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作文15篇

來源:文書谷 2.39W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敍方法。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傳統的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傳統的作文15篇

傳統的作文1

中國的傳統文化有很多,其中春節是中國最隆重的傳統節日,也是我最期待最喜歡的節日,每年春節,街上掛滿了紅紅的燈籠彩旗飄飄,商場裏面人山人海,在購買年貨,可熱鬧了。到了大年三十這天,媽媽在準備豐富的食物,我們小朋友們都穿上了漂亮的新衣服。春節意味着什麼?春節意味着我家又要去買年貨了:餃子皮、核桃肉、餃子肉、湯圓還有包粽子的材料……

一大早我們先包起了餃子和粽子,姑姑包的粽子精緻美觀,不熟練的我們照着樣子做了幾個奇形怪狀的粽子,姑姑看了並沒有生氣,而是又用自己的巧手讓我們的粽子煥然一新。

今年跟往年有所不同的是,今年我們想了一個好玩的節目,就是把核桃肉包進餃子裏,看誰能成為幸運者吃到核桃肉,這個提議是姐姐想的,但是爺爺想出的規則—吃到包有核桃肉餃子的人將得到100元的獎勵,而這個錢由沒吃到的人出。這個節目是我最期待的,好不容易到了晚上,奶奶燒出了香氣撲鼻的餃子。還沒等奶奶放下餃子,就看到有一隻手突然伸了過去,我轉身一看原來是姐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兩個餃子夾入碗中,而我也緊跟其後,將餃子夾入了碗中,我迫不及待的吃起了餃子,咬着咬着突然吃到了一顆硬硬的東西,吐出來一看竟然是一顆核桃肉,我十分的開心。節目結束後,我們大家都做在沙發上看起了春節聯歡晚會。

過新年,穿新衣,開開心心過大年……我們唱着歡樂的歌謠,迎接新的一年到來我喜歡春節,它給我的童年帶來無限的快樂,我期待下一個春節快點到來。就算這傳統一直做下去,我也不會覺得無趣。

傳統的作文2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是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在清明節掃墓。 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 直到今天,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仍很盛行。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而有趣的,人們會舉行馬球比賽、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鍊身體。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下載更多高中學習資料、大學聯考絕密複習總結資料,請關注微信賬號:大學聯考 gaokao010 ;大學聯考作文 gaokaozuowen100 ;打開微信搜索關注一下賬號你就可免費獲取!

盪鞦韆也是我國古代清明節的習俗。鞦韆,意即揪着皮繩而遷移。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後為了避忌諱,改為鞦韆。古時的鞦韆多用樹丫枝為架,再拴上彩帶做成。後來逐步發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鞦韆。盪鞦韆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為人們特別是小朋友們所喜愛。

踏青又叫春遊。古時叫探春、尋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我國民間長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習慣。

每逢清明時節,人們不僅白天放風箏,夜間也放。夜裏在風箏下或拉線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像閃爍的明星,被稱為“神燈”。過去,有的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后,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説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傳統的作文3

八月十五是中秋節,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回老家接爺爺。早上我六點就起牀了,爸爸已經做好了早餐,我就吃了幾口,就迫不及待地坐上汽車向老家奔去。

到了老家,我就急忙下了車,馬上就要和爺爺見面了,我的心情非常激動。我一進家門,爺爺正在喝茶,我一下子就撲到了他的懷裏。下午的時候,我和姐姐、爺爺還有媽媽一起包餃子,媽媽負責擀餃子皮,我和爺爺、姐姐一起包餃子。我包的餃子雖然不好看,可等下出來一吃還是很香很香的,爺爺誇獎我説皮沒有破就很棒了。晚上我們坐在房頂的玉米堆上,一起賞月,一起吃月餅,還一起背古詩,這是我過得最難忘的一箇中秋節。

我的老家在山東省章丘市相公鎮十九郎村,那裏有著名的百脈泉,是一個山清水秀的地方。

在老家的第二天,我和大媽一起去了豬圈,大媽家一共養了三十多頭豬。剛進去的時候,我覺得很臭,但是一會就適應了。大媽給它們餵食吃,它們吃得很香,可是有六頭豬讓我很害怕,因為它們長得太大了,我走過去的時候,它們都站了起了,都要爬出圍牆了。當時我都被嚇呆了,可是大媽卻説:“你不用怕它們,是它們怕你。”我不解地問:“為什麼呢?它們那麼大,怎麼會怕我呢!”大媽笑着説:“難道你沒有發現嗎?它們見到你還不是一會就落荒而逃了呀!”

