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集】家鄉的風俗作文

來源:文書谷 3.17K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家鄉的風俗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合集】家鄉的風俗作文

家鄉的風俗作文1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每到端午節,我的家鄉——浙江金華有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

傳説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着船,在江面上不停地來回穿梭,打撈屈原的真身。有幾位漁夫拿出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説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説是要用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這些都發展成了今天的端午習俗。

要説到賽龍舟,我永遠也忘不了那激動人心的場面……

五月初五那天,人們早早地起牀,都不約而同地彙集到了婺江邊。比賽還沒有開始,岸邊就早已人山人海,人聲鼎沸了!人們已經把長長的一條江岸圍了裏外三層!我和媽媽為了找一個好位置,還差點擠破了腦袋呢!比賽開始了!人們都懷着激動的心情朝東邊眺望着。“咚——咚——咚!”從婺江的遠處漸漸傳來了低沉的鼓聲,中間還夾雜着鏗鏘有力的口號聲。近了,更近了!我能隱隱約約地看見五六隻龍舟飛快地向這邊駛過來,越來越大越來越清晰。

龍舟的龍頭高高揚着,滿身閃着五彩的光芒,就像騰雲駕霧的祥龍。劃舟的壯漢們口中喊着響亮的`口號,手裏的動作整齊劃一。幾隻船的速度不分上下,你追我趕,人借龍形,龍具人神,一條條矯健的巨龍在江面上激起了一排排白色的浪花。身後的人羣歡呼着,為自己的龍舟隊鼓掌加油。相機和手機拍照的聲音響個不停,大家都想留住這難忘的鏡頭。龍舟在經過我們面前的一剎那,我甚至看到劃舟的壯漢胳膊上繃緊的肌肉和擂鼓手額頭上流下的豆大的汗珠。

不難看出,他們已經很累了,龍舟的速度也慢了下來,但他們還是堅持着,用口號來鼓舞自己,一鼓作氣,衝向終點!在婺江上,這可真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比賽結束了,人羣慢慢地“退”了下去,江岸邊漸漸安靜了下來,我和媽媽在岸邊散步,岸邊的廣播裏一遍又一遍地播放着屈原的故事和端午節的歷史……

家鄉的風俗作文2

在中國每個節日都有不同的特點,每個地方有不同的風俗。正所謂“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

我的家鄉是江蘇。春節是中國最重要的節日之一。年前,都要打掃房子、掛紅燈籠、貼春聯、買年貨……氣氛十分隆重,有喜的風采。

除夕真是熱鬧非凡啊!家家户户都趕着做年夜飯,到處都是酒肉飄香。男女老少都穿着新衣,門外貼着紅對聯,如果是有條件的還會掛兩個大紅燈籠,哪家都是燈火通明。出門在外的.人如果沒有急事一定要趕回來吃年夜飯。今年我和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一起包了餃子,我靈機一動往裏包了一塊錢,吃飯時,奶奶叫了一聲“哎呦”從嘴裏吐出來一枚硬幣,隨後笑了起來。吃餃子寓意是團團圓圓;吃魚的寓意是年年有餘;在餃子中包一枚硬幣預示着吉祥發財。吃到了的人真令人羨慕啊!

關於除夕還有一個傳説。很久很久以前,一個村莊來了一隻怪獸把人們嚇得躲進了山裏不敢出來。一個叫“年”的孩童他靈機一動,用鞭炮和紅綢來嚇跑了年獸,所以每年都得貼對聯放爆竹。

今年除夕因為在鄉下,我買到了日日思念的爆竹。我最愛玩的是小煙花,用打火機點着了火,在迅速的甩。好玩極了!再刺激點兒是炮了!點着後趕快一扔,一、二、三……炸了,害怕的還會捂起耳朵或跑到屋子裏蹲下。

大年七年級是拜年的高潮,晚輩們都要給長輩們拜年來獲取紅包。給舅舅拜年時,我問舅媽要了一鐵盆然後説了句:“舅,外甥女給您拜年了!祝您長命百歲!”接着三個大響頭進入了舅舅的耳朵裏,轉眼間,一個大紅包從天而降,我拿着紅包吻了一下説“舅,真大氣。”在場所有人都笑了。舅舅説:“以後你還得給我買糖呢!”我笑着説:“好嘞!只要您不掉牙要多少就給買多少。”舅舅笑着説:“哪怕你給我喝粥吃鹹菜我都開心。”

你們的家鄉過年時是什麼樣的風俗呢?

