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作文(5篇)

來源:文書谷 1.75W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作文(5篇)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作文1

何謂天下?國家即天下。何謂匹夫?你我即匹夫。你我是綠葉,國家則如參天古木;你我是青草,國家則如莽莽草原;你我是滴水,國家則如浩瀚大海。我們生於國家,長於國家,又影響着國家,建設着國家。因而,報效國家是每個人不可推卸的責任。而愛國報國,有諸多體現,並非口中論武,紙上談兵。

報效國家,提升自我是基礎。倘若鄧稼先沒有在自己的領域苦心學習和研究,就無法引爆中國人自己的兩彈,推動祖國科技向前飛躍;倘若瓦特沒有用一雙善於發現的慧眼去觀察一個再普通不過的水壺蓋,就永遠無法發明蒸汽機,讓他的祖國一躍成為無可匹敵的強國。縱觀古今,凡是運籌帷幄、書寫歷史的偉人,無一昏庸無能、投機取巧之輩。因而,想要實現報國的宏遠志向,還是得靜下心來,專心學習,修煉自己。沒有足夠的學識,報國之志便永遠只是志,一切偉大的目標都將無緣。自身無才學,談何報國?

報效國家,憂患意識是前提。回首封建歷朝,昏帝庸君常常是害國滅國之災的罪魁禍首。自修宮室、整日飲酒作樂而不諳政事的夏桀,最終眼睜睜看着父輩江山被踐踏在商湯的鐵蹄之下;日漸頹廢、最終沉溺於脂粉之色的玄宗,亦被叛軍打得落花流水,四處竄逃,國力大衰。歸根究底,他們的懈怠放縱與憂患意識的缺乏密不可分。雖然他們都是君王,但平民百姓也應心存憂國憂民之念。范仲淹的那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便是最好的典範。我們的國歌裏唱道:“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並非真有幾門炮已描準我們的土地,而是告訴中國人要警防這一刻的到來。若人人居安思危,國家便不會渙散內心無憂患,談何報國?

報效國家,只有通過實際行動才能實現。如果當年曹劌沒有自告奮勇地為國出力,他也只能空懷一肚子戰略而無處施展;如果當年昭君沒有挺身而出,為國家奉獻自己的青春,她也只能默默地成為無數平凡女子中的一個。你具有了才華,胸有大志,卻沒有作為,不等於一紙空談,白費力氣?也許你覺得,自己太渺小,做的事太微弱,其實,報國不分大小尊卑,只要是為國,即便是清潔工,掃好一條街道,老師,教好一班學生,也是為國貢獻。事再小,也遠勝不做。有志無行動,談何報國?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唯有每個人都奮鬥,奉獻,祖國才可能越來越強盛。所以,去學習,去關心,去貢獻吧,祖國的未來,在我們手中。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作文2

“初別母,再別友,三別妻,我今真個伶仃了。”

在看着崑曲《顧炎武》時,聽到這句唸白,我心頭一堵,鼻子忽然就泛了酸。明末清初,是一個朝代的覆滅和一個朝代的興起的動盪時代,也是顧炎武所經歷的時代。書上説他一生致力於反清復明—一個對我來説只存在於我的歷史老師簡單帶過的失敗的運動。

值得麼?為此付出了一生!我不禁想到。顧炎武由嗣母撫養長大,還有兩個兄弟,他從小就非常的努力勤奮,有一份報效祖國,鞠躬盡瘁的心。在明末清初,和許多愛過的文人武士一樣,他棄筆從戎,毅然的'投入了反清復明的鬥爭中。

可去復興一個朝代,哪有那麼簡單,他為反清復明做了許多的計劃,從哪裏開始出發,用什麼樣的戰略,將他的所有才智都獻在鬥爭中,正如他自己所説的“路遠不需愁日暮,老年終年自望河清”為了快要覆滅的國家付出了自己寶貴的年華,值得麼?