聽了大媽的勸説,我就裝起膽子,直挺挺地走了過去,沒想到真得沒事。出了豬圈,大媽説:“咱們去摘幾個小黃瓜吧。”我説:“太好了,可是哪裏有啊?”大媽指了指左邊的菜地説:“你看,那邊就有。”我走過去一看黃瓜長在木條搭的架子上,我原來還以為是長在樹上的,大媽家的黃瓜長得短短的、胖嘟嘟的,跟爺爺買的長長的黃瓜不一樣,嘿嘿!我和大媽在身上蹭了蹭就咬了一大口,非常得清脆爽口,真是太好吃了。大媽還介紹説:“我們這裏不僅有黃瓜,還有小西紅柿、核桃……”我覺得,這一天過得非常開心也很有意義。

傳統的作文4

眾所周知,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化淵源流長,優秀的傳統文化是我國的瑰寶。作為中華少年,我們有義務更有責任去弘揚這些對我們做事、做人,都有着深刻影響的文化。今年,全運會在我們的家鄉召開,作為一名東道主,我會熱情的為來自全國各地的人民講講我們齊魯的歷史文化,講講齊魯的歷史名人。

孔子對我國的傳統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是我們山東的驕傲。他出生於魯國陬邑昌平鄉,是一個很有學問,很有智慧的人。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記載在《論語》中。《論語》中有許多的話我們耳熟能詳,如“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我們要時刻記住這些意義深刻的話語,宣傳孔子的思想,並把我們的理解落實到自己的行動中。

舜是我們齊魯大地上又一個影響深遠的歷史名人,他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帝王。相傳舜在20歲的時候,名氣就很大了,他是以孝行而聞名的。部落聯盟的首領堯,聽説舜很有才能,就把自己的兩個女兒嫁給了舜,並讓他的九個兒子與舜同行,考察舜的德行。舜沒有辜負堯的信任,他將政事安排得井井有條,堯最終決定把帝位禪讓給舜。舜當上帝王后,經常考察諸侯,明定賞罰,百姓也對舜既感激又佩服。

説齊魯文化,不能不提到“五嶽之首”的泰山。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杜甫也吟誦出“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千古名句……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歷史文化長河,使泰山已成為中華民族的象徵,中華民族精神文化的縮影。登臨泰山,猶如攀登長城一樣,成為許多中國人的夢想。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通過查閲相關資料,我知道它不僅包括文學、書法、繪畫、篆刻、音樂、還有建築、雕塑、陶瓷、絲綢、茶藝,甚至中國功夫、手工藝品、民俗、中國菜、中國醫藥等等,面對這些文化瑰寶,認識、瞭解它們,宣傳、弘揚它們,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職責。

傳統的作文5

中秋節是磕家團圓的日子,是我們中國傳統節日裏比較重要的日子。中秋節和家人一起賞月、吃月餅,是件很美好的事,中秋節放假,我們回姥姥家一起過中秋節。

以前的每年中秋節,姥姥姥爺都是準備一大桌子菜,今年的中秋節媽媽和姥姥姥爺商量,説平時吃炒菜也都吃的多了,也沒有什麼新鮮感了,不如過一次最傳統的中秋吧!“要不烙烙饃吧!”姥爺提議説。這是老家比較傳統的做法,意思是烙饃祭月,讓月亮越來越圓的意思。到了下午五點鐘,姥姥就開始烙饃,這是姥姥小時候就有的傳統,烙出的饃又焦又脆,這種饃,不像我們平時吃的饅頭,這個饃圓扁的,與其説是饃,不如説是薄餅,媽媽小時候也有,吃上這個烙饃,媽媽説是她童年的回憶,是一種情懷!