家鄉的風俗作文3

一樣的月光,不一樣的中秋;一樣的中秋夜,不一樣的月餅文化。我從書上了解到:博餅——是福建閩南人幾百年來獨有的中秋傳統活動,是一種獨特的月餅文化,也是閩南人對歷史的一種傳承。

“博餅”的由來有許多傳説。但聽得最多的,傳説是我國古代很有名的鄭成功將軍,在屯兵時,為解士兵的中秋相思之情,為激勵、鼓舞士兵的士氣,而發明的一種娛樂活動。因“博餅”具有很強的趣味性,就一代一代傳了下來,便成了如今閩南地區獨具特色的`民間習俗。

中秋博餅,講究的是一個趣味、開心,博的是一個好兆頭。可能是因為大多數人都相信,博中狀元的人,來年運氣總是會特別好。我想:是因為博餅活動裏,傾注了人們多種的感情寄託吧!所以,廈門人對中秋節格外重視,廈門的中秋節當然也格外熱鬧。民間甚至有“小春節,大中秋”的説法呢!

當一粒粒骰子在大瓷碗裏旋轉、落下,發出“叮叮噹噹”的清脆響聲時;當歡聲笑語從人們的心底飄出,各個眼底洋溢着快樂的笑容時,那種其樂融融的感覺總是特別温馨、特別美妙。

很多外鄉人來廈門,都會被這種濃濃的節日風情所打動。不僅因為博餅趣味性大、參與性強,更多的是對中秋節闔家團圓的深深期盼之心。

今年我總算弄明白了,一套會餅有:狀元一個,對堂二個,三紅四個,四進八個,二舉十六個,一秀三十二個。原來數量是成倍數地遞減啊!媽媽説:“簡單理解,會餅——是根據中國古代科考名次來設計的,考得最好的就是‘狀元’,依次是‘榜眼和進士’……”

我驚呼:“怪不得狀元那麼難博到,原來是第一名啊!我要是能博到狀元,能考個狀元那該多美呢!”媽媽又説了:“博餅博狀元完全是運氣,而考狀元憑的是孜孜不倦、刻苦認真學習所積累的實力噢!”

我聽了若有所思……

家鄉的風俗作文4

春節到了,每個地方都有每個地方的習俗,而我的家鄉也有我家鄉的春節習俗,下面就讓我來介紹一下吧。

家鄉有句俗語叫:“年二八、洗邋遢”,意思是,到了臘月二十八這天,要把家裏大掃除一遍,為迎接新的一年的到來。

到了除夕,大家可就忙了,女人就為了團圓飯做準備,男人則幫忙殺雞、殺鵝、貼對聯、貼門畫、買花、買年橘、盆景……

晚上可就熱鬧了,有些大人在茶餘飯後就等着看萬眾矚目的《春晚》了,小孩子們就穿着一身新衣服挨家挨户地去得壓歲錢,俗稱“利是”。而有些大人們則帶着小朋友去逛廣州特有的迎春花市,説到迎春花市,這可得詳細介紹介紹:每年的春節前夕,廣州的大街小巷都擺滿了鮮花、盆景,各大公園都在舉辦迎春花展,特別是除夕前三天,各區的主要街道都搭起綵樓,紮起花架,四鄉花農紛紛湧來,擺開花市,售花賞花,人潮湧動,十里長街,繁華似錦,人海如潮,一直鬧到七年級凌晨,方才散去。這就是廣州特有的迎春花市。

半夜十二點來敲門時,每家每户都響起喜慶的鞭炮聲,大家都沉浸在漫天飛舞的鞭炮紙上了。鞭炮一過,就是五彩繽紛的煙花點綴在無暇的天空上了,人們望着飛上天的煙花,一起期望着新的一年、新的氣象。

到了七年級,大家都非常有空,大人們就會去打麻將,而小孩子們則用自己的壓歲錢案買各種零食玩意兒。到了晚上,天空中還是閃爍着五光十色的煙花,有條件的則特地乘車去琶洲等地看煙花。

春節的另一個高潮又是尾聲——元宵。我們這裏並不是每條村都過春節的.,有些人就會過正月十三、十四、二月八年級……而我們這條村正好就是過元宵的。我們要準備好各種菜餚迎接客人,讓客人吃得開心,會得慰心。

這就是我家鄉的春節習俗,你家鄉的春節習俗又是什麼樣的呢?

