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考語文的作文集錦八篇

來源:文書谷 1.56W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考語文的作文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考語文的作文集錦八篇

考語文的作文 篇1

在風雲變換的國際舞台上,國與國之間的競爭不再侷限於昔日經濟、政治等“硬實力”,而今大國“軟實力”的分量似乎更重。軟實力主要包括民族文化的影響力、國民精神風貌、思想素質,而民族文化影響力尤為重要。

作為民族文化的載體——母語是民族的生存發展之根。如果一個民族不重視他的母語文化,勢必會走下坡路,至少經濟社會發展潛伏着危機。在行其道的今天,我們瘋狂地學英語,卻淡漠甚至拋棄了自己的母語:漢語。如今毛筆大概成“稀有之物”了,拿過毛筆的人很少,會寫毛筆字的`更是寥寥無幾。而日本人卻規定每週一次毛筆字課,我們不反省一下,就這樣看着漢文化衰落,對得起“炎黃子孫”這個稱呼嗎?

為什麼在全球掀起一場漢語熱,各國大辦漢語學校的今天,我們卻不再重視漢語?我們沒有看到語言文化的長遠意義,至少沒有看到眼前所藴藏的危機。英國、美國每年輸出英語所獲利潤佔到了國民GDP的1%多。再看看國內的學生,花這麼大力氣學外語,若是學好了還可以,可是大學生甚至博士生研究生的英語水平也不過如此。外語沒學好,母語也差,有些人的漢語水平甚至不及外國的漢語學習者,前不久上海的一次雙語互譯活動競賽中,不少人把“富貴不能淫”這句古訓成“Be rich, but not sexy”(富貴,但是不能性感)。中國學生的語言功底,由此可見一斑。

聽説前不久申報文化遺產時,端午節被韓國搶先註冊。我們在憤慨之餘,為什麼不冷靜地想想:別人為什麼輕易就能搶走?漢文化源遠流長,先輩珍視,而子孫視之不甚惜,如棄草芥。一些重大的經貿甚至學術交流會全部用英語卻不能用翻譯,這可是在自己的國土上。為什麼不能像法國人一樣珍視母語。民族文化要博採眾長,兼容幷蓄。法國的保守未免偏激,而我們的漠然則更令人擔憂。

“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佳句流傳幾千後依然鮮活生動,在於其獨特的音形相結合。我耳邊始終迴響着那位韓國網友的疑問:“你們的漢語我認為是世上最優美的語言,為什麼亞洲其他國家和歐美重視,你們自己卻不重視呢?”

你從遠古走來,博大是你的風采;你向未來奔去,磅礴是你的氣概。懸崖邊緣的漢語文化,炎黃子孫到了拯救你的時候了……

考語文的作文 篇2

論文摘要:作文講評應以學生為中心,關注學生的現實處境和精神狀況。教師的講評應緊緊扣住教學目標,不斷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講評形式包括師生對話、生生對話和學生自我對話等。

論文關鍵詞:國小語文 作文講評 學生中心 對話

作文講評,顧名思義,是教師對學生的作文進行講解和評價的教學活動。筆者就最近所聽的一堂作文教學課及由其引發的思考述之於下,以期引起同人的思考。

案例呈現:

這是一堂區級的國小四年級作文教研課,教學內容和要求是“寫一寫自己喜歡的動物。要具體地寫出動物的特點,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聽課的有區教研員和全區四年級的語文教師。

教師將教學重點放在“如何具體地寫”和“如何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上。就“具體地寫”這一要求,教師教給了學生“放大鏡”的方法——-抓住動物的某一特點,放大這個特點後再進行具體描寫;就“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這一要求。教師教給了學生“擬人”的方法——把所寫的動物當成人,寫出它“嘴裏説的,心裏想的”。教師的這種“重點突出,方法明確”的作前指導,讓聽課的教研員和語文教師頻頻點頭。