這種烙饃的做法很麻煩。姥姥從下午五點開始一直忙到八點,就為了讓我們吃上這個傳統的食物。這個饃首先和麪,加入鹽,揉成光滑的麪糰後,這時候正式新芝麻剛豐收的時候,加入剛打出來的新鮮的芝麻,繼續揉,直到把芝麻都均勻地揉到麪糰裏面去,然後再把面切成一個個小的麪糰,用擀麪杖把這些麪糰擀成一個個薄餅,然後放到平底鍋裏,不用刷油,把這薄餅炕幹,多加熱一會,這餅就會發黃了,然後拿出來晾一會就變成了又焦又脆的烙饃了。由於這個烙饃只能一鍋一個,所以很費時間,姥姥做一個我們吃一個,一邊吃一邊做,姥姥全部做好時我們已經吃掉了一大半。

這個烙饃晾一會會很脆,越吃越香,越香越想吃,很有趣味,我們一邊吃一邊賞月,由於不是大晴天,雖説月亮沒有完全露臉,但是這種感覺是以前從沒有過的。之後我們又開始吃月餅和別的食物,這是我過得最有意思的一箇中秋了!

傳統的作文6

老師讓寫一篇中國傳統節日的文章,我讓媽媽給我上網查了一下,媽媽説你自己看看,我仔細的讀了一下,知道了中國傳統的節日有很多,最主要的傳統節日目前主要有八個,有除夕、春節、元宵節、清明節、重陽節,習俗也有很多特別的和很有趣的。

但是,我最喜歡過的還是春節,農曆正月七年級公曆2月3日,就是我們小孩子特別期盼的過大年了。春節習俗有很多,比如吃餃子、湯圓、大肉丸、美酒,而且還有洗被褥、貼春聯、貼年畫、門神鍾馗、句餃子、貼剪紙、貼窗花、貼福字、點旺火、放鞭炮、給壓歲錢、拜年、走親戚、送年禮、上祖墳、逛花市。春節還有很有趣的活動,有踩高蹺、舞獅子、放鞭炮、放禮花、還能看到很多好看的文藝節目。

我也特別的喜歡走親戚,過年去串親戚,親戚家都準備好多好吃的東西,我還可以得到壓歲錢,那時候的我都快笑的合不攏嘴了,因為可以買點玩具,還可以買書看了。還有我最喜歡放鞭炮,鞭炮有很多種,我只知道我玩的有小掛鞭、甩炮、有手拿着舞動着的禮花炮等。春節還要貼春聯。晚上的時候要吃餃子,傍晚八點時還要放煙花、鞭炮,家家都在放鞭炮,到處都是噼裏啪啦的鞭炮聲,特別是大年七年級早上我還在夢裏的時候,早早就被震耳欲聾的鞭炮聲驚醒了,那鞭炮聲能響幾個小時。晚上的時候放的禮花就更好看了,有的禮花像滿天小星星,有的像天女散花、有的像小動物,有的像流星雨,真是太美了。晚上家家都圍坐在電視機前看精彩的春節聯歡晚會,品着香噴噴的餃子,真是特別享受。

春節真美啊!真想天天過春節,穿好衣服,吃好吃的。

傳統的作文7

在數百年前,有一位偉大的詩人,他被人冤枉,關進了監獄。在監獄裏,它寫出了聞名已久的《離騷》。出獄後,含冤投江而死。他就是屈原。

屈原死後,農民划着船來到江上,生怕屈原的屍體被江裏的魚蟲怪物吃掉,於是,他們在江裏投入了大量的葉子包飯和雞蛋。有一個老中醫為了不讓水下的蛟龍把屈原吃掉,拿來一罐黃酒,倒在江裏把蛟龍暈掉。於是乎每年的這個日子,平民百姓都來往江裏投入大量的葉子包飯和雞蛋。這個傳統一直流傳到現在,成了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這便是端午節的由來。

賽龍舟,也是端午節的重要習俗。相傳,楚國人捨不得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的屍體。他們爭先恐後追趕至洞庭湖事,發現屈原的屍體已不見蹤跡。於是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將屈原的屍體吃掉。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

端午節到了,我在爺爺家和大姑他們一起過端午節。家家還要買五色絨線,拴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上,稱之為長命繩。還要採集艾葉等多種植物葉子。將它們放在開水中煮沸,將水晾涼後給兒童洗澡,可以去除身上的病毒。大姑他們還要用大蒜頭燒湯,煮很多的雞蛋,放開量的吃。雞蛋含在嘴裏,含完之後在身上滾一滾。我在牀上從頭滾到腳,表示圓圓滾滾。