家鄉的風俗作文5

所謂“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各個地方的風俗都不一樣,但我相信,有件事兒人們回老家過年時都要做串門!每到春節,絡繹不絕的串門人總在水泥路上留下一串串腳印

小時候,我特別喜歡到親戚家拜年串門。因為每家每户的茶几上都擺滿了糖果和零食,我總能撈點糖吃,但最重要的`還是能領紅包,心裏別提有多高興了。

一到親戚家,首先要想長輩們問好。可我們老家人特別多,一見到七大姑八大姨我就“臉盲”,我一時半會兒不知該如何稱呼,只能拋個眼神給媽媽,讓她告訴我該怎麼叫。之後,大家圍在一起看電視,我一邊吃糖一邊聽阿姨們嘮家常,好不熱鬧!

比起串門去別人家,我更喜歡親戚們起來我家串門。

“丁零”門鈴響了,舅公舅婆來了。媽媽趕緊迎上去,互相問候。媽媽給他們作了介紹了以後,大家坐下來,吃着瓜子,聊起了天。

菜上來了,於是你請我讓,大家一一入座,爸爸舉着酒杯笑容滿面地説:“來,今天我們齊聚一堂,祝大家新年快樂!鼠年心想事成,萬事如意!”我們也歡笑着,“嘭”十多隻酒杯碰在了一起。

大家邊吃邊説着新年裏要大吉大利的話。媽媽又為大家倒上了酒,笑着説:“我在這兒祝大家家庭和美、財源廣進!”“好”隨着歡呼聲,酒杯又碰在了一起。媽媽招呼着:“別光喝酒,吃菜呀!這粉蒸肉可糯了!”大家紛紛夾起粉蒸肉,慢慢地嚼着,不住地發出“嘖嘖”的讚歎聲,好像有一股暖流,流過了大家的心田。

我趁機站起來説:“我祝舅舅、舅媽、姨姨,姨夫工作順利、身體健康、鴻運當頭、牙齒天天曬太陽!”“好!”大家鼓起了掌。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大家的話匣子打開了。外婆説起小時候我的糗事,大家聽了都笑起來,弄得我很不好意思,恨不得找個地洞鑽進去。吃飽喝足,娛樂節目必不可少!我和哥哥姐姐下起了五子棋,大人們打起了撲克,其樂融融。

可惜今年疫情緣故,國家不允許串門拜年了。我心裏有點失落,不過風雨過後見彩虹,我期待着明年過節的串門!

家鄉的風俗作文6

小時候的我,在過年前些晚上,就開始睡不着。總在夜深人靜時,嘀咕着唸叨着,掰掰手指頭,數數還有多少天……打心眼裏盼望過年。過年了,各種新奇的風俗全都來到了身邊,這些對於我來説就像是遊戲一樣:什麼貼春聯啊、吃年夜飯啊、玩鞭炮啊、吃餃子啊……可我覺得最有趣的,就是鄉下放鞭炮和年夜飯趣事啊。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放鞭炮,是眾多風俗中我們最願意參與其中的'。今年春節,我們去了崇明鄉下,與小夥伴們一起玩。晚上,我們拿出各種各樣的鞭炮:仙女棒,摔炮,煙花等,應有盡有。小夥伴們把鞭炮點燃,捂着耳朵,逃到遠處。“啪——啪——啪——”鞭炮接二連三地爆炸,很有節奏感。可是這樣的玩法滿足不了小夥伴們,於是我們調皮地將一個小鞭炮藏在泥巴里,把線露在外面,我拿起一把打火機,點燃爆竹。一點燃,所有人都往後跑,可我始終還是跑在最後一個,炸的一瞬間,泥巴揮灑在我的新羽絨服上,滿身都是。大家看見我這狼狽的樣子,笑的都喘不過氣來,只有我哭笑不得地站在原地,一句話也説不出來。

當然,不僅僅是鞭炮,大年三十,是闔家團圓的日子,晚上當然少不了“年夜飯”啦。大人們一邊做菜,一邊聊天,都不管我們小孩子了,於是啊,我們就開始“稱霸王”啦……沒多久,大人們就將熱騰騰的年夜飯端上桌來,卻發現小朋友還在玩。“吃飯啦,你們不餓嗎?”“不——餓——”我們異口同聲地説。大人們很疑惑,不過定睛一看,我們嘴上還殘留着一些食物的殘渣呢。“是不是又偷吃零食啦?”。小朋友們你看着我,我看着你,“撲哧”一下笑了。對於小孩子來説,年夜飯前的“偷吃”環節最有趣!

