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盤行動從我做起作文4篇

來源:文書谷 8.31K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光盤行動從我做起作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光盤行動從我做起作文4篇

光盤行動從我做起作文1

隨着時代的發展,社會上出現了一些流行詞,如“油菜花”譯為“有才華”;“果取關”譯為“果斷取消關注”;“高大上”譯為“高端大氣上檔次”……但我聽到了一個更有趣的,“光盤行動”。在這裏我先説一下“光盤”的含義,這個“光盤”並不是放在裏觀DVD看的光盤,而是吃光盤子裏所有的食物,這就是“光盤”。

我是農村國小一名寄宿生,我就親眼見到我們學校有許多同學都浪費食物,比如我們發加餐的時候,有許多的人趁生管老師不注意的時候,就把加餐扔到了垃圾桶裏,還有人把不小心掉的加餐故意用腳踩踩就扔,湯喝不完的時候,把湯就倒到盆子裏。在我們學校裏,還有些同學帶一些錢買不乾淨的食品吃,回到家裏家長做好的飯,他們吃幾口就不吃了,把飯就倒掉了,這些都是不好的行為。

其實“光盤行動”這個詞簡單的理解就是:吃乾淨自己盤裏的東西。我今天就來説説我家對“光盤行動”的詮釋:我們家鄉的習俗是每年過年時親朋好友間都要聚聚,我家在大年初六時請親朋好友團聚一堂,因家裏的地方不夠大,便在酒店訂了桌,食品很豐盛,有:蝦仁、肘子肉、糯米糰、小餅、木耳……在吃飯時,大家便聊了聊“光盤”行動,有的説:“國家推出的‘光盤’行動真好誒,這樣就可以不浪費我們農民工辛辛苦苦種的糧食了!”有的`説:“電視上播出關於‘光盤’行動的片子真好,要不我就不知道了!”還有的説:“就是就是誒!”“對了”我大説道,“咱們今天也得‘光盤’呵。”……給服務員付錢的時候,我説:“服務員把剩下的菜給打包。”服務員立刻把剩下的飯菜給打包起來,然後又給我了一把鉛筆作為光盤行動地獎勵。

晚上,我們把中吃剩下的飯菜重新做了一遍,在媽媽的鍋鏟下,這一道道剩菜轉眼間變成了一道道美味佳餚。我想,雖然打包的是一點點剩菜,雖然服務員獎勵給我的是一把鉛筆,但它讓我知道了節約是一種美德,它沒有年齡的界限,也沒有尊卑的分別,人人都可以做到。 這次的“光盤”行動對我印象很深,這也算是積極響應國家號召了吧!!

浪費可恥!節約光榮!同學們“光盤行動”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吧!

光盤行動從我做起作文2

隨着社會的發展,人民的生活愈來愈富足。在“吃、穿、住、行”上,從“有沒有”漸漸變成了“好不好”。

生活水平提高了,就有了更多更好的選擇,人們對食物從以往的珍惜變得開始鋪張浪費起來。據調查,全球每年在餐桌上浪費的食物就要3500萬噸,價值高達20xx億萬,被倒掉的食物相當於2億多人一年的口糧。這是一個多麼驚人的數字!

在過去的年代,我們吃的食物種類並不多,人們的生活並不富裕。吃的是糠、地瓜和鹹菜,甚至吃肉都成了奢望,貧窮的人家常常吃了上頓沒有下頓,富裕的人家也懂得珍惜糧食。而當我們的生活改變了,為什麼就不懂得珍惜糧食了呢?

如今,隨意走進一家餐館,都可以看見類似浪費可恥的警示語,説明人們已經意識到了浪費糧食是不應該的,但明白道理很容易,實踐起來卻很容易忘記,我想我們要從生活的點滴做起,從日常的習慣養成做起,才能真正的做到不浪費。

曾經有一回,我和姨姨去吃“必勝客”,我一拿到菜單就“如數家珍”般唸叨起來:“烤翅來一份,蛋撻來一份,最近有什麼新品?”水果披薩?聽着不錯,來一份,還有……”我嘰裏咕嚕地説了一大串,當服務員拿小票來的時候,我傻眼了,只見小小的票上密密麻麻寫滿了菜名。菜上來時,桌子都快放不下了,沒有好好衡量下人數和食量,導致了食品的過量,這也是一種浪費。無奈下我只好一頓胡吃海塞,撐得肚皮渾圓,還是剩了很多。看着滿桌的殘羹冷炙,原先好看又好吃的美味食品都好像暗淡下來。姨姨看着這些吃剩下的食品,雖然覺得有些可惜,可是覺得打包帶走又很難為情,就説“:算了,我們走吧。”在滿足了口舌之慾後,我的腦海才浮現出平時老師和家長教育我們不能浪費糧食的話語,看着這些因為我的亂點菜譜造成的浪費,我忽然不好意思起來……看來要養成不浪費糧食的習慣是必須時時刻刻都要記起的呀!於是,我對姨姨説“:姨姨,剛才我沒有衡量大家的食量,多點了太多的食品,又吃不完,這是一種浪費,我想我們應該打包帶走,當做晚上的夜宵,這樣就不會浪費糧食了,浪費糧食可是不好的,光盤行動,要真正從我做起!”姨姨聽了我的話,笑着説“:我們家妞妞長大了,對,我們不應該浪費糧食,應該打包帶走!”“:嗯!”我高興的應着,旁邊的服務員姐姐也投來了讚許的目光。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光盤行動,從你我做起!