每年端午節的時候,我們都能吃到大姑自己包的粽子。她先買

來優質的糯米,再去採粽葉。首先,把粽葉放在鍋裏煮。大姑説:“葉子煮煮就能發出香味。”大姑把葉子兩頭撕掉,把不好的挑出來,然後,就可以開始包了。拿一個粽葉圍成一個近似漏斗的形狀,再把糯米放到葉子裏,之後放一或兩個大棗在粽葉裏。再拿一根棕葉包住頭部,不讓糯米露出來,最後,用乾淨的繩子把粽葉系的嚴嚴實實,這樣一個粽子包完了。在大商店裏,還可以買到別的粽子:有蛋黃棕、千層餅棕還有鮮肉棕〃〃〃〃〃〃它們有的甜,有的鹹,很好吃。粽子終於熟了,我們吃到了香噴噴的粽子。

我喜歡過有趣的端午節,經常盼望着端午節的到來。

傳統的作文8

這個寒假,我有幸上了三節公益茶道課,瞭解了不少茶藝知識。

進入一個古色古香的茶室,穿上中國風的茶服,坐在擺滿了精緻茶具的茶席旁,一種獨特的莊重感覺油然而生。在這種氛圍下學習茶藝應該很有趣吧,可是茶藝並不僅僅是一件有趣的事。

陸羽的《茶經》中説,茶是高尚的,沏茶、品茶亦要以禮相待。於是,我們首先跟着葉老師學習茶禮。“行李十式”,坐姿端正十分重要。從初習的彆扭到最後的款款而自然,還有“手容恭”、“口容止”,看似一板一眼,熟練之後,卻從容別致有趣。這種莊嚴的的氛圍應該會浸潤到我的日常生活中,讓我從此不再過於不拘小節。

學好了“行茶十式”,又反覆練習了多遍泡茶順序,我們終於要大顯身手,自己泡一杯雲南的古樹白茶了。佈置好一桌茶席,調整好心境,行茶就即將開始了。輕柔的古典音樂緩緩流出,若有若無的蒸汽伴着一縷縷茶香在半空中迴盪,瞬間縹縹緲緲,宛若仙境。温完杯,潤完茶,我終於把茶湯倒進品茗杯中了。白茶的工藝是最少的,所以茶色淡黃透亮,好似一塊琥珀的精華融入了茶湯似的;這種香又是渾然天成的,該是大自然中花朵與青草的芬芳吧,還帶着甜甜的露水的味道……小心翼翼拿起品茗杯,細細品嚐,滋味清純,沁人心脾。此時,我們臉上該是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吧。

茶在我們的生活中,不僅僅是一種飲料,也是一種文化,一種精神內涵。“黑白紅綠青黃普”,多種多樣的茶,我們每種都品嚐了一遍,味道各不相同:紅茶的醇香,綠茶的清香,白茶的自然香……我們也細細品味着茶文化。茶文化以茶德為中心,重視修養,提倡尊重,這不得不説,就是我們人生重要的文化素質。

幾節茶藝課,自然領悟不透茶藝茶道的精髓,但茶文化已經開始影響我了,這不僅僅是一件趣事。

傳統的作文9

漳州是一個人傑地靈,風景優美,物產豐富的好地方,家鄉的山,水,花,草都無不體現出家鄉的美。 今天,我向大家介紹一下我的家鄉。先説説山吧。漳州的山數不勝數,比如:雲動巖,白雲巖,瑞竹巖,圓山等。其中雲動巖更是家喻户曉,凡是住在漳州的人都知道雲動巖上的風動石。那塊石頭怎麼推也推不動,傳説只有風才能推得動。再説水吧,我想人人都知道家鄉的母親河——九龍江。

九龍江貫穿在九個縣之間,九龍江的水經過管理,變得清澈見底,河岸邊的一排排柳樹垂柳依依,更加襯托出母親河的美。 漳州是著名的水果之鄉,到了七、八月,是水果豐收的季節,站在山坡上,遠遠望去,下面是一片一片的荔枝樹。