每一個風俗都有它的意義,過年意味着又成長一歲,意味着新年新氣象,意味着又有新的收穫……但最終,還是逃不過一個核心——團圓。我們在喜氣洋洋的氛圍裏,圍坐在一起,暖融融的,甜蜜蜜的。

家鄉的風俗作文7

每年正月七年級,我的早餐午餐都會被甜軟的湯圓餡包裹起來,早上是芝麻,中午是紅糖,吃得我滿嘴甜乎乎、油膩膩的。與別家不同的是,我家的紅糖和芝麻湯圓都是自己做的。

在大年三十也就是做湯圓的前一天,我們會去奶奶家,拿她老人家熬好的芝麻糊和從米易帶回來的紅糖,用保鮮膜蓋好芝麻糊,把紅糖塞進冷凍層裏,準備晚上開始動手包湯圓。在一個下午的盼望之後,終於開始包湯圓了,我和幾個小表弟、小表妹圍着大人們做湯圓。首先應該是把糯米粉加水和成團,可媽媽一看糯米粉用完了,她只好打發我去樓下超市買一袋,這一下可慘了,我要吭哧吭哧着提一個大袋子爬三層樓呢,這可怎麼辦呢?我只好自己跑到超市買了糯米粉後,找朋友借上他的小推車,把那一大袋東西給拽上了3層樓,終於在我的拼命努力下包着灰塵的糯米粉,終於成功到站。在我滿是汗水的背上,一碗熱騰騰的湯圓,顯得更加可貴,更加值得期待了。

媽媽先按照大姨經過千百次嘗試的2:1和1:2祕方調製糯米糰,首先把糯米粉加水不斷的又推又揉裹成一個糯米糰,再把這個糯米糰切成小塊擀成皮加上紅糖塊或芝麻糊,弄成一個球就好了。

在小表妹無數次央求下,媽媽塞給她一小塊多餘的糯米糰,她把糯米糰捏了又捏,最後也就捏了個“四不像”,我看不下去了,這分明就是一種對於藝術的.輕視嘛,我直接把“四不像”捏成一個球,丟進了她那小胖手夠不到的蒸籠裏。

終於盼到了正月七年級的這一天,我們終於可以大口吃湯圓了,太棒了!我已經饞了一夜了。

媽媽把五個白胖的臉上有微微紅暈的紅糖湯圓放進我的碗裏,我看着湯圓不由得思緒萬千。那小小的碗裏承載着的是中國的民以食為天的文化,是大唐盛世繁榮的後續,是風雅宋朝美味的傳承,是家人間一碗濃厚的愛。

家鄉的風俗作文8

去年的除夕,是我最難忘的一天。遠在外地、多年未回家的爸爸媽媽回家過年了,我們全家最終團聚了。此時此刻,全家人圍坐在一桌吃着香噴噴的年夜飯。“爸,這幾年,你辛苦了!”我爸爸舉起酒杯對爺爺説:“感激你對孩子們的照應,來,我敬你老一杯。”奶奶一個勁地給我們姐妹倆夾菜,全家人吃呀,喝啊,一個個笑容滿面。我和妹妹更是歡樂無比,因為在農村,我們小孩子平時根本上不了飯桌,今日卻能夠像大人一樣圍着桌吃,盡情品嚐着豐盛的美味菜餚。

吃過飯,大人們收拾飯桌,我們小孩子耍耍鬧鬧,等着爸爸媽媽給那盼望已久的`壓歲錢。不一會兒,爸爸媽媽喜氣洋洋地將包好的大紅包交給我和妹妹,妹妹拿着後樂得手舞足蹈。我鄭重地打開一看,裏面有10元錢和一張小小的卡片,卡片上寫着:“祝萱萱新年歡樂,學習提高!”我頓時樂壞了,雖然爸爸媽媽給我的壓歲錢並不多,但卻表示了他們的一番心意,那張小小的卡片,飽含了爸爸媽媽對我的無盡的愛。當時,我激動得差點流出眼淚來。

