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年味兒作文

來源:文書谷 3.12W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敍方式。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年味兒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推薦】年味兒作文

年味兒作文1

剛一放寒假,我和爸媽去平谷郊區看望姥姥,姥姥説今天是靠山集大集,她要去趕集購置年貨。於是,我們也參加到年貨購置的活動中。

俗話説:“過了臘八就是年。”一點不假,一靠近大集,我就感受到了那濃濃的鄉村年味兒。距離大集還有一段,路上的人便已經摩肩接踵了,不得已,我們只能棄車步行進集市。

走進大集,用“琳琅滿目、眼花繚亂”形容這裏一點兒也不過分。吃的、用的、穿的、裝飾品、各種玩意兒在這裏應有盡有。因為靠山集地處京津冀地區,趕集的人也不同,不僅僅有平谷本地人,就連周邊河北、天津和北京市區的人都趕來了,大家操着不同的口音,選購着自己心儀的物品,一片祥和、喜慶的氣氛。

瞧,這一片最紅火了,各種春聯、中國結和大紅燈籠映紅了每一位前來購買人的'臉。中國人最喜歡紅色,因為它是喜慶的象徵,每一位趕集的人一定會在這時候買上幾幅對聯,拎上幾盞燈籠或拿幾對中國結裝點過年的家。這時,一陣叫好聲吸引了我的目光,循着聲音,我見到一個攤點前圍滿了人,擠進一看,原來是現場寫春聯的,買春聯的人一説出自己的新年願望,寫春聯的人立即提出一副和他心意的“特製”對聯。那瀟灑的字跡、工整的對仗和對聯裏溢出的滿滿祝福,還真是讓人讚歎不已。中華文化在這裏淋漓盡致的展現着。

看,這裏是小孩兒們的天堂。“二十三,糖瓜粘。”小孩子們才不管灶王爺的嘴巴有沒有被粘住呢,反正自己的嘴巴不能閒着。各種各樣、花花綠綠的糖果在這裏應有盡有。“媽媽我要這個。”“奶奶我要那個。”大人們這時也格外開明,藉着灶王爺的面子,把平時給孩子們的清規戒律一概拋向腦後,各樣的都會稱上些,讓孩子們心滿意足地拎着糖果回家。

滿足了孩子的願望,大人們往旁邊一挪,開始購置年貨。什麼灶王爺的畫像、楊柳青的年畫、農民自產自銷的瓜子、花生,紅紅的蘋果、黃橙橙的梨……每一種都不同於超市裏買到的,帶着濃濃的地方特色,看着雖不是那麼精緻,但用起來、吃起來卻非常放心。忽然,一種像包子,顏色黃黃的食物吸引了我。姥姥告訴我:“這個叫‘粘勃勃’,是當地農民用大黃米、紅小豆等粗糧做成的,這東西在以前是每家過年的‘標配’哦!”説完,姥姥也讓攤主包上10個,準備帶回家讓我嚐嚐。

越往裏走人越多。各種當地山貨吸引着山外人的目光,老人親手做的小孩兒衣服虎頭鞋子散發着樸實的味道,還有那叫不上名字的各種民間手工藝品着實讓人讚歎。這裏的農村大集,散發着濃厚的民俗文化氣息,展現出旺盛的生命力,成為農村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更是和諧、富庶新農村的一個縮影。如果你還覺得如今的年味兒淡了,那就去趕一次農村大集,相信大集上的那份年味兒、人情味兒一定會讓你愛上過年的。

年味兒作文2

當我踏上回濟的客車,窗外的大紅燈籠仍舊高懸在門樓,親人不斷地向我揮擺着手,震耳的鞭炮聲讓離開的心情變得愈加煩躁,也更鮮明地襯托出了離家的不捨。一如春節前回家的匆忙,這次又要匆忙地離開,或許應該把這些不捨與煩躁歸因於春節假期的短暫。

今年的主題徵文活動定為“過年那些事”,春節前總想起筆寫下些什麼,但都因思緒短路告終。記憶中過年的那些事,長大後都成為了一種習慣、一道程序,美食、新衣、煙花儼然已不能引起我們足夠大的興趣,結婚、生子、收入成了必談的話題。年,貌似成了一次炫富會、炫福會,親朋好友坐在一起總要比出個高低,又要唏噓哀歎一番,年味,便也逐漸淡了下來。

印象中的小時候的年味要比現在濃許多,剛入小年大家便都從四面八方趕回家,29、30才回家的少之又少,沒有回家過年的更像是犯了忌諱;買年貨、買新衣、大掃除、貼春聯,這些需要全家總動員的過年項目更平添了幾分樂趣;在那個以黑白電視為主的年代,年三十央視的'春節聯歡晚會變成了一家人的文娛大餐;大年七年級的家族團拜更彰顯了一個家族的人丁興旺。幼時的年味之所以濃,是因為在幼小的心裏年就是年,沒有其他的意義。

漸漸地長大了,社會發展的步伐加快,工作生活的節奏加快,除夕回家亦或是過年不回家都習以為常,穿不穿新衣變得無所謂,放煙花成了小孩子的玩耍,春節聯歡晚會可以在電腦上看重播,逼婚、問收入、催生孩子成為談論的話題,一切都變得平淡起來,又覺得低俗,甚至又令人厭煩。長大後的我們厭煩過年,是因為正是過年讓我們又大了一歲,意味着責任多了一份、擔子重了一份;正是過年讓我們在沒有結婚的情況下被一次又一次地催促。

正是過年讓我們清楚了親朋好友家的孩子已然飛黃騰達,自己仍舊平庸落寞。也正是過年,才讓我們真正懂得了生活的壓力、生存的艱辛。長大後的年味之所以淡,是因為我們自身情況對過年的一種自信的削減,長大後的年不再是單純的吃喝與穿衣,或許更多的是代表了一種生活的狀態。