經過了大約20分鐘的作前指導之後,學生開始動筆寫作。絕大多數學生都能快速動筆書寫,極少有咬筆頭無從下筆的學生。從學生的寫作狀態看,教師的作前指導是成功的。

學生寫了大約10分鐘後,教師讓大家停筆。課堂進入作文講評環節。

教師:有哪位同學願意將自己的作文和大家分享的?學生都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有的學生躍躍欲試但最終還是沒有舉起手來。教師等待了一會,終於有一個男孩子舉起手採。教師讓他站到講台上,並將他的作文用投影儀投射出來。

男孩子寫的是貓。大約寫了250字。

教師:來我們一起看看這位同學寫的作文。“我最喜歡的是動物是貓。我家有一隻貓,它非常可愛”。好,這是按照老師給的開頭寫的。“它的毛是白色的,頭上有一對尖尖的耳朵和一對大眼睛”。語言太平淡了,我們説它的毛是白色的。還可以怎麼説?

班上其他同學:雪白的。

教師扭頭對站立一旁的學生説:聽到了嗎?雪白的。

教師:一對尖尖的耳朵,一對大眼睛。怎麼聽起來感覺很不舒服?重複!寫耳朵時用了“一對”,寫眼睛時就不要再説“一對”了,應該説“一雙”。那麼,是什麼形狀的大眼睛?三角眼也可以是大眼睛!應該怎麼説?

男孩子聽到老師這麼説,有點侷促不安了。

班上其他同學:圓圓的大眼睛。

教師:“小貓的嘴小小的,經常‘喵喵’地叫,好像是説:‘小主人,我餓了,給我點吃的吧。”’你這一段明明是寫小貓的外形特點,怎麼又寫到小貓好像在説什麼了呢。還有,你接着前面的寫下來,就應該是“它的嘴小小的”,而不是“小貓的嘴小小的”。

男孩子的臉這時候已經很紅了,在講台上站立不安。

教師繼續進行“念一句評一句”式的講評,直到下課。

男孩子拿着作文本垂頭喪氣地回到了座位上。

針對這種現象,筆者有如下四點思考:

一、思考之一:國小作文講評——以教師為中心還是以學生為中心?

大教育家雅斯貝爾斯曾經説過,“教育者不能無視學生的現實處境和精神狀況,而認為自己比學生優越,對學生耳提面命,不能對學生平等相待,更不能向學生敞開自己的心扉。這樣的教育者所制訂的教學計劃,必然會以我為中心”。

我們可以想象,這個孩子是鼓足了多麼大的勇氣走上了講台,在同學面前,在許多陌生的成年人的面前展示自己的作文,對孩子而言,無疑是在努力地超越自我。同時,這個孩子又是帶着多麼強烈的希望走上了講台,他必定認為自己的作文應該是不錯的,希望得到教師的肯定。就在這樣的“現實處境和精神狀況”中走上講台的孩子,是應該得到教師由衷的肯定和熱情的讚揚的。但是,教師卻恰恰忽視了“學生的現實處境和精神狀況”這一因素,進行了“以我(教師)為中心”而不是“以學生為中心”的習作講評教學。而這樣的教學,恰恰是違背教育與教學本質精神的。雅斯貝爾斯認為,“所謂教育,不過是人對人的主體間靈肉交流活動(尤其是老一代對年輕一代),包括知識內容的傳授、生命內涵的領悟、意志行為的規範,並通過文化傳遞功能,將文化遺產教給年輕一代,使他們自由地生成,並啟迪他們的自由天性。因此,教育的原則,是通過現存世界的全部文化導向人的靈魂覺醒之本源和根基,而不是導向由原初派生出來的東西和平庸的知識。在本案例中,教師所表現出來的恰恰是對學生所掌握的知識和技能的更多關注,而忽視了對學生的引導和啟迪。教師是“以我為中心”,站在成人的立場和角度,來審視和評判孩子的作文的。應該説,這樣的教師教育行為是違背教育本義的。 "

二、思考之二:國小生作文的評價標準是什麼?