“噓……啪……”四處響起了煙花聲,我跑出門一看,一朵朵煙花陸續上升,半空中猶如佈滿了五彩的繁星,頓時,整個世界便變得奼紫嫣紅。一束束各色的火花如彗星墜向大地,使黑夜變成了白天。我的爸爸也拿出煙花,只見他點燃煙花上的導火線,一瞬間,只聽見“嗵”的一聲,一束煙花便升上天空。我抬頭仰望,只見空中如彩星閃爍,美麗無比。在此起彼伏的煙花聲中,爺爺奶奶樂呵呵地説:“此刻的時代真美啊!”許久,響聲漸漸消失,整個世界逐漸恢復了寧靜。這時,不知是誰喊了一聲“繼續放煙花呀,別讓除夕夜缺少熱鬧呀!”“嗵……噓……啪……”一聲緊之後一聲又熱鬧起來了。直到半夜,那熱鬧的場面才漸漸消停了,人們慢慢地進入了夢鄉,但還有許多地方洋溢着笑聲。今日,一想起當時那壯觀的情景,我還想停在那一刻,停在那充滿歡樂祥和的世界裏。

這個除夕,是我最難忘的除夕。因為它熱鬧,因為它充滿歡樂,更因為它讓我享受着爸爸媽媽在家時的温暖、幸福。這個除夕,我完全沉浸在爸爸媽媽對我的祝福和關愛中。

家鄉的風俗作文9

夜空中幾顆星星眨巴着眼,月光透過薄雲,像是剛從水裏淘洗過一般,皎潔乾淨。

今天是團圓的元宵節,我曾想過元宵節吃各種餡,各種樣子的湯圓,但我萬萬沒想到今年的元宵節在外婆家包元宵,興許是因為我的好奇,我和家人一大早便來到外婆家,我小聲地走進外婆家,又躡手躡腳地來到廚房,正準備給外婆一個驚喜,但我卻沒見到外婆的人影,嗯?外婆呢!我正納悶,客廳便傳來外婆的聲音,“你們咋這麼早就來了,我還沒和麪呢。”我急忙飛奔到客廳,外婆見了我摸着我的頭,這小皮蛋也來了,我嘿嘿地笑起來。

外婆從廚房裏端來一個盆,“外婆,這是什麼?不像是麪粉。”外婆笑着回答:“這是糯米粉,包湯圓用的。”我點點頭,又學到了一個知識,外婆朝糯米粉里加了些水,像平時揉麪一樣,外婆嫻熟的動作看得我是眼花繚亂,不一會兒面揉好,外婆把面切段,擀成皮,我跟隨媽媽洗完手和外婆一起包元宵,我擼起袖子,繫好圍裙,拿起一個皮兒,學着外婆的樣子捏起來,“哎呀!”我大聲叫到,皮撐破了個洞,餡兒掉到地上了,外婆説:“這裏餡兒放太多了,少放一點皮就不會爛了。”我又嘗試了一次,成功了,雖然有點不圓,媽媽看了我一眼笑出了聲:“等會那個湯圓你自己吃,你捏的.不行!”我賭氣一定要捏好,我一下子捏了一大堆,一個比一個圓,從剛開始扶不上牆的爛泥巴到圓圓白白的湯圓,我的胳膊又酸又疼,都快到晚上的時候我們才包完。

爸爸走到廚房,吆喝着要給我們下湯圓,我高興地跑到客廳裏等待,不一會兒湯圓就好了,爸爸端着湯圓來到客廳,王忠誠這湯圓我咬了一大口下去,又軟又甜,飽滿的餡兒像流水一樣流了出來。我一口氣吃了兩個,媽媽拍拍我的背,説:“慢慢吃,鍋裏還有。”我舉起筷子“我要吃三碗!”

我靠在陽台邊挺着肚子,果然只有努力的果實才最可口。

家鄉的風俗作文10

你們小時候都愛幹什麼呢?我記得我幼兒園時,最愛播放我的週歲生日光盤。一放就是3、4圈,自己不看也不讓爸媽看別的電視節目。我想那時的我是第一次當主角,所以被眾星捧月般的感覺陶醉了。

那我就介紹一下我主演的週歲生日紀錄片。

朝鮮民族歷來就重視嬰兒的週歲生日,再加上國家提倡獨生子女的原因,很多家族許多年才會有一位新生的寶寶,所以更是把這一天當做父母雙方家族的.盛大家庭節日。

生日那天,眾多親屬都是穿着華麗的民族服裝。爸爸、媽媽更是打扮得像新郞、新娘一樣漂亮。但全場最漂亮、最耀眼的還是我。伴隨着祝你生日快樂的音樂聲,爸爸、媽媽拉着我的小手,一步一步走在紅地毯上,向我人生的第一桌盛宴走去。週歲生日桌可以稱之為巨大,桌上分層擺滿了水果、餅乾、玩具、蛋糕、以及各種新奇的物品。