值得麼,在清兵的強勢猛攻下,自己全家都被抓住了,自己的兄弟慘死在清兵的鐵騎下,母親不久後絕食赴死,自己最後也病死了,看似多麼悽慘的結局啊。他是否也在無數個看不到希望的夜晚裏,問過自己“值得麼?”可是,比起這些,他永遠都知道,永遠都會記得自己母親去世前對自己的囑咐:“寧與國俱亡,不負世代國恩浩蕩,不忘記先祖遺訓”。

我們沒有處於他那樣的時代,沒有辦法替他回答“值不值得”這個問題,我們沒有身處亡國的淒涼環境之中,所以永遠沒有辦法做到真正的感同身受。而現在,我們的國家日益強大起來,我想,現在的我們,儘自己的一份力,做到“好好學習,報效祖國”是否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約等於當時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呢?在這幸福的和平年代裏,學習更多的知識,有了更多的見識之後,再去體會他“我願平東海,身沉心不改”的偉大志向,以及堅定了一生的愛國之心。

作為一箇中學生,我們難道不應該將這樣的人當作英雄,稱作我們一生的偶像嗎?至少在我的心中,“顧炎武”這三個字,就如他的名字一樣“炙熱的愛國之火,威武的愛國之毅力”永遠的立在我心中最敬重的位置上。

值得麼?當然值得,如果他能夠跳出歷史,看到現在的中國,看到現在日益強大穩步發展的中國,一定不會後悔當初在家中留下的“昔時鄢郢人,猶在城南間”吧!他也讓我們所有人都知道,無論在哪個年代,“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作文3

在神祕的亞細亞,有這樣一頭雄獅:她的靜脈是長城,她的動脈是長江,高聳入雲的珠穆朗瑪峯是她的脊樑,洞庭的水、西湖的波是她的雙眸---她就是13億赤子的祖國母親:中國!

縱觀中華民族的歷史,“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思想像一根紅線貫穿始終,仁人志士總是把個人命運和國家的命運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如“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屈原、“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的司馬遷、“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杜甫、“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位卑未敢忘國憂”的陸游、“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顧憲成、“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的霍去病、為報效國家而“聞雞起舞”的祖逖、“精忠報國”的岳飛等等。

近代中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傳統更是得到了空前的發揚光大。三元里抗英、八年抗日……孫中山、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等等,為了振興中華、造福人民而生命不熄,奮鬥不止!

“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情地愛着我的祖國和人民。”鄧小平毅然打開國門、招商引資。即使面對眾多的不解和責難,他也始終堅持着……現實告訴我們的何止是這位老人的睿智,我們彷彿看到了他對祖國母親熾熱的赤子之心!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句話告訴我們:國家天下的興盛與衰敗,是每個老百姓、也包括我們青少年的義不容辭的責任。!

梁啟超在《少年中國説》中寫到:……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進步則國進步。我們青少年要以祖國的繁榮為最大的光榮,以國家的衰落為最大的恥辱,增強國家認同感,培養愛國的情感,樹立民族自信,做一個有自信、懂自尊、能自強的中國人!

歷史和現實告訴我們,每一代青少年都需要有理想和有擔當,這樣,國家才有了前進的動力。所以,我們要學習、效仿和踐行敬愛的周恩來總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精神。我們今天只有讀好書、明天才能擔負起祖國賦予我們的職責,我們今天是桃李芬芳,明天才可能是祖國的棟樑!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歷史告誡我們:成功來自勤儉節約,而奢侈浪費最終會導致國破家亡。實現我們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夢還需要幾代、十幾代或者幾十代人的艱苦勤奮的努力,需要我們發揚艱苦樸素的優良作風。努力增強對未來世界的緊迫感和使命感。

祖國的興旺,是我們每個人不可推脱的責任;

祖國的衰敗,是我們每個人都難以承受的傷!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作文4

清代思想家梁啟超曾言;“男兒志兮天下事,但有進兮不有止。”以天下為己任,自古便是仁人志士部門的豪情壯志。也正是有了這麼一羣“各人自掃門前雪,亦管他人瓦上霜”的人,歷史的長河才能一路奔騰,一路前進。

誠然,“莫管他人瓦上霜”亦有其道理,但倘若人人都只管自己,“自掃門前雪”,那麼這個社會將是會多麼冰冷,那麼,那些温暖的感動,我們還如何去擁有?那樣月白風清的境界,我們又該如何去追尋?可見,“自掃門前雪”並不是最佳選擇,我們該急着: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歷史,是要靠一羣管閒事的人來攜手創造的。