長大後,過年是一道關卡,讓我們懂得了在忙碌一年後要做個總結與計劃;過年是一種矛盾,讓我們在回家的自卑與自信中糾結;過年是一番記憶,讓我們憶起了逝去的人、遺失的事。長大後,體現在外表上的年味淡了,更多的是來自心底的年味。過年意味着回家的興奮,無論在何方,無論有多遠,在外的遊子都會背起行囊不問路途艱辛;過年意味着離家的不捨,短暫的假期,眾多親朋的走訪,匆忙的行程後才發現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最少;過年意味着思鄉的心切,堅守在崗位不能回家的遊子,或許也只有在這一刻才最心酸。

年味,或許真的不曾離我們遠去,當我們恪守對於家的思念與不捨時,已然烙印在心底。

年味兒作文3

説到網絡,聽上去十分寬泛,但自從有了網絡,彷彿也拉近了你我的距離,無論是在哪裏,只要有網絡,大家隨時都可以聊天,視頻通話……而正是因為網絡,也讓春節更有味兒。

舉個我們家的例子,如今,男女老少幾乎人手一部智能手機,值得一提的是,大家都用着微信,在我們家上到六十多歲的姑姑,下到九歲的外甥,都把微信玩得很熟練,而我們一大家也建了一個微信羣,只要大家有事,總會在羣中討論,而每逢出去玩,或是碰到什麼趣事,再發上個朋友圈,大家點讚的點贊,評論的評論,因此朋友圈也總是十分熱鬧。

過年,在大多數人看來,可以説就是大家聚一聚,講講一年中發生的.事,在以往大家肯定還會打打牌,搓搓麻將,而近些年來自從有了網絡,大家總會為了上網,而忽略了面對面的交流,所以我們總會看到網上的一些照片,年輕人人人捧着手機,而老人卻呆呆地坐在那裏,但是如果好好使用網絡,不僅能拉近親情,還能讓一家其樂融融。就像近幾年,我們在武漢有一位親戚,她的老伴去世了,子女又很忙,因此也總是很孤單,雖然她與我們隔着千山萬水,但因為網絡,也更讓我們感受到了那份血溶於水的親情,吃年夜飯時,我們與她視頻聊天,手機一個個的傳過去,每個人向她拜年,或許這樣能讓她感受到那份來自遠方的牽掛……

今年,還有一件事不得不提,那就是微信搶紅包,這可謂是風靡大江南北,在我們家的微信羣裏也是十分流行,每到飯點,只要有一個人發,紅包就是停不下來,而各個羣也制定了自己的發紅包規則,但發紅包最瘋狂的時候,還屬大年夜,小輩圍着茶几,大輩圍着飯桌,從老大開始發紅包,朝着大家叫一聲:我要發紅包了,然後大家開始馬不停蹄地準備搶,搶到的人向大家炫耀一下,沒搶到的人也會抱怨上兩句,然後繼續其樂融融地發紅包,雖然發的錢並不多,但大家也依舊是十分開心,為了讓老人也參與進來,我們也把手機借給八十多歲的爺爺奶奶,然後發專門的紅包給他們,然後再叫他們如何搶,這樣爺爺奶奶也體驗了一把對於他們來講時髦的網絡,最後在用現金給爺爺奶奶,這麼看來,網絡也確實讓大家聯繫在一起,可以説有網的地方就有家。

有人覺得網絡這個東西不好,但好好使用,也能讓你收穫很多,豐富休息時間,因此在春節,網絡讓我們身邊充滿幸福與美好!

年味兒作文4

過年,是作家筆下永遠道不盡説不完的話題。有“噼噼啪啪”震天價響的鞭炮,有層層疊疊的玉盤珍羞,有千遍萬次繁瑣不一的吉利話,有孩子幾個月前就規劃好如何花銷的壓歲錢……諸如此類,不可或缺。正是這些物象營造了過年的意象,才有了我們所説的抽象的“年味兒”。

不過,年味兒也許不是這般粗暴就可以下定義的。它更多的源於每個人內心對過年的不同感受、不同看法及不同思考。乍問某人何為年味,他也許會不知所措結舌瞠目。可是一旦到了春節,那種年味兒每個人自然就能感受到——即便並不能用語言準確表達。也許偶然看到人家陽台上懸掛的那串串香腸、一對鹹魚或幾隻風乾雞,你就能感受到年味;也許寫作業或睡覺時樓下突兀地一聲爆響,緊接着又是一陣尖鋭刺耳的鞭炮聲,你在驚嚇之餘就能體味到年味;也許除夕看到媽媽忙着料理蒸籠、鍋盆和電飯煲,一片片氤氲着油氣和酒香的白霧從廚房飄來逗引着你的鼻粘膜時,你能意識到年味;也許吆喝着讓你幫忙貼春聯時,你就能沉浸在年味之中。一件毫不起眼的小事,一陣無厘頭的想法,一段漫不經心的回憶,都會使你突然發覺:這是過年哎。

