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為鑑作文

來源:文書谷 2.09W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以史為鑑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以史為鑑作文

以史為鑑作文1

9月18日,翻開歷史的這一頁,絕不能忘記國家落後分裂和對侵略者妥協退讓的沉痛教訓。國難當頭,全民奮起。在那段血與火的歲月中,中華民族覺醒了。從那時起開始的抗日戰爭,鮮明地展示了中國人民的民族自尊品格、民族團結意識、民族英雄氣概、民族自強信念、民族創造精神和民族奉獻精神。正是這種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始終鼓舞着中國人民誓死抗爭,直至奪取抗戰的輝煌勝利,併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

紀念九一八事變,就是要牢記歷史、不忘過去、珍愛和平、開創未來。我們要把抗日戰爭給予我們的豐富經驗和重要啟示,轉化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而奮鬥的實際行動。要堅定不移地抓好發展這個第一要務,努力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要高舉和平、發展、合作的`旗幟,堅定不移地走和平發展道路。要堅定不移地鞏固中華民族的大團結,弘揚偉大的民族精神。要堅定不移地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積極推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要堅定不移地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確保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

九一八事變是一小撮日本軍國主義分子策劃和製造的。侵略戰爭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災難,也使日本人民深受其害。這段歷史不能忘卻,更不容篡改和抹殺。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我們強調牢記歷史,並不是要延續仇恨,而是要以史為鑑、面向未來。

以史為鑑作文2

赫爾巴特曾説過,歷史應是人類的教師。我也是這麼認為的,歷史可以傳授我們許多知識和人生哲理,豐富我們的認知,只要我們都尊重歷史,就一定能夠得到真理。唐太宗也説過,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以銅為鑑,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鑑,可以明得失。

《林漢達》這本書讓我愛上了歷史。剛接觸到這本書時,我並沒有什麼興趣,只是隨便翻了幾頁,但是我翻着翻着,忽然發現這本書裏的內容似乎非常有趣,每一個字都在深深的吸引着我,我逐漸開始研究這本書,甚至達到了忘我的境界。這雖然是一本很厚的書,但絲毫沒有壓制住我讀書的興趣。其中我最喜歡的故事就是《退避三舍》。晉國與楚國交戰,狐偃説,打仗先要評個理,理直氣也壯。當初楚王曾幫助過主公,主公也在楚王前答應過“要是兩國交戰,晉國情願退避三舍。”

今天后撤就是為了實現這個諾言呀!要是我們對楚國失了信那我們就理虧了,我們退了兵,如果他們還不罷休,步步緊逼,那就是他們輸了理,我們再跟他們交手也不遲。晉文公也真的就主動退避了九十里。最後晉國勝,從中也可以看出古人的仁義,並且十分講理。我從中學到了晉文公的這種精神,並且還學到了他的自信。他退避三舍,萬一楚國趁虛而入,會怎麼辦?然而繼文公非常自信的下令讓全體將士退避三舍,可見晉文公是多麼的自信。

在當下若各個國家都是這麼講仁義,就是繼承了墨家的思想“非攻″,支持一切正義戰爭,反對一切非正義戰爭,戰爭就會不斷的減少,讓各個國家都變成和平的國度。如今是多麼的和平,我們要珍視當下的幸福生活,我也要好好學習歷史,讓它從興趣愛好發展成我生活中的一部分,只有自信才能打開那扇通往成功道路的大門。

以史為鑑作文3

有一次聽見一羣人聊歷史,説學歷史就是為了在別人面前顯擺的。事實上在我周圍也有不少人覺得歷史沒有用,認為自己長大後不從事有關歷史的工作,就算對歷史一無所知也無所謂,大不了可以“百度一下”嘛,沒有必要將歷史納入考試範圍。

對此我並不贊同。我認為歷史作為一門學科是因為其不可或缺的必要性,任何一個民族都不能忘記歷史。一個民族的歷史就是這個民族形象的縮影,對比一個國家的歷史和現在就可以預測他的未來。

但現在人對歷史的感情很低。現代科技的迅猛發展使人沒有時間也不樂意去重温歷史,以至於李世民客串成中國第一次農民起義領導者,趙匡胤成了趙匡義的爹……這樣的錯誤雖然很好笑,但卻很普遍。這種社會現象所反映的是一部分人對歷史的無知。

有人會説,不就是鬧了個笑話嗎,又不影響吃香喝辣。的確,對歷史的無知並不代表這個人在其它方面不突出,一般人也沒有預測國家未來的必要。但我們仍要學習歷史,因為歷史有一個更為重要的作用,那就是讓人們知道自己的根。歷史能讓你知道,你是中華民族,你是炎黃子孫,我們所生活的國度是有着千年歷史,而不是開始於1949。它能讓你明白,長城為什麼屹立不倒,黃河之所以氣勢雄渾。

學習歷史,可以讓我們知道該做什麼,為什麼要這樣做。青少年學習歷史,是對人類的發展的認知,是對自己靈魂的尋根,是對祖國未來的負責。如果歷史從課程表上消失,有限的時間必然會用在其它學科上,民族的根本會被遺失。待到“寵辱偕忘”之時“把酒臨風”誰又能“喜洋洋者也”呢?

熱門標籤