光盤行動從我做起作文3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題記

一粒米千滴汗,粒粒糧食汗珠換。據媒體報道,一所大學食堂的垃圾桶裏,經常有白花花的饅頭和米飯,清潔工看着心痛,撿起來再吃。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這方面的例子不在少數,比如,一些人在餐飲消費中,片面追求“上檔次”,用餐往往“只點貴的,不選對的”,在婚喪嫁娶等聚餐活動中,“點得多、吃得少”依然大量存在;在一些單位、學校的食堂,食物浪費現象,矚目驚心、令人痛心!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民以食為天,食以禮為先。”“光盤行動”作為小餐桌上的大文明,是對尊重勞動、珍惜糧食這一良好社會風尚的自覺踐行,也是對勤儉節約這一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傳承延續。

有一種色彩,叫“中國紅”,象徵希望和夢想;有一種自豪,叫“五星紅旗”,象徵拼搏和熱血;有一種節約,叫“光盤”,象徵勤儉和節約。

“光盤”不僅是一句口號,也是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生活態度。據聯合國糧農組織和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暑發發布的報告,“全世界飢餓人口超過10億。全球平均每年,因飢餓死亡人數達1000萬,每6秒鐘就有1名兒童因飢餓而死亡!如果我們明天的食物減少浪費5%,就可以救活400萬饑民!”

所謂“光盤”,就是吃光你盤子中的美食。成為身邊榜樣,和大家共同約束:反對浪費,從我做起,“光盤行動”從我開始。勤儉節約,不浪費糧食,在學校就餐時,做到能吃多少打多少,不挑食,打入盤中的飯菜一定吃乾淨,不扔剩飯剩菜,不浪費一粒糧食;在家吃飯合理定量,堅持“光盤”;在外吃飯不講排場,合理點菜,不貪豐求盛,養成剩菜打包的習慣,不讓盛宴變“剩”宴,造成“舌尖上的浪費”。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這句話告誡人們養成勤儉節約的美德要從日常生活、穿衣吃飯做起,不要鋪張浪費。讓我們用實際行動參與“光盤行動”中來,節約糧食,珍惜糧食,齊心協力做勤儉節約風尚的傳播者、實踐者和示範者。從我做起、從點滴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與文明攜手、向陋習告別,爭做倡導文明新風、反對鋪張浪費的踐行者、傳播者和監督者;讓節約糧食、珍惜糧食成為我們每個人的生活常態,共同促進節儉的社會風氣;讓“光盤行動”在中華大地上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光盤行動從我做起作文4

有一種節約叫光盤,有一種公益叫光盤,有一種習慣叫光盤。所謂光盤,就是吃掉自己盤子中的食物。在老一代人眼裏,“光盤”,這個新鮮詞兒,這個新時代的“產物”,反倒連接了兩個年代,傳遞了同一精神。

小時候換牙,“守門大將”一直空缺,吃起飯來嘴巴里空落落。而我又是家裏的“新聞播報員”,一邊侃侃而談,一邊嚼,那漏牙處的米粒有了“可乘之機”,掉了一地板。吃完飯,我拍拍屁股走人,卻被爺爺叫回來:“這滿地米粒,像什麼話?給我撿起來!邊撿邊數!”唉!我一臉不耐煩,極其緩慢地蹲下,託着腮,沒好氣地數着:“一……二……三……”我眯着眼,臉上帶着睏意,可數到第八十一下時,我猛然被這個數字驚醒了。最後,我一共撿了快一百粒。爺爺總算滿意地點了點頭,轉念又跟我説:“以後吃飯別説話!‘食不言寢不語’!”這對“多話症”的我,可是種折磨啊!可我罕見的沉默了……

平時出去吃飯,餐館的服務員總愛讓我們點大盤餐,即使只有兩三個人,上來的菜,確是七八個人的量,最後總是吃的油光滿面。中國人的健康飲食只有七分飽,因為吃得過多,對身體不好,還常常有很多人沒有打包觀念,情願做“剩鬥士”。但最近,社會各界對“舌尖上的浪費”大加撻伐,倡導將盤中餐吃光、喝淨、帶走的“光盤行動”正在全國興起,並得到許多民眾、餐飲業經營者、公益組織的熱烈響應。現在,一家三口出去吃飯,菜單上寫了小份、中份、大份,還備註是幾人餐,貼心的服務,也使“剩宴”大大減少。多家餐廳,也提供打包服務,餐後打包,不丟面兒,帶回家熱一熱,炒一炒,也不影響食物原來的味道。

以前上幼兒園,在班裏吃點心時,總會碰到些不喜歡吃的菜啊、肉啊,老師似乎摸透了我們的挑食,總會在餐桌旁附一個大桶。平時不吃的、吃剩的,全部倒進桶裏扔掉,小時候不覺着有什麼錯,長大了,才開始明白自己的做法是不對的。《朱子家訓》裏寫到:“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周恩來總理一貫反對鋪張浪費。他吃米飯時,一粒米也不肯浪費,偶爾灑到桌子上一粒米也一定要撿起來放到嘴裏。我們正應該如此。

“光盤行動”在這個新社會,新時代慢慢被定義為一種正能量。“吃光盤中餐,今日不剩飯”,今天,你光盤了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