我的年味兒又是什麼呢?今年的大年七年級,我和父母去家拜年。住在鄉下,那附近鮮有同齡的玩伴,亦無花擔兒舞龍之類習俗,百無聊賴之際我拎了把凳子在屋旁的邊翻翻閒書,眼前景色雖顯荒涼無趣,倒也怡然自樂。往年,家家户户肯定擠滿了來拜年的兒孫晚輩,院子里人聲鼎沸,笑語歡聲不斷。如今,只有耳邊偶爾傳來的'嘈雜驅散着上的寂靜、空曠,不知名的鳥雀在頭頂雜亂細碎的鳴叫,像水洗過的藍綢緞,涼匝匝得幹靜明澈。臨近了,麥苗早已探出了頭,有一指多高了,雖然仍很瘦小,在泥土地裏彷彿驚恐的孩子一樣蜷縮起身子,可是仍然能夠想象一個多月後整田整田流動的綠浪。我放下書,沿着田埂向田野更深處走,這時遠處一聲驚雷,“轟——啪——”,打破了這詩樣的寧靜——是爆竹。狗氣勢洶洶地狂吠,扭轉身子甩着尾巴找尋着那不速之客,雞鴨也在窩裏不安地騷動。這重重一聲響,徹底點亮了那蓄勢已久、騷動難耐的年味兒。

在那須臾片刻之間,我從未那樣深刻地意識到過年了。因為那樣的沉寂和突然的熱鬧是我所熟悉的:每年春節在鄉下,總不似書中所描繪的過年那般熱鬧非凡、花團錦簇。每每回憶往年的春節,印象中也只有將午未午時迷霧一樣金色的陽光,以及鳥雀啁啾、樹林陰翳的閒散下午。我的年味兒無關乎鞭炮、紅包抑或對聯,而是一種熨帖、清朗、悠閒的心境。

年味兒作文5

年味兒,那是什麼?我不由得用心去體會。年味兒,彷彿就是回鄉時鼻尖那一團濃濃的暖意,勾起了我對炮竹聲的懷念和對美食的回憶。但這年味兒,忽遠忽近,既陌生又熟悉。它衍生着,它也消逝着。

返鄉的日子到了,爸爸媽媽總是大包小包的往車裏塞,恨不得把整個家都搬回。每當我看見那鼓鼓的後備箱,便不由得心間暖暖的,鼻尖的那股熟悉的暖便隨之而來,久久瀰漫。年,你來了。

回鄉的車程是有些枯燥的,但卻也令人期待。路上的風景不停地變換着,但也變得熟悉起來變得生動起來。因為,我們離家鄉越來越近了,心兒,不由得歡快地蹦跳着。

隨着太陽的移動,車窗邊的流雲也緩緩地流過,不着痕跡,晚霞將天空染上了微醺的.橘紅,看了讓人如痴如醉。

是的,越來越近了。鼻尖暖意更加濃郁了。

近鄉情更切,我們渴望着能快點到達目的地,渴望聽到熟悉的鄉音。近鄉情更怯,我害怕着家鄉的變化太大,變得我都認不出來了。

車子披着晚霞開進了那不能再熟悉的前坪。我又驚又喜的跳下車,驚奇地發現原來的石子地變成了水泥地。慌忙之下,我向四周望去,終於找到了那棵瘦弱的小棗樹,它被厚重的水泥包圍着,只留下那寸方土地僅供它露出枝幹。看着它,我心中原本的欣喜慢慢散去,換來的是説不出的涼意。想着,我飛奔到後院,晃過眼前的那片墨綠是我的老友——枇杷樹。它也一樣,被灰暗的厚重的堅實的水泥包圍着。我走上前去,用手撫摸着這個粗糙健壯的枝幹,心中有些沉重,鼻尖的暖慢慢的凝固了。

藉着最後的一點日光,我望了望闊大的後院,心中總有些難過,這熟悉而又陌生的景象讓我回到了過去。枇杷樹下,爺爺奶奶的小哈巴狗機靈地搖着尾巴,哥哥們將小炮竹擺成千奇百怪的圖案,我就在一旁捂着耳朵,驚喜的等待着那一聲炸響。只聽見“嘭——”的一聲,那些雞鴨被炮竹嚇得四處逃竄,爺爺奶奶應聲而來,抓着我們就罵,我們立馬就跑。有我們的後院總少不了歡笑。

奶奶的呼喚讓我回過神來,她笑笑,拿出了我愛吃的美食,我吃着美食,但是那味道卻少了些什麼,我説不出來。

星星悄悄地爬滿天空,靜靜地眨着眼。家人們圍坐在一起守歲。我守候着那早已失去趣味兒的春晚,身後的長輩們都死死的盯着手機,狂擊這屏幕,搶着一個個紅包。看着他們,我不禁失了神,這是年麼?

我漫不經心地走到前坪,拿出炮竹,隨即點燃了丟到地上,"嘭——“那聲音是一樣的,但也缺失了些我説不出的東西。那是什麼呢?

是的,那是年味兒,是漸行漸遠的年味兒。

我再次用心去感受鼻尖那團暖暖的年味兒時,感受到的只是那年味兒漸行漸遠的影子罷了。

年味兒作文6

有一種泥土的味道,是極符合我心中對年的印象。

小時候,聽長者説,“年”是一種野獸,每年陰曆大年三十就出來禍害婦孺百姓。為了嚇退“年獸”,人們開始擊鑼放鞭,真的就把它給趕跑了。從此每年的陰曆大年三十人們就會放鞭慶祝。

那時對這種“年”有了最初,也是最深刻的印象,於是“放鞭炮”在我看來成為了過年必備的習俗。

不知從幾何時許,這種鞭炮聲卻有些遙遠了。沒有鞭炮,只有挨家挨户與一些陌生的面孔相向慶賀,總讓我感覺年味淡了些許。

一年寒假我坐上開往湖南的列車,夜還未完全降臨,窗外開始飄雪。抹了抹車窗上的霧珠,窗外疾馳的`屋舍、田壟或平鋪的高速大道,在雪中竟十分相似。遠去的風景,就像空白的時光一樣,飛逝如昨。月光還來不及捕捉那白色裏的炊火,天便悄悄地黯然了。