一説到評價,我們必然會想到標準。因為按照不同的標準去衡量,就會得出不同的評價結果。通過對上文的分析,我們發現,當教師不顧學生的現實處境和精神狀況,從成人的角度去評價孩子的習作時,它的確是一篇問題重重的習作。但是,若站在一個國小四年級孩子的角度,它還是不是一篇一無是處的習作呢?答案恐怕是否定的。首先,在短短的十多分鐘內能夠完成200多字的片段描寫,是十分不容易的。其次,這篇作文表達的意思是清楚的,主題明確,語句通順。此外,學生還用到了教師在作前指導中所講的“擬人”的手法。應該説,這至少是一篇中上水平的作文。但是,正如案例中的教師一樣,我們很多時候都在無意識地用成人的標準去要求孩子。在這種“高標準,嚴要求”下,絕大多數孩子每寫一次,就失敗一次,久而久之,孩子越來越害怕寫作文。 那麼,怎樣的評價是關注兒童現實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呢?那就是首先要站在兒童的角度來看待兒童的作文。對此,我國特級教師高林生先生説:“中年級的文章可以是不分段的,也可以是一個片段,甚至孩子習作中有點問題,或者有點不通的句子也沒有問題。”高林生先生還説:“要堅持以鼓勵為主的原則,蹲下來看孩子的習作,增強孩子的習作興趣和自信心,讓學生們樂寫、會寫。還是那句話,以童心看兒童的作品,這樣你就會發現閃光點。”

綜上所述,作文評價標準應是兒童當下的現實生活和精神世界,具體做法是“心中有標(課標)”和“目中有人(兒童)”。

三、思考之三:國小作文講評的目的是什麼?

就一個完整的作文教學過程而言,包括“教師作前指導一學生習作一教師講評習作一學生修改”這四大環節。由此可見,教師講評學生作文屬於作文教學過程的中間環節。在這個環節中,教師要在充分了解學生作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髮現作文中存在的問題,為教學的下一個環節——學生修改作文打下基礎。從這個角度來講,國小習作講評有兩大目的,一是認識上的,一是能力上的。從“認識”的角度講,就是要讓學生認識到什麼樣的作文是好作文;從“能力”的角度講,就是要讓學生掌握一定的習作知識與方法,能對作文進行有效的修改。

以上是從普遍意義上闡釋習作講評的目的。若是具體到實際的習作教學課,我們就會發現,每一次的習作教學都是有側重點的,教師不可能也沒有必要在一次課中對所有的寫作知識和方法進行講解。因此,每一次習作教學都應該圍繞重點來展開,習作講評環節也不例外。就本案例而言,既然教學重點是“寫具體”和“寫出真情實感”,那麼教師在講評時,也應該緊緊圍繞這兩點來進行,而不是對每句話進行點評。

綜上所述,國小習作講評的目的應是緊緊扣住教學的重點,深化學生對某種寫作知識和方法的認識,讓學生掌握一定的寫作方法,以便更好地修改自己的作文。

四、思考之四:什麼樣的國小作文講評是可行的?

雅斯貝爾斯認為,對話是真理的敞亮和思想本身的實現。對話應以人及環境為內容,在對話中,可以發現所思之物的邏輯及存在的意義。根據現代教育對話哲學以及語文作文講評本身的特點,筆者認為,在作文講評過程中教師應採取以下三種對話方式。

師生對話。在師生對話中,師生以一種完全平等的姿態出現在對方面前。對於學生作文中出現的問題,教師不應是命令式的指出,而是應以一種期待的口吻,向學生提問:“你看看這裏存在的問題是什麼?你再讀一讀,看看怎樣改會更好?”教師不直接提供現成答案,而是引導學生依靠自己的能力(比如已有的口語經驗、語感、已有習作知識等)改正錯誤。當學生實在改不出時,教師可以做一些提示或者再給出答案。這樣,學生所感受到的不再是壓迫,而是在教師引導下自己成長進步所帶來的巨大的自我充盈感和自信。