蘋果樹、香蕉樹`,梨樹,龍眼樹等水果,令人看了垂涎三尺,恨不得馬上摘些來品嚐,等水果熟透了以後,農民們會把樹上的水果摘下來,那去市場上賣,有的還拿到外國出口去銷售,聽説銷售額還不錯,許多外國遊客嚐了都連連稱讚“Very good。” 漳州不僅盛產水果,而且小吃也非常出名。如果你有機會到漳州遊玩,一定別忘了吃手抓面和幹拌麪,這可是我們漳州最具有特色的小吃,手抓面和幹拌麪的做法很簡單,拿來一份面放上甜辣醬,豆腐,五香再攪拌一下就好了,這樣一份手抓面就大功告成了,保證讓你吃了以後還想再吃。吃飽了後再去看看中國女排的雕塑,要知道,漳州是中國女排的孃家,中國女排的集訓地,,雕塑上的頂方託着一個排球,這排球對中國女排來説意味着勝利,對漳州人民來説意味着保護,因為這個排球在老人眼中是一粒定風珠,每次的颱風見了它都會繞道而過。 這就是生我養我的家鄉,我愛我的家鄉。

擴展閲讀:

傳統的作文10

清晨,一串響亮的爆竹聲把我驚醒,我睜開朦朧的睡眼,卻清醒地知道:我又要長大了一歲了。

一大早,爺爺哼着小曲,踩在高高的凳子上,在家門口貼上一副紅紅的對聯,對聯上寫着我們全家新的一年美好的願望。奶奶和媽媽開始忙碌起來,為年夜飯做準備。每年的這一天,都是與眾不同的,我們只吃早飯,中午可以任性地吃各種各樣的小零食,下午三點就會開始我們的團圓飯——餃子宴。

奶奶從冰箱裏取出前一天準備好的大白菜和肉,把它們切碎,活在一起,加上各種各樣的調味料,香噴噴的餃子餡就做好了。媽媽把麪粉加上水,用力地揉啊揉啊,直到變成了一塊白白胖胖的大面團,然後再把它們擀成一個個喜笑顏開的小圓臉。我挑了一張最圓、最大的餃子皮,用筷子夾上肉餡,放在中間,像摺紙一樣把兩端對摺,然後把餃子最尖的兩端也對摺,形成了一個圓形,我給它們取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團團圓圓。

大家歡聲笑語中忙活了一天,餃子包好了,一個個餃子像小士兵爭先恐後地跳進燒開的鍋裏,不一會兒又一個個從鍋裏跳到了盤子上。熱騰騰、香噴噴的餃子一上桌,我就認出了我的團團圓圓。我興高采烈地告訴大家:看,這是我包的!説着,爺爺和奶奶和媽媽的碗裏各從我的筷子上落下了一個團團圓圓:爺爺、奶奶、媽媽,新的一年祝你們身體健康、笑口常開!爺爺奶奶臉上笑開了花,媽媽舉起一杯可樂大聲地説:祝爺爺、奶奶身體健康。我們家的小寶貝開開心心、學習進步!四個杯子碰在了一起,噴灑出了甜甜的可樂,也洋溢出團圓的喜悦。

吃完圓圓的餃子,奶奶又為大家端來了甜甜的白果紅棗糖水。我們挺着圓圓的肚子坐在沙發上看春晚,好不容易熬到了跨年倒計時,爆竹聲震天響,我的眼皮早已經不聽使喚,夢裏新的一年來了。一切又都是嶄新的!我真的又大了一歲。

傳統的作文11

星期一下午的活動課上,操場上人聲鼎沸,跑道上被圍得水泄不通,社區的老爺爺、老奶奶們為我們帶來了一場精彩紛呈的傳統表演。

在大家迫不及待地等待中,表演拉開了帷幕。首先帶給我們的是戲曲,那抑揚頓挫的唱詞,舉手投足的功底,令我們陶醉其中,而老人們帶來的各具風情的民族舞更是讓我們拍手叫好。

當我們還陶醉在歌舞中時,引人入勝的空竹表演閃亮登場了。首先是一位老伯帶來的精彩絕倫的“巨輪飛旋”,一個巨大的空竹在他的手中上下翻飛,遊若蛟龍。突然,他腳下一蹬,雙手將棍子合起,腰一扭一擺,空竹圍繞着他的身體旋起來。看着老伯靈活地旋,同學們讚歎聲此起彼伏,看似簡單的空竹在他手裏被玩的出神入化,讓我們打心底裏佩服。

接着是更精彩的是一個老爺爺表演的“八星連珠”。只見他一會兒把空竹彈得高高的;一會兒讓空竹在空中圈、跳躍;一會兒把空竹彈在手上或頭上,讓它們一直。我的心也隨之緊張起來:這麼多空竹,他能否接住?會不會因表演失誤而砸到自己?事實證明,我的擔憂是多餘的,在空竹上下飛舞時,他的眼睛始終盯着八個空竹,雙手一拋一接,而八個空竹也忽高忽低、忽左忽右,就像一羣蝴蝶圍着爺爺打。隨着周圍雷鳴般的掌聲,我懸着的心總算落了下來。

