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作文教學反思彙編9篇

來源:文書谷 7.04K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國小作文教學反思,歡迎閲讀與收藏。

國小作文教學反思彙編9篇

國小作文教學反思1

文章不厭百回改。對於處在習作的起步階段的學生來説,説得好不一定寫得就好,寫下來就意味着把口頭變為書面,就會出現諸如錯別字、標點、語句通順等問題。《課程標準》(20xx年版)上對於中年段學生的習作要求是這樣描述的:“學習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句。根據表達的需要,正確使用冒號、引號等標點符號。”

首先自我修改。學生在完成本身的作品後,只有反覆的修改,才能使文章加倍完美。但對於剛剛起步的三年級學生來説,要求不宜過高,可以由易到難逐步地要求。在教學中,可以對自改提出這樣的要求:1.格式是否正確;2.字體是否美觀正確,簿本是否整潔美觀;3.是否有錯別字;4.標點符號是否使用正確。

然後是生生之間的互批。學生對自身習作中的不足與錯誤必然不能完全修改,而且對於本身的一些優點也不自知。這就需要有人幫他指出來,好的`加以發揚,不足的加以改正。但是要求同樣不宜過高,學生處在習作的起步階段,對於修改自身習作已屬不易,修改別人的習作到了第三學段才作要求——“修改自己的習作,並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做到語句通順,行款正確,書寫規範、整潔。根據表達需要,正確使用常用的標點符號。 ”

不能忽視的是教師批改。這一學段學生能力有限,自我修改或生生修改必然不能發現作文中存在的問題,有些問題甚至可能是共性的。這就需要教師再批,不但要批作文本身,還要批一批作文的批改。應以鼓勵為主,給學生在寫作文之初、批作文之七年級些信心、動力。教師批完之後還可選出具有代表性的好文章或者有問題的文章,師生再一次共同欣賞或修改,這樣不但能激發學生寫、批作文的積極性,而且還能提高他們瀏覽鑑賞文章的水平。

這樣的自我批改、生生批改、教師批改,再到師生批改,是一步步對學生的習作進行不斷打磨,也是對學生思想的一次次打磨。學生通過參與習作的修改,既訓練了他們修改習作的能力,完成在他們能力範圍內比較完美的作文,又是一次自信心的提升,對作文興趣、動力的提升。

國小作文教學反思2

《我的自畫像》是三年級的第二次作文.。這次的習作要求是:

(1)幫助學生了解外貌描寫的意義。

(2)指導學生寫人物的外貌時,要有順序,抓住重點來寫,練習由表及裏地觀察人和由表及裏地描寫人。

(3)培養寫作的興趣和自信,讓孩子願意寫作、熱愛寫作。

為了設計好這一篇習作教學設計,我從《課程標準》入手,以新課程改革的教學理念全副武裝自己,從根本性任務出發,本次習作練習充分體現了“主體參與,分層指導”的原則,做到以人為本。同學之間的交流滲透了語言交際能力的訓練及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以學生的説為主,教師的導為輔,適時加以點撥,順利完成説、寫任務。

例如開課前,我以親切的語氣給同學們介紹新朋友,學生的精神一下子集中起來。然後引導學生看圖,感知杜小虎同學的外貌形象。接着帶領學生從介紹人物的角度研讀例文,明瞭例文是由圖入手,從整體形象、外貌、性格、興趣等方面按順序介紹自己的。最後將圖文結合起來結合起來把握,讓學生了解到圖的'描繪與文的描述緊密融為一體,兩者完美統一。

第二個環節是學生初步領會習作要求的重要環節。在研讀例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討論,啟發學生自己小結,使學生明確本次習作的要求,達到預期的目的。

在進行口頭作文這個環節中,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題參與意識,在同學之間的相互交流中,既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又訓練了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學生通過口頭作文,對自己的特點進行了描述。學生樂於表達,敢於表達。使學生更好地從“讀”中學“寫”,有利於學生寫作水平日有寸進,不斷提高。

在本節課中,我努力構建層次化的學習方式,力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如何讓學生介紹的內容多樣化是本課一個難點,多次試教曾走向過兩個極端,一是提供填充的的模版,學生介紹內容統的過死,雖學習效率較高,卻導致介紹內容千篇一律缺乏個性;二是讓學生自由發揮給自己寫一份自畫像,卻又遇上化時過多質量打折的困境。

