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優秀作文3篇

來源:文書谷 1.31W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優秀作文3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推薦】優秀作文3篇

優秀作文 篇1

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隻烏鴉媽媽生了一窩小烏鴉,它每天起早貪黑地到處去找食物,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終於有一天,孩子們能夠自力更生了,可烏鴉媽媽卻老了,再也不能外出找食物了。可是,它的孩子們卻沒有扔下它,而是像媽媽之前喂他們那樣,輪流找食物來喂媽媽。這個故事就是《烏鴉反哺》。

這個故事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動物尚且懂得報答養育之恩,那我們何嘗不能呢。這也讓我想起了我的媽媽,媽媽平時上班回來已經很累了,還要煮飯給我們吃。這也讓我的腦海裏頓時萌發了一個想法:為媽媽準備一頓早餐。

晚上,我從儲物櫃裏拿出黃豆和黑豆,把它們泡在水裏,準備明天早上做豆漿用。一切準備就緒,我回了房間,調好鬧鐘,便倒頭就睡。

第二天早晨,鬧鐘一響,我便輕手輕腳地走到廚房裏,把黃豆和黑豆從水裏撈出,接着把它們放進豆漿機裏,倒入適當的水,蓋上蓋子,最後按了開始的按鈕,豆漿機便開始製作豆漿了。

接着,我又從冰箱裏取出豆沙包和奶黃包放在盤子裏。我先在鍋裏倒了點冷水,接着再把蒸包子的架子放進鍋裏,最後把盤子放在架子上,蓋上鍋蓋。一切都很順利地進行着。

一分鐘、兩分鐘、三分鐘……十五分鐘過去了。哈哈!豆漿煮好了,包子也蒸好嘍!我學着媽媽的樣子,把豆漿分別裝進每個人的杯子裏,還拿出七個小盤子,在盤子裏分別裝了一個豆沙包和一個奶黃包。一切都做好了,就等着媽媽他們起牀了。

我正想着要不要去把媽媽叫醒,便看見媽媽從房間邊打哈欠,邊説:“什麼東西那麼香?”“本小姐親手弄的.早餐能不香嘛。”媽媽聽到我説的話,頓時嚇醒了,結結巴巴地説道:“你不是在你自己的房間睡覺嗎?”“本小姐今天心情好,老早就醒來幫你做早餐啦!”媽媽聽了,驚訝了許久。媽媽嚐了我蒸的包子後,笑道:“手藝不賴嘛!”我倆都開心地笑了。

長輩恩情如何報,一生一世只有孝。孝不是一時,而是一世。動物中的“烏鴉反哺”“羊羔跪乳”以及歷史上的“二十四孝”的故事,千百年來不斷被傳頌,實際上也是人們對於孝道、孝心的一種傳承和發揚。尊老愛幼、孝敬長輩等優秀的孝文化已經成為歷代相傳的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優秀作文 篇2

是誰在我們生病時,心急如焚,對我們照顧得無微不至,是誰在我們受到委屈時,耐心的安撫我們,又是誰在我們受到挫折與失敗時,給予我們關心與呵護,她就是——我們的母親。

儘管母親不能給我們富裕的生活,但我們也不能抱怨,因為她給予了我們生命。母愛是無私的`,是不求回報的。有人説,世界上最輕的是母愛,輕得讓人不易察覺;最重的也是母愛,重的讓人一生都承受不起,使人的心震撼不已。

母親是我們的啟蒙老師,他教育我們做人的道理,給予我們知識。在我們成功時,教育我們不要驕傲;在我們失敗時,她教育我們不要氣餒;在我們受到幫助時,她教育我們要懂得感恩。

去年暑假,天空下起漂泊大雨,還有半小時,媽媽就下班了,她沒有帶傘具,怎麼辦?於是,我拿起傘衝到了雨中,直奔媽媽的廠子,到了那裏還沒下班,我在門口等了起來。由於我來的匆忙,沒加衣服,這雨又有一些涼意,所以我凍得渾身發抖。“叮鈴鈴,叮鈴鈴”下班了。母親無意中發現了在雨中等候的我,即心痛又高興。我心中暖洋洋的,突然間我感到我長大了許多。

感恩母親,不需要為母親做多大的事,如:在母親下班時,為母親端杯水;在母親疲憊時,為母親捶捶背;在母親煩惱時,和母親談談心。

“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母親給予了我們整個世界,但是,我們為母親所做的微之甚微。正如公益廣告所説:“別讓等待成為遺憾”。感恩母親刻不容緩,就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從身邊的小事做起。

優秀作文 篇3

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你是否曾經為人際交往不順,得不到他人理解而煩惱呢?你是否有孤芳自賞的彷徨呢?你是否為知己難求而傷神呢?讓我説個故事給你聽吧。

枉自嗟先生是位著名的學問家,他飽讀詩書,只可惜沒有知己。他平生有三大成就:一曰抱怨,二曰抱怨,三曰抱怨。先生少年時面對不高的作文分,常常感歎:"曲高和寡啊!高山流水如何遇?長路漫漫,俯瞰人世,哪一個有才能與我共尋真理?"幾年後他走上了自學的道路。先生悲憫過"鋤禾日當午"的農民、"蠟炬成灰"的'教師,哀歎過白領的"朝九晚五"以及莘莘學子的為分數忙碌……總之,悲盡世間人,歎盡天下事。先生有《浮生豈不若夢》《天涯夢斷何處》兩本着作,並且憑《一把辛酸淚》獲得"紅塵感傷杯"金獎,據説在一次辯論賽上還獲得了"思辯人生"悲苦擂台的"辯王"稱號呢。

到了晚年,先生成立了"嗟歎社",開始講學。他嚴格要求每一位學生:"本社學員,人人須拋棄雜念,不許言笑,我們要研究的,惟學問而已。"講起課來,不是洞明世事,便是練達人情。聽了他最經典的課程--"距離"和"省略",台下的學生個個是江州司馬,珠淚漣漣。三月的一天,先生望着窗外繽紛的落英,停下了對"黛玉葬花"的賞析,十分傷感地對眾學生説道:"我出一個上聯,看你們哪個能對。’飽諳世事慵開眼’……"學生們一片靜寂。先生環視着每一個學生,大有座上三千客,不見意中人的失望。這時,一個名曰"無厘頭"的學生對答道:"會盡人情常聚首!"學生們掌聲雷動,連聲叫好。"你、你--玷污了老夫的人生哲學!"枉自嗟先生連連搖頭,不停地擺手,再三強調"常聚首"應改為"只點頭"。有學生正想説什麼,只見枉自嗟先生直挺挺地倒了下去。"一代宗師,嗚呼哀哉!"有人為他作了最後的哀悼。

朋友,人人都渴望心靈相交,都渴望快樂、幸福,那麼,不要孤高自傲,不要怨天尤人,不要枉自嗟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