無法想象那是一種如何的陌生,在口頭上的噓寒問暖,怎麼也填不滿一種莫名的失落。我知道,年來了。帶來一場雪,一個寂靜的星空。

我們不過是離開家鄉去往遠方的遊子,漫長的道別只為一次重逢。我驚歎人人口中流利的“新年快樂”,卻是失掉了365個日夜的温度。冷藏的一夜的寒霜,非常完好地保存最初的模樣。使家人們得以相認;然而即便咫尺,亦如天涯,我們同樣陌生。

我坐在圓桌邊,靜靜地等那些甚至叫不出名字、輩分的親友在桌上擺菜。我等他們習慣性的開啟中央一套,與相互祝福。我在心裏也籌備着祝詞,稍稍練習。——這是大年三十。

快到轉鍾時,我聽到有人放鞭炮了,那聲音此起彼伏,然後變得漸漸稀微。天上的焰火也非常美,像蛇信子。我跑到陽台上,向煙花的各個方向各拍了一張照片,非常快鼻腔裏充斥了塵土與火藥的氣味。

我不在鄉下,沒雞,沒蛙,沒柴火。我沒聞到泥土味,我聞到了來自各個角落的碗筷聲與五彩的火藥。我搓了搓手,手依舊是凍得紅瘡。

原來,“放鞭炮”隨着年紀的增長,也如同時間一般讓人冷淡了。可我還是不甘心,我知道原本放鞭就是為了嚇退年獸的。便也可能只是嚇退而已了。至於我們現在過年嘛,更重要的是吃個團圓飯,看一次聯歡會,休息好幾天……

家鄉的年味已經淡了許多。

或許我也到了淡忘的年紀。

而我此時卻一個人獨自坐在桌子前,吃着從遠方送來的佳餚,品嚐着今年的年味。是的,今年的三十,我是一個人,在出租屋。

年味兒作文7

春去春又來,又到了過年的日子,每家每户都忙碌了起來,當然,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文化習俗,身為東莞人,自然會懂得一些東莞的過年風俗。

臘月二十三是民間祭灶的日子,祭灶,是一項在我國民間影響很大、流傳極廣的習俗。舊時,差不多家家灶間都設有“灶王爺”神位。負責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為一家的保護神而受到崇拜。在這一天,灶王爺就會向玉皇大帝彙報這一家人的善行或惡行,玉皇大帝根據灶王爺的彙報,再將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應該得到的吉凶禍福的命運交於灶王爺之手。因此,對一家人來説,灶王爺的彙報實在具有重大利害關係。由此就有了“送灶”的儀式。在這一天,我們家就會燒香拜佛,在桌子上擺上許多小吃,像糖冬瓜之類的。

臘月二十四就要貼對聯了,在這一天,我們家都會將準備好的對聯貼上,其實不止是對聯,還有在房子的各個地方貼上寫有“老少平安”、“招財進寶”等等的或紅或橙的字條。

臘月二十八則是大掃除,在這兩天裏,一家大小都行動起來,將家裏裏裏外外的打掃乾淨,迎接新的一年。孩子們在這一天都特別開心,因為感受到了勞動的快樂。

除夕夜,每家每户都團圓在一起,一起吃着年夜飯,等待着新年的鐘聲響起。這一夜,是多少子女回家的夜,是多少為生活外出奮鬥的人們,享受幸福的夜……

大年七年級,我們早早的起牀,放鞭炮,爆竹聲後,碎紅滿地,燦若雲錦。按照書上説的,一出門向什麼方向出發,出門行大運,接着就去喝茶,中午那頓大概是不吃的,這一天,孩子們是最開心的了,他們可以收到爸爸媽媽和親朋好友的紅包,這一天的紅包大概也是最多的,因為我們都會到處去拜年。

大年八年級,就是開年了,這一天也少不了的放鞭炮,雖然現在禁止放煙花爆竹,但人們違背不了習俗。也把大門大開,在門前放一桌的食物,旁邊還放凳子,據説是給逝去的祖先吃的。

到了正月初八左右,家裏都把剩菜倒在一起,再用糯米粉和水弄成丸子,和剩菜一起煮,叫做“鹹圓”,這應該是他們處理剩菜的最好的方法了。

元宵節,這是過年的最後一天,家裏煮元宵,吃元宵,有花生味的,還有芝麻味的,到了晚上,孩子們和爸爸媽媽一起,把過年期間收到的紅包都拆開,看看都收到了多少,這或許是孩子們最期待的了。

這是我們家鄉的過年,但是隨着時代的變化,我們好像越來越感覺不到過年的氣氛了,我們都希望,過着最有氣氛的年,心裏奔放着一朵朵希望的花。

年味兒作文8

空氣中慢慢地有一種東西在流淌,且越來越濃,越來越濃,最終凝結成一股醇厚的氣息——年味兒。

打開門,走出去,最先感到涼意的是皮膚,那是寒冬的精靈朝你簇擁而來,在你身上覆了一層涼涼的膜。深呼吸,鼻腔裏充斥着寒冷的空氣,別急,你細品,會發現裏面有的是活力,有的是一年剛起頭兒的“新”的味道。在北方,空氣中若是沒有這種“冷”,是沒有年的味道的,而這專屬於過年的“冷”,也恰到好處地向人們傳遞了年味兒。

循着這味兒,走到了大街上。筆直的道兩旁,一家攤兒緊緊挨着另一家攤兒,分不清面前擺的是這家的還是那家的,就這樣綿延着,望不到頭,連中間走人的過路上也擺上了攤,顯得愈發擁擠。這是年前的最後一次大集,是最熱鬧的一次大集。我拽着老爸的胳膊,免得走散。我們是來進行每年一次的春節大采購的`,老爸負責買招待客人的水果、蔬菜等,我則負責買充滿年味兒的裝飾品。攤前,除了紅就是紅,處處遍染。

“老闆,來兩個大紅燈籠,一定要特別亮的那種啊!”