生生對話。學生以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就小組成員作文中的閃光點和問題進行討論。在彼此的交流對話中,學生通過向同伴展示自己的作文而展示了自已,同時加深了對相關寫作知識的認識和理解,甚至有可能在彼此的辯駁中發現新的問題,使得認識和領悟達到了更高的層次。因此,《標準》提出,應重視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

自我對話。學生通過與教師、同伴的對話,已經在認識上深了一層,方法上更進了一步,心態上也更加開放。而此時,教師讓學生再來反觀自己的作文,學生就會對自己的作文有某種頓悟。通過這樣的環節,就實現了雅斯貝爾斯所説的“教育就是引導‘回頭’即頓悟的藝術”。在此基礎上,學生再對自己的作文進行有效的修改。而這樣的行為不是機械的模仿,而是心有所悟之後的更加有意義的行為。

考語文的作文 篇3

語文的學習,對個人,對國家或社會都是非常重要的。在我看來語文學習的過程,就想製造一件瓷器。提高語文素養的三條途徑,就分別對應了制瓷的三道工序。正如每道工序都不可或缺,三條途徑也缺一不可。

制瓷的第一道工序是築胚,它決定了瓷器的形狀,決定了瓷器的用途。是它奠定了這個瓷器的基礎,瓷器也是在這個基礎上不斷蜕變,成形,成器。這就好比三條途徑中的社會生活實踐。實踐是認識的來源,通過這一途徑獲取的知識,是最生動,最基本,也是最令我們印象深刻,深入我們骨子裏的知識。它直接造就了我們的性格,影響我們對人對事的態度和對世界的理解。只有通過它,我們才能把死的知識轉化為活的發展動力,才能真的造福於人民,服務於社會。

制瓷的第二道工序是上色。這一工序看似對瓷器的使用沒有太大的影響,但其實,他能在很大程度上決定瓷器的高度與文化價值,是瓷器文化價值的最直接體現。在整個制瓷過程中,這是最能昇華瓷器的一道工序。這就好比三條途徑中的課外大量閲讀。讀一本書的過程,就像是與人交流的`過程。也正是在千百次這樣的過程中,我們的境界不斷提升,我們的思想不斷昇華。讀一本好書,就如同在瓷器上填上了一道亮麗的色彩。而正是在閲讀的過程中,一道道光亮的色彩不斷交織,融合,終成一幅美麗的畫卷躍然瓷上。我們的語文素養也就此得到了昇華。

煅燒是制瓷的最後一道工序。一件未曾煅燒的瓷器,縱使其結構再巧妙,花紋再絢麗,也無法稱之為瓷。只因煅燒前它是“散”的,是煅燒讓它各部分融合並再次昇華。經過煅燒的瓷器讓人感覺渾然天成,似乎生來就是一體的。這時瓷器才真正成瓷真正成器。這就好比三條途徑中的課堂有效教學,在課上我們不斷將零碎的知識系統化,將通俗的知識專業化。這不僅直接提高了我們的語文水平,更教會了我們方法,指導我們的方向,指引我們前進。在最後,我們也就真正成器。

如前文所述,語文學習的三條途徑正如三道制瓷工序一般,相輔相成,缺一不可。他們之間沒有優劣,只有不同,只用真正把握全部的三條途徑,才能最終成就我們的語文素養。

考語文的作文 篇4

現在是下午的第三節課了,離昨天的期會考試已經過了一天了。早上,由老師發了語文試卷,我考得不好,但我並不灰心,反而有愈考愈勇的.決心。

中午在寢室,我問了同學的成績,他們都説考得不好,才考了九十幾。我聽後什麼也沒説,只是“哦”了一聲便走了。我坐到牀上,仔細想:為什麼別人可以考好,而我只能考八十幾,在考試之前,我就對自己説,一定要考到九十五以上,而我這次離目標少了6.5分。