壓軸好戲總是最精彩的.,多人表演的“金蛇狂舞”頓時吸引了我們的眼球。好幾位爺爺奶奶圍成一圈同時開始抖動,他們表演得各不相同,空竹在他們的手中時而急劇旋、時而上下翻滾、時而前後滑動,空竹飛、鳴聲迴盪……他們的表演無不讓我們眼花繚亂,拍手叫好。

這次傳統表演真讓我們大開眼界、回味無窮!也讓我深深感到“台下十年功,台上一分鐘”這句話的真諦。

傳統的作文12

中國是個古老的國家,傳統文化更是源遠流長,豐富多彩。其中,書法藝術是我最感興趣的傳統文化。

中國書法是一門古老的藝術,歷史悠久,影響着全世界,也是中國最引以為自豪的文化瑰寶之一。

自小我就對方方正正的文字感興趣,對聯、福字的獨特魅力深深的吸引着我。六歲開始我就上了書法興趣班。一開始,毛筆在我手中一點也“不聽話”,寫出來的字也東倒西歪,難看極了,老師就鼓勵我堅持下去,當我寫得好的時候,老師就為我鼓掌加油。漸漸地,我寫的字也有了進步。

今天是星期五有書法課,跟往常一樣我興高采烈地來到室。書法老師這節課教我們寫對聯,我可興奮了。因為馬上就是春節,老師説了要是寫得好,可以拿自己親筆寫的對聯去做義賣,將愛心送給山區的小夥伴們。在認真聽完老師講解分析每個字的筆畫要點後我開始一筆一畫地練習起“千里之行”幾個字來,一會兒王老師走到我的身邊仔細看了看輕聲説:“這個橫的應該再長一些。”隨後,老師示範了個“波橫”,讓我再練練。我覺得“波橫”像一座石拱橋,起伏有度。我一邊想着每個字的要點,一邊結合老師的講述開始認真的地寫起來,經過幾遍的練習,每個字都寫得那麼得心應手了,越看越像老師寫的。等書法老師再次從我身過經過時讚賞地笑着説:“進步真大!只要用心多練習,你一定可以當個小小書法家。”老師的鼓勵讓我信心大增,我越發的喜歡上了有趣的書法。

書法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他是漢字的一種表現形式,體現了中國人民的智慧。我盼望着每個星期五快點到來,我要更加刻苦練習,讓書法時刻陪伴我。

傳統的作文13

陽光灑落在幽靜的花園裏,梧桐葉斑駁的影子落在我身上。我席地而坐,膝上攤開一本厚厚的《論語》,不停地讀着、揹着,一股清新、淡雅、古樸的墨香沁入心脾。身旁,一隻又一隻小鳥兒飛來飛去,美麗的歌聲時而婉轉動人、時而清脆動聽。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國學教我們學習方法;“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國學教我們為人處事;“百善孝為先”國學教我們孝敬之道。

中國文化,就是風雨中堅忍不拔的大樹,無論有多大的困難都無法將他打敗;就是風雨時同舟共濟的努力,團結一心用愛温暖每一個人;就是風雨後七色的彩虹,只有在與困難搏擊之後才會顯現。

5.12,我要愛。在5.12特大地震中,我們淚流滿面,在巨大困難面前,所有同胞眾志成城;2008,中國北京。在聖火遭遇困難的時刻,中華兒女不惜一切代價,在08奧運之風吹遍世界的時候,炎黃子孫熱情歡迎各國各族人民。這,不就是中國文化所倡導的嗎?這,不就體現出了中國文化經久不衰嗎?

其實,中國文化就在我們細小的舉動中流露。在早上,媽媽耐心的叫我們起牀;上學路上,不隨便攀折樹木;學校裏,見到師長禮貌問好;上課時,謙虛認真地傾聽;課間,朋友互相幫助,不恥下問……國學並不是一定多麼深奧的哲學,而是在最細微中體現的。人們常説“腹有詩書氣自華”,的確如此,但是腹有詩書卻不能夠真正做到書中所講,豈不是變成了書呆子?!現在的人,大多都是一肚子學問,卻顯得特別膚淺,是他們學問少嗎?不,是他們做不好。在如此發達的21世紀,我們需要的是高素質的知識型人才,之所以把“高素質”放在前面,是為了強調文明、禮儀、幫助、關愛、感恩等素質的重要性。而這些素質就是直接或間接的來自中國文化,這些中國文化,就是大家所説的國學。

中華五千年孕育了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21世紀中國文化,就在我們手中!讓我們共同傳承,讓我們發揚光大!