“好嘞!兩個特別亮的大紅燈籠,一定亮的能夠驅散一年的黑暗,帶來一年的光明。小姑娘,拿好嘍!“攤主黑紅的臉上是大大的笑,白氣從他的齒縫間鑽出來,飄散到空中去了。

又買了幾串小燈籠,一截紅紙,再抱着兩個大燈籠就回家了。燈籠被寒氣凍得發涼,我的心卻熱乎乎的。

“怎麼才回來,我等得墨水都快乾了!”剛進門,爺爺的大嗓門立馬迎了上來。每年家門上貼的春聯,全是爺爺親手寫的。我趕忙將還沒熱乎的紅紙裁開,給爺爺送了過去,誰知他還當頭敲了我一下,説到:“才回來,又拖拉了!”我也不示弱,朝他做了個大鬼臉,立馬跑開了。跑到正在擀麪皮的奶奶旁邊,“怎麼,你爺爺又欺負你了,等我幫你還過來,叫他再欺負你……”然後是奶奶爽朗的幾聲笑。就這麼幾句話的功夫,奶奶手裏的小麪糰已經成了一張半人高的直徑的大面皮,長長的擀麪杖在她滿是白麪粉的手底下飛速轉動,在我看來是變魔術。天快黑了,爺爺的對聯也寫好了,我去貼,蒼勁有力的筆畫中還帶着墨香,紅紅的燈籠映着紅紅的紙,共同烘托出了這濃郁的年味兒。

“餃子味兒……餃子味兒!還是藕餡的!真香。”我們一家人圍着一張桌子,夾着一個一個的水餃,香味在每個人的嘴裏爆開,喜悦在每個人的心裏爆開。年味兒就混在這水餃裏,這氤氲的熱氣裏,混在我們臉上的笑容裏。

外面的鞭炮聲響起來了,新的一年又到來了……

年味兒作文9

“過吉祥年,喝王老吉!”

“過喜慶年,吃喜多多!”

……

電視上關於過年的廣告屢見不鮮,我們一家的心也早已飛到了臨海老家,時時盼望着返鄉過年。

1月26日,我們回到了老家。

一進門,一股嗆人的煙味撲鼻而來。我皺皺眉,乍一看,奶奶正在祭拜祖宗呢!桌上擺着一大盤豬肉,一把撒着鹽的刀放在肉上,豬肉前是6個盛滿老酒的小酒盅,還有三支香插在最前端。看到這一幕,我笑了。哦,祭祖之中有着年味兒!

第二天就是大年三十了。一大早,堂妹和堂弟就來到了咱家。我們一起在院子裏踢球,一起到後院的`小菜圃裏捉小蟲、尋“寶物”,一起用衣架沾肥皂水吹泡泡,一起到後山上玩捉迷藏……大人們呢,則在陽光下襬張桌子,邊 嗑瓜子、剝松子,邊品着普洱茶,邊敍敍家常。哦,親朋好友相聚就充滿了年味兒!

晚上,我們歡聚在白磚黑瓦的古樸小屋裏,大口大口地吃着農家柴火飯和一個個豬肉圓。至於為什麼吃豬肉圓,大概是為了圖一個“團團圓圓”的吉利吧!飯後,大家都“搶”着洗碗、收拾。哦,一頓圓滿的年夜飯裏也不乏年味兒!

八點左右,我們興致勃勃地觀看着春晚。外頭的煙花、炮聲不斷增多,導致電視裏的聲音都聽不清楚,但我們並不在意。看着歌舞表演裏的人們一身紅,或歌或舞;聽着窗外炮聲陣陣,果真是“爆竹聲中一歲除”;欣賞滿天美麗的煙花,猶如聽到了每個人對新年的問候!“千家萬户的‘關門炮’,好像讓我身處戰火紛飛的世界大戰!”姐姐此言一出,大家都忍俊不禁。哦,煙花爆竹、春晚節目中,不也有一份年味兒嗎?

大年七年級,我一早就被自家的“開門炮”打醒了。掀開窗簾一看,外頭滿是白煙。正擔心空氣污染過重,誰知太陽一出,天還是那麼藍,空氣一如往常的清新。新衣新褲一上身,立刻和大家前往木杓沙灘,體會那震撼人心的浪潮。大年八年級,按照習俗,大家都“按兵不動”,待在家裏。可我們一點兒也不無聊,打撲克牌,下棋,樂在其中。大年九年級,走親訪友,拜個年,道聲“新年好”,長輩笑盈盈地派發紅包。紅包裏不是金銀,而是一封封給子女們的信!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年味兒!

之後幾天,便是殘燈末廟了。一切皆迴歸正常,生活步入了正軌。

年過完了,我們返程了。但我相信,過年時的喜悦和濃濃的年味兒,一定留在了每個人的心底!

