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裏的年味兒作文

來源:文書谷 2.36W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記憶裏的年味兒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記憶裏的年味兒作文

記憶裏的年味兒作文1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哼着這熟悉的歌謠,看那煙花綻放在天邊,又似曇花般凋謝,散落人間……

——題記

年近了,人多了,村子裏怎麼也靜不下來了。

我是等不及的,一放寒假就回來了。一年就這麼一次,怎能不叫人激動呢?

撣塵是不用説的,不過我可不喜歡拿着個掃帚慢慢地掃屋裏,掃屋頂才是我最樂意的。也不用爬到屋頂上,只要用超長的大掃帚就行。這是最髒的活兒,我爭着要幹,奶奶只得給我戴上個大草帽,用來防灰。拖着那有些笨重的長掃帚,在屋頂上來回擺動,瓦上的灰塵像雪一樣紛紛揚揚地落下來,不,應該是“撒鹽空中差可擬”。一會兒,屋檐下便被灰塵蒙上了一層灰紗,讓我的眼睛都難睜開。閉着眼睛掃,那“嚓嚓”的聲音還挺有節奏。

家對面的`那個魚塘,平日裏一聲不響,過年時就給我們帶來大驚喜。一大早抽水機就開工了,魚塘裏的水越來越低,最後只剩下一片淤泥,魚兒們掙扎着,跳躍着,最後翻着白肚皮躺在淤泥中,偶爾甩甩尾巴。爺爺早已全副武裝——黑靴子,黑皮褲,像個漁民似的。踩進泥漿裏,頓時淤泥淹沒到膝蓋,一步一陷地,頗有點紅軍過草地的風範。抱着幾條大魚上來時,爺爺已滿身淤泥,魚挺着個啤酒肚甩着尾巴,泥甩到爺爺臉上,他卻樂開了花。大人們聚在一起圍着那幾條大魚,稱了又稱,我才不在乎大魚呢,連泥帶水地挖上來幾條小魚,養在個盆裏,雖沒有金魚漂亮,但也小巧玲瓏的,比那翻着白眼兒的大魚有趣多了。

包包子自然是少不了的。説到我家包包子,真的是圖個樂趣。平時外面的那些精緻的包子吃慣了,過年再吃自己家的包子就沒多大勁兒了。也不知道是面沒有和得好,還是餡子出了問題,確實不大可口,像個“死麪疙瘩”。但沒有包子,哪像過年?爺爺還是使勁兒揣好面,奶奶也精心準備好肉陷兒,菜餡兒,豆沙餡兒。正正經經地包上一天包子,平時都用不上的蒸籠一齊開工,幾個粗壯的木頭熱火朝天地燒上一天。這才像個紅紅火火的年。晚飯時蒸包子,紅燒魚,用魚滷燒一把香菜,包子香噴噴地蘸着魚滷吃,耳邊還是那熟悉的“新聞聯播”的聲音,電視裏報導着各地的年味兒,那時候才別有一番滋味兒。

年味兒越濃,鞭炮聲越響。大伯大媽從城裏回來時總會帶上些小鞭,那種又長又細、拿在手裏“吱吱”的小鞭是我唯一敢玩的。把頭子一點着就行了,火星子從頭那邊直噴出來,甩起來像一條熒光在空中游動。最搞笑的就是小狗了,它平時是我家忠誠的衞士,英勇無畏,卻怕炸鞭。一到晚上,鞭炮聲多了,它就像個逃兵似的溜進家裏,躲在桌子底下,低着頭,耳朵垂在兩邊,像犯了什麼錯似的,全無平日神氣活現的威風。

喜歡看遠處的煙花,炸的聲音很小,煙花一飛沖天,綻放在夜空中,如星星一般璀璨,像春花一樣絢爛。猶如曇花一現,眨眼又凋謝,散入人間,消失在那萬家燈火中……

邁向繁榮的腳步快了,今年老家的房子也拆了……那青青麥田後,再也不見那裊裊炊煙和那個蹦蹦跳跳的我……

我那伴着年味兒的童年呵,一去不復返。

記憶裏的年味兒作文2

一過十二月八,家家户户都淘糯米,包豆包,做年糕,鄉里人還會殺豬,做豆腐,讓人們聞到了年味。

過了小年,人們便爭着購買年貨,一些人會到集市上購買鞭炮煙花,挑選春聯;一些人會到市場上購買一些水果蔬菜,留着過年時招待客人;另一些人會到商店中挑選衣服,送給親朋好友。年味愈加濃厚。