傳統的作文14

我們的傳統節日有很多,像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都是我們的傳統節日,我非常愛它們。

我愛春節,春節到了,家家蒸饅頭,煙霧順着煙囱直衝雲霄,像徵着蒸蒸日上。大年三十桌上都有魚,象徵着年年有餘。大年七年級早上放鞭炮又象徵着紅紅火火。然後去拜年,又能得到大紅包。春節是快樂的節日,是豐收的節日,我愛這個節日。

我愛元宵節。正月十五元宵節又是我們春節期間的一個重要節日,元宵節一到,家家户户都會購買湯圓或自己做湯圓吃。吃湯圓表示我們大家團團圓圓、和和美美。到了晚上,路邊都是賣花燈的,各種各樣的花燈令人眼花繚亂。晚上吃完元宵,拿着自己的花燈,到大街上散步,看燈展美麗極了。

我愛清明節。光“清明”這個名字就讓人喜歡。你看又“清”又“明”的清涼純淨,在這樣的日子裏,放眼望去,翠綠似海,繁花如潮,到處是鶯歌燕舞。清明到了,人們都紛紛去掃墓,為死去的人哀悼。清明也是我們小朋友踏青郊遊的日子,別提有多開心了。

我愛端午節。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而定的節日,每到端午節人們就吃粽子和賽龍舟。相傳,劃龍船是為了打撈屈原的遺體,包粽子是為了防止蛟龍奪食屈原的軀體而投祭的食品。後來,這種風俗一直延續至今。如今,人們在這一天,可以吃粽子,香香甜甜的粽子令人回味無窮;可以看賽龍舟,別提有多熱鬧了。

我愛中秋節。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佳節,她象徵着團圓和美滿。中秋節的夜晚,人們常歡聚一堂,賞月、品嚐月餅和水果,幸福又温馨。遠在異鄉的遊子,則在這一天通過各種形式,表達對家鄉、親人的思念之情。一到中秋節,人們還會想起“嫦娥奔月”那美麗的傳説……

這每一個節日我都愛,因為它們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我愛我們的節日。

傳統的作文15

17世紀印染技術源於印度,漸漸由那裏的殖民者傳入英國。18世紀下半年,英國已經擁有棉布印花的良好工藝和技術,在那個年代是無與倫比的。這是一個叫歐伯勘的法國人經常去英國,他將帶去的設計花樣印製成布,也將一些英國面料和花樣待會法國進行復制和學習。

歐伯勘在英國挖到一位面料設計師,並將其帶回法國很快他就成為棉布印花領域的最大競爭者。出生於印花世家的歐伯勘經過這個行業的各個方面的訓練,經驗非常豐富。然而從1686年開始,印染面料在法國禁止進口與生產,原因是為了保護本土特有的“里昂絲”面料免受競爭的威脅。這一禁令知道1759年才得到解除,這也是為什麼直到1760年才開始產生法國的“如意”面料。

1760年近二十歲的歐伯勘在巴黎郊區距離凡爾賽不遠的小村莊“喬薩斯·如意”建立了自己的棉布印染廠,除了具有實際的工作經驗,他也具備成功所必備的基本要素:精明、追求完美、而且充滿動力,在那個印染技術尚在初級階段的年代,歐伯勘祕密研製一種新型的銅板印染技術,在等距離的長度上重複印製一種圖案,與此同時歐伯勘的弟弟也在瑞士和法國東部阿薩斯地區開發印染技術。毫無疑問它獲得巨大的成功。這之後這種特殊的面料一直被人稱作“如意”面料。

“如意”面料的圖案伸手18世紀洛可可藝術風格和新古典主義的影響,面料極其生動的展現了18世紀法國生活形態、人文、甚至思想意識的影響。

這些面料上的圖案大多是與當時較有名的畫家設計的,或是複製的名作上的場景。每塊面料都會有自己的名字,因此這些面料對於現在來説極具藝術收藏價值。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