年味兒作文10

春去春又來,又到了過年日子,每家每户都忙碌了起來,當然,不同地方有着不同文化習俗,身為東莞人,自然會懂得一些東莞過年風俗。

臘月二十三是民間祭灶日子,祭灶,是一項在我國民間影響很大、流傳極廣習俗。舊時,差不多家家灶間都設有“灶王爺”神位。負責管理各家灶火,被作為一家保護神而受到崇拜。在這一天,灶王爺就會向玉皇大帝彙報這一家人善行或惡行,玉皇大帝根據灶王爺彙報,再將這一家在新一年中應該得到吉凶禍福命運交於灶王爺之手。因此,對一家人來説,灶王爺彙報實在具有重大利害關係。由此就有了“送灶”儀式。在這一天,我們家就會燒香拜佛,在桌子上擺上許多小吃,像糖冬瓜之類。

臘月二十四就要貼對聯了,在這一天,我們家都會將準備好對聯貼上,其實不止是對聯,還有在房子各個地方貼上寫有“老少平安”、“招財進寶”等等或紅或橙字條。

臘月二十八則是大掃除,在這兩天裏,一家大小都行動起來,將家裏裏裏外外打掃乾淨,迎接新一年。孩子們在這一天都特別開心,因為感受到了勞動快樂。

除夕夜,每家每户都團圓在一起,一起吃着年夜飯,等待着新年鐘聲響起。這一夜,是多少子女回家夜,是多少為生活外出奮鬥人們,享受幸福夜……

大年七年級,我們早早起牀,放鞭炮,爆竹聲後,碎紅滿地,燦若雲錦。按照書上説,一出門向什麼方向出發,出門行大運,接着就去喝茶,中午那頓大概是不吃,這一天,孩子們是最開心了,他們可以收到爸爸媽媽與親朋好友紅包,這一天紅包大概也是最多,因為我們都會到處去拜年。

大年八年級,就是開年了,這一天也少不了放鞭炮,雖然現在禁止放煙花爆竹,但人們違背不了習俗。也把大門大開,在門前放一桌食物,旁邊還放凳子,據説是給逝去祖先吃。

到了正月初八左右,家裏都把剩菜倒在一起,再用糯米粉與水弄成丸子,與剩菜一起煮,叫做“鹹圓”,這應該是他們處理剩菜最好方法了。

元宵節,這是過年最後一天,家裏煮元宵,吃元宵,有花生味,還有芝麻味,到了晚上,孩子們與爸爸媽媽一起,把過年期間收到紅包都拆開,看看都收到了多少,這或許是孩子們最期待了。

這是我們家鄉過年,但是隨着時代變化,我們好像越來越感覺不到過年氣氛了,我們都希望,過着最有氣氛年,心裏奔放着一朵朵希望花。

年味兒作文11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兒粘,二十四掃房日,二十五買豆腐;二十六買豬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兒晚上喝啤酒,大年七年級把秧歌兒扭。”

年味兒飄飄的大街,年味兒滾滾的家中……還有,年味兒最濃的——超市!

一進超市,股股的年味兒就迫不及待地往鼻孔裏鑽。耳邊轟隆作響的是敲鑼打鼓的《拜新年》。翹首張望,左右兩邊是整整齊齊的大紅燈籠爭先向來往的顧客招手。頭頂上方,方方正正的大紅牌子鑲着金邊“年貨大街”“喜氣洋洋”等詞居高臨下,吸引着人們的眼球。兩隻生龍活虎,佩帶着大紅衣物的小羊中間是大盆大盆金光閃閃的金子,大缸上還龍飛鳳舞地印有“吉祥如意”。看着喜慶,體內的每一個細胞也龍騰虎躍。

“年貨大街”也果然名不虛傳。一進門就一不小心就闖進了大紅中國結的叢林中。好不容易待眼前沒有中國結,大批大批的春聯、裝飾貼畫又接踵而至。各種慶祝詞、心願詞閃動着灼灼光芒。既興奮,心中又暖融融的。左顧右盼,琳琅滿目的`“節日大禮包”大同小異,一律穿節日標誌性紅色套裝,遠遠望去,像一團燃燒的火焰。好不熱鬧,好不歡快。金色的促銷商牌漫山遍野,多得快和商品一起把超市淹沒了。“年貨大街”的正中間還特別放了一長排大紅箱子,禮包、食品……一切大紅東西應有盡有,銀光閃閃的促銷牌子成羣結隊地排列上方,像一隊整整齊齊的士兵。“脆朱古力豆”“德芙巧克力”饞得我垂涎三尺。讓我還美滋滋地遐想:過年的時候,肯定又要得到吃不完的食品了。我坐在食品堆裏,狼吞虎嚥地大吃大喝。美得呀!

那麼多有備而來的商品,當然少不了絡繹不絕的人流了!簡直比《植物大戰殭屍》裏的殭屍還多。引用媽媽的名言“東西全部不要錢了似的。”每個購物車的肚子裏都盡所能地塞滿了年貨,車裏的每個小縫隙都不放過,見縫插針。看那購物車,肚子快爆炸囉!人們滿面春風,容光煥發地購物。並且千篇一律地換裝——大片大片的紅衣服,成羣成羣的新衣服。許多攤位都被瘋狂的人們一搶而光,進貨都來不及。現在的商場、超市,真是讓人想整個兒打包帶回家哩!

振奮人心的音樂,紅紅火火的商品架子,目不暇接的大紅色,“不要錢”的商品,滿面紅光的人們……瞧,這滾滾長江水般的年味兒不就這麼被打磨出來了嗎?

年味兒作文12

一年的味道是怎樣的?是直衝雲霄發出七彩光芒的煙花嗎?是紅底黑字掛在門前的春聯嗎?是一個裝滿親朋好友祝福的紅包嗎?是家人團聚,還是歡樂的年夜飯?還是過年期間一次難忘的旅行?

新年是一個充滿親朋好友祝福的紅包。紅包和紅色代表喜悦和和諧。哪個孩子過年不渴望紅包?紅包上寫着新年快樂,萬事如意,萬事如意,學業有成,心想事成。紅包成了過年的重頭戲。每當收到親朋好友的紅包,我就覺得莫名的開心。這種喜悦是無法形容的.,似乎我會跳起來。我們不在乎紅包裏有多少錢。只要有祝福,哪怕只有幾塊錢,也是一顆心。這不是一年的味道嗎?