不足之處:

一、時間分配上尤顯不足。課始情境引入應突出重點,情節需要簡化;對學情估計不足,前面環節用時多,導致學生當堂寫作環節用時少,看不到學生的當堂展示。

二、教師點評尚欠到位,使教學未能更深一層;比如學生作品由於追求個性色彩搭配過於花梢,有的孩子個人介紹內容過於成人化等等,教師未能及時點出問題。

國小作文教學反思3

每一次比賽都是一次鍛鍊,也是一次提升,以我自己的性格,做任何事好像都是臨時抱佛腳,所以拿出的東西最大的問題就是缺少時間的雕琢,從兩天趕一篇論文到一個晚上備好一堂30分鐘的課,把苦痛的日子留到最少,大概可以算得上是我的一種風格了。結果於我來講並不重要,只是每次都像是被卡在沙漏的瓶頸,無論怎樣掙扎,還是容不下下一個我,這是一種什麼樣的滋味,教我如何説。

回來談這節課,30分鐘的小課,又是略讀課文,不能面面俱到,又不能沒有重點,仔細閲讀文本,從中揪出來一個非常重要的句子

遠遠望去,父親的菜園就像一塊碧綠的翡翠,嵌在荒涼的山坡上。

從這個變化之大出發,探索父親身上的一些閃光品質,牽一髮而動全身。還有聽取了校長給的字詞教學的建議,時間短,又是略讀課文,不能每個詞都講,但是可以抓住某一個詞重點講,在“箢箕”這個詞的教學後我發現,採用圖片的`方式更加直觀、親切,因為這跟孩子們的生活密切相關。

整節課從導入到字詞的教學設計都還是比較合理的。第二個與眾不同的地方是把字詞教學與文本的內容結合起來,之前設計讓孩子們從文中找出描寫祖父的菜園的短語,可是想想四年級的孩子會不會什麼是短語都不懂,然後找出所有的短語有可能會花費很長的時間,如果半天找不出來,這節課就完了。一方面字詞比較多,另一方面找短語又比較困難,我就把兩者結合起來,先入為主,直接給孩子們短語,但是形容詞又以空格的形式讓孩子們從文中自己去搜索,既讓孩子們鍛鍊了略讀課文搜索關鍵信息的能力,又讓孩子們積累了這些詞語的用法,學會了這幾個詞的寫法,唯一欠缺的是這個時候如果能自己面批一些學生,然後發現學生在寫的時候出現的問題,這樣效果會好。

遺憾的地方是關於父親的品質分析部分,關鍵的一段少了兩次讀的環節,這兩次讀的遺漏讓這節課大打折扣。對於重點段落的教學一定要熟悉,這是給自己的一點建議。讓學生板書父親身上的一些閃光品質可能不夠準確,但是學生的自主性還是發揮了,總體而言,品讀環節太過簡單,銜接到最後一段的朗讀,情感也不夠,本來還要給大家看一幅與文本相稱的圖片,當時不知道怎麼就草草結束了這節課,這點有些失敗。

經歷了這樣一次,以後,應該沒什麼可畏懼的了,我能做的就是多看書,多鑽研教材,功到平時。

國小作文教學反思4

教師反思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回顧”,而是思考、反省、探索和解決教育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因為是立足於自己言傳口述的工作實踐中,有感受,有體驗,不是在教學之外搞“空對空導彈”,追求那種徒有其表的“火光”與“聲音”,而是留意觀察教學中的得與失,並設法“定點清除”有礙收益的問題。而問題就是課題、教案就是論文。每次反思的三言兩語,都是最有價值的“珍珠”,一旦將這些成熟飽滿的珍珠串成項鍊,那定是價值不菲的教學指南法寶。源於教學的反思,定會指導教學,並且優化教學。他在此書中指出:“中國小教師的反思是教師運用新的教育理論來反思和檢驗已有的教育理論的合理性和侷限性,以自己已有的教育理論來反思檢驗新的教育理論的真理性和合理性。”實際上,這樣的綜合性的表述已經把教師的反

思看成了一種公共性的、社會性的活動,它強調了教師反思的社會意義。反思絕非僅僅是教師個人的心理活動,它應該是面向其他教師的、面向公眾的,也完全有理由在一種民主、和諧、熱烈的氛圍中得到互動和交流。