春節一大早,人們便起來貼春聯,掛紅燈,孩子們穿着棉大衣在樓下興高采烈地放鞭炮。各大單位的門前掛上了大紅燈籠,有的單位還在樓體邊緣掛上了色彩斑斕的霓虹燈。街道中央隔離帶中四季常青的松樹也被纏繞上五顏六色的小彩燈,遠看像一件色彩繽紛的`紗衣。街道兩旁的路燈也被人們用繩子連了起來,上面掛滿了一個個紅燈籠,美麗極了。春節讓人們充分品嚐年味。

大年三十夜裏,家家户户都圍坐在電視機前,收看中央電視台主辦的春節聯歡晚會。晚會從內容到形式,每年都有很大的變化,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讓全世界的華人華僑盡情享受這頓豐盛的文化大餐。隨着經濟的發展和交通的便利,一些人不再呆在家中過年,而是利用過年這段時間外出旅遊,欣賞祖國的名山大川。一些白領由於工作忙,便會同全家人到飯店吃年夜飯,真是別有一番風趣。年味在悄悄變化着。

雖然年味在不斷地變化着,但是永不改變的是親情。

記憶裏的年味兒作文3

寂,一片寂靜,亮了大燈的堂屋裏,取香,上香,燃香,亮香,作揖,上香,拖着年已古稀的身體,數十年在這無鞭炮聲的大年三十夜裏,獨自過無味的年。

靜坐,思緒卻已飛回到那棟老房子,回到那一個,我叫“爺爺”的人身邊。記得年到十二月七之時,和爺爺一起趕集去。那天總得要起早些,天尚是矇矇亮時便出門去,銜着那小竹籃去買豆。早些去時買來的豆新鮮,熬出的十二月八粥好喝。買來豆後,便把家裏的盤盤罐罐,搬到院子裏的水井旁,我搖水,爺爺洗豆。到了下午,院子裏的幾家人會聚在一起,各自拿出自家一年來收成中最好的.五穀雜糧,鄰里之間相互交換,摻到了粥中去,別有一番風味!到了晚上,小火温熬的香粥常常引得我口水直流,小小的心一晚上都不能平靜。

十二月八,是年的前兆。十二月八的粥香帶來了年尾的絲絲幽香,而緊接而來的便是小年,廿四的小年起,年便是真的有了年的味道。

自廿四始,和爺爺上街去時,總會遇到一些老書生端着台硯,持着狼毫大筆,捋開紅紙,為求聯者書寫一副副大紅聯。偶爾還會遇上賣樹人,拖來一皮卡的常綠鬆,買來種下以祈求來年鵬程萬里,好運常來,健康比樹。小年後的每個早上,不待太陽照進屋內,我就會被爺爺和鄰居家老人的打紙聲給驚醒。曾經爺爺拿着紙月子,唸叨着“一拍三個,一張九排”一遍遍地教着我。如今,孫子連祖人都不願祭拜,何求他學會打紙?大年三十前的日子,看不見那些楷正行草的手寫春聯,尋不見曾經為千萬小朋友追捧的煙花、擦鞭、禮花,也聽不見那“篤篤”的温暖的打紙聲……它們一起被封存在老一輩人的記憶中了。

繼續在記憶中搜索。我偶遇了幼時和母親一齊去看年會的場景,時已久遠,記憶卻似陳罈佳釀,歷久彌新。

這是大年七年級的早上,凌晨,東方的魚肚白迎來新年的晨曦時,家家户户便燃起了那萬響長鞭,迎接新年的到來。早早地,我著了大紅襖,新帽新鞋新形象,和父母一齊拜了鄰居家的年,踏在紅紅的鞭末子上看年會去。手裏還啃着小籠包,腳下卻不敢有絲毫的停歇,直奔區政府廣場,那兒是年會的舉行地。廣場前,政府大樓上莊嚴的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其下掛了幾個大紅燈籠,更是莊嚴中透出了喜慶。沒至場開,廣場上便圍滿了人,人羣身上散出的熱氣驅走了冬日的寒風,喚來了暖陽。“鏘”的一聲鑼響,龍珠先行,神龍後動,珠龍互戲半晌,至高竿奪珠之時,人羣中更是掀起一個高潮,緊接的便是民歌賀春,晚稻大户講經驗,村村拔河,笑容洋溢在每個人的臉上,映出過年的熱鬧與喜慶。

年味,還表現在……“老頭子,二更天了,我來換你”説着,老伴從裏屋出來,“唉,這年哪裏有年的味道啊!”是啊,年無年味,怕是味已逸散於時光的碎片之中了。在這寂而無聲的夜裏,我回味着,那記憶中的年味……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