裏。

記憶裏外婆最喜歡聽戲,獨愛其中的《楊門女將》有時屋門還未進,就聽見唱到“白白瀟瀟風沙浪……”我也便會跟着咿咿呀呀唱了起來。

有時,她會温一杯薄酒,有時,會泡一杯花茶,伴着縷縷水霧,嗅着陣陣酒香。婉轉在西湖美景裏,聽白娘子訴痴情,看包公斷案的大快人心,想像着羅裳輕盈,笑靨明麗的昭君走在和親路上。

別人為那唐玄宗的明智而感歎,只有我為那楊貴妃的無助而哭泣;別人為那屈原的自刎而歎息,只有我為那頻頻可危的國家而擔憂;別人為那孟姜女哭倒十里長城而震撼,只有我為那建城人的血汗而悲傷;別人為那木蘭替父從軍的孝順而欣慰,只有我為她那女扮男裝時的無奈而揪心……

他們在我的記憶中,在中國文化之路上源遠流長,並留下了重重的.一筆。

自小我體弱多病,很少吃西藥的我,最常光顧的便是中藥店。

看着那一方方熟悉的紅木盒子,一個緊挨一個,緊緊貼在牆上隨着店員的拉開閉合,拉開閉合,他們露出了“真面目”鹿茸,海馬,珍珠,西紅花,人蔘,靈芝……

伴隨着淡淡的藥香,它們被引入一瓦瓷鍋,一碗水,大火煎,小火熬,一碗濃濃的湯藥好像護身符一樣,保持着我常年的紅潤。

就像爸爸説的,人是吃五穀雜糧生長,而生了病,也要靠五穀雜糧來治,就像那中藥一樣。

兒時的湯藥,一滴滴,滴在我的記憶中,也一滴滴,滴在中國文化之路上,讓人們可以尋找到來自中國傳承的草藥王國。

中國文化,就像婉轉的戲曲,就像清悠甘苦的中藥,他們走進我心裏,讓我體會到,人生百態,盡在中國文化。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