除夕是家人團聚的快樂除夕。在這個除夕,所有的家庭成員都聚在一起,無論你是在國外工作;不管你有多忙;即使身處異國,也是一頓神奇的飯,就像是聖旨,把你從遙遠的異國他鄉喚回來。每次看到桌子上的美食,我都嚥下口水,迫不及待地想吃。餐桌上的每一道菜都體現了長輩們的心血。我覺得這些菜是最好的,比世界上所有的美食都好吃。這是一年四季,一年四季的菜!最好吃的,也是我最懷念的,是小姑煮的扎江面。醬裏的肉是最好的瘦肉。它由多種成分製成,如祕製醬、豌豆和豆腐。很好吃。另外,淡淡的辣味足以讓人神魂顛倒。如果這個年夜飯裏沒有體現年夜飯,哪裏能體現出來呢?

年味兒,過年的時候那是一次難忘的旅行。今年這次旅行,我們去了烏鎮,但是我們去了一次,而不是元旦。烏鎮這一次的味道體現的淋漓盡致。東扎售票處:人頭在轉,隊伍已經很長了。在人山人海中,我們像一隻小船,被洶湧的人浪推來推去,終於找到了一個自由的地方休息。儘管售票處人滿為患,但仍然無法阻止人們在春節期間的歡樂氣氛。大家的臉都紅了,親戚們都在聊天,互相説着對方的事,一臉的開心和開心。過年的味道又優越了:家家掛春聯,用不同字體貼福字。很多住在烏鎮的人也和我們一起出去逛逛。最好吃的是米糕店。店門口寫着年糕,年糕,年年高,祝好!當然沒有任何驚喜,它吸引了很多人,排起了長隊。我們也在其中。哇,他們包着年糕的紙竟然是紅祝福。一瞬間,他們的心裏暖暖的,花開了,祝福來了。年味兒,不會是這裏吧?

年味無處不在,大紅燈籠高高掛;每扇窗户上都掛着臘肉醬貨;超市裏擺滿了五顏六色的年貨出售,等你去發現!找不到一年的味道。在新的一年裏,只要你真的關注自己的身邊,抬頭看看,低頭看看,每一刻,新年的滋味都在其中。

年味兒作文13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我是聽着這樣的歌謠長大的。儘管是長成了如今小孩兒們眼中的姐姐,但仍保留着只有自己知道的祕密——我們的心理年齡是一般大的。於是習慣是事兒就摻和,過年前的準備工作當然少不了我。我喜歡熱熱鬧鬧的年,一家人圍坐一桌,看着中央電視台實時播放的春節聯歡晚會,每一次的噱頭總能賺足人的眼球,一場盛大的晚會更能讓人們的喜悦心情到達頂點。我從不否認喜歡年的理由,只是隨着年齡的增長,不知怎的就把重點注意力放置在年前年後上了,而就那麼一晚的狂歡,也漸漸淡出了“讓我興奮”的榜單上。年前年後的北方,街邊小巷總會有穿的厚實的商販來賣糖。

雖説自己對糖類的食物並不是十分感興趣,但面對街頭巷尾高高掛起的紅燈籠和人們歡天喜地的表情,總還是嚷求着家長掏腰包。麻糖還是很粘牙的,一般老人們的牙是無福消受的。自然是小孩子的快樂天堂,“手裏拿着新春的糖,腳上踏着歡樂的步伐,嘴裏哼着小曲兒,他們就這樣走向了新的一年,他們可以驕傲的逢人便講:‘今年我X歲啦!壓歲錢快拿來。。

説罷做個可愛的鬼臉”——這是我心底一直憧憬着的美好景象。似乎一到了年跟前,即使是平日裏不多言不多語的人,也能沒由來的在嘴角掛起一抹絢麗的微笑;似乎一到了這樣的隆重節日,本就活潑的小姑娘更為快樂,像只放飛的小鳥。那麼,飛嘍!去看看商場裏職員忙得不亦樂乎,每一個前來的顧客都不放過,一件件的試穿更是不嫌麻煩。人們的心此刻交融在新春的祝福裏,自然放下了舊年裏諸多的不愉快、煩心事;去聽聽即將敲響的整點鐘現在是否已經蓄勢待發,每年聽到它響起的時候總會有千絲萬縷的感情交織在心裏,有不捨、有期待,有失意、有開心。人們的心會在那一刻交通在新春的腳步裏,自然拿起了新一年裏更多的'責任、愛心、平安和幸福。每一個畫面都帶着沉甸甸的故事,每一首歌曲都攜着金燦燦的明天。我要飛到距離天堂最近的地方,到那兒去看看遠方的親人,帶上他們的祝福送給人間。

你聽到了——“我們在這兒住的很好,你若是想我了便抬頭看看天上的星,你會找到我的。我始終為你點亮了那麼一盞明亮的燈,看到了嗎?我就在這兒,守護着你,我的家人,新年一定要快樂。”忙碌的空擋,會想起遠方的親人,會想起天涯海角的朋友。會隨手拿起電話,在人數繁多的電話簿裏一眼看到她(他)的名字,然後聽着提示音響起——“對不起,您撥叫的用户正在忙碌中。現在轉到語音信箱。”你點點頭,在語音信箱裏只留下那麼一串聲音:“老朋友,新年快樂,我們一定會再見。”……當年味兒不只纏繞在一片繁華的商業街裏,當年味兒飄在每一個人的心上。你是否有一股暖流融化了心底的一座冰山?20xx,每一天,都努力的拼搏吧。