怎麼進行反思呢,書中介紹了5種途徑,一是要撰寫教育日誌,把自己在教學中隨時出現的、記憶最深刻的事件進行總結和分析;二是撰寫教育案例,把真實生活引入課堂,以豐富的敍述形式,向學生展示典型思想、行為、感情,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三是撰寫教育敍事(教育隨筆),把自己從事教學中有現實意義的事情記錄下來,記錄心靈成長的軌跡,道出在教學過程中的真實情感,既利於理解,又能給學生帶來想象的空間;四是通過教後記,反思教學過程中的成功和失誤,揚長避短,不斷改進,就使教師有了很多收穫;五是進行網絡學習,跨區域共享集體智慧,促進研究深入,既方便快捷,又實現了交流的互動。在反思中要反思態度、反思內容、反思效果。

教學反思是我們教師成長的階梯,它記錄着我們曾經的迷茫,見證了我們灑下的汗水,更奠定了我們堅實的腳步。讓我們一起來善待反思,全方位地反思,進行有效地反思吧!

國小作文教學反思5

作文教學成功與否,我想關鍵是看學生習作過程是否有興趣、習作成文水平如何。此次作文教學我認為還是達到了教學要求。孩子們課堂作文時,下筆刷刷刷比平時都要快,基本沒有了平時作文的那種唉聲歎氣、眉頭緊鎖、半天擠不出來的現象。有不少孩子的作文寫將實驗過程寫得清楚生動。

之所以這次作文收到了與以往不同的效果,我想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挖掘孩子喜歡的寫作素材,提高習作興趣。

《新課標》提出:“作文教學既要培養學生用詞造句,佈局謀篇的能力,又要培養學生觀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也是説國小生作文要寫對生活的觀察,只有對所寫的`事物,看仔細,看明白,看全面,才能對事物有一個完整的印象。因此,在指導學生寫觀察作文時,要巧妙創設情境,啟發學生觀察思維,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培養習作的興趣。 孩子們有了濃厚的興趣後,寫作效果明顯好多了。

二、根據學生特點重組教材,降低寫作難度。

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做教材的再創造者,教學中根據教學環境和學生情況的差異,教師對教材進行調整、重組、再創造,能夠更加符合教育實際,能夠更好的提高教學效果。

按照教材的編排,本次習作先組織學生觀察各自感興趣的事物,再進行説話訓練,最後作文。

但是我認為,如果首先就讓孩子們去觀察各不相同的事物,即使教給了他方法,難度也比較大,而且未必能調動孩子的觀察積極性。孩子們有一定的觀察基礎,心中有話可説,自然能感受到寫觀察日記不是一件難事。

這時,在讓孩子回到自己的生活中有選擇性的去觀察、去習作,難度降低了。孩子們有了觀察和習作的基礎,自然更樂於寫,作文水平相對也就要高一些。

孔子説:“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是啊,“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永遠沒有錯”。只有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徵,創造趣味、歡快、充實的習作情境,讓學生主動參與,從看、做、玩、想中主動學習作文,培養習作的興趣,變學生為“樂之”者,才能真正達到作文教學的目的。

國小作文教學反思6

《語文課程標準》對國小生的習作要求是: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象……而目前的作文教學依然存在着不適應時代要求的問題,而這種種問題歸結到一個根本點,就是將充滿人性美的最富有個性的學習和創新活動變成了枯燥、機械、應付的應試訓練。失落了學生個性的作文,是沒有靈魂的作文。為了從根本上去除,就要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這無疑對過去那種要求學生要寫有積極思想、有意義的作文,放寬了尺度,降低了難度,也是教師和學生的一種福音。國小作文教學一是引導學生對寫話有興趣;二是讓學生樂於把自己想説的話寫下來。怎樣實現這一要求?在長期的教學中我體會到,應引導國小生由想寫到願寫,再導之以法到會寫。