當我坐在生日桌前,隨手抓起一樣物品時,眾多親屬們歡呼起來,爺爺、奶奶還站起來跳舞。原來這個環節叫“抓週”,是一種預卜嬰兒前途的習俗。傳統風俗中桌面上會擺放筆、本、算盤、錢幣、小木錘等。這些物品每一樣都有寓意,如:筆是寓意着孩子將來學習好;錢幣寓意着孩子將來會掙錢;小木錘寓意着孩子將來從事秉公執法的職業。當時我抓的第一件物品是筆,難怪爺爺、奶奶會高興得跳舞。在他們看來,小孫女一定是清華、北大的苗子。

抓週之後是點燃生日蠟燭、許願;接着是奶奶、姥姥為孩子送祝福;然後是所有來賓們為孩子送上祝福;最後是全體來賓們一起歡歌笑語、手舞足蹈。

當所有的儀式都結束後,客人們開始推杯換盞進入酒精的世界。一切的節日都是為了吃,一切紀念都會在吃中結束。我的週歲生日也是如此,而且每年的生日都是以吃的方式來讓我感受到家人團聚的快樂。

家鄉的風俗作文11

在我的家鄉桐鄉有一個習俗——“搶糖糕”。每當有人家造好了新房子,就要在新房落成的某一個黃道吉日的清晨祭上樑菩薩,同時要準備很多東西,比如:糖糕、圓子、薯片、蝦條,以及紅包、一元硬幣之類的,站在新造好的房子上把東西拋下去,讓四周的鄰居來搶,俗稱“搶糖糕”,據説是為讓新房子聚人氣。

“嘿咻,嘿咻,嘿咻……”我和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在前一天一起拖着幾個笨重的袋子氣喘吁吁地走在回家的路上,為“搶糖糕”做準備。這次我們村拆遷造新房,幾十户人家一起“搶糖糕”,那可真是史無前例,那場面想想就叫人興奮!

十月一日是個好日子,也是上樑大吉“搶糖糕”的日子。我們一家在早上四點鐘就起牀開始了拜上樑菩薩的儀式。家家裏面紅通通,燈火明亮;外面人聲鼎沸,四處得到消息的人陸續趕來,興高采烈。

我喜出望外,激動得睡不着覺,三點多就醒了,在新房子裏竄進竄出,看什麼都覺得新鮮。拜好菩薩以後,重頭戲“搶糖糕”開始了。爸爸領着幾個男親戚(扔糖糕的人也有講究,只能男人扔)“噼裏啪啦”放了幾個鞭炮,便開始撒東西了。我呢?早就把袋子頂在頭上,準備接受“洗禮”。

滿天的零食猶如雨點般向地面襲來。它們帶着不同的顏色,不同的形狀呼呼地飛向人羣,麪包、糖果、糖糕……還有雞腿!樓下的人一邊歡呼,一邊低着頭,左右開工地在地上亂抓,有幾個乾脆頂着一個大筐在頭上,看見東西往哪兒扔,就把筐子往哪兒移。

相比洶湧的人羣,我太矮了,我那袋子也太軟了。於是,我飛快地衝進家裏,推出一個大紙箱,找準一塊“風水寶地”,就仰着頭朝爸爸他們大喊:“這裏,這裏!”果然,好東西像長了眼似的向我飛來,我不停地把落在身邊的東西往紙箱裏扔,滿地都是五顏六色的東西,滿眼都是伸來伸去的手和腳。

半個小時左右,“搶糖糕”結束了。人們拖着搶到的'一袋袋“糖糕”心滿意足地回家了。路邊上,有幾個老年婦女還在互相拉開了袋子,比一比誰搶到的東西好,誰搶到的多;在有些亂糟糟的場地上,還有幾個人在細細搜索,不時從隱蔽處找到了一隻巧克力元寶,一塊貼着紅心的一元硬幣……

家鄉的風俗作文12

元宵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它至今有着悠久的文化歷史。

傳説很久很久以前,一隻神鳥降落在人間,被人們誤殺,天帝知道後震怒,下令正月十五火燒人間,人們想出個法子,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這三天,每户人家在門前掛起紅燈,從而騙過天帝,保住了自己的財產和生命。從此元宵節鬧花燈,便成為了一個風俗,一直流傳到現在。

往年正月十五這天晚上我們一家人都會來到大街上觀賞花燈。美麗的花燈可真多啊,使人眼花繚亂!那漂亮的金魚燈,全身金色,還吐出珍珠大的小燈泡,各式各樣的小崽,燈來裝飾整個魚,真是既簡單又漂亮。還有那奪目的五角星,美麗的小兔子燈全身粉色。它們都發出光亮,彷彿在跟大家説:“祝你們元宵節快樂。”