翻開卷子,我仔細看了一下,有七點五分都不應該錯。如果加上這幾分,我就96分了。我出錯的題大多數都是應為馬虎,沒有檢查造成的。但是現在後悔也沒用,重要的是吸取教訓,避免不再發生。

因此我總結如下:

1、課外積累不夠。如:手不釋卷。

2、答題不全面。如閲讀題。

3、讀題不認真,忘做題。

4、不愛檢查。

雖然課外積累不可能很快提高,但我一定會多讀老師推薦的書,做到多讀多背多記。下次月考我的目標是95以上,我相信我能行,加油!

考語文的作文 篇5

一個星期五的早上,我揹着書包去上學。走進教室,聽見同學們正在嘰嘰喳喳地議論着什麼,原來今天就要進行作文選拔賽了。9時30分鐘了,語文老師就叫我們尖子生到學校會議室考作文選拔賽。

發下了試卷,我看了一遍試卷,整張試卷只有一篇作文。我又看了一遍作文要求。怎麼也弄不清楚作文要求。我表面上十分鎮靜,心裏卻像一隻兔子“咚咚”直跳。我為了弄清楚作文要求,浪費了大約30分鐘。只剩下1小時了。我的試卷還一片空白。我就急匆匆地把作文寫好了。我歎了一口氣,總算寫完了作文。但我覺得很不滿意。監考我們的'老師説:“收卷!”我就無精打采地把試卷交給了老師。

下一星期一,語文老師宣佈:“劉和逸一等獎,葉桂心三等獎。”我聽了,高興地跳起來。

考語文的作文 篇6

語文學習關係到一個人的終身發展,社會整體的語文素養關係到國家的軟實力和文化自信,所以。我們要提升自己的語文素養。而關於怎麼去提升我們的語文素養又是一個問題。

很多人都以為,學習語文只要通過課堂老師的教學以及課本的知識就可以了,課本上記載着我們國家的文化以及別國的文化,確實,課本是我們中學生了解國家文化和歷史的便利通道。老師的講解能夠讓我們更清楚的去了解到國家所有文化的起始,發展,以及方向。比如語文課本里記載的過去的名人以及古典詩句,我們遨遊在這個書海里,能夠想象到當時的社會文化。歷史課本里記載了我們中華民族的興盛和落敗,我們感歎時代的變遷更可惜文化的遺失。我們在書本里學到的東西,讓我們對自己的未來規劃做出了明確的目標。

可是這些是遠遠不夠。

課外大量的教學讓我們更深入的瞭解到整個社會的趨勢,我們會發現,原來要提高語文素養不單單需要課本上的知識,我們更要拓展自己的`視野,去吸取更多的知識,才能更深入的去體會真正的文化知識。而影片代替了課本,我們從電影中能夠更清晰地看到當時的社會現實,我們腦海裏更會重複當時的場景,也讓我們發現科技進步和文化發展密切相關。

考語文的作文 篇7

最愛是那錚錚鐵骨,一枝寒梅獨自在梢頭傲然綻開,開出了冰清玉潔的美麗,開出了高雅脱俗的氣韻,開出了笑弄風霜的姿容,便,開在了故人的心頭。一曲《梅花三弄》驚了一袖的暗香,美了何處的歸人。

寒江月冷,銀河耿耿,凝眸高憑,遙見漁竿輕弄影,壺天物外幽情,破滄溟有客寄閒名,醉裏醒醒,歌澤畔也那吊湘靈。那蒼蒼蒹葭,在南宋的'瀟湘隨風招搖,那是山河殘缺的無奈,那是時勢飄零的感慨,那是世濁我清的唏噓,那是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歎惋,那是一首《瀟湘水雲》的眷戀。