説起這次作文教學課堂比武的心得,可以概括為來個詞“想象”、“引導”。一直都是在從事語文教學的`工作,而作文教學是整個教學難點中的難點,也一直是我的心病,尤其自己的文學水平也一般。我至今還深深記得自己的國小的時候,老師要求我們寫作文,寫一件有意義的事。於是,我們不禁都想到了“給老人讓座”、“幫農民伯伯推車”、“扶盲人過馬路”等等,殊不知這世上有那麼多的人力車需要我們去推?有那麼多的盲人在過馬路?更何況我們這那時候根本就沒需要穿過的馬路。現在想起來就覺得好笑,但笑的那樣蒼白無力,我們這些人的思維已經定式了,我們不能充分的想象,就像我在上一篇反思中所寫到的,“想別人沒想到的”,我們很難做的,我一直在致力於給孩子們童真,還他們豐富想象的工作中。這次的作文教學中,我的本意是想讓學生們能夠充分的展開想象的翅膀,我給設計的課題是《串詞成文》。這是一個可以讓學生隨意想象的題目,我給出幾組想聯繫的詞,比如,“橡皮,鉛筆,卷筆刀”,或者其他什麼都可以。但我覺得這樣似乎又太廣闊了點,甚至廣闊的他們找不到靈感,為了能讓他們找到一些靈感,於是我找來一篇範文。但恰恰是這篇範文,又給了他們新的定式,他們在想盡方法模仿它,這讓我感歎引導的作用。也許一為給我聽課的老師説的對,不應該找一篇好的範文,這樣會給他們在寫之前壓力,而去模仿這些優秀的文章。我想我會一直在作文教學中摸索,尋求更科學合理的教學引導方法。

國小作文教學反思7

要寫好讀後感,關鍵在於把握好“讀”與“感”之間的關係,尤其是結合實際,寫出真情實“感”。

在教學中,我發現了學生寫讀後感容易出現的一些問題:

第一、“讀”和“感”分離。有些同學寫讀後感,只寫“讀”而不寫“感”,成了這本書或這篇文章的“內容簡介”。也有同學寫讀後感,只寫“感”而不寫“讀”,成為無根底的隨意而發的感慨。

第二、“讀”和“感”在讀後感之中兩分天下,這也是不對的。前邊的“讀”實際上是寫文章內容簡介,後邊發一通感慨。

第三、不會結合實際,。感想很空泛。

針對學生出現的問題,我做了如下的指導:

1、精心細讀課文。

首先要指導學生用心地“讀”,理解地“讀”,有情感地“讀”。沒有這樣的“讀”,不可能有“感”。

2、要選好“感點”。

一本好書或一篇好文章的讀後感,可“感”的點很多,要寫好讀後感,必須選好“感點”。感點是由書中某一個地方的內容引起的`,引發我們體會的地方,它不是憑空產生的。一篇文章,給學生的感受是多方面的,或者説學生從中得到的體會不止一個。面對眾多的感點,我們必須指導學生從眾多的感點中選擇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現實針對性最強、最善於寫的一個或幾個感點,作為自己寫讀後感的切入點,不可面面俱到。

3、聯繫實際談感受。

讀了一篇文章,產生了對現實生活或自己思想上某些問題的思考,於是激發了“感”。首先,是聯繫個人實際。這個“實際”,可以是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實際,也可以是別人的思想和生活實際。沒有情感的讀後感蒼白無力,有情感的讀後感才能感染人。用作品上的人物、事蹟觀點,聯繫實際生活中的人物言行,這樣的讀後感才是有價值的讀後感,這樣的讀後感才是真實感想。

教學預設與課堂生成的差異

教學中出現了幾處與預設不同的情況:首先是學生對所選文章讀的不夠透徹,對文章整體把握有所欠缺,導致了敍述過程中的不盡如人意。其次是在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進行習作過程中,沒有安排好,使得在講評過程中沒有出現某篇文章的完整讀後感。

總之,寫讀後感要處理好“讀”與“感”的關係。可以先敍述文章內容,後集中談體會,這種寫法適於只談一點體會。還可以邊敍邊談體會,“讀”和“感”交叉寫,這種寫法可以談幾點體會。不離開文章的內容,要真切聯繫自己的實際抒發感想,聯繫實際一定要實事就是,寫出自己的真實感想。

國小作文教學反思8

當清脆的讀書聲響徹校園時,一天的學校生活開始了,少兒天真活潑的氣氛充滿了整個校園。在大力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擺在貧困山區國小教師面前的是作文這道難題。由於山區學生所見有限,經濟基礎薄弱,他們在學習中只有學期初發的那幾本教科書,只有在上課時才利用上它,放學後收在乾癟的書包裏。回家後,小朋友成了父母的小幫手,沒有機會讀課外書,一提起寫作文就頭疼。