各式各樣的花燈很多,看花燈的人也很多,大街上人山人海。連馬路上也擠滿了人,一眼望去,看不到人流的末尾。

終於到了猜燈謎的時間,我迫不及待,想大展身手了。心想:去年一個也沒猜出來,今年我可是練過呢,我肯定會比爸爸媽媽猜的還多。開始了!開始了!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跑過去,等我擠出來的時候手上拿滿了燈謎紙。我找到一個地方,把燈謎紙一個一個鋪在地上,開始思考答案。第一個,很簡單:“多一半。”肯定是夕。因為多的一半嗎。就這樣,我一個一個地猜出了謎底。可是到了最後一個,我實在想不出來了:“無尺土之封。”我心想:好難啊,要去問爸爸。我跑到爸爸跟前:“爸爸,無尺土之封的謎底是什麼呀?”爸爸思考了一下説:“是一”“為什麼是一?”爸爸裝作一副很有學問的樣子説:“天機不可泄露。”聽到這句話,我笑出了聲。不過知道答案就行了,我還要去兑換獎品。我的獎品是一支筆和一本筆記本。我正準備去問爸爸最後一題為什麼是一呢?可是等我拿着獎品去找爸爸的'時候,爸爸給我買了一隻烤雞,我一下子就把問題拋到了九霄雲外。到現在我還是沒有問。

夜深了,在賞花燈的人,倒是越來越多,各種彩色的燈,像天上的星星一樣,大放光彩。真是“一夜花燈醉,只緣春意濃。”

家鄉的風俗作文13

“石溪久佳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機。”每每提起端午,誰不是先想到那香氣撲鼻的粽子來呢?

當這美味的粽子入口後,不禁會想,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是怎麼來的呢?原來在我國戰國時期,有一位非常受人愛戴的詩人和政治家——屈原自沉於汩羅江,百姓非常哀痛,紛紛湧到江邊去憑弔,後來當心憑弔的飯糰被魚蝦所食,就想出用樹葉包裹飯糰並外纏彩絲,慢慢地發展成了現在的粽子。

包粽子的工序也不簡單。首先要把採來的棕櫚樹葉子一條條撕開來,然後一段一段結成繩子備用,再將包粽子的粽葉提早一天洗淨並泡在水中使其變軟。第二天將糯米洗淨過濾掉多餘的水,之後按家裏人口味拌上醬油鹽等備用。再就準備粽子餡:有芋頭的、有肉的、還有板栗的、豆沙的……這些備好後,拿出泡好的粽葉,兩片粽葉打底,加上一勺糯米,放上自己喜歡的餡,面上再鋪一層糯米,之後用另外一張粽葉蓋上,最後用棕櫚樹葉做的繩子將整個粽子一圈一圈把它綁好,這樣一個粽子就做好了。

粽子全部做好後就把他們放進鍋里加上水先用大火煮,等水開了之後,那棕葉的香味,棕櫚樹葉的香味,還有糯米的香味,混合起來,慢慢的'從鍋蓋縫隙裏鑽了出來,聞着這些香味,我實在忍不住,總是一會兒就去聞聞,一會兒就過去提起鍋蓋看看,並不斷的問外婆:“熟了沒,熟了沒?”外婆笑着對我説:“等一會兒”。可沒過多久我又跑去問外婆,外婆笑眯眯的説:“再等一會。”我就一直這樣子等着、盼着,總覺得時間過的很慢。

終於,外婆掀開鍋蓋,對我説:“快來快來,新鮮粽子出爐啦!”煮好的粽子散發出了更迷人的味道,這味道如同磁石般吸引着我,拆開一個粽子咬上一口一股清香頓時間溢滿了我的口腔、沁入我的心脾……五月初五這天開始是為了紀念屈原,經過千百年後的發展今天成為了我們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家鄉的風俗作文14

每當別人問起我來自哪時,我都會驕傲地告訴他們,我來自諸暨!沒錯,就是那個走出了四大美女之一西施,以畫梅而聞名於世的王冕的故鄉——諸暨。今天,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諸暨的一些風俗民情吧。