更有王勃的《滕王閣序》,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夕陽西下,漁翁蕩漿歸舟,撥開蘆葦匆匆,撩得水波漾漾。是份安逸,是份勤勞,是份樸實,是份閒適,是份自在。遠離喧囂,避開世俗,楫一葉小舟,擺渡水雲間,雲霧飄渺,天地迷濛,撒一懷前世柔情的網打撈雲霧間一縷詩意的悠然,只聽得那《漁舟唱晚》聲聲入耳,滌盪心頭。

荀子在《樂論》中指到,“君子以鐘鼓道志,以琴瑟樂心”。歷來隱逸之士,多有扶琴自娛者。田園隱士陶淵明“性不解音,而蓄素琴一張,弦徽不具,每朋酒之會,則扶而和之,曰:但是琴中趣,何勞弦上聲。”還有嵇康等人,他們無法公開表露,寄於詩文,又恐落人口實,只得隱沒在琴曲中,選擇“隱”的方式棲身丘壑,在一曲曲琴聲中寄託自己的憂憤和情思。

所謂“琴到無人聽時工”,整個世界背過身去,鏗然一生,寥落悠長,其餘魂魄,止於明月清風。此刻的琴,才是一份誠懇。只可惜,如今若無人喝彩,琴聲也凋零了。

考語文的作文 篇8

我記得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則笑話:某班50個同學做了一次作文,題目叫《放學路上》,結果第二天交來的50篇作文裏竟有30多人寫的是撿錢包的事情,老師哭笑不得,説:“路上真有那麼多錢包供你們撿嗎?”這雖然是一則笑話,但也説明了目前中學生作文的一個普遍現象:沒有細心觀察周圍的一切,瞎編一些材料,説空話、套話,結果適得其反,作文無長進。

車爾尼雪夫斯基説過:“美是生活。”這就是説,生活是美好的,生活中處處有美的閃光點。要善於發現、捕捉,才能充實你的頭腦,美化你的心靈,隨時寫出一些膾灸人口的文章來。南京師範大學附中的陳粵秀同學,她能細心觀察週轉的一切,並時時記在心中,寫作文的時候信手拈來,筆下生花,寫出了眾口交讚的文章。曾榮獲“國際少年書信比賽”金質獎章的趙爽同學,善於觀察她所處的環境,在她的《一個郵政職工的一天》的作文裏,不僅描寫了山川草木,還刻畫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把那旖旎的草原風光、風土人情表現的活靈活現,使人感到象真的進了那暖烘烘的蒙古包、吃着香甜的手扒飯一樣。這都是由於她們善於觀察生活的緣故。

誠然,中學生得視野不太廣,他們所能涉獵的活動範圍有限,特別是現在抓教育質量的時候,多數的中學生都是兩點連一線,從學校到家裏,從家裏到學校,很少接觸社會。但就是這樣,也是很好的生活素材,家裏、學校裏也有很多的閃光點,這就要看你怎樣去發現、去捕捉。有的同學説:我每天都在觀察,但總覺得沒有值得寫的。可我説,那是由於他不會觀察。善於觀察的人,每一件小事情都是他的寫作對象、讚賞對象。我曾經看到的作文裏有寫小路、小草、溪流、野花,甚至寫路上的小石子和鞋底的`……難道這些寫作的素材不可以成為讚美的對象嗎?

我的爸爸媽媽也是中學語文老師,他們經常在飯桌上或休息的時候談論到學生的作文,都有一個共同的感覺,就是學生寫作的範圍太窄,聯想不開,甚至編造材料,不真實。他們也為這些苦惱過,也探尋過一些教育方法,但是學生的作文水平卻提高不快。

由此我想吶喊,中學生們,用你們的眼睛去捕捉生活吧!生活中有許多美好的東西值得你謳歌。捉住了生活中的閃光點,你們就再也不會為作文而苦惱。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