素質教育發展到現在,要求每個學生必須動腦去思考,動手去操作。到了國小三年級開始接觸作文,這時期是作文的起步階段,教師引導得好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學生則易產生厭倦作文的心理,鑑於以上情況,根據自己在十多年教學中的一點經驗,談談自己的體會:

抓學生字詞的積累。從現在的教材看,一年級起就開始了大量的識字教學,教師應特別注意拼音的教學,使學生正確認讀拼音,區別出聲母、韻母,然後掌握好拼讀方法,從而把每天學習的字加以記憶,日積月累,儲存了豐富的字詞之後,接下來便進行説話訓練。能夠説一句完整通順的話,為作文打下基礎。

自己看的圖畫或生活中遇見的事情記下來從國小二年級起,可讓學生加強説話訓練,把説話內容用一段通順的語言寫下來。同時,根據圖畫內容,練習看圖寫話,能談多少談多少,充分發揮學生的動腦與動手能力。再把每天所學的好詞佳句摘抄下來,加以記憶,靈活掌握,在寫話的過程中會用恰當的詞語和好的.句子,這樣,看圖寫話就有血有肉了。

在分析課文的時候加強日記練習。在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去朗讀課文,瞭解課文的故事情節,找出文章中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以及人物的形象。作者所表達的思想內容等環節。利用日記把當天自己覺得有意義的一件事記下來。如果能用日記把自己在學習和生活中的喜、怒、哀、樂表現出來,自己的情感在日記中得到展現,天天積累,作文時就有話可説了,寫作的興趣也會與日俱增,學生難道還怕作文嗎?

綜上所説,如果教師引導有方,學生就會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起步作文就順理成章了。反之,我們的作文教學將無從着手。故此,正確引導學生,抓好起步作文是素質教育中的一個重要環節。

國小作文教學反思9

今天下午的寫作課程由我來上。第一次接觸二年級的寫作教學,不論是備課或是整個內容的把握都有顧慮,擔心所講對於孩子們來説難懂。但心懷“讓孩子們輕鬆快樂寫作”的本心,早早去到學堂,向經驗豐富的葉老師請教相關問題。

課前用幾分鐘與孩子們回憶彼此名字與喜好,徐梓熹、秦浩聰,七八歲的孩子樂於享自己生活的模樣很是感染我。宋曉博年紀雖小,已有愛護花草的習慣,端起一盆蘭花,認真告訴我:“老師,我很喜歡它。媽媽説,如果我表現好了,可以獎勵我一盆蘭花。”再不捨地放回去。

人物外貌描寫這一章,以觀察臉譜的小遊戲開始,意在訓練觀察能力。他們很有秩序逐一舉手回答,梓熹與浩聰表現非常積極,也願意禮讓。曉博開始有些不夠自信,我幾次問他的答案,他的'關注點特別,給予誇讚他得到放鬆。

複習上節試聽課內容,人物外貌幾個板塊,他們記憶清晰。一起回答的聲音也變得很響。繼續觀察圖片,關於眼睛,試聽課時他們只能寫出“漂亮”“炯炯有神”等較寬泛的詞語。在引導下,曉博用銀河中藍色星球比擬瞳仁令我驚喜,後來又説出像奶茶裏的黑珍珠。梓熹表達出圖片上眼睛像藍寶石,亦讓我覺得真實。

練習過程中,浩聰進入狀態最快也最能順暢表達讓我覺得欣慰,因此他寫出的段落全面平實。梓熹容易被打擾,尤其需要安靜環境,與他性格相同,他敢於在文字中表達自己的情感,或同情,或喜歡。已懂得抒情。曉博則更能真實表達他的所想,用“怪怪的”形容成龍的相貌。充分孩子的視角。

最後對於白板上相差無幾的得分,有不忍心,因為孩子們都懷有期待去獲得一張誠正幣的獎勵,同時保持謙謹認為那不會是自己。決定加課堂表現的一分給曉博,在其他兩位孩子偶爾聊天打鬧之時,他可以自然保持應有的剋制,專注於課堂。這是學習過程中很重要的品質。

他們樂意認真思考,使我產生非常大的信心。現在他們的思考,聯想與表達層面,是單純,零散,有趣的。經過訓練,他們會逐漸得到階段提升。當然,我最希望的是他們可以轉變上次來時所説自己害怕寫作的觀念,希望他們喜歡上用文字表達自己。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