清明時節雨紛紛

清明,天空中飄着雨絲,一個略帶哀愁的日子。每家每户,從清明前幾天就開始籌備了,籌備些什麼?無非就是清明粿了,這個外表有青色,有白色的“果子”,外形各式各樣,裏面的餡兒,青的是豆沙,白的是鹹菜豆腐的,製作起來尤為複雜,是諸暨人過清明節的必需品。一個普普通通的清明粿,裏面包含了太多對過世親人的思念,味道也就大不一樣了。準備好清明粿,就要去掃墓了。

點上香火、白燭,燒上紙錢、元寶,再把精心準備的清明粿擺上,説上幾句家常,再深深地鞠幾躬。細細的雨絲打在身上,不知是誰的淚滴落在人間。

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節,整個中國都十分重視的節日。除夕這天,一家人團聚在一起吃頓團圓飯,這便是一年到頭最大的慰藉吧。這頓飯在一陣爆竹聲中開始,又在這爆竹聲中結束。諸暨人年夜飯的餐桌上有什麼呢:西施豆腐是頭菜,隨後有糖醋排骨,有象徵着“年年有餘”的清蒸魚,有傳統的梅菜扣肉等等。我喜歡梅菜扣肉,那誘人的'排列整齊的扣肉,看得我口水直流,香味在我的鼻子中徘徊,遲遲不肯散去。其實我最愛的還是那酸酸甜甜的糖醋排骨,那美味簡直讓人無法自拔。到了臨近十二點的時候,爆竹聲又開始了,這一晚大家都選擇不睡覺,為了給自己“守歲”,還真是“一歲除”啊!

東風夜放花千樹

元宵,大街上掛滿了喜慶、鮮亮的燈籠。諸暨的一些鄉鎮上會舉行舞龍舞獅、花燈展等節目。走上街頭,大人們會在花燈前佇足觀賞,小孩則是選擇猜燈謎,不僅是為了那些精美的獎品,更是對自己猜謎本領的一個認證。還有不例外的就是吃湯圓了,家家户户準備的湯圓也各不相同,甜的吃膩了還可以吃鹹的,自己燒的青菜湯圓,“迷道”不要太好哦!

不過,聖誕節、萬聖節這些“洋節日”越來越流行的今天,在“端午節”被鄰國霸佔的今天,各地的民俗被慢慢的淡忘,這些民俗習慣,我們應該重視,不讓它們變成下一個“端午節”!

家鄉的風俗作文15

家鄉的風俗,總是散發着一種熟悉而又陌生的味道。

我的家鄉上高,是一座美麗的小縣城,算不上大,但在我心中的分量卻很足,它的一些風俗你知道嗎?

在上高,人們建房子都極為講究,從選擇地址、破土開工、上樑,直到喬遷,都遵循着一套極為嚴謹的傳統風俗。

首先是選擇屋址。在定地基時,通常要請一位風水大師來看風水,大門一定不能對着山溝深壑、開闊大道以及直衝江河,屋址一定取順勢,並要前低後高,立一塊帶有“福”字的壁照,可以“辟邪去煞”。正所謂“左青龍,右白虎”,左可比右高,右不比左高,顯然,這是古代崇龍尚左的風俗。

其次是破土開工。人們在開工前,先打好房基,然後在木樁上端裹上紅紙或紅布,由主家家長挖第一鍬土,俗稱“破土”,再在四角撒上太平銅錢,俗稱“鎮邪”。開工多選雙日,尤是“逢六”“逢八”,最忌“十四”。有些人還會貼對聯,以示喜慶。

再次是上樑。上樑一定要選黃道吉日,乘太陽高高升起,吹嗩吶。並按老幼次序拜樑,讓工匠們把樑升起,擺正後,在樑的兩端壓上麻餈。那場景,熱鬧非凡,大傢伙聚在一起,歡歡慶慶,一醉方休。這種酒,就稱之為上樑酒。據傳統風俗,一席木、二席泥、唯有三四席。此風俗一直沿襲至今未變,唱彩調,放鞭炮,説吉祥話,拋酒麻餈,糖果……

最後是喬遷。人們在喬遷時,對小孩一定要和睦,在搬家的過程中,不可多與他人打招呼,切忌午睡,而且一定不能打破東西。在搬家當天,因在新宅煮一些開水及將電風扇在家中四方吹撥,以求“風生水起”,晚餐可煮一些湯圓,甜品,全家共食,表示團團圓圓之意。

看到喬遷之喜的場景,再思這一連串的`過程種種,應該是上高的祖輩們的經驗積累,更是前輩對生活更好更美的追求。

至今,有些風俗已被改革掉了,但還是流傳下來了一些風俗。那是家鄉熟悉而又陌生的味道。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