“君子之志,所慮者豈止一身,直慮及天下千萬世。”宋朝哲學家程頤如是説,而俄國的十二月黨黨員,也用行動實踐着這個真理。身為貴族的十二黨黨員,原本有富足的生活,有萬萬人之上的地位,可他們卻為了飽受剝削的農奴們放棄了自己的錦衣玉食。他們在凜冽的寒風中毅然革命,為農奴的解放可拋頭顱,撒熱血,謹記着“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他們,縱使最終被流放也無悔於當初的抉擇。他們選擇了“誓掃他人瓦上霜”,也給予了自己一份心靈上的寧靜,他們的人生,縱不能夠月白風清,亦無憾矣,因為他們已對自己負責,已對國家負責。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民國煙雨模糊了多少歲月,卻也抹不去葉企孫的風采。抗戰初期,葉企孫帶領愛國師生祕密為抗戰部隊製作地雷炸藥,多次身陷險境。“各人自掃門前雪,亦管他人瓦上霜”。倘若真是這樣,葉企孫只不過是一名執教先生,抗戰與他何干?他何苦讓自己多次陷險,只為幫抗戰部隊製造地雷炸藥?葉企孫用自己的行動向我們證明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莫管他人瓦上霜”只不過是推卸自己責任的藉口。

反觀當下,又有多少人能謹記“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呢?在這熙熙攘攘的大都市裏,每個人都只為了自己的利益,忽略甚至報害他人、國家的利益。“瘦肉精”“毒膠囊”;層出不窮的自私事件,是不是早該引起國人的反思?

唯有謹記“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社會才能不斷髮展,我們也才能讓雪亮的靈音扣緊雨季的門扉,讓生命的流程浣洗着陽光,收穫“一念一清靜,心是蓮花開”的超然人生!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作文5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句話我幾乎是從小聽到大,以前小的時候並不知道這句話出自何處,後來我知道它出自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顧炎武。

顧炎武是明末清初的大學者,顧炎武他自幼勤學,六歲啟蒙,十歲開始讀史書、文學名著。顧炎武他學識淵博,在史學、音韻、經學和詩文諸學上,都是有較深的造詣,對於國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儀象、河漕、兵農及經史百家、音韻訓詁之學,也都有研究。是當之無愧的一大名儒。

顧炎武從小就勤奮學習,對待學問非常認真。長大後,每當外出旅遊的時候,都隨身用兩匹馬、三頭騾子裝書。到了險要的地方,他會向退休的差役詢問這裏的詳細情況。有的與平時聽説的不一樣,就在附近街市中的客店對着書進行核對校正。有時直接走過平原曠野,就在馬背上默讀各種經典著作的註解疏證。偶爾的時候有忘記的知識,就到附近街市中的客店裏在書中仔細查看。

顧炎武就這樣手不釋卷,刻苦攻讀,積累了豐富的文化知識。他憑着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在眾多學術領域成就非凡,開啟了一代樸實學風,創立了一種新的治學方法,成為清初繼開來的一代宗師,被譽為清學“開山始祖”。

顧炎武一生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做到了活到老,學到老。寫下了名貫古今的著作《日知錄》、《天下羣國利病書》、《亭林詩文集》等。他不忘先祖的遺訓,與一支義軍一起復明抗清。他做這些全是為了國家着想,為國家做貢獻。還創作出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樣的千古詩句。無論是古代的老百姓,還是現在的人民,都被他熱愛祖國的精神和魅力所折服,對他讚不絕口。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此天下興亡,並不是指一家一姓王朝的興亡,而是指廣大的中華人民的生存和整個的中華民族文化的延續。顧炎武這種偉大的精神,畢將影響一代又一代的人,前仆後繼,跟隨這種精神奮進!

我們雖為“匹夫”,雖然只能為己擔責,但是為己擔責便是為家,無數個小家匯成大家,便是為國。我們也許平凡,但是我們雖為“匹夫”,雖只能為己擔責,但為己擔責便是為家,無數小家匯成大家,便是為國。我們也許平凡,但擔責使我們不凡,使我們成為未來建設祖國的一分子,成為為國、為“天下”貢獻力量的一員,成為“不凡的凡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