年味兒作文14

又是一箇中國年,每年這個時候,家家户户都要備年貨、貼對聯、吃年夜飯、拜年等,到處都是年味兒。我家也不例外,在過年之前就把年貨備好了,為了圖個吉利,還買了幾條小金魚(因為“魚”與“餘”諧音,魚是年年有餘的象徵)。到了大年三十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貼春聯。貼春聯非常有講究:對聯要從左往右貼,“福”一般倒過來貼,因為這樣象徵着福“到”了。咱們分好了工,我和爸爸就開始用糨糊貼了起來,咱們忙活了一下午,春聯終於貼完了。當咱們走進餐廳的時候,看到一大桌年夜飯就在咱們面前,看着這一大桌子的美食,我的口水都流出來了。咱們聚在一起,吃起了年夜飯。每碗菜都是熱騰騰的,我的心裏暖洋洋的。在我的眼裏,每碗菜裏都藴含着濃濃的愛。咱們吃得熱火朝天。過年,總不能漏看春節聯歡晚會。

吃完年夜飯,咱們就守在電視機前,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一個個小品把咱們逗人仰馬翻,一個個相聲讓咱們聽得有滋有味,增加了不少過年的氣氛。20xx年的最後幾秒鐘,咱們一齊歡呼了起來,“五、四、三、二、一!!!”無數的禮花騰空而起,又帶着滿身的光焰灑向大地,把大地輝映得光彩奪目。人們抑制不住激動的心情,縱情的歡呼、歌唱。變幻無窮的焰火映照着人們興奮的笑臉。地上,是焰火的光彩,天上,是光彩的焰火。紅的,似節日的燈籠;黃的,像成熟的稻穀;綠的,如茂盛的大樹。瑰麗的火花在空中飛舞,把平日閃閃發光的星星羞得不敢露面,就連街上的路燈這時也沒了用場。各色禮花在空中競相開放,構成一幅花團錦簇的.圖畫:綠花一層層,紅花一重重,就像蘋果園裏慶大豐收;一羣白色的火花,好似銀河墜人間。

一幅幅,一幕幕,繁花繽紛,絢麗奪目,好不壯觀!大年七年級那天,我一大早就起來了,這時候餃子已經弄好了,我一看到這是我最喜歡的餃子,就趕忙坐到了餐桌上。當我吃完第一個餃子的時候,我就深情地説:“啊,我又長大了一歲!”不一會兒餃子就被我吃完了,我給長輩磕完頭之後,咱們全家就一起去給親朋好友拜年。咱們走遍了大街小巷,見到每個人咱們都熱情地説“新年好”!在這個普天同慶的日子裏,有誰比孩子更幸福呢?因為孩子們可以獲得壓歲錢,用來買心愛的東西。大人們也可以把過去一年的辛勞忘掉,好好的放鬆一下。春節是我最喜歡的節日,因為它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充滿了濃濃的年味兒。

年味兒作文15

家鄉的年味兒,藴含着淳樸的風土人情,孕育着茁壯成長的一代代,更體現出我的家鄉是具有豐富文化歷史的鐵的事實。沒錯,我的家鄉就是那被世人稱為僅僅只是財富之地的——東莞。——題記

大年三十那天,只見母親與奶奶在不停地忙碌着。原來,這天裏,要去各個地方“拜神”與“奉身”,並且今年搬了家,所以還要把家鄉的觀音請到家裏去呢。母親是家裏的大媳婦,所以這些事,由母親來傳承。而我是家中的長女亦長孫,也是家中的一份子,當然要幫母親的忙,所以要跟着一起去“拜神”。

我跟着母親,首先到家鄉的廟裏拜拜。廟裏香火鼎盛,每家每户都會有人來拜,這也成為了家鄉的一傳統習俗。拜神注重的是誠心誠意,但是,燒香、添燈油錢、燒紙錢、放爆竹,卻缺一不可。這一步步都是竟然有序的,為的就是祈求神仙保佑我們家族的人在新的一年裏平平安安、萬事勝意。小孩們快高長大,學業進步。廟裏拜完了,我們接着要去祖屋“奉神”。步驟與拜神基本一致但“奉神”講究的是供奉祖先,自然也含有保佑的意思。回到了家鄉的房子,只見汽車一列列的停放好了,奶奶在每部車前都點了蠟燭燒了香,接着燒紙錢,放鞭炮。保佑爸爸母親叔叔嬸嬸們開車平安無事,路路暢通。一轉眼,下午了,這時候把菩薩接到家裏去了。將菩薩像安放好,母親一邊邊開車,我一邊灑米,説是為了給菩薩指路,回到了家裏,再次燒香、點蠟燭、燒紙錢、放爆竹。

年三十的.晚上,家家燈火通明,喜氣洋洋,全家人歡聚一堂,吃着與眾不同的湯圓。用玉米粉捏成的齋湯圓與白菜、蝦米、幹魷魚,冬菇等食材煮成一鍋,味道鮮美,把湯圓那團圓之意的味道發揮的淋漓盡致,我們一家人其樂融融,有説有笑。這晚,全家老少一齊放煙花。看着那應接不暇的煙花,對新一年的憧憬與期待的心情已經像煙花似地在心中崩放。凌晨,幫爸爸發着祝福的飛信,那一條條信息,飛到了每個人的心坎裏,一股股暖流透遍人心。

大年七年級,全家人都已經“裝備“好向家鄉出發了。家鄉,每家每户都殺雞燒鵝。而我們家,也已經準備好了招待親戚朋友們的美味佳餚。叔叔和爸爸去了遠方親戚家拜年,而我們這些小孩收紅包收得不亦樂乎。不一會兒,親戚朋友們都到齊了,我卻見到了許多陌生人。但卻因為那股濃濃的年味兒,是我心中不禁由然而生了一種喜悦,拋陌生感於腦後,像親人一樣招待着。這種感覺,是幸福的,無可代替的。後記:這就是我的家鄉,即使沒有過人的文化魅力,但卻有着無可非議的人情味兒。家鄉的年味兒,是隱於財富間那一股股滲